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

玉米1、生育期:玉米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得天数2、生育时期:就是指某种新器官出现,使植株形态发生特征性变化得日期。
3、叶面积指数:就是指作物群体得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据得土地面积得比值。
4、生长:就是作物个体,器官,组织与细胞在体积,重量与数量上得增加,就是不可逆得量变过程,即包括营养体得生长,也包括生殖体得生长。
5、发育:就是指作物细胞组织与器官得分化形成过程,就是作物形态,机能与功能得质得变化。
6、营养生长: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得生长。
7、生殖生长: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得生长。
8、光温反应特性:作物必须经历一定得温度与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进行花芽分化或幼穗开花,进而才能开花结实。
9、经济产量:就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所获得得有经济价值得主产品数量,即一般所指得产量。
10、生物产量:就是指在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全生育期内所形成得地上部(包括茎,叶,花与果实,不包括根)风干重。
11、生长中心就是指植物不同发育时期优先发育、对有机物质需求最大得器官。
一般来讲心:生长,在苗期,生长中心就是茎叶,而后期就是生殖器官或贮存器官。
12、感温性:作物(作物)因受温度高低得影响而改变其发育速度得特性。
一定得高温使幼穗提早分化、缩短生育期;一定得低温会使穗分化延迟;13、感光性:作物(水稻)在适宜生长发育得日照长度内,因受日照长短得影响而改变其发育速度得特性。
光照缩短,光周期诱导加快,幼穗提早分化,否则幼穗延迟分化。
14、基本营养生长性:即使在最适合得光照与温度条件下,不同作物(水稻)品种也必须经过一个必需得最短营养生长期,才能进入生殖生长,开始幼穗分化。
15、棒三叶:玉米穗位叶及上下两叶。
16、发展玉米生产得意义:(1)适应性强,产量潜力大。
玉米具有广泛适应性,就是C4植物,光与效率高,增产潜力大。
(2)发展畜牧业得优良饲料。
玉米就是公认得饲料之王,籽粒与茎秆都就是优质饲料,其饲用价值远高于小麦大麦燕麦等。
作物栽培学复习完整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作物栽培学:是为农业生产直接服务的一门重要的应用科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生活环境条件相互关系,研究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综合农业技术措施的科学。
2.作物: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为人类所栽培的植物。
3.喜温作物: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为10℃左右,其全生育期需要较高的积温。
4.经济产量: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主产品获得量。
5.生物产量:作物光合作用形成干物质总量。
6.经济系数: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例。
7.阶段发育:植物从种子发育发到成熟的生活周期内必须经过几个顺序渐进的质变阶段才能开始进行生殖生长,完成生活周期,这种阶段性质变的发育过程称为阶段发育。
8.叶片功能期:从叶片定型到衰枯前。
9.光合势:持续光合的叶面积与光合时间的积。
10.小麦出苗期:麦田50%植株第一片真叶露出胚芽鞘,幼苗长出地面2cm的时期。
11.小麦分蘖期:麦田50%植株第一分蘖伸出叶鞘1.5—2cm的时期。
12.小麦拔节期:第一节间离地面1.5—2cm的时期。
13.玉米拔节期:雄穗伸长,基部节间总长度为2—3cm时期。
14.玉米大喇叭口时期:雌穗进入小花分化,雄穗处在四分体期。
叶龄指数为60左右。
棒三叶甩开呈喇叭口状的时期。
15.棒三叶:果穗叶及其上位叶,下位叶统称为棒三叶。
16.玉米穗肥:从小喇叭口期到大喇叭口期到抽雄期,并以大喇叭口期为中心施用的促进穗大粒多的肥。
17.水稻三性:水稻的生育期内具有的感温性、感光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的统称。
18.水稻感光性:光照偏短、暗期加长,水稻完成光周期的诱导快,幼穗分化提早;光照延长,暗期缩短,水稻完成光周期的诱导慢,幼穗分化延迟的特性称为水稻感光性。
19.水稻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具有在高温和短日照处理,都不能再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的特性。
