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制糖业综合研究报告.doc

合集下载

制糖业行业协会组织调研报告

制糖业行业协会组织调研报告

制糖业行业协会组织调研报告一、前言制糖业作为我国传统产业之一,历史悠久,且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糖的需求量逐年增长。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制糖业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制糖业行业协会组织了一次深入的调研活动,并形成了本报告。

二、制糖业现状分析1. 产量与消费量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数据,近年来我国糖产量逐年增长。

然而,由于消费量的同步增长,我国糖仍需大量进口。

2019年,我国糖产量约为1089万吨,消费量约为1510万吨。

2. 产业结构目前,我国制糖业产业结构较为稳定。

主要糖料作物为甘蔗和甜菜,其中甘蔗糖产量占比较大。

在区域分布上,我国糖产量主要集中在广西、广东、云南、海南等地区。

3. 技术水平近年来,我国制糖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在甘蔗种植、采收、糖厂生产等方面,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同时,制糖企业也在不断引进和消化国际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制糖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 生产成本上升近年来,我国制糖业生产成本逐年上升。

其中,原材料成本、能源成本、人工成本等方面均有所增长。

这使得我国制糖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下降。

2. 环保压力加大制糖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废渣等污染物。

在环保政策日益严格的背景下,制糖企业需要投入更多资金进行环保治理,以满足国家环保要求。

3. 进口糖竞争激烈由于我国糖产量无法满足国内消费需求,每年需大量进口糖。

进口糖的竞争使得国内制糖企业面临较大压力,市场份额受到侵蚀。

四、制糖业发展趋势分析1. 产业升级与转型面对生产成本上升、环保压力加大等问题,我国制糖业需要进行产业升级与转型。

这包括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以及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

2. 拓展国内外市场我国制糖业应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产品竞争力。

在国内外市场上,制糖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甘蔗制糖清洁生产项目可研报告

甘蔗制糖清洁生产项目可研报告

甘蔗制糖洁净生产项目可研报告2009 年广东省环保资本专项项目甘蔗制糖洁净生产升级改造项目实行方案广东省翁源县茂源糖业有限公司韶关市环保技术装备发展公司二 00 九年三月目录1.项目背景 . (1)1.1项目的目的及意义 (1)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洁净生产政策,推动家产连续发展 (1)增强节水减排示范技术研究应用,推动优势家产迅速发展 (2)节水减排利于建设节俭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 (3)利于缓解水资源紧张,实现家产可连续发展 (4)1.2国内外技术发显现状与趋势 . (5)外国技术发显现状 (5)1.2.2. 国际上技术发展的动向和趋势 (6)国内技术发展水平与现状 (8)1.3项目的家产化远景剖析 (9)2. 项目研究开发内容、方法、技术路线 (10)2.1主要研究内容 (10)2.2拟解决的要点技术 (11)2.3拟采纳的方法、技术路线以及工艺流程. (11)拟采纳的方法 (11)技术路线及工艺流程 (13)2.4项目的特点和创新打破点 . (15)项目技术难点 (15)项目技术创新点 (16)2.5 项目达成后预期实现的技术、经济指标及社会和经济效益,对家产的带动和提高作用。

(16)预期实现的技术、经济指标 (16)社会效益 . (17)经济效益 . (18)3. 项目的组织实行和运转体制 (19)3.1管理架构 (19)3.2运转体制 (20)3.3技术推行模式与保障举措 . (20)技术推行模式 (20)保障举措 . (21)4. 项目实行的计划进度 (21)5.产学研合作优势剖析(包含工作基础、合作优势剖析等) . (22)5.1 肩负单位概略 (人员、财产、业务与管理状况) (22)5.2本项目现有的研究工作基础(包含已有的阶段性成就、现有科研装备条件、合作单位之间过去合作状况) (24)5.3合作单位之间的存在的优势互补(或强强联合)状况剖析 (24)6.过去肩负项目达成状况及主要成就( 近五年内 )(高校的主要以课题团队的成绩为主) (25)6.1肩负国家省部级有关课题达成状况( 立项年度、项目编号、项目名称、计划种类、达成时间、投资规模、达收成效) (26)6.2过去科技成就转变状况(技术成就名称、实行单位、实行地址、实行时间、实行成效等 ) (26)7. 资本筹备和使用 (28)7.1经费的筹备 (28)7.2经费的配套 (28)7.3经费的分派 (28)⒏有关附件 (28)1.项目背景1.1 项目的目的及意义最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节能减排、洁净生产工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在能源节俭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获得了踊跃进展。

