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读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童年阅读练习题答案大全.doc

童年阅读练习题答案大全.doc

童年阅读练习题答案大全一、填空题1、《童年》讲述的是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2、在表兄萨沙的怂恿下,阿廖沙,萨沙又向外祖父告了密,结果阿廖沙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随后大病了一场。

3、阿廖沙遇到第一个优秀人物是____________ ,这个绰号是因为每次叫他吃饭或喝茶时,他总是回答一句而得来的。

4、外祖父的染坊起火,___________ 把硫酸盐从火里取岀来。

5、外祖父家年轻力壮的学徒___________ 身份很特殊,而秃顶大胡子的 __________ 则常常受到捉弄。

6、节日狂欢中,通常由__ __弹琴,_______________ 表演的舞蹈则让大家如痴如醉。

7、“我”到外祖母家,我最喜欢的事情是,其中印象最好的是_______________ 这个故事。

8、“我”到外祖母家,两个舅舅闹着要分家更厉害T,其原因是,甚至因此两个舅舅还。

9、第一个教阿廖沙识字的人是________ o10、外祖母从猫嘴里救下一只__________ 并教他说话,可是外祖父却不喜欢他,因为他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o11、在________ 的教导下,阿廖沙打败了街上最厉害的小孩克留什尼可夫。

12、在阿廖沙即将被赶出学校时,来了一位被阿廖沙称作救星的人,他是13、阿廖沙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没能参加母亲的婚礼。

14、为了鼓励阿廖沙把字母表都认全,外祖父用___ 做为奖励。

15、阿廖沙读了_____ 年小学。

16、在外祖父眼里,他认为法律就是__________ _017、阿廖沙上街总是和邻居的孩子打架,他对打架不太在乎,但特别厌恶—18、童年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外祖父是一个 _________ 的人,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中考名著之《童年》阅读与练习(有答案)

中考名著之《童年》阅读与练习(有答案)

2015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童年》1.作家、作品《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中的第一部。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2.主要内容《童年》主要讲述阿廖沙(“我”)三岁到十岁的童年生活。

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如写“我”刚到外祖父家时见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斗殴的情景,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残暴;写“我”在母亲死后与外祖母相依为命的一段生活,作者刻画了外祖父的贪婪吝啬(该他出钱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十分注意倒给他的茶的浓度;连敬圣像点的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外祖母的宽厚善良(该她出钱买的全是好肉;对着“我”挣来的钱默默流泪)等等。

3.故事梗概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瓦尔瓦拉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卡什林家。

外祖父家住在尼日尼——诺弗哥罗德城。

外祖父年轻时,是一个纤夫,后来开染坊,成了小业主。

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业已经开始衰落,由于家业不景气,外祖父变得也愈加专横暴躁。

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

在这个家庭里,阿廖沙看到人与人之间弥漫着仇恨之雾,连小孩也为这种气氛所毒害。

阿廖沙一进外祖父家就不喜欢外祖父,害怕他,感到他的眼里含着敌意。

一天,他出于好奇,又受表哥怂恿,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并害了一场大病。

从此,阿廖沙就开始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周围的人们,不论是对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难以忍受。

他的母亲由于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了他,离开了这个家庭。

但在这个污浊的环境里,也还有另外一种人,另外一种生活。

这里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

《童年》阅读练习题

《童年》阅读练习题

内容简介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瓦尔瓦拉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卡什林家。

外祖父家住在尼日尼——诺弗哥罗德城。

外祖父年轻时,是一个纤夫,后来开染坊,成了小业主。

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业已经开始衰落,由于家业不景气,外祖父变得也愈加专横暴躁。

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

在这个家庭里,阿廖沙看到人与人之间弥漫着仇恨之雾,连小孩也为这种气氛所毒害。

阿廖沙一进外祖父家就不喜欢外祖父,害怕他,感到他的眼里含着敌意。

一天,他出于好奇,又受表哥怂恿,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并害了一场大病。

从此,阿廖沙就开始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周围的人们,不论是对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难以忍受。

他的母亲由于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了他,离开了这个家庭。

但在这个污浊的环境里,也还有另外一种人,另外一种生活。

这里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葛利高里。

每逢节日的晚上,雅科夫就会弹吉他,奏出动人心弦的曲调。

小茨冈跳着民间舞,犹如恢复了青春。

这一切使阿廖沙既感到欢乐又感到忧愁。

在这些人当中,外祖母给阿廖沙的影响是最深的。

外祖母为人善良公正,热爱生活,相信善总会战胜恶。

她知道很多优美的民间故事,那些故事都是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

她信仰的上帝也是可亲可爱,与人为善的。

而外祖父的上帝则与之相反,它不爱人,总是寻找人的罪恶,惩罚人。

后来,外祖父迁居到卡那特街,招了两个房客。

一个是进步的知识分子,绰号叫“好事情”,他是阿廖沙所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他给阿廖沙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另一个是抢劫教堂后伪装成车夫的彼得,他的残忍和奴隶习气引起了阿廖沙的反感。

