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叩诊

心脏叩诊
心脏叩诊

心脏叩诊检查的目的是:确定心界,判定心脏大小、形状及其在胸腔内的位置。

心脏为不含气器官,其不被肺遮盖的部分,叩诊呈绝对浊音(实音)。而心左右缘被肺遮盖的部分叩诊呈相对浊音。叩心界是指叩诊心相对浊音界,因为相对浊音界反映心脏的实际大小,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一)心脏叩诊方法(percussion method of heart)

1.一般嘱病人仰卧位,检查者用指指叩诊法。左手中指紧贴胸壁与心脏外缘平行,也可紧贴肋间隙与肋间平行,从肺脏向心脏方向叩诊。叩诊力度适中:根据病人胖瘦采取适当力度叩诊,用力要均匀,过强与过轻叩诊均不能正确叩出心界大小。

2.遵循一定顺序心脏叩诊的顺序是先叩左界,后叩右界,由下而上,由外向内。

3.叩诊心脏左界时,自心尖搏动最强点外2~3cm处(一般为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稍外)开始,由外向内进行叩诊,叩诊音由清音变为浊音时,用笔作一标记,并依次上移至第2肋间为止。

4.叩诊心脏右界时,自肝浊音界的上一肋间(通常为第4肋间)开始,由外向内进行叩诊,叩诊音由清音变为浊音时,作出标记,并依次上移至第2肋间为止。

5.所作标记点的位置,即为心脏边界。它相当于心脏在前胸壁的投影,反映心脏的实际大小和形状,此界称为心脏的相对浊音界。

6.越过相对浊音界继续向内叩诊,叩诊音变为实音时,表示已达心脏不被肺遮盖区域的边界,此界为心脏绝对浊音界。

7.从第2肋间向上叩出一轻度浊音区,即为心上浊音区。

8、用硬尺测量前正中线至各标记点的垂直距离,再测量左锁骨中线至前正中线的距离。以记录心脏浊音界的位置。

(二)正常心界(normal cardiac boundary)指心脏的左右相对浊音界。即心脏在胸部表面的投影。正常人右心界几乎与胸骨右缘相合,在第4肋间处可在胸骨右缘稍外方;左界第2肋间几乎与胸骨左缘相合,其下方则逐渐左移,并继续向左下形成向外突起的弧形。

正常成人心脏相对浊音界为:

1.左界第2肋间处,大约与胸骨左缘同;第3肋间处,距胸骨正中线约

4cm;第4肋间处,距胸骨正中线约4~6cm;第5肋间处,距胸骨中线约7~9cm,不超出锁骨中线。

2.右界一般与胸骨右缘平齐,但第3、4肋间可在胸骨右缘稍外方1~2cm 处。正常人心脏左右相对浊音界与前正中线的平均距离(见表7-3)。

(三)心浊音界各部分的组成

1.心左界第2肋间处相当于肺动脉段,其下第3肋间为左房耳部,第4、5肋间为左室。

2.心右界第2肋间相当于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第3肋间以下为右房。

3.心上界相当于第3肋骨前端下缘水平,其上即第2肋间以上为心底部浊音区,相当于主动脉、肺动脉段。

4.心腰指主动脉与左室交接处向内凹陷部分。

5.心下界由右室及左室心尖部组成。

(四)心浊音界改变的临床意义

心浊音界大小、形态和位置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1.左心室增大心左界向左下扩大,心腰加深近似直角,心浊音界呈靴形。因最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故又称主动脉型心脏。也可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

高血压性心脏病

2.右心室增大轻度增大时,只使心绝对浊音界增大,心左界叩诊不增大。显著增大时,相对浊音界向左右扩大,但因心脏长轴发生顺钟向转位,故向左增大较为明显,浊音界不向下扩大。常见于肺心病、单纯二尖瓣狭窄等。

3.双心室增大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且左界向下扩大,称普大型心脏。常见于扩张型心肌病、克山病、重症心肌炎、全心衰竭等。

心肌病

4.左心房增大显著增大时,胸骨左缘第3肋间心浊音界向外扩大。

5.左心房及肺动脉扩大胸骨左缘第2、3肋间心浊音界向外扩大。心腰饱满或膨出,心浊音界如梨形,因常见于二尖瓣狭窄,故又称二尖瓣型心脏。

二尖瓣狭窄型心脏

6.主动脉扩张及升主动脉瘤第1、2肋间浊音区增宽。

7.心包积液坐位时心浊音界呈三角形(烧瓶形),仰卧位时心底部浊音区增宽,这种随体位改变而变化的心浊音界是心包积液的典型体征。

心包积液

8.大量胸腔积液、积气时,心界在患侧叩不出,健侧心浊音界向外移。肺实变、肺肿瘤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时,如与心浊音界重叠则心界叩不出。肺气肿时,心浊音界变小,甚至叩不出。

