脑梗死恢复期作业治疗个案分享
脑梗恢复案例

脑梗恢复案例脑梗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一旦发生,往往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
然而,通过及时的治疗和科学的康复训练,许多患者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恢复。
下面,我将分享一个脑梗恢复的案例,希望能够给正在经历类似困扰的患者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患者李先生,60岁,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被送至医院急诊。
经过CT检查,诊断为左侧大脑梗死。
经过急诊治疗后,李先生被转入神经内科进行进一步治疗和康复训练。
在治疗过程中,李先生的家人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也积极寻求康复训练的帮助。
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李先生接受了物理治疗、言语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等多方面的治疗。
在物理治疗中,李先生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逐渐恢复了右侧肢体的灵活性和力量,同时也改善了步态和平衡能力。
在言语康复训练中,李先生通过练习口腔肌肉的运动和语言表达的训练,逐渐恢复了言语能力。
在日常生活技能训练中,李先生通过模拟日常生活场景的训练,逐渐恢复了自理能力。
除了医院的康复训练,李先生的家人也给予了他充分的支持和关爱。
他们经常陪伴在身边,鼓励他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同时也给予他情感上的支持。
在家庭的温暖和医生的专业治疗下,李先生逐渐恢复了信心,积极面对康复训练中的各种困难。
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和康复训练,李先生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他的右侧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言语表达也变得清晰流畅,日常生活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在医生和家人的鼓励下,李先生逐渐重拾信心,重新投入到工作和社交中。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脑梗患者在得到及时的治疗和科学的康复训练后,往往能够得到有效的恢复。
同时,家人的支持和关爱也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于脑梗患者来说,及时的治疗和全面的康复训练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需要家人的关心和支持。
希望这个案例能够给正在经历脑梗困扰的患者带来一些帮助和鼓舞,让他们充满信心地面对康复训练的种种困难,最终重获健康和幸福的生活。
脑梗死康复病例讨论

脑梗死康复病例讨论一、病例介绍本次讨论的病例是一名60岁女性,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意识模糊入院。
经过CT和MRI检查,确诊为右侧大脑中动脉梗死。
经过急救治疗和康复治疗,患者状况逐渐好转,但仍存在一定的功能障碍。
二、康复治疗方案1.早期康复治疗对于脑梗死患者来说,早期康复治疗非常重要。
在急救阶段,应尽快恢复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基本生活能力。
在进入康复阶段后,需要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并进行系统的评估和监测。
针对不同的功能障碍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案。
2.运动训练针对患者出现的肢体无力等问题,需要进行运动训练。
可以采用传统物理治疗方法如电刺激、按摩等手段进行肌肉强化和关节活动度恢复。
同时也可以采用现代科技如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虚拟现实等方法进行康复训练。
3.言语训练对于患者出现的言语障碍,需要进行言语训练。
可以采用传统的语音治疗方法如发音、声调等方面的训练。
同时也可以采用现代科技如电脑辅助语音治疗、虚拟现实等方法进行康复训练。
4.认知功能训练脑梗死患者常常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需要进行认知功能训练,可以采用传统的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如记忆游戏、计算游戏等手段进行锻炼。
同时也可以采用现代科技如电脑辅助认知训练、虚拟现实等方法进行康复训练。
5.心理干预脑梗死患者除了身体上的恢复,还需要进行心理干预。
应该积极帮助患者克服负面情绪和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可以采用传统的心理治疗方法如谈话、催眠、放松等手段进行干预。
同时也可以采用现代科技如虚拟现实等方法进行康复训练。
三、康复效果评估1.运动功能评估针对患者的肢体无力等问题,可以通过肌力测试、关节活动度测量等方法进行运动功能评估。
通过评估结果,可以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并调整康复方案。
