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元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

合集下载

2016-2017武汉市元调语文试卷及问题详解(word版)

2016-2017武汉市元调语文试卷及问题详解(word版)

2016-2017学年度市九年级元月调考语文试卷及评分标准2016~2017 学年度市部分学校九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试卷第 I 卷(选择题共 30 分)一、(共 12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褴褛(lán) 褶皱荒谬绝伦(miù) 吹毛求疵.B.悲怆 ( cāng) 焦灼尽态极妍(yán)篷首垢面c.黏膜( nián) 雾霭潜滋暗长(qián) 钟灵毓秀D.膂力(lǚ)葳蕤飞珠迸玉(bèng) 悲天悯人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我们的教育总有一种速食的渴望,表现得很急切。

岂不知很多东西必须假以时日,方有收获。

所以,学习《诗经》,不能只是急于求得标准答案,而应在真诚品读中帮助学生去_______ 生命、____________生命、_________生命。

这才是教育应有的态度。

A.感受领悟思考 B.思考感受领悟 C.感受思考领悟 D.思考领悟感受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清照笔下的这种情境能直达读者的心灵深处。

B.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使人明显地感受到亡国之君的“愁”。

C.当王维写下“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诗句时,世间便留下了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D.白居易最可贵的一点是他对人有一种真正的同情,他的诗作《观刈麦》便是明证。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的一项是()A.《蒹葭》诉说着最淡的情感:没有爱也没有恨,只是追求,有点彷徨,却不放弃。

无论客观环境有多艰难,主观心愿上一定相信有希望——“宛在水中央”。

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子昂是在讲苍凉,讲历史上的苍凉时刻,里面充满了自负、骄傲,同时又充满孤独感。

C.东坡的伟大,在于他让你觉得艺术创作就是真性情:只要你有真性情,就可以写这样的字,也可以写这样的诗。

武汉市2021-2022学年度元月调考九年级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武汉市2021-2022学年度元月调考九年级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21~2022学年度武汉市九年级调研考试语文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共9分,每小题3分)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时间是最的,它不会对谁格外开恩,只回馈那些珍惜它、善待它的人;时间又是最大度、最的,它会把你曾经的懒惰、蹉跎甚至荒唐都,只要你愿意从头来过,它仍然会用脉脉含情的目光注视着你,陪伴着你迎接蓬勃的日出。

A.公平不计回报一笔勾销B.公正不计回报一笔带过C.公平不计前嫌一笔带过D.公正不计前嫌一笔勾销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面对复杂的局面,优先解决主要矛盾是我们学习和工作中极为重要的原则和方法。

B.不少乡村结合自己的特点入手,将绿水青山融入村容村貌,打造出桃源般的美景。

C.毗邻昙华林的粮道街,自从成为了网红美食街后,随处可见游客排队等候的身影。

D.琴台音乐节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演出方式,为观众奉上了数十场高品质音乐会。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A.我们一直在追赶时代的脚步,却常常在奔跑中遗失了历史的馈赠和传统的留存。

视古道热肠为迂腐,把谦逊礼让当傻瓜,就是这种“遗失”的真实写照。

B.也许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手机上点击一条有关茶叶的信息,随后就会收到各种关于茶的养生知识。

大数据时代,信息传播变得个性化、智能化。

C.移动互联时代,不能忽视公众利益;短视频再精彩,也不能搅扰他人安宁;无人机再酷炫,也不能干扰航空飞行;共享单车再便利,也不能堵塞应急救援通道。

D.网络围观没有问题,发表看法也没有问题,但越过了道德和法律的边界,利用舆论传播的便利在一旁添油加醋、煽风点火,则是极不可取的。

二、(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百科全书式的小说①百科全书式的小说,可以有两种基本的理解。

不仅是长篇小说,有时候也可以说一部短篇小说是百科全书式的写法,这说的是写法;另外一种理解,是这部小说里有很多知识,这说的是内容。

一部小说可以同时包含这两种意思。

(完整word版)2019武汉九年级元调语文及答案

(完整word版)2019武汉九年级元调语文及答案

2019年武汉九年级元调语文试卷的一组是()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A。

蓦然(mò)悲天悯人喟叹(kuì)万籁俱寂B。

荒谬(miù)安土重迁焦灼(zhuó)高官厚禄C。

鄙薄(pǐ)自出新裁愤懑(mèn)入不敷出D.愧怍(zuò)拈轻怕重冗杂(rǒng) 旁逸斜出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从容中有一种神性。

