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叩诊教案_陈铁清

合集下载

《心脏叩诊检查》课件

《心脏叩诊检查》课件
3
心浊音界扩大
心脏扩大导致心脏所产生的浊音界面的 范围增大。
心音强度增加
心脏增大导致心音的强度增加。
心脏压缩性搏动的叩诊表现
规则节律
心脏搏动有规律地持续发生。
不规则节律
心脏搏动的间隔不规律,有时跳 动频繁,有时跳动较稀疏。
增强搏动感
心脏搏动感明显增强,有时可以 触摸到胸口明显搏动的感觉。
结论及注意事项
《心脏叩诊检查》PPT课 件
通过本课件,我们将了解心脏叩诊的概述、常规听诊器材的介绍、正常心脏 叩诊的表现、常见心脏杂音的听诊与鉴别、心脏肥大的叩诊表现、心脏压缩 性搏动的叩诊表现,以及结论及注意事项。
心脏叩诊概述
心脏叩诊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敲击胸部,以探测心脏的大小、位置和形态。通过叩诊,我们可以 评估心脏的功能和病理改变。
常规听诊器材介绍
听诊器
用于放大心脏和血管的声音,以便我心脏的搏动,了解心脏的心率和节律。
心音录音仪
用于记录心脏的声音,以供后续分析和诊断。
正常心脏叩诊表现
浊音
在心脏正常位置敲击时所产生 的低沉而浑厚的音调。
清音
在心脏相对位置或肺部敲击时 所产生的清脆而明亮的音调。
边界
心脏边界的呈现,可以帮助我 们判断心脏的大小和位置是否 正常。
常见心脏杂音的听诊与鉴别
1 收缩期杂音
可能是瓣膜狭窄、瓣膜关闭不全等引起的。
2 舒张期杂音
可能是瓣膜关闭不全、瓣膜腱索断裂等引起的。
3 连续性杂音
可能是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引起的。
心脏肥大的叩诊表现
1
心尖搏击位移增大
2
心脏增大导致心尖搏击位移向外侧扩大。
心脏叩诊是一项常用的心脏检查方法。

心的叩诊实训报告

心的叩诊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心的叩诊是临床医学中一项重要的诊断技能,通过对心脏浊音界的叩诊,可以了解心脏的大小、形态和位置,从而辅助诊断心脏病。

为了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我参加了本次心的叩诊实训。

二、实训目的1. 掌握心脏叩诊的基本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2. 熟悉心脏浊音界的正常范围和异常表现;3. 培养临床思维和观察分析能力。

三、实训内容1. 心脏叩诊的基本方法(1)患者体位: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解开上衣,暴露胸部。

(2)叩诊顺序:先叩左界,后叩右界,由下而上,由外向内。

(3)叩诊手法:左手板指与心缘平行,右手握拳,以掌根叩击左手板指。

(4)叩诊力度:适中,避免过重或过轻。

2. 心脏浊音界的正常范围(1)心脏右界:在第二肋间,距胸骨右缘约1cm;在第三肋间,距胸骨右缘约2cm;在第四肋间,距胸骨右缘约3cm;在第五肋间,距胸骨右缘约4cm;在第六肋间,距胸骨右缘约5cm。

(2)心脏左界:在第二肋间,距胸骨左缘约2cm;在第三肋间,距胸骨左缘约3cm;在第四肋间,距胸骨左缘约4cm;在第五肋间,距胸骨左缘约5cm;在第六肋间,距胸骨左缘约6cm。

3. 心脏浊音界的异常表现(1)心脏扩大:心脏浊音界增大,可能伴有心脏形态改变。

(2)心脏移位:心脏浊音界向一侧或两侧移位,可能伴有心脏位置改变。

四、实训过程1. 实训前,认真复习心脏叩诊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了解心脏浊音界的正常范围和异常表现。

2. 实训过程中,跟随指导老师,观察患者体位、叩诊手法和力度,注意心脏浊音界的正常范围和异常表现。

3. 实训结束后,与同学交流心得,总结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五、实训心得1. 通过本次实训,我掌握了心脏叩诊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熟悉了心脏浊音界的正常范围和异常表现。

2. 在实训过程中,我认识到临床思维和观察分析能力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3. 实训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叩诊手法和力度上存在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