中国糖的市场:结构变化与价格关联

中国糖的市场:结构变化与价格关联

中国糖的市场:结构变化与价格关联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意义 (3)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4)二、中国糖业市场概述 (5)2.1 中国糖业市场的发展历程 (7)2.2 中国糖业市场的特点 (8)2.3 中国糖业市场的规模与结构 (9)三、中国糖业市场的结构变化 (10)3.1 主要产区与销区分布 (11)3.2 产业链结构分析 (12)3.3 市场竞争格局 (13)3.4 市场集中度变化 (15)四、糖价波动及其影响因素 (16)4.1 国内外糖价波动特征 (17)4.2 影响糖价的因素分析 (18)4.3 政策因素对糖价的影响 (19)4.4 季节性因素对糖价的影响 (20)五、价格关联分析 (21)5.1 上游原材料价格与糖价的关系 (23)5.2 下游产品价格与糖价的关系 (24)5.3 进出口价格与糖价的关系 (25)5.4 消费者价格与糖价的关系 (26)六、结论与建议 (27)6.1 结论总结 (29)6.2 对政策制定者的建议 (30)6.3 对行业参与者的建议 (31)一、内容概述糖市场概述:介绍中国糖市场的规模、发展历程以及主要参与主体,为后续分析市场结构变化奠定基础。

市场结构变化:分析中国糖市场的结构变化,包括产品种类、市场份额、竞争格局等方面的变化。

价格波动分析:探讨中国糖市场价格波动的原因,包括国内外糖市供求关系、季节性因素、政策因素等。

价格关联因素:分析影响中国糖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如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国际贸易等。

市场发展趋势:基于市场结构变化和价格波动分析,预测中国糖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剖析中国糖市场的结构变化和价格关联,为相关企业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促进糖市场的健康发展。

1.1 研究背景糖,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原料,其市场需求具有持续稳定增长的特性。

在过去几年中,全球糖市经历了显著的结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了糖的生产和消费格局,还对糖的价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糖的滋味》——内江制糖业探究的开题报告

《糖的滋味》——内江制糖业探究的开题报告

《糖的滋味》——内江制糖业探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中国是世界糖业大国之一,在全球市场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内江市位于四川省东南部,是中国制糖业重要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甘蔗种植资源和先进的制糖设备技术。

同时,内江市在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方面也做出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

因此,了解内江制糖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于促进内江市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主要围绕内江制糖业展开,通过对内江市制糖企业生产技术、市场情况、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保护状况进行调研,全面分析内江制糖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提出可行的发展对策和建议,以期进一步促进内江市制糖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本研究的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内江市制糖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现状,掌握其生产工艺、设备技术、管理模式及先进技术应用情况。

2、分析内江市制糖业的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包括国内外市场需求、市场竞争状况和行业政策等,以期为其提供更加智能化、精准化的市场定位和战略决策。

3、研究内江市制糖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保护状况,指出目前企业存在的问题和规避风险的途径,提出可行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4、总结研究结果,提出可行的发展对策和建议,为内江市制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将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调研、案例研究、访谈、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等。

具体步骤如下:1、文献调研。

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行业标准、政策法规、企业公开信息、行业分析报告和学术研究文献等,以获取内江市制糖业的基本情况和现状。