在从容的心境中,我们才得以________上帝的作品,并以之为榜样来创作人类的作品。

没有从容的心境,我们的一切忙碌就只是劳作,不复有创造;一切知识的_____就只是学术,不复有智慧;一切成绩就只是功利,不复有心灵的________。

没有从容的心境,无论建立起多么辉煌的物质文明,我们过的仍是____的生活。

A、领略追求满足蛮荒B、领悟追求满足野蛮C、领略追逐满意蛮荒D、领悟追逐满意野蛮的一项是(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A、共享单车这种新型的自行车租赁模式彻底改变了城市因经济快速发展而带来的自行车出行萎靡,令自行车”重现荣光“。

B、港珠澳跨海大桥海底沉管隧道的生产和安装技术为世界跨海大桥的建设提供了独特的中国样本和宝贵经验.1/ 13C、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机器人必将出现,并将带给我们更丰富的生活体验。

D、智能手机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我们联系更加紧密,购物更加方便,出行更加顺畅。

的一项是()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A、云栖大会是一场”汇聚时代最强大脑,描绘新技术发展趋势和蓝图,展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蓬勃发展的科技生态全景“的大会.B、中国只有制造出自己的大飞机,才能在一定范围内打破垄断,降低成本,让普通老百姓也坐起得飞机结束中国上空飞着的都是国外民用客机的历史。

C、高铁,中国速度;高铁,中国奇迹。

从绿皮车到高铁动车组,出行工具的变迁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武汉市初三语文元月调研试题及答案

武汉市初三语文元月调研试题及答案

武汉市初三语文元月调研试题及答案祖国民族音乐五千年的支明底蕴和独特的迷人的风采。

②相传,古人唱起歌来,格外投入,常常放开嗓门,大声歌唱。

于是,便有人用“引亢高歌”来描述其情状。

歌声亮,传播远,又有人用“响遏行云”形容赞美这嘹亮的歌声。

“响遏行云”这这个成语出自《列子·汤问》篇,是说秦国有个叫薛谭的人,拜秦青为师学习歌唱。

不久他以为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要告辞回家。

老师知其想法,未作劝阻,并摆酒为他送行。

临别时老师在郊外大路旁,满怀惜别之情高歌一曲,其声音洪亮,震得树林瑟瑟作响,行云驻足不前。

薛谭见此大吃一惊,深感自己无知和盲目,于是请求老师留下他继续学习。

③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以达到表意之目的。

于是,便产生了“字正腔圆”、“珠圆玉润”这两个成语。

唱歌既要唱声,又要唱情。

“声情并茂”这个成语,就反映了古人对歌唱的更高追求,只有用声情并茂的歌声,恰当表现歌曲的情感内蕴,才能产生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使听者为之动容,为之共鸣。

这就要用上“回肠荡气”、“哀感顽艳”这两个成语。

④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

这便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心理效果。

“余音绕梁”这个成语也出自《列子·汤问》篇。

说的是韩国有个名叫韩娥的美丽歌女,一次来到齐国临淄城,因带的口粮吃光了,只好在西城门卖唱谋生。

她的歌声哀婉悦耳,使人们张大嘴,听得出神。

直到韩娥走了很久时间,听者的嘴巴还未闭上。

她那优美的歌声,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过了三天,人们还感觉到歌声的余音仍在屋梁周围回旋荡漾。

古人唱歌还十分讲究节拍韵律。

“一板一眼”、“一板三眼”、“有板有眼”这三条成语即是。

板、眼是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

每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

⑤从成语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性的歌曲,这便是“移宫换羽”和“引商刻羽”两成语播出的音响。

2023届武昌区元调语文参考答案

2023届武昌区元调语文参考答案

武昌区2023年元月调考检测试卷语文参考答案1.C解析:“神话研究参与考古研究并非起源于探源工程”是文中的原话,正确;但是在早期,考古学家认为研究神话并不是正道,所以并未在出现伊始就得到了考古学界足够的重视。

2.D解析:由材料二最后一句“二者交融在一起是文明探源的基本任务”可知“进阶融合”的理解有误。

3.B解析:材料一中提到我们对于西方的文明理论,要加以借鉴,但不能照抄照搬,即是选取西方文明理论中符合我国国情的优点,用以改进和完善我国的文明理论,这便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意思,就是借鉴别人的长处来改进自我。

