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大染坊》观后感-廖天宇
《大染坊》观后感

《大染坊》观后感《大染坊》是部让人拍案叫绝的好电视剧!看完了24集后,心里喜悲交加。
同时,《大染坊》带给心灵更多的是震撼和对旧中国的厌恶。
《大染坊》是部很有深度的片子,而小生才疏学浅,深知理解得很片面,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请贺总多多指教。
六哥身上凝聚着几乎与超人一般多的优点,我最欣赏他的:孝、忠、善、狠。
故事的开头就以那位说书的引出:朱元璋之所以能从乞丐成为一代帝皇,他的秘诀就是---善、狠孝:六哥在第一集就已经是个父母双无的乞丐,整天靠着乞讨为生。
锁子叔是出现在他生命里最重要的人员之一。
可以说,锁子叔是六哥的再生父亲。
锁子叔说过:六子,虽说咱爷两不沾亲不带故的,可咱心里就是惦记着你。
还有在那个雪夜里锁子叔的那句“记着,千万千万不能睡着”。
六子坚强的活了下去!第二个重要人员就是在六哥要饭的时候给了一个白馍馍的苗翰东,还有就是收留了他的周家。
主人公陈六子是个知恩图报的人:给锁子叔两口子购房雇佣,养老送终;与苗翰东成为兄弟; 将周家的通和染厂发展成为周村最大的染厂,后来还成为了周家的女婿。
善:1、六哥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人。
比如帮老吴买地、给金彪工作,到后来重用金彪。
知道工人不舍得花钱就逢年过节给工人发肘子;始终任用两个断胳膊的工人,给他们好的待遇。
2、他虽然目不识丁,可他不会停止学习。
由听说书,到天天让人读报,他始终在充实自己的知识。
3、六哥做事很能把握住事情的“度”,不会把事情做绝。
跟上海林家的那一战中,他并没有把在林家买回来的次布卖到上海,给林家留了后路。
后来和林家成了朋友;在和藤井最后的那一战中,六哥也给藤井留足了后路,让藤井知道了什么叫“朋友”。
4、对沈远宜的那次帮助,让他后来的生意顺畅无阻。
狠:“该断不断不是好汉,当绝不绝不是豪杰”陈掌柜那种当机立断、灵活多谋的个性甚是让人佩服:破了孙明祖的美人计,让孙明祖拿着方子却染出了掉色的布;让赵东俊千思万虑还是买了高价布;林祥荣对六哥使用的倾销挤兑,差点被陈掌柜打得名誉扫地;跟藤井的较量里更是将陈掌柜的“狠”劲展现得淋漓尽致。
大染坊观后感

大染坊观后感从来没有那么酣畅淋漓地看完一出电视剧,看了这集,就会想紧接着下去,根本不想停。
或许这就是剧中卢家驹所说的“人格魅力”吧。
生命中有许多的人物,有的是真实的,有的是虚构的。
作为陈六子这个角色,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人~只是可惜适逢乱世,糟蹋了这个英雄,只能被命运最终停住了脚步,怎能不叫人惋惜?!在剧中的每一个正面人物,都有各自的特点,性格都很鲜明。
可以看到许多现实生活中也会出现的痕迹。
比如说三元的老板,会嫉妒那些比自己强大的人,会想办法打压六子,但是,最终还是会被六子给感动得一踏糊涂。
至于剧中的六子,实在是一个难得的好男人,好丈夫,好父亲。
虽然导演在他教子的笔墨实在少得可怜,但是从他在和他老婆说,要让孩子多多地闯一下,看看周围的世界。
就看得出他并非是那种一味地溺爱的父亲。
可能因为他早年坎坷的经历,让他很早地看透了人生的那些几个基本的道理,最终他守住自己的原则,并得到了成功。
所以,他希望他的儿子也能够早些接触到社会中的那些现实,不要总是幼稚地想当然,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之中。
适者生存,这句话永远都是正确的。
