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管考研资料整理
中国人民大学土地资源管理考研方振邦《管理学基础》独家资料

第二篇计划第三章计划与决策计划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也是其他各项职能的基础,因此在整个管理活动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
计划工作的任务是为组织设立目标,并将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活动任务分解给各个部门、团队和个人,从而不仅为部门、团队和个人在一段时期的工作提供了具体依据,而且为组织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本章将介绍计划工作的基础知识、目标管理的内涵与过程、决策与决策制定的步骤以及计划相关的方法与技术。
3•1计划的基础3•1•1计划的概念组织是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的目的而存在的,而为了要达到各种各样的目的,管理者必须要针对目标作出一系列的安排,以保证各项任务能够顺利完成,这就是管理的计划职能。
计划是未来行动的蓝图,是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对未来行动所作的统筹安排,它是未来组织活动的指导文件,指出从当前通往未来目标的路线。
计划包括确定组织目标、制定全局战略以实现这些目标,制定全面的分层计划体系以综合和协调各种活动。
因此,计划既涉及目标,也涉及达到目标的方法。
具体而言,计划是指包括定义组织的目标、制定全局战略以及开发一组广泛的相关计划以整合和协调组织的工作。
从计划的定义可知,计划工作需要有意识地决定组织的发展方向,它既需要确定组织当前的目标,也需要考虑组织的未来;既需要考虑组织长期的使命和发展战略,也需要考虑具体的业务开展计划;既关系到结果,也关系到手段。
作为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之一,计划工作相对于组织、领导和控制来说,处于先行位置,组织、领导以及控制等各项职能都必须以计划为基础,根据计划的内容付诸行动(见图3-1)。
另外,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是每位管理人员的一项职能。
管理人员由于在组织中的权力和地位不同,所承担计划工作的多少和重要性也有所不同。
3•1•2计划的内容计划的内容多种多样,具体可细分为使命、愿景、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则、规划以及预算等形式,其中使命、愿景、目标以及战略的概念将在“战略管理”一章详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主要介绍一下程序、规则、政策、规划以及预算的基本内涵。
土地管理学考点整理

1.土地管理: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2.相对封闭原理:在任何一个系统内,管理手段必须构成一个封闭的循环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
3.地籍:指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地类)等基本情况的薄册(含图)。
4.地籍管理:国家为获得地籍信息,科学管理土地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含测量)、土地分等定级、估价、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措施。
5.土地调查:指对土地的地类、位置、面积、分布等自然属性和土地权属等社会属性及其变化情况以及基本农田状况进行的调查、检测、统计、分析的活动。
6.基本农田: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7.土地登记:国家依照法定程序将土地的权属关系(所有权、使用权和他项权利)、用途、面积、使用条件、等级、价值等情况记录于专门的薄册,以确定土地权属,加强政府对土地的有效管理,保护权利人对土地的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
8.土地统计:利用数字、图表及文字资料,对土地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和利用状况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全面、系统的记载、整理和分析的一项管理措施。
9.地籍档案:国家和地方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及其事业单位在地籍工作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社会和土地管理工作有保存价值的,反映地籍工作和土地状况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10.土地制度:是一定社会制度下土地关系的总和,是关于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资料的所有、使用的制度。
11.土地产权:指有关土地财产的一切权利的总和。
12.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核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
或者说,是土地所有者所拥有的、受到国家法律保护和限制的排他性的专有权利。
13.土地使用权:是指实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对依法交由其使用的国有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以及依法部分处分的权利。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知识资料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知识资料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知识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资源基础理论:包括土地资源的定义、特性、分类、数量、质量以及土地资源的经济学、社会学和生态学意义等。
2.土地利用与规划:研究土地利用的目标、原则、方式、布局以及土地规划的制定、实施和监督等方面的知识。
