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导学案设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精品课件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长春汽车制造厂工地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宝成铁路建成 通车 这是火车正通 过大巴口桥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青藏公路通车 汽车到达拉萨时 受到当地人民的 热烈欢迎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5、成就:一桥:A、武汉长江大桥
三厂: B、长春汽车制造厂、
C、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 D、沈阳第一机床厂
E、新藏公路;F、青藏公路; 五路: G、川藏公路;H、宝成铁路; I、鹰厦铁路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总结:“一届人大”的召开,《宪法》的制订, 表明由政协会议代行“人大”的职权,由《共 同纲领》代替《宪法》的过渡状态,已经结束,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材 料 研 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 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 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 治制度. 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 代表大会。…… 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 政治制度,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 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国家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3、会议意义:
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 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 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背景、主要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学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954年宪法的性质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水调歌头·游泳》是毛主席1956年在武汉畅游长江时的即兴之作。
其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寥寥数字,不仅写出了大桥兴建的飞快速度和即将见到大桥凌空的雄伟形象,而且写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
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通车,结束了渡轮摆渡的历史。
你知道现在长江上有多少座桥吗?仅武汉就有十几座长江大桥。
现在的中国已经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上制造大国,但是中国的工业化是怎样起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工业化开始的背景1.教师讲述:什么是工业化?提示: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2.史料展示:史料一:史料二:3.教师提问:提示:国民党留给我们一个烂摊子,工农业生产遭到破坏,物资紧缺,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4.史料展示:史料一: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简表5.教师提问:上述两则史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各项指标均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我国工业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远不如印度。
6.史料展示:史料一: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1949年3月5日史料二: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第三次工业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拉开了序幕,而中国还没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不仅飞机、汽车、拖拉机不能建造,就连一块手表也制造不了,历史留给中华民族的时间不多了。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大会制度的确立

①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 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③南京长江大桥建成
④青藏铁路建成通车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当堂小练
3. “两会”指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两会”第一次召开
(二)、概况
4.成就
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
(1)工业成就: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 沈阳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鞍钢场景
(二)、概况
(1)工业成就: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长春一汽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二)、概况
(2)交通成就:①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
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比较内容
中国
1952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公斤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
印度 1950年产量 4公斤 10.9千瓦
美国 1950年产量 538.3公斤 2949千瓦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 东感慨地说:“现在我 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 椅子,能造茶碗茶壶, 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 粉,还能造纸,但是, 一辆汽车、一架飞机、 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 都不能造。”
B 分别在什么时候?( )
A.1936年、1949年
B.1949年、1954年
C.1949年、1953年
D. 1949年、1978年
4. 1955年8月,武汉钢铁公司开始施工,它的建设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援,先后有18个省
C (自治区)、48个城市、1000多家工厂为武钢制造设备和配件,这表明(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课件(共26张PPT)

的性质
基础的人是民我民国主第国一家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也第是二我条国中有华史人以民来共真和正国反的映人民利益的宪
一力切的法权机。力关属 是于 全人 国民 人民。代人表民大行会使和权
体现人民民 主原则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 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是我 国的根本政 治制度。
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时间:1954年9月 2、地点:北京
代表总人数1226人(其中女代表147人,少数 民族代表178人)“男女平等原则” “民族平等原则”
3、内容: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规定了国家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
第一个五年计划
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的确立
时间: 1953—1957年 基本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
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等等 成就: 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
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宝成、鹰 厦铁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武汉长江大桥
天一 堑桥 变飞 通架 途南
北
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
宝成铁路
成就:三大工业基地
西北基地: 新疆、青藏、川藏公路 宝成铁路
东北基地:
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沈阳大型轧钢厂
沿海基地:
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 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背景
随着经济建设的 发展,我国的民主政 治建设也加紧进行。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精品课件)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仔细阅读下面表格中的内容,说说你的想法。
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
中国
印度
美国
(1952年产量)(1950年产量)(1950年产量)
钢产量 (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 (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武汉长江大桥落成通车典礼举行
通第 建一 设个 主五 要年 成计 就划 分期 布间 示工 意业 图交
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 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 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人民代表步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第一次会议会场
1954年9月,第一届_全__国__人__民__代__表__大__会__ _第_一__次__会__议___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_中__ _华_人__民__共__和__国__宪__法__》。这是我国第一部_社__会_ _主_义___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 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课堂小结
经济恢复,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国民经济
经 好转
有计划地 编制第 各个领
济 上 工业水平
进行社会 主义建设
一个五 年计划
域捷报 频传
低,门类
不全
1953年至1957年底
向社会主义 工业化迈进
超额完成
政 治 上
1954年,召 开第一届全 国人民代表 大会第一次
通过了《中 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精品教案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了解“一五计划”;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的必要性、基本任务,取得的主要成就;了解和掌握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主要内容和性质,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必要性和1954年宪法的性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难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内容和意义。
水调歌头游泳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水调歌头·游泳》是毛泽东写于1956年6月的一首词,其中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指的是哪座大桥,它建立于什么时期?此时期还有哪些成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历史,领略它的风采。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背景史料1建国初期严峻的经济形势。
史料2国民党逃跑时掠走的金银。
教师:图表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国民党留给我们一个烂摊子,工农业生产遭到破坏,物资紧缺,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史料3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史料4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
教师:史料3和史料4中的图表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1: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各项指标均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学生2:我国工业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远不如印度。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史料1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课件(共28张PPT)