9.大量腹腔积液或腹腔巨大肿瘤,使膈升高,心脏横位,叩诊时心界扩大。镜面右位心时,可在胸骨右侧相应位置叩出心浊音界。

右位心

《诊断学》 第四节 叩诊

第四节叩诊 腹部叩诊的主要作用在于叩知某些脏器的大小和叩痛,胃肠道充气情况,腹腔内有无积气、积液和肿块等。 直接叩诊法和间接叩诊法均可应用于腹部,但一般多采用间接叩诊法,因其较为准确,可靠。腹部叩诊内容如下。 一、腹部叩诊音 正常情况下,腹部叩诊大部分区域均为鼓音,只有肝、脾所在部位,增大的膀胱和子宫占据的部位,以及两侧腹部近腰肌处叩诊为浊音。当肝、脾或其他脏器极度肿大,腹腔内肿瘤或大量腹水时,鼓音范围缩小,病变部位可出现浊音或实音。当胃肠高度胀气和胃肠穿孔致气腹时,则鼓音范围明显增大或出现于不应有鼓音的部位(如肝浊音界内)。叩诊可从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至右下腹部,再至脐部,借此可获得腹部叩诊音的总体印象。 二、肝脏及胆囊叩诊 用叩诊法确定肝上界时,一般都是沿右锁骨中线、右腋中线和右肩胛线,由肺区向下叩向腹部。叩指用力要适当,勿过轻或过重。当由清音转为浊音时,即为肝上界。此处相当于被肺遮盖的肝顶部,故又称肝相对浊音界。再向下叩1~2肋间,则浊音变为实音,此处的肝脏不再被肺所遮盖而直接贴近胸壁,称肝绝对浊音界(亦为肺下界)。确定肝下界时,最好由腹部鼓音区沿右锁骨中线或正中线向上叩,由鼓音转

为浊音处即是。因肝下界与胃、结肠等重叠,很难叩准,故多用触诊或叩听法确定。一般叩得的肝下界比触得的肝下缘高1~2cm,但若肝缘明显增厚,则两项结果较为接近。在确定肝的上下界时要注意体型,匀称体型者的正常肝脏在右锁骨中线上,其上界在第5肋间,下界位于右季肋下缘。二者之间的距离为肝上下径,约为9~11cm;在右腋中线上,其上界为第7肋间,下界相当于第10肋骨水平;在右肩胛线上,其上界为第10肋间。矮胖体型者肝上下界均可高一个肋间,瘦长体型者则可低一个肋间。 肝浊音界扩大见于肝癌、肝脓肿、肝炎、肝淤血和多囊肝等。肝浊音界缩小见于急性重型肝炎、肝硬化和胃肠胀气等。肝浊音界消失代之以鼓音者,多由于肝表面覆有气体所致,是急性胃肠穿孔的一个重要征象,但也可见于腹部大手术后数日内,间位结肠(结肠位于肝与横膈之间)、全内脏转位。肝浊音界向上移位见于右肺纤维化、右下肺不张及气腹鼓肠等。肝浊音界向下移位见于肺气肿、右侧张力性气胸等。膈下脓肿时,由于肝下移和膈升高,肝浊音区也扩大,但肝脏本身并未增大。 肝区叩击痛对于诊断肝炎、肝脓肿或肝癌有一定的意义。 胆囊位于深部,且被肝脏遮盖,临床上不能用叩诊检查其大小,仅能检杏胆囊区有无叩击痛,胆囊区叩击痛为胆囊炎的重要体征

第三章 体格检查

第一节概述 一、体格检查的目的 二、体格检查的注意事项 三、基本检查的方法 1、视诊为护士通过视觉了解病人全身或局部状态有无异常的检查方法,包括全身和局部视诊,以及呕吐物和排泄物的观察。 2、触诊(1)、浅部触诊 (2)、深部触诊a、深部滑行触诊b、双手触诊法 (3)、深压触诊法 (4)、反跳痛 3、叩诊(1)、叩诊方法a、间接叩诊法b、直接叩诊法 (2)、叩诊音a、清音:为正常肺部的叩诊音 b、浊音:正常情况下产生于叩击被肺覆盖的心脏和肝脏的相对浊音区,病例情况下见于肺部炎症所致肺组织含气量减少时。 C、实音:正常情况下见于叩击无肺组织覆盖区域的心脏和肝脏,病理状态下见于大量胸水或肺实变等。 d、鼓音:正常情况下见于左前下胸部胃泡区和腹部,病理性情况下见于肺内空洞、气胸和气腹等。 e、过清音:见于肺气肿。 4、听诊 5、嗅诊常见的异常气味及临床意义有: (1)、汗液味:酸性汗味见于发热性疾病如风湿热;狐臭味见于腋臭病人;脚臭味见于脚癣合并感染者。 (2)呕吐物:酸臭味见于幽门梗阻;粪臭味见于肠梗阻。 (3)呼气味:浓烈的酒味见于酒后;刺激性大蒜味见于有机磷中毒;烂苹果味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氨味见于尿毒症;腥臭味见于肝性昏迷。 (4)痰液味:血腥味见于大量咳血,恶臭味提示可能为厌氧菌感染。 (5)脓液味:恶臭提示有气性坏疽或厌氧菌感染的可能。 (6)粪臭味:腐败性粪臭味多因消化不良而引起;腥臭味见于痢疾。 (7)尿液味:浓烈的氨味见于膀胱炎、尿潴留。 第二节一般检查 一般检查包括全身状态检查、皮肤检查和淋巴结检查。 一、全身状态检查 1、检查方法以视诊为主 2、检查内容 (1)、性别 (2)、年龄 (3)、生命征 (4)、发育与体型 (5)、营养 (6)、意识状态 (7)、面容与表情异常表现特征性面容包括急性发热面容、慢性面容、甲状腺功能亢进

