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分层和流动讲义

合集下载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四、阶级行动 五、阶级斗争形成的条件:四个环境条件 1、有直接的、集中利益冲突的目标或敌人 2、人数众多的成员处在一种相似的阶级地位 上 3、大型人群在空间上的相对集中 4、斗争的目标明确
六、关于身份和身份群体 ▲身份群体的基础:生活方式;正式的教育;出身的声望或 职业的声望。 ▲阶级由经济地位决定,身份群体由“社会评价”所制约的 声望决定。 ▲身份群体维持的方式: 1、门当户对的婚姻 2、垄断特权获得方式 3、发展出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 4、行为惯例 5、来自出身的排他
第三节 社会分层的形成过程
一、社会分层的形成机制 1、社会制度 2、社会分配规则 3、社会流动 二、社会分层的两个基本方面 1、谁得到了什么? 2、为什么得到? 3、两种公平观:消除地位差异、地位准入 地位准入:(1)血统的或等级的;(2)关系网或私人介绍; (3)推荐制度;(4)考试制度;(5)文凭、学位制度; (6)选举制度;(7)市场竞争或经济竞争。
两种不平等: 外在不平等:由于人们的出身背景不同而导 致的不平等。 内在不平等:由于个人的才能智商差异导致 的不平。 ▲为了工业系统的功能发挥,有才能的人就 应该位居于能发挥他们才能的适合位置上。
第三讲
新马克思主义分层理论
第一节 达伦多夫的社会分层理论
主要著作:《工业社会的阶级与阶级冲突》, 《现代社会冲突》 一、两种社会模式:社会整合模式与社会压 制模式 二、马克思以后工业社会发生的变化: 1、资本方面: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 2、劳动方面:技术化 3、中产阶级的变化:数量增多 4、阶级冲突的制度化
资产阶级 小业主
第二节 韦伯的社会分层思想
一、多元分层体系 财富(经济地位) 权力(政治地位) 声望(社会地位) 二、共同体与社会分层 共同体: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其成员有着互为取向的行为 基础,而外在表现为成员的相互认同的感受。 三种共同体:阶级、身份群体、政党 四个特点:1、有一定的区域界限;2、有提供为其统治所需 物质力量的能力;3、对于共同体内的社会互动有明确的 规定;4、有一套被成员认可为合法的法律规范体系。

社会学 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社会学 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阶层
1 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 2 经理人员阶层
3 私营企业主阶层 4
5 办事人员阶层
6 个体工商户阶层
7 商业效劳人员阶层
8
产业工人阶层
9 农业劳动者阶层
1
比例
2.1% 1.6%
1.0% 4..6% 7.2% 7.1%
11.2% 17.5% 42.9% 4.8%。
五个社会等级
十大社会阶层
社会上层 中上层
这种社会分层在某种程度上是必要的。但 是这种分层应该有个适度的界限,即应该倡 导自致性的社会分层制度,而不是建立在先 赋地位上的社会分层制度。
为此要做到:首先建立一种时机平等的制度。 不合理的、过分的不平等蕴含着社会冲突。 社会分层中应保持适度不平等。另外,社会 还应有一种平衡过分不平等的制约和补偿机 制。最后,社会还应尽量缩小下层社会的规 模,同时扩大中、上层社会的规模,从而形 成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
一、社会分层的定义
社会分层是指依据
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
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
上下有序的不同等级、层
次的过程与现象。
二、社会分层的原因
社会差异(社会原因) 地位、声望、财富等
最根本的原因:社会分工
第二节 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
一、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
阶级的含义: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
于它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 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 另一集团的劳动。
(1957-1965)
第三次:社会流动的失序
(1966-1977)源自第四次:社会分化与流动模式的
转化
(1978-1991)
第五次:新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初 步成型 (1992年以来〕