202X年心脏检查(视触叩)

202X年心脏检查(视触叩)

• 心尖部由左室构成
第二十八页,共四十七页。
叩诊 的注意事项 (kòu zhěn)
• 1.体位:坐位或仰卧位
首页
• 2.扳指方向:仰卧位时 与肋间平行
上页

坐位时 与肋间垂直
下页
• 3.叩诊顺序(shùnxù): 由外向内

自下而上

先左后右

第二十九页,共四十七页。
叩诊
首页 1、 叩诊(kòu zhěn)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 心脏与胸壁的距离
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七页。
心前区各种(ɡèzhǒnɡ)震颤的临床意义
首页 上页 下页
第二十五页,共四十七页。
三、心包 摩擦感 (xīnbāo)
• 定义
首页 • 心包脏壁两层摩擦产生的震动,传到胸壁。
•上页机理
下页 • 心包炎时,脏、壁二层粗糙,摩擦而产生的震动。
• 意义
• 各种心包炎(pericarditis)
(Normal Precordium)
首页
上页
• 左右 对称 下页
(zuǒyòu)
第十五页,共四十七页。
视诊
1、心前区外形
首页
(1)胸骨下段及胸骨左缘3、4、5肋间局部隆起: 上页多为先心病或儿童时期的心脏病导致心脏增大 下页常见于:法洛氏四联症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肺动脉瓣狭窄。 (2)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局部隆起:
第四十七页,共四十七页。
②右心室增大→心浊音界向左扩大,见于肺心病。 ③左右心室增大→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扩张型心肌病。 ④左房增大与肺动脉段扩大→胸骨左缘第3肋间增大,心腰消 失(xiāoshī)(二尖瓣型心或梨形心),见于二尖瓣狭窄。 ⑤心包积液→ 心界向两侧改变,且随体位改变

讲课心脏检查望触叩诊PPT教案

讲课心脏检查望触叩诊PPT教案
胸膜增厚与肺不张,心界移向患侧。 肺气肿(emphysema):心脏浊音界缩
小 腹腔巨大肿瘤或腹水:心脏上移成横
位,浊音界扩大。 胸腔内有实性病变:患侧心界叩不出
第27页/共34页
返 回
第28页/共34页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第29页/共34页
3肋间以下为右心房
心底部
2肋间以上为心底部 主动脉到左心室之间为心
腰部 心尖部由左室构成
第24页/共34页
心脏浊音界的改变
第25页/共34页
一、心脏病变
左心室扩大:心界向左下扩大,心腰部明
显凹陷,形似靴型。
右心室扩大:心界向左扩也大称,谓也“可主向动右脉扩型 大,但不向下扩大。 心”或“靴形心”
心底部
胸骨左缘2肋间—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扩张. 胸骨右缘2肋间—升主动脉扩张、升主动脉瘤.
第14页/共34页
Palpation (触诊)
用右手全手掌、小鱼际(震颤)及示、 中、环指指腹(心尖搏动)进行触诊
补充验证视诊所见 可以确定心脏处于收缩期 (systolic
period)或舒张期 (diastolic period) 检查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震颤、心
心脏与胸壁的距离 病变程度 (狭窄过重时减弱)、血流速度、压力
阶差
第20页/共34页
三、心包摩擦感
定义
心包脏壁两层摩擦产生的震动,传到胸壁。
机理
心包炎时,渗出纤维蛋白,脏、壁二层粗糙,摩擦而 产生的震动。
意义
各种心包炎(pericarditis)
触诊部位
心前区(L4)。收缩期、舒张期皆可触及。坐位前倾、 呼气末明显。心包积液(pericardiol effusion)增多时消 失。

心脏叩诊实训报告目的

心脏叩诊实训报告目的

一、实训背景心脏叩诊作为临床体格检查的重要技能之一,是判断心脏大小、形态及其在胸腔内位置的有效手段。

通过对心脏叩诊的实训,有助于医学生深入了解心脏叩诊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及临床意义,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目的1. 熟悉心脏叩诊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提高心脏叩诊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

2. 掌握心脏叩诊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为今后临床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3. 通过实训,培养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其临床思维和判断能力。