叩诊音常见症状与体征

叩诊音常见症状与体征 想想叩花盆、叩瓷砖、敲鼓 叩花盆以知道是否有水,叩瓷砖以知道是否空。 以肺组织含气量由多到少为序,鼓音一过清音一清音一浊音一实音 【考纲要求】胸部异常叩诊音及其临床意义。 【考点纵览】正常肺的清音区范围内出现浊音、实音、过清音或鼓音称为异常叩诊音,掌握其临床意义。 一、胸部异常叩诊音及其临床意义 正常肺部叩诊音为清音。正常肺的清音区范围内出现浊音、实音、过清音或鼓音,称为异常叩诊音。胸部异常叩疹音及其临床意义: 1.浊音或实音 (1)肺大面积含气量减少的病变:如肺炎、肺结核、未液化的肺脓肿、肺梗死、肺不张、肺水肿、肺硬化等; (2)肺内不含气的占位病变:如肺肿瘤、肺棘球蚴病等; (3)胸膜肥厚、胸腔积液等。但直径<3cm且距胸部表面化>5cm的深部病变,难以叩出浊音。 2.过清音:见于肺气肿,其机制为肺泡弹性与张力减弱

且含气量增多。 3.鼓音 (1)肺内空腔病变,其直径<3~4cm且靠近胸壁,如空洞性肺结核、肺囊肿和肺脓肿空洞形成等; (2)气胸,若空腔巨大、浅表,且腔壁光滑张力大,则鼓音具金属调,称空瓮音。 4.浊鼓音:为兼有浊音与鼓音特点的混合性叩诊音,见于肺泡壁松弛、肺内含气减少病变,如肺不张、肺炎充血期或消散期、肺水肿等。 【真题库】正常肺部叩诊音为 A.鼓音 B.过清音 C.浊音 D.清音 E.实音 答案:D 【答疑编号:30010401针对该题提问】 真题:正常肺部叩诊音为 A.鼓音 B.过清音 C.浊音 D.清音

E.实音 答案:D 【答疑编号:30010402针对该题提问】 2006-217 患者胸部叩诊浊鼓音见于(C) C.肺不张(或肺水肿) D.肺气肿 E.气胸 【答疑编号:30010403针对该题提问】 注:该题不是以前考试试题的原题,但是是以前的试题所涉及到的重点内容 [真题]正常青年人胸部不会出现的叩诊音是 A.清音 B.浊音 C.实音 D.鼓音 E.过清音 答案:E 【答疑编号:30010404针对该题提问】 试题点评:肺张力减弱而含气量增加时,如肺气肿,扣诊呈过清音。正常青年人胸部不会出现过清音。 协和习题8.以肺组织含气量由多到少为序,叩诊音的排序是

心脏叩诊

心脏叩诊检查的目的是:确定心界,判定心脏大小、形状及其在胸腔内的位置。 心脏为不含气器官,其不被肺遮盖的部分,叩诊呈绝对浊音(实音)。而心左右缘被肺遮盖的部分叩诊呈相对浊音。叩心界是指叩诊心相对浊音界,因为相对浊音界反映心脏的实际大小,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一)心脏叩诊方法(percussion method of heart) 1.一般嘱病人仰卧位,检查者用指指叩诊法。左手中指紧贴胸壁与心脏外缘平行,也可紧贴肋间隙与肋间平行,从肺脏向心脏方向叩诊。叩诊力度适中:根据病人胖瘦采取适当力度叩诊,用力要均匀,过强与过轻叩诊均不能正确叩出心界大小。 2.遵循一定顺序心脏叩诊的顺序是先叩左界,后叩右界,由下而上,由外向内。 3.叩诊心脏左界时,自心尖搏动最强点外2~3cm处(一般为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稍外)开始,由外向内进行叩诊,叩诊音由清音变为浊音时,用笔作一标记,并依次上移至第2肋间为止。 4.叩诊心脏右界时,自肝浊音界的上一肋间(通常为第4肋间)开始,由外向内进行叩诊,叩诊音由清音变为浊音时,作出标记,并依次上移至第2肋间为止。 5.所作标记点的位置,即为心脏边界。它相当于心脏在前胸壁的投影,反映心脏的实际大小和形状,此界称为心脏的相对浊音界。 6.越过相对浊音界继续向内叩诊,叩诊音变为实音时,表示已达心脏不被肺遮盖区域的边界,此界为心脏绝对浊音界。 7.从第2肋间向上叩出一轻度浊音区,即为心上浊音区。 8、用硬尺测量前正中线至各标记点的垂直距离,再测量左锁骨中线至前正中线的距离。以记录心脏浊音界的位置。 (二)正常心界(normal cardiac boundary)指心脏的左右相对浊音界。即心脏在胸部表面的投影。正常人右心界几乎与胸骨右缘相合,在第4肋间处可在胸骨右缘稍外方;左界第2肋间几乎与胸骨左缘相合,其下方则逐渐左移,并继续向左下形成向外突起的弧形。 正常成人心脏相对浊音界为: 1.左界第2肋间处,大约与胸骨左缘同;第3肋间处,距胸骨正中线约 4cm;第4肋间处,距胸骨正中线约4~6cm;第5肋间处,距胸骨中线约7~9cm,不超出锁骨中线。