3.土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探讨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包括土地复垦、土地整理、土地修复等,以及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生产能力。
4.土地法律法规与政策:介绍土地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流转权等产权制度,以及相关的土地政策,如耕地保护政策、城市房地产政策等。
5.土地信息技术:介绍土地信息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RS)等。
6.资源环境综合管理:介绍资源环境管理的概念、原则、方法和技术,包括环境影响评价、资源环境监测、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7.国际土地资源管理:介绍国际土地资源管理的概念、原则、方法和技术,包括跨国土地利用规划、国际土地资源监测、全球土地政策研究等方面的知识。
以上仅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知识资料的一部分,具体内容还需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深入研究。
土地管理概论复习资料

土地管理概论1、土地的特性:自然特性、社会特性2、土地的人口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根据土地资源的自然生产潜力及不同的投入水平所能生产的食物,可能供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影响因素:资源生产能力、生活水平3、土地管理:是指国家为维护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保障土地的合理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理、保护,对土地资产的流转、收回等各项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
4、土地管理的特征:阶级性、社会性、法制性、技术性5、土地管理的核心内容:①围绕土地基础数据和权属数据开展的地籍与土地产权管理;②围绕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开展的土地利用管理;③对与土地资源、资产有关信息的综合管理。
6、土地管理的理论基础:管理学、经济学、法理学、生态学(具体细节)土地信息系统:以计算机为核心,以土地资源详查、土壤普查、规划、计划、各种遥感图像、地形图、控制网点等为信息源,对土地资源信息进行获取、输入、存储、统计处理、分析、评析、输出、传输和应用的大型系统工程。
土地信息系统的内容:环境信息(气候、土壤、地质、地貌、河床、植被、野生动物等)、基础设施信息(公共设施、建筑物、交通运输系统等)、地籍信息(权属、测量、土地定级与估价、土地利用控制等)和社会经济信息(经济发展水平、卫生、福利和公共秩序、人口分布等)。
7、地籍管理:是国家为取得有关地籍资料和为全面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和经济状况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土地分等定级、土地估价、地籍档案工作等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措施。
8、地籍管理的内容:土地调查、土地统计、土地评价、土地权属管理。
9、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1)查清单位之间的行政管辖界与土地权属界;(2)查清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分布;(3)汇总各分类面积与总面积;(4)编绘土地利用现状图、权属界线图等;(5)总结土地利用方面的经验与教训。
10、土地权属调查:对土地权属单位的土地权属来源、权属性质及权利所及的界线、位置、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的实地调查与核实。
大学土管知识点总结大全

大学土管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一章:土壤学基础知识1.1 土壤的定义与分类土壤是地球表面最上层由岩石颗粒、有机质、水和空气所组成的,支持生物生长的物质。
土壤根据其形成过程、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生物性质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有砂土、壤土、粘土、沙壤土等。
1.2 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土壤颗粒的大小和形状、土壤的密度、孔隙度等。
这些性质对土壤的渗透性、通气性、保水性等有一定的影响。
1.3 土壤的化学性质土壤的化学性质包括土壤的酸碱度、土壤中的养分含量等。
这些性质对于土壤的肥力、养分供应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1.4 土壤的生物性质土壤的生物性质主要指土壤中的微生物、腐解生物等。
这些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物、促进土壤的肥力等,对土壤的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土壤与植物2.1 土壤对植物的影响土壤中的养分、水分、氧气等对植物的生长有着直接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土壤对植物的影响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土壤处理和管理。
2.2 土壤养分的供给土壤中的养分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常见的养分包括氮、磷、钾等,需要通过施肥等方式来进行补充。
2.3 土壤中的微生物土壤中的微生物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积极的影响。
它们可以分解有机物,促进植物的吸收养分等。
第三章:土壤改良与施肥技术3.1 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是通过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等,来提高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的透气性、保水性等。
通常采用的方法有耕作、施肥、植被覆盖等。
3.2 施肥技术施肥是为了保证植物充分获得所需的养分而对土壤进行的一种活动。