我们要怜悯弱者,只有当我们是强者的时候才可以有资格去帮助她们。
但是当我们处于弱势的时候,就不要奢望有人来搭救了。
想想陈六子,那种在危机前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还有在和各种商人周旋的时候,他平时所听的报纸,他所掌握的信息,就是他的筹码所在。
他了解的信息越多,他可能想出解决办法的可能就越大。
而我欣赏陈六子,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他不会出狠招,逼得人山穷水尽。
他总是会给自己的对手留个余地。
无论是对当初的青岛对手孙掌柜,还是日本人藤井,甚至是上海的商人,他总是会手下留情。
人有时还真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免得日后难相见。
陈六子佩服的人中有卢家的卢老爷,说他的造诣很深,总是深藏不露,能容常人所不能忍。
他也学习人家上海商人的巡河炮,同时和帮助过他的苗瀚东保持一种很微妙的联系。
他总是能见缝插针地打开自己的市场,年轻时喜欢实干,到了一定的年龄,还是能和自己的老伙计甘苦与共。
《大染坊》观后感

《大染坊》观后感第一篇:《大染坊》观后感《大染坊》观后感两周的课余时间,观看了电视连续剧《大染坊》,颇有感触。
剧中讲述了主人公陈寿亭自清朝末年到七七事变、从沿街要饭的乞丐成长为工业巨头的奋斗经历。
通过鲜活的人物形象和曲折的故事情节,真实再现了中华民族工业在20世纪初叶发生、发展、成长、壮大,以及在当时的国情下一代人兴业报国之梦诞生与毁灭的过程。
下面我从市场营销方面谈谈陈寿亭的经商故事。
要想营销做得好,产品就得质量好;要产品质量好,就要员工积极卖力去做;要员工积极卖力,领导就要好的管理能力,有自己的人格魅力,那是一种不能用语言刻画的吸引力。
看过片子后,我们会感到陈寿亭在其整个管理过程中,一直体现了人本管理的思想。
如他在青岛,企业发展壮大时给工人长工钱;到济南开染厂后给技术好、能干的工人长工钱,同时给予员工关心和激励,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体现了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本管理的思想。
在青岛,大华染厂刚起步时,他天天泡在车间,与工人一起下料;工作中身先士卒,显示了与员工的亲近;为使企业能够快速发展,他思考企业发展大计,以至于累得睡在工作岗位上;他演示了用鱿鱼试验水温的绝活,使员工极为佩服,显示了其独有的技术技能。
这些都合理地展现了他的领导和技术能力,进而树立了权威。
每一种产品都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一开始在周村时,染坊里的刘师傅心术不正,总以自己的手艺要挟周掌柜。
陈寿亭假意讨好刘师傅,乘机偷学会了染布的手艺之后,说服周掌柜辞退了刘师傅。
于是陈寿亭掌握了染布的核心技术,有了一种独家的染料配方,他深知温度对染布颜色的重要影响,并总是用上好的德国染料,打造了染色好、不掉色的“飞虎牌”。
后来到青岛开了大华染厂,由于飞虎牌的质量比元亨染厂的栈桥牌的质量好,为后来大华染厂的市场扩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再后来抗日战争,帮八路军印染“八爷灰”衣服时,为了避免日军的发现,他利用适当的温度把“八爷灰”染成其他颜色,等安全运到目的地后,再把衣服放在大锅里用合适的温度煮,衣服就变成了所需的灰色。
电视连续剧《大染坊》观后感一、总述以淄博的乱世奇商陈寿亭(陈六子...