而A和C选项学习他人的目的都是为了制服他人,与文意不符;D选项是讲向有德行的人学习,并不能泛指国家之间的相互借鉴。

4.①积淀深厚: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已经经过了几代学者的接续努力。

②科技发展:将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前沿学科的最新技术运用到古代遗存的分析之中。

③学科融合:考古学与历史学、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联合攻关,拓宽了研究的时空范围和覆盖领域。

④提出了文明定义和认定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5.①探究中华文明的起源,需要多学科的融合,将考古探索与文献研究结合起来,密切考古学与历史学的联合攻关,才能进一步回答好相关的重大问题。

②考古学与神话学内部本有交叉,考古为神话研究提供了资源,神话也为解决考古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两者相辅相成,交融在一起是文明探源的基本任务。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B解析:文中有提到“毕万将军是个很威猛的人”,表明他的性格并不懦弱,他的哭泣只是为了先发制人,逼荀息进谏。

7.C解析:荀息虽然对于君主杀了魏御史感到痛心,但是他并不仇恨君王,更不可能对君主充满仇恨,他一直坚守着人臣对于君王的忠心,相信自己可以匡正大王的过失。

元调试题及答案武汉

元调试题及答案武汉

元调试题及答案武汉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关于武汉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B. 武汉被誉为“九省通衢”C. 武汉是中国的直辖市D. 武汉有“江城”之称答案:C2. 武汉的著名景点黄鹤楼,其名字来源于:A. 一位名叫黄鹤的诗人B. 楼内供奉的黄鹤神像C. 传说中的仙人骑鹤飞升D. 楼的建筑风格呈现黄色答案:C3. 下列哪项不是武汉的特产?A. 武昌鱼B. 热干面C. 鸭脖D. 龙井茶答案:D4. 武汉长江大桥是何时建成通车的?A. 1953年B. 1955年C. 1957年D. 1960年答案:C5. 武汉的著名高等学府武汉大学,其校训是:A.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B. 求实创新,为人师表C.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D. 明德博学,行方智圆答案:D6. 武汉的市花是什么?A. 牡丹B. 菊花C. 梅花D. 荷花答案:C7. 下列关于武汉的说法,错误的是:A.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B. 武汉有“三镇”之称,指的是武昌、汉口、汉阳C. 武汉是长江和汉江的交汇处D. 武汉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答案:D8. 武汉的光谷是中国的什么中心?A. 金融中心B. 教育中心C. 科技中心D. 贸易中心答案:C9. 武汉的东湖磨山景区是国家级什么类型的旅游区?A. 5A级B. 4A级C. 3A级D. 2A级答案:A10. 下列哪项不是武汉的传统节庆活动?A. 武汉国际旅游节B. 武汉梅花节C. 武汉龙舟节D. 武汉樱花节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武汉因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大水系交汇而得名。

答案:长江、汉江12. 武汉的著名小吃“豆皮”是以__________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

答案:绿豆13. 武汉的__________是中国最大的内河港口。

答案:武汉港14. 武汉的__________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

答案:汉阳铁厂15. 武汉的__________是中国最长的步行街。

2024年武昌区高中语文元调试卷

2024年武昌区高中语文元调试卷

2024年武昌区高中语文元调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峥嵘苍海桑田汗流浃背B.翌年鞭长莫及励精图治C.赦免殚精竭虑炯炯有神D.缄默一愁莫展自强不息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他以卓越的才华和不懈的努力,终于在科学领域崭露头角。

B.这篇作文构思新颖,语言生动,堪称文坛上的奇葩一朵。

C.尽管遭受了重重挫折,但他始终矢志不渝地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D.在这次演讲比赛中,她以声情并茂的演讲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阅读这本书,使我深受启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沟通,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C.由于连日来的暴雨,导致河水猛涨,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

D.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

B.《诗经》中的“风”是指各诸侯国的乐调,“雅”是指周王朝直辖地区的乐调,“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C.鲁迅的《呐喊》和《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其中《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D.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文学家。

5.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周朴园和蘩漪的家庭矛盾,揭示了封建家庭的腐朽与罪恶。

B.《围城》中的方鸿渐在追求理想爱情和事业的过程中,展现了一种既追求真理又逃避现实的矛盾心态。

C.《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佩戴的“通灵宝玉”上刻着“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

D.《子夜》以吴荪甫为中心,描写了中国三十年代初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遭到重重压迫和束缚而最终走向破产的悲剧。