20.小秧:3叶期内移栽的水稻秧苗。
21.中秧:3.0-3.5叶龄内移栽的水稻秧苗。
22.大秧:4.5-6.5叶领移栽的水稻秧苗。
作物栽培学复习

《作物栽培学》复习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
1.作物栽培学:是指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栽培措施达到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率、环保的一门应用科学。
简言之,是研究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率、环保的生产理论与技术措施的科学。
2.作物(广义):人工定向选择、驯化改良并用适当方法种植管理的植物。
3.作物(狭义):主要指农田大面积栽培的农作物,一般称大田作物或庄稼。
作物栽培学研究的对象是大田作物。
【作物可分为农作物、园艺作物、林木作物】二、简答题。
1.简述作物栽培学的性质。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栽培措施达到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率、环保的一门应用科学。
简言之,是研究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率、环保的生产理论与技术措施的科学。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包括作物的特征特性、作物与环境的关系两个方面,根据这二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栽培措施,以达到稳产、高产、优质、高效、环保的目的。
2.作物栽培学研究的任务是什么?作物栽培学的任务在于根据作物品种的要求,为其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采取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使作物品种的基因型得以表达,使其遗传潜力得以发挥。
【作物栽培是通过良种良法相配套,充分发挥作物品种的潜力。
】3.作物栽培学的特点。
(1)复杂性;(2)季节性;(3)地域性;(4)变动性4.作物栽培学的研究法有哪些?(1)生物观察法;(2)生长分析法;(3)生长发育究法;(4)发育研究法5.研究作物起源的意义。
(1)人类可以了解众多的植物遗传资源并建立“基因库”,利用有用的基因改造现有的作物并选育新品种为人类所利用(水稻的两次绿色革命);(2)可了解作物起源地的生态地理条件,达到人为控制作物生长的目的;(3)进一步研究人类的农耕文化。
6.作物起源的研究方法。
(1)调查野生种、栽培种等种质资源的分布;(2)文化遗物考究;(3)史书文献考究;(4)语言学考究;(5)杂交育种与细胞学研究(如分析杂交种的育性、同功酶酶谱类型、基因片断诊断等)。
作栽物栽培学复习资料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宜的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和生态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2.作物是人工定向选择、驯化改良并用适当方法种植管理的植物。
3.生育期:作物从播种材料出苗到收获产品成熟所持续的天数称为生育期。
4.生育时期:作物一生可根据外部形态出现的显著变化,划分为若干个阶段,这几个相对分列而又相互衔接的阶段就为生育时期。
5.群体:指某种大田作物的许多个体的聚集体。
6.春化阶段:小麦种子萌动后,需要一定时期持续低温条件(0~10℃),然后才能够继续发育开花结果,这一段时间的发育称春化阶段。
7.光照阶段:是小麦一生对日照长短反应最敏感的时期。
8.分蘖:小麦茎基部分蘖节上发出的分枝。
9.分蘖节:由麦苗基部不生长的节、节尖、腋芽等紧缩在一起构成的节群。
10.同伸关系:稻麦的叶蘖伸长关系相似,故可用N-3的公式来表达。
N为主茎当时发出的叶数;3为相差三个节位之意。
11.生物产量:作物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有机物质的总量(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12.经济产量:是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主产品量。
13.作物的产量: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产品的重量。
14.经济系数:作物的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15.玉米棒三叶:植株中上部叶片、果穗位上下各一片叶。
16.水稻最佳抽穗结实期:指一个地区温光条件最有利于提高抽穗至成熟期光合积累量的时间段。