母亲在一天早晨突然回来了,她的变化使阿廖沙心里感到十分沉痛。

开始,她教阿廖沙认字读书,但是,生活的折磨使她渐渐地变得漫不经心,经常发脾气,愁眉不展。

后来母亲的再婚,使得阿廖沙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竭力避开大人,想一个人单独生活。

名著阅读专项练习(童年)

名著阅读专项练习(童年)

名著阅读专项练习(《童年》)班级:姓名:一、填空1、《童年》是的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另外两部是和。

2、《童年》主人公是,讲述他从岁至岁的童年生活,表现了的腐败与没落。

3、“我”是因为和妈妈一起到外祖母家里的。

在外祖母家中“我”最喜欢的人是,最讨厌的人是。

4、雅科夫舅舅毫无人性,打死了自己的。

5、阿廖沙读了年小学,之后开始靠挣钱.6、徒工小茨冈是因死的。

7、阿廖沙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是。

这个绰号是因为每次叫他吃饭或喝茶时,他总是回答一句而得来的.8、《童年》真实的记载了主人公儿时在外祖父家中的所见所闻,对他优秀性格的形成其关键作用的人是。

9、在污浊环境下,阿廖沙身边也有一些好人,多次舍生用自己的胳膊防住外祖父薯条子的,对主人公心灵产生极大影响的房客是。

10、《童年》刻画了许多人物形象,主要有(列举6个主要人物)、、、、、。

11、《童年》中塑造的形象是俄国劳动者走向革命、新生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典型。

二、选择题1、外祖父卡希尔是干什么的?()A.染坊学徒 B水手 C纤夫 D驳船的工头2、母亲死后,11岁的阿廖沙干什么?A被外祖父母收养 B进学校读书 C被继父收养 D流落街头3.、()是阿廖沙终身好友,也是他的知心人。

A外祖父 B外祖母 C继父D“好事情”4、()是阿廖沙遇到的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

A外祖父 B外祖母 C继父D“好事情”三、问答题1、请结合文章分析《童年》中外祖母、外祖父、阿廖沙的性格特点(任选一个)2、你认为《童年》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四、短文阅读(一)他开始讲他小时候的事,干瘦的身体轻轻地晃着,说得非常流利。

他的绿眼睛放射着兴奋的光芒,红头发抖动着,嗓音粗重起来:“啊,我说,你可是坐轮船来的,坐蒸汽来的。

”“我年青的时候得用肩膀拉着纤,拽着船往上走。

船在水里,我在岸上,脚下是扎人的石块儿!没日没夜地往前拉啊拉,腰弯成了是,骨头嘎嘎地响,头发都晒着了火,汗水和泪水一起往下流!亲爱的阿辽少,那可是有苦没处说啊!我常常脸向下栽倒在地上,心想死了就好了,万事皆休!可我没有去死,我坚持住了,我沿着我们的母亲河伏尔加河走了三趟,有上万俄里路。

2013年大田县初中语文质检卷

2013年大田县初中语文质检卷

2013年大田县初中毕业生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友情提示: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2分)(一)古诗文积累(12分)1.补写下列句子空缺的部分。

(8分)(1)采菊东篱下,。

,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2),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子曰: “岁寒,。

”子曰: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十则》(4),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5)萧关逢候骑,。

(王维《使至塞上》)(6)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2.根据提示,默写诗句。

(4分)古诗文往往喜用“青”与“绿”来表现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色,比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行舟绿水前”;刘禹锡《陋室铭》中的“,草色入帘青”。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岸芷汀兰,”,郦道元《三峡》中的“,回清倒影”。

(二)阅读白云《探寻闽江源》选段,完成3~8题。

闽江源,一个常年氤氲着云霭的泉眼,一股日夜喷涌着甘霖的泉流。

她名不见经传,深深地隐藏在三百里金铙山中。

她集日月光华,聚天地灵气,挟古今风云,用自己的精血和汗水将憧憬山外世界的心路,一寸一寸地铺展成一道曲折蜿蜒的千里河床,一波一波地铺展成人们开疆拓土的点点白帆。

闽江源,改变了我的思想观念,也改变了我的生活观念。

人的一生与泉流何其相似,有时舒缓平坦,有时跌宕起伏,有时激越澎湃,有时从容闲适。

你看:,多像呱呱坠地的新生儿,双拳紧握,骄傲地向全世界宣告她的降生;,多像蹒.跚学步的孩子,跌跌撞撞,不惧怕任何危险;,这泉流好像一个人进入了青年时期,处处洋溢和弥漫着青春的气息和活力……闽江源不会停歇,生活不会停歇。