1956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1956年,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
3.“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 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副春联描述了 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 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 大会 制度的确立
第4课
新政权的建立与 巩固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与探索
1. 了解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情 况 2. 理解“一五计划” 优先发展重工业 的原因 3. 了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立的 情况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1. “一五计划”的背景、目的、基本 任务、主要成就、结果和意义。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1、背景: ①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 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 ② 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工业国,工业水 平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 2、目的: 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基本任 ① 集中主导力量发展重工业,建设国家 务: 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② 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 业和商业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 5、结果: 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 6、意义: 工业化迈进。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 加紧进行
回忆:
建国初期代替全国人大行使职权的是什 么机构?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中共八大召开
2.2018·淮安下面是王老师上课时出示 的学习卡。卡中成就的取得主要是由于 党和政府实施了( )
人教历史八年级下册及答案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巩固·限时达标1.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纪的梦想。
为实现这一“梦想”,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53年开始()。
A.实行土地改革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1957年10月,全长近1 700米的长江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武汉长江大桥顺利建成通车,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美好愿望。
“美好愿望”的实现得益于()。
A.土地改革运动B.“一五”计划的实施C.“大跃进”的开始D.人民公社化运动3.下表反映了“一五”计划的特点是()。
A.工业门类齐全B.地区分布均衡C.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D.工业技术领先世界4.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反映了中国工业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是在()。
A.洋务运动期间B.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C.“大跃进”时期D.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5.“举国翘盼尽早建成汽车厂,万人空巷人民争看解放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这一对联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土地革命热火朝天B.“一五”计划成绩喜人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大跃进”运动蓬勃开展6.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7.中共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修改宪法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8年)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8.“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导学案【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3.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情况;
4.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重点难点】
重点:“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与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难点:1954年宪法的性质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自主学习】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我国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
2.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一个集中,两个相应)
4.起至时间:1953年-1957年
5.一五成果:(一桥二铁三公四厂)
① 1957年武汉
..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②宝成、鹰厦等铁路
③川藏、青藏和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④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
6.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召开第一届人大时间:1954年9月
2.召开地点:北京
3.制定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又称为54年宪法。
4.宪法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5.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6.第一届人大内容:
①选举毛泽东为主席,朱德为副主席;
②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③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7.重要标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
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自我检测】
1.“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是新闻媒体上经常出现的一个词语。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起止
时间是( )
A.1950—1955年 B.1953—1957年
C.1953—1958年 D.1952—1957年
2.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对经济、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达493亿元,超过计划15.3%。
工业建设成就颇丰。
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704亿元,一批过去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包
括制造飞机、冶金设备、重型和精密机器等工业部门,在我国建立起来了。
这些成就( ) A.推动了城市化和经济市场化的发展 B.践行了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D.通过缩减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实现的3.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
年计划”。
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②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
③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
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
的新工业。
”材料中的现象发生于二十世纪( )
A.五十年代 B.六十年代 C.七十年代 D.八十年代
5.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
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
实践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6.“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行使国
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以上内容出自(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7.全国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表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8.新中国建立后,强国成为时代的主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
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归纳我国一五计划实施的背景。
材料二:一五时期我国各部门投资比例表
(2)材料二表明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投资的重点是什么?请你列举一五计划中该部门取得的成就一例。
材料三:到1957年底,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
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3)材料三反映我国一五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4)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目标,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自我检测参考答案
1--5 : B、C、B、A、C 6--7:D、B
8.(1)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
(2)重工业。
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等。
(3)新中国的成立为一五计划奠定了政治基础。
(或者回答土地改革为我国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抗美援朝的胜利创造了安定的建设环境)
(4)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