电视连续剧《大染坊》观后感一、总述以淄博的乱世奇商陈寿亭(陈六子)艰难创业历程为主线的电视连续剧“大染坊”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作者以详实的故事素材,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极赋文学艺术的台词,加之演员精湛的表演技艺,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观众的心,使人看后拍手叫绝,作为一名淄博的观众,倍感亲切,犹如故事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故事中的主人翁陈寿亭(周村人)、留洋生卢家驹(张店人)在济南开染厂的赵东俊、赵东初兄弟(博山人)给陈寿亭大力帮助的山东第一大企业家苗翰东(桓台人)都是淄博籍的商界精英,听着他们地道的家乡话,欣赏着淄博的特产、名吃,家乡人的故事,让我们倍感亲切与自豪,特别该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无疑是对淄博的宣传,扩大了家乡在全国的知名度,对家乡的发展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大染坊”播出后,陈六子和他的大染坊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淄博人的创业史打动了淄博人,我们为那段时期淄博民族工业的辉煌发展史和剧中人物的大智大勇,侠肝义胆,民族气节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
“大”剧中的主人公陈寿亭是个商界奇才,是一个来自社会底层的“乱世奇商”,他从一个沿街乞讨的叫花子,奋斗成为染坊界的巨头,大资本家,从一个小染匠一路拼杀成为拥有雄厚资本的工业巨擘。
陈寿亭的雄韬大略和商业智慧让人倾倒,他的职业道德令人肃然起敬。
他经商之道,超前意识,在商海中独具慧眼的见地令人钦佩。
对自己的恩人,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他在要饭时,常常照顾他的锁子叔,铭记在心,时常前去看望,而为其披麻戴孝,养老送终,令人热泪盈眶。
对自己的对手,他从容大度,尤其是孙明祖开办的元亨染厂,处处遏制大华的发展,上海六合印染厂的林祥荣鄙视陈寿亭的出身,极尽羞辱之能事,多方抵制,压制宏巨染厂,而陈寿亭以超人的智慧和计谋,以博大的胸怀,化干戈为玉帛,化敌为友成为合作的伙伴。
对自己的妻子他忠贞不二,当妻子采芹劝其再续二房为其生男育女时,陈寿亭慷慨陈词,谢绝妻子的劝说,体现了一代企业家的高风亮节。
《大染坊》观后感

《大染坊》观后感《大染坊》观后感作为一部讲述清朝时期陶瓷生产过程中涉及到权力、交易和人性的电视剧,《大染坊》自从播出以来便引起了大量观众的关注。
作为其中之一,我深受影片的感染。
在观看电视剧后,我不仅感受到了当时人们所要面临的各种困境,也意识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价值的重要性。
首先,电视剧杜绝了一切形式主义的存在,将故事的主题和人物性格设定得极为真实。
整部电视剧的细节非常注重人物的个性塑造和情节的逻辑推进。
每个角色在剧中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思想。
比如,陶系主任李煜的聪明才智和严肃的性格,醮厂主缪庄的江湖人物式的豪迈气息以及曾家小姐的气质恰到好处地把握住了人物的人性。
相互之间的嫉妒和攀比,以及生产的迭代也是相互融合,在整部电视剧中形成了鲜明的个体气质和高度的人物关系的交汇。
第二,在剧中,人物的感情走向一直是故事情节的关键之处,其情感的变化和成长缓慢而饱满。
由于制瓷和染坊的势力互相对立,在人类的刻板印象中,他们两个族群似乎是永远无法相互融合的,其实,真实却比表象复杂得多。
从剧中可以看到,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情感生长之路。
例如,醮厂主对于曾家小姐的勇敢和坚韧会逐渐对她产生情感,这份情感在剧中的表现,正在融合社会和个人的情感世界。
穿插其中的人性,以及社会的历史变迁,都透射出了深入故事内部的剖析。
然后,我觉得,《大染坊》中最难忘的地方是其服装和场景的制作了。