2.言语功能评估针对患者的言语障碍问题,可以通过语音测试、听力测试等方法进行言语功能评估。
通过评估结果,可以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并调整康复方案。
脑梗康复案例

脑梗康复案例标题:战胜脑梗,奇迹的康复之路导语:脑梗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然而,在医学的帮助下,许多患者成功走出了脑梗的困扰,重获新生。
下面,我为大家介绍几个脑梗康复的真实案例,让我们看看他们是如何战胜脑梗,重拾健康的。
案例一:乐观心态,战胜脑梗小王,50岁,突发脑梗后左半身瘫痪。
面对病魔的侵袭,他选择了积极乐观的态度。
通过康复训练,他一步步恢复了肢体的功能。
他坚持每天进行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克服了无数困难,最终重获了行走能力。
案例二:多学一门技能,重塑人生小李,60岁,右侧脑梗后失去了语言能力。
他决心通过学习一门新技能来改变自己的人生。
他选择了书法,每天坚持练习。
通过不懈的努力,他逐渐恢复了语言能力,并成为一位优秀的书法家。
案例三:亲情的力量,助力康复小张,45岁,脑梗后陷入了深度抑郁。
他的家人意识到他的情绪对康复的影响,积极陪伴他走出低谷。
家人经常陪他聊天、做康复训练,给予他温暖和鼓励。
在家人的陪伴下,小张渐渐走出了抑郁,康复进展迅速。
案例四:坚持康复训练,重拾自信小刘,35岁,脑梗后失去了右手的灵活性。
他坚信只要坚持康复训练,就一定能够重拾自信。
他每天坚持做手部功能锻炼,不放弃任何一个练习动作。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的手部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重获了工作能力。
案例五: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拓宽人际圈小陈,55岁,脑梗后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
为了改变这种状态,他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加入了一个康复小组。
在小组中,他结识了许多同样经历过脑梗的朋友,他们相互鼓励,互相帮助。
通过社交活动,小陈重建了人际关系,恢复了自信和生活的乐趣。
案例六:科学饮食,助力康复小杨,40岁,脑梗后出现了吞咽困难。
为了改善这个问题,他咨询了营养师,制定了科学的饮食计划。
他坚持按时进食,遵循流质饮食,慢慢地恢复了吞咽功能。
科学饮食为他的康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案例七:康复技术,重建自理能力小黄,30岁,脑梗后丧失了自理能力。
脑梗康复案例

脑梗康复案例介绍脑梗是指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的脑部供血不足,进而引发的一种疾病。
脑梗康复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康复措施和方法,帮助患者恢复脑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通过一个脑梗康复案例,探讨脑梗康复的重要性和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案例背景患者张先生,60岁,曾经是一名护士,因为高血压和高血脂的长期不治,导致了脑梗的发生。
他在发病后被紧急送往医院,并经过了手术治疗。
手术非常成功,但是他的脑部功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需要进行康复治疗。
康复目标1.恢复张先生的语言能力,使其能够正常交流和表达。
2.提高张先生的肢体协调能力,使其能够自理生活。
3.增强张先生的认知能力,提高记忆和思维能力。
4.促进张先生的情绪稳定,减少抑郁和焦虑情绪。
康复过程专业团队的介入张先生在康复过程中得到了一支专业的康复团队的帮助。
团队包括康复医生、康复护士、物理治疗师、语言治疗师和心理咨询师。
他们共同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并定期跟踪评估张先生的康复进展。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师主要通过一系列的运动训练和康复操练,帮助张先生恢复肢体的协调和力量。
这些训练包括平衡练习、步态训练和手部功能训练等。
通过持续的物理治疗,张先生的肢体功能逐渐得到改善。
语言治疗由于脑梗对张先生的语言能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他需要接受语言治疗来恢复语言功能。
语言治疗师通过一系列的口语训练和语言理解练习,帮助张先生恢复语言表达和理解的能力。
这些练习包括发音训练、语法训练和语义训练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语言治疗,张先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认知训练脑梗对张先生的认知能力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他容易出现记忆力下降和思维迟缓等问题。
为此,康复团队对他进行了认知训练。
这些训练包括记忆训练、注意力训练和问题解决训练等。
通过这些训练,张先生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提高。
心理支持脑梗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包括抑郁和焦虑等问题。