二、填空题1.杜甫的《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word版2019 2020年武汉市元月调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完整word版2019 2020年武汉市元月调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①我初学写作时喜欢把人物的对话写得很漂亮,有诗意,有哲理,有时甚至很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质量检测2019-2020“玄”。

沈从文先生对我说:“你这是两个聪明脑壳打架!”他的意思是说这不像语文试卷真人说的话。

托尔斯泰说过:“人是不能用警句交谈的。

②张岱写两个老者去逛一处园林,一老者说:“真是蓬莱仙境了也!”另一个老)30分卷第I(选择题共者说:“个边哪有这样!”生动之至,而且一听就是绍兴话。

写对话就应该这样,普普通通,家长里短,有一点人物性格、神态一、(共9分,每小题3分),不能有多少深文大义。

③可是现在不少青年同志写小说时,也像我初学写作时一样,喜欢让人物讲) 1.依次填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一些他不可能讲的话,而且用了很多辞藻。

有的小说写农民,讲的却是城里的大的事情,然在双方难分伯仲的实力较量中,若能赢得竞争固然是一件_学生讲的话大学生也未必那样讲话。

,赢在贏得友谊和尊重——赢得对手的心,贏得世人的的是,而更④不单是对话,叙述、描写的语言,也要和所写的人物“靠”。

“灵魂的卓越”。

⑤我最近看了一个青年作家写的小说,小说用的是第一人称,小说中的“我”,感动感动 B.大快人心关键 A.激动人心重要是一个才入小学的孩子,写的是“我”的一个同桌的女同学,这未尝不可。

但是感激关键感激大快人心C. 重要 D.激动人心“她长得很纤秀。

”这是不可能的,小学生:这个“我”对他的小同学的印象却是的语言里不可能有这个词。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2. )的一项是(...⑥小说里所描写的景物,不但要是作者眼中所见,而且要是所写的人物的眼 A.不少市民特意购买首发车票,目的是第一时间感受汉十高铁带来的速度与便利。

得是人物的感受。

不能离开人物,单写作者自己的感受。

中所见。

对景物的感受,全年减税降费的政策红利,让企业不但可以轻装上阵,也点燃了投资者的热情。

B.得和所写的,作者得设身处地,和人物感同身受。

小说的颜色、声音、形象、气氛 C.中国支持世贸组织进行改革,希望它在扩大开放、促进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度武汉市九年级元月调考语文试卷及评分标准2016~2017 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试卷第I 卷(选择题共30 分)一、(共12 分,每小题3 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褴褛(lán) 褶皱荒谬绝伦(miù)吹毛求疵.B.悲怆( cāng) 焦灼尽态极妍(yán)篷首垢面c.黏膜( nián) 雾霭潜滋暗长(qián) 钟灵毓秀D.膂力(lǚ)葳蕤飞珠迸玉(bèng) 悲天悯人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我们的教育总有一种速食的渴望,表现得很急切。

岂不知很多东西必须假以时日,方有收获。

所以,学习《诗经》,不能只是急于求得标准答案,而应在真诚品读中帮助学生去_______ 生命、____________生命、_________生命。

这才是教育应有的态度。

A.感受领悟思考B.思考感受领悟C.感受思考领悟D.思考领悟感受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笔下的这种情境能直达读者的心灵深处。

B.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使人明显地感受到亡国之君的“愁” 。

C.当王维写下“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诗句时,世间便留下了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D.白居易最可贵的一点是他对人有一种真正的同情,他的诗作《观刈麦》便是明证。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A.《蒹葭》诉说着最淡的情感:没有爱也没有恨,只是追求,有点彷徨,却不放弃。

无论客观环境有多艰难,主观心愿上一定相信有希望——“宛在水中央” 。

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陈子昂是在讲苍凉,讲历史上的苍凉时刻,里面充满了自负、骄傲,同时又充满孤独感。

C.苏东坡的伟大,在于他让你觉得艺术创作就是真性情:只要你有真性情,就可以写这样的字,也可以写这样的诗。

D.时隔千年,我们重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他本想以身许国,但南渡之后再无用武之地。

