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附板书)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

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朗读中感受丽江的美。
2.抓住关键句,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本文构思新颖,视角独特的特点。
3.理解从丽江的自然风光、建筑特色、民俗民风等方面来展现丽江的美。
4.培养欣赏美、热爱美、珍惜美的思想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品读本文诗意的、灵动的、富有画面感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化身一滴水经过丽江,介绍丽江的新颖构思。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要学会读课后的阅读提示。
我们一起来看:“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游记作品。
与一般游记作品以人的游踪为线索不同,作者化身一滴水,以水的踪迹为线索,全方位展现了丽江古城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和人文景观,构思新颖,视角独特。
”思考:作者是怎样用“一滴水”实现了这篇游记的“别具一格”的?二、自学检测1.听写词语,注意读音。
砚池(yàn) 蘸(zhàn) 驿道(yì) 矗立(chù) 闸口(zhá)眺望(tiào) 擦拭(shì) 流淌(tǎng) 草甸(diàn) 徘徊(pái huái) 轻盈(yíng) 喧哗(xuān) 硕大(shuò) 斑斓(lán)2.解释下列词语。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掌故:原指旧制、旧例。
后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遗闻逸事。
苍劲:老练刚劲。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
斑斓:灿烂多彩。
3.作者简介。
阿来,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
主要作品有诗集《梭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在丰盈》等。
4.写作背景。
2012年8月,阿来到丽江做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
当地政府知道阿来到了丽江,邀阿来写一篇适合小学生读的关于丽江的文字。
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体会作者以一滴水的视角去游览丽江的巧妙构思;品析作者诗意的语言下所勾画的丽江之美。
过程与方法:以跟随一滴水旅行的方式,赏析文章描写部分,领略丽江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赏析作者介绍丽江时的景物描写(尤其是四方街的景物特征)难点:体会作者化身一滴水的独特视角和新颖构思并尝试模仿。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也是一种“阅读”,今天这节课,老师想带各位同学们一起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游,看这个标题,你们猜猜老师想带你们去哪?(丽江)不错,是丽江,但是老师也第一次去,因此给你们请了个特别的导游,你们猜猜是谁(一滴水)是的,我们今天就一起跟着一滴水去游丽江。
二、文本探究1. 旅游攻略提前知——理游踪出行前要做好攻略,请同学们自由阅读本篇课文并根据屏幕上的提示,思考这滴水是按什么样的路线来带大家游丽江的(请同学在希沃上将各个地点的图片按文中顺序排列)明确:玉龙雪山、丽江坝、落水涧、黑龙潭、四方街、小店、民居、金沙江2. 朋友圈共撷画意——赏美景确定好路线后我们就要跟随水滴出发了,游记跟旅游中的照相有些相似,这一路上,我们看到了许多美景,拍摄了自己心中的美景,定格了水滴永久的回忆,如果让你从这些景点中选取一张分享在朋友圈,你会选择哪个地方的景?又配上什么样子的文案?请结合文中具体的语言进行赏析。
给学生展示老师朋友圈文案学生自主选择景点并拟定文案组内共享朋友圈,并将大拇指贴在最想点赞的同学身上。
预设1:玉龙雪山,出现在文章首段,是水滴一切梦开始的地方。
预设2:丽江坝语言:“一路上,经过了许多高大挺拔的树。
名叫松与杉。
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做杜鹃,叫做山茶。
经过马帮来往的驿道,经过纳西族村庄里的人们,他们都在说:丽江坝,丽江坝,那真是一个山间美丽的大盆地。
”此处景物富有层次感,由高到低,高低错落。
(自然风光美)预设3:四方街(1)大水车:“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二、教学新课导入新课:丽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园林城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
今天我们将跟随著名作家XXX的游记,领略丽江不同寻常的美。
教学目标一:理清线索,感知文章内容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标画一滴水经过丽江的路径,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滴水”的经历。
文章是以“一滴水”的游踪为线索组织材料的,作者从六百年前的明代写起,突出丽江历史悠久的特点,引出“一滴水”带着“去四方街”的夙愿经过丽江。
教学目标二:跟随水滴,感受XXX丽江之所以充满魅力,是因为丽江的美。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描写自然风光的句子,体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文章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来描写丽江的自然风光,包括玉龙雪山、丽江坝、森林、田野、村庄、草甸、潭水、果园和田地,以及喧腾奔流的金沙江。
同时,丽江的美还体现在古城独特的建筑和淳朴的风土人情上。
二、教学新课导入新课:丽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园林城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
今天我们将跟随著名作家XXX的游记,领略丽江的美。
教学目标一:理清线索,感知文章内容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标画一滴水经过丽江的路径,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滴水”的经历。