农村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课件

农村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课件

02
农村社会流动
社会流动的定义与特点
社会流动的定义
普遍性
社会流动是指个人或群体在社会阶层或地 理空间上的升降移动,包括职业、收入、 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变化。
社会流动是社会结构变动的反映,是普遍 存在的现象。
动态性
多样性
社会流动是动态的过程,表现为不断变化 和调整的状态。
社会流动的形式和方向多种多样,不同社 会阶层和群体的流动方向和速度存在差异 。
的重要因素。
教育因素
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直 接影响个人的职业和社 会地位,进而影响社会
流动。
政策因素
政府政策和制度对农村 社会流动具有重要影响 ,如城乡二元结构、户
籍制度等。
社会关系网络
社会关系网络对农村社 会流动的影响也不可忽 视,如人际关系、社会
资本等。
03
农村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 关系
社会分层对社会流动的影响
特点
农村社会分层通常以经济、权力、声望等为标准,分层结果随着标准的变化而 有所不同;分层具有相对稳定性,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政策变化,也会发生 动态变化。
农村社会分层的现状与趋势
现状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分层主要表现为以职业、收入、教育等为 依据的阶层分化,其中职业分化是最主要的分化标准。不同 地区、不同民族和不同发展程度的农村地区,社会分层结构 也存在差异。
案例三
总结词
该地区农村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相互影响,分层现象 限制了流动机会,而流动现象则可能打破原有分层结 构。
详细描述
该地区农村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互动关系表现为, 社会分层现象限制了农民的流动机会,使得贫困农民 难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然而,社会流动现象也可 能打破原有的分层结构,一些农民通过自身的努力和 才智,逐渐提升自身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成为新 富阶层的一员,对原有的分层结构产生冲击。这种互 动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社会学第十讲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第十讲 社会分层与流动
4、阶级体系(class system):一套主要根据经济地位而建立 的社会分级制度,社会地位以及流动主要取决与个人成就,尤 其是个人的经济成就。实际上,每个工业化社会都有一套阶级 分层的体系。专门教育和职业技能要比家庭背景更为重要。收 入不均(income inequality)是阶级体系的一个基本特征。 不同阶级成员间的通婚要比前两种分层体系的社会更容易被接 受。子女的阶级地位不同于父母的阶级地位的现象并不罕见。
帕雷托的政治社会系统模型
自然差别
精英
社 会 差 别
非精英
执 政
非 执 政
A(执政精英)
C(执政庸才)
B(非执政精英)
D(芸芸众生)
精英理论与马克思阶级理论的区别
阶级决定因素 基本观点 稳定的不平等:阶级 关系是一种稳定的不 平等,个别成员的社 会流动不足以在整体 上改变稳定的阶级格 局。 暂时性不平等:个人 天赋能力是社会流动 的动力,流动可以改 变阶级格局,变稳定 性不平等为暂时性不 平等 阶级壁垒 冲突的根源
中上层:中低层领导干部、大企业中 层管理人员、中小企业经理人员、中 级专业技术人员,中等企业主。
无业、失业、半失业者的阶层(基本没有三种资源)
孙立平的“断裂社会”理论
城市中失业下岗人员大量增加。4050人员利益的根本性丧失,失去 了单位的福利与保障,在就业市场中处于被淘汰的劣势地位。 城乡二元结构——最大的社会断裂。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和人口所造成 的规模细小农业越来越难以成为一个产业,农民难以加入城市化过程, 成为被抛在结构之外的最大群体。 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农民工问题是断裂的另一种映射。绝大多数农民工 被排斥在主流劳动力市场之外,不能享受各种相应的保险和福利,受 到歧视和侮辱,成为“二等国民”