17.向性运动:向日葵是喜光作物,幼苗、叶片和花盘都有强烈的向日性,头部向着太阳转18.原料根:甜菜属二年生作物,第一年完成营养生长,生产块根(称原料根)可供榨糖用;19.母根:第二年为生殖生长,用甜菜母根作采种株,以生产甜菜种子。
20.双低油菜:芥酸含量应小于1%,硫代葡萄糖甙含量应低于30μmol/g。
二、填空1.群体结构内容:群体的组成、群体的大小、群体的长相、群体的长势、群体的空间分布2.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3.根据小麦通过春化阶段对温度要求的不同可分为:冬性品种、春性品种、弱冬性品种三种类型。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种植方式:指每一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有空间及形状、行间和株间距离及行向等,实质上是群体的均匀性问题。
分化:从一种同质的细胞类型转变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与原来不相同的异质细胞的类型的过程。
有效分蘖:早期发生的低位多次分蘖,能正常抽穗、结实(具有特定的次生根系)。
叶龄:用来表示作物生育进程的一种形态、指标。
叶面积指数:单位土地面积上总绿叶面积上土地面积的比率叶片功能期:叶片定型至二分之一,叶片发黄的时期。
花期:作物全株开第一朵花到结束开花的时期。
根冠比:根系干物重与地上部茎、叶、花、果实干物重或鲜重的比重。
营养生长: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生长。
生殖生长:花、果实等生殖器官的生长。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间相互依赖。
生殖生长是营养生长的基础。
营养临界期:作物生长发育一生中,常有一个对某种营养元素需要量虽不多,但又很迫切的时期。
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作物生长发育一生中,有一个养分需求量很大,施肥增产效率最大的时期。
生物产量:生育期间,生产积累的有机物质总量,即地上植株所有干物质的获得量。
经济产量:作物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收获量。
作物的群体结构:指组成这一群体的各个单株及总叶面积、总茎数、总根重,在空间的分布和排列的动态情况。
作物产品品质:指产品达到某种用途要求的适合度。
轮作:在同一块地上有顺序的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连作:也称重茬,与轮作相反,是在同一田地里连年种植相同作物,或采用同一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
复种:指在同一块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的种植的方式。
复种指数:全年总播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单作:也叫清种,是在同一块地只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混作:也称混种,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不分行或同行混合在一起种植。
间作:在一个生长季内,在同一块田地上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套作:是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各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少耕:指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耕作次数或全田间隔耕种、减少耕作面积的一类耕作方法。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doc

垩白率:一般指米粒屮有白垩米粒的比率。
基月巴:也称底肥,是指播种前或称霸前的施肥,通常在耕翻前或耙地前施入土壤。
套作:是在前作物的生育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后作物的种植方式。
冷害:作物遇到零上低温,生命活动受到损伤或死亡的现象。
春性小麦:对低温要求不严格,一般在0 —12°c、3-15天即可通过春化作用。
复种指数:作物播种面积/土地面积X100%。
经济系数:也叫收获指数,是指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
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家畜饲料添加的生产体系。
有效积温:指对作物生长发育有效的温度而言,把大于生物学下限、小于生物学上限的温度累加起來的温度总和。
