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微生物综合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案例分析实验报告

案例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实验日期: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XX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2. 掌握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

3. 分析不同土壤类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

二、实验原理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群落结构对土壤肥力、植物生长和环境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本实验通过PCR-DGGE技术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通过比较不同土壤类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揭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特征。

三、实验材料1. 样品:取自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壤样品,包括农田土壤、林地土壤和草地土壤。

2. 主要试剂:PCR试剂盒、DNA提取试剂盒、琼脂糖、TAE缓冲液等。

3. 仪器:PCR仪、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紫外分光光度计等。

四、实验方法1. 土壤样品的采集:在采样点随机采集土壤样品,每个样品重复3次。

2. 土壤样品的处理:将土壤样品风干、研磨、过筛,以去除大颗粒物质。

3. DNA提取:采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土壤样品中的微生物DNA。

4. PCR扩增:根据土壤微生物16S rDNA基因保守区域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

5. DGGE分析:将PCR扩增产物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根据DNA条带差异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土壤类型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分析通过对不同土壤类型进行DGGE分析,发现农田土壤、林地土壤和草地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

农田土壤中,细菌类群相对丰富,尤其是与植物根系共生菌相关的细菌;林地土壤中,真菌类群相对丰富,与土壤腐殖质分解相关的真菌较多;草地土壤中,放线菌类群相对丰富,与土壤肥力相关的放线菌较多。

2. 不同土壤类型微生物群落结构相关性分析通过对不同土壤类型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类型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相关性。

农田土壤、林地土壤和草地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与土壤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种类等因素密切相关。

土壤微生物综合实验报告

土壤微生物综合实验报告

广州大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报告课程:微生物实验实验课题:土壤中产淀粉酶芽孢杆菌的筛选及淀粉酶活力的测定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姓名:徐嘉宽学号:1414300030班级:生技142小组成员:一实验摘要本次实验通过采用5点采样方法在校园中采取2处土壤样品,运用梯度稀释的方法分离培养出不同生长形态的细菌,镜检后挑选几个菌落进行纯培养,用淀粉培养基鉴定其是否产淀粉酶,通过单染色、芽孢染色、革兰氏染色确定菌株的形态及革兰氏阴阳性,再通过各株菌株其中一株为蜡状芽孢杆菌。

2种生化试验鉴定菌株的特性,确定了我们所分离的.二实验目的1.掌握从土壤等复杂的微生物环境中分离纯化技术2.掌握培养基的配置方法及常用的微生物培养方法3.掌握常用的微生物形态学鉴定方法、生理生化鉴定方法4.了解微生物的16SrRNA序列鉴定方法、免疫学鉴定方法5.掌握淀粉酶活力测定的原理及方法6.掌握菌种保藏技术7.培养数据统计、分析能力8.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沟通合作能力9.与其他小组交流合作、数据共享,进行更深入的探讨10.学会查找、收集、整理资料三实验原理芽孢杆菌(BaciUus)是一类好氧或兼性厌氧、产生抗逆性内生孢子的杆状细菌。

这类细菌多数为腐生菌,主要分布于土壤、植物体表面及水体中,由于它们能够产生对热、紫外线、电磁辖射和某些化学药品有很强抗性的芽孢,因此能忍受多种不良环境。

土壤中蕴含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芽孢杆菌是其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微生物类群。

有些菌种可以分泌多种酶,可应用于工业生产;有些菌种能产生对昆虫毒性较强的蛋白,可生产微生物农药;有些菌种可作为多种分泌蛋白基因表达受体,在基因工程领域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土壤具有微生物进行生长繁殖和生命活动中所需的各种条件,是微生物生活最适宜的环境。

其中的微生物的数量因土壤类型、季节、土层深度与层次等不同而异。

一般地说,在土壤表面,由于日光照射及干燥等因素的影响,微生物不易生存,离地表10cm~30cm的土层中菌数最多,随土层加深,菌的数量减少。

出去实践的实验报告

出去实践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调查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掌握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调查的方法;3. 分析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4. 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时间2023年3月15日三、实验地点某市郊农业实验基地四、实验材料1. 土壤样品采集工具:采样铲、采样袋、无菌手套、无菌瓶;2. 实验室仪器:显微镜、离心机、恒温培养箱、PCR仪等;3. 实验试剂:DNA提取试剂盒、PCR试剂盒、DNA序列分析软件等。