挑灯看剑,梦回沙场,满腔热血便倾洒在词作之中。

二、(共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 题。

诗仙和诗圣:迥然不同的生命意境李白和杜甫刚好跨越中国诗的黄金时代,成为两个高峰。

他们只相差11 岁,可是两个人个性明显不同,我们称李白为诗仙,称杜甫为诗圣。

李白之所以被称为诗仙,是因为在诗的国度里,他是一个不遵守人间规则的人。

“仙” 的定义非常有趣,李白本身建立起来的个人生命风范,不能够用世俗的道德标准去看待,比如李白的好酒,李白的游侠性格,李白对人世间规则的叛逆。

可以说李白把道家的或老庄的生命哲学做了尽情发挥,变成一种典范。

杜甫是诗圣,“圣”与儒家学说有关,儒家生命的最高理想是成为圣人。

“圣”需要在人间完成。

“仙”是个人化的自我解放,“圣”则是个人在群体生活当中的自我锤炼。

虽然同时分享了大唐盛世时的诗歌高峰,李白呈现出来的生命意境,与杜甫呈现出来的生命意境非常不同。

很多人喜欢争辩李白好还是杜甫好,其实生命里面常常充满两难,为什么不可以同时喜爱李白与杜甫两个诗人?在青春期,很自然会喜欢李白。

李白的生命里所呈现出的自由形态,他的《少年游》《少年行》中的青春形式,在正统文学当中不被鼓励.在整个文化体制中,受鼓励或赞赏的是经过很多历练之后的成熟与稳重。

青年时对李白的爱好很容易理解,因为那个时候很想背叛学校的教育,很想背叛家庭的规矩,很想像李白一样出走冒险。

这未必是对李白绝对正确的理解,可是李白令人感觉到他的生命可以豁达到孤独地出走。

那时候大家聚到一起,念的多是李白的诗句。

而对于杜甫的感动,是在进入中年的沧桑之后,开始明白他对人世间的悲悯,以及他把个人放入群体当中,对使命与责任的承担。

杜甫的社会性很强,李白根本没有社会性。

李白鼓励个人把社会性的部分切断,从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个人角度思考生命意义和价值。

儒家对于一个人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一定是放在群体当中考虑,比如孝与忠,是在家族与国家里完成自我,如果抽离了家族和国家,个人的意义无从讨论。

李白不讨论这些问题,他只是一个决然的个人。

“天生我材必有用” ,“我”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杜甫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行为都是把自己放到群体当中。

圣与仙是非常不同的两种形态。

在中国的整个思想极度成熟,文学达到登峰的时刻,李白体现了老庄思想的最高完成,杜甫体现了孔孟哲学的最高完成。

整整一千年当中,很多人在讨论李白杜甫的优劣,这真是一个很大的精神浪费,他们都是不可取代的。

樟树与榕树哪种更好?它们是不同的生命,在自然世界里,一定要分好或不好是荒谬的,人的世界也是如此。

李白杜甫的生命分别抵达了不同的巅峰状态,如果非要去比较优劣,会偏离对他们的真正认知。

5.下列对李白被誉为“诗仙” 、杜甫被誉为“诗圣”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A.李白是一个不遵守人间规则的人,他追求的是个人化的自我解放。

B.李白的好酒,李白的游侠性格,都是不符合世俗的道德标准的。

C.作为“诗圣”,杜甫的最高理想是成为儒家学说所尊崇的圣人。

D.杜甫的个人生命风范是在群体生活中自我锤炼出来的。

6.下列对“李白和杜甫的生命意境迥然不同”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李白的生命呈现的是自由形态,杜甫的生命呈现的是成熟与稳重。

B.李白的生命形态容易激发年轻人的勇气,杜甫的生命形态唤醒了中年人的悲悯心和责任感。

C.杜甫的社会性很强,他思考的是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而李白却并不如此。

D.李白和杜甫的生命意境有着不同的源头,前者源自老庄的思想,后者源自孔孟哲学。

7.下列对作者分析不宜讨论李白杜甫优劣的原因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李白和杜甫都是我国诗歌史上伟大的诗人,争论谁优谁劣是很大的精神浪费。