经济产量:指能够满足栽培H的所需要的作物产品的收获量。
感温阶段:某些低温、长日型作物的温光反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即先以一定时间完成对花芽分化的温度诱导。
叶面积指数:指单株叶面积的单位面积株数Z积与单位土地面积的比值。
水分临界期: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
油菜的感温性:油菜一生屮必须通过一段温度较低的时间才能现蕾开花结实,否则就停留在营养生长阶段,这一特性称为感温性。
叶菓同伸现象:指水稻、小麦等作物的母茎叶片发育与分葉芽的分化保持着一定的关系。
这种关系遵循Nn-3的规律。
二、填空作物栽培的特点是指实践性、综合性、地域性、季节性、连续性和商品性。
粮食作物主要包括-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和薯类作物。
经济作物主要包括纤维类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和嗜好作物。
禾谷类作物的完全叶主要是由叶鞘、叶舌、叶耳、叶片等组成。
农作物的生育期是指从(出苗)到(主产品成熟)所经历的天数。
营养效率期指作物一生中(肥料利用率最高,营养效果最好,对提高产量和品质的作用最大的时期。
农产品的品质主要指(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和(商业品质)。
作物产品卅I质指标主要指生化指标物理指标和信用卅I质指标。
土壤耕作技术可分为(基本耕作)和(表土耕作)O肥料种类很多,按其化学万分可分为(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
作栽物栽培学复习资料

作物栽培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宜的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和生态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2.作物是人工定向选择、驯化改良并用适当方法种植管理的植物。
3.生育期:作物从播种材料出苗到收获产品成熟所持续的天数称为生育期。
4.生育时期:作物一生可根据外部形态出现的显著变化,划分为若干个阶段,这几个相对分列而又相互衔接的阶段就为生育时期。
5.群体:指某种大田作物的许多个体的聚集体。
6.春化阶段:小麦种子萌动后,需要一定时期持续低温条件(0~10℃),然后才能够继续发育开花结果,这一段时间的发育称春化阶段。
7.光照阶段:是小麦一生对日照长短反应最敏感的时期。
8.分蘖:小麦茎基部分蘖节上发出的分枝。
9.分蘖节:由麦苗基部不生长的节、节尖、腋芽等紧缩在一起构成的节群。
10.同伸关系:稻麦的叶蘖伸长关系相似,故可用N-3的公式来表达。
N为主茎当时发出的叶数;3为相差三个节位之意。
11.生物产量:作物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有机物质的总量(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12.经济产量:是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主产品量。
13.作物的产量: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产品的重量。
14.经济系数:作物的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15.玉米棒三叶:植株中上部叶片、果穗位上下各一片叶。
16.水稻最佳抽穗结实期:指一个地区温光条件最有利于提高抽穗至成熟期光合积累量的时间段。
17.向性运动:向日葵是喜光作物,幼苗、叶片和花盘都有强烈的向日性,头部向着太阳转18.原料根:甜菜属二年生作物,第一年完成营养生长,生产块根(称原料根)可供榨糖用;19.母根:第二年为生殖生长,用甜菜母根作采种株,以生产甜菜种子。
20.双低油菜:芥酸含量应小于1%,硫代葡萄糖甙含量应低于30μmol/g。
二、填空1.群体结构内容:群体的组成、群体的大小、群体的长相、群体的长势、群体的空间分布2.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3.根据小麦通过春化阶段对温度要求的不同可分为:冬性品种、春性品种、弱冬性品种三种类型。
作物栽培复习

作物栽培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作物:从广义上讲,凡人类以利用为目的所栽培的植物统称为作物,狭义上是指粮、棉、油、麻、茶、糖、烟等大田作物。
2、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探讨作物高产、优质、高效、低成本生产理论和措施的一门应用科学。
3、喜温作物:全生育期需要的温度和积温都较高,其生长发育最低温度约为10℃的作物。
4、长日照作物:凡在日照长度长于临界日长的条件下,通过其光照发育阶段的作物。