五、实验方法1. 土壤样品采集:在实验地点选取3个不同土壤类型(沙土、壤土、黏土)的地点,使用采样铲采集0-20cm深度的土壤样品,每个地点采集3个重复。

2. 土壤样品处理: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放入无菌瓶中,加入适量的无菌生理盐水,充分振荡,使土壤样品均匀分散。

3. DNA提取:采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土壤样品中的微生物DNA。

4. PCR扩增:以提取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扩增目的基因片段。

5. DNA测序:将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获得微生物的基因序列。

6. 数据分析:将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统计不同土壤类型中微生物的多样性。

六、实验结果1. 土壤样品的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沙土:共检测到5个属,包括细菌属A、B、C、D、E;- 壤土:共检测到8个属,包括细菌属A、B、C、D、E、F、G、H;- 黏土:共检测到10个属,包括细菌属A、B、C、D、E、F、G、H、I、J。

2. 不同土壤类型微生物多样性比较:- 沙土与壤土:沙土中的微生物多样性低于壤土;- 壤土与黏土:壤土中的微生物多样性低于黏土。

3.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 微生物多样性高的土壤,其养分循环、植物生长等生态过程更为活跃;-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高的土壤,其抗逆性更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更高。

七、实验讨论1. 本实验通过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调查,揭示了不同土壤类型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差异,为土壤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土壤中微生物培养实验报告

土壤中微生物培养实验报告

微生物培养实验报告
微生物培养实验是利用微生物及其细胞生长、繁殖和生活规律的实验
方法,用于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特性,以及评价微生物对环境
因子的适应性和变革性。

本实验通过对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培养,目的是研究微生物在不同物
质及条件的作用,以及测定其细胞增殖率和形态特征。

本次实验的培
养基为细菌培养液,用于土壤中微生物的培养,细菌培养液添加一定
的氮、磷和其它元素,以及含有大量碳、水分的糖为源,微生物可以
从中摄取所需的营养物质,使微生物培养成功。

实验中,我们首先采集土壤样本,并用70%乙醇完成灭菌,把样品装
入细菌培养液中,将培养瓶置于培养箱中,进行恒温振荡摇床控温培养;每天对培养液中的细菌表型进行观察,以观察细胞形态、形状及
计算增殖率。

进行实验足够的时间之后,我们用光学显微镜对培养液
中的细菌表型进行观察,直观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变化。

经过本实验后,我们发现土壤中微生物的形态特征与正常的细菌株相似,且增殖率也在一定的区间内,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土壤中的微生
物种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总之,通过本次微生物培养实验,受到很大帮助,我们深刻地感觉到,研究微生物种类及其变化规律是非常重要和有益的,有助于我们理解
生态系统中各组分的作用以及变化。

土壤中微生物实验报告

土壤中微生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2. 掌握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方法;3. 熟悉微生物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4. 培养无菌操作和实验记录能力。

二、实验原理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良好环境,其中含有大量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噬菌体、病毒和线虫等。

微生物在土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土壤肥力的维持、植物生长的促进、有机物的分解等。

本实验通过分离和纯化土壤微生物,观察其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进一步了解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功能。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土壤样品、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葡萄糖、酵母提取物、琼脂、无菌水、无菌平板、无菌移液器、显微镜、培养箱等。

2. 实验仪器:天平、酒精灯、高压蒸汽灭菌器、恒温培养箱、无菌操作台等。

四、实验方法1. 土壤样品的采集:选取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注意样品的均匀性和代表性。

2.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a. 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后备用;b. 将土壤样品与无菌水按1:10的比例混合,充分搅拌;c. 将混合液进行系列稀释,取适量稀释液涂布于牛肉膏蛋白胨平板上;d. 将平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观察菌落生长情况;e. 挑取单个菌落进行纯化,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获得纯菌株。

3. 微生物的形态观察:a. 将纯菌株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后进行显微镜观察;b. 观察菌体的形态、大小、排列方式等特征。

4. 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测定:a. 对纯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菌体的染色特性;b. 进行糖发酵试验,观察菌株对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等糖类的分解能力;c. 进行氧化酶试验,观察菌株的氧化酶活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样品的微生物数量:通过平板计数法,估算土壤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

2.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成功分离和纯化出多种微生物,如细菌、放线菌、真菌等。