为了帮助张先生应对这些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提供了专业的心理支持。
脑梗死恢复作业案例

脑梗死恢复作业案例
脑梗死恢复作业案例:
患者李某,男,65岁,于2023年2月10日突发脑梗,左侧肢体偏瘫,言语不清。
经过医院的紧急救治,患者脱离危险,但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患者出院后,为了帮助他尽快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家人决定寻求康复治疗。
经过多方咨询,他们选择了当地一家知名的康复中心。
在康复中心,患者接受了全面的康复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康复师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主要内容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
物理治疗方面,康复师通过手法治疗、电刺激等手段,改善患者的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作业治疗方面,康复师根据患者的日常生活需求,设计了一系列功能性训练项目,如穿衣、进食、洗澡等。
同时,还教授患者使用辅助器具,如拐杖、轮椅等。
在治疗过程中,康复师不断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他的感受和需求,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经过一个多月的康复训练,患者的左侧肢体肌力明显增强,能够独立行走几十米。
言语功能也有所恢复,可以较为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在家人的陪伴下,患者逐渐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
他开始重新适应家庭生活,重新找到生活的乐趣。
同时,他也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与邻居交流互动,分享自己的康复经验。
总结来说,通过系统的康复治疗和家人的支持陪伴,患者李某成功战胜了脑梗后遗症。
他的恢复之路充分说明了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和家庭支持的力量。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康复治疗的知识,关心脑梗患者的康复过程,帮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和乐趣。
【精品】脑卒中康复治疗案例完整版

给予心理评估和支持治疗,帮助患者缓解悲观、焦虑等各种不 良情绪。嘱患者家属多与其交流,给予细心呵护与照料。 10)康复护理
保障患者处在安静舒适的环境,做好临床生理清洁卫生及二便 通畅等护理,嘱家属加强患者营养膳食。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13
今年2月份,入住我院神精内科考虑高脂血症,4月份在外院诊断为冠 心病。
现做核磁共振示双侧多发多灶性脑梗死(左侧额叶新梗死灶),又行 劲动脉彩超示双侧劲动脉内膜增厚伴斑块形成(多发)。
(二)脑卒中定义: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由向大脑输送血液的血管疾病引
起
的一种急性疾病。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
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
临床表现: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 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
脑中风分类: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高血压脑病和血管 性痴呆四大类。
(三)急性期临床处理:
脑卒中急性期持续时间一般为2~4周,待病情稳定48~ 72小时后康复治疗即可与临床诊治同时进行。
(一)简要病史:
李奶奶,72岁,4个月前起床30分钟后突然歪倒在家里,神志逐渐不 清,口角歪斜,右侧肢体不能活动加重被家人送进医院。
现患者病程4月余,神志清楚,精神差,右侧肢体活动不灵,大部分 时间卧床,仅可靠坐轮椅30分钟,言语表达不清,不愿饮水。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数年,一次轻度脑卒中发作,保守治疗后未遗 留明显功能障碍(不详)。
(四)三级预防
目前患者病情属于三级预防时期,对患者采取积 极有效的治疗,防止疾病恶化,预防并发症、防止 病残、促进康复,降低死亡率,延长寿命。
脑梗恢复案例

脑梗恢复案例脑梗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一旦发病,不仅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还可能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
然而,通过及时的治疗和有效的康复,许多患者都能够得到良好的恢复。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个脑梗患者的恢复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帮助。