文章以“一滴水”的游踪为线索组织材料,从六百年前的明代写起,突出丽江历史悠久的特点,引出“一滴水”带着“去四方街”的夙愿经过丽江。
教学目标二:跟随水滴,感受XXX丽江之所以充满魅力,是因为它的美。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描写自然风光的句子,体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文章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来描写丽江的自然风光,包括玉龙雪山、丽江坝、森林、田野、村庄、草甸、潭水、果园和田地,以及喧腾奔流的金沙江。
同时,丽江的美还体现在古城独特的建筑和淳朴的风土人情上。
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已被删除。
2.丽江的自然风光色彩斑斓美丽如画,绿色的植物和晶莹夺目的湖水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
3.丽江的建筑独具特色,四方街和木府是其中代表性的建筑,街道上的五花石和依山而起的房屋也展现出丽江的独特魅力。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清游踪,体会本文视角独特之妙。
2. 揣摩语言,品味并发现丽江的独特神韵。
二、教学重点:体会视角独特之妙,揣摩语言,发现丽江的独特神韵。
三、教学难点:品味有表现力的语言,发现丽江的独特神韵。
四、教学课时:1 课时五、教学方法:朗读、比较阅读第五单元单元整体架构人文主题:本单元是游记单元,编排了《壶口瀑布》《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登勃朗峰》《一滴水经过丽江》4篇风格、写法各异的游记。
它们或表现黄河壶口瀑布的奇景,或记述“游览”冰塔林的经历,或以散文笔法和小说笔法分别写景和记录经过,或以“水”的视角串起丽江的景物、建筑、人文、地理等。
通过学习,感受不同景物的美好,感受作者游览过程中的人生感悟。
语文要素:学习本单元,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游记的基本要素,熟悉游记的写法和多样的风格。
感知文章所写的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寄寓在景物中的情感,理解作者对景、人、事的感悟与思考。
揣摩品味课文的语言,欣赏、积累精妙的语句,领会游记多样化的语言风格。
《一滴水经过丽江》解析人文主题: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情,感受其美丽、淳朴、厚重、和谐。
语文要素:把握课文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理解这种写法的妙处,体会作者的感情。
品味作品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
教学过程一、预习预习:1. 学生自读文章,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一滴水的“游踪”(路线、看到的景象、一滴水的生命阶段)。
2. 学生查找丽江资料,整理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以备分享之用。
二、导入新课教师语言:我们有没有喜欢旅游又去过丽江的同学?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座城市?昨天查找资料的同学有什么要和我们分享的吗?学生活动:介绍丽江,补充分享【设计意图】激趣导入,帮助学生对丽江形成初步印象。
三、体悟创新写法教师语言:作者阿来曾在他的博客里写过这样一段话,说的是《一滴水经过丽江》背后的故事。
“武威行后,又到丽江……不意,当地政府知道我到了丽江,邀我写一篇适合小学生读的关于丽江的文字。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感受丽江的自然风光与人文特色。
2.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自然和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学习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感受丽江的自然风光与人文特色,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丽江吗?知道丽江有哪些著名的景点吗?(2)丽江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丽江的文章——《一滴水经过丽江》。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提问:课文讲述了一滴水在丽江的旅程,请同学们概括一下一滴水的旅程。
3.精读课文,品味语言(1)请同学们分段落阅读课文,注意体会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和修辞手法。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如对比、拟人、排比等。
(3)提问:课文中有哪些语句让你印象深刻?请摘录出来并简要分析。
4.深入探讨,感受丽江(1)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丽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的认识。
(2)分析课文中的情感,体会作者对丽江的热爱和赞美。
(3)提问:如果你是作者,你会如何描绘丽江的美?5.小组讨论,分享心得1.课文中有哪些写作技巧值得我们学习?2.你是如何理解课文中的情感的?3.你认为丽江的魅力在哪里?(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6.课堂小结(2)鼓励同学们在生活中发现美,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7.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2)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关于你心中美丽景色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一滴水经过丽江》一文,让学生了解了丽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学习了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同学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写作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对自然和文化的热爱。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