3. 微生物的形态观察:观察到的菌体形态、大小、排列方式等特征与文献报道相符。

土壤微生物生理实验报告

土壤微生物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微生物生理特性的基本知识。

2. 掌握土壤微生物生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 通过实验,观察土壤微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理反应,分析土壤微生物生理特性与土壤环境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理特性直接影响土壤肥力、土壤结构及土壤环境质量。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土壤微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理反应,了解土壤微生物生理特性与土壤环境的关系。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土壤样品:采集不同类型的土壤样品,如农田土壤、林地土壤、草地土壤等。

(2)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磷酸盐缓冲液、葡萄糖、硫酸铜、氯化钠等。

(3)实验仪器:恒温培养箱、显微镜、比色计、天平等。

2. 实验方法:(1)土壤微生物数量测定① 土壤样品的处理:将土壤样品过筛,去除植物残体等杂质。

② 微生物数量的测定:采用稀释平板法,分别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

(2)土壤微生物生理特性观察① 耐盐性实验:将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加入土壤样品,观察微生物生长情况。

② 耐酸碱实验:将不同pH值的磷酸盐缓冲液加入土壤样品,观察微生物生长情况。

③ 耐温实验:将土壤样品分别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观察微生物生长情况。

④ 耐氧性实验:将土壤样品分别置于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培养,观察微生物生长情况。

⑤ 营养特性实验:分别添加不同碳源、氮源、能源等,观察微生物生长情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微生物数量测定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土壤样品中,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

这可能与不同土壤类型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2. 土壤微生物生理特性观察(1)耐盐性实验:随着氯化钠浓度的增加,土壤微生物生长受到抑制,说明土壤微生物具有一定的耐盐性。

(2)耐酸碱实验:在pH值适宜的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生长较好;pH值过高或过低时,微生物生长受到抑制。

(3)耐温实验:土壤微生物在不同温度下生长情况不同,说明土壤微生物具有一定的耐温性。

土壤培养实验报告

土壤培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土壤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了解土壤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3. 探讨土壤微生物对土壤肥力的影响;4. 评估土壤改良剂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土壤样品、植物种子、土壤改良剂、水、培养皿、无菌移液器、无菌手套、显微镜等;2. 实验仪器:恒温培养箱、电子天平、pH计、电导率仪、土壤养分分析仪等。

三、实验方法1. 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采集不同类型的土壤样品,如耕层土壤、底层土壤等,并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处理,防止土壤污染。

2. 土壤微生物分离与纯化:采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土壤样品进行微生物分离与纯化,得到不同类型的微生物纯菌株。

3. 土壤培养实验:将分离得到的微生物纯菌株接种到含有土壤样品的培养皿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土壤改良剂,设置对照组。

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4. 土壤微生物数量测定:采用显微镜计数法,统计土壤培养皿中微生物的数量。

5. 土壤养分分析:使用土壤养分分析仪,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

6.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土壤微生物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土壤改良剂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微生物数量测定结果:不同土壤样品中微生物数量存在差异,耕层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普遍高于底层土壤。

在添加土壤改良剂后,土壤微生物数量有所增加,表明土壤改良剂对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2. 土壤养分分析结果:土壤样品中的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在不同土壤类型之间存在差异。

添加土壤改良剂后,土壤养分含量普遍提高,说明土壤改良剂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

3. 土壤微生物与土壤肥力关系:土壤微生物在土壤肥力形成和维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养分含量呈正相关,说明土壤微生物对土壤肥力具有显著影响。

土壤微生物检测实验报告

土壤微生物检测实验报告

土壤微生物检测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土壤微生物检测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土壤微生物检测的实验操作步骤。

3.探究不同土壤样品中微生物数量的差异。

实验原理:土壤微生物检测主要是通过分离、培养和计数来估计土壤微生物的数量。

主要方法包括稀释平板法、滴定法、过滤膜法等。

其中,稀释平板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它是将土壤样品稀释后,在琼脂胶平板上培养并计数微生物菌落形成的数量来得到微生物数量。

实验材料和仪器:1.土壤样品;2.琼脂胶平板;3.微量移液器;4.灭菌的乙醇;5.灭菌的酒精灯;6.培养箱;7.可移动反应仪;8.移液管;实验步骤:1.准备土壤样品,从不同的地点取样,混合均匀后,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如10g)。