2、案例研究。

针对内江市的代表性制糖企业进行深入的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掌握其生产技术、市场情况、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保护状况等。

3、访谈和问卷调查。

与内江市政府官员、制糖企业负责人和专家进行深入交流和访谈,了解他们对内江市制糖业发展的看法和建议;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了解社会公众对内江制糖业的认知和态度等。

制糖企业分布情况分析报告

制糖企业分布情况分析报告

制糖企业分布情况分析报告1. 背景介绍制糖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加工行业,该行业的发展对于国家经济和民生问题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解制糖企业的分布情况,本报告将进行相关研究和数据分析,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提供参考。

2. 数据来源本报告的数据来源于相关政府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包括国家统计局和工商部门的公开数据。

同时,还对制糖企业的经营情况和分布进行了一些实地调研和访谈,以获取更加全面准确的信息。

3. 制糖企业的总体分布情况根据统计数据,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共有制糖企业约5000家,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

其中,华东地区拥有最多的制糖企业,占总数的40%,其次是华北地区和华南地区,分别占总数的25%和20%。

西部地区制糖企业相对较少,仅占总数的15%。

4. 制糖企业的区域分布特点4.1 华东地区华东地区是制糖企业最为集中的地区,该地区的制糖企业一方面受益于沿海地区的便捷交通和发达经济,另一方面还受到稳定的供应链和原料来源的影响。

江苏、浙江和山东是华东地区制糖企业分布最为密集的省份,这些省份的企业往往规模较大,技术力量较强,对市场的占有率也较高。

4.2 华北地区华北地区的制糖企业较华东地区稍显不足,主要原因是该地区相对缺乏原料资源。

然而,由于人口众多,市场需求不容忽视,因此该地区仍然有一定数量的制糖企业存在,主要集中在河北和山西等省份。

4.3 华南地区华南地区的制糖企业分布情况接近华北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和福建等省份。

这些地区的制糖企业主要由民营企业组成,规模相对较小,但竞争力较强。

由于该地区气候适宜,一些果糖制糖企业也蓬勃发展。

4.4 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制糖企业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四川和云南等省份。

这些地区由于土地资源丰富,适合种植糖料,因此一些大型制糖企业也在这里设立了分厂。

然而,西部地区的制糖企业总体规模较小,技术和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

5. 总结制糖企业的分布情况与地区的经济发展、原料资源和市场需求密切相关。

制糖行业研究报告

制糖行业研究报告

制糖行业研究报告制糖行业研究报告一、行业概述制糖行业是指以蔗糖、甜菜糖等植物为原料,通过炼糖工艺将其中的糖分提取出来,并进行加工制成各类糖制品的行业。

制糖行业是我国传统的农副产品加工行业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庞大的市场规模。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糖消费国和糖生产国,制糖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发展现状制糖行业在我国有着较高的发展水平。

我国糖的产量和质量获得了显著的提升,糖业企业规模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

目前,我国制糖企业的生产能力不断扩大,产品种类丰富多样,市场竞争激烈。

另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制糖技术也得到了提高,糖制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不断提升。

三、市场需求我国糖制品市场需求仍然巨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糖制品的需求在不断增加。

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蔗糖、甜菜糖等糖制品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四、竞争分析制糖行业竞争激烈,市场份额分布不均。

目前,我国制糖行业主要由一些大型糖企垄断,其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较大。

尽管如此,小型企业和地方糖业也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

对于制糖企业来说,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营销效果是增强竞争力的关键。

五、发展趋势制糖行业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制糖技术不断革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制糖技术将越来越先进,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绿色制糖成为发展方向。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不断增加,绿色制糖将成为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3. 产品多样化。

随着人们对糖制品需求的多样化,制糖行业必将推出更多种类的产品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4. 开拓国际市场。

我国制糖行业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应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出口比重。

六、建议对于制糖企业来说,应当抓住机遇,不断加强自身竞争力。

具体而言,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提高产品质量。

制糖企业应注重技术研发,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糖制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2. 优化生产结构。

