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课堂“问题导学”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课堂“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建湖县育红实小城中校区小学数学“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方法,就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积极主动提出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新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研究身边有价值的生活问题。
一、“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形成的背景从目前教学现状来看,一二年级学习内容简单,大多学生的数学成绩优良,到了三年级后学习内容既多难度又大,相当一部分学生成绩下降幅度较大,其原因之一:大部分学生课前没有预习的习惯,听课非常被动,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节奏,课堂效率也不高。
原因之二:教师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一味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缺乏主动探究知识形成的过程,知其然不知所以然,造成学习难点越积越多,最后成了学困生。
即使一些考试成绩都很好的学生,但不会自己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其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更谈不上创新能力,到了初中以后,其数学成绩又会走下坡路。
基于上述因素,2013年我校数学教研组就提出了以“问题导学”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展开课题研究。
这一教学模式的关键词是“问”“导”和“学”,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问”启“思”,提高学生提问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学”,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1、《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2、发现教学理论的创始人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核心和精髓,就是要求学习者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发现”的积极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成效。
“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题 群 博 灞m . 蒸览
教青 研究
一
早 在 2 0 年 , 们 就 提 出 了 “ 题 导 学 ” 0 6 我 问 的
问 题 始 终 未 能 解 决 , 其 原 因 , 了 复 杂 的 社 会 究 除
背 景 、 育 体 制 机 制 等 方 面 的 原 因 外 , 与 长 期 教 也
键 。散 文 教 学 应 重 视 在 读 中 生 情 , 情 , 情 。 于 悟 懂
是 , 位 同 学 在 低 沉 、 感 的 乐 曲 声 中 深 情 地 诵 一 伤 读 着 ; 是 , 班 同 学 以 起 立 诵 读 来 表 达 对 这 株 于 全 古 藤 深 深 的 哀 悼 之 情 。凄 美 的 散 文 , 动 的 语 言 , 灵
现 将 研 究 的初 步 成 果 综 述 如 下 。
一
、
“ 题 导 学 ” 学 模 式 的 提 出 问 教
宰 着 今 天 的 课 堂 , 不 仅 课 堂 教 学 的 效 率 难 以 提 高 , 重 要 的 是 我 们 应 当 清 醒 地 看 到 , 目 前 的 更 在
1新 一 轮 普 通 高 中 课 程 改 革 的 时 代 呼 唤 。 新 . 课
方 案 , 究 性 学 习 模 式 开 始 从 综 合 实 践 活 动 引 入 研
乐 , 动 着 作 者 的 感 动 , 苦 着 作 者 的 痛 苦 。诗 与 感 痛 画 的 结 合 , 学 生 在 驰 骋 的 想 象 中 , 富 着 情 感 让 丰 的 体 验 , 与 文 本 的 对 话 过 程 中 获 得 心 灵 上 的 交 在
三 、 问题 导 学 ” 学 模 式 的 实 施 “ 教 1提 供 范 式 。主 要 是 根 据 “ 题 教 学 ” 理 论 和 . 问 的
“2+2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几点体会