第六章:腹部检查 重点

第六章腹部 第一节腹部体表标志与区分视-听-触-扣顺序 ●一、体表标志 ●二、腹部分区 1.四区法通过脐划一水平线和一垂直线,降幅部分为右上腹、右下腹、左上腹和左下腹4区 2.九区法有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9区,最常用。水平线分别为两肋弓下缘连线与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两条垂直线分别为通过左、右髂前上棘至腹中线连线中点的垂直线。四线相交将腹部分为左右上腹部(季肋部)、左右侧腹部(腰部)、左右下腹部(髂部)。各区的主要脏器分布如下: 第二节视诊 病人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腹部。眼睛与病人腹部在同一水平,从侧面呈切线方向观察腹部。 ●一、腹部外形 腹部外形是否对称,有无隆起或凹陷,有腹水或腹部肿块时,还应测量腹围大小。 (一)腹部膨隆: 1.全腹膨隆: ---蛙腹。 ②腹膜有炎症或肿瘤浸润时,腹部常呈尖凸型---尖腹。 2.局部膨隆:多见于相应部位脏器肿大,腹内肿瘤或炎性肿块,胃或肠胀气,以及腹壁上的肿物或疝等。 屈颈抬肩动作可鉴别腹壁包块与腹腔内包块,腹壁肌肉紧张,若包块更加明显,说明包块位于腹壁上。 (二)腹部凹陷: 1.全腹凹陷:主要见于脱水或消瘦者。严重时,前腹壁凹陷几乎贴近脊柱,肋弓、髂嵴和耻骨联合显露,腹外形如舟状,称舟状腹,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晚期如恶性肿瘤。 2.局部凹陷:多见于手术后腹壁瘢痕收缩。 ●二.呼吸运动 腹式呼吸减弱常见于腹膜炎症、腹腔积液、腹腔内巨大肿物、膈肌及肋肌运动受限或麻痹、妊娠等。 腹式呼吸增强见于胸腔疾病。 ●三.腹壁静脉 1.门静脉高压时,腹壁静脉明显扩张迂曲变粗,称腹壁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以脐为中心,脐水平线以上的血流方向向 2.上腔静脉阻塞时,上腹壁及胸壁浅静脉曲张,脐上下腹壁静脉血流方向均向下; 3.下腔静脉阻塞时,曲张静脉多分布于腹壁两侧,脐上下腹壁静脉血流方向均向上。 ●四.胃肠型及蠕动波 在腹壁见到相应的轮廓,称胃型或肠型,见于幽门梗阻和肠梗阻。梗阻部位阵发蠕动加强,可在腹壁见到蠕动波。 ● 1.皮疹征——左腰部皮肤呈蓝色,为血液自腹膜后间隙渗到侧腹壁的皮下,可见于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征——脐周围或下腹壁皮肤发蓝为腹腔大出血的征象,见于宫外孕破裂或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3.腹纹4.瘢痕5.疝6.脐部7.腹部体毛8.上腹部搏动 第三节触诊 病人取仰卧位,头垫低枕,两臂自然放于身体两侧,两腿屈起稍分开,做平静腹式呼吸。护士立于病人右侧,面向病人,前臂与腹部表面在同一水平,手要温暖,动作要轻柔,一般自左下腹开始以逆时针方向触诊全腹各部,若已有病痛部位,则应由健处逐渐移向患处。边触诊边观察病人的反应,并与病人交谈,转移其注意力而减少腹肌紧张。 ●一、腹壁紧张度

第四章_体格检查——胸部检查

第四章体格检查--胸部检查 (一)胸部视诊 1.胸部的体表标志 包括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陷窝、肺和胸膜的界限。 (1)骨性标志 1)胸骨角(Louis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其两侧分别与左右第二肋软骨相连接。平气管分叉、心房上缘、上下纵隔交界、第4胸椎下缘。 2)肩胛骨:被检查者双臂下垂,肩胛下角平第7肋骨水平或第7肋间隙,或相当于第8胸椎水平。 棘突:最明显的棘突,用于计数椎体。 3)C 7 4)肋脊角:第12肋与脊柱的成角,其内为肾脏和输尿管起始部。 (2)重要的人工划线:包括前正中线、锁骨中线、腋前线、腋中线、腋后线、肩胛下角线、后正中线。其中标注锁骨中线时,利用直尺测定锁骨胸骨端和肩峰端之间的中点,然后用皮尺向下引,测量并记录锁骨中线距离前正中线之间的投影距离,作为心脏测量的参照。 (3)胸部陷窝:包括腋窝、胸骨上窝、锁骨上窝等。其中腋窝和锁骨上窝是触诊浅表淋巴结的重要部位。 (4)肺和胸膜的界限:肺下界最为重要,分别位于锁骨中线第6肋间、腋中线第8肋间、肩胛线第10肋间。

2.胸壁、胸廓 (1)胸壁:观察胸壁静脉有无充盈、曲张,血流方向。前胸壁静脉曲张,血流方向向下见于上腔静脉阻塞。侧胸壁和腹壁静脉曲张,血流方向向上见于下腔静脉阻塞。观察有无皮疹、蜘蛛痣。 (2)胸廓:观察胸廓形态。正常胸廓两侧大致对称,呈椭圆形,前后径:左右径约为1:1.5。 1)异常胸廓:①桶状胸:前后径:左右径≥1,同时伴肋间隙增宽,见于肺气肿。②佝偻病胸:为佝偻病所致胸廓改变。包括佝偻病串珠、漏斗胸、鸡胸。③脊柱畸形所致胸廓畸形:脊柱前凸、后凸或侧凸均可造成胸廓形态异常。 2)单侧胸廓形态异常:单侧胸廓膨隆:见于大量胸腔积液、气胸等;单侧胸廓塌陷:见于胸膜肥厚粘连、大面积肺不张、肺叶切除术后等。 3.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和节律、呼吸时相。