B.李白和杜甫是不同的生命个体,所有的生命都是不可取代的,是无所谓优劣的。

C.李白和杜甫分别到达了不同生命状态的最高点,一定要分好或不好是荒谬的。

D.如果强硬地比较李白和杜甫的优劣,会妨碍我们对二者的真正认知。

三、(共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 题。

诈疾生法汉末孙坚举兵诛董卓,至南阳,众数万人,檄南阳太守张咨请军粮。

咨日:“坚,邻二千石耳,与我等,不应调发。

”竞不与。

坚欲见之,又不肯。

坚日:“我方举兵,而遂见阻,.何以威后?”遂诈称急疾,举军震惶,迎呼巫医,祷祀山川,而遣所亲人说咨,言欲以兵付.之。

咨心利其兵,即将步骑五百人,持牛酒诣坚营。

坚卧见,无何,起设酒饮咨。

酒酣,长..沙主簿入白:“前移南阳道路不治军资不具请收咨。

”咨大惧,欲去,兵陈四固,不得出。

有顷,主簿入白:“南阳太守稽停义兵,使贼不时讨,请收按军法从事。

”遂缚于军门斩之,一郡震悚,无求不获,所过郡县皆陈糗粮以待坚军。

君子谓坚能用法矣。

法者,国之植也,是以能开东国。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方举兵.方:刚刚B.而遣所亲人说咨.说:劝说D.持牛酒诣坚营.诣:到……去C.即将步骑五百人.将:将要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前移南阳道路不治军资不具请收咨A.前移/南阳道路/不治军资/不具/请收咨B.前移南阳/道路不治军/资不具请/收咨C.前移南阳/道路不治/军资不具/请收咨D.前/移南阳道/路不治/军资不具/请收咨10.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咨不给孙坚粮草援助的原因是过去孙坚有二千石粮食不曾给他。

B.孙坚派人故意告诉张咨愿意交付兵权是为了引诱张咨前来。

c.孙坚诱杀张咨是为了建立自己的威信,举兵大计不再受阻。

D.孙坚杀掉张咨以后,打仗所过之处再也没有人敢不提供粮草了。

四、(10 分)11.将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法者,国之植也,是以能开东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填空。

(6 分,每空2 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杨慎《临江仙》)(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

《(孟子)两章》(3)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书愤》)五、(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 题。

老去的村庄①人会老,树会老,万物会老,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会老。

就连那沉寂于低洼之处的小溪、也会经不起日月的提炼,渐渐萎缩干涸;孤坐草丛之中的岩石,也抵不过风雨的侵蚀,日益松散风化。

老,是归宿,是终结,是面对时光潇潇洒洒地流逝而无可奈何的放弃。

②遥远的时空里,一只寻找乐土的鸟儿,在空中飞过,它无意中看到一片繁荣的树林,找到了一棵适于居住的大树,手是,鸟儿栖息于此,驻足安家,养育后代。

村子的诞生,就如这只鸟儿一样,无意的偶遇成就了一代代的人。

村子,在形成之前,可能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蛮之地,除了野草外,就是黑褐色的土地;也可能是一片茂密的丛林,枝繁叶茂间,野禽出没;它们都是原生态的、自由的、随意的,无所谓繁荣与沧桑,也无关年轻与暮年。

在某天的某时,某人独行至此,或顺流而下,碰巧船搁浅到此。

人,累了,渴了,也可能被这边的美景吸引住了,于是,他停下脚步,放下行囊,在此安营扎寨,生儿育女。

缕缕炊烟升起的那刻,村子便诞生了。

③村子在人们的经营下繁荣强盛起来。

碧澈的河水上,小桥弯弯,广袤的原野上稻黍丰收,粉黛白墙,阡陌交通,碧草茵茵,花团锦簇。

村子如壮年男子般蓬勃发展。

村子中,有生命的老去,但很快就会有新的生命补充。

村子的新陈代谢,足以让它以自己成长的速度往前迈进。

④与外面的世界相比,村子是落后的。

离开村子的愿望就像瘟疫一样,在空中飘荡着,传递着。

离开这儿,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到外面去。

”一句句强烈的声音召唤着村子中的男人女人,也使他们抛弃了养育他们的村子。

这一走,毅然决绝,义无反顾。

那座亲手垒起的院落,那棵亲手栽种的杨柳,那片倾注了汗水的土地??都挽留不住那些躁动不安的心,也牵扯不住那些匆匆离开的脚步。

⑤村子,失去一个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也失去了他们的孩子。

作为生存之根的村子,越来越空虚。

在这里,时间失去了意义,空气也仿佛静止了一般,任凭外界风云变幻,斗转星移,村子毫无知觉。

失去了流动的人群,它也就失去了敏锐的感觉。

村子中仅有的人,都是些老人。

⑥生老病死,是自然界的规律。

村子也进入了暮年。

生活在村子里的人,都认为村子始终是那个样子。

如果改变,也不会如此明显,如此快速。

夜幕降临了,曾经的万家灯火之景不复存在。

村子沉浸在一片黑暗中,无声的世界仿佛已经睡去。

偶尔闪出的一点灯光,也微弱得犹如风中的蜡烛,转眼就无力地黯淡下去,隐身于无边寂静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