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种群的特征PPT优秀课件1
合集下载
种群和群落-文ppt课件

第2节 种群的数量变化
1s=20min
y=2n
一、建构种群增长的模式
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
数学形式。 如:曲线图、数学方程式
一般步骤 ①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②做出合理假设; ③根据实验数据,用数学形式表达; ④检验或修正。
y=2n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自然界的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状态下种群数 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 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 型。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特别 森林阶段
灌木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提醒
种群演替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
通常是“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讨论:
1.为什么先在裸岩上定居的是地衣而不是苔藓或草本植物? 2.地衣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什么条件?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3.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
A.种内互助 B.种内斗争 C.互利共生 D.竞争
四、群落的
1、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植物:光照、温度 决定因素
动物:食物、空间/栖息地
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不同生物分布于不
同地段,呈镶嵌分布的现象。
决定因素:地形的变化、光照的强度、土壤 的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等环境因素影响。
2、狼以兔为食,兔以草为食。捕食
种 群
个
➢下列生物的关系是共生还是寄生?
体 数
1、蚂蝗吸食动物血液 寄生
2、白蚁与它肠内的鞭毛虫 共生
时间
竞争
3、菟丝子与大豆 寄生 4、噬菌体和细菌 寄生 5、鸟与羽虱 寄生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 课件 (共50张PPT)

成年个体数
幼年个体数
A
B
C
1. 图中A种群属于增长型,C种群属于衰 退型,B种群属于稳定型。这是由于种群中年 轻个体越多,一般来说出生率会越高,死亡率 会越低。
34
2.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也 不一定总是保持稳定。这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 率不完全决定于年龄组成,还会受到食物、天 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种群数量 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年龄组成为衰退 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般来说会越来越小,但 是也不排除由于食物充足、缺少天敌、迁入率 提高等原因而使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
1、取样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随机性 样方的大小 样方的数量
2、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
样方数越多结果越接近真实值
16
说明: ①样方法除适用于植物外,还适用于
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如蚯蚓、某种昆 虫卵、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
②对于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黑光 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 密度。
(3)性别比例的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 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 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4)性别比例的意义: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动。
39
我国男女比例失调婴儿性别比接近120 : 100
2004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 况》白皮书指出,我国男女(0至4岁)性 别比例接近120 : 100,远超国际认同的可 以容忍的最高警戒线107。
每一个个体在种群分布领域中各个点出现的机 会是相等的,并且某一个体的存在不影响其他 个体的分布。
老年 成年
32
③衰退型:特点种群幼年
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
多,种群处于衰退时期,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种群的特征课件

均匀型
随机型
集群型
1、在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牧民各养了一群羊,
其中有6户养的是绵羊,有2户养的是山羊,这块草原 上的8群羊是( ) C A.六个种群 B.一个种群 C.两个种群 D.八个种群 2、近几十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 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C ) A.年龄组成呈增长型 B.性别比例适当 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德国
五.性别比例 (1)概念: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 引起种群密度下降。
(2)性别比例的应用:控制虫害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
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相比例,就 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害虫 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3)性别比例的意义: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动。
1、标志物不能对动物的寿命、生长发育和活 动行为产生影响 2、标志不能过分醒目 3、标志物必须能够保留一定时间 4、被标志的个体必须在种群中完全混匀 5、在研究期间没有大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 入和迁出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直接 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逐个计数 间接 估算 ( 取样调查 ) 分布范围大,个体较小的种群: 估算方法: 不运动或活动范围小的生物: 样 方 法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标志重捕法
②使用范围:多用于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在统计样方中个体数量时,遇到的问题之一是边缘效应, 即如何处理样方边缘上的个体?