我们在八闽大地上探寻闽江源,闽江源却深深地藏nì()在岁月的风雨中注视着我们。

泉流一波又一波,青山一座又一座,人生之路一程又一程,在岁月无常的变幻中,我们就像这个小小泉眼涌出大山,奔向大海。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整本书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整本书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整本书阅读走进名著课堂,完成练习。

活动一:在“整本书阅读”中,我们阅读了高尔基的《童年》,阅读收获颇丰,班级举办“同读一本书”读书会,请你完成任务。

一、选择。

1. 《童年》中,阿廖沙的外祖父变得吝啬、专横、残暴的原因是( )。

A. 不幸的童年B. 为生活所迫,为了赚到钱C. 天生性格就是这样D. 他的父亲教他变成这样的2. 《童年》中,阿廖沙的两个舅舅互相斗争的主要原因是( )。

A. 为了争夺财产B. 为了照顾阿廖沙C. 受到格里高利的挑唆D. 受到舅妈的挑唆3. 阿廖沙和母亲回到外祖母家的原因是( )。

A. 外祖父想他B. 母亲病了C. 父亲去世了D. 外祖母需要一个帮手4. 下面有关《童年》的读书笔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童年》开篇写父亲离世,举家搬迁,最后写母亲离世,阿廖沙迈向人间。

B. 《童年》中呈现的都是人性的丑陋和社会的黑暗。

C. 外祖母经历了许多苦难,但仍然慈祥善良,是她引导阿廖沙走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

D. 《童年》启示我们要像阿廖沙那样,多接近具有精神力量的人,成为一个正直、坚强、乐观的人。

5. 下面关于名著《童年》的描述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该书是苏联作家的作品,故事的主人公是阿廖沙。

B. 该书以孩子的视角来讲述故事,给这个充满伤痛的故事蒙上了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

C. 书中出现了数十个人物,他们性格各异、形象丰满,都是围绕外祖母塑造的。

D. 书中的外祖父粗野自私、脾气暴躁,曾把阿廖沙打得失去知觉。

6. 《童年》的作者是( )。

A. 列夫·托尔斯泰B. 高尔基C. 纪伯伦D. 泰戈尔二、人物形象。

《童年》中塑造了很多人物形象,请根据小说内容选择填空。

(填序号)A. 外祖母B. 格里高利C. “小茨冈”D. “好事儿”1. 忠厚老实,为外祖父家劳累了一生的是( )。

2. 阿廖沙挨打时替他挡鞭子的是( )。

3. 慈祥善良,经常给阿廖沙讲故事的是( )。

第八单元:书香世界(试题)五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第八单元:书香世界(试题)五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阅读考点:句段的作用。
方法:句子/段落的作用=段落/句子的内容+结构的作用+主题作用
忆读书(节选)
①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2.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仔细阅读第一自然段,结合内容“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可知答案。结合作者的取舍,可以看出“我”挑选书的标准和真情实感、内容、语言风格三个因素有关。
3.作者在第②段中用俗语“________”简单、明晰地写出了读书时“______”的重要性。
【思路引导】
分析: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意思:指只有经过相互比较,才能看出优劣,找出差距。
写出了读书时对比选择的重要性。
4.※第④段是冰心对儿童读书寄予的期望,包含了三层意思,选一选。
读书好( )多读书( )读好书( )
3.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意思:指只有经过相互比较,才能看出优劣,找出差距。
写出了读书时对比选择的重要性。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读书好”意思是倡导大家读书,读书有益。“多读书”意思是在读书的数量上给予建议,多读多收益。“读好书”意思是在读书的选择上给予指导,选好书,收益无穷。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专项提升练习及答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专项提升练习及答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专项提升练习及答案一、课内阅读。

盼(节选)我决心不再想什么雨不雨的。

谁知等我背着书包走到街上,脑门又落上了几滴水珠。

我还以为是树上掉下来的,直到我仰着头躲开树,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

我几步跑回家,(理由充分,说话气势就壮)地打开柜门,拿出雨表冲妈妈说:“妈妈,下呢,还在下呢!”妈妈一歪头冲我笑了笑,帮我系好扣,戴上帽子。

我挺着脖子,(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地跑下了楼梯。

我走在街上,甩看两只透明的绿袖子,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

它们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儿地跳跃:滴答,滴答滴答……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选段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一段画线句中,“甜丝丝”表现出了“我”对雨的_____之情,“蹦出来”表现出了“我”当时的_____________。