第九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九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2、陆学艺:职业分类与三种资源
•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以职业为基础, 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 标准来划分社会阶层的理论框架”。 • 组织资源——也称为权力资源,主要是指依据国 家政权组织和执政党组织系统而拥有的支配社会 资源(包括人和物)的能力; • 经济资源——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经 营权; • 文化资源——指对社会以证书或资格加以认可的 知识和技能的拥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学历文凭。
库兹涅茨比率 (Kuznets Ratio)
• 将各阶层的收入比重与人口比重的差额的 绝对值加总,是一个以数值反映社会总体 的收入差距和不平等状况的指标 • R=∑︱Yⅰ-Pⅰ︱,(ⅰ=1,2,3…n) R 库兹涅茨比率 Yⅰ各阶层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 Pⅰ各阶层人口比重
五等份法
• 按人均收入的高低将人口分为五等份,然 后测量各1/5人口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 比例。
第九讲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一节 社会分层 第二节 社会流动
第一节 社会分层
• 一、社会分层概述 • 二、社会分层研究中的两大理论传 统 • 三、社会分层的标准和方法 • 四、当代中国的社会阶层划分
一、社会分层概述
• 1、基本概念:社会差别、社会地 位、社会分化、社会不平等、社会 分层 • 2、测量社会不平等、社会地位的 测量社会不平等、 测量社会不平等 方法
第二节 社会流动
• • • • 一、社会流动及其社会意义 二、社会流动的类型 三、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 四、当代中国的社会流动
一、社会流动及其意义
• 社会学中的社会流动,最先由美国社会学家索罗 金在1927年出版的《社会流动》一书中提出。 • 社会流动又称为“社会位移”,指人们在社会关 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 • 社会意义:1、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2、社会流 动还有助于选拔人才;3、社会流动是评价一个社 会分层体系良性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第八讲--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八讲--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回到各章安排
2.马克斯•韦伯的“三位一体”分层理论
社会分层的三个标准
财富(经济地位)
声望(社会地位)
权力(政治地位)
➢三个分层标准相互独立;社会地位的不一致 (status inconsistency)
➢三个标准也可以相互转化。
15
回到课件构成
回到各章安排
韦伯提出社会分层的要素有三个:经济、声 誉、权力(多元分层论)(名、利、权)
3
回到课件构成
回到各章安排
4
回到课件构成
回到各章安排
泰坦尼克号事件(1912.4.15)
“优先救助妇女儿童” 妇女儿童:69%生还 男性乘客:17%生还
座舱等级 乘客身份
生还比率
头等舱
有钱人
60%
二等舱 中产阶级、职员、商人 44%
三等舱
平民
26%
高社会地位的人优先
5
回到课件构成
回到各章安排
(二)社会地位及差别
素质(潜在)地位的多重性
9
回到课件构成
回到各章安排
(三)社会分化及其类型
社会差别的历史动因是社会分化
社会分化——特指社会系统中原来承担多 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地位发展为承担单一功 能的多种不同社会地位的过程。其特征是 功能专一化和地位多样化。
社会分化的类型:水平分化和垂直分化
由垂直分化所造成的差别叫做社会不平等
26
回到课件构成
回到各章安排
粉领:指的是那些在家工作的自由职业 者。可以睡个懒觉,中午吃饭不必太讲 究。家既是她们的栖息地又是她们的工 作场所,她们凭借电脑、电话和传真与 外界联系,对白领工作环境中很多令人 紧张的人情世故知之甚少。

社会学概论第八讲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社会学概论第八讲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八讲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8学时)
第五讲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8学时)
知识点:社会分层 社会分化及其类型 社会分层 研究方法 我国的社会分层 社会不平等及其类型 不平等的原因 社会流动及类型 获得社会地位的 条件 合理的社会流动 重 点:社会分化的类型 三位一体分层理论 社 会分层研究的方法 社会不平等的含义与类型类型 合理的社会流动 难 点:阶级与阶层的关系 社会分层与社会不平 等的关系 如何促进合理的社会流动
• 自获性原则指:①应当排除或缩小先赋条件对其 流动的影响;②不承认个人的分层归属性或集团 归属性是其流动的唯一决定因素;③个人通过后 天努力获得的素质、技能、知识、成就等应是影 响其流动的决定因素 • 2.合理社会流动的重要意义 • 1)形成开放、动态的分层结构取代封闭、固定式 分层结构有助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 • 2)合理流动能够拓宽社会层次之间的接触面,有 利于各层次 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联系,加强了 社会的整合程度; • 3)合理的社会流动能有效地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开 拓进取精神,给社会系统注入活力从而推动实现 高水平的良性社会运行。
四、社会分层理论 • 1。经典理论 • 韦伯三位一体社会分层理论:阶级划分的条件 — —市场能力和生活机遇的不同而产生;
经济标准 (财富)
阶级划分
社会标准 (声望)
地位群体
政治标准 (权力)
政治团体
• 帕累托分层理论:社会是个异质系统——社会情绪、经济 生产和政治组织三个循环系统 • 精英理论:对精英研究从关注社会权利分配转向执政精英 与大众的对立;精英分类——执政精英与不执政精英;精 英阶级循环:精英被非精英取代;一精英被另一精英取代
结果的不平等
• 2.人的差别 • 自然差别:依据某种自然属性,将设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 的类别,各类别成员在生理或遗传机制上存在的各种差异。 • 社会差别:依据某种社会属性划分的社会成员在社会境况 方面的差异。