施肥的方式有化肥施用、有机肥施用等,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第四章:土壤保护与治理4.1 土壤侵蚀土壤侵蚀是指风、水、人类等因素对土壤进行的剥蚀、冲刷等,导致土壤流失的过程。
土壤侵蚀对于土地的生产力有着严重的影响,需要采取措施加以防治。
4.2 土壤污染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出现的有毒物质,对土壤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危害的情况。
土地管理学_复习资料

土地管理学_复习资料土地管理学总论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土地的基本概念(书P3~5,只作了解)一、土地资源与土地资产1、土地资源:土地作为自然要素,于现在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类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那部分土地。
2、土地资产:土地财产,即作为财产的土地。
3、两者关系:(1)土地资源是将土地作为自然要素看待的;(2)土地作为自然要素,通过人类的劳动加以利用,能产生财富;(3)土地资源是土地成为资产的基础。
4、土地二重性:土地具有资源和资产的双重内涵,前者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根本源泉;后者是指土地,作为财产,具有了经济(价值)和法律(独占性)意义。
二、土地的基本特征1、土地是自然的产物;2、土地面积的有限性;3、土地位置的固定性(绝对位置不变,相对位置改变);4、土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5、土地利用的永续性(肥力与承载力可持续)。
第二节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书P10, 论述题)一、概念1、人口:生活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内,由一定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的个人所组成的不断运动的社会群体。
2、可持续发展: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
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持久永续;二是社会、经济发展赖以支撑的资源、环境的持久永续。
二、如何面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由于人口急剧增长、资源不断消耗、环境日益恶化,经济发展受阻,因此要处理好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从土地管理视角看,应采取以下对策:1、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我们首先要树立土地是一种稀缺自然资源的观念,其次树立土地、人口、环境、经济发展的系统观,改变就人口论人口、就土地论土地、就环境论环境、就经济论经济的倾向。
2、实现土地、人口、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3、选择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土地、人口、环境、经济组合运作模式;(1)要使经济增长与恶化环境的土地投入脱钩;(2)实行以预防为主的环境政策;(3)将土地资源利用的外部性内在化;将破坏土地资源与环境的代价由责任人承担,从而使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与环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土管复习资料

15 班土管复习资料第一章 1.土地的涵义、功能及其基本特性;·土地管理学所研究的土地是指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水面的总称,它是由气候、地貌、土壤、 水文、岩石、植被等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并包含人类活动的成果。
功能: ·负载的功能:生物、非生物 ·养育的功能:具备生命存在的条件 ·仓储的功能: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建材资源 ·提供景观的功能:风景资源 ·储蓄和增值的功能 基本特性:土地是自然的产物 土地面积的有限性 土地位置的固定性 土地用途的多样性 土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 土地利用永续性。
2.土地资源、土地资产的涵义:土地资源: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要素,于现在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们所利用并能产生经 济效益的那部分土地。
土地资产:是指土地财产,即作为财产的土地。
土地具有资源和资产的双重内涵, 前者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资源, 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根本源 泉;后者是指土地作为财产,有经济(价值)和法律(独占性)意义。
3.土地管理的涵义:土地管理是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 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测 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这一概念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土地管理的主体是国家 ·土地管理的客体是土地,以及土地利用中产生的人与人、人与地、地与地之间的关系 · 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 调整土地关系和监督土地 利用; ·目标是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要求 ·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等方法管理土地 ·土地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与控制 ·土地管理的目的和特点受社会环境的制约,主要受社会制度、土地制度的制约 ·土地管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4.土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 研究对象: 土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作为自然经济综合体的土地利用和土地关系的管理这 一完整的、综合的、具体的社会现象的规律性。
