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

合集下载

汽车鼓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

汽车鼓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

汽车鼓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介绍如下:
汽车鼓式制动器是一种常用的制动装置,它由制动鼓、刹车片、制动缸、鼓轮轴及支架等组成,主要用于汽车的制动控制。

其工作原理如下:
1.制动装置施力: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制动油液从主缸中
流出,进入制动缸,使制动器施力。

2.刹车片压制制动鼓:制动器施力后,刹车片被压向制动鼓内部
表面,使其转动减速,并产生制动力。

3.制动鼓的热量散发:制动鼓的内部表面和刹车片之间的摩擦会
产生热量,这时制动鼓的散热片会将热量散发出去,以保证制动鼓的温度不过高。

4.制动力的调节:在制动过程中,制动力需要根据车速和路况等
因素进行调节,以保证制动效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总之,汽车鼓式制动器的工作过程是通过制动器施力、刹车片压制制动鼓、制动鼓的热量散发以及制动力的调节等多个环节实现的。

它的结构简单、制动效果稳定,尤其适用于重型车辆和高速公路等需要长时间制动的场合。

但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制动器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应经常检查和维护制动器的各个部件。

气压鼓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

气压鼓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

气压鼓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
气压鼓式制动器是一种常见的汽车制动系统,它的工作原理如下:
1. 气压供应:制动系统利用汽车空气压力供应制动力,这些压力由车辆的压缩空气系统提供。

2. 液压转换:接收到气压信号后,制动器转换这些信号为液压信号。

通常情况下,制动器会利用一个叫作“制动力增倍器”或“制动泵”的装置,将气压信号转换为液压信号。

3. 传递力量:液压信号通过制动管路传递到制动器活塞和鼓,施加压力。

4. 制动增力:制动器里的气压信号转换为液压信号后,通过制动力增倍机构,将信号增大。

这个机构通常是一个活塞或膜片,可以使液体增加力量。

5. 制动力施加:当司机踩下制动踏板时,压力通过制动阀门传递到制动器。

制动器里的液压信号将制动器内部的制动片施加到制动鼓上,摩擦产生制动力磨损,从而产生阻力和减速车辆。

6. 制动释放:当司机松开制动踏板时,液压信号会停止传递,制动器释放制动鼓,并让车辆重新运动。

总体而言,气压鼓式制动器利用气压和液压的转换原理,通过压力传递和制动片与制动鼓之间的摩擦,实现车辆刹车。

这种制动器具有较大的制动力和较好的制动稳定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汽车。

鼓式制动器工作原理

鼓式制动器工作原理

鼓式制动器工作原理
鼓式制动器是一种常见的汽车制动系统,它通过摩擦产生的热能来实现车辆的
减速和停车。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鼓式制动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鼓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

鼓式制动器由制动鼓、制动鞋、制动缸、弹簧等部件组成。

当司机踩下制动踏
板时,制动液被推动,使得制动缸内的活塞向外推动,进而使制动鞋与制动鼓接触,产生摩擦力。

这种摩擦力将制动鼓的旋转转换为热能,从而实现车辆的减速和停车。

鼓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制动和释放。

在制动阶段,当制动
踏板被踩下时,制动液被推动,活塞向外推动,制动鞋与制动鼓接触,产生摩擦力,从而实现车辆的减速和停车。

在释放阶段,当松开制动踏板时,制动鞋与制动鼓分离,制动液返回制动缸,活塞也随之返回,从而释放制动。

鼓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摩擦的,因此制动鞋和制动鼓的材料选择非常重要。

制动鞋通常采用耐磨性好、摩擦系数高的材料,如铸铁或碳素钢,以保证制动效果和使用寿命。

而制动鼓则通常采用铸铁或铸钢制成,以承受制动时产生的高温和压力。

在实际使用中,鼓式制动器的性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制动鞋和制动鼓的
磨损、制动液的温度和压力、制动鼓的散热性能等。

因此,定期检查和维护鼓式制动器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安全性能。

总的来说,鼓式制动器是一种通过摩擦产生热能来实现车辆减速和停车的重要
装置。

它的工作原理简单清晰,但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注意材料选择、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安全性能。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鼓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

