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题 (1)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数字是奇数?A. 2B. 4C. 6D. 8答案:A2. 如果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那么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A. 20厘米B. 30厘米C. 40厘米D. 50厘米答案:B3. 一个数加上5等于10,这个数是:A. 5B. 6C. 7D. 8答案:A二、填空题1. 一个数的平方是这个数乘以____。
答案:它自己2.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____。
答案:它本身3. 从1数到100,共有____个数。
答案:100三、计算题1. 计算下列各题:- 36 + 54 = ___- 87 - 45 = ___- 48 × 2 = ___答案:- 90- 42- 962. 解下列方程:- 2x + 5 = 17- 3x - 7 = 8答案:- x = 6- x = 5四、应用题1. 一个班级有45名学生,如果每名学生需要5本书,那么这个班级总共需要多少本书?答案:45名学生× 5本书/人 = 225本书2. 一个水果店有苹果、香蕉和橙子三种水果,苹果每斤3元,香蕉每斤2元,橙子每斤4元。
如果小明买了3斤苹果和2斤香蕉,他需要支付多少钱?答案:3斤苹果× 3元/斤 + 2斤香蕉× 2元/斤 = 9元 + 4元= 13元结束语通过以上的试题及答案,我们可以看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涵盖了基础的数学概念、计算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这些练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30分)1、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2.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3.第一学段,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 ,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
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
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二、简答(40分)1、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对“数与代数”的具体要求是什么?1.数的认识(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进一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认识百分数;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3)会比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大小.(4)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5)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6)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7)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并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8)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9)知道整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2.数的运算(1)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2)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试题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试题一、选择题。
1. 下列哪个数是6的倍数?A. 15B. 24C. 33D. 42。
2. 一个数的十位是4,个位是7,这个数是多少?A. 47B. 74C. 57D. 67。
3. 下列哪个数是质数?A. 27B. 31C. 42D. 49。
4. 36 ÷ 6 =?A. 4B. 6C. 8D. 10。
5. 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二十亿零三十万的数是多少?A. 2000030B. 2003000C. 20000300D. 20003000。
二、填空题。
6. 56÷8=____。
7. 48×5=____。
8. 27的因数有____个。
9. 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一千六百四十二。
10. 123的个位是____,十位是____。
三、计算题。
11. 有一个三位数,个位是3,十位比个位大1,百位比十位大2,这个数是多少?12. 甲买了一本书,花了25元,比乙多花了8元,乙花了多少钱?13.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8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14. 有一张纸,先折一半,再折一半,然后再展开,一共折了几次?15. 一个数的百位是4,十位是3,个位是2,这个数比百位大18,比个位小11,这个数是多少?四、解答题。
16. 小明家有48个苹果,小明把它们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多少个苹果?17. 有一堆书,甲拿走了其中的1/4,乙拿走了其中的1/3,还剩下多少?18. 一个三位数,它的百位和个位的数字之和是12,十位的数字是5,这个数是多少?19.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5厘米,宽是7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0. 一个数的十位是3,个位是7,这个数比37大8,这个数是多少?以上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试题,希望同学们认真完成,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小学数学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1

小学数学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每空1分,共34分)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的是指、、。
2、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仿照与记忆,、与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评价主人,教师是数学学、、。
4、义务教化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的,从、、、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5、《数学课程标准》支配了、_、_、等四个学习领域。
6、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_、、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展、_、_、、、、等数学活动。
7、九年义务教化阶段数学课程将学习时间详细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第二学段_、第三学段。
8、“理论与综合应用”在第一学段以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为主题。
9、义务教化阶段的数学课程,其根本动身点是促进学、、地开展。
二、选择题(1-5为单选,6-10为多选,每题3分,共30分)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开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开展]2、教师要主动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建性地运用教材,学会()[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3、“三维目的”是指学问与技能、()、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索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4、《数学课程标准》运用了“经验(感受)、体验(体会)、探究”等刻画数学活动程度的()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的②学问技能目的]5、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①联络生活学数学②培育学习数学的爱好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开展]6、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的过程。
A. 生动活泼的B.主动的C.富于特性D.被动的7、数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学生的()之上。
A.认知开展程度B.已有的学问阅历根底8、义务教化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突出表达根底性、普及性和开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对全体学生,实现()。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B.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开展。
9、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A.为了全面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B.鼓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良教师的教学10、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开展学生的( )。
2020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试卷及答案(三套)

2020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考试试卷(一)一、填空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6、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7、学生是数学学习的评价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8、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路)、(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9、《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10、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教师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C),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A、探究式B、自主式C、启发式D、合作式2、《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B)(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A、空间图形B、图形与几何C、几何与直观D、图形与直观3、推理一般包括(C)。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D、合情推理和逻辑推理4、“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A)次。
最新(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1