a.词汇与句型的掌握:本节课的核心词汇、短语和句型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如“清澈”、“倒影”、“悠闲”等词汇,以及“如同”、“似乎”等句型。这些词汇和句型在课文中起到了描绘景观、表达情感的关键作用。
b.写作技巧的运用:课文运用了丰富的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等,这些技巧对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至关重要。例如,课文中“古城像一位慈祥的老人,静静地坐在那里,等待着我们的到来”一句,就是运用了拟人手法,使景观更具生动性。
c.情感体验的传达: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到作者对丽江的深厚情感,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d.文化背景的融入:理解丽江古城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难度。教师需要结合课文内容,适时补充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增进对文化传承的认识。
举例说明:
1.教学重点举例
a.词汇与句型的掌握:学生在学习“清澈”一词时,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描述“河水清澈见底”,理解其含义,并在造句时运用该词。
b.写作技巧的运用:通过分析课文中“古城的夜晚,如同一位美丽的少女,揭开神秘的面纱,向我们展示她的美丽”这句话,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比喻手法进行写作。
c.情感体验与表达:在学习课文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丽江的赞美之情,如“我仿佛看到了古老的丽江,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让学生尝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写作中。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
1.章节内容:本课选自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第二十课。
a.阅读理解:了解课文背景,把握文章主题,理解作者通过一滴水经过丽江所要表达的情感。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生字词并理清文章的游踪。
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理解本文独特的构思视角和文章蕴含的深厚的人文底蕴。
3、由丽江之爱延展对校园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校园文化认同感。
教学重难点重难点:1、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理解本文独特的构思视角和文章蕴含的深厚的人文底蕴。
2、由丽江之爱延展对校园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校园文化认同感。
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2、学生小组讨论3、音频感受4、图片感知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一小段音乐)同学们,知道这段音乐唱的是哪里吗?——丽江的确,丽江是一个令众人神往的地方。
丽江,是一首诗,一首百读不厌的诗;丽江,是一首歌,一首摄人心魄的歌;丽江,是一幅画,一幅永远都走不出的画。
当阿来三次来到丽江,便情不自禁地写下这篇令人爱不释手的美文——一滴水经过丽江。
二、初见丽江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课文,根据老师PPT提示和字典自行解决生词,并思考:阿来化为一滴水经过了丽江哪些地方?玉龙雪山——丽江坝——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作者化为一滴水经过了巍峨耸立的玉龙雪山、鲜花弥漫的丽江坝、宁静幽深的落水洞,沉睡了几百年又从黑龙潭冒了出来,最后来到了古老的四方街。
三、进入丽江在众多的景点中,一滴水最想去哪里?你从文中哪些句子看出的。
四方街。
(1)我已经奔流到了丽江坝放牧着牛羊的草甸上,我也要去四方街。
(指导朗读,这个句子哪些字词最能体现一滴水想去四方街渴望的心情?已经、也应该重读生二次读,全班再齐读)(2)我记起了跌进落水洞前的心愿:也要流过四方街。
(指导朗读,这个句子哪些字词最能体现一滴水想去四方街渴望的心情?也应该重读生二次读,全班再齐读)既然一滴水如此渴求进入四方街,我们就一起跟随一滴水来四方街看看。
请二位同学和老师合作朗读。
合作朗读13、14段13段:师读1-4句生一读5-7句生二读8-最后14段:女生读1-3句全班齐读最后一句两遍思考:一滴水在四方街看到了哪些景?哪些物?哪些人?哪些事?把这些人、事、物、景边读边画出来。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

-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教师可通过写作练习,指导学生如何选择恰当的词汇和句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我认为课文的描写使我仿佛置身于丽江,感受到了其独特的文化魅力。”通过这样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
-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各异,如何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欣赏课文,发现并理解其中的文学美,是一大难点。
-地方文化理解:丽江的地方文化对一些学生来说可能较为陌生,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并感受到课文中所蕴含的文化特色,是教学的难点。
-批判性与创造性思维的运用:学生在比较阅读时,如何引导他们运用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发现文章之间的差异并进行分析,是难点之一。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你认为第一人称叙述视角与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在表达上有何不同?”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一滴水经过丽江》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丽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以一滴水的视角来描绘丽江的写作手法。