四川省考研土地资源管理复习资料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原理梳理

四川省考研土地资源管理复习资料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原理梳理【一、土地资源管理的概念与作用】土地资源管理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管理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合理的土地资源管理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规划与管理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原则】1. 可持续利用原则可持续利用原则是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的核心原则之一。
该原则要求在土地利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适度开发原则适度开发原则是指在土地利用过程中,要根据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功能定位,进行适度的开发和利用。
不能过度开发,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破坏,同时也不能过度保护,导致资源无法得到合理利用。
3. 综合协调原则综合协调原则是指要根据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各类利益关系,进行协调和整合。
在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要统筹考虑各类土地利用需求,确保各类利益得到平衡和协调。
4. 公平公正原则公平公正原则是指在土地利用过程中要保障各方利益的平等权益。
土地资源是国家的重要资产,应当依法依规进行管理和利用,不能出现利益输送和不公平的现象。
【三、土地利用规划的流程与内容】1. 调查评价土地利用规划的第一步是对土地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价。
包括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数量、质量等方面的调查和评价,以及对不同类型土地的适宜利用性进行评估。
2. 目标确定在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和任务。
明确土地利用的总体发展方向、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为后续的规划编制提供指导和依据。
3. 规划编制规划编制是根据目标确定阶段的要求,制定具体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
该阶段需要综合考虑土地资源的利用需求、环境保护要求、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等方面的因素,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布局和空间分配。
4. 实施控制规划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
因此,土地利用规划需要有相应的实施和控制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招生单位所 在省市
招生单位名称
排 名
是否 211
是否 研究 生院
是否 985
是否 自划 线
是否 有博 士点
(11)北京市
(10002)中国人民 大学
A
是
是
是
是
是
(11)北京市
(10019)中国农业 大学
A
是
是
是
是
是
(11)北京市
(10027)北京师范 大学
A
(10561)华南理工
(44)广东省 大学
是 是 是 是 是
(50)重庆市 (10611)重庆大学 B 是 是 是 是 是
(51)四川省 (10610)四川大学 B+ 是 是 是 是 是
(61)陕西省
(10698)西安交通 大学
是
是
是
是
是
(62)甘肃省 (10730)兰州大学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否
否
是
(42)湖北省
(10504)华中农业 大学
A
是
否
否
否
是
(42)湖北省
(10511)华中师范 大学
是
否
否
否
是
(42)湖北省 (10512)湖北大学 否 否 否 否 是
招生单位所 在省市
招生单位名称
排 名
是否 211
是否 研究 生院
是否 985
是否 自划 线
是否 有博 士点
(42)湖北省
(53)云南省
(10674)昆明理工 大学
否
否
否
否
是
(53)云南省
(10689)云南财经 大学
B
否
否
否
否
否
(62)甘肃省
(10733)甘肃农业 大学
否
否
否
否
是
(65)新疆维 吾尔自治区
(10758)新疆农业 大学
B+
否
否
否
否
是
注:本排名为该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在全国的排名,A+为专业实力最 强的学校。
(03)土地规划与利用 (04)土地管理制度 (05)土地开发与保护 初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33)土地资源学或 (834)土地经济学 参考书目: 《土地资源学》王秋兵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 《土地经济学》冯玉华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12、东北农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 研究方向: (01)土地资源评价 (02)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 (03)区域土地利用与土地经济 初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705)数学 和土地经济学 (820)土地管理综合
(33)浙江省 (10335)浙江大学 A+ 是 是 是 是 是 自划 线
(42)湖北省 (10486)武汉大学 A 是 是 是 是 是
(42)湖北省
(10487)华中科技 大学
B+
是
是
是
是
是
