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传统音乐的区别

合集下载

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传统音乐的区别

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传统音乐的区别

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传统音乐的差异目录:1.西方古典音乐1.1西方古典音乐的定义1.2古典音乐的感受2.中国民族音乐2.1中国民族音乐的定义3.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的差异1.西方古典音乐1.1西方古典音乐的定义古典音乐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术语,广义的西洋古典音乐是指那些从西方中世纪开始至今、并在欧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创作的音乐,或者指植根于西方传统礼拜式音乐和世俗音乐,其范围涵盖了约公元9世纪至今的全部时期。

主要因其复杂多样的创作技术和所能承载的厚重内涵而有别于通俗音乐和民间音乐。

在地理上,这些音乐主要创作于欧洲和美洲,这是相对于非西方音乐而言的。

另外,西洋古典音乐主要以乐谱记录和传播,和大多数民间音乐口传心授的模式不同。

亦有人认为“古典”是对应于“流行”而言的,因为这些音乐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能够引起不同时代听众的共鸣,故认为应当称之为“经典”(classic)的音乐。

但如果细究古典一词,本意可以理解为古代留传下来堪称经典的音乐作品(古代+经典),但是一般来说,古典音乐是具有规则性本质的音乐,具有平衡、明晰的特点,注重形式的美感,被认为具有持久的价值,而不仅仅是在一个特定的时代流行。

这也体现于“古典”(classical)与“经典”(classic)的不同。

古典音乐(classical music)本来是专指德奥在1750—1830年间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音乐,即所谓“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或翻译为“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

这就是狭义的古典音乐。

从这个狭义的古典音乐概念出发,我们可以向前追溯到巴赫、韩德尔,乃至更早的宗教音乐(含天主教即罗马公教,东正教,基督新教),向后延伸到浪漫主义、民族乐派,以及20世纪西方的现代音乐。

这些都是广义的古典音乐,也就是基于这个传统的,无论是继承和发扬这个传统,还是试图以创新来突破这个传统的音乐创作尝试,都可以归入古典音乐之内。

而在这个传统外独立发展的音乐,虽然有借鉴和影响古典音乐创作的,但是一般也不归入古典音乐之内,比如爵士乐、摇滚乐,以及东方一些民族的音乐。

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古乐的比较

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古乐的比较

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古乐的比较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古乐的比较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古乐的比较关于音乐结构问题。

音乐结构和其它艺术的结构是不一样的,它是在一个时间过程中展示的,但是就中西音乐来说,一是展示方式不同;二是“调式”和“调性”的差异。

“调”是指音和音之间的关系,构成音列的基本的特征。

中西音乐都十分讲究,也是音乐创作的重要概念。

“和声”指多个声音同时发响,“和声”作为西方音乐思维来说,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假如没有“和声”思维,西方很多音乐的价值就比较弱,但对中国音乐而言则不同。

“复调”是相对旋律来说的,旋律就是单声部,“复调”就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旋律同时进行,构成了多声部的一种方式。

中西音乐结构比较,“曲式结构”的差异。

西方音乐结构强调逻辑性,它是建立在对立统一的系中,所以西方音乐富有哲理。

中国音乐是一种散体性结构,它不追求内在张力,而是更多考虑是一种自然的融入,主要利用多段连缀原则,表现一种自然的流露。

欧洲音乐“曲式结构”的特点。

在欧洲音乐中,最高的曲式形式就是“奏鸣曲式”。

如何衡量这部作品是否构成交响乐这个概念、这个体裁,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乐章是要用“奏鸣曲式”来写。

“奏鸣曲式”结构原则是对立统一,建立在矛盾的提出、矛盾的激化和矛盾的解决这样一个变化过程当中,所以这样一种结构就比较容易体现一种戏剧性、哲理性。

西方“奏鸣曲式”的逻辑性主要体现在:第一就是呈示部,呈示部里头有两个主要主题,一个主题是主部主题,一个是副部主题。

这两个主题,必须要建立在对比的基础之上,是一个对立性的主题,包括材料对比,比如柴可夫斯基《第六“悲怆”交响乐》第一乐章,它的主部主题是焦躁、不安,它的副部主题抒情的,显然两个主题形成材料的对比。