“2+2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几点体会李季春“2+2问题导学”教学模式自2011年2月在我校推行了以来,它是以优质的问题作为导学的纽带,通过教师精心创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在解决面临的问题中主动获取和运用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增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
下面我就从个人开始着手使用这种教学模式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思考简要谈几点看法。
一、“2+2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优点“2+2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无论什么问题,都不是把现成的答案捧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让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中,都力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发展学生的个体素质和思维能力,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根据学案,能清晰地掌握老师的教学思路,提高了课堂效率;每张学案都备有适当的课堂练习,教师在习题讲解时注重了学法指导,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先学后教、以问题承载知识,导学导练、当堂达标”的预期目的。
二、导学案的使用学生如何使用导学案:1、课前必须按要求去自主学习,才能保证课上充分的互动。
2、课上互学、高效利用:课堂交流离不开导学案、课堂展示离不开导学案、课堂生成离不开导学案、课堂引导、点拨离不开导学案。
3。
学案检查、及时到位。
课下必须依据教师点拨,课堂互动成果修订导学案。
每隔一段时间,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册。
对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1、教师在拿到学案以后,必须进行二次备课,备课要达到两个目的:(1)是针对本班学习情况对学案进行修订,达到学案的最优化;(2)是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方法、技巧写入学案,将教学案真正个性化。
2、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五放手”: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数学“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建构和实施的策略研究

数
理
、
创 设 问题 情 境 , 激 发 探 究 内驱 力
利 用 类 比不 仅 可 以 在 问 题 解 决 过 程 中不 断 提 出 新 的 问 题, 为 问 题解 决指 明方 向 , 还 可 以提 出根 据 已 有 命 题 和性 质 提 学 生 未知 的命 题 和 性 质 , 例如学牛在掌握 了等羞 、 等 比 数 列
定 义 的 区别 和联 系后 , 很 容 易就 能 从 等 差 数 列 的 性 质 中 , 提
1 . 教育心理学表 明: 当 学 生产 生学 习 兴 趣 时 , 就会产生 力
集 巾注 意力 , 采 取 积 极 主 动 的 意 志 行 丫 匕 求 掌握 知识 的 理 智 感 , 为, 使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 , 从 而 提 高 学 习效 率 . 因此 , 教 学
知 一一 引 申 应 用.
的机会 , 充分发 挥学 生的 主体作 用 , 使 学 生 主动 构 建 , 全 面
观察, 积 极参 与 , 有 利 于培 养 、 发 展 学 生数 学 意识 , 学会 _ } 丰 j “ 数 学思 维” 解决 问题 .
提 出问题一 教 学 模 式
质 疑 探 究—— 建 构 新
索 出 问题 导 学 教 学 模 式 的基 本 流 程 :
中 掌
生
D, 而 乙具 有 甲 相似 ( 或相同) 的属 性 A , B , ( , 因而 乙 也 可 能 具 有与甲相似 ( 或 相 同) 的属 性 D . 类 比 是 提 m 问 题 的 伟 大
源泉.
一
物 的家 用 电器 ( 如冰箱等) , 为 对环 境 有 污 染 . 现 在 比如 说 某
家用 电 器 ( 如冰箱等) 使 用 的氟 化 物 的释 放 破 坏 了 大 气 上 层 的
从冲突到适应-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思考

80 INNOVATION TIME2018.01从冲突到适应—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思考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沙河小学 彭林林/文为探索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学模式,以数学基础尚可的六(1)班作为实验班,于2015~2016学年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研究与创新。