鼓式制动器原理

鼓式制动器原理

鼓式制动器基本原理鼓式制动器是一种常见的汽车制动装置,它的工作原理基于摩擦力和转动惯量的原理,用来减速或停止车辆。

鼓式制动器由若干个组成部分组成,包括制动鼓、制动片、制动凸轮和制动鼓保持器等。

当踩下制动踏板时,制动压力被施加到制动凸轮上,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机械传动将制动力传递到制动片上,最终产生并传递给制动鼓。

鼓式制动器的工作过程1.制动踏板踩下: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制动液将通过制动液管传递到制动鼓保持器上。

这会使制动凸轮向外移动,并施加力到制动片上。

2.制动力传递:制动凸轮的移动使制动片接触到制动鼓内侧表面。

当车辆继续前行时,制动鼓旋转,使制动片摩擦制动鼓表面,产生摩擦力。

3.能量转换:制动片的摩擦力将车辆的动能转换为热能,从而减速车辆。

热能通过鼓式制动器的制动鼓和制动片散发出去。

4.制动效果:制动片的摩擦力逐渐减慢车辆的速度,直到车辆完全停止或减速到所需的程度。

制动力的大小取决于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的力度和制动片与制动鼓之间的接触情况。

5.制动释放:当驾驶员松开制动踏板时,制动凸轮和制动片恢复到基础位置。

制动片与制动鼓之间的接触解除,车辆恢复正常行驶。

鼓式制动器的优势和劣势鼓式制动器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制动器有一些优势和劣势,下面进行详细解释:优势:1.制动效果稳定:鼓式制动器由于其结构特点,制动片的接触面积相对较大,能够提供较稳定的制动效果。

这对长时间制动或在陡峭的下坡道上制动非常有用。

2.液压操控简单:鼓式制动器利用液体(制动液)来传递制动力,可以通过简单的液压操控实现。

这种操控方式相对简单,并且不容易出错。

3.散热效果好:由于制动片和制动鼓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鼓式制动器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可以更好地耐受长时间高强度制动所产生的热量。

劣势:1.重量较大:鼓式制动器由于需要较多的组件,重量通常比较大。

这会增加整车的总重量,并可能降低车辆的燃油经济性。

2.散热相对慢:虽然鼓式制动器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但相比于其它制动器,如盘式制动器,散热速度较慢。

鼓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

鼓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

鼓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
鼓式制动器是一种常见的车辆制动系统,其工作原理是基于摩擦原理。

它由轮毂、鼓状制动器内衬、制动鼓、制动摩擦衬片、制动鼓和制动鼓内摩擦衬片等组成。

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制动系统会产生液压力。

这个液压力会通过制动系统的元部件传递给制动鼓内部的液压活塞。

液压活塞会将液压力转化为机械力,然后将这个力传递给制动鼓内部的制动衬片。

制动衬片由制动摩擦衬片和制动鼓内摩擦衬片组成。

制动鼓内的摩擦衬片与制动鼓相连,而制动摩擦衬片则固定在制动鼓动力部件上。

当液压力传递给制动摩擦衬片时,制动摩擦衬片会与制动鼓内摩擦衬片产生摩擦。

这种摩擦会产生阻力,使制动鼓的旋转速度减慢,甚至停止。

这样做可以减少车轮的转动和速度,实现车辆的制动效果。

鼓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产生摩擦来实现制动效果,从而减慢或停止车辆的运动。

这种制动方式在一些传统的汽车和商用车上仍然广泛使用。

但由于其制动效果相对较慢,并且容易产生过热现象,所以现代车辆普遍采用盘式制动器来代替鼓式制动器。

鼓式制动器的原理

鼓式制动器的原理

鼓式制动器的原理
鼓式制动器是一种常见的机械制动装置,广泛应用于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中。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摩擦力,通过将制动鼓与刹车片之间的摩擦力转化为制动力,实现对车轮的制动。

鼓式制动器主要由制动鼓、制动蹄、制动分泵、回位弹簧等部件组成。

制动鼓与车轮相连,随车轮一起转动。

制动蹄位于制动鼓内部,通过制动分泵的推动与制动鼓接触,产生摩擦力。

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制动分泵中的液压油被压缩,推动制动蹄向外扩张,使制动蹄与制动鼓接触。