调性”对比。

比如主部建立在某一调上,副部必然是建立在另一调上,形形对比与矛盾,展开部利用呈示部所提出的矛盾通过转调的手法使这对矛盾激化。

利用再现部,把主部和副部的“调性”进行统一。

艺术欣赏古代中国音乐与西方古典音乐的比较

艺术欣赏古代中国音乐与西方古典音乐的比较

艺术欣赏古代中国音乐与西方古典音乐的比较古代中国音乐与西方古典音乐是两种独特而丰富的艺术形式,它们在音乐创作、表演方式、音调结构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对这两种音乐进行比较,以展示它们的异同之处。

一、音乐创作古代中国音乐的创作侧重于表达情感和描绘景象。

中国音乐通常通过传统的曲调形式,如宫调、商调、角调和徽调等,来传递情感和描述自然景观。

这些曲调以独特的旋律和节奏组合,创造出独特的音乐韵律。

相比之下,西方古典音乐的创作注重于音乐结构和和声。

古典音乐采用了复杂的和声学规则,通过和弦进行和复调结构等元素来达到音乐的完整性和和谐性。

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注重形式的完美和音乐要素的精确运用。

二、表演方式古代中国音乐的表演方式多样且富有仪式感。

传统的音乐表演通常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如舞蹈、戏曲和绘画等。

古代中国音乐重视音乐和视觉的融合,通过演员的动作和表情来传达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相反,西方古典音乐的表演方式更注重音乐本身。

古典音乐在音乐厅或礼堂中以演奏家演奏乐器或独唱的形式呈现。

观众通常专注于音乐本身,通过欣赏演奏家的技巧和音乐作品的结构和表现力来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音调结构古代中国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在音调结构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音乐注重五声音阶的运用,以它们的变化和组合创造出不同的音乐效果。

五声音阶由音程和音高的变化而形成,使得中国音乐具有独特的音乐韵律和音乐特色。

与此不同,西方古典音乐使用七声音阶,即C大调(CDEFGAB)作为基本音阶。

通过半音的变化和不同的调式,古典音乐创造了不同的音乐情绪和表现效果。

西方音乐以其多样化的调式和和声规则而闻名,使得其音乐具有丰富的层次和变化。

四、文化背景中国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在文化背景方面也存在差异。

古代中国音乐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和美学观念。

中国音乐与诗歌、绘画和舞蹈等艺术形式相互渗透,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遗产。

相比之下,西方古典音乐源于古希腊罗马文化,并受到基督教教义的影响。

西方音乐与东方音乐的比较与交流

西方音乐与东方音乐的比较与交流

西方音乐与东方音乐的比较与交流音乐作为一种人类文化的表达形式,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演变和交流。

西方音乐和东方音乐作为两个不同的音乐文化体系,各自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对西方音乐和东方音乐进行比较与交流,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和相互影响。

首先,西方音乐和东方音乐在音调结构上存在明显的区别。

西方音乐以古典音乐为代表,其音调结构由七个基本音阶组成。

这些音阶既可以按顺序进行演奏,也可以组合成和弦。

相比之下,东方音乐的音调结构更加灵活多变。

东方音乐源于传统的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以及古典文化的影响。

东方音乐中的音阶不仅包括七个基本音阶,还包括各种间音。

这种特殊的音调结构使得东方音乐在表达情感和情绪上更加细腻和独特。

其次,在音乐风格上,西方音乐和东方音乐也有很大的差异。

西方音乐以古典音乐、流行音乐和爵士乐为主要代表,每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演奏技巧。