(43)湖南省 (10533)中南大学 是 是 是 是 是
(44)广东省 (10558)中山大学 B+ 是 是 是 是 是
(10200)东北师范 大学
是
是
否
否
是
(23)黑龙江 省
(10224)东北农业 大学
B+
是
否
否
否
是
(34)安徽省
(10364)安徽农业 大学
B
否
否
否
否
是
B区
(34)安徽省
(10370)安徽师范 大学
否
否
否
否
是
(36)江西省 (10403)南昌大学 是 否 否 否 是
(36)江西省
(10405)东华理工 大学
(10307)南京农业 大学
A+
是
是
否
否
是
(32)江苏省
(10319)南京师范 大学
是
否
否
否
是
(35)福建省
(10389)福建农林 大学
B
否
否
否
否
是 A区
(35)福建省
(10394)福建师范 大学
B+
否
否
否
否
是
(37)山东省
(10434)山东农业 大学
B+
否
否
否
否
是
(37)山东省
(10445)山东师范 大学
相关学校的研究方向及初试科目 1、南京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方向:
(01)土地经济与管理 (02)不动产评估与管理 (03)土地规划与城乡规划 (04)地籍与土地信息管理 (05)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06)土地行政与土地法 (07)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 初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18)土地经济学 复试科目: (546)土地管理学(含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和土地法学) 同等学力加试: 土地法和土地行政,不动产估价 参考书目: 1.《土地经济学》 刘书楷、曲福田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2.《土地利用规划学》王万茂、韩桐魁主编,2002年版,中国农业出版 社; 3.《地籍管理》叶公强主编,2002年版,中国农业出版社; 4.《土地法学》陈利根主编,2002年版,中国农业出版社。 2、南京大学 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研究方向: (01)土地资源评价 (02)土地经济与政策 (03)土地利用规划 (04)土地调查与管理技术
初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08)数学 (840)土地管理学 参考书目:
1.《大学数学》(第2版) 谢季坚、李启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 21世纪课程教材或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线性代数及其应用》邓泽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 程教材); 3.《概率论及试验统计》余家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 程教材 ; 4.《土地管理总论》(第二版)陆红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面向21 世纪课程教材),2007。 8、河海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方向: (01)建设征地拆迁管理 (02)土地经济与管理 (03)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 初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或(623)土地经济学 (881)经济学原理或(882)管理学基础 复试科目: (955)土地管理综合 同等学力加试: (719)公共管理综合、初复试中未考科目 参考书目:
(10520)中南财经 政法大学
是
否
否
否
是
(43)湖南省
(10537)湖南农业 大学
B
否
否
否
否
是
(43)湖南省
(10542)湖南师范 大学
B
是
否
否
否
是 A区
(44)广东省
(10564)华南农业 大学
B
否
否
否
否
是
(44)广东省 (11078)广州大学 否 否 否 否 是
(44)广东省
(11845)广东工业 大学
是
是
是
是
是
(12)天津市 (10056)天津大学 A 是 是 是 是 是
(22)吉林省 (10183)吉林大学 C 是 是 是 是 是
(23)黑龙江 省
(10213)哈尔滨工 业大学
B+
是
是
是
是
是
(31)上海市 (10247)同济大学 B+ 是 是 是 是 是
(32)江苏省 (10284)南京大学 B+ 是 是 是 是 是
1.《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第四版),刘厚俊编著,南京大学出版 社,2005年;
2.《管理学》周三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3.(美)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4年; 4.《土地经济学》(第五版)毕德宝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6年。 9、南京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研究方向: (01)土地估价 (02)土地利用规划 (03)国土资源信息化 初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63)高等数学 (848)土地估价理论 与方法 10、安徽农业大学 管理科学学院 研究方向: (01)土地经济与利用规划 (02)土地制度 (03)土地信息技术及管理 (04)土地金融 初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18)土地经济学 (831)土地资源管 理学 11、山东农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 研究方向: (01)土地遥感与应用 (02)土地信息系统
否
否
否
否
是
(13)河北省
(10086)河北农业 大学
B+
否
否
否
否
是
(14)山西省
(10113)山西农业 大学
B+
否
否
否
否
是
(21)辽宁省
(10157)沈阳农业 大学
B
否
否
否
否
是
(21)辽宁省
(10166)沈阳师范 大学
否
否
否
否
否
(21)辽宁省
(10173)东北财经 大学
否
否
否
否
是
(22)吉林省
否
否
否
否
是
(41)河南省 (10459)郑州大学 是 否 否 否 是
(41)河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