这一年,笔者与几位青年教师一起设计教案、听课评课、归纳提升,总结出了“三段九要素‘问题导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负担轻,学习效益高。
一、文化背景:当“问题导学”遭遇“教师导学”“三段九要素‘问题导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强调以学习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学习为本,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知识、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情感与学习价值观。
教学以学生自学为起点,以问题解决为线索,包括三个阶段、九个核心教学要素:自主学习阶段(情境—阅读—初解)、合作探究阶段(初判—设问—对话)和整理提高阶段(再解—再判—整理)。
五(1)班主要以“教师导学”为特征组织教学,学生数学基础在同年级中居偏下水平,学生学习积极性一般。
为推广“三段九要素教学模式”,深化数学课堂文化建设,2016年9月至今,笔者任教五(1)班数学,沿用“三段九要素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力图改变学与教的方式,创建数学课堂文化,并通过文化转型提升教学质效。
始料不及的现象出现了—五(1)班学生在适应“三段九要素教学模式”过程中水土不服,客观因素是五年级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及六年级,但主观因素课堂文化之冲突也是非常激烈的,课堂文化之适应也是非常艰难的。
二、珍视冲突:让“我想知道结论”遭遇“让我教你学习”课堂是现代教育的产物,是优化人、完善人的场所。
课堂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有了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自己的行为方式。
业已形成的以教师为导向的课堂文化,遭遇到正在形成的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文化,由于其性质不同,必然发生冲突,主要表现为价值观念的冲突、审美情趣的冲突、思维方式的冲突与语言表达方式的冲突。
这些文化冲突是必然的,它是文化适应的基础,我们必须珍视它。
浅谈"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在 初 中 生 物 课 堂 中 酌 应 用 策 ; 略
动 力 来 源 上来 思 考 。 在 老 师 的提 示 下 , 小 组 内各 抒 已 见, 获得 了新 知 识 。 解决 问题 还可 以通过 教师 提供 一定 的学 习 资 源, 加强 直 观 性 , 学 生 通 过 观察 , 获 得 新 知识 。 生物 的 很多现象学生无法直接观察到 , 无法亲身体验 , 如 心 脏 的跳动 、 花 的传粉和受精 、 细刻的印象 , 这 就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模型 、 图片 、 动画 、 视频等 , 增 强学 习 的直 观 性 。
创新课 堂
一
浅 间 题 ” 帮 蝶式
■ 梁 萍
“ 问题导学 ” 是一种经常性 而又非常有效 的课堂 模式 , 它采用 “ 问题 串 ” 的形 式 引 导 学 生 逐 步 深 入 地 通过 生物现象学会提 出问题 、 分析问题 、 解决 问题 , 从而建构知识体系 , 达 到 自我发展 的 目的 。 它不仅有 效地提高 了课堂效率 ,更让生物课 堂充满生命 的活 力, 充满情趣与智慧 , 使 学 生 真 正 成 为 教 学 活 动 的 主 人。 “ 问题 导学 ” 课堂教学操 作模式是 “ 丰富的背景材 料一 让学 生提 问题 一 分 析 和 解 决 问 题 一 学 生 建 构 知 识 体 系一 获得 新 知 一 产 生 新 问 题 ” 。
新 问题 的产生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 创新能力 , 对于学生向 自主学习 、 探究学习方 向发展 具有重要作 用。 如在《 生态系统 》 一节 中, 讲述生态 系 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维持着 自然界 的生态 平衡 之后 ,我提 问 : “ 现代 如何看 待武松 打 虎的故 事?” “ 害虫要全部消灭 吗?” 这引起 了学 生热 烈的讨 论, 通 过 明辨 是 非 , 统一 了思想 , 学 生 树 立 了 保 护 生 物多样性的意识 ,认 识到各种 动物在生物 圈中 与人 享有平等 的生存权利。讲 完鸟类适 于飞行 的特点 之 后 ,我给 出了两个 问题 : 1 . 人要像 鸟一样 自由地 飞 翔, 除了安装 一对翅膀 , 你觉得我们 的身体还 要进 行 哪些方面 的改造?2 . 假如你是一 位工程师 , 你将如何 二、 师 生精 心 设 计 提 问 利用仿生学知识 , 研制 出更先进 的飞机呢? 让学生将 对于刚刚进入初 中的学生 ,要帮助他们建构一 知识迁移 到现实生活 中, 并且得 到了升华 。 