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

合集下载

三顾茅庐的故事 三顾茅庐的典故

三顾茅庐的故事 三顾茅庐的典故

三顾茅庐的故事三顾茅庐的典故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三顾茅庐的故事
前一篇:三寸之舌后一篇:三令五申
三顾茅庐的故事:
【成语】:三顾茅庐
【拼音】:sān gù máo lú
【解释】:顾: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诸葛亮居住在隆中的茅庐里。

谋士徐庶向刘备推荐说:诸葛亮是个奇才。

刘备为了请诸亮帮助自己打天下,就同关羽、张飞一起去请他出山。

可是诸葛亮不在家,刘备只好留下姓名,怏怏不乐地回去。

三顾茅庐的故事隔了几天,刘备打听到诸葛亮回来了,又带
着关羽、张飞冒着风雪前去。

哪知诸葛亮又出门出去了,刘备他们又空走一趟。

刘备第三次去隆中,终于见到了诸葛亮。

在交谈中,诸葛亮对天下形势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刘备十分叹服。

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非常感动,答应出山相助。

刘备尊诸葛亮为军师,对关羽、张飞说:我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诸葛亮初出茅庐,就帮刘备打了不少胜仗,为刘备奠定了蜀汉的国基。

成语三顾茅庐由此而来,
>>相关成语:更多内容请查看【汉语大辞典】成语词典大全。

如有疑问,请直接与我们联系。

谢谢!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三顾茅庐的意思_三顾茅庐的故事

三顾茅庐的意思_三顾茅庐的故事

三顾茅庐的意思_三顾茅庐的故事文言文《三顾茅庐》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前言】三顾茅庐原为汉末时期刘备三次城访诸葛亮出山辅佐其大业的故事,被后人传为佳话,渐成典故。

现在意为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故事】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

刘备只得投靠刘表。

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

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隆中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去卧龙岗拜访诸葛亮。

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

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

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

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

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

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

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又一次来到卧龙岗。

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

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

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

”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

诸葛亮答应了。

那年诸葛亮才27岁。

【典故】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南阳、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九年级三顾茅庐原文及翻译

九年级三顾茅庐原文及翻译

九年级三顾茅庐原文及翻译却说玄德正安排礼物,欲往隆中谒诸葛亮,忽人报:“门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带,道貌非常,特来相探。

”玄德曰:“此莫非即孔明否?”遂整衣出迎。

视之,乃司马徽也。

玄德大喜,请入后堂高坐,拜问曰:“备自别仙颜,因军务倥偬,有失拜访。

今得光降,大慰仰慕之私。

”徽曰:“闻徐元直在此,特来一会。

”玄德曰:“近因曹操囚其母,似母遣人驰书,唤回许昌去矣。

”徽曰:“此中曹操之计矣!吾素闻徐母最贤,虽为操所囚,必不肯驰书召其子;此书必诈也。

元直不去,其母尚存;今若去,母必死矣!”玄德惊问其故,徽曰:“徐母高义,必羞见其子也。

”玄德曰:“元直临行,荐南阳诸葛亮,其人若何?”徽笑曰:“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来呕心血也?”玄德曰:“先生何出此言?”徽曰:“孔明与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四人为密友。

此四人务于精纯,惟孔明独观其大略。

尝抱膝长吟,而指四人曰:“公等仕进可至刺史、郡守。

众问孔明之志若何,孔明但笑而不答。

每常自比管仲、乐毅,其才不可量也。

”玄德曰:“何颍川之多贤乎!”徽曰:“昔有殷馗善观天文,尝谓群星聚于颍分,其地必多贤士。

”时云长在侧曰:“某闻管仲、乐毅乃春秋、战国名人,功盖寰宇;孔明自比此二人,毋乃太过?”徽笑曰:“以吾观之,不当比此二人;我欲另以二人出之。

”云长问:“那二人?”徽曰:“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

”众皆愕然。

徽下阶相辞欲行,玄德留之不住。

徽出门仰天大笑曰:“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言罢,飘然而去。

玄德叹曰:“真隐居贤士也!”次日,玄德同关、张并从人等来隆中。

遥望山畔数人,荷锄耕于田间,而作歌曰:“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

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玄德闻歌,勒马唤农夫问曰:“此歌何人所作?”答曰:“乃卧龙先生所作也。

”玄德曰:“卧龙先生住何处?”农夫曰:“自此山之南,一带高冈,乃卧龙冈也。

三顾茅庐原文翻译

三顾茅庐原文翻译

三顾茅庐原文翻译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东汉末年,汉朝宗亲左将军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他们的谈话内容即《草庐对》(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三顾茅庐原文翻译,一起来看一下吧。

却说玄德正安排礼物,欲往隆中谒诸葛亮,忽人报:“门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带,道貌非常,特来相探。