这位患者是一名50岁的男性,他在一次突发性头痛和恶心的情况下被送入了医院。
经过详细的检查,医生诊断出他患有脑梗,并立即开始了治疗。
在急性期,医生采取了药物溶栓和抗凝治疗,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症状,并避免了进一步的脑血管损害。
随后,患者进行了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和心理辅导等多方面的综合康复措施。
在接受康复治疗的过程中,患者表现出了极大的毅力和积极性。
他认真配合医生和康复师的治疗方案,每天都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和活动。
在物理治疗方面,他通过锻炼肢体功能和平衡能力,逐渐恢复了行走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在言语治疗方面,他通过练习口腔肌肉和语言表达,逐渐恢复了言语交流的能力。
在心理辅导方面,他通过与心理医生的交流和辅导,逐渐克服了对疾病的恐惧和焦虑,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这位患者的康复效果非常显著。
他不仅恢复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还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工作和社交活动。
他的家人和朋友都对他的康复效果感到十分惊讶和高兴,纷纷表示对医生和康复师的感激之情。
患者本人也非常感激医生和康复师的辛勤付出和专业治疗,他表示将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心态,以保持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脑梗患者的康复并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只要患者能够保持积极的治疗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配合医生和康复师的治疗方案,就有望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当然,康复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重拾健康和幸福。
总之,脑梗患者的康复需要医生、康复师和患者本人的共同努力。
希望通过这个案例的介绍,能够给更多的脑梗患者和他们的家人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让他们相信,只要不放弃治疗和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疾病,重获健康和幸福。
陈晃媚 一例脑梗塞术后伴患者康复的护理个案

患者没有发 生压力性损 伤。
体位管理
护理措施
4.有DVT的危险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
护理评价
患者没有发生DVT
1.患者长期卧床,双下肢垫枕,进行肢体功能 锻炼,关注每天的摄入量,排泄情况。 2.定期复查双下肢深静脉彩超。 3.加强双下肢踝泵运动,关注双足背动脉搏动 及双下肢大腿和小腿的周径情况。 4.遵嘱给予溶栓药物口服,注意观察药物的不 良反应。 5.关注患者生命体征,慎防并发症的发生。
右侧胫后静脉血栓形成,双侧胫前静脉血栓形成。
04 用药管理
控制
血糖 •盐酸二甲双胍片
•重组人胰岛素
控制
•甘精胰岛素
•硝苯地平控释片 血压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 •乌拉地尔注射液
改善
护 片
控制 感染
•哌拉西林舒巴坦钠 •左氧氟沙星氯化钠
Part 02 护理评估
工作 反思
反思
患者吞咽功能障碍,但吞咽训炼工具欠缺,可考虑购 买拉舌器,录制吞咽训炼操的视频等; 进行体位管理时,现有的翻身枕不实用,透气性差; 患者术后发生了深静脉血栓,究其原因有很多,但护 理上确实是在这个方面上关注少了,应引以为鉴。
谢谢!
确对患者进行喂食 食,及食物种类,喂食后的注意事项。
的注意事项。
。
患者没有没
有发生误吸
及窒息。
患 者 经 口 进 食
护理措施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
护理评价
1.正确使用Braden风险评分单进行评估,筛选 高危因素进行干预。 2.睡气垫床,设翻身,报高危预警。 患者没有发生压力 3.进行体位管理。 性损伤,全身皮肤 4.班班交接,重点查看。 完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梗死恢复期作业治疗个案分享
【摘要】病例患者黄某,男,66岁,因“左侧肢体无力4月余”于2018-
05-15入院。
病例特点:患者2017.11.29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出现左侧肢体无力,急至台
山市人民医院行头颅CT检查考虑右侧大面积脑梗死,予尿激酶150万u溶栓等
对症治疗,后经我院综合治疗,2017-11-29行动脉溶栓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后
因检查发现左侧颈内动脉颈段重度狭窄于2018.5.11行支架置入术,现患者左侧
肢体无力,可独自站立行走,但易跌倒,伴反应较前迟钝,无明显头痛、头晕等
不适,现为进一步康复治疗,经门诊以“脑梗死恢复期”为诊断收入院。
治疗期
间曾有消化道出血病史。
近1周以来,患者神志清,精神可,鼻饲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
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收缩压最高达180mmHg。