在这一阶 个新的知识体 系时 ,我们可 以在学生 已有的知识体 段 , 学生要有充足的心理空间 , 适 当地独立深思与合 系基础上 , 抛砖引玉 , 给出新 的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 作交流。 当然知识迁移也可 以是开放式的拓展 , 由学 的分 析 可 以 在 教 师 的 引导 下 完 成 。 因此 我 认 为 要 教 生来完成 , 如“ 关于本节课 的内容 , 你还存在 着哪些 学生学会 回归课本 , 通过看书学会思考和归纳 , 获得 疑问? ” “ 对 于本节课知识 , 你觉得对你 的生活有什么 新知 , 这适合解决一些基础性 、 常识性 问题 。如讲述 指导意义? ” 如讲述完《 眼球》 之后 , 通过这样的反问 , 《 陆地生活 的动 物》 时, 在 比较 了水域环境 与陆地环 学 生 会 问很 多 问 题 : “ 激 光 矫 正 近 视 是 怎 么 回事 ? ” 境在水分 、 含氧量 、 浮力等方 面的差别之后 , 我提问 : “ 色盲 为什 么 辨 不 清 颜 色 ? ” 等, 这 些 问 题不 一 定 都 需 “ 陆生动物有 哪些方式 , 它们 是如何适应陆地生活 的 要课堂解决 , 有些可 以留到课后 , 让学生 自已通过查 呢? ” 学 生七 嘴八舌 , 没有 头绪 , 缺乏逻辑 。于是我 引 阅资 料 或 课 后 自主 探 究 , 解决问题 , 获 得 新 知 。 这体 导学 生从 书本 中找答案 , 先看普遍现象 , 再举课本例 现 了问题导学是从学生中来 又回到学 生中去 ,学生 子, 再 自主 举 例 , 一步一步地分析 、 归纳和总结。 这就 先进行学 习获得新知识 , 然后又发现新的问题 , 从而 是要让学生意识到 ,要解决教师设计 的问题就要学 调 动起学生想通过 进一步学习进行 探究 的积 极性 , 会看 书 , 学会 自学 , 学会思考 , 学会举一反三 , 这样学 让学生 “ 在参与中体验 , 在活动中发展” , 真正体现以 生就能真 正从教师设计 的问题 中找到解决问题 的方 学生 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 。当然一 法。 节课并不 能解决所有 问题 ,理想 的课堂应该是让学 提 的问题要有启发性 , 要有一定 的深度 , 对教 生带 着问题进课堂 , 带着新问题 走出课 堂。 材中学生难以理解 的内容应有适 当的提示 ,这样就 当然 , “ 问题导学 ”只是生物课堂教学 的一种模 可 以 引 导 学 生 通过 自主学 习 ,在 一 个 一 个 问题 的 解 式 ,旨在让新课程标 准下 的课堂教学充满生命 的活 决 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 让学生获得新知识 。 如在讲述 让教师不只是 因呈现知识而存在 , 他们不是知识 《 昆虫 》 一节时 , 认识 了各种昆虫的翅之后 , 我给 出了 力 , 这样 的 问题 : “ 昆虫 的翅 与鸟 的翼 在结构 上是 不 同 权威 的象征 ,我们更应该重视学 生 自己对各种 现象 倾 听他们 的问题 , 引导学 生丰富或调整 自己 的, 但 就适 于飞行而言 , 你认 为有 没有相 同点 呢?如 的理解 , 在形态或动力来源上?” 这个 问题 比较难 , 学生经过 的解 释 。 f 作者单位 : 华 南师 范大 学 中 山附 属 中学 ) 认真地 比较与讨论 , 他们从翅展开时的形态方面 、 从
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心得体会(精选10篇)

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心得体会(精选10篇)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心得体会1我校实行“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已有一年的时间了。
“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行为课堂教学的充实和丰富增添了活力和动力,为学生素质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
我通过自己的专研、与同行的探讨、观摩课以及说课汇报等形式,对该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我认为,在实施“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时,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自学教材时三维目标要明确,自学提纲要有指导性和操作性。
深刻理解“课标”要求。
认真分析教材,用精炼的语言进行高度的概括,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三维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自学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明确应该自学哪些内容,知道自学应该达到的目标。
自学提纲中问题的设计要紧扣教材,引导学生巩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自学成果。