古典音乐以其宏伟壮丽的气势和精致的作曲技巧而闻名于世。

流行音乐则更加注重旋律和歌词的流行性,以轻快的节奏和简单的和弦结构吸引听众。

爵士乐是一种非常具有即兴性的音乐形式,它强调乐手个人才华和即兴创作能力。

相比之下,东方音乐的风格更加多样化和细腻。

东方音乐以中国古典音乐、印度古典音乐和日本传统音乐为代表。

中国古典音乐注重表达情感和内涵,强调对自然的崇敬和思考。

印度古典音乐则注重演唱技巧和复杂的节奏结构,以及对宗教和哲学的探索。

日本传统音乐则以其独特的音色和和声结构而闻名。

然而,尽管西方音乐和东方音乐在音调结构和风格上存在差异,它们之间的交流依然存在。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音乐的交流和融合变得更加频繁。

许多西方音乐家开始探索东方音乐的元素,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例如,著名的美国作曲家菲利普·格拉斯通过研究印度音乐的复杂音阶结构,创作了一系列受到东方音乐启发的作品。

同时,一些东方音乐家也开始借鉴西方音乐的创作技巧和演奏风格,将其与传统的东方音乐进行混合。

试论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异同

试论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异同

试论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异同本文分别从中西音乐的起源、发展道路以及中西方传统思维和艺术审美的观念比较入手,浅谈其相互间的差异及其影响。

中国音乐“源于本土”多为宗教性音乐;西方音乐源于希腊,宗教信仰仪式和音乐活动结合在一起的;中国音乐追求和谐、天人合一的境界,便形成了对线形的偏爱;西方逐步确定了调式调性、复调、和声等系统理论及系统的演唱演奏方法;中国音乐特点为:五声音阶的调式结构,与文学、语言、戏剧相结合的综合表现形式等。

西方音乐的记谱法、乐器乐队的组织、演奏技术的成熟以及作曲法都是值得学习的。

标签:传统音乐;西方音乐;文化;艺术审美一、中西文化内涵的比较文化是人类的根本特征,是人类的生活方式。

一个民族的文化犹如一条具有历史和性格的通往江海的河流。

音乐则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样式。

陶玛在《文化变迁中音乐的纯洁性》一书中将音乐描述为一种“非言语的交流方式并由该文化的成员们所实践,它是宗教、语言和生活方式所勾画的一种文化。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各国之间、各民族之间、各地区之间经济与文化不断深入的交流,并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音乐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音乐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的主要根源是人类文化,不同的文化必然会产生不同的音乐。

正因为音乐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文化决定音乐,音乐反过来促进了文化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由于中西方在其文化传统,诸如语言、哲学、文学、宗教、造型艺术、地理、社会环境等,以及历史进程的不同,与其音乐以深刻影响和紧密联系。

因此,谈到中西音乐的关系问题,则必然涉及音乐与其文化背景和诸因素的比较。

东西方由于其历史发展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它们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中国文化是农业文化,其价值观是以纲常名教为核心的观念体系;西方文化是工业文化,是以人权为核心的价值体系。

中国文化是以生命为本的文化,即注重人的生命的安乐与长久。

它以感性为本体,把理性融入到感性中。

试论中西方古典音乐差异

试论中西方古典音乐差异

试论中西方古典音乐差异音乐是一种能够产生共鸣效果的声频,出自人类本体的最初生命运动,它们伴随人类产生而产生,伴随人类起源而起源,伴随人类发展而发展。

它们不是人类身外之物,也不是人类最初的物质生产,而是一开始就是一种富有情感的感于外物存在的人类最初精神活动的产物。

从广义上来说,是文化的外延,是文化孕育出来的精华的一种结晶形式。

而东方音乐和西方音乐就是音乐的两个大的概念范畴,东方音乐包括很多国家的音乐,不仅仅是中国还有好多别的东方国家的音乐,不同国家的音乐由于调式构成的不同,在听觉上有很不同的地域特色;西方音乐也包含了很多国家的音乐,来自德奥、法国等不同国度的音乐各有不同。

