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分析化学作业05参考答案(第7章)
华南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试题(B卷)

剂,耗去HCL溶液体积为V1,继以甲基橙为指示剂,又耗去HCL溶液体积为V 2,V1与V2的关系是:A V1<V2; B V1=2V2;C 2V1=V2;D V1>V27. 某二元弱酸的pKa1=3.00,pKa2=7.00。
pH=3.00的0.2 mol⋅L-1H2B溶液中,HB-的平衡浓度为:A. 0.15 mol⋅L-1B. 0.050 mol⋅L-1C. 0.10 mol⋅L-1D. 0.025 mol⋅L-18. 测量值X出现的区间为X=µ+1.96σ,测量值的概率为:A 34.13%;B 68.26%;C 95%;D 47.5%9. BaSO4沉淀在0.1mol/LKNO3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其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大,其合理的解释是:A酸效应影响;B 盐效应影响;C配位效应影响;D形成过饱和溶液的影响10.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是:A Ka =KHIn;B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化学计量点完全符合;C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全部或部分落入滴定的PH突跃范围之内;D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完全落在滴定的PH突跃范围之内;11.可见分光光度法中所用的示差法适用于:A.低含量组分测定;B.高含量组分测定;C.干扰严重的测定;D.高酸度条件下测定12. 根据范第姆特方程式,指出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最佳塔板高度时,流速最小B. 最佳塔板高度时,流速最大C. 最佳流速时,塔板高度最小D. 最佳流速时,塔板高度最大13. 某溶液含Fe3+10mg,将它萃取进入某有机溶剂中,分配比D=99,用等体积萃取一次,萃取百分率(%E)为多少?A .%E=99 B. %E=90 C. %E=99.9 D. %E=9514. 在分光光度法测定中,如其他试剂对测定无干扰时,一般常选用最大吸收波长λmax作为测定波长,这是由于:A. 灵敏度最高B. 选择性最好C. 精密度最高D. 操作最方便15. 在电位滴定中,通常采用哪种方法来确定滴定终点体积:A .标准曲线法B .指示剂法C .二阶微商法D .标准加入法16. 在色谱法中,保留体积扣除死体积后称为:A 调整保留体积;B 校正保留体积;C 相对保留体积;D 比保留体积 17. 测定溶液pH 值时,所用的指示电极是:A 氢电极;B 铂电极;C 玻璃电极;D 银-氯化银电极18. 若分光光度计的仪器测量误差ΔT =0.5%,在T =50%时,由测量引起的浓度相对误差为:A .1.0%B .1.4%C .1.8%D .2.2% 19.以铁铵矾为指示剂的佛尔哈德法,其测定的酸度条件为:A. [H +]=1.0×10-6;B. [H +]=1.0×10-10;C. [H +]>0.3mol/L ;D.与介质酸度无关20.将磷矿石中的磷以MgNH 4PO 4形式沉淀;再灼烧为Mg 2P 2O 7形式称重;计算P 2O 5含量时的换算因数算式是:A. 442/5POrMgNH OrP M M B 4422/5POrMgNH OrP M M C 72222/5O P rMg OrP M M D. 7222/5OP rMg OrP M M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从现场采回的不均匀物料,必须经过制备才能成为用于分析测定的样品,其制备过程主要包括破碎、过筛、混匀和 。
2005年华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考研试题及参考答案

8、 一般药物的有效期可通过升温时测定一定时间的分解率来确定, 例如某药物分解 30% 即无效。今在 50℃、60℃测得该药物每小时分解 0.07%、0.16%。已知浓度改变不影响每小 时该药物分解的百分数。 (1) 求此药物分解反应的活化能 Ea。 (2) 此药物在 25℃保存,试问有效期有多长? (12 分)
单分子层吸附
;
表面均匀
; 被吸
吸附与脱附同时达到平衡 。(8 分)
5 、 氧气 和 乙 炔 气 溶 于 水 中 的 亨 利 系 数 分 别 是 7.93 107 Pakgmol 1 和 2.43106 Pakgmol 1,由亨利定律系数可知,在相同条件下, 乙炔 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 水中的溶解度。 (4 分) 氧气 在