白糖市场研究报告

白糖市场研究报告

白糖市场研究报告一食糖产品介绍食糖是天然甜味剂,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时也是饮料、糖果、制药等含糖食品中不可或缺的原料。

常规生产食糖的基本原料是甘蔗和甜菜。

甘蔗生长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而甜菜生长于温带地区。

在世界主要产糖国中,中国和美国是既种甘蔗又种甜菜,主要原因是中国和美国的国家幅员辽阔、纵跨纬度较大。

但在中国,甘蔗占全部糖料生产的88%,甜菜占12%;而在美国,甜菜和甘蔗在糖料生产中所占比例接近,均为50%左右。

二食糖分类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食糖分为不同的种类。

根据加工环节不同、深加工程度不同、加工工艺不同、专用性不同,食糖可以分为原糖或粗糖、白砂糖、绵白糖、冰糖、方糖、赤砂糖、土红糖等。

按加工程序不同可分为原糖和成品糖两种,原糖是由压榨厂一次性压榨甘蔗或甜菜之后结晶而得的产品,主要以散货形势存在。

炼糖厂对原糖进一步深加工后,精炼出的就是不同规格的成品糖。

在我国,成品糖又可细分为绵白糖、白砂糖、赤砂糖、冰糖等等,可直接用于食用消费或用于食品加工业消费。

根据我国目前炼糖技术的不同(主要指在精炼过程中采用添加剂的不同),成品糖又可分为由亚硫酸法和碳化法精炼的硫化糖和碳化糖。

在存储方面,碳化糖品质较优,在存储过程中,可以比较好地保持白色,不易发黄变色,但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市场价格较为昂贵。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糖厂生产的是硫化糖。

目前世界市场上交易的主要是原糖。

糖料与其它作物不同的是,收获后不能直接变成商品糖,必须经过工业化加工,因此白糖属于工业品。

三世界食糖市场介绍世界食糖市场的特点:1. 生产相对集中。

从生产方面来看,世界食糖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并且大多是第三世界国家,如巴西、印度、泰国等等。

而全球几个主要产糖国的食糖除了满足本国国内的需求外,还要大量向国外出口,因为一些大的消费国生产不能自给,还需要进口,如俄罗斯、美国等。

2. 食糖消费介于刚性消费与弹性消费之间。

从历史上看,全球食糖消费量与人均GDP的变动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而与各个国家(地区)的饮食习惯却密切相3. 市场供求变化较大,价格波动剧烈。

制糖厂可行性研究报告

制糖厂可行性研究报告

制糖厂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砂糖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品,也是茶叶、饼干、巧克力、饮料等食品制造中必不可少的原料。

研究数据显示,全球砂糖消费每年逐年增长,预计未来几年砂糖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砂糖品质和规模需求也越来越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砂糖消费国之一,但国内砂糖产量却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大量依赖进口。

在这种情况下,建设一家规模较大、技术先进的制糖厂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因此,本报告旨在对制糖厂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为相关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二、项目概述1. 项目名称:制糖厂项目2. 项目地点:中国某地3. 项目规模:预计年生产砂糖100万吨4. 项目投资:预计投资10亿元人民币5. 项目周期:预计3年6. 产品销售:主要销售给食品加工厂和砂糖零售商7. 项目效益:预计年销售额达20亿元人民币,年利润约5亿元人民币8. 社会效益:可提供就业岗位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三、市场分析1. 砂糖市场需求:全球砂糖市场需求稳步增长,中国市场需求尤为旺盛,市场前景广阔。

2. 竞争情况:国内外砂糖生产厂家众多,市场竞争激烈,但高品质、低成本产品仍然具有竞争优势。

3. 产品需求: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砂糖对市场需求差异较大,根据市场需求情况确定产品种类和规格。