别说是东西方有差别,就是同一个国家不同省份、不同少数民族的音乐有时也大相径庭,这也就是风格的不同。

所以,不是一两句话能说的清楚的。

不过大致的说,中国传统音乐主要以五声调式为基础,西方以大小调为基础,中国传统音乐比较质朴。

西方音乐色彩变幻多。

中国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

可见,传统音乐包括“国乐”但不包括“新音乐”,但它们都是“中国音乐”。

西方古典音乐嗓子浪漫主义时期。

从贝多芬之后,西方古典音乐就进入了浪漫主义时期。

浪漫主义音乐家们要么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如舒伯特、肖邦),要么着迷于表达文学作品中强烈的戏剧性(如瓦格纳、理查·施特劳斯)。

今天我就以这两个为例进行一下东西方音乐的比较,而且这两种形式的音乐不只是两首乐曲风格的差异,更是东西方文化背景差异在音乐审美观点和艺术表现形式上的体现。

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一.技术层面上:西方古典音乐有理论,有规范,有大量的文字和音响文献,易于流传;而中国传统音乐,没有一套完备的作曲理论与法则,较易失传。

中国传统音乐以线条为主,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和声。

在音乐风格方面,中国和西方国家有何不同?

在音乐风格方面,中国和西方国家有何不同?

在音乐风格方面,中国和西方国家有何不同?当我们谈论音乐,我们通常会思考由哪些乐器组成,曲调和在不同文化中歌唱或演奏的方式等。

然而,不同的地区和文化背景决定了音乐的风格和风貌。

此次文章将会探讨中国和西方国家在音乐风格方面有何不同。

一、中国音乐中国古典音乐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

和古代西方音乐不同,大多数中国音乐都需要乐器和演奏者有关的身体动作。

以下是中国音乐的一些特点:1. 乐器通常,中国音乐中的乐器可以分为弦乐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

其中最受欢迎的乐器是二胡,它被广泛用于中国民间音乐并以其高亢的音色而闻名于世。

其他流行的乐器包括琵琶和古筝等。

2. 曲式和调式中国音乐通常采用轻柔而优美的曲调,目的是要营造出和谐、平静的氛围。

中国音乐中同样有充足的舞曲和戏曲,它们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展示了中国音乐的力量和美感。

在西方音乐中,常用的调式是大调和小调,然而,中国音乐调式则更为复杂,例如跑调,滑音等。

3. 协调在中国音乐中,重音并不是特别的必要,重述曲调或节奏的不同部分则必须协调一致,以反映出整个曲子的意图。

同步挥拍和音乐的匹配则在中国音乐中尤为重要。

二、西方音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西方音乐是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走向世界的过程有一个长期的历史,其中一些重要的特点如下:1. 乐器与中国音乐不同,古典音乐需要在欧洲很多种乐器和各种技术上进行改进。

从弦乐器到管乐器再到打击乐器,西方的乐器种类繁多无比。

2. 曲式和调式古典音乐有许多曲调都是经过仔细构思、排练并且有着复杂结构的,相比之下,中国音乐则更注重于情感和氛围的创造。

西方古典音乐偏爱使用大调和小调中的一个或多个调式构建句子、小节和乐曲。

3. 音调古典音乐强调深度、共鸣的美,用音乐传达出各种情感而不是为了简单地创造和谐的氛围。

不同乐器间的和声视觉可以给听众带来各种各样的感觉,从轻松、和谐到猛烈、强大。

三、总结中国和西方音乐有着非常不同的音乐文化和风格,两者的音乐风格相互依存并且各具特色。

中西方音乐的区别与联系

中西方音乐的区别与联系

中西方音乐的区别与联系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论中西方古典音乐的区别与联系摘要:中国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有显着差异,中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也截然不同,故孕育出来的音乐固然有显着差异。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交融,中西方音乐的联系又是不容忽视的。