4.最后一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内阅读。

①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

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②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一个男的说:“是呀,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③贝多芬听到这里,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

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

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

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了。

(节选自《月光曲》)1.请在选文第①段中用“”画出跟第②段中“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相照应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年读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散文《童年读书》,回答16~19题。

童年读书
莫言
①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

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

只有在每年的春节前后,村子里的人演一些《血海深仇》《三世仇》之类的忆苦戏。

在当时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

我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偷空就看“闲书”。

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我看“闲书”就只能像地下党搞秘密活动一样。

后来,我的班主任家访时对我的父母说其实可以让我适当地看一些“闲书”,形势才略有好转。

但我看“闲书”的样子总是不如我背诵课文或是背着草筐、牵着牛羊的样子让我父母看着顺眼。

②我偷看的第一本“闲书”,是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那是班里一个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

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利,而且必须在他家磨道里看并由他监督着,仿佛我把书拿出门就会去盗版一样。

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那骑在老虎背上的申公豹、鼻孔里能射出白光的郑伦、能在地下行走的土行孙、眼里长手手里又长眼的杨任等等,一辈子也忘不掉啊。

③后来又用各种方式,把周围几个村子里流传的几部经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之类,全弄到手看了。

记得从一个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

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

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

我听到羊在圈里狂叫,饿的。

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

但母亲看看我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我也没打我,只是让我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

我飞快地蹿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

④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他比我大五岁,借书的路子比我要广得多,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书。

但这家伙不允许我看他借来的书。

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

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地将书页翻得飞快,我一目十行地阅读才能勉强跟上趟。

他很快就会烦,合上书,一掌把我推到一边去。

但只要他打开书页,很快我就会凑上去。

他怕我趁他不在时偷看,总是把书藏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但我总是能把我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找到后自然又是不顾一切,恨不得把书一口吞到肚子里去。

⑤有一次他借到一本《破晓记》,藏到猪圈的棚子里。

我去找书时,头碰了马蜂窝,嗡的一声响,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挨。

但顾不上痛,抓紧时间阅读,读着读着眼睛就睁不开了。

头肿得像柳斗,眼睛肿成了一条缝。

我二哥一回来,看到我的模样,好像吓了一跳,但他还是先把书从我手里夺出来,拿到不知什么地方藏了,才回来管教我。

他一巴掌差点把我扇到猪圈里,然后说:“活该!”我恼恨与疼痛交加,呜呜地哭起来。

他想了一会儿,可能是怕母亲回来骂,便说:“只要你说是自己上厕所时不小心碰了马蜂窝,我就让你把《破晓记》读完。

”我非常愉快地同意了。

但到了第二天,我脑袋消了肿,去跟他要书时,他马上就不认账了。

我发誓今后借了书也决不给他看,但只要我借回了他没读过的书,他就使用暴力抢去先看。

⑥有一次我从同学那里好不容易借到一本《三家巷》,回家后一头钻到堆满麦秸草的牛棚里,正看得入迷,他悄悄地摸进来,一把将书抢走,说:“这书有毒,我先看看,帮
你批判批判!”他把我的《三家巷》揣进怀里跑了。

我好恼怒!但追又追不上他,追上了也打不过他,只能在牛棚里跳着脚骂他。

⑦后来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化大革命”就爆发了,我童年读书的故事也就完结了。

16.本文主要通过借阅的四本书讲述作者童年时因为迷恋读书遭遇到的一系列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依次概括。

(4分)
①为读《封神演义》,;
②为读《青春之歌》,;
③为读《破晓记》,;
④为读《三家巷》,。

17.“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的原因有哪两点? (4分)


18. 文中第④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

1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题目“童年读书”是全文的叙事线索。

B.父母怕我中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所以我读“闲书”的样子,他们总看不顺眼。

C.文章用了很多篇幅写“我二哥也是个书迷”,这是为了突出二哥对我喜爱读书有很深的影响。

D.第③自然段结尾说“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这个“幸福”来自于母亲对我的宽容,更来
自于我读书的快乐。

E.文章描写了“我”为了读书受过很多的磨难,这些都从正面衬托出“我”对读书的喜爱。

答案: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16. ①给人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有被人家监督着在磨道里看半天书的资格;
②扎在草垛里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疙瘩,耽误了喂羊;
③去猪窝里找书,被几十只马蜂蛰肿了脸,还挨了哥哥打;
④钻到牛棚里看书,正入迷时被哥哥抢走。

(每空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
17.①文化生活单调;(2分)
②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

(2分)
18.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书对我的吸引力,也描写出“我”不由自主地偷看二哥的书的窘态,体现了童年时的“我”的确迷恋读书。

(2分)
19. C 、E (每空2分,共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