2.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如90ml),混合均匀。

3.取1ml土壤液体,加入到10ml的蒸馏水中稀释,得到1:10的稀释液。

4.取1ml稀释液,加入到9ml的蒸馏水中稀释,得到1:100的稀释液。

5.重复第4步,得到1:1000的稀释液。

6.从1:10、1:100和1:1000的稀释液中,每个稀释液中各取1ml,分别塗于琼脂胶平板上。

7.将琼脂胶平板在培养箱内培养24-48小时。

8.取出琼脂胶平板,观察并计数每个平板上的微生物菌落。

由于每个样品含有不同数量的微生物,可能需要在某些平板上进行稀释,以避免过于密集菌落的计数误差。

9.计算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来自不同土壤样品的微生物数量是有明显差异的。

同一种土壤类型,在不同的采样地点也会有不同的微生物数量。

例如,采自沿海地区和山区的土壤样品,发现前者的微生物数量要高于后者。

这可能与气候、植被和土壤性质等因素有关。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土壤微生物检测的原理和方法,掌握了土壤微生物检测的实验操作步骤,并且发现了不同土壤样品中微生物数量的差异。

本实验提醒我们要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科学利用土地资源,研究土壤微生物的分布、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推动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土地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大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报告课程:微生物实验实验课题:土壤中产淀粉酶芽孢杆菌的筛选及淀粉酶活力的测定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姓名:徐嘉宽学号:1414300030班级:生技142小组成员:一实验摘要本次实验通过采用5点采样方法在校园中采取2处土壤样品,运用梯度稀释的方法分离培养出不同生长形态的细菌,镜检后挑选几个菌落进行纯培养,用淀粉培养基鉴定其是否产淀粉酶,通过单染色、芽孢染色、革兰氏染色确定菌株的形态及革兰氏阴阳性,再通过各株菌株其中一株为蜡状芽孢杆菌。

2种生化试验鉴定菌株的特性,确定了我们所分离的.二实验目的1.掌握从土壤等复杂的微生物环境中分离纯化技术2.掌握培养基的配置方法及常用的微生物培养方法3.掌握常用的微生物形态学鉴定方法、生理生化鉴定方法4.了解微生物的16SrRNA序列鉴定方法、免疫学鉴定方法5.掌握淀粉酶活力测定的原理及方法6.掌握菌种保藏技术7.培养数据统计、分析能力8.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沟通合作能力9.与其他小组交流合作、数据共享,进行更深入的探讨10.学会查找、收集、整理资料三实验原理芽孢杆菌(BaciUus)是一类好氧或兼性厌氧、产生抗逆性内生孢子的杆状细菌。

这类细菌多数为腐生菌,主要分布于土壤、植物体表面及水体中,由于它们能够产生对热、紫外线、电磁辖射和某些化学药品有很强抗性的芽孢,因此能忍受多种不良环境。

土壤中蕴含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芽孢杆菌是其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微生物类群。

有些菌种可以分泌多种酶,可应用于工业生产;有些菌种能产生对昆虫毒性较强的蛋白,可生产微生物农药;有些菌种可作为多种分泌蛋白基因表达受体,在基因工程领域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土壤具有微生物进行生长繁殖和生命活动中所需的各种条件,是微生物生活最适宜的环境。

其中的微生物的数量因土壤类型、季节、土层深度与层次等不同而异。

一般地说,在土壤表面,由于日光照射及干燥等因素的影响,微生物不易生存,离地表10cm~30cm的土层中菌数最多,随土层加深,菌的数量减少。

淀粉酶是水解淀粉和糖原酶类的总称,是用于酿酒、食品、医药、纺织、饲料等具有商业价值的重要酶类。

广州大学城四面环江,地处南亚热带,其气候属南亚热带典型的季风海洋气候。

芽孢杆菌资源非常丰富。

本方案在广州大学城预定区域釆集土壤样品,采用纯培养的方法,分离获得芽孢杆菌。

对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及生理生化分析,以挑选出可产淀粉酶的菌株。

.四实验材料1.试剂与配方试剂: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琼脂、马铃薯、葡萄糖;可溶性淀粉、K2HPO4、KNO3、MgSO4?7H2O、FeSO4?7H2O、95%乙醇、0.5%番红色液、蒸馏水等工具:取样:铁锹、尺子、塑料袋等培养:接种环(针)、培养皿、试管、试管架、锥形瓶、塞子、标签纸、打火机、酒精灯、报纸、橡皮筋、无菌棉签、载玻片、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精密pH试纸、吸水纸、培养基平板,无菌水,试管架,酒精灯,酒精瓶,记号笔,废物缸,牙签等;其他工具:无菌操作台、恒温振荡培养箱、恒温培养箱配方: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营养琼脂3.3%、蒸馏水100mL、pH7.2-7.4。