本文将从中西方古典音乐的音韵,作品目的,特点,演奏方式等等多个方面叙述东西方音乐的异同。

而对中国古典音乐将作重点论述。

关键字:中国音乐,西方音乐,异同,演奏方式,乐曲特点。

1.中西方的差异1.1音列中国古典音乐是基于五声音阶体系的。

中国音乐起源早,在上古时期,先民们就已经开始制作乐器。

中国不是没有七音,从出土的文物可以知道,在商朝时期,中国已经出现了七声音阶,但是,人们的审美取向使得中国古典基本上只是用五声音阶。

五声阶名宫、商、角、徵、羽(加变徵,变宫为七音)在周朝已经确立,对应于现代七音体系里分别是Do Re Mi Sol La,并且成为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基础。

对于西方古典音乐,现在所指的主要是从16世纪末开始往后到19世纪末在西方主要是欧洲流行的音乐。

西方音乐在音列上是7音体系即现代通用唱名的Do Re Mi Fa Sol La Si。

中国古典音乐之所以要基于宫商角徵羽五音,也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在古书里,五音为正声,万代不易,且与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道有密切联系,且在人体上还对应于人的五脏。

同时,中国音乐强调“中和之美”,重在和谐、自然,不追求强烈,古人重视音乐的重要性,认为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而五音是中正之音,可平衡人的身心,故五音是中国音乐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乐曲特点中西方音乐都经历有从独奏到合奏、由单声部到和声的发展过程,但是在中国古典音乐中,独奏的地位更高,和西方音乐相比,对和声的重视程度则低得多。

在中国,音乐往往是陶冶人的性情,修养身心的手段之一,往往采取个人独奏方式,注重的是对个人情感的表达,相对主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古典音乐
和中国传统音乐的差异
目录:
1.西方古典音乐
1.1西方古典音乐的定义
1.2古典音乐的感受
2.中国民族音乐
2.1中国民族音乐的定义
3.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古典音
乐的差异
1.西方古典音乐
1.1西方古典音乐的定义
古典音乐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术语,广义的西洋古典音乐是指那些从西方中世纪开始至今、并在欧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创作的音乐,或者指植根于西方传统礼拜式音乐和世俗音乐,其围涵盖了约公元9世纪至今的全部时期。

主要因其复杂多样的创作技术和所能承载的厚重涵而有别于通俗音乐和民间音乐。

在地理上,这些音乐主要创作于欧洲和美洲,这是相对于非西方音乐而言的。

另外,西洋古典音乐主要以乐谱记录和传播,和大多数民间音乐口传心授的模式不同。

亦有人认为“古典”是对应于“流行”而言的,因为这些音乐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能够引起不同时代听众的共鸣,故认为应当称之为“经典”(classic)的音乐。

但如果细究古典一词,本意可以理解为古代留传下来堪称经典的音乐作品(古代+经典),但是一般来说,古典音乐是具有规则性本质的音乐,具有平衡、明晰的特点,注重形式的美感,被认为具有持久的价值,而不仅仅是在一个特定的时代流行。

这也体现于“古典”(classical)与“经典”(classic)的不同。

古典音乐(classical music)本来是专指德奥在1750—1830年间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音乐,即所谓“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或翻译为“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

这就是狭义的古典音乐。

从这个狭义的古典音乐概念出发,我们可以向前追溯到巴赫、德尔,乃至更早的音乐(含天主教即罗马公教,东正教,基督新教),
向后延伸到浪漫主义、民族乐派,以及20世纪西方的现代音乐。