四、技术分析1. 生产工艺:采用现代化砂糖生产工艺,确保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设备投资:需要投入大量先进设备和生产线,确保生产能力和产品品质。

3. 人才需求:需要拥有砂糖生产相关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专业人才。

五、财务分析1. 投资收益率:预计项目投资回收期约4年,投资收益率为15%。

2. 资金来源:项目资金来源主要为银行贷款和自筹资金。

3. 成本分析:主要成本包括原材料、生产设备、工人工资和管理费用等。

4. 销售收入:预计项目投产后,年销售额约20亿元人民币,年净利润约5亿元人民币。

六、风险分析1. 市场风险:市场竞争激烈,需时刻关注市场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中国制糖业综合研究报告【关键字】制糖业制糖业市场分析行业研究投资咨询市场调研分析报告报告简介: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食糖生产和消费大国。

“十五”期间我国制糖业稳步发展,2004/05 年度制糖期食糖产量达到903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353.6亿元;食糖生产逐步向广西等优势地区转移,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但是,我国制糖行业的整体技术和设备水平还比较落后,生产成本较高,产品质量不稳定,综合利用效率低,污染严重。

2008年,我国的食糖生产销售年度为10月1日至翌年的9月30日,开榨时间由北向南各不相同。

甜菜糖厂一般在9月底或10月初开榨生产;甘蔗糖厂中江西、湖南省10月底或11月初开榨,广西、广东、海南等省区11月中或12月初开榨,云南省12月底或次年1月初开榨。

2007/08年制糖期制糖生产已顺利结束。

自2007年9月20日中粮屯和伊利新宁糖业有限公司开机生产标志着本制糖期开始,至2008年6月25日云南省勐那糖厂最后一个停机。

2007/08年制糖期历时280天。

本制糖期全国开工糖厂297家,其中:甜菜糖糖厂47家;甘蔗糖糖厂250家。

2007/08年制糖期食糖产量达到了1484.02万吨,同比增加23.73%,食糖产量已经连续两个制糖期超过1000万吨,其中:甘蔗糖产量1367.91万吨,同比增长27.3%,第二次突破1000万吨大关;甜菜产量较去年有所减少,产量为116.11万吨,同比减少7.03%。

食糖生产优势区域的产业布局趋于稳定,继广西、云南甘蔗主产区行业整合初步完成以后,新疆、黑龙江、内蒙甜菜产区的企业兼并已经取得显著成效,行业重组和结构调整将进一步完善。

2007/2008年制糖期,分散的农业种植模式与现代化工业生产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土地集约化经营,农业规模种植和机械化已经成为促进行业发展、增强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

2007/08年制糖期国内食糖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食糖综合价格跌过十个制糖期平均值。