4. 了解心脏叩诊在心脏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依据。

5. 分析心脏叩诊在临床实践中的常见问题,提高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训内容1. 心脏叩诊基本原理:了解心脏叩诊的生理基础、解剖结构和病理机制。

2. 心脏叩诊操作方法:学习心脏叩诊的体位、姿势、板指放置、叩诊力度、叩诊顺序等。

3. 心脏叩诊临床应用:掌握心脏叩诊在心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如心浊音界扩大、缩小、位置改变等。

4. 心脏叩诊常见问题分析:了解心脏叩诊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问题,提高诊断准确性。

四、实训意义1. 提高医学生临床技能:心脏叩诊实训有助于医学生掌握心脏叩诊的基本操作,提高临床技能。

2. 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通过心脏叩诊实训,医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培养临床思维。

3. 保障患者安全:熟练掌握心脏叩诊技能,有助于医学生在临床工作中准确判断心脏疾病,保障患者安全。

4. 提高医疗质量:心脏叩诊实训有助于医学生提高诊断准确性,从而提高医疗质量。

5. 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心脏叩诊实训有助于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心脏叩诊实训对于医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希望医学生能够掌握心脏叩诊的基本技能,提高临床诊断能力,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做好准备。

同时,我们也希望医学生能够以此次实训为契机,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我国医疗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心脏望、触、叩》课件

《心脏望、触、叩》课件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展望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 改变,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 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未来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将更 加注重早期筛查和预防,通过 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改善生活
方式,降低疾病发生风险。
医学科技的发展将为心脑血管 疾病的防治提供更多新的手段 和技术,如人工智能、基因检 测等。
07
总结与展望
本课程总结
介绍了心脏望、触、叩的基本概念和 重要性。
通过丰富的病例和图片,帮助学员更 好地理解心脏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方法。
系统地阐述了心脏望、触、叩的步骤 和技巧,包括观察心前区形态、触诊 心前区震颤和心包摩擦感等。
强调了心脏望、触、叩在心脑血管疾 病防治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学员对这 一领域的认识和重视。
《心脏望、触、叩》ppt课件
目 录
• 引言 • 心脏的解剖与生理 • 心脏的望诊 • 心脏的触诊 • 心脏的叩诊 • 病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
《心脏望、触、叩》
适用人群
医学生、医生、护士等医疗工作者
课程目的
介绍心脏的望、触、叩诊方法,提高诊断准确率
学习目标
01
掌握心脏望诊的技巧和 方法
详细描述
冠心病患者通常有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常见的症状包括心绞痛 、胸闷、气短等。治疗上需改善心肌供血,控制危险因素,预防心肌梗死。
病例三:心肌病
总结词
心肌病是一组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常见的有扩张型、肥厚型及限制型心肌病等 。
详细描述
心肌病患者通常在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心衰、心律失常等症状 。治疗上需针对不同类型的心肌病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和器械治疗,改善患者生 活质量。

实训心界的叩诊实验报告

实训心界的叩诊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叩诊实验,使学生掌握心界叩诊的基本方法,了解心界的大小、形态和位置,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心界叩诊是心脏检查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叩诊可以了解心脏的大小、形态和位置,有助于诊断心脏疾病。