这些都是广义的古典音乐,也就是基于这个传统的,无论是继承和发扬这个传统,还是试图以创新来突破这个传统的音乐创作尝试,都可以归入古典音乐之。

而在这个传统外独立发展的音乐,虽然有借鉴和影响古典音乐创作的,但是一般也不归入古典音乐之,比如爵士乐、摇滚乐,以及一些民族的音乐。

因此对于广义的“古典音乐”这个词来说,欧洲艺术音乐的定义更加准确。

欧洲艺术音乐与其他的非欧洲音乐和流行音乐体系的主要区别是记谱法有所不同,其规则大约源自于16世纪便开始使用的记谱法。

在西方记谱法中,作曲者给演奏者规定了音调、格律、速度,独特的节奏和对于一同段音乐准确的演奏方式。

这种即兴演奏发挥空间很小的记谱法模式,极大的不同于非欧洲艺术音乐(相对于传统的日本音乐和印度音乐)和流行音乐。

古典音乐作为音乐中类别的称呼,是相对于轻音乐、通俗音乐等类别而存在,它本身并没有严格明确的解释或者定义。

在轻音乐围里,有时也采用“古典”的概念来指某些经过时间检验,被人们奉为楷模的轻音乐作品,如古典轻歌剧、古典爵士乐等,这里的classical理解为“古代+经典”,似乎更为合适一些。

1.2古典音乐的感受
当人们听到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等古典音乐家的音乐作品时,它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优美的旋律,充满意趣的乐思,还有真挚的情
感,或宁静、典雅,或震撼、鼓舞,或欢喜、快乐,或悲伤、惆怅……欣赏欧洲古典音乐最高层次是理智的欣赏,也就是说不仅体验、理解音乐的情感,还能对音乐作品的形式、容、民族特征、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等作出分析和评价。

要想达到这个层次,我们必须了解欣赏欧洲古典音乐的三元素,即创作背景、演奏者的再创作;欣赏者自身的理解。

欧洲古典的创作背景一般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巴洛克时期,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德国巴赫也称音乐之父,亨德尔也称清唱剧大师;意大利的维瓦尔弟等,这个时期的音乐风格旋律优美、柔和。

第二时期是古典主义时期代表人物有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这个时期的音乐特征主题鲜明、有一定的冲突性。

第三个时期是浪费主义和民族乐派,代表人物有德彪西舒曼、舒伯特、拉威尔、柴可夫斯基、斯美塔那、德沃夏克等,这个时期的音乐背景比较复杂,作曲形式多样化,音乐表现有些委婉、抽象,且有号召力,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第四个时期是近代主义乐派,代表人物有斯特莱文斯基、格什温、马勒等,作品特征和声配器丰富,旋律性不太强,涵深,有的还带有爵士风味,这个时期的作品较难理解;欣赏者自身的理解是根据自身的文化层次对音乐的理解,音乐不同于其它学科,它反映的东西是比较模糊的,也比较抽象的,因此,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例如,在欣赏柴可夫斯基《天鹅湖》的场景时,可以想象一群长着翅膀如少女在宁静的湖面上翩翩起舞、若影若现,也可想象一群天鹅在湖面上轻轻地、慢慢地游荡。

2.1中国民族音乐
2.1.1中国民族音乐的定义
中国民族音乐(简称民乐),又称民乐、国乐、华乐,是指中国传统音乐及以其为基础发展出来的各种音乐。

其音乐型态包括各种中国民族乐器的独奏曲协奏曲、传统中国的各种器乐合奏、近代发展出来的民族管弦乐大合奏曲(国乐团合奏)及小合奏曲、以管弦乐团演奏的中国民族风格乐曲、以及中国民族声乐等。

据目前的考古发现,中国民族音乐可追溯至7000多年前,古代文献一般追溯到黄帝。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无论从形式上还是意境上都无比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

它讲究艺术表现的中和、简约、适度、含蓄、空灵。

以五声音阶为主。

与西方传统艺术注重立体感不同,它更着重于表现线形态。

20世纪以来,随着西方音乐的大量传入,加上思想领域的“欧洲中心论”以及国人缺乏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层认识,使得中国民族音乐渐受冷落。

民国时期的产生了不少优秀的中国流行音乐。

中华人民国成立后,民族音乐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挖掘与研究,曾一度欲建立“中国乐派”。