5、生态型:同一物种内因适应不同生境而表现出具有一定结构或功能差异的不同类群。
6、作物布局: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种植作物的种类及其种植地点配置。
7、复种(种植)指数:耕地上全年内农作物的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
8、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9、间作,一茬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在同一块田地上成行或成带(多行)间隔种植的方式。
10、套作,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或畦间播种或栽植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11、叶功能期:从叶片抽出展开到枯黄一半以上所经历的天数。
12、合轴分枝:当顶芽活动到一定时间后,生长得极慢,甚至死亡,或分化为花芽,或发生变态,而靠近顶芽的侧芽迅速发展为新枝,不久其顶芽又停止生长,便再由其侧芽代替,形成曲折的、由多级侧枝连接而成的主轴。
13、无限花序(总状花序):花序的主轴在开花期间,可以继续生长,不断产生苞片和花芽,基部的花先开,然后向上方顺序推进,依次开放。
如果花序轴缩短,各花密集呈一平面或球面时,开花顺序是先从边缘开始,然后向中央依次开放。
14、有限花序:在开花期内的花序轴的顶端由于顶花先开放不能继续生长,只能在顶花下面产生侧轴,各花由内向外或由上而下陆续开放。
15、真果——果实的果皮单纯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的或果实单纯由子房发育而成(大部分属于此种)。
16、假果——除子房外还有其他部分参与果实形成的如花托,花序轴,花被。
如苹果(花托)、瓜类(胎座)、凤梨(花序轴)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温室效应:地球大气中的某些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碳、碳化物不吸收可见光,专门吸收地球辐射它们允许50%的太阳辐射通过,同时拦截地面辐射,降低能量损失,并释放出来,相当于温室的暖化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2、有效积温:作物的某一生育期或全部生育期中有效温度的总和。
3、温度三基点: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有最低点、最适点和最高点之分,称为温度三基点4、冻害:指作物体冷却至冰点以下,引起作物组织结冰而造成伤害或死亡的现象。
5、冷害:作物遇到零上低温,生命活动受到损伤或死亡的现象,称为冷害。
死亡前叶绿素破坏,叶片变黄、枯萎。
6、复种:复种是指在同一块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7、间作:在一个生长季内,在同一块田地上分行或分带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8、基本耕作:指人土较深、作用较强烈、能显著改变耕层物理性状、后效较长的一类土壤耕作措施。
9、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10、套作:是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11、表土耕作:是在基本耕作基础上采用的人土较浅;作用强度较小,旨在破碎土块,平整地,消灭杂草,为播种出苗和植株生长创造良好条件的一类土壤耕作措施。
12、免耕:又称零耕、直接播种,指作物播种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在播后和作物生育期间也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
13、杂草:杂草一般是指农田中非有意识栽培的植物。
14、晒田:又称烤田或搁田,指水稻分蘖盛期后到幼穗分化前排干水造成轻微水分胁迫的农艺措施。
15、复种指数:复种指数是全年总播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16、种肥:种肥是在播种或移栽时局部施用的肥料。
17、作物需水临界期:指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一般是营养生长过渡到生殖生长的时期。
18、营养临界期: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常有一个时期,对某种养分的要求在绝对量上虽不算太多,但需要的程度很迫切,此时如缺少这种养分,作物生长发育就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而且由此造成的损失,即使后来补施这种养分也很难纠正和弥补过来。
