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叩诊
正常心脏叩诊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心脏叩诊实验,掌握心脏叩诊的方法和技巧,了解心脏浊音界的正常范围,以及如何通过叩诊判断心脏的大小和位置。
实验时间:2023年4月15日实验地点:医学实验室实验对象:健康志愿者实验器材:叩诊锤、听诊器、直尺、标尺、记录纸、笔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取仰卧位,放松身体,保持呼吸均匀。
2. 操作者位于实验对象右侧,右手握叩诊锤,左手轻轻按压实验对象胸部,以定位心脏位置。
3. 按照心脏叩诊的标准方法,先叩诊左界,从心尖搏动最强点外2-3厘米处开始,沿肋间由性格外向内,叩诊音由清变浊时旋转板指,在板指圆心相对的胸骨处用标记笔作一标识。
4. 由上而下,叩至第二肋间,各自标识。
5. 随后叩诊右界,先沿右锁骨中线,由上而下,叩诊音由清变浊时为肝上界,于其上一肋间(一般为第四肋间)由性格外向内叩出浊音界,向移位一个肋间,各自于第三、第二肋间由性格外向内叩出浊音界,并且做好标识。
6. 标明前正中心线和左锁骨中线,用刻度尺精确测量左锁骨中线与前正中线的距离。
7. 记录心脏浊音界各肋间的具体数值。
实验结果:1. 心脏浊音界各肋间范围:- 第二肋间:右界2-3cm,左界2-3cm;- 第三肋间:右界2-3cm,左界3.5-4.5cm;- 第四肋间:右界3-4cm,左界5-6cm;- 第五肋间:仅左界7-9cm。
2. 左锁骨中线与前正中线的距离:8-10cm。
3. 心脏位置:- 左心尖搏动点位于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外2-3厘米处;- 右心尖搏动点位于右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外2-3厘米处。
实验讨论:本次实验中,实验对象的心脏浊音界各肋间范围及左锁骨中线与前正中线的距离均符合正常范围。
在实验过程中,操作者严格按照心脏叩诊的标准方法进行操作,确保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对心脏叩诊的实验,我们掌握了以下知识:1. 心脏叩诊是临床诊断中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可帮助医生判断心脏的大小、位置和形态。
2. 心脏浊音界的大小、形态和位置可以因心脏本身病变或心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心脏叩诊

2~3
Ⅲ
3.5~4.5
3~4
Ⅳ
5~6
Ⅴ
7~9
左锁骨中线距前正中线8-10cm
现在大家可以相互练习叩心界。 小结:间接叩诊法及叩诊顺序。
பைடு நூலகம்
三、心脏浊音界各部分组成
• 左界:
• 2肋间处:肺动脉段 • 3肋间处;左心耳 • 4、5肋间为左心室
右界:
• 2肋间处:升主动脉和上 腔静脉 • 3肋间以下为右心房
心脏叩诊
叩诊目的: 了解心脏浊音界的大小、形态、以及心 脏和大血管在胸腔的位置。 相对浊音界: 绝对浊音界:
心脏在胸腔中的位置及毗邻关系
一、叩诊方法及顺序 二、正常心浊音界的范围
叩诊方法——间接叩诊法
叩诊顺序 先左后右 由外向内 自下而上
二、正常成人心脏相对浊音界
右(cm) 2~3 肋间 Ⅱ 左(cm) 2~3
心底部
• 2肋间以上为心底部 • 主动脉到左心室之间为心 腰部 • 心尖部由左室构成
心脏浊音界的改变
心的叩诊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心的叩诊是临床医学中一项重要的诊断技能,通过对心脏浊音界的叩诊,可以了解心脏的大小、形态和位置,从而辅助诊断心脏病。
为了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我参加了本次心的叩诊实训。
二、实训目的1. 掌握心脏叩诊的基本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2. 熟悉心脏浊音界的正常范围和异常表现;3. 培养临床思维和观察分析能力。
三、实训内容1. 心脏叩诊的基本方法(1)患者体位: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解开上衣,暴露胸部。
(2)叩诊顺序:先叩左界,后叩右界,由下而上,由外向内。
(3)叩诊手法:左手板指与心缘平行,右手握拳,以掌根叩击左手板指。
(4)叩诊力度:适中,避免过重或过轻。
2. 心脏浊音界的正常范围(1)心脏右界:在第二肋间,距胸骨右缘约1cm;在第三肋间,距胸骨右缘约2cm;在第四肋间,距胸骨右缘约3cm;在第五肋间,距胸骨右缘约4cm;在第六肋间,距胸骨右缘约5cm。
(2)心脏左界:在第二肋间,距胸骨左缘约2cm;在第三肋间,距胸骨左缘约3cm;在第四肋间,距胸骨左缘约4cm;在第五肋间,距胸骨左缘约5cm;在第六肋间,距胸骨左缘约6cm。