随着改革开放的加深,民族音乐受到了港台流行音乐等诸方面的冲击与挑战。

近年来,不少音乐人提出了“新民乐”或“民族音乐交响化”的概念,并进行了相关的音乐创作,但也受到了很大的争议。

3.1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的差异
东西方音乐最大的不同就是音列的不同
调音乐主要是五声调式,宫、商、角、徵、羽,清音多。

西方音乐主
要是用的大小是七声,1、2、3、4、5、6、7,其中4、7是两个半音,所以出现浊音。

音乐和西方音乐是两个大的概念畴,音乐包括很多国家的音乐,不仅仅是中国还有好多别的国家的音乐,不同国家的音乐由于调式构成的不同,在听觉上有很不同的地域特色;西方音乐也包含了很多国家的音乐,来自德奥、法国等不同国度的音乐各有不同。

别说是东西方有差别,就是同一个国家不同省份、不同少数民族的音乐有时也大相径庭,这也就是风格的不同。

所以,不是一两句话能说的清楚的。

不过大致的说,中国传统音乐主要以五声调式为基础,西方以大小调为基础,中国传统音乐比较质朴。

西方音乐色彩变幻多,不过都不是绝对的,不同国度也有相似的音乐。

音乐是在世界各地是相通的,是无国界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
技术层面上西方古典音乐有理论,有规,有大量的文字和音响文献,易于流传;而中国传统音乐,没有一套完备的作曲理论与法则,较易失传。

中国传统音乐以线条为主,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和声。

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气息,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节奏。

两者技术方面的最大不同在于音色与演奏方法。

艺术层面上中国传统音乐主要表达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并且讲求悟性慧根,因此比较主观。

西方古典音乐着重美学及功能性,故此比较客观。

中国传统音乐境界的表现特点与西方古典音乐不同,西方古典音乐以深刻严肃见长,突出主客对立,大都带有正剧或悲剧色彩,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艺
术精神的“壮美”;而中国传统音乐以旷达悠深见长,突出“情”和“景”的交融,主客统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和合”精神的“幽美”。

一般说来,西方国家的古典传统交响乐最能反映西方人的思维方程式,西方的交响乐的声乐波是以数种不同的音色为进阶,分成数段展开,溶入模拟生物的自然成音,精细起伏的器乐声能把听众能从纷乱糟杂的现时中理出一丝的头续,从而让人的思维渐进的趋向于理性。

如果用声乐波来说的话,西方的这类交响乐的声波递进与人的大脑神精思维进度有着相似的脉动。

所以从这个方面讲,西方音乐大师的交响乐或多或少的影响着西方人的思维定性。

我们暂时把西方的乐波称为“辅助思维脉动乐波”。

国目前传统的声乐艺术流行的似乎只有一些戏曲乐。

通过仔仔细细的分析这些传统戏曲的声乐,发现我们的戏乐声停留在一种感触的平面,不管是从戏曲的演唱风格还是戏曲声乐的波谱来看,我们传统的戏曲声乐总是平和的跳跃式,以曲线辐度做渐进式的跳跃,这类声乐最大的特性是与人的隐层情感神经思维有着相似的脉动性。

所以我们在观看戏曲、听戏乐的时候,很容易触动我们的非理性情感神经。

当然,这种非理性情感神经受到戏曲声乐波的触动,自然就能唤醒人的情感记忆,久而久之,就会让人的理性思维神经处于一种抑制冬眠状态。

我们姑且把我们传统戏曲的声乐波称为“触动感性思维脉动乐波”。

参考资料
1.baike.baidu./view/44483.htm
/wiki/%E8%A5%BF%E6%96%B9%E5%8F%A4%E5
%85%B8%E9%9F%B3%E4%B9%90
/wiki/%E4%B8%AD%E5%9B%BD%E6%B0%91%E
6%97%8F%E9%9F%B3%E4%B9%90#.E7.BE.8E.E5.AD.A6.E7.89.B9 .E5.BE.81
4.wenku.baidu./view/82f78b0b7cd184254b3535e3.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