制动蹄上的摩擦材料与制动鼓摩擦,产生摩擦力,从而使车轮减速或停止转动。

回位弹簧则用于在制动解除后将制动蹄拉回原位,以便下一次制动。

鼓式制动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制动效果稳定。

然而,它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制动鼓散热性较差,容易导致制动失效;制动蹄与制动鼓之间的摩擦容易产生噪音和磨损,需要定期维护和更换。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盘式制动器逐渐取代了鼓式制动器在汽车上的应用。

盘式制动器具有散热性好、制动效果稳定、制动盘寿命长等优点,成为现代汽车制动系统的主流选择。

鼓式制动器工作原理

鼓式制动器工作原理

鼓式制动器工作原理
鼓式制动器是一种常见的制动装置,其主要由鼓盘、制动鞋、制动蹄、制动弹簧、制动杆和制动缸等部件组成。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1. 制动踏板被踩下后,制动缸内的刹车油受到压力,将力量传递到制动鼓的内侧。

2. 鼓盘通过轴承与车轮连接,在车辆行驶时不断旋转。

当刹车油施加在鼓盘内壁上时,由于物体运动的惯性,鼓盘继续旋转。

3. 制动鞋和制动蹄位于鼓盘的内侧,制动鞋上有摩擦材料,常用的是经过特殊处理的摩擦片。

4. 随着刹车油的施加,制动鞋受到力的作用逐渐靠近鼓盘。

摩擦片与鼓盘摩擦产生摩擦力,从而减缓鼓盘的旋转速度。

5. 当鼓盘的转速足够慢时,制动鞋完全抓紧鼓盘,使得车轮停止转动,实现制动。

6. 当踏板松开时,刹车缸内的刹车油会回流,恢复原来的位置,制动鞋离开鼓盘,车轮可以重新自由转动。

通过这样的工作原理,鼓式制动器可以将车辆的动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减速或停止车辆的运动。

这种制动器具有制动力大、制动效果稳定等特点,但由于鼓盘内受到液压力的作用,制动响应时间相对较长。

鼓式制动器工作原理

鼓式制动器工作原理

鼓式制动器工作原理鼓式制动器是一种常见的汽车制动系统,它由几个部分组成,包括制动鼓、制动鞋、制动缸、调节杆和弹簧等。

一、鼓式制动器的基本构造1. 制动鼓:制动鼓是一个圆形的金属壳体,通常由铸铁或钢铁材料制成。

它固定在车轮上,并通过轮轴旋转。

当车辆需要停止时,刹车蹄将被压到制动鼓内侧,从而减慢或停止车轮的旋转。

2. 制动鞋:制动鞋是一种金属片,用于与制动鼓接触以减速或停止车轮。

通常有两个或四个制动鞋组成一组,并通过弹簧连接到调节杆上。

3. 制动缸:制动缸是一个液压元件,用于将液体压力传递到刹车蹄上。

它包括一个活塞和两个油管口。

4. 调节杆:调节杆用于控制刹车蹄与制动鼓之间的间隙。

它可以手工调整或自行调整。

5. 弹簧:弹簧用于连接制动鞋和调节杆,以使刹车蹄保持正确的位置。

二、鼓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1. 刹车踏板:当驾驶员踩下刹车踏板时,制动液通过主缸进入制动缸。

这将导致活塞向外移动,并将液体压力传递到刹车鞋上。

2. 制动鞋:当液体压力传递到刹车鞋上时,它们会与制动鼓接触,并减速或停止车轮旋转。

3. 调节杆:调节杆用于控制刹车蹄与制动鼓之间的间隙。

当刹车蹄与制动鼓接触时,它们会产生磨损并变得更小。

调节杆可以手工或自行调整以确保正确的间隙。

4. 弹簧:弹簧用于连接制动鞋和调节杆,以使刹车蹄保持正确的位置。

当刹车蹄与制动鼓接触时,弹簧会被拉伸并提供额外的支撑。

5. 制动片:在一些高端汽车中,还有一种称为“制动片”的部件。

这些部件通常由碳纤维等高性能材料制成,并用于代替传统的制动鞋。

制动片与制动鼓接触,以减速或停止车轮旋转。

三、鼓式制动器的优缺点1. 优点: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制动器,鼓式制动器具有较低的成本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它们也比其他类型的制动器更容易维护和修理。