2)营养肉汤:牛肉膏0.3%、蛋白胨 1.0%、NaCl0.5%、蒸馏水100ml、pH(5.7、7.2→对照)。

3)半固体培养基(运动性试验):琼脂0.5%、牛肉膏0.3%、蛋白胨 1.0%、NaCl0.5%、蒸馏水100ml、pH7.2-7.4。

4)酪素水解培养基(酪素水解试验):取5g脱脂奶粉与一号三角瓶中,加入50ml蒸馏水,110℃灭菌。

另称 1.5g 琼脂置于含50mL蒸馏水的二号三角瓶中,120℃灭菌,待冷至45-50°C时,将两液混匀倒成平板,即为牛奶平板。

将平板倒置过夜,使表面水分干燥。

5)淀粉水解培养基:营养琼脂3.3%、可溶性淀粉2%、蒸馏水100ml、PH7.2-7.46)卵黄反应培养基:无菌条件下去卵黄加等量的生理盐水,摇匀后,取5ml加入到融化的约50-55℃的100ml的营养琼脂中(内含1g葡萄糖),混匀后倒入培养皿内。

制成的卵黄平板过夜后即可使用。

7)硝酸盐还原实验培养基:胰蛋白胨1.0%,酵母浸粉0.5%,NaCl1.0%,KN030.1%,蒸馏水1OOmL,调节pH7.0。

8)发酵培养基:玉米粉2%、黄豆饼粉 1.5%、CaCl20.02%、MgSO40.02%、NaCl0.25%、K2HPO40.2%、柠檬酸钠0.2%、硫酸氨0.075%(溶解后加)、Na2HPO40.2%,pH值7.0。

9)明胶培养基:NaCl0.5%、蛋白胨 1.0%、牛肉膏0.3%、明胶12%、蒸馏100mL,调pH。

7.2-7.4.10)西蒙斯氏柠檬酸钠盐培养液:柠檬酸钠0.2%、NaCl0.5%、MgSO40.02%、磷酸二氢钾0.1%、磷酸氢氨0.1%、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1ml、琼脂2%、蒸馏水100ml、PH7.2-7.4。

11)耐盐试验培养基(2%、5%、7%、10%):营养琼脂3.3%、NaCl(0.2%、0.5%、0.7%、1.0%)、蒸馏水100ml、PH7.2-7.4。

12)糖发酵培养基(110℃灭菌)12-1葡萄糖发酵培养基:葡萄糖1.0%、蛋白胨0.2%、NaCl0.5%、磷酸氢二钾0.02%、溴钾分子0.2%(最后加入)、PH7.2-7.4。

12-2乳糖发酵培养基:乳糖1.5%、蛋白胨0.2%、NaCl0.5%、磷酸氢二钾0.02%、溴钾分子0.2%(最后加入)、PH7.2-7.4。

12-3木糖发酵培养基:木糖1.0%、蛋白胨0.2%、NaCl0.5%、磷酸氢二钾0.02%、溴钾分子0.2%(最后加入)、PH7.2-7.4。

12-4阿拉伯糖培养基:阿拉伯糖1.0%、蛋白胨0.2%、NaCl0.5%、磷酸氢二钾0.02%、溴钾分子0.2%(最后加入)、PH7.2-7.4。

12-5甘露醇发酵培养基:甘露醇1.0%、蛋白胨0.2%、NaCl0.5%、磷酸氢二钾0.02%、溴钾分子0.2%(最后加入)、PH7.2-7.4。

13)葡萄糖蛋白胨培养基(VP、MR试验)(110℃灭菌):葡萄糖0.5%、蛋白胨0.5%、NaCl0.5%、PH7.2-7.4。

14)蛋白胨水培养基(吲哚试验):蛋白胨1.0%、NaCl0.5%、PH7.2-7.4。

15)酪氨酸培养基(酪氨酸水解试验):L-酪氨酸0.5g悬浮于10ml蒸馏水中,20min110℃灭菌,与100ml无菌营养琼脂混合,即成酪氨酸水解平板。

16)1%麦芽糖溶液取0.1g麦芽糖,加入蒸馏水定容至100ml。

17)0.85%无菌生理盐水称取0.85g NaCl于100ml蒸馏水中,摇匀,120℃灭菌。

18)1%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称取1g3,5-二硝基水杨酸,溶于20ml浓度2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50ml蒸馏水,再加入30g四水酒石酸钾钠(C4H4KNaO6·4H2O),待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盖紧瓶塞,勿使CO2进入。