诊断:1.脑梗死(恢复期)2.偏瘫(左侧)3.高血压3级 4.双侧颈内动脉
支架置入术后。
1.1 作业治疗评估:
1.1.1 身体结构与功能:
1.1.1.1 香港上肢七阶段分级:处于第6级水平,无法完成第七级的打开钥
匙和捏夹子。
1.1.1.2 STEF(简易上肢功能评价):处于第6级水平,无法完成第七级的
打开钥匙和捏夹子。
1.1.1.3 捏力握力评估
1.1.1.4 BERG 平衡量表:47分(平衡能力较好,能独立行走)。
1.1.1.5感觉功能评估:正常。
1.1.2 改良Barthel 指数评估:穿衣(
4级)、洗澡(3级)、自我修饰(4级)、进食(4级)、床椅转移(5级)、行动(4级)、上下楼梯(3级)、用厕(3级)、大便控制(5级)、小便控制(5级);总分:80分(中度依赖)
1.1.3 认知功能:正常
1.1.4 COPM
2 临床推理(问题及分析):
2.1问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中度依赖。
分析:1、患者的依赖心理较强,即
使功能水平达到独立完成ADL的水平仍依赖护工和老婆来帮忙,老婆没有给予患
者主动完成的机会。
2、患者在对自理活动方面的自我要求不高。
3、扣扣子、绑
鞋带、挤牙膏等活动对手指的灵活性和双手的协调性要求较高,患者的患侧手的
精细功能欠佳,灵活性和双手的协调性较差。
2.2问题:患者发病后参与层面的活动减少,休闲娱乐活动参与较少。
分析:1、患者目前阶段都在住院,没有主动参与社会活动(环境因素影响)。
2、从COPM访谈来看,患者对休闲娱乐活动的表现和满意度较差,需求高。
3、患者喜
欢的休闲娱乐活动为钓鱼、种菜种花、开车等,对手功能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要求
较高,患者认为需要经过重新的调试才能更好地参与休闲娱乐活动。
3 治疗目标:
3.1长期目标:日常生活完全自理,回归社会生活,重新参与休闲娱乐活动。
3.2短期目标:3.2.1使用左手配合右手独立完成扣5个扣子、绑鞋带、剪
患侧手指甲等ADL活动(1W)。
3.2.2使用双手配合自主完成种植一盆盆栽的所有步骤(松土、铲土、种植、压土、修剪、浇水)(2W)。
4 作业治疗方案:
4.1自理能力作业活动训练:
4.1.1 进食训练指导:左手拿碗抬离桌面,右手拿勺子,双手协调完成进食
活动,左手拿碗尽量不放于桌面,同时训练患手的耐力水平。
4.1.2 挤牙膏训练指导:指导患者左手挤牙膏,可以使用台面固定牙膏底部。
或者调整作业方式,左手拿牙刷,右手挤牙膏,自主完成洗脸刷牙活动。
4.1.3 拧毛巾训练指导:指导患者左手抓住毛巾一端,固定毛巾,右手抓住
毛巾另一端,旋转毛巾,双手协调进行拧毛巾训练。
4.1.4 穿衣服扣扣子训练指导:指导患者左手使用拇指和食指对指捏住纽扣,右手固定并且撑开纽扣缝,左手捏住纽扣穿过纽扣缝,双手交换完成扣纽扣活动。
4.1.5 绑鞋带训练指导:通过双手拇指和食指的配合以及相互对拉线和交叉
技巧完成绑鞋带活动。
4.2 手功能训练:
4.2.1 随心手愈数字油画活动:目的:训练患者患侧手的对指功能和手指的
控制能力,有利于日常生活中的捏扣子等活动。
实施方案:早期对笔进行加粗改造,待患者的对指和手指对笔的控制能力改善时,通过改变笔的粗细和油画的复
杂程度来升级活动。
4.2.2 模拟钓鱼活动:坐位,将小鱼置于桌面,距离身体一手臂长,左手手
持鱼竿,将鱼钓起,转移至鱼框里。
4.2.3 射飞镖活动训练:在站立位下主动保持平衡,左手持飞镖,距离圆心
3米,将飞镖射至圆心。
4.3 休闲娱乐活动训练:种花(园艺)活动:通过了解患者的兴趣爱好为患
者设计了种植盆栽活动,包括松土、铲土、种植、压土、修剪、浇水等步骤。
4.4 情景模拟训练:使用XBOX360系统进行模拟开车活动训练。
5 出院评估:
5.1 身体结构与功能:患者在经过短暂的住院期间,通过治疗性的作业活动
训练和主动参与日常生活活动,手的精细功能得到部分改善。
5.1.1 香港上肢七阶段分级:处于第6级水平,可完成第7级的捏夹子活动,打开钥匙无法完成。
5.1.2 STEF(简易上肢功能评价):患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查金属圆片3片,小球2粒,金属棍2个。
其余检查均比健侧手慢3~8秒。
5.1.3 BERG平衡量表:48分(平衡能力较好,能独立行走)
5.1.4 捏力握力评估
5.2 活动和参与:患者BADL完全自理,能主动完成部分IADL,可缓慢完成剪指甲、叠衣服等活动。
参与活动增多,在指导下能在医院周边游玩,进行过马路、搭乘的士、和家人外出购物等活动,并约定在出院之后定期和家人一起饮早茶。
休闲娱乐活动增多,主动完成绘画活动、继续家中的菜园管理。
6 讨论
作业疗法是采用有目的有选择性的作业活动(工作、劳动以及文娱活动等各种活动),使患者在作业中获得功能锻炼,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患者身体、精神和社会参与等各方面障碍的功能恢复。
这种方法着眼于帮助患者尽可能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是患者实现回归家庭和社会的重要途径。
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当中,人们早就在实践中采用适当的工作、劳动和文娱活动等来调节某些患者的身心状况,并获得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 1]
华树宏;;综合疗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71例[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管穗丽;易朝晖;黄志军;强化康复训练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