2. 缺点:与其他类型的制动器相比,鼓式制动器在高速行驶时可能会产生过热问题。

此外,在湿润或潮湿条件下,它们可能会失去一些效果。

四、总结总之,鼓式制动器是一种常见而又实用的汽车制动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鼓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
典型的鼓式制动器主要由底板、制动鼓、制动蹄、轮缸(制动分泵)、回位弹簧、定位销等零部件组成。

底板安装在车轴的固定位置上,它是固定不动的,上面装有制动蹄、轮缸、回位弹簧、定位销,承受制动时的旋转扭力。

每一个鼓有一对制动蹄,制动蹄上有摩擦衬片。

制动鼓则是安装在轮毂上,是随车轮一起旋转的部件,它是由一定份量的铸铁做成,形状似园鼓状。

当制动时,轮缸活塞推动制动蹄压迫制动鼓,制动鼓受到摩擦减速,迫使车轮停止转动。

在轿车制动鼓(汽车制动泵)上,一般只有一个轮缸,在制动时轮缸受到来自总泵液力后,轮缸两端活塞会同时顶向左右制动蹄的蹄端,作用力相等。

但由于车轮是旋转的,制动鼓(汽车制动泵)作用于制动蹄的压力左右不对称,造成自行增力或自行减力的作用。

因此,业内将自行增力的一侧制动蹄称为领蹄,自行减力的一侧制动蹄称为从蹄,领蹄的摩擦力矩是从蹄的2~2.5倍,两制动蹄摩擦衬片的磨损程度也就不一样。

为了保持良好的制动效率,制动蹄与制动鼓(汽车制动泵)之间要有一个最佳间隙值。

随着摩擦衬片磨损,制动蹄与制动鼓之间的间隙增大,需要有一个调整间隙的机构。

过去的鼓式制动器间隙需要人工调整,用塞尺调整间隙。

现在轿车鼓式制动器都是采用自动调整方式,摩擦衬片磨损后会自动调整与制动鼓间隙。

当间隙增大时,制动蹄推出量超过一定范围时,调整间隙机构会将调整杆(棘爪)拉到与调整齿下一个齿接合的位置,从而增加连杆的长度,使制动蹄位置位移,恢复正常间隙。

轿车鼓式制动器一般用于后轮(前轮用盘式制动器)。

鼓式制动器(汽车制动泵)除了成本比较低之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便于与驻车(停车)制动组合在一起,凡是后轮为鼓式制动器的轿车,其驻车制动器也组合在后轮制动器上。

这是一个机械系统,它完全与车上制动液压系统是分离的:利用手操纵杆或驻车踏板(美式车)拉紧钢拉索,操纵鼓式制动器的杠件扩展制动蹄,起到停车制动作用,使得汽车不会溜动;松开钢拉索,回位弹簧使制动蹄恢复原位,制动力消失。

全浮式支承结构特点:轮毂通过轴承支承在半轴套管上,半轴外端凸缘固定在轮毂上。

受力特点:只承受扭矩。

半浮式支承结构特点:半轴外端通过轴承支承在半轴套管上,轮毂直接固定在半轴上。

受力特点:除承受扭矩外,外端承受各种力及玩矩。

主减速器的调整:
圆锥滚子轴承预紧力调整
目的:为了减少锥齿轮传动过程中产生的轴向力所引起的齿轮轴的轴向移动,以提高轴的支承刚度,保证锥齿轮副的正常啮合。

调整的结构原理:
两内圈不动,改变两外圈的距离或者两外圈不动,改变两内圈的距离。

调整方法:加/减轴承垫片或调整调节螺母
检查方法:以1·0~1·5N·m的力矩转动叉形凸缘11。

以1·5~2·5N·m的力矩转动差速器组件。

2)锥齿轮的啮合调整:
锥齿轮的啮合印痕调整
锥齿轮的啮合间隙调整
调整目的:使锥齿轮有正确的啮合位置和啮合间隙,避免传动过程中打齿、冲击和噪声。

调整的结构原理:相对轴向移动主动齿轮或从动齿轮。

并确保预紧力不变。

整方法:增减垫片9;
转动调整螺母2
注意:⑴先调轴承预紧力后调锥齿轮的啮合;
⑵一边松多少,另一边紧多少(确保预紧力不变)。

检查方法:测量啮合间隙(0·15~0·4mm);涂红丹粉观察印痕(齿高中部偏小端,并占齿面宽度的60%以上)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