在这个具有明晰时代感的大背景下,不仅人物人性复杂,故事情节紧凑生动,场景的搭建和丰富程度也是让人难以忘怀的。
例如,醮厂场景中的一排熟铜神像和锅炉声,再如盈泉轩和厂房内丰富的瓷器和染坊生产设施等,都透射着制作过程中对场景细节的精心汛持和深刻的品味。
在观赏的过程中真实地亲身体验到了那个时代的灵魂,相信这是很多人所体会到的一种共鸣感。
最后,《大染坊》的意义和启示也是非常重要的。
剧中展现了人性的众多方面。
一方面展现了权力的复杂性,商业的产业化,表明了如何在这种背景下更好地保护自己和生存。
《大染坊》读后感

《大染坊》读后感《大染坊》读后感(精选7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染坊》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染坊》读后感篇1余秋雨走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用其共同的观察力和洞悉力去深思这陈旧民族的深层文明,用心思细腻的笔触,为这趟巡视华夏文明的「苦旅」,写本书!它不甜美,由于里头有太多不忍与亲身体验的痛苦。
苦苦的味道,为这本纪录我国千年文明的书,多写了一道滋味。
未看过「文明苦旅」之前,大约也不会想到,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与前史奇迹在它们的背面会有如此深层的寓意;而作者运其妙笔,以洁净美丽的散文,组合,使它们成了一篇篇让炎黄子孙吵醒的文章。
走进书中的情境与考虑,我们不由严厉起来。
像一群被放逐的孩子,放逐到一块不甚熟悉的土地,逼使我们不得不因那前史和文明的推引,走向前去。
宗于我们眼前呈现了莫高窟的石洞,石洞照旧壮丽,实像,岩画仍然不言,我们静静看着光影投射在石壁上的改变,好像它们静静地看着敦煌千年的变迁。
千年前的第一刀划下,敞开了千年后莫高窟的壮丽。
它曾遭受浩劫:王道士手中一串钥匙把守了千年的敦煌,却任其流落在外人手里,而中华子孙却也将之弃而不管,那一马车,一马车的文物输往外国。
多年后的今日,那奥秘又充溢含义的洞窟,为何能导致我们的注视它并非表面炫丽,而是它仅仅一种典礼,一种人性的,及它深层的蕴藏。
我们在这儿看到,美,也有宗教的天地,以及它是我国千年的标本,相同美的标本,纵使它从前残缺,被人无情的,恣意的变换。
「浅渚波光云彩,小桥流水江村」这副楹联道尽了江南小镇的魅力。
江南小镇它不是经由大天然雕刻出的天然山水,而是归于华夏陈旧文明的人文山水。
我们不曾到过此处,但书中的江南小镇却给予我们一种,回到家中那般安闲,难怪历年来,许多文人遇到了政治不清明或人生不得志时,便会到此隐居起来,但在荒山结庐有着生活上的费事,「大隐约于市」便成了文人来江南隐居的最佳推力。
电视剧大染坊观后有感

电视剧大染坊观后有感《大染坊》这部电视剧,是多年前,还在学习电子商务的时候,我们的老师推荐给我们看的。
只是,那时候我看了,觉得挺精彩,也很有意思,但是没有想过太多。
也有7、8年了,现在重温此片,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看到了更多对我有很多帮助的东西。
细节我就不再重述,大概说一下我从中学习到的一些东西,算是写一篇观后感,做一个了结。
以前,我可能看到更多的是故事,现在看到的是,人。
在看的过程中,我不断的在揣摩,如果遇到这个事情,我会怎么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每一次,陈六子给出的答案都让我自叹不如---当然,我还是从中学习到了很多经验和看事情的角度。
在我看来,真正的差距不是经验,也不是智力水平和决策水平,而是胸怀。
陈六子最初去青岛干染厂,是卢老爷子投资的。
卢老爷子投了所有的资本,却让陈六子占了6成的股份,并千叮万嘱,让自己的儿子卢家驹要配合陈六子,这等胸怀,让陈六子一生享用不尽,其实,每一次他在商界的胜出,都是因为他的个人魅力,或者说,叫个人的胸怀所带来的影响力,最终影响了事情的走向。
包括后来他用计收购了天津的染厂,却给了两位留学生厂长60%的股份,坚决不派账房先生,都因卢老爷子这位高人的榜样作用。
我们看一下,陈六子,全资收购了天津的染厂,却给了留学生厂长60%的干股,他得到了什么。
首先,这两位厂长并不是不可取代的,因为陈六子自己就是行家里手,但是他保留了二位的职位,还给了如此高的股份,那么,这二位厂长,必然会全力以赴,死心塌地从此不会再言其它----因为,这份资格和尊重,是拿钱买不来的------------神奇在,陈六子就是拿了未来的钱,买来了两位人才。