pr=0.9929p=0.9929×101.325kPa=100.6kPa
附加压力 p= 2/r =(2×0.0589/107)Pa=1178kPa 气泡逸出的条件: pr> p 外+p=101.325kPa+1178kPa=1279kPa 所以无法逸出。
~2~
10、1.0mol 理想气体由 500K、1.0MPa ,反抗恒外压绝热膨胀到 0.1MPa 达平衡,然后 恒容升温至 500K,求整个过程的 W、Q、△U 和△H。已知 CV,m =20.786JK1mol 1。(12 分) (本题原题有错漏) 解:系统状态变化:(500K,1.0MPa,V1)→(T2,0.1MPa,V2) →(500K,p3,V2) 对恒外压绝热过程: U=W=p2(V2V1)= p2V2+0.1p1V1
=[8.315×323.15×333.15×ln(2.287)/10] Jmol1=74.05kJmol 1 (2) ln(k25/ k50)= Ea(T2T1)/RT1T2=74050×(25)/(8.315×323.15×298.15)= 2.311
氧化还原滴定法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计算在H 2SO 4介质中,H +浓度分别为1 mol·L -1和 mol·L -1的溶液中VO 2+/VO 2+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
(忽略离子强度的影响,已知= V )根据Hg22+/Hg和Hg 2Cl 2的溶度积计算Hg2Cl2/Hg。
如果溶液中Cl -浓度为 mol·L -1,Hg 2Cl 2/Hg 电对的电位为多少?找出以下半反应的条件电极电位。
已知=,pH=7,抗坏血酸p K a 1=,p K a 2=。
在1 溶液中用Fe 3+溶液滴定Sn 2+时,计算:(1) 此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及化学计量点时反应进行的程度; (2) 滴定的电位突跃范围。
在此滴定中应选用什么指示剂?用所选指示剂时滴定终点是否和化学计量点一致?计算pH = ,c NH 3= 的溶液中Zn 2+/Zn 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忽略离子强度的影响)。
已知锌氨配离子的各级累积稳定常数为:lg 1=, lg2=, lg3=, lg4= ;NH 4+的离解常数为K a =。
在酸性溶液中用高锰酸钾法测定Fe 2+时,KMnO 4溶液的浓度是 mol·L -1,求用 (1)Fe ;(2) Fe 2O 3;(3)表示的滴定度。
称取软锰矿试样0.5000 g ,在酸性溶液中将试样与0.6700 g 纯Na 2C 2O 4充分反应,最后以 mol ·L -1 KMnO 4溶液滴定剩余的Na 2C 2O 4,至终点时消耗 mL 。
计算试样中MnO 2的质量分数。
称取褐铁矿试样0.4000g,用HCl溶解后,将Fe3+还原为Fe2+,用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
若所用K2Cr2O7溶液的体积(以mL为单位)与试样中Fe2O3的质量分数相等。
求K2Cr2O7溶液对铁的滴定度。
盐酸羟氨(NH2OH·HCl)可用溴酸钾法和碘量法测定。
量取 mL KBrO3溶液与KI反应,析出的I2用溶液滴定,需用 mL。
分析化学作业5(第七章)参考答案

7-1 解释下列现象:(简明扼要即可,必要时可配合公式)(1)将氯水慢慢加入到含有Br -和I -的酸性溶液中,以CCl 4萃取后,CCl 4层变为紫色。
答:查附录9可得以下数据V 545.0V 05.1V36.1V 45.1I /I Br /Br Cl/ClCl /HClO 332=ϕ=ϕ=ϕ=ϕθθθθ------ 可知氯水中的Cl 2及HClO 可将酸性溶液中的I -和Br -氧化为I 2和Br 2,I 2和Br 2更易溶于CCl 4,故可被CCl 4萃取,使CCl 4层呈紫色(I 2的紫色比Br 2的棕红色明显)。
(2)V 159.0V 534.0Cu /Cu I/I22=ϕ>=ϕθθ++-,但是Cu 2+却能将I -氧化为I 2。
答:12sp Cu /Cu CuI /Cu 101.11lg 059.0159.0)CuI (K 1lg059.022-θθ⨯+=+ϕ=ϕ+++ V 534.0V 865.0I /I 3=ϕ>=θ--(具体计算过程不必列出,只回答原因即可) 即Cu +可与I -生成溶解度很小的CuI 沉淀(pK sp =11.96)而大大降低了溶液中Cu +的浓度,从而使得Cu 2+/Cu +的电极电位显著增高,以致可将I -氧化为I 2。
(3)Fe 2+的存在加速KMnO 4氧化Cl -的反应。
答:Mn VII 氧化Cl -的反应很慢,通常可认为难以发生。
但体系中若有Fe 2+共存,则Mn VII 氧化Fe 2+的过程中可形成一系列Mn 的中间产物:Mn VI 、Mn V 、Mn IV 、Mn III ,它们均可较快的氧化Cl -,因此可诱导Cl -被Mn VII 氧化的速率加速。