医学物理查体-腹部查体操作步骤

腹部查体 视诊 前嘱患者排空膀胱,低枕仰卧位 腹部外形:正常人腹部外形平坦(饱满,低平)对称,;弥漫性全腹膨隆见于腹水、胃肠胀气或巨大卵巢囊肿等;局部膨隆见于肿块或肿大得脏器等;腹部凹陷如舟状者见于恶病质及严重脱水;局限性凹陷见于手术瘢痕收缩。 腹部呼吸运动:男性与小儿以腹式呼吸为主;正常人腹式呼吸运动自如;腹式呼吸运动减弱见于腹膜炎症、腹水、急性腹痛、腹腔内巨大肿物或妊娠,消失见于急性腹膜炎或膈麻痹。腹壁静脉:正常人一般不显露,血流方向如何判断:选择一段没有分支得腹壁静脉,用右手食指与中指并拢压在静脉上,然后一只手指紧压静脉向外滑动,挤出该段静脉内血液7·5到10cm 放松该手指,另一手指紧压不动瞧静脉就是否充盈。门静脉高压(脐中向四周伸展—水蛇头)上腔静脉阻塞(血流向下)下腔静脉阻塞(脐下血流向上) 胃肠型与胃肠蠕动波:正常人一般瞧不到胃肠蠕动波;幽门梗阻者上腹部可见胃型或胃蠕动波;肠梗阻可见肠型或肠蠕动波 上腹部搏动:可见于正常较瘦者;病理情况见于腹主动脉瘤、右室肥大、肝血管瘤 腹壁其它情况:皮疹、色素、腹纹、瘢痕、疝、脐部与腹部体毛 ·听诊 肠鸣音:正常人为4-5次/分钟;超过10次/分钟为肠鸣音活跃,同时伴响亮、高亢、金属音为肠鸣音亢进;肠鸣音少于正常为肠鸣音减弱;持续听诊3-5分钟未听到肠鸣音,且刺激腹部仍无肠鸣音,为肠鸣音消失;故要求听诊至少3-5分钟 ·血管杂音:腹主动脉瘤可腹中部听到收缩期杂音;肾动脉狭窄可于脐左右处听到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肝癌肿块压迫肝动脉或腹主动脉,可听到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壁怒张静脉可听到连续得静脉嗡鸣音。听诊部位(腹中部,腹部两侧) ·摩擦音:脾梗塞,肝脾周围炎,可在深吸气时于各相应部位腹壁听到摩擦音 ·搔弹音:可协助测定肝下缘、微量腹水及扩张得胃界患者卧位,检查者手持听诊器置于右肋缘肝脏表面上,右手食指在上腹部沿听诊器半圆形等距离骚刮腹壁,未达肝缘,遥远轻微得声音,骚刮肝脏表面,声音明显增强近耳 ·叩诊 ·腹部叩诊音分布

2017中医师技能考试:体格检查之腹部叩诊

2017中医师技能考试:体格检查之腹部叩诊 国家医学考试网已经开放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准考证打印入口,离考试开考没有几天了,大家要抓紧时间复习备考哦!小编特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第二站辅导资料:腹部叩诊,预祝大家成功通关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 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第二站-腹部叩诊 腹部检查是体格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检查腹部时应按视、触、叩、听步骤进行,其中以触诊最为重要。由于腹腔内有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的重要器官,正常时解剖位置就有很大的变异,且相互重叠,其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有相互联系,错综复杂。故在诊断腹部疾病时,要根据完整的病史、体征,有时需辅以实验室检查、X线、超声、内镜、CT、磁共限成像等检查。 腹部叩诊可采用直接和间接叩诊法,但一般采用较为可靠的间接叩诊法。其作用在于借以了解某些脏器的大小、部位和叩痛,胃与膀胱的扩大程度,胃肠道充气情况,腹腔内有无积气、积液和包块等。 (一)腹部叩诊音正常腹部除肝、脾所在部位叩诊呈浊音或实音外,其余部位叩诊均为鼓音。明显的鼓音可见于胃肠高度胀气、人工气腹和胃肠穿孔等。肝脾或其他实质性脏器极度肿大、腹腔内肿瘤和大量腹水时,鼓音范围缩小,病变部位可出现浊音或实音。 (二)肝及胆囊叩诊叩诊肝脏上、下界一般是沿右锁骨中线、右腋中线和右肩胛线由肺区往下叩向腹部,当由清音转为浊音时即为肝上界,此处相当于肝顶部,由于被肺遮