要知道,陈六子虽然有钱,也有技术,管理也不是问题,但是他的确并没有在自己的工厂里面培养出,或者发现出适合独当一面的人来作为扩大经营规模的后备人才。
第二个,陈六子有胆识。
这个胆识,不是地痞流氓似的不顾后果。
体现在他所预知的后果。
最初的时候,土匪要搞他,被陈六子的无畏精神吓到了,反而成了朋友。
《观后感》之《大染坊》

《观后感》之《大染坊》看了几遍的《大染坊》,电视上看过,在线也看了,集集没落。
这个电视剧真很值得看,于是,静下心来,细细的品味这部电视剧,不禁为陈六子的商业头脑喝彩,也一阵阵陷入沉思,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多的感悟。
一、关于商人的成功在看到他赡养帮助他的老人的时候,也让我觉得他的成功和他的道德是分不开的!从他的知恩图报还有他在商业竞争中来看,都是可以看出的!而这部电视剧给我的最大的启示就是在合作的大背景下的竞争是以后商业的趋势,如果按照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双赢、共赢!而从陈寿亭在和他竞争对手都成为了合作伙伴来看,作者是洞察了这个趋势的!讲到商业道德,让我想到电视剧里的林家为了减少陈寿亭他们的损失,又想办法把发出去的货物运了回来,可以说这就是商业道德的具体体现!而在这部电视剧里有很多这样的点,也可以说正是这些体现商业道德的点构成了这部电视剧的精彩!而从电视剧里陈六子的对手后来都成为朋友和合作伙伴上更可以看出,正是陈寿亭的人品打动了他们!这也让我想起了南北两地的胡庆余堂和同仁堂的店训对联,这也是他们商业道德的体现啊!也正是他们的商业道德,让他们有了长久旺盛的生命力!也可以说,他们的商业道德构成了他们的企业文化,支撑了企业的健康长久的发展!其实,这不是在以前,在今天更是这样,一个注重自己商业道德的企业,注重把道德作为支撑企业发展的企业,那它的发展将会和这些百年老店一样,爆发出旺盛的生命力!而今天的我们在这方面是应该和我们的商人前辈好好学习的时候了!不管以前的商人是什么晋商、徽商、浙商、鲁商,他们都是遵守了一个共同的规则,就是商业道德!可以说,在商业道德的方面我们今天的商人在有些方面是不如我们这些商人前辈的!二、胆识与头脑从一个小乞丐到一个发族企业家,陈寿亭的,胆识,魄力,幽默,大气,头脑……深深的吸引着我!也让我对这部电视剧有点百看不厌了。
看到陈寿亭和太太的一段对话,很喜欢,写下来好好体会一下:“家驹给我说过这么一段话,不管是男人对男人,还是男人对女人,首先要相互信任,就是信得过对方;第二就是相互理解,也就是体谅对方;最高境界就是相互欣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剧《大染坊》观后感
电视剧《大染坊》,讲述了主人公陈寿亭自清朝末年到七七事变、从沿街要饭的乞丐成长为工业巨头的奋斗经历。
通过鲜活的人物形象和曲折的故事情节,真实再现了中国民族工业在20世纪初叶发生、发展、成长、壮大,以及在当时的国情下一代人兴业报国之梦诞生与毁灭的过程。
该剧把重大历史事件仅仅作为一个时代的背景,主要讲述了一个“乱世奇商”的传奇故事。
在该剧中处处渗透着营销学中的“4P”,即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
剧中的主人公将营销学中的四种决策使用和表现得淋漓尽致。
陈寿亭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正确的判断力,有着过硬的印染技术水平,有着丰富的管理和用人才能,能管理好工厂,管理好工人。
他为人讲信用、知恩图报、知人善用并结交各方好朋友,才促使他在激烈的纺织业的市场竞争中获胜。
下面从四种营销决策的角度来分析《大染坊》中的营销活动行为。
一.产品决策
产品是企业市场营销组合中的第一要素,它直接影响和决定其他组合要素的配置和管理,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良机,要将重点致力于产品的质量。
《大染坊》中陈寿亭厂子技术好,产品质量好,在周村赢得了一席之地。
在青岛开厂初期,陈寿亭通过详细的市场调查分析,并认真分析了自身技术能力,决定先染单色布,暂不染花布。
凭借自己独家研发的配方,染出来的布料颜色和质量好,加之大量的宣传,迅速赢得了大家的信赖,开辟了更广阔的市场,自身不断发展壮大。