(4)以KMnO 4滴定-222O C 时,滴入KMnO 4的红色消失速度由慢到快。
答:KMnO 4 与 C 2O 42-的反应速度很慢,但反应产物Mn II 可催化该反应。
开始反应时,由于没有或仅含极少量的Mn II ,故反应速度很慢,KMnO 4的红色消失得很慢;但随着反应进行,Mn II 不断产生,使得反应越来越快,KMnO 4红色消失速度亦逐渐加快。
分析化学第7章课后习题答案

分析化学第7章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1.条件电位和标准电位有什么不同影响电位的外界因素有哪些答:标准电极电位E′是指在一定温度条件下(通常为25℃)半反应中各物质都处于标准状态,即离子、分子的浓度(严格讲应该是活度)都是1mol/l(或其比值为1)(如反应中有气体物质,则其分压等于×105Pa,固体物质的活度为1)时相对于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位。
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E0f)是当半反应中氧化型和还原型的浓度都为1或浓度比为,并且溶液中其它组分的浓度都已确知时,该电对相对于标准氢电极电位(且校正了各种外界因素影响后的实际电极电位,它在条件不变时为一常数)。
由上可知,显然条件电位是考虑了外界的各种影响,进行了校正。
而标准电极电位则没有校正外界的各种外界的各种因素。
影响条件电位的外界因素有以下3个方面;(1)配位效应;(2)沉淀效应;(3)酸浓度。
2.是否平衡常数大的氧化还原反应就能应用于氧化还原中为什么答:一般讲,两电对的标准电位大于(K>106),这样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用于滴定分析。
实际上,当外界条件(例如介质浓度变化、酸度等)改变时,电对的标准电位是要改变的,因此,只要能创造一个适当的外界条件,使两电对的电极电位超过,那么这样的氧化还原反应也能应用于滴定分析。
但是并不是平衡常数大的氧化还原反应都能应用于氧化还原滴定中。
因为有的反应K虽然很大,但反应速度太慢,亦不符合滴定分析的要求。
3.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反应物的浓度;2)温度;3)催化反应和诱导反应。
4.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有哪几类这些方法的基本反应是什么答:1)高锰酸钾法.2MnO4+5H2O2+6H+==2Mn2++5O2↑+8H2O.MnO2+H2C2O4+2H+==Mn2++2CO2+2H2O2) 重铬酸甲法. Cr2O72-+14H++Fe2+===2Cr3++Fe3++7H2OCH3OH+Cr2O72-+8H+===CO2↑+2Cr3++6H2O3)碘量法 3I2+6HO-===IO3-+3H2O,2S2O32-+I2===2I-+2H2OCr2O72-+6I-+14H+===3I2+3Cr3++7H2O5.应用于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反应具备什么条件答:应用于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反应,必须具备以下几个主要条件:(1)反应平衡常数必须大于106,即△E>。
分析化学第五版课后题答案

第1章 分析化学概论2解:112212()c V c V c V V +=+220.0982/0.4800.5000/0.1000/(0.480)mol L L mol L V mol L L V ⨯+⨯=⨯+ 2 2.16V mL =4解:844:1:1NaOH KHC H O n n =1110.2/0.025204.22/ 1.0m n M cV Mmol L L g mol g ===⨯⨯=2220.2/0.030204.22/ 1.2m n M cV Mmol L L g mol g ===⨯⨯=应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1.0~1.2g22422:2:1NaOH H C O H O n n ⋅=1111210.2/0.025126.07/0.32m n M cV M mol L L g mol g ===⨯⨯⨯=2221210.2/0.030126.07/0.42m n M cV M mol L L g mol g ===⨯⨯⨯=应称取22422H C O H O⋅0.3~0.4g6解:2242S SO H SO KOH100%10.108/0.028232.066/2100%0.47110.3%nMw m mol L L g mol g=⨯⨯⨯⨯=⨯=8解:32CaCO HCl ,NaOH HCl001()2100%100%1(0.2600/0.0250.2450/0.0065)100.09/2100%0.250098.24%cV cV MnM w m m mol L L