最新(2011版)《小學數學課程標准》測試題(含答案)1一、填空1、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の培養目標,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體發展の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の數學教育),(不同の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の發展。
)2、學課程能使學生掌握必備の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の(抽象思維和推理能力),培養學生の(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の發展。
3、數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の過程。
有效の數學教學活動是教師教與學生學の統一,應體現(“以人為本”)の理念,促進學生の全面發展。
4、數學課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の科學。
5、《數學課程標准》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の總目標,並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和(情感態度)四方面具體闡述。
力求通過數學學習,學生能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須の數學の(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
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の聯系,運用(數學の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增強(發現和提出問題)の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の能力。
6、數學是人類文化の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每一個公民所必備の基本素養。
7、《數學課程標准》中所說の“數學の基本思想”主要指:數學(抽象)の思想、數學(推理)の思想、數學(建模)の思想。
學生在積極參與教學活動の過程中,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數學思想。
8、創新意識の培養是現代數學教育の基本任務,應體現在數學教與學の過程之中。
學生自己(發現和提出問題)是創新の基礎;(獨立思考、學會思考)是創新の核心;歸納概括得到(猜想和規律),並加以驗證,是創新の重要方法。
9、統計與概率主要研究現實生活中の(數據)和客觀世界中の(隨機現象)。
10、“綜合與實踐”內容設置の目の在於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有關の(知識與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の(問題)意識、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積累學生の活動經驗,提高學生解決現實問題の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数是偶数?A. 3B. 9C. 5D. 6答案:D2. 计算:25 + 13 - 7 = ?A. 25B. 31C. 18D. 15答案:B3. 两个相邻的数是9和11,求它们的差是多少?A. 2B. 9C. 11D. 18答案:A4. 如果3个苹果的重量是1.5千克,那么6个苹果的重量是多少?A. 1千克B. 3千克C. 6千克D. 9千克答案:B5. 将75分解为10的倍数和个位数的和,结果是多少?A. 70 + 5B. 60 + 15C. 80 + 5D. 50 + 25答案:A二、填空题1. 2 × 4 = ?答案:82. 15 ÷ 5 = ?答案:33. 十五减去两个苹果等于多少?答案:134. 一千加十等于多少?答案:10105. 二十减去六等于多少?答案:14三、计算题1. 某班有35位学生,男生有17位,女生有多少位?答案:18位解析:用班级总人数35减去男生人数17即可得到女生人数。
2. 今天小明骑自行车上学,用时25分钟,明天他骑得比今天快10分钟,他将用多长时间从家到学校?答案:15分钟解析:根据题意,明天的骑行时间比今天少10分钟,所以用时为25分钟减去10分钟,等于15分钟。
3. 小华买了一本故事书花了35元,他给了40元的钱币,他将得到多少找零?答案:5元解析:小华给了40元,所以找零为支付金额35元减去实际金额40元,得到5元。
四、应用题某书店购进了100本数学课本,其中60本是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剩下的是小学二年级的课本。
问书店剩下多少本小学二年级的课本?答案:40本解析:在购进的100本课本中,有60本是小学一年级的,所以剩下的数学课本数量就是100减去60,等于40本。
五、综合题1. 小明的生日是9月15日,他今年9岁,那么他是在哪一年出生的?答案:2009年解析:由于小明今年已经9岁了,所以他的出生年份就是当年年份减去9,即2009年。
2019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1)-范文word版 (1页)

2019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1)-范文word版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1)
新课程理论知识问答试题
1.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是(B)
①知识与技能②过程与方法
③教师成长④情感、态度、价值观
2.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D)
A.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
B.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试误”
C.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
D.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
3.各科新教材中最一致、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C)
A.强调探究性学习
B.强调合作学习
C.内容密切联系生活
D.强调STS课程设计思想
4.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不包括(B)
A.学生是发展的人
B.学生是自主的人
C.学生是独特的人
D.学生是独立的人
5.在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A)
A.认知内驱力
B.学习动机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6.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学习后应该(A)
A.及时复习
B.及时休息
C.过度复习
D.分数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新课标考试试题
一、填空
1、数学是研究( 数量关系)和( 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将更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2、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 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将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将数学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与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大方面。
6、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7、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两能”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教学中应当注意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9、新课程改革的心理学依据是(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
10、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11、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数学课程还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3、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14、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15、“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16、“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17、推理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其中(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
18、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19、(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2、简答题: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课程标准对解决问题的要求规定为哪四个方面?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数感”主要表现在哪四个方面?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数量关系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4、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有哪六个方面?
(1).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4).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
(5).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6).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5、估算有哪三大特点?如何评价估算?
①估算过程多样
②估算方法多样
③估算结果多样
评价:在上述前提下,估算没有对和错之分,但有估算结果与精确计算结果的差异大小之分。
6、可以用哪四种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所在的方向和位置?
①上下、前后、左右
②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③数对
④观测点、方向、角度、距离
三、运用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分析
下面上《“1——5”的认识》的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请你依据课程标准对这一内容的教学目标加以简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简评:
(1)全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2)具体(数量、数序、数感)
(3)准确(会用、体验、感知)。
(4)突出了学习方式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