东三省沦陷的时候,转到济南开办印染厂,投资购买了德国先进的染布机器,跟随时代的发展开办印花项目,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不惜出高价从上海雇佣高级技术工人。
陈寿亭开办染厂,始终注重产品质量问题,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不断更新花色品种,开拓产品市场。
二.价格决策
产品的价格是顾客最关心的,大家都想买价廉物美的东西。
我们分以下几种情况来分析价格对产品的影响。
首先,企业在制定价格时,首位考虑的一定是真实的成本和利润。
在青岛和济南的染坊,由于大量的顾客需求,采用德国的先进
技术染布,大大的降低了成本,陈寿亭采用降低产品的价格获取市场。
其次,明确顾客的认知价值,在《大染坊》中,我们对陈寿亭的精明与魄力佩服之余,我们不难看出,他们的竞争方式只有一招,就是降价。
在上世纪的三十年代,以最底层的、几乎没有消费能力的老百姓为目标用户的“布”这种商品,降价确实是其最有效市场竞争手段。
当藤井准备使用残酷的价格战挤垮国内印染厂时候,陈寿亭用了最为实效的一招,先是联合策略,其二,釜底抽薪,因为他找到了藤井最为致命的软肋所在,粉粹了竞争对手的阴谋。
然而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人民生活已经走向富裕,除了价格和质量的竞争以外,一般的商家还会有“以服务取胜”“创造品牌价值”等竞争手段。
三.渠道决策
营销渠道是指直销和代销的渠道。
具体的营销渠道包括:(1)直接渠道,即由生产者将产品直接销售给最终消费者或用户,我们将之简称为“直销”。
(2 )间接渠道,即生产者通过若干中间商转手后将其产品转卖给最终消费者或用户,这也是大多数消费品普遍采用的分销方式,分销方式分别有密集分销、选择分销和独家分销等方式。
在《大染坊》中陈寿亭非常重视做渠道建设,他经过深入研究摸索,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大华厂的“飞虎牌”,面对当地品牌“栈桥牌”的网络优势,品牌优势,陈寿亭在深入拜访了客户后,采取了四招,第一招,让利于渠道商,提高渠道商利益;第二,巧妙借势,总算也是一个成功的事件营销;第三,迂回截流竞争对手客户;第四,使用暗扣提高产品销售的动力,请布料客商吃饭谈生意,给足他们面子。
他甚至还有实力沿华北一带铺货到中小城市以下,用走私货冲击东三省市场;对不忠诚的分销商大玩手腕,先打压再拉拢。
对待不合作、不守规矩的竞争对手出招较狠,曾经暗中对竞争品牌产品进行跨地区“窜货”,还把低价买来的竞争品牌产品用超低价抛售,搅乱竞争对手的销售秩序,砸烂竞争对手的牌子。
四.促销决策
现代市场营销不仅要求企业发展适销对路的产品,制定适应竞争需求的价格,选择具有强大行销能力的分销渠道,而且还要求企业努力控制和提高在市场上的形象、设计传播有关外观、颜色特征、购买便利条件,以及产品给目标顾客所带来的利益和好处等方面的信息,这就是所谓的沟通与促销活动。
现代企业所管理的是一个复杂的市场营销沟通系统,企业运用广告、促销、宣传、人员推销等手段等来接洽中间商、消费者和广大公众,达到销售产品和实现企业营销的目的。
《大染坊》中陈寿亭很重视调查竞争对手的情况,甚至不惜找人当卧底。
并且善于借势借力,例如他趁着“反日游行”之机大做广告,并请媒体做公关宣传,借着朋友关系拿到军队的单子。
还给一些客商销售“返利”,给布铺伙计“促销提成”。
特别是在当陈寿亭与六合染厂洽淡合作失败以后,他就把从林家一块钱一件买来的“虞美人”花布当尿布公开处理,一分钱五尺;并大量赠送给那些沿街乞讨的乞丐,让他们到处宣传:虞美人花布只能做尿布,不能做衣服,由此上演了一场“飞虎戏美人”的造势活动。
使上海林家六合染厂“虞美人”花布的市场信誉一落千丈,接着就丧失了长江以北的大遍市场,逼得上海林家六合染厂没有办法,已退居幕后的林老板只好亲自出面,请山东的工业家苗翰东从中调解。
综上所述,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制订和实施的市场营销策略是一种整体效能的优势组合,由产品、渠道、价格与促销等要素所构成,如何实现各要素之有效合理的配置,是做好市场营销工作,实现企业销售目标的关键。
2012-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