记数方法
——蒲公英
——其他植物
方框内+相邻两边上
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例1:某同学在牛首山调查珍稀蝶 类——中华虎凤蝶幼虫的种群密度, 得出5个样方(样方面积为1m2)的种 群数量分别为4、6、8、8、9只。那 么,该同学给怎样计算该种蝶幼虫的 种群密度(单位:只/hm2)?(注意:
新教材生物《种群的数量特征》完美课件1

课前篇自主预习
5.为调查黄鹂的种群密度,用捕鸟网捕获30只鸟,其中黄鹂5只,做标 记后放回自然界,第二年又捕获了30只鸟,其中有标记的黄鹂有2只, 没有标记的有6只,则此地区黄鹂的种群数量大约有( ) A.20只 B.15只 C.75只 D.450只 解析: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某种群的个体数量。计 算时需要注意的是同一个物种,故该地区黄鹂的种群数量大约有 (5÷2)×8=20(只)。 答案:A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课堂篇探究学习
种群的数量特征 情境导引 对宁夏贺兰山区某区域内的岩羊群体进行了长期的观测,共监测到 岩羊162只,其中幼体51只,雌、雄成体分别是62只、49只。科研人 员在最后一年观测到至少有6只岩羊是外来加入这个群体的。上 述种群有哪些数量特征?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请完善下面的概念图,思考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课前篇自主预习
注意 事项
①随机取样;② 样方大小适中; ③样方数量不 宜太少;④宜选 用双子叶植物
①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 捕的概率相同;②调查期间没有大规模 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没有外界的 强烈干扰;③标记物不能过于醒目,不能 影响标记对象正常的生命活动;④标记 物和标记方法对所调查的动物身体没 有伤害
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
-1-
学习 目标
1.结合探究·实践,学会并能运用样方法、标记重捕法估算种 群的密度,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相关资料分析,概述种群的数量特征,并明确它们之 间的联系及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形成生命观念,培养科学 思维能力。
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前篇自主预习
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最常用的两种调查方法 方法 样方法
2.其他调查方法(连线)
生物:4.1《种群的特征》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业中只有通过合理的政策使种群的数量稳定,才能实现可持 续捕捞。用性引诱剂干扰害虫正常交尾,使幼虫数量锐减, 害虫的年龄组成将成为衰退型。在渔场中采取“抓大放小” 的措施,会使幼年个体所占比例上升,年龄组成将成为增长 型。
• Content
1.在种群的特征中, 年龄组成 是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重 2.我国人口普查工作实质是在调查我国人的 种群 特征,当然还
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
•
1.种群密度分为两种:绝对密度(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个体数 目)和相对密度(表示生物数量多少的相对指标)。 Content 2.绝对密度的测定方法。 (1)总数量调查。 总数量调查是计数某地段中全部生活的某种生物的数量。对某 些脊椎动物可以直接调查其总数量,如用航空摄影调查某块草原 上的全部黄牛,计数集中于繁殖地的海豹等。 (2)取样调查。 在一般情况下,总数量调查比较困难,研究者只计数种群的一 小部分,用以估计种群整体,这称为取样调查法。 ①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常用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 环境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 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 群的种群密度。常用的取样方法有点状取样法、等距取样法等。
知 • Content 识要点
能力要求
1.掌握种群的基本特征 种群 出生率和死亡率 2.学会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 的特 迁入率和迁出率 法”来调查种群的密度 征 3.了解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并尝试构建种群增长模型 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4.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 种群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变化 数量 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5.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的变 6.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 种群的波动和下降 化 影响
• Content
1.在种群的特征中, 年龄组成 是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重 2.我国人口普查工作实质是在调查我国人的 种群 特征,当然还
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
•
1.种群密度分为两种:绝对密度(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个体数 目)和相对密度(表示生物数量多少的相对指标)。 Content 2.绝对密度的测定方法。 (1)总数量调查。 总数量调查是计数某地段中全部生活的某种生物的数量。对某 些脊椎动物可以直接调查其总数量,如用航空摄影调查某块草原 上的全部黄牛,计数集中于繁殖地的海豹等。 (2)取样调查。 在一般情况下,总数量调查比较困难,研究者只计数种群的一 小部分,用以估计种群整体,这称为取样调查法。 ①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常用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 环境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 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 群的种群密度。常用的取样方法有点状取样法、等距取样法等。
知 • Content 识要点
能力要求
1.掌握种群的基本特征 种群 出生率和死亡率 2.学会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 的特 迁入率和迁出率 法”来调查种群的密度 征 3.了解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并尝试构建种群增长模型 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4.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 种群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变化 数量 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5.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的变 6.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 种群的波动和下降 化 影响
种群的特征课件

(1)种群由一定自然区域内相同物种的 全部个体组成,但不是个体的机械叠加,个体之间能进行相互 交配、基因的交流,形成了一些个体没有而种群特有的特征。
(2)性别比例不是 1 1 的种群并不一定是一个衰退型的种
群,如蜜蜂和蚂蚁等种群。
[典题演练] 1.下列描述中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的是( C ) A.小麦田中每平方米有 20 株杂草 B.道路两侧每隔 5 米有一棵杨树 C.一周内飞入某区域的飞蝗占飞蝗总数的 60% D.落叶松在大兴安岭的树林中数量最多
课题调研:信息获取类题目——种群的数量特征 [典范例题] 下图为三个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请据图回 答:
(1)三个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 (2)据统计,70 年代初,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与图 A 相似,所 以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
(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最终使 害虫种群的年龄组成变为图________类型。
解析:杂草不是一个物种,小麦田中每平方米有 20 株杂草 不是种群密度,不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A 错误;道路两侧每隔 5 米有一棵杨树,这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不是数量特征,B 错 误;一周内飞入某区域的飞蝗占飞蝗总数的 60%,这是迁入率, 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C 错误;落叶松在大兴安岭的树林中数量 最多,这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不是数量特征,D 错误。
提示:不能确定。因为不知道 A 省和 B 省的原有人口数。
[重难探究] 1.种群概念的理解 (1)两个要素:“同种”即同一物种,“全部”即全部个体, 不分性别和大小。 (2)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即种群具有一定的时 空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3)两个基本单位。 ①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②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016_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课件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1
2
3
4
5
5.在一般情况下,调查种群密度常采用取样调查法,调查植物种群密 度时,常采用 法;调查华南兔的密度适宜采用 法;调查环毛蚓的密度则可采用 法。在对某地麻雀种 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了60只麻雀,将这些麻雀腿上套上标 志环后放掉;数日后,又在该地捕获麻雀45只,其中有标志环的为15 只。这种调查方法称为 。据调查结果可知,该地 区约有麻雀 只。 (导学号52250035) 答案:样方 标志重捕 样方 标志重捕法 180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探究点一
探究点 二
探究点三
迁移与应用 下列实例符合种群概念的是( A.某水库中所有的鱼类 B.蛇岛上所有的蝮蛇 C.鸟岛上所有的鸟类 D.一块水田中所有的动物 答案:B
)。(导学号52250033)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探究点一
探究点 二
探究点三
种群与个体的关系 个体是组成种群的基本单位,个体具有出生、死亡、年龄、性别 等特征。种群虽然由许多同种个体组成,但它绝不是个体的简单相 加,而是通过种内关系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它具有种群密度、出 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特征。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六、种群的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预习交流6 试分析教材P63上三幅图片各属于哪种类型? 提示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探究点一
探究点 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一:对种群概念的理解 活动与探究 应从哪些方面来理解种群的概念? 提示(1)必须满足3个条件——一定自然区域、同一物种、全部 个体才构成种群。 (2)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是生物群 落的基本组成单位。从进化学的观点来看,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 单位,也是基因库的最小单位。
第64讲 种群的特征-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 必修3
导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1节
第1课时 种群的特征
人教版高中生物 必修3
思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阅读课本60-63页,关于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思考并完成导学提纲
一.种群密度
展
➢ 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
的数量特征。 ➢ 计算公式: 种群密度=
种群个体数 空间大小(面积/体积)
评
(3)黑光灯诱捕法
①原理: 黑光灯是一种发射人眼看不见的、波长在365nm左右的紫外线电光 源。 黑光灯具有很强的诱虫作用,是杀虫用灯的理想光源。
②适用范围: 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来 估算它们的种群密度。
课堂小结
检
逐个计数法
适用 范围
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最准确
10个
10个
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评
④计数原则: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样方 ① ② ③ ④ ⑤
株数 种群密度(株/m2)
3
7 N = 3+7+7+2+5
7
5
2
= 4.8株/m2
5
①
②
③
④
⑤
面积为100 m2 的草地的示意图
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评
资料:为了更好的留住这群 美丽的黑颈鹤,湿地工作人 员一方面要为它们准备充足 的食物,通过投喂鱼苗,为 它们建立”安心食堂“,另 一方面要避免某种鱼种群过 度繁殖破坏湿地生态系统。
跟踪训练
评
5.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不合理的一组是( D )
A.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导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1节
第1课时 种群的特征
人教版高中生物 必修3
思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阅读课本60-63页,关于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思考并完成导学提纲
一.种群密度
展
➢ 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
的数量特征。 ➢ 计算公式: 种群密度=
种群个体数 空间大小(面积/体积)
评
(3)黑光灯诱捕法
①原理: 黑光灯是一种发射人眼看不见的、波长在365nm左右的紫外线电光 源。 黑光灯具有很强的诱虫作用,是杀虫用灯的理想光源。
②适用范围: 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来 估算它们的种群密度。
课堂小结
检
逐个计数法
适用 范围
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最准确
10个
10个
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评
④计数原则: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样方 ① ② ③ ④ ⑤
株数 种群密度(株/m2)
3
7 N = 3+7+7+2+5
7
5
2
= 4.8株/m2
5
①
②
③
④
⑤
面积为100 m2 的草地的示意图
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评
资料:为了更好的留住这群 美丽的黑颈鹤,湿地工作人 员一方面要为它们准备充足 的食物,通过投喂鱼苗,为 它们建立”安心食堂“,另 一方面要避免某种鱼种群过 度繁殖破坏湿地生态系统。
跟踪训练
评
5.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不合理的一组是( D )
A.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缘效应:记数方法: 在统计样方中个体数量时—,—遇蒲到公英的问题之
一是如何处理样方边缘上的个体。一般而言,样
9 方顶边、左边及左角处的个体统计在内,其他边
缘不作统计。
——其他植物
样方边缘上的个体的处理:只计样方相邻的两条边上
(计上不计下,记左不计右)
如何调查一片草地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9
10
10
心形图形所代表生物的种群密度是多少?