同时,通过自学提纲发现自己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设计的题目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基础性,题量要适中。
二、合作交流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带着各自的疑难问题进行小组内的讨论,解决学习中疑惑问题,或者对自学提纲进行组内批阅,交流,相互检查落实的情况。
小组长调控学习的状态,并结合小组成员共同疑惑的问题,准备在班内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参加某一小组的交流讨论。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真正地让学生都当“演员”,学生跟着教师“导”的方向走,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展示提升要保证展示的方向性和顺畅性。
教师的调控指挥下,各小组代表依次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表达小组的观点和看法,提出小组疑惑的问题,,达到引发讨论,共享成果;在班内展示,交流和评价,活动中让学生学会聆听,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
教师注意捕捉学生对地理问题分析的新观点,新方法,营造多维互动气氛。
同时,要给予适时引导,保证展示的方向性和顺畅性。
四、扩展延伸要有实效性。
扩展延伸,引导,激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研究,教会学生“举一反三”的分析方法,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理解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 问题 导学 ” 堂教学 模 式初探 课
黄 法祥 ( 省镇江 江苏 第一中 22 0 学 10 ) 0 1 “ 问题导 学” 学模式 的提 出 教
“ 题 导 学 ” 学 模 式 的提 出有 三 个 重要 背景 : 问 教 1 1 新 一轮 普 通 高 中课 程 改 革 的 呼 唤 . 20 0 1年 , 育 部 颁 布 了《 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纲 要 教 基 ( 行 ) , 志 着 基 础 教育 第 八 次 课 程 改 革 在 全 国 拉 开 试 》标 了帷幕. 苏 自 20 江 0 1年 颁 发 《 苏 省 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改 江 革 实施 意 见 》 到 2 0 , 0 5年 陆 续 颁 发 普 通 高 中课 程 改 革 实施 方 案 、 程 设 置 与 管 理 指 导 意 见 、 分 管 理 指 导 意 课 学
2 “ 问题 导学” 教学模 式的界 定
“ 问题 导学 ” 教学 模 式 是 建 立 在 问 题 教 学 理 论 基 础 上 的一 种 新 型 的 课 堂 教 学 模 式 , 题 教 学 法 最 先 是 由 问 原 苏 联 教 育 家 马 赫 穆 托 夫 提 出 的 , 经 诸 多 教 学 理 论 后 专 家 和 教 育 实 践 工 作 者 不 断 补 充 完 善 , 步 已 成 为一 逐 种 被 广 大教 育 工 作 者 认 可 的 教 学 方 法 . 题 导 学 的 教 问 学 模式 就是 根 据 新 课 程 理 念 , 用 问题 教 学 法 原 理 , 应 构 建 一种 充满 生 机 与 活 力 、 有 学 习 效 率 的 课 堂 教 学 模 更 式 . 种 新 模式 的 主要 特 点 : 这
决 的 积极 主体 .
意见等八个文件 , 标志 着江 苏普通高 中课程 改革进 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盈园中学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各环节一般操作步骤
一、复习提问温故知新(3分钟)
目的:对上节课所学的重点、难点、易错点、遗漏点、关键点检测反馈,为学生新知做好知识准备、心理准备。
操作步骤:
1、选取上节课所学的重要问题用课件展示出来,由同位两两进行互提互查,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抽查2--3名同学回答,不会的由同位记下名单下课时交给老师,老师课下辅导。
2、选取与本节课相关联的知识用课件展示出来,由同位互提互查,教师巡视指导,抽查2--3名同学回答,教师强调拓展为导入新课做好知识铺垫。
二、灵活导入展示目标(3分钟)
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为达成目标做准备。
操作步骤:
1、教师调整学生坐姿,用饱含热情期待的话语根据不同的课型根据学生的学情采用灵活的方式(如:情境法、问题悬疑法)导入。
2、板书课题。
3、展示学习目标,要求目标符合课标,符合学情,三维目标清晰,知识目标可测,方法目标突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明确。
三、学习新知导练测结合(20--25分钟)