社会分层和流动讲义

社会分层和流动讲义
水平分化
·社会结构各个单元 之间在结构和功能 上的分离 ·并不造成哪一个社 会单元相对于另一 个社会单元的特权 地位 ·水平分化不导致社 会不平等
垂直分化
·社会结构中的某些角 色地位享有更多的社 会资源,从而优于另 一些角色地位 ·垂直分化导致社会地 位间的高低差异,从 而产生社会不平等
7
差异 VS. 等级
源…… - 财富与收入不同
·政治标准——权力
- 一个行动者能够任凭反抗而贯彻其个人意志的可能性,而不论这一可能
性是建立在怎样的基础之上
·社会标准——声望
- 一个人从别人那里所获得的良好评价与社会承认 - 多数情况下,声望来源于一个好职位
22
社会分层理论
社会分层的理论解释
三种理论解释
功能主义理论
冲突主义理论
综合主义的视角

伦斯基试图对功能主义与冲突主义的理论矛盾进行综合
社会分层的实质:社会资源如何在社会成员中的分配问题
·社会及其成员为生存需要的基本资源——按需分配, 即功能主义的观点 ·剩余资源——相互竞争,冲突过程中的权力作用 ·剩余产品是社会不平等形成的关键

一定程度的社会分层具有积极功能
三种社会分层理论的比较
社会流动
一、基本含义
·流动:包含社会地位与空间位置的变动。
·社会流动:是指在社会结构空间中,个
人或群体从一个社会地位向另一个社会地
位的移动。
33
二、社会流动
·社会流动作为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主 题最早是由俄裔美国社会学家索罗金 (Sorokin)于1927年在《社会流动》(1956 年 再版时更名为《社会与文化流动》)一 书中提出来的 ·索罗金的社会流动定义:“个人或社会 群体从一种社会地位到另一种社会地位的 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标准——声望
- 一个人从别人那里所获 得的良好评价与社会承认
- 多数情况下,声望来源 于一个好职位
一、社会分层——什么决定社会分层
韦伯的“三位一体”分层理论
·主张用财富、声望和权力这三项指标来划分社会层次结构。
·经济标准——财富
- 由个人或群体的全部经济财产所构成,如货币、物品、土地、自然资
等级制
·和封建主义社会制度联系 ·不同等级的成员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 ·贵族与佃农之间的依赖关系 ·例如:中国古代的周王朝
阶级制
·工业革命以来的重要现象 ·以经济地位为基础 ·阶级间界限相对开放、允许社会流动 ·阶级划分:客观法、声望法和主观法 ·阶级意识 ·例如:现代工业社会
3. 分层标准
分层标准
特征:地位多样、功能专一、关系互赖 社会分化是自有人类社会以来的普遍事实,
是社会发展(进化)的客观后果;自工业革 命以来,社会分化的规模和速度大大加快, 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和专业。
问题:社会分化是否意味着社会不平等?
一、社会分化
2. 社会分化的类型
水平分化
·社会结构各个单元 之间在结构和功能 上的分离
·性质特征:稀缺性与排他性
8
二、社会分层
1. 社会分层的概念:
指在社会(垂直)分化的过程中,由于 社会成员在机会、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一些成员得以享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占据更 为优越的社会地位,从而使所有社会成员彼 此之间呈现出高低尊卑有序的不同等级、不 同层次的现象,它反映了社会成员之间的一 种结构性的不平等。
马克思的阶 级划分理论
布劳邓肯的 职业分层理论
韦伯的三位 一体分层理论
一元划分标准
多元划分标准
3. 分层标准
马克思的阶级划分理论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
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 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 一个集团的劳动。
马克思的阶级划分理论
·阶级是个历史范畴,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 发展水平相关,私有制是其产生的前提
·划分阶级的标准的核心标准是对生产资料 的占有
·阶级结构是私有制社会的基本结构,是造 成社会生活中不平等现象的主要原因
·与一定生产力相关的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 级构成阶级结构的最基本形式,剥削阶级 总是利用自己的特权对被剥削阶级实行经 济剥削和政治压迫