1米
4个/㎡
1米
心形图形所代表生物的种群密度是多少?
抽样调查
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逐个计数: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样方法
估算方法:
标志重捕法
(一)样方法:
探究: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
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蒲公英(双子叶) 龙爪茅(单子叶)
如何调查一片草地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1、请估算材料中绵羊的种群密度
(二)标志重捕法: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课件(共30张PPT)PPT课件人教版部编版优秀公开课课件下载
总数 N
第一次捕获数M
第一总次数捕(获N数)(M)=
第二次捕获的标记数(m) 第二次捕获数(n)
可得:N=
第二次捕获数n 其中标记数m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 课件( 共30张P PT)PPT 课件人 教版部 编版优 秀公开 课课件 下载
1
8
N=(9+8+10+10)÷4=9.25株/m2≈9株/m2
样方法:
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昆虫卵、作物植株上蚜虫、跳蝻、蚯蚓的密度等)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呢?
(二)标志重捕法:
材料:欲调查1hm2草原上绵羊的种群密度,第一次 捕获并标记了M只,放回后第二次捕获n只,其中标 记的为m只。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 课件( 共30张P PT)PPT 课件人 教版部 编版优 秀公开 课课件 下载
例1、在调查一块方圆2hm2的农田中田鼠的数量时, 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2只,将捕获的 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再 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38只,其中有上次 标记的个体12只。则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大概 有多少只?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 课件( 共30张P PT)PPT 课件人 教版部 编版优 秀公开 课课件 下载
材料:欲调查10hm2草原上绵羊的种群密度,第一 次捕获并标记了M只,放回后第二次捕获n只,其中 标记的为m只。
1、请估算材料中绵羊的种群密度
n × M ÷10 只/hm2 m
2、思考用于标记绵羊的标记物有何要求。
3、若标记后的绵羊更难捕获,则计算 的值与实际的种群密度值有何差异?
偏高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 课件( 共30张P PT)PPT 课件人 教版部 编版优 秀公开 课课件 下载
n ×M m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 课件( 共30张P PT)PPT 课件人 教版部 编版优 秀公开 课课件 下载
材料:欲调查10hm2草原上绵羊的种群密度,第一 次捕获并标记了M只,放回后第二次捕获n只,其中 标记的为m只。
1、请估算材料中绵羊的种群密度
n × M ÷10 只/hm2 m
2、思考用于标记绵羊的标记物有何要求。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 课件( 共30张P PT)PPT 课件人 教版部 编版优 秀公开 课课件 下载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 课件( 共30张P PT)PPT 课件人 教版部 编版优 秀公开 课课件 下载
标志重捕法应注意的问题:
①调查期限不宜过长或过短。 过长会发生个体的出生和死亡,增加迁入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 C )
A. 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苗、小鱼和大鱼 B. 一座山上所有的植物 C. 棉田中由幼蚜、有翅蚜和无翅成熟蚜等组成的 全部棉蚜 D. 大兴安岭的红松林中所有的生物
种群: 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
的全部个体。
①一定自然区域:时间和空间上均有限定
②同种生物:个体间能相互合作、交配、争夺资源
N=(42×38)/12=133只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 课件( 共30张P PT)PPT 课件人 教版部 编版优 秀公开 课课件 下载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 课件( 共30张P PT)PPT 课件人 教版部 编版优 秀公开 课课件 下载
出生率和死亡率:
通常以a‰表示。
③全部个体:包括幼年、成年、老年等所有年龄段 的个体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
数量特征 空间特征
一、种群密度 1、含义
——最基本数就 是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
种群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2、表示方法:
①①小养范鱼围池的中水每生立生方物米—的—水单体位中体鲫积鱼;的数量 ②②大每范平围方及千陆米生农生田物面—积—内单田位鼠面的积数量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 课件( 共30张P PT)PPT 课件人 教版部 编版优 秀公开 课课件 下载
迁入率和迁出率
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 个体,占该种 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和迁出 率
迁入率>迁出率 迁入率<迁出率
种群密度增大 种群密度减小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 课件( 共30张P PT)PPT 课件人 教版部 编版优 秀公开 课课件 下载
(1)概念
出生率:在单位时间内出生的新个体数目占该种群 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 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数量及密度改变 的直接表现。
a.出生率>死亡率 b.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增加 种群密度 减小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 课件( 共30张P PT)PPT 课件人 教版部 编版优 秀公开 课课件 下载
和迁出的可能性;过短会影响标志个体的均匀 分布。 ② 标志方法要合理。标志物三不:
不伤害、不醒目、不脱落。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 课件( 共30张P PT)PPT 课件人 教版部 编版优 秀公开 课课件 下载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 课件( 共30张P PT)PPT 课件人 教版部 编版优 秀公开 课课件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