盖称肝相对浊音界;再往下轻叩,由浊音转为实音时,此处不被肺遮盖而直接贴近胸壁,称肝绝对浊音界;继续往下叩,由实音转为鼓音处即为肝下界。因肝下界与胃、结肠等重叠,很难叩准,故多用触诊或叩听诊确定。一般叩得的肝下界比触得的肝下缘约高 2-3cm。正常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上第5肋间,下界位于右季肋下缘,二者之距离约为9-1lcm;在右腋中线上,其上界为第7肋间,下界相当于第10肋骨水平;在右肩胛线上,上界为第10肋间,下界不易叩出。体型对肝脏位置有一定影响,矮胖型肝上、下界均可高一个肋间,瘦长型则可低于一个肋间。病理情况下,肝浊音界上移见于右肺纤维化、右下肺不张、气腹和鼓肠等;肝浊音界下移见于肺气肿、右侧张力性气胸、内脏下垂等。肝浊音界扩大见于肝癌、肝脓肿、肝炎、肝淤血、多囊肝等;膈下脓肿时,由于肝脏下移和膈肌升高,肝浊音区也扩大,但肝脏本身并未增大;肝浊音界缩小见于急性肝坏死、肝硬化和胃肠胀气等。肝浊音界消失代之以鼓音者,多因肝表面覆盖有气体所致,是急性胃肠穿孔的一个重要征象,亦可见于腹部大手术后数日内、人工气腹后、间位结肠(结肠位于肝与膈之间)、全内脏转位等。 肝区叩击痛对诊断肝炎、肝脓肿有一定意义。 胆囊位于深处,且被肝遮盖,叩诊不能检查胆囊的大小,胆囊区扣击痛是胆囊炎的重要体征。 (三)胃泡鼓音区(Trouble) 位于左前胸下部肋缘以上,呈半圆形,为胃底含气而形成。其上界为膈及肺下缘,下界为肋弓,左界为脾脏,右界为肝左缘。正常时此区大小与胃内含气量的多少有关,也受邻近器官和组织的影响。胃扩张、幽门梗阻等时可见明显扩大;心包积液、左侧胸腔积液、肝左叶肿大、脾肿大等可见明显缩小;当胃内充满液体或食物的鼓音区消失而转为浊音,见于进食过多所致急性胃扩张或溺水病人。

奶牛腹部叩诊钢管音疾病的诊治要点

奶牛腹部叩诊钢管音疾病的诊治要点 09/1/7 1奶牛皱胃右方变位诊断要点 1.1一般症状病牛不吃、不反刍,发病3-4d后心率达90次/min以上,排少量黑色稀、粘粪,瘤胃反复扩张,右腹部最后肋骨上部及右肷部向外膨胀。 1.2叩诊与听诊在倒数1一3肋间范围内有高朗的钢管音,随病程延长钢管音越来越明显。 1.3禁忌对皱胃进行穿刺诊断当穿刺针拔下后,穿刺针孔会持续地向外渗漏皱胃内容物,会引起严重后果。 2皱胃左方变位的诊断要点 2.1一般症状大多在产后不久即可表现症状,多为头胎牛或二胎牛,吃草减少,可能拒食各种饲料或是逐日少量波动性地采食一些谷类饲料,有的牛有饥饿现象,但吃几口后就不再吃了。多数牛对粗饲草仍保留一些食欲,但稍吃一点后就不再反刍,病牛消瘦,腹围缩小,精神呆滞,眼球向眼眶内凹陷,脱水明显,瘤胃蠕动音弱,排粪少,排粘黑色粪便,臭味大,鼻镜一般保持湿润。 2.2特征症状对左侧髓关节水平线倒数1-3肋间范围内叩诊结合听诊可听到典型的钢管音,钢管音在发病过程中持续存在。 3皱胃积食积沙的诊断要点 3.1一般症状病牛随病程延长而停止吃草,不反刍,鼻镜干燥,排粪少或仅排一点稀黑粘粪,有的不排粪或2一3d排一点带粘液的粪,病牛眼球凹陷,脱水严重,瘤胃蠕动音减弱或无蠕动音,瘤胃内常充满液状内容物,右腹部下沉。 3.2特有症状用手在右侧腹下的皱胃区进行触诊,可触及到轮廓明显的坚硬的皱胃。 3.3叩诊与听诊在左侧倒数1-3肋间的上方靠近肋关节处可听到钢管音。 4瘤胃积食的诊断要点 病牛不吃不反刍,排粪少或不排粪。特有的症状是瘤胃高度充满,使左肷部膨隆,用手触诊左肷部呈坚实感木板样硬度。 5牛误吃入瘤胃内塑料布、塑料绳、僵绳及长的饲草纤维缠结的草团等的诊断要点 5.1一般症状病牛吃草减少,反刍减少,有时用力反刍、反刍困难,瘤胃蠕动音减弱,瘤胃