3. 心脏浊音界的异常表现(1)心脏扩大:心脏浊音界增大,可能伴有心脏形态改变。
(2)心脏移位:心脏浊音界向一侧或两侧移位,可能伴有心脏位置改变。
四、实训过程1. 实训前,认真复习心脏叩诊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了解心脏浊音界的正常范围和异常表现。
2. 实训过程中,跟随指导老师,观察患者体位、叩诊手法和力度,注意心脏浊音界的正常范围和异常表现。
3. 实训结束后,与同学交流心得,总结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五、实训心得1. 通过本次实训,我掌握了心脏叩诊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熟悉了心脏浊音界的正常范围和异常表现。
2. 在实训过程中,我认识到临床思维和观察分析能力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3. 实训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叩诊手法和力度上存在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
心脏叩诊

(Diagnostics)
病例
患者女性,43岁 主诉:劳力性气短6年余
2
第五章 胸部检查 第五节 心脏检查
心脏叩诊
Cardiac Percussion
P135-137
3
目的要求
心脏叩诊的方法 掌握 心界测量的方法
正常心界;心界各部的组成 熟悉 心界改变的临床意义
4
一、心脏叩诊的方法?
5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心包积液 二尖瓣狭窄 扩张型心肌病
22
课后思考题
为什么左心室明显肥大时心界呈靴形? 常见于哪些疾病?
23
参考书目
1.欧阳钦主编《临床诊断学(8年制及7年制用教材)》 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马智,于柏龙主编《临床症状体征鉴别诊断学》 第一版,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4
25
较重的叩诊法根据患者胖瘦程度调整力度板指移动距离不宜过大05cm左右1011相对浊音界实际大小绝对浊音界121314右cm肋间左cm232334iiiiiiv2335455679左锁骨中线至前正中线距离810cm15左心室肺动脉段左心耳?二尖瓣狭窄?mitralstenosis左房增大17左室增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orticregurgitation18?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cardiomyopathy两侧扩大19?心包积液?hydropericardium随体位改变20腹腔肿瘤心脏移位或心浊音界改变心脏以外因素胸膜粘连肺气肿其它21心界测量的方法22心脏浊音界改变的临床意义梨形心靴形心烧瓶样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包积液二尖瓣狭窄扩张型心肌病23为什么左心室明显肥大时心界呈靴形18Fra bibliotek床意义——烧瓶样
随体位改变 •心包积液 •Hydropericardium
心脏叩诊知识点总结

心脏叩诊知识点总结一、心脏叩诊的原理心脏叩诊是利用手指或其他工具在胸壁上敲击心脏区域,观察和听取心脏震荡声音,从而初步判断心脏的状况。
心脏叩诊的原理是基于心脏在心包膜内的位置以及心脏的厚度、容积和收缩功能等因素,当心脏受到敲击时,会产生相应的震荡声音,这些声音可以反映心脏的大小、位置、运动和功能等情况。
心脏叩诊的主要用途是初步判断心脏的大小、位置和功能状况,对一些心脏病变如心包积液、心肌增厚、心室扩张、心包炎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观察和听取心脏震荡声音的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心脏病变的类型和程度,为进一步的检查和诊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二、心脏叩诊的方法心脏叩诊的方法主要有直接叩诊和间接叩诊两种。
1. 直接叩诊:直接叩诊是指医生用手指直接在患者胸腔上敲击心脏区域,通过观察和听取心脏震荡声音来判断心脏的状况。
直接叩诊需要医生有一定的手感和经验,能够准确地判断心脏震荡声音的特征,对心脏病变的初步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2. 间接叩诊:间接叩诊是指医生用工具如听诊器或梳理等在患者胸腔上敲击心脏区域,通过观察和听取心脏震荡声音来判断心脏的状况。