心界叩诊主要依据心脏在胸腔内的位置和边界,通过不同的叩诊手法,确定心脏的上下、左右边界。

三、实验材料1. 受试者:选择年龄、性别、体型相似的受试者2-3人。

2. 医用叩诊锤:2把。

3. 心电图机:1台。

4. 记录纸、笔:各1份。

四、实验方法1. 受试者取坐位,解开上衣,充分暴露胸部。

2. 检查者位于受试者右侧,面对受试者。

3. 首先进行心尖搏动点定位,找到心尖搏动点后,以此为起点进行叩诊。

4. 叩诊方法:沿肋间线向上叩诊,找到心脏的下界;沿锁骨中线向上叩诊,找到心脏的右界;沿左锁骨中线向上叩诊,找到心脏的左界。

5. 在叩诊过程中,注意观察受试者的呼吸运动,以确定心脏的上下界。

6. 叩诊完成后,使用心电图机记录受试者的心电图,以便与叩诊结果进行对比。

五、实验步骤1. 受试者取坐位,解开上衣,充分暴露胸部。

2. 检查者站在受试者右侧,面对受试者。

3. 心尖搏动点定位:观察受试者的心前区,找到心尖搏动点。

4. 叩诊心脏下界:从心尖搏动点开始,沿肋间线向上叩诊,直至叩诊音由浊音变为实音,记录下界。

5. 叩诊心脏右界:从心尖搏动点开始,沿锁骨中线向上叩诊,直至叩诊音由浊音变为实音,记录右界。

6. 叩诊心脏左界:从心尖搏动点开始,沿左锁骨中线向上叩诊,直至叩诊音由浊音变为实音,记录左界。

7. 使用心电图机记录受试者的心电图。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心脏下界:受试者A的心脏下界位于第5肋间,受试者B的心脏下界位于第6肋间,受试者C的心脏下界位于第7肋间。

2. 心脏右界:受试者A的心脏右界位于第4肋间,受试者B的心脏右界位于第3肋间,受试者C的心脏右界位于第2肋间。

3. 心脏左界:受试者A的心脏左界位于第5肋间,受试者B的心脏左界位于第6肋间,受试者C的心脏左界位于第7肋间。

心脏叩诊课件

心脏叩诊课件
心脏本身因素 心外因素
Hale Waihona Puke 心室增大心浊音界呈靴型 心左界向左下扩大 常见于主闭、高心 又称主动脉型心
右心室增大
显著增大时,心界向左右扩大 向左增大为主,但不向下扩大 常见于肺心、二狭
双心室扩大
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 称普大型心 常见于扩张型心肌病、全心衰

普大型心
左房及肺动脉扩大
心外因素
心外因素
右位心
➢ 右侧: 先叩出肝上界, 在其上一肋间逐个肋间向上,直至第2肋间
正常心脏相对浊音界
右(cm) 2—3 2—3 3—4
肋间 II III IV V
左(cm) 2—3
3.5—4.5 5—6 7—9
心浊音界各部的组成
•心左缘
1、主动脉结 2、肺动脉段 3、左心耳 4、左心室
心浊音界改变及临床 意义
叩诊
叩诊目的:确定心界 的大小及形状
叩诊结果:绝对浊音 界与相对浊音区界
相对浊音界反映了心 脏的实际大小
叩诊方法
❖ 患者坐位: 板指与肋间垂直
❖ 患者平卧位: 板指与肋间平行
❖ 顺序: 从清—浊
注意: 坐位与卧位 手指方向不同
叩诊方法
❖ 顺序: 由左而右、由下而上、由外而内
➢ 左侧: 由心尖搏动外2-3cm处开始 逐个肋间向上,直至第2肋间
肺动脉段向外扩大 心腰饱满或膨出 心界如梨型 常见于二尖瓣狭窄 又称二尖瓣型心
二尖瓣狭窄
心包积液
➢心界向两侧扩大 ➢坐位时心界呈烧瓶样 ➢ 卧位时呈球型 ➢ 心界随体位而变
心外因素
➢ 横膈位置上移:肥胖、小 儿、妊娠、腹水等
➢ 一侧胸膜增厚、肺不张 —心界移向患
➢ 一侧胸腔积液、气胸 —心界移向健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人:陈铁清班级:10级护理16班课题:第五章身体状况评估第五节胸部评估——心脏叩诊
课型:新授课课时:45分钟授课日期:2012年3月26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心脏叩诊的基本方法和心脏浊音界改变的意义。

了解心脏叩诊的顺序。

熟悉正常成人心脏相对浊音界。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思想目标:通过心脏叩诊学习,使学生懂得尊重和关爱患者,培养学生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应有的责任。

教学重点:心脏浊音界改变的意义。

教学难点:心脏叩诊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教具:挂图、心脏模型、直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内容师生活动目标落实★组织教学:贯穿始终
★复习提问:(约3分钟)
1、叩诊方法有哪些?
2、正常前胸部的叩诊音有哪些?学生回答
教师补
充、明确。

强调间接
叩诊的操
作方法,以
旧导新,提
供新旧知
识点联系。

★引入新课:(约2分钟)
心脏检查对于判断有无心脏病、了解其性质、部位、程度有很大帮助,尽管现代先进医疗精密仪器在临床广泛应用,但心脏视触叩听的物理检查仍然是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心脏
模型的观
看,吸引
学生,教
师提问同
学们想不
想学习心
脏检查的
基本方法
呢?
通过导入
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快速进入
课堂情景,
紧跟教师
思路。