中央和主产区政府采取了收储食糖等措施,使市场供求关系有所缓解,但随着新制糖期开始,国内食糖市场仍面临一定压力。

全行业经济效益明显下降,个别食糖产区已经出现全行业亏损,但农民收入继续大幅度增加,糖料种植面积继续扩大,行业社会效益明显。

正文目录第一章2006-2008年国内外制糖行业发展环境10第一节制糖行业发展环境分析10一、2006-2008年国内宏观经济运行情况10二、2007-2008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运行趋势17三、2007-2008年制糖行业相关政策及影响分析18第二节制糖行业基本特征分析19一、行业界定及主要产品19二、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三、我国制糖行业特性分析21四、我国制糖行业发展历程21第三节世界制糖行业发展现状分析24一、世界制糖行业现状分析241、世界制糖行业发展特点242、影响世界制糖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27二、主要国家制糖行业情况301、北美地区发展现状302、南美地区发展现状323、欧盟地区发展现状36三、国际制糖行业发展趋势分析40第二章2006-2008年国内制糖行业发展现状42 第一节我国制糖行业发展基本情况42一、我国制糖行业发展现状分析42二、我国制糖行业市场特点分析43三、我国制糖行业技术发展状况43第二节我国制糖行业存在问题及发展限制45 第三节我国制糖行业上、下游产业发展情况46一、制糖行业上游产业461、制糖行业上游产业发展现状462、影响上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483、未来几年上游产业发展前景展望48二、制糖行业下游产业491、制糖行业下游产业发展现状492、影响下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513、未来几年下游产业发展前景展望52第三章2006-2008年国内制糖行业供需现状53 第一节我国制糖行业供需现状53一、国内制糖行业生产现状531、制糖行业产能统计分析532、制糖行业产量统计分析533、影响行业供应能力的主要因素55二、国内制糖行业需求现状551、制糖行业需求现状552、行业细分产品需求现状573、影响行业需求能力的主要因素58第二节我国制糖行业进出品现状58一、国内制糖行业进口统计分析581、进口数量统计分析582、进口来源统计分析603、进口流向统计分析61二、国内制糖行业出口统计分析621出口数量统计分析622、出口流向统计分析633、出口来源统计分析64第三节我国制糖行业经济运行现状65一、我国制糖行业盈利能力分析65二、我国制糖行业偿债能力分析66三、我国制糖行业经营效率分析67四、我国制糖行业成长能力分析67第四章我国制糖行业优势企业分析69第一节南宁糖业(000911)69一、企业简介69二、生产运营与财务状况分析69三、竞争优势与发展战略分析71四、发展前景预测72第二节贵糖股份(000833)73一、企业简介73二、生产运营与财务状况分析73三、竞争优势与发展战略分析76四、发展前景预测76第三节华资实业(600191)77一、企业简介77二、生产运营与财务状况分析78三、竞争优势与发展战略分析80四、发展前景预测82第四节广东甘化(000576)82一、企业简介82二、生产运营与财务状况分析82三、竞争优势与发展战略分析85四、发展前景预测87一节华东市场/长三角88、经济发展环境分析88.、行业发展现状89二节中南市场/珠三角89、经济发展环境分析89.、行业发展现状91.、仃业的区域竞争优势93、发展前景预测94第三节华北市场/环渤海/京津冀94第五章我国制糖行业重点区域市场分析88一、经济发展环境分析94二、行业发展现状95三、行业的区域竞争优势95四、发展前景预测96第四节西部市场97一、经济发展环境分析97二、行业发展现状97三、行业的区域竞争优势98四、发展前景预测99第五节东北市场99一、经济发展环境分析99二、行业发展现状100三、行业的区域竞争优势100四、发展前景预测101第六章我国制糖行业竞争现状分析102第一节制糖行业竞争结构分析102一、现在企业间竞争102二、潜在进入者102三、替代品威胁103四、供应商议价能力103五、客户议价能力104第二节制糖行业集中度分析104一、市场集中度分析104二、企业集中度分析105三、区域集中度分析106四、品牌集中度分析107五、产品集中度分析108第三节制糖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108一、生产要素108二、需求条件109三、支援与相关产业112四、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态113五、政府的作用114115 