腹部叩诊有直接叩诊和间接叩诊

第四节叩诊 腹部叩诊有直接叩诊和间接叩诊,一般多采用间接叩诊法,因其较为可靠,检查震水音及叩击痛时,也用直接叩诊法,腹部叩诊内容: (一)腹部叩诊音:正常腹部叩诊除肝、脾区呈浊音或实音外,其余部位均为鼓音。鼓音的程度与胃肠道的气体有直接关系,与液体和固体含量多少有一定影响。胃肠高度胀气、人工气腹和胃肠穿孔时,腹部呈高度鼓音。实质脏器极度肿大、腹腔内肿物或大量腹水时,病变部可出现浊音或实音,鼓音范围缩小,借叩诊可协助鉴别腹部病变的性质。 (二)肝脏叩诊:肝脏是不含气体的实质性脏器,叩诊呈实音。叩诊肝脏上、下界时,一般沿右侧锁骨中线自上而下,叩指用力要适当,勿过轻或过重,当由清音转为浊音时,即为肝上界,相当于肺遮盖的肝顶部,故又称为肝脏相对浊音界;继续向下叩诊由浊音转为实音处,即为肝脏绝对浊音界,相当肺下缘的位置,继续向下叩,由实音转变鼓音处,即为肝下界。定肝下界时,也可由腹部鼓音区沿锁骨中线向上叩诊。由鼓音转为浊音处即是,肝下界因与胃、结肠等重叠,很难叩准,故多用触诊确定。一般叩得的肝下界比触得的肝下缘约高2~3cm;若肝缘明显增厚,则叩诊与触诊结果较为接近。正常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上第5 肋间(肝绝对浊音界比相对浊音界位置低一肋骨),下界位于右肋缘下,肝上至肝下界之间称肝浊音区,正常成人在9~11cm。瘦长体型者肝上、下界均可低一个肋间,矮胖体型者则可高一个肋间。 肝浊音界扩大见于肝脓肿、肝癌、肝包虫、肝瘀血等;肝浊音界缩小见于暴发性肝炎、肝硬化及胃肠胀气等;肝浊音界消失代之以鼓音,主要见于急性胃肠穿孔。人工气腹;肝浊音界向上移位,见于右肺纤维化、右肺不张、腹水、鼓肠等;肝浊音界向下移位,见于慢性肺气肿,右侧张力性气胸等。膈下脓肿时,由于肝脏下移和膈升高,所以肝浊音区也扩大,但肝脏本身并无增大。 (三)移动性浊音:是检查腹腔主要体征。腹腔内有游离液体超过1000ml 以上时,当病人仰卧位因重力关系液体积于腹部两侧,故该处叩诊呈浊音,腹部中间因肠管内有气体而浮在液面上,故叩诊呈鼓音。当病人侧卧位时,因腹水积于下部而肠管上浮,故下部叩诊为浊音,上部呈鼓音,此种因体位不同而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称移动性浊音(shifting dull-ness)。检查方法:病人先取

腹部体检叩诊

腹部叩诊音临床意义: 由于人体被叩击部位的组织或器官的弹性、含气量以有距离体表深浅不一,可产生不同的叩诊音、临床上将此区分为清音、鼓音、浊音、实音和过清音五种。 (一)清音是一种音调低、音响较强、音时较长的叩诊音。为叩击富弹性含气的器官时所产生,可见于肺组织弹性良好含气量正常的胸部叩诊时。 (二)浊音是一种高音调、音响较弱、音是较短的叩诊音。在叩击复盖有少量含气组织的实质器官时产生。见于肝脏、心脏部位的胸部叩诊时,在肺炎因肺含气量减少在胸部叩诊时也可出现。 (三)实音为音调比浊音更高、音响更弱、音时更短的叩诊音。为叩击不含气的实质性脏器如肝、肌肉时产生,大量胸腔积液和肺完全实变也可出现。 (四)鼓音是一种比清音音响强、音时长而和谐的低音,在叩击含有大量气体的空腔器官时出现,正常人见于胃泡区及腹部叩诊时,可见于气胸、气腹或有较大肺空洞的患者。 检查时鼓音范围的改变均属异常情况 (1)鼓音范围缩小当肝、脾或其他脏器极度肿大,腹腔内肿瘤或大量腹水时,病变部位可出现浊音或实音,导致鼓音范围缩小。 (2)鼓音范围增大或异常鼓音当胃肠高度胀气,人工气腹和胃肠穿孔时,鼓音范围增大或出现于不应有鼓音的部位(如肝浊界内)。 (五)过清音是一种介于清音与鼓音之间的叩诊音,可见于肺组

织弹性减弱而含气量增多的肺气肿患者。 1.全腹叩诊腹部叩诊以鼓音为主。鼓音区缩小见于肝脾极度肿大、腹腔内肿瘤、大量腹水;鼓音区扩大见于胃肠高度胀气、胃肠穿孔。 2.肝脏叩诊肝上界叩诊:由右锁骨中线各肋间从上至下叩诊,叩诊音由清音转为浊音即肝上界。正常人位于第5肋间,正常肝浊音区(右锁骨中线)为9-11cm。当触及肝下缘时,应叩肝上界明确肝脏是否真正肿大。肝下界:自下至上沿右锁骨中线及正中线叩诊至出现浊音或肋下缘,肝下界与结肠、胃等空腔脏器重叠,下界不如触诊准确。一般叩得的肝下界比触得的肝下缘约高2~3cm;若肝缘明显增厚,则叩诊与触诊结果较为接近。正常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上第5肋间(肝绝对浊音界比相对浊音界位置低一肋骨),下界位于右肋缘下,肝上至肝下界之间称肝浊音区,正常成人在9~11cm。瘦长体型者肝上、下界均可低一个肋间,矮胖体型者则可高一个肋间。 a.肝浊音界扩大见于肝脓肿、肝癌、肝包虫、肝瘀血等; b.肝浊音界缩小见于暴发性肝炎、肝硬化及胃肠胀气; c.肝浊音界消失代之以鼓音,主要见于急性胃肠穿孔,人工气腹;全内脏转位等。 d.肝浊音界向上移位,见于右肺纤维化、右肺不张、腹水。 e.肝浊音界向下移位,见于慢性肺气肿,右侧张力性气胸等。膈下脓肿时,由于肝脏下移和膈升高,所以肝浊音区也扩大,但肝脏本