mol L L g mol g-=⨯=⨯⨯-⨯⨯=⨯=10解:2232462365Sb S Sb SO Fe KMnO +232323550.0200/0.031800.0005366220.000530.001060.00053339.68/100%71.64%0.25130.00106121.76/100%51.36%0.2513Sb S Sb S Sb Sb S Sb n cV mol L L moln n mol mol mol g molw gmol g mol w g ==⨯⨯===⨯=⨯=⨯=⨯=⨯=12解: 323345104As O AsO MnO --故4410005KMnO mcV M=⨯⨯440.2112100050.02345(/)36.42197.8KMnO c mol L ⨯⨯==⨯14解:22422422435001000 5.55310()90.035H C O H C O H C O m n mol M -===⨯2242H C O NaOH22433322 5.5531011.10610()11.106100.111()111()0.100NaOH H C O NaOH NaOHNaOH n n mol n V L mL c ---==⨯⨯=⨯⨯====224425H C O KMnO422433225.55310 2.22110()55KMnO H C O n n mol --==⨯⨯=⨯44432.221100.0222()22.2()0.100KMnO KMnO KMnO n V L mL c -⨯====16解:2272272275.442294.180.01850(/)1K Cr O K Cr O K Cr O n c mol L V ===3422722734/20.01850231.5428.567(/)Fe O K Cr OK Cr O Fe O T c M mg mL =⨯⨯=⨯⨯=18解: 245Fe MnO +-4243735.70550.02034 3.63110()1000FeSO H O MnO n n mol --∙∴==⨯⨯=⨯424242427777FeSO H OFeSO H O FeSO H OFeSO H O m n M mmω∙∙∙∙⨯==33.63110278.0499.76%1.012-⨯⨯== 故为一级化学试剂。
分析化学习题参考解答

目录第1章绪论 (1)第2章分析化学中的误差和数据处理 (1)一、内容提要 (1)二、重点与难点 (5)三、思考题与习题选解 (6)第 3 章化学分析法导论 (17)一、内容提要 (17)二、重点与难点 (18)三、思考题与习题选解 (18)第4章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24)一、内容提要 (24)二、重点和难点 (32)三、思考题与习题选解 (32)第5章配位滴定法 (60)一、内容提要 (60)二、重点和难点 (62)三、思考题和习题选解 (62)第6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75)一、内容提要 (75)二、重点和难点 (76)三、思考题与习题选解 (76)第7章沉淀滴定法 (91)一、内容提要 (91)二、重点和难点 (93)三、思考题和习题选解 (93)第8章重量分析法 (100)一、内容提要 (100)二、重点和难点 (100)三、思考题与习题选解 (101)第9章分析化学中的样品制备及常用分离方法 (107)一、内容提要 (107)二、重点与难点 (110)三、思考题与习题选解 (111)第1章 绪论第2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和数据处理本章要求1.掌握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精密度、准确度、有效数字及显著性检验、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不确定度等基本概念。
2.掌握误差的产生原因及减免方法。
3.掌握准确度和精确度的表示方法及有关计算。
4.掌握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及运算规则、显著性检验的目的和方法、可疑数据的取舍方法、置信区间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5.了解误差传递的规律和处理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相关与回归。
6.理解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分析方法的可靠性。
7.理解分析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
8.了解不确定度的评估过程。