19、生育期:指作物从籽实出苗到作物成熟的天数。
10、生育时期:指根据作物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的生理特性变化所划分的若干个生育阶段。
21、基本营养生长期:在作物进入生殖生长前,不受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
22、营养最大效率期: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有一个时期需要养分,无论在吸收速度上,还是在绝对数量上都最大,且这时施肥的作用最明显,增产效率也最高的时期。
23、作物的需水量:作物需水量是指作物在适宜的土壤水分和肥力水平下,经过正常生长发育,获得高产时的植株蒸腾、株间蒸发以及构成植株体的水量之和。
14、感光性:品种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
25、离乳期:水稻秧苗在3叶期左右时,胚乳的营养成分消耗殆尽,逐渐由异养过渡到自养,这一时期称为离乳期。
26、作物的感光性:不同作物花器分化和形成需要光周期诱导的特性称为作物的感光性。
27、光周期反应:作物生长达到一定的生理年龄时,需要一定的日照长度或黑暗长度,促使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这种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28、作物净同化率:即在某一段时间内单位叶面积干物质的增长量。
29、叶面积指数:总绿叶面积与单位土地面积的比值,用来表示群体绿叶面积的大小。
30、可持续农业:“可持续农业”是指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的基础的方式,以及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以便确保获得和持续满足目前几代人的和今后世世代代人的需求。
这种农业持续发展能保护土地、水资源、植物和动物遗传资源,而且不会造成环境退化,同时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能够被社会接受。
31、作物产量:作物产量即是作物产品的数量,作物产量常分为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
32、经济产量:是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的数量。
由于人们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主产品不同,而不同作物所提供的产品器官也各异。
33、营养品质:是指产品的营养价值,是产品品质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受产品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的影响。
34、食物安全:食物安全是指能够有效地提供全体居民以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达标的包括粮食在内的各种食物。
35、基因中心学说:在起源中心,物种的遗传变异最丰富、基因最丰富,显性基因多,离中心愈远,显性基因愈少。
36、复合群体: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组成的个体群。
37、人工环境:广义的人工环境是指所有为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创造的环境;而人为的环境污染、干扰和破坏是人工环境的负面表现。
狭义的人工环境,是指在人工控制下的作物环境。
38、环境:围绕作物周围与其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自然和栽培条件。
39、驯化:原产地和引种产地之间的自然环境相差较大,或者后者由于被引种的作物本身适应范围狭隘,需要通过选择、培育,改变其遗传性,使之能够适应引种环境,叫做驯化。
40、无效分蘖:不能成穗的分蘖,一般为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后出现的分蘖。
41、垩白度:垩白米率与垩白面积的乘积。
42、库限制型品种:源相对较大而库不足的品种,多为小穗粳稻品种等。
43、棉盛蕾期:全田有50%棉株第4台果枝现蕾的日期。
44、衣分:皮棉重量占子棉的百分率。
45、早秋桃:8月16日至8月31日形成的大桃46、棉盛花期:全田有50%棉株第四台果枝开花的日期。
简答题1、请辨析冻害、冷害和霜害?(1)均为低温对作物造成的危害,引起作物生长异常,甚至死亡的现象。
(2)冻害温度低到零度以下,造成作物组织结冰引起死亡;冷害为零度以上低温,一般在2-3℃,导致作物生命活动受到损伤或死亡。