腹部体格检查操作方法与流程

腹部体格检查操作方法 与流程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腹部体格检查操作方法与流程 一、视诊: 1、准备:排空膀胱,低枕仰卧位,双手置两侧,暴露上自剑突,下至耻骨联合。光线充足柔和,从前侧方射入视野。 2、方法:医生站右侧,按顺序自上而下观察,必要时将视线降至腹平面,从侧面切线方向进行观察。 3、内容:(1)外形(2)呼吸运动(3)腹壁静脉(4)胃肠型及蠕动波(5)皮肤(皮疹、色素、腹纹、瘢痕、体毛)(6)疝、(7)上腹部搏动。 二、触诊: 1、准备:排空膀胱,低枕仰卧位,两腿屈曲稍分开,张口缓慢腹式呼吸。 2、方法:医生站右侧,前臂与腹部表面同一水平,手温暖,指甲短,先全手掌置于腹部上部,适应片刻,用掌指关节和腕关节协同以旋转或滑动触诊。(1)腹壁紧张度(浅触):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或先健侧后患侧。腹壁下陷约1厘米。 (2)腹壁肿块(深部触诊):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或先健侧后患侧。腹壁下陷>2厘米,共4-5厘米。 (3)压痛及反跳痛:浅压或深压,以深压为主。压痛点:麦氏点、胆囊压痛点、上中输尿管点、季肋点、肋骨点、肋腰点。反跳痛:压痛点用2-3个手指并拢压于原处稍停片刻,迅速将手指抬起。 (4)脏器触诊:仰卧,两肘关节屈曲,较深腹式呼吸配合。 ①、肝脏(单手):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放在右上腹(或脐右缘),估计肝下缘下方,随患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壁深部,吸气时,手指缓慢被动上台,朝肋缘向上迎触下移的肝缘,如此反复。应在右锁骨中线及前正中线分别触诊。 ②脾脏: 仰卧,两腿稍微屈,左手经腹前方置左胸下部9-11肋处,将脾从后向前托起,限制胸廓活动,右手掌平放于脐,于肋弓大致垂直,自脐平面与呼吸配合(同肝脏触诊)。右侧卧位时,双下肢屈曲。 ③胆囊:(钩指触诊) 以左掌平放被检查者右胸下部,以拇指拇指指腹勾压于右肋下胆囊点处,嘱被检查者缓慢深呼吸配合。 ④肾脏:(双手触诊) 卧位,被检查者两腿屈曲,检查者在右侧以左手掌托起右腰部,右手掌平放在右上腹,手指方向与右肋缘大致平行,,被检查者较深腹式呼吸配合,检查右肾。在被检查者深呼吸时夹触肾脏。触诊左肾时,左手越过脐前部,从后托起右腰部,右手搭置于左上腹部,依前法双手触诊左肾。 ⑤膀胱触诊:(单手触诊发) 仰卧屈膝,检查者以右手自脐开始向耻骨方向滑动触诊。液皮震颤:被检查者平卧,检查者以一手掌贴于一侧腹壁,另一手四指并拢屈曲,用指端叩击对侧腹壁,也可以让另一人将手掌尺侧缘压于脐腹中线上。振水音:检查者可以用耳或听诊器膜件置于上腹部,以冲击触诊法震动胃部进行听诊。

心脏叩诊检查评价标准(建议收藏)

心脏叩诊评价标准 项目总分考核内容 应 得 分 实 得 分 评分细则 (一)考生站位正确,告知被检者体位、姿势正 确10分被检者取坐位或仰卧 位,充分暴露前胸部, 考生站在被检者前面 或右侧(10分). 10 一项不符 合要求扣 1分 未做不得 分 (二)检查内容正确,动作规范 80分1.叩诊方法: 考生将左手中指 第2指节紧贴于叩诊部 位,其他手指稍抬起, 勿于体表接触(5分)。 右手手指自然弯曲,用 中指指端叩击左手中 指末端指关节处或第2 节指骨远端(5分). 叩击方向应与叩诊部 位的体表垂直,叩诊时 应以腕关节与掌指关 节的活动为主,叩击动 80 一项不符 合要求扣 2分 未做不得 分

作要灵活、短促、富有弹性,叩击后右手中指应立即抬起,以免影响对叩诊音的判断(5分)。 同一部位可连续叩击2~3下(5分)。2.心脏相对浊音界叩诊: 被检者取坐位时,考生扳指与肋间隙垂直,与心缘平行;仰卧位检查时,考生扳指与肋间平行(10分)(两种体位检查任选一种)。宜采取轻叩诊法,注意叩诊的力度要适中和均匀,扳指每次移动的距离不超过0.5厘米。当叩诊音由清音变为浊音时做标记,为心脏的相对浊音界(10

分)(叩诊心界是指心脏相对浊音界,反映心脏实际大小)。 3.叩诊顺序正确 左侧从心尖搏动最强点所在肋间的外侧2~3厘米处开始叩诊(5分),心尖搏动不能触及时从左第5肋间锁骨中线外2~3厘米开始,其余各肋间可从锁骨中线开始(5分).右侧从肝上界的上一肋间开始,均向上叩至第2肋间(5分)。叩诊顺序:先左后右,由下而上,由外向内(5分)。4。心界叩诊结果正确(20分) 正常成人心脏相对浊音界(见附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