同一阶级社会成员具有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利 益,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极大的一致性 ·社会成员的阶级意识取决于他们对自己身 份认同感的强弱,受阶级界限、阶级内部 的同质性、社会垂直流动状况以及有意识 引导等因素的影响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历史动力
韦伯的“三位一体”分层理论
·主张用财富、声望和权力这三项指标 来划分社会层次结构。
·经济标准——财富 - 由个人或群体的全部经济财产所
构成,如货币、物品、土地、自然资源…… - 财富与收入不同
·政治标准——权力 - 一个行动者能够任凭反抗而贯彻
其个人意志的可能性,而不论这一可 能性是建立在怎样的基础之上
·并不造成哪一个社 会单元相对于另一 个社会单元的特权 地位
·水平分化不导致社 会不的某些角 色地位享有更多的社 会资源,从而优于另 一些角色地位
·垂直分化导致社会地 位间的高低差异,从 而产生社会不平等
7
3.社会有价资源 ·形式种类:物质的(如黄金、
新鲜食物、奥运会门票)、非物质的 (如声望、荣誉、教育)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分层概述 社会分层理论 社会流动概述 中国社会的分层与流动
社会分层概述
一、社会分化
社会分层的动因是社会分化( social differentiation )。
俗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1. 社会分化的概念
社会分化:社会系统中原来承担多种 功能的角色、集合体逐步分化成为承 担某一单独功能的多个角色或部门的 过程。
布劳(Blau)和邓肯(Duncan)的职业分层 理论
布劳和邓肯认为,在现代社会各 种地位标志中,只有职业是实际存在的, 社会结构也不过是属于附生现象
布劳和邓肯的职业分层理论
·现代工业社会中的职业结构不仅构成了 一个重要基础,支撑着社会分层的一些主要 向度,而且联系着不平等的不同制度与领域
·各声望阶层组成的等级秩序,各经济 阶级组成的等级秩序,政治权力与权威所组 成的等级秩序,其根基都在于职业结构
源……
- 财富与收入不同
·政治标准——权力
- 一个行动者能够任凭反抗而贯彻其个人意志的可能性,而不论这一可能
性是建立在怎样的基础之上
·社会标准——声望
- 一个人从别人那里所获得的良好评价与社会承认
- 多数情况下,声望来源于一个好职位
22
社会分层理论
社会分层的理论解释
三种理论解释
功能主义理论 冲突主义理论
来的,而不是从个人的愿望中产生出来 ·社会分层是社会进化的一种途径,
它保证了社会生存的机会
·为了社会的正常运行,一定程 度的社会不平等是必要的,它对社 会的生存有着积极的功能
·关键:职位分层与差异报酬
冲突主义视角
马克思的分层理论 ·资本主义的特点是两大阶级的冲突 ·资产阶级拥有并控制生产资料 ·无产阶级被迫出卖劳动,成为被统治者 ·物品分配主要是以阶级为基础的权力不平等的结果 ·统治阶级通过社会设置保护他们的权利(宗教、教育、 政治秩序都为了维持现状,而不是鼓励变迁减少不平等) ·无产阶级经常受到虚假意识的蒙蔽,看不到不平等
2. 分层制度类型
封闭的分层系统(closed stratification system)
奴隶制
·极端的不平等分层体系
·某一社会群体绝无自由
·本质特征:一些人占有另
一些人的经济关系
·典型:美国社会前200年最
显著的分层特征
10
种姓制
·由出生决定,个人一般无法改变 ·种姓之间不能通婚 ·典型:印度种姓制度
进化论
功能主义视角
功能主义的理论源头 ·最早是生物学概念:机体的功能/作用 ·核心假定/预设(assumption) :社
会是各组成部分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组 成整体的各部分有其独特的、其它部分所 需的、不可或缺的功能作用。简言之,即 “互赖与整合”。
基本观点 ·分层基本上是由社会的需要产生出
现代冲突理论对马克思分层理论的修正与发展 ·基本立场:承认社会不平等的实质在于阶级间 的剥削关系 ·修正观点: - 衡量剥削的标准有单纯的经济所有权扩展 到管理使用权以及与之相关的权威或支配权 - 引入了性别、种族、年龄等非经济因素 - 抛弃了政治态度 ·代表人物:德国社会学家达伦多夫、美国社 会学家赖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