间接叩诊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听取心脏震荡声音,对一些心脏病变的初步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无论是直接叩诊还是间接叩诊,医生都需要掌握正确的叩击力度和频率,以及正确的叩击部位和方向。
叩诊时,患者需要采取适当的体位,配合医生做好呼吸指导,以利于医生准确地观察和听取心脏震荡声音。
三、心脏叩诊的临床应用心脏叩诊是临床医生常用的一种诊断手段,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心脏的状况,对一些心脏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心脏叩诊常用于以下情况:1. 初步诊断心包积液:心包积液是导致心包腔内积液的一种病变,常常会导致心脏位置的改变,通过心脏叩诊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心包积液的存在及其程度。
2. 初步诊断心肌增厚:心肌增厚是一种心脏病变,可以导致心脏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大和厚度增加,通过心脏叩诊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心肌增厚的程度和部位。
心脏叩诊浊音界正常范围表

心脏叩诊浊音界正常范围表
心脏叩诊浊音界可以取得接近正常的数值,所以其范围称为相对浊音界范围,因描述方法不同有所不同,具体描述如下:心脏左侧相对浊音界范围是:距离第2肋间约2-3cm;距离第3肋间约为3.5-4.5cm;距离第4肋间约5-6cm;距离第5肋间约7-9cm。
心脏右侧相对浊音界范围是:距离第2肋间约2-3cm;距离第3肋间约为2-3cm;距离第4肋间约3-4cm。
另外,心脏叩诊浊音界又可根据与胸骨的关系,描述为心脏左界,在第2肋间和胸骨左缘基本一致,在第3肋间以下,心界逐渐向外凸起,形成弧形,在第5肋间时的位置与前正中线距离最远。
右侧浊音界除了在第4肋间的部位略微偏离胸骨右缘一些外,在其他各肋间的位置和胸骨右缘几乎一致。
正常成人左锁骨中线距离前正中线的距离为8-10cm。
心脏左界第二肋间处相当于肺动脉段,第三肋间为左心房耳部,第四五肋间为左心室,心脏右界第二肋相当于上腔静脉和主动脉升部,自从第三肋间以下为右心房。
心浊音界的大小、形态和位置可以因为心脏病变以及心外因素的影响而改变。
心脏叩诊的原则

心脏叩诊的原则
心脏叩诊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叩击部位:一般在心脏区域叩击,即左锁骨中线第2至第4肋间或心脏右缘第2至第4肋间。
2. 叩诊顺序:通常按照左侧肺上叶、心脏、右侧肺上叶的次序进行叩诊。
3. 叩击手法:使用中指或拇指敲击胸部,力度要适中,不宜过轻或过重。
4. 叩击音响:根据叩诊所得音响进行判断,正常情况下应听到清晰的共鸣音。
5. 比较叩击:将相同部位的两侧进行对比叩击,以便发现异常区域。
6. 结合其他检查:心脏叩诊通常结合其他检查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如听诊、心脏彩超等。
总之,心脏叩诊原则是根据叩击部位、叩诊顺序、叩击手法、叩击音响等进行判断,结合其他检查手段进行综合分析,以便发现心脏相关的异常情况。
心脏检查(视叩诊)

主动脉型心 ·二尖瓣型心
07
烧瓶心
08
视触叩的内容和顺序
(二)震颤的临床意义
震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如触及震颤则可肯定心脏有器质性病,常见于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及心脏瓣膜狭窄时(如二尖瓣狭窄)。瓣膜关闭不全时,震颤较少见。不同类型的病变,震颤出现的时期亦不同。按出现的时期可分为收缩期震颤、舒张期震颤和连续性震颤三种。
临床意义按震颤部位和时期而不同 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 时期 部位 常见疾病 收缩期 胸骨右缘第2肋间 主动脉狭窄 胸骨左缘第2肋间 肺动脉狭窄 胸骨左缘第3、4肋间 室间隔缺损 舒张期 心尖部 二尖辩狭窄 连续性 胸骨左缘第2肋间 动脉导管未闭
右界叩诊时先叩出肝上界,于其上一肋间(通常为第4助间)由外向内叩出浊音界,逐一肋间向上,抵第2肋间,分别作标记。
用硬尺测量前正中线至各标记点的垂直距离,再测量左锁骨中线至前正中线的距离。
左界叩诊的具体方法是从心尖搏动最强点外2—3cm处开始(一般为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稍外),内外向内,叩至由清音变为浊音时用笔作一标记,如此向上逐一肋间进行,直至第2肋间。
(二)心尖搏动的定义
心尖主要由左室构成。 心脏收缩时,心尖冲击心前区胸壁对应部位,使局部助间组织向外搏动,称为心尖搏动(apical impulse)。
(二)正常心尖搏动
正常心尖搏动 位置在胸骨左缘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cm处,范围以直径计算为cm。一般明显可见,肥胖者或女性乳房垂悬时不易看见。