2、请说明高温会对作物造成什么危害?(1)高温危害主要是破坏了作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平衡,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比光合作用的相应温度高,使呼吸作用超过了光合作用,结果作物因长期饥饿而死亡;(2)高温促进蒸腾作用,破坏水分平衡,使作物为干枯;(3)高温促使叶片过早衰老造成高温逼熟;3、二氧化碳对作物和何增产意义?(1)碳素是干物质的重要组成成分,有机物中90~95%是碳水化合物。
(1分)(2)碳素已经成为制约作物获得高产的限制因子,生产上要求的适宜二氧化碳浓度是1%,而大气中的含量只有0.032%。
(2分)(3)在一些作物上,施用二氧化碳肥的确实获得了较大的增产效果,如黄瓜、芹菜。
4、简述土壤培肥技术。
(1)合理轮作(2)施肥养地(3)秸秆还田(4)种植豆科绿肥5、请从环境与作物的关系分析农业生产的实质。
环境是直接和间接作用于作物的各种外界条件的总和。
作物利用了环境中各种无机物、水和矿质营养元素,以太阳辐射能作动力,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
农业生产利用了作物这一本质特性,将人类的需要与作物的本质特性联系起来,获取能量。
6、提高复种的技术措施有哪些。
(1)适宜的作物组合(2)品种搭配(3)育苗移栽(4)早发早熟7、间套作栽培的技术措施主要有哪些?(1)选择适宜的作物和品种(2)建立合理的田间配置(3)作物生长发育调控技术在栽培技术上应做到:①适时播种,保证全苗,促苗早发;②适当增施肥料,合理施肥,在共生期间要早间苗,早补苗,早追肥,早除草,早治虫;③施用生长调节剂,控制高层作物生长,促进低层作物生长,协调各作物正常生长发育;④及时综合防治病虫;⑤早熟早收。
8、合理间混作增产的原因有哪些?(1)空间互补(2)时间互补(3)养分、水分互补(4)生物间互补9、为什么大多数作物常进行育苗移栽?(1)育苗移栽比直播栽培可延长作物生长期,增加复种指数,促进各种作物平衡增产,有把一年12个月当做14个月来利用的长处,此乃东方传统农业中的经验良法之一;(2)苗期叶面积小,便于精细管理,有利于培育壮苗;(3)能实行集约经营,节约种子、肥料、农药等生产投资;(4)育苗可按计划规格移栽,保证单位面积上的合理密度和苗全苗壮。
10、秸秆还田的主要技术?第—,秸秆的C/N、C/P比大,应补施氮、磷、钾肥,避免微生物与作物争肥。
第二,在嫌气条件下分解容易产生和积累有机酸和还原物质,影响根系呼吸。
第三,控制施用量,公顷用秸秆量不宜超过7500kg,以免影响分解速度和分解过程中产生过多的有毒物质。
第四,有病虫害的秸秆不能直接还田,应制成高温堆肥或经病虫害防治处理后施用。
11、请举例说明光周期反应在作物栽培上的应用?1)纬度调节。
在作物引种时要特别注意作物开花对光周期的要求,短日作物南种北引,营养生长延长,开花结实延迟,北种南引,生育期则缩短;长日作物与之相反。
2)播期调节。
确定适宜的播期,如短日照作物,从春到夏分期播种,播得越晚,抽穗越快。
3)作物品质受到光周期影响。
光照长度影响大豆蛋白质、脂肪酸和脂肪的含量。
12、旱害对作物有什么危害?有哪些途径可以进行防御?(1)旱害的危害:使作物代谢作用紊乱,物质合成减少,酶促反应协调被破坏,导致作物死亡;干旱时细胞脱水变形,原生质受到机械伤害而死亡;干旱缺水,蒸腾减弱,植株不能降温,当体温超过一定限度时,原生质发生凝聚变性,结构破坏,引起死亡。
(2)防御:蹲苗;处理种子;增施P、K肥。
13、为什么连作常引起作物减产?(1)连作导致某些土传的病虫害严重发生;(2)伴生性和寄生性杂草孳生,难以防治,与作物争光、争肥、争水矛盾加剧;(3)土壤理化性质恶化,肥料利用率下降;(4)过多消耗土壤中某些易缺营养元素,影响土壤养分平衡,限制产量的提高;(5)土壤积累更多的有毒物,引起“自我毒害”的作用。
14、品种选择应遵循哪些原则?(1)根据当地栽培制度。
(2)根据当地自然条件。
(3)生产条件。
1、影响作物根系生长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培育壮根?答:影响根生长的因素有:1.土壤阻力;2.土壤水分;3.土壤温度;4.土壤养分;5.土壤氧气。
因此壮根的措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1.保持土壤耕作层比较疏松,有利于根系生长。
2.水分合适,使根系生长良好。
为使作物后期生长健壮,常常需要在苗期控制肥水供应,实行蹲苗,促使根系向纵深伸展。
3.使土壤达到根的最适温度20~30℃,温度过高或过低吸水都少,生长缓慢甚至停止。
15、分析比较作物感温性不同而形成的三大类型的低温范围、时间要求和具有的品种熟性。
答:(1)冬性类型这类作物品种必须经历低温,春化时间也较长,如果没有经过低温条件则作物不能花芽分化和抽穗开花。
一般为晚熟品种或中晚熟品种。
(2)半冬性类型这类作物品种春化对低温要求介于冬性类型和春性类型之间,春化的时间相对较短,如果没有经过低温条件则花芽分化、抽穗开花大大推迟。
一般为中熟或早熟品种。
(3)春性类型这类作物品种春化对低温要求不严格,春化时间也较短。
一般为及早熟、早熟和部分早中熟品种。
16、合理施肥的原则有哪些?答:(1)经济的原则一般说来,施肥可以增产,但并不是施肥越多,增产幅度越大,经济效益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