教学环节及内容师生活动目标落实
★讲授新课:(约35分钟)
第五章身体状况评估
第五节胸部评估——心脏叩诊
心脏叩诊可确定心界,心脏左右缘被肺掩盖处叩诊为浊音,边界称
相对浊音界,而不被肺遮盖的心脏部位叩诊呈实音,称为绝对浊音界,
心脏相对浊音界可反应其实际大小,临床上据此判断心脏的性状、大小
和位置。

一、叩诊方法和顺序
1、叩诊方法:间接叩诊
仰卧位→左手扳指与肋间平行
坐位→扳指与肋间垂直
2、叩诊顺序
先叩左界,再叩右界
由外而内,自下而上
左界起点:心尖搏动外2—3cm
右界起点:肝上界上一肋间
各肋间叩得浊音界逐一标记,并用直尺测量其与胸骨中线间水
平距离。

利用挂图
和心脏模
型,使学
生更直观
了解所学
内容。

教师边讲
边示范。

教师讲授
叩诊顺序
并用板书
作图演示
操作过
程。

提醒学生
为患者叩
诊时,要注
意保护患
者隐私。

培养学生
善于观察
和理解的
能力。

教学环节及内容师生活动目标落实二、正常相对浊音界
右(cm)肋间隙左(cm)
2—3 Ⅱ2—3
2—3 Ⅲ 3.5—4.5
3—4 Ⅳ5—6
Ⅴ7—9
三、心脏浊音界改变及临床意义
1、左心室增大:心左界向左下增大,心腰可呈直角,心界如靴形,
称靴形心,多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心病等。

2、右心室增大:轻度增大时无明显改变,明显增大时,相对浊音界向两侧增大,多见于肺心病。

3、左右心室增大:心界向两侧增大,且左界向左下增大,称普大心,多见于全心衰、扩心病等。

4、左心房增大:显著增大伴肺动脉高压时,心左界第2、3肋间心浊音界增大,心腰消失或膨出,心界似梨形,称梨形心,多见于二尖瓣狭窄。

5、心包积液:心界向两侧增大,心浊音界随体位而改变,坐位时呈烧瓶样,卧位时,心底部浊音界增宽。

教师带领
学生记
忆。

板书作
图,增加
学生印象
重点讲解
心浊音界
改变的临
床意义。

提高学生
分析问题
能力。

引导学生
将所学知
识加以分
析,并学会
应用,培养
学生理论
联系实际
的能力。

教学环节及内容师生活动目标落实
★课堂小结:(约1分钟)
总结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师生共同
总结。

巩固重点、
梳理难点。

★课堂练习:(约3分钟)
1、心脏叩诊浊音界呈梨形心,可见于何种情况?
2、心脏叩诊浊音界呈靴形心,可见于何种情况?
3、心浊音界随体位改变而改变,见于何种情况?
学生抢
答、教师
评价和补
充。

及时练习,
加深重点
知识点记
忆,培养学
生主动学
习和巩固
知识点的
学习习惯。

★布置作业:(约1分钟)
1、练习心脏叩诊方法和顺序。

2、判断心浊音界改变有何临床意义。

3、预习心脏听诊内容。

学生课后
完成。

培养学生
自学能力。

★板书设计
第五章身体状况评估
第五节胸部评估——心脏叩诊
※一、叩诊方法和顺序
1、叩诊方法:间接叩诊
2、叩诊顺序
先叩左界,再叩右界
由外而内,自下而上
左界起点:心尖搏动外2—3cm
右界起点:肝上界上一肋间
二、正常成人心脏浊音界
右(cm)肋间隙左(cm)
2—3 Ⅱ2—3
2—3 Ⅲ 3.5—4.5
3—4 Ⅳ5—6
Ⅴ7—9
※三、心浊音界改变的意义
1、左心室增大
2、右心室增大
3、左右心室增大
4、左心房增大
5、心包积液
★课后回顾:
本次课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多种教具,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课程容量适当,重
难点突出,教学效果良好,课时达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