目的:形成知识系统,概括出方法且能形成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提升能力,落实知识,培养经得起考试的学生。
要求:课前做足文章,做实备课。
(1)备课时要注意两个细分:第一个细分课型,如英语的听说课、讲读课、单词课、阅读课;语文的讲读课、阅读课、作文课;数学的概念课、计算课、习题课等。
理化生的实验课、概念课、计算课、习题课等。
第二个细分知识点,教师首先要明确本节课要教给学生几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与学生原有知识、生活经验的联系程度如何即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围绕学情设计基本问题;其次,要明确重难点、关键点等包含在哪些知识点中,再细分重难点需要的知识铺垫,围绕这些铺垫设计问题,然后概括总结方法。
(2)备课时还应注意备助学、课本、配套练习册上的习题,教师应对所有习题做一遍,明白这些习题所对应的知识点,以便在每个知识点学完后及时安排检测。
通过反馈清楚明白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每个知识点的落实做到心中有数。
对于综合性的习题安排在课堂小结后,进行当堂检测,做好分类推进。
(3)备课时心中始终围绕“干什么,谁来干,怎么干,干的怎么样”设计问题,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教师在课堂上巡视、检查、指导、反馈。
解读:由于这一环节区分了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高低,通过这一环节可以检测出教师的教学水平,这也是常规调研中划分老师ABC三个等级的直接依据,是整节课的精华所在,所以每个老师无论在备课和上课中应把所有的精力、智慧放在这个环节上,做好到导练测,具体的讲:
导:指教师在整节课教学上的主导地位,而非主体地位。
教师在备课时是编剧,在上课时是导演,通过设计问题,提问,或让学生自主学习,或让
学生合作学习,但一定要让学生先动手、动口,即:教师提问题前先让学生
演练,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提问,我们不反对教师的讲,但一定要把握讲
的火候,即“不悱不发,不愤不启”。
练: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概括出方法,如朗读的方法,概念的要素,
修辞方法的归纳总结,记忆的方法,解题的步骤格式,新旧知识的联系等,
在练的环节上基本遵循例题找方法,相同习题强化方法,变式训练悟方法,
当堂检测用方法的思路。
测:每个知识点学完后,选取助学、课本、配套练习册上的习题及时检测反馈,明白每个知识点学生掌握的情况,课堂小结后,选取与中考接轨的习题进行综合检测,在课堂上落实一级检测,实现堂堂清的目标;每个单元学习完毕后,同年级同学科组老师设计单元检测题,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单元检测,落实二级检测,做好二次达标和满分卷,实现单元清的目标;每个级部每月组织一次级部大考,落实第三级检测,做好二次达标和满分卷的要求,实现月月清的目标;教导处组织全校期中、期末检测,追求尖子生的满分卷,进行二次达标,落实四级检测,实现人人清的目标。
操作步骤:
1、教师精心设计好每个知识点的过渡语,让学生做好学习新知的心理准备。
2、教师在黑板上依次板书每个知识点的提要,用课件展示问题,明确学习时间,明确学习方式,明确知识点的对应问题,明确检测方式。
每个知识点操作的一般流程:
学生:读文题-----自学-----同位交流----回答
教师:巡视指导---提问----提炼概括方法--安排检测反馈
教师板书如下:
知识一:
知识:
方法:
检测题:学生板演知识二:
知识:
方法:
检测题:学生板演知识三:
知识:
方法:
检测题:学生板演
3、这个环节特别要注意不能给所有人造成根据课件撸知识的感觉,提出问题后要相信学生,点燃学生的信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在教师充满信心的等待中收获质量,要特别注意导(讲)的火候和时机,让学生干的事,教师千万不能包办代替。
四、课堂小结(3分钟)
目的:梳理知识,形成体系,便于学生记忆,再现。
操作步骤:根据板书,让学生交流本节所学知识,教师抽查2-3名学生回答,教师对重要内容再作强调。
五、综合检测(5分钟)
目的: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方法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操作步骤:教师选取典型习题或中考出现的习题在课件中展现出来,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教师课下认真批阅,做好记录,大面积出错集体改正,个别出错个别辅导,做错的要有纠错作业。
六、布置作业,安排预习
目的:巩固新知,自主探究新知,加强下节课听课的针对性。
操作步骤:1、选取助学、课本、配套练习册上的综合性习题当作上交作业,布置学生完成本节课助学上剩余习题,教师在下节课前完成批阅。
2、根据助学上的预习提纲,布置学生完成预习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