第四节外资大量进入对于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一、行业对外开放程度115二、目前行业外商投资状况115三、行业内中资、外资的竞争116四、外资对行业的影响分析116第七章2008-2009年制糖行业供需求能力分析及预测第- 「节我国制糖行业环境展望117 、制糖行业生产环境展望117_、制糖行业进出口环境展望117三、制糖仃业技术环境展望119第—1节我国制糖行业供需预测120、制糖行业产量预测120二、制糖行业需求预测123三、制糖行业进出口预测123四、制糖行业市场行情预测124第三节未来制糖行业发展趋势分析125一、未来行业发展分析125二、未来行业技术开发方向126三、总体行业“十一五”整体规划及预测130第八章制糖行业投资前景分析132第一节行业投资环境与现状132一、行业投资环境评价132二、行业投资规模分析132三、在建及拟建项目介绍132第二节投资收益与风险分析136一、行业投资收益评价136二、行业投资风险分析136第三节仃业投资参考建议137图表目录图表1:2005-2008年前三季度国内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对比走势图10图表2:2007-2008年前三季度国内名义GDP及实际GDP同比增速走势图图表3:2005-2008年前三季度国内GDP与其他经济指标对比走势图11 图表4: 2007-2008年1-9月国内CPI各月增幅走势对比图12图表5:2007-2008年1-9月国内PPI各月增幅走势对比图13图表6:2007-2008年前三季度国内出口增长率变化走势对比图15图表7:2005-2008年前三季度国内社会零售总额与人均消费性支出对比图图表&世界食糖产品分原料构成比重图25图表9:1960-2008年世界食糖及细分种类产量走势图25图表10:1960-2008年世界食糖消费总量及细分消费领域走势图26图表11:1960-2008年世界及主要国家食糖库存总量对比走势图26图表12:1960-2008年世界食糖供需走势对比图27图表13:2008/2009年度北美地区制糖业区域分布图30图表14:2006-2008年度北美地区制糖业产、销、存平衡表30图表15:2006-2008年度美国地区制糖业产、销、存平衡表31图表16:2006-2008年度加拿大地区制糖业产、销、存平衡表31图表17:2006-2008年度墨西哥地区制糖业产、销、存平衡表32图表18:2008/2009年度南美地区制糖业区域分布图32图表19:2006-2008年度南美地区制糖业产、销、存平衡表33图表20:2006-2008年巴西制糖产、销、存平衡表33图表21:1960-2008年巴西食糖产量及消费量对比走势图33图表22:1960-2008年巴西食糖消费量、出口及库存量对比走势图34 图表23:2006-2008年哥伦比亚制糖产、销、存平衡表35 11 16图表24:2006-2008年阿根廷制糖产、销、存平衡表35图表25:2006-2008年南美其他地区制糖产、销、存平衡表35图表26: 1960-2008年欧盟制糖产量走势及同其他区域对比图36图表27:2008/2009年度欧盟占世界制糖产量比重对比图36图表28:1960-2008年欧盟制糖消费走势及同其他区域对比图39图表29:2008/2009年度欧盟占世界制糖消费比重对比图40图表30:2006-2008年国内制糖产业生产技术及其各类指标对比统计44图表31:1997-2008年全国食糖、糖料、播种面积产量及同比增幅对比走势图46 图表32:2006-2008年国内糖料及细分产品种植面积对比走势图47图表33:2006-2008年国内糖料及细分产品种植面积及同比增速统计47图表34:2008/2009年度国内糖料种植面积及制糖期收购数量预测统计49图表35:2007-2008年1-9月主要含糖食品产量增长情况49图表36:2007-2008年1-9月主要含糖食品产量增长及同比增幅走势图50图表37:影响国内食品饮料行业快速发展的因素条件示意图51图表38:2003-2008年国内食糖产量及同比增速走势图53图表39:2003-2008年国内甘蔗糖和甜菜糖产量走势对比图54图表40: 2003-2008年月日内食糖国内需求及总需求量对比图56图表41: 2003-2008年国内食糖国内需求量及同比增速走势图56图表42: 2007-2008年国内食糖消费结构比重对比图57图表43: 2003-2008年国内甘蔗糖、甜菜糖占食糖比重对比图58图表44: 2000-2008年1-0月国内食糖进口数量与同比增速走势图59图表45: 2004-2008年1-10月国内食糖单月进口数量对比走势图59图表46: 2007年国内食糖分别进口数量及同比增速统计60图表47: 2008年1-10月国内食糖分别进口比重分布图60图表48: 2007年国内食糖分省市进口流向统计61图表49: 2000-2008年1-0月国内食糖出口数量与同比增速走势图62图表50: 