19)2%淀粉溶液:称取2g可溶性淀粉溶于100ml浓度0.1mol/ml pH值 5.6柠檬酸缓冲液中。

20)生化鉴定: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路哥氏碘液、95%乙醇、0.5%番红染液、香柏油、萘酚溶液、甲基红试剂等-5%α、40%KOH二甲苯、乙醚、碘液、吲哚试剂、.五实验步骤1.土壤取样分别在网球场旁的草地和体育馆后面的草地采集5-20㎝深度的土壤,五点采样,依次编号“1、2、3…”样品装在无菌纸袋中。

分别标记为样品一和样品二。

记录采样时间、地点、环境、土壤类型、pH等。

样品4℃保存备用。

2.分离纯化称取5g土样加入45mL无菌生理盐水中,混勻,80°C水浴30min,以杀死无芽孢细菌。

10倍梯度稀释10-2-10-5倍。

用一支新的无菌枪头从各浓度土壤稀释液中分别吸取0.2mL涂布于已标记好稀释度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每个浓度梯梯度取两个重复,标记日期、时间、组别,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24h。

观察已培养的细菌,将形态不同的菌落在皿底用记号笔编号“A01、A02、A03…”后,进行划线纯化。

先在已经平板培养基的一边作第1次平行划线3~4条,再转动培养皿约60°角,并将接种环上剩余物烧掉,待冷却后通过第1次划线部分作第2次平行划线,再用同法通过第2平行划线部分作第3次平行划线和通过第3次平行划线部分作第4次平行划线。

划线完毕,在培养皿底部和顶部写上菌落编号和对应的纯化次数“A01-1、A02-1、A03-1…”。

标记日期、时间、组别后,将培养皿倒置于28~29℃恒温培养箱中培养约20h。

再继续分区划线2次,以获得较纯的菌种。

每次划线完毕,在培养皿底部和顶部写上菌落编号和对应的划线次数,标记日期、时间、组别。

注意观察记录菌落形态、表面及边缘特征等,为“4.3、初步鉴定”提供基础。

纯化三、四次后镜检,挑取纯化的菌种进行单染色,观察细菌是否为杆状,以及细菌的大小、两端形态、粗细、着色深浅等是否一致。

若不全为杆状,则弃用,若个体形态不一致,且形态不一致的两种或多种细菌数量相当,则再次纯化,直至个体形态一致。

3.产淀粉酶芽孢杆菌的筛选用接种沾取纯化的菌落分别点种到含淀粉培养基的无菌平板上,并标记菌落编号、日期、时间、组别,放置在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h。

取出平板滴加路哥氏碘液,缓慢摇晃至碘液将平板覆盖均匀,静置,产生透明圈的菌株初步定为淀粉酶产生菌株!同时,测定产生透明圈的宽度,选择比较大的且菌落形态不同的两株菌株进行芽孢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从试管中沾取备份菌株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37℃培养12h进行革兰氏染色,培养24h进行芽孢染色。

若未观察到芽孢,挑取与之前挑取位置不同位置的菌落再次染色观察。

若仍未观察到芽孢,从试管中挑取形态与选取的.菌株不同的菌株进行活化、染色。

4.单染色方法:1、涂片:用1%盐酸清洁玻片后,在玻片中央滴上一小滴蒸馏水,再用无菌操作的方法挑菌少许于玻片的水中,并充分混匀涂成薄膜。

2、干燥:将涂片置火焰高处微热烘干或自然干燥。

3、固定:涂面朝上,通过微火2-3次。

4、染色:待玻片冷却后加结晶紫(或者石炭酸复红)1-2滴于涂片上,覆盖涂面染色1-2分钟。

5、水洗:倾去染色液,用水自玻片一端轻轻冲洗至流下的水变无色为止(注:勿冲去菌体)。

6、干燥:自然干燥,或用吸水纸吸干。

7、镜检:油镜观察并绘图。

将纯化得到的单菌落分为两份,其中一部分接种于试管斜面培养基37℃培养24h后,于4℃保存备用,每个菌株做两个重复备份,将菌株的原有编号中的A替换为B,添加重复序号后编号,如“B01-3-1、B01-3-2、B02-3-1”;另一部分用来做产淀粉酶的芽孢杆菌筛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