3.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如:“潺潺”、“斑斓”等。
4.领悟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培养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力和表达能力。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觉得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得还不错,但仍有个别学生存在疑问。我需要在课后及时关注这些学生,解答他们的疑问,确保他们真正理解课文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
【导学目标】
1.掌握作者游览的行踪,了解游记的一般特点。
2.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3.通过朗读课文,体验这滴水的奇幻生命旅程。
4.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感情。
【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水是生命之源。
一滴水,带着夙愿,经历了漫长的黑暗与等待,经历了水车上的眺望,经历了玉河中的徘徊,终于来到丽江,来到常年鲜花点缀、垂枊依依、小河潺潺的四方街,从悠闲恬淡的白天到灯火阑珊的夜晚。
这滴水为什么会有这么奇幻的生命旅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阿来的《一滴水经过丽江》。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矗立(chù) 目眩(xuàn ) 开闸(zhá)
徘徊(huái) 翡翠(fěi) 砚池(yàn)
蘸到(zhàn) 擦拭(shì)
2.记住重点词的意思
矗立:高耸直立。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
苍劲:指老练刚劲。
五彩斑斓:指颜色非常好看,色彩相当丰富,多种颜色错杂繁多耀眼。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
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3.走近作者
阿来,藏族,1959年出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作家,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在丰盈》。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听录音范读课文(多媒休播放),思考:一滴水的夙愿是什么?
【交流点拨】跃入江流,奔向大海。
2.简要写出一滴水的经历。
【交流点拨】全文以“一滴水”的身份,讲述自己由雪变成冰川,再变成一滴水,再由一滴水经过驿道、纳西族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街道店面、纳西人院子,最后奔流到金沙江边的经历。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骤三精读课文把握情感
1.纵观全文,如果把一滴水旅行绘成几幅不同的画卷,那应该是什么样的画呢?
【交流点拨】“一滴水”将自己的所见娓娓道来,浪漫而富有童趣,全文所展示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风土人情如同风景画、建筑画、民俗画,美不胜收。
2.欣赏“风景画”,它美在何处?
【交流点拨】这篇散文所描画的风景——“丽江古城”作为画面的中心,再以玉龙雪山为背景,以玉河街道为线索,以四方街小广场为梯形,构成丽江古城风景画,并用水的流动为画面增加运动感。
整个画面有层次感,从高到低,由远到近,景致分明。
3.继续欣赏“建筑画”,它的美又体现在何处?
【交流点拨】丽江古城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少数民族古镇,城里的街道、宫殿、水车、小桥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四方街,丽江古城中心、交通四通八达、周围小巷通幽。
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开闸放水,以水洗尽街道,地域特色明显。
水车: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性建筑。
小桥:历史悠久、数量大、形式多。
4.再来欣赏“民俗画”,它的美美在丰富而融合。
具体体现在哪儿?
【交流点拨】文中所写的民众活动,前文少后文多,赶路、建设、放牧、经商、拉琴、浇花、闲聊、畅游、聚集、唱歌构成了丽江民俗画。
步骤四品味语言探究写法
1.文章采用第一人称,从一滴水的角度,从不同视角去描述丽江,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交流点拨】亲切、自然。
不矫揉造作,清新自然,像从玉龙雪山上飘下来的风,里面还夹着冰冷却动人的温柔。
有感同身受、如临其境的意味。
2.从写景中,可体会作者所饱含着什么样的情感?
【交流点拨】热爱丽江、热爱美、更热爱给予美的大自然。
3.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独到之处?
【交流点拨】构思新颖,视角独特,行文如诗,美不胜收。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步骤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全文
纵观《一滴水经过丽江》全文,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风景如画的丽江和丽江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用生动、精美的语言介绍了丽江民俗民风,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2.拓展延伸
写游记的“技巧点拨”。
【交流点拨】①最需:线索明朗清淅;②最宜:只抓重点;③最佳:突出感受;
④最美:语言灵动。
【板书设计】
一滴水经,过丽江)风景画:丽江、玉龙雪山、玉河建筑画:四方街、宫殿、水车、小桥风俗画:赶路、放牧、经商、浇花自然美,无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