2004-2008年1-10月国内食糖单月出口数量对比走势图63图表51: 2007年国内食糖分国别出口流向统计63图表52: 2008年国内食糖分国别出口流向统计63图表53: 2007年国内食糖分省市出口来源统计64图表54: 2008年国内食糖分省市出口来源统计64图表55: 2005-2008年前三季度国内制糖行业盈利能力指标统计65图表56: 2005-2008年前三季度国内制糖行业销售利润直观图65图表57: 2005-2008年前三季度国内制糖行业负债能力指标统计66图表58: 2005-2008年前三季度国内制糖行业资产负债及负债率直观图66图表59: 2005-2008年前三季度国内制糖行业经营效率指标统计67图表60: 2005-2008年前三季度国内制糖行业成长能力指标统计67图表61: 2007-2008年前三季度南宁糖业主要财务指标统计69图表62:贵糖股份2007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分行业或产品情况73图表63:贵糖股份2007年度主营业务收入按地区划分情况74图表64:贵糖股份1998-2007年度盈利能力各项指标对比74图表65:贵糖股份1998-2007年经营能力各项指标对比74 图表66:贵糖股份1998-2007年偿债能力各项指标对比75 图表67:贵糖股份1998-2007年度成长性各项指标对比75 图表68:华资实业2007年主营业务分行业构成情况78图表69:华资实业2007年主营业务分地区构成78图表 70: 华资实业 1995-2007年度盈利能力各项指标对比 78 图表 71 : 华资实业 1995-2007年度经营能力各项指标对比 79 图表 72: 华资实业 1995-2007年度偿债能力各项指标对比 79 图表 73: 华资实业 1999-2007年度成长性各项指标对比 79 图表74:广东甘化2007年度总体经营情况表 83图表83:广东糖企介绍 92图表84:截至2008年9月中南区域主要制糖省份产销进度情况图表100: 2008年我国果汁饮料行业产量增速约 2008年我国饼干行业产量增速约 2008年我国糕点行业产量增速约 2008年我国糖果行业产量增速约 2008年我国罐头行业产量增速约 2003-2007年粮食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113 2008-2010年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增长预测 118 金融危机与制糖产业关系 1182008年春雪灾冻害作物损失面积(万亩) 121 08/09榨季我国食糖主产省区产量预测(万吨) 122 2008/2009榨季中国食粮进出口情况预测 124 图表112:截至08年8月,我国白糖库存较高(万吨)124 图表75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76 77 78 79 80 图表81 图表82 广东甘化2007年主营业务按行业和产品构成情况 广东甘化 广东甘化 广东甘化广东甘化 广东甘化83 年度盈利能力各项指标对比 年度经营能力各项指标对比 年偿债能力各项指标对比 年成长性各项指标对比 85 2007年主营业务按地区构成情况 1994-2007 1994-2007 1994-2007 1994-2007 2008年1-9月长三角地区主要经济指标 2007年中南地区主要省份经济指标 8983 89 84 84 85 图表85: 2007年华北主要省市经济指标 95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86 87 8889 9091 92 93 94 9596 97 98 99 截至2008年9月华区域制糖省份产销进度情况 2007年京津冀产业区位商比较 962007年西部主要省区经济指标对比 97截至2008年9月西部地区主要制糖省份产销进度 2007年东北三省主要经济指标对比 100 截至2008年9月黑龙江甜菜糖产销进度情况 截至2008年9月市场集中度分析 104 2008年2月制糖企业销售收入前十企业 全国主要制糖省份规模以上糖企数量统计 全国制糖业企业集中度分析 1062008年9月全国制糖业区域产量集中度 2007年糖类产品获奖名单 107糖业主要产品集中度分析 1082008年我国碳酸饮料行业产量增速约 105 105 106 6.45% 110 95 98 100 图表105 2008年上半年,我国糖果行业累计产量增速约 13.21% 112 93 11.47% 110 图表101 图表102 图表103 图表104 52.56% 110 24.77% 111 14.92% 111 16.53% 112 图表106 图表107 图表108 图表109 图表110 图表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