总 结 检查程序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脏叩诊检查的目的是:确定心界,判定心脏大小、形状及其在胸腔内的位置。
心脏为不含气器官,其不被肺遮盖的部分,叩诊呈绝对浊音(实音)。
而心左右缘被肺遮盖的部分叩诊呈相对浊音。
叩心界是指叩诊心相对浊音界,因为相对浊音界反映心脏的实际大小,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一)心脏叩诊方法(percussion method of heart)
1.一般嘱病人仰卧位,检查者用指指叩诊法。
左手中指紧贴胸壁与心脏外缘平行,也可紧贴肋间隙与肋间平行,从肺脏向心脏方向叩诊。
叩诊力度适中:根据病人胖瘦采取适当力度叩诊,用力要均匀,过强与过轻叩诊均不能正确叩出心界大小。
2.遵循一定顺序心脏叩诊的顺序是先叩左界,后叩右界,由下而上,由外向内。
3.叩诊心脏左界时,自心尖搏动最强点外2~3cm处(一般为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稍外)开始,由外向内进行叩诊,叩诊音由清音变为浊音时,用笔作一标记,并依次上移至第2肋间为止。
4.叩诊心脏右界时,自肝浊音界的上一肋间(通常为第4肋间)开始,由外向内进行叩诊,叩诊音由清音变为浊音时,作出标记,并依次上移至第2肋间为止。
5.所作标记点的位置,即为心脏边界。
它相当于心脏在前胸壁的投影,反映心脏的实际大小和形状,此界称为心脏的相对浊音界。
6.越过相对浊音界继续向内叩诊,叩诊音变为实音时,表示已达心脏不被肺遮盖区域的边界,此界为心脏绝对浊音界。
7.从第2肋间向上叩出一轻度浊音区,即为心上浊音区。
8、用硬尺测量前正中线至各标记点的垂直距离,再测量左锁骨中线至前正中线的距离。
以记录心脏浊音界的位置。
(二)正常心界(normal cardiac boundary)指心脏的左右相对浊音界。
即心脏在胸部表面的投影。
正常人右心界几乎与胸骨右缘相合,在第4肋间处可在胸骨右缘稍外方;左界第2肋间几乎与胸骨左缘相合,其下方则逐渐左移,并继续向左下形成向外突起的弧形。
正常成人心脏相对浊音界为:
1.左界第2肋间处,大约与胸骨左缘同;第3肋间处,距胸骨正中线约4cm;第4肋间处,距胸骨正中线约4~6cm;第5肋间处,距胸骨中线约7~9cm,不超出锁骨中线。
2.右界一般与胸骨右缘平齐,但第3、4肋间可在胸骨右缘稍外方1~2cm 处。
正常人心脏左右相对浊音界与前正中线的平均距离(见表7-3)。
(三)心浊音界各部分的组成
1.心左界第2肋间处相当于肺动脉段,其下第3肋间为左房耳部,第4、5肋间为左室。
2.心右界第2肋间相当于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第3肋间以下为右房。
3.心上界相当于第3肋骨前端下缘水平,其上即第2肋间以上为心底部浊音区,相当于主动脉、肺动脉段。
4.心腰指主动脉与左室交接处向内凹陷部分。
5.心下界由右室及左室心尖部组成。
(四)心浊音界改变的临床意义
心浊音界大小、形态和位置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1.左心室增大心左界向左下扩大,心腰加深近似直角,心浊音界呈靴形。
因最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故又称主动脉型心脏。
也可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
高血压性心脏病
2.右心室增大轻度增大时,只使心绝对浊音界增大,心左界叩诊不增大。
显著增大时,相对浊音界向左右扩大,但因心脏长轴发生顺钟向转位,故向左增大较为明显,浊音界不向下扩大。
常见于肺心病、单纯二尖瓣狭窄等。
3.双心室增大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且左界向下扩大,称普大型心脏。
常见于扩张型心肌病、克山病、重症心肌炎、全心衰竭等。
心肌病
4.左心房增大显著增大时,胸骨左缘第3肋间心浊音界向外扩大。
5.左心房及肺动脉扩大胸骨左缘第2、3肋间心浊音界向外扩大。
心腰饱满或膨出,心浊音界如梨形,因常见于二尖瓣狭窄,故又称二尖瓣型心脏。
二尖瓣狭窄型心脏
6.主动脉扩张及升主动脉瘤第1、2肋间浊音区增宽。
7.心包积液坐位时心浊音界呈三角形(烧瓶形),仰卧位时心底部浊音区增宽,这种随体位改变而变化的心浊音界是心包积液的典型体征。
心包积液
8.大量胸腔积液、积气时,心界在患侧叩不出,健侧心浊音界向外移。
肺实变、肺肿瘤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时,如与心浊音界重叠则心界叩不出。
肺气肿时,心浊音界变小,甚至叩不出。
9.大量腹腔积液或腹腔巨大肿瘤,使膈升高,心脏横位,叩诊时心界扩大。
镜面右位心时,可在胸骨右侧相应位置叩出心浊音界。
右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