一、内容提要本章要求读者掌握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精密度、准确度、有效数字及显著性检验、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不确定度等基本概念;误差的产生原因及减免方法;准确度和精确度的表示方法及有关计算;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及运算规则、显著性检验的目的和方法、可疑数据的取舍方法、置信区间的含义及表示方法;了解误差传递的规律和处理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相关与回归;理解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分析方法的可靠性;理解分析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了解不确定度的评估过程。
分析化学试卷 05A卷 华工

(A)
பைடு நூலகம்
(C)
H
H
2
2
PO
PO
4
4
HPO
HPO
2
4
2
4
7. 以 0.1000 molL-1NaOH 滴定 20 mL 0.1000 molL-1 某弱酸 HA(pKa=6.00)溶液,则滴定 至化学计量点的 pH 值为:
(A)8.00
(B)9.00
8. 用 EDTA 滴定 Bi3+时,可用于掩蔽 Fe3+的掩蔽剂是:
2. 已知某溶液 pOH 为 0.076,则 OH-活度 OH 等于:
(A)0.8 molL-1
4
14
(B)0.84 molL-1 (C)0. 839 molL-1
3. 为了使采集的试样具有代表性,正确的做法是: (A)应集中在某一部位取样 (B)应分别在各部位取样后混合 (C)对某产品生产排放废水监测,应在厂总废水池中取样 (B)大体积液体应从底部取样
(A)三乙醇胺
(B)KCN
9. EDTA 滴定中,金属离子指示剂的选择应符合的条件有: (A)在任何 pH 下,指示剂的游离色(In)要与配合色(MIn)不同 (B)K(MY)>K(MIn) (C)滴定的 pH 与指示剂变色的 pH 相同 (D)K(MY)<K(MIn)
10. KMnO4 氧化 Cl-的速率很慢,但是当溶液中同时存在有 Fe3+时,反应速率则会加快,这 是因为发生了:
4. 今有 0.400 molL-1 HCl 溶液 1 L,欲将其配制成浓度为 0.500 molL-1 溶液,需加入 1.00
molL-1 HCl:
(A)200.0 m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化学》作业-5 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1 7-1 简单答下列问题
a. 稀HCl 介质中用KMnO 4滴定Fe 2+为什么会产生误差?可如何防止?
答:KMnO 4氧化Fe 2+的反应会诱导KMnO 4氧化Cl -,因此产生正误差。
可加入防止溶液:MnSO 4-H 3PO 4-H 2SO 4抑制诱导反应。
b. 标定KMnO 4溶液浓度时,为什么要控温度在70~80︒C ?滴定过程中KMnO 4红色褪去先慢后快的原因是什么?
答:KMnO 4氧化草酸的反应较慢,提高温度可加快反应速度,但温度过高会导致草酸分解而使标定结果偏高,需控制温度在70~80︒C 。
KMnO 4氧化草酸属自催化反应,产物Mn 2+可催化该反应加速。
刚开始滴定时反应较慢,KMnO 4褪色较慢;随着反应进行,不断产生的催化剂Mn 2+使反应速度逐渐加快,KMnO 4褪色也变快。
c. 以二苯胺磺酸钠为指示剂,K 2Cr 2O 7为氧化剂滴定Fe 2+时,需在H 3PO 4-H 2SO 4介质中进行。
H 3PO 4的作用是什么?
答:H 3PO 4可与Fe 3+配位,一方面降低了电对Fe 3+/Fe 2+的电极电位,使二苯胺磺酸钠变色时的电位落在滴定突跃之内,满足了对终点误差的要求;另一方面配合物无色,避免了滴定产物Fe 3+的黄色对终点观察的影响。
d. 若Na 2S 2O 3标准溶液在保存过程中吸收了CO 2,则用此标液标定I 2溶液浓度时会产生何
种误差?应如何避免上述情况发生?相关反应:↓++=+---S HCO HSO CO H O S 3332232
+-
-++=++H 2I 2HSO O H I HSO -4223(Na 2S 2O 3滴定I 2)
答:若Na 2S 2O 3标准溶液在保存的过程中吸收了CO 2,在酸性条件下会有部分Na 2S 2O 3发生
歧化反应:S SO H H 2O S 32232+=++-,所产生的H 2SO 3与I 2的反应为1:1关系,因此这
部分Na 2S 2O 3与I 2反应的计量关系为1:1,而其余Na 2S 2O 3与I 2反应的计量关系为2:1,由此可知一定量的I 2溶液所消耗Na 2S 2O 3标准溶液体积比正常情况下偏少,因此所测I 2浓度比其实际浓度偏低。
在配制好的Na 2S 2O 3溶液中加入少量Na 2CO 3可避免上述情况发生。
f. 间接碘量法中淀粉指示剂为什么要在接近终点时才能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