”玄德曰:“此莫非即孔明否?”遂整衣出迎。

视之,乃司马徽也。

玄德大喜,请入后堂高坐,拜问曰:“备自别仙颜,因军务倥偬,有失拜访。

今得光降,大慰仰慕之私。

”徽曰:“闻徐元直在此,特来一会。

”玄德曰:“近因曹操囚其母,似母遣人驰书,唤回许昌去矣。

”徽曰:“此中曹操之计矣!吾素闻徐母最贤,虽为操所囚,必不肯驰书召其子;此书必诈也。

元直不去,其母尚存;今若去,母必死矣!”玄德惊问其故,徽曰:“徐母高义,必羞见其子也。

”玄德曰:“元直临行,荐南阳诸葛亮,其人若何?”徽笑曰:“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来呕心血也?”玄德曰:“先生何出此言?”徽曰:“孔明与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四人为密友。

此四人务于精纯,惟孔明独观其大略。

尝抱膝长吟,而指四人曰:“公等仕进可至刺史、郡守。

众问孔明之志若何,孔明但笑而不答。

每常自比管仲、乐毅,其才不可量也。

”玄德曰:“何颍川之多贤乎!”徽曰:“昔有殷馗善观天文,尝谓群星聚于颍分,其地必多贤士。

”时云长在侧曰:“某闻管仲、乐毅乃春秋、战国名人,功盖寰宇;孔明自比此二人,毋乃太过?”徽笑曰:“以吾观之,不当比此二人;我欲另以二人出之。

”云长问:“那二人?”徽曰:“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

”众皆愕然。

徽下阶相辞欲行,玄德留之不住。

徽出门仰天大笑曰:“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言罢,飘然而去。

玄德叹曰:“真隐居贤士也!”次日,玄德同关、张并从人等来隆中。

遥望山畔数人,荷锄耕于田间,而作歌曰:“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

三顾茅庐的故事

三顾茅庐的故事

三顾茅庐的故事三顾茅庐的故事:拼音:sān gù máo lú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襄阳古隆中(今襄樊市西)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

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

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请诸葛亮。

当他们到诸葛亮家前,已经是中午,诸葛亮正在睡觉。

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刘备三顾茅庐的目的:刘备三顾茅庐是蜀汉历史上一件重要事情。

刘备为何要请诸葛亮出山?可以有以下两种解释。

第一种:延揽人才,诸葛亮未出山之前,刘备手中的人均属中等人才,想要定国安邦,必须要有一个像诸葛亮这样的人才,当时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

”再加上徐庶的推荐,刘备找诸葛亮是必然的,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当然要找诸葛亮这样的人才。

这也是普遍接受的一种说法。

第二种:利用诸葛亮在荆襄地区的社会关系,刘备三次枉驾以见孔明,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诸葛亮的势力和影响,诸葛亮根本不是布衣,相反,他与荆州三方面势力都有密切关系。

一是,以庞德公为首的荆襄地方豪强势力;二是,通过黄承彦与荆州蔡氏集团发生了潜在关系;三是,成为刘琦的入幕之宾,获得了刘表长子的信任。

正是由于他的广泛、复杂的社会关系,所以刘备才找到他,刘备三顾茅庐后,结果怎么样呢?史书上说:“荆楚群士从之如云”这难道和诸葛亮的社会影响力没有关系吗?这就是刘备利用他得到的好处的。

九上人教版《三顾茅庐》原文及翻译

九上人教版《三顾茅庐》原文及翻译

九上人教版《三顾茅庐》原文及翻译一、原文: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

二、翻译: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

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河南禹州)的徐庶与诸葛亮关系甚好,说确实是这样。

适逢先帝刘备驻扎在新野。

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是人间卧伏着的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

三顾茅庐原文及翻译

三顾茅庐原文及翻译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三顾茅庐原文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

三顾茅庐翻译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

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河南禹州)的徐庶与诸葛亮关系甚好,说确实是这样。

适逢先帝刘备驻扎在新野。

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是人间卧伏着的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

三顾茅庐的故事

三顾茅庐的故事

三顾茅庐的故事因为有了刘备三顾茅庐的真诚,才有了后面三国鼎立之势。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三顾茅庐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三顾茅庐的主人公是谁三顾茅庐的主人公是刘备三顾茅庐:形容求贤若渴的成语。

也用来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

刘备的简介: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

根据《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

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公元221年3月15日(农历二月初五)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或蜀汉,占有今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汉中和甘肃白龙江一部分。

公元223年病逝于白帝城。

终年63岁,谥号昭烈帝,庙号烈祖,葬惠陵。

三顾茅庐的典故:建安末年,黄巾军起义,天下大乱。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坐据朝廷,占尽天时;孙权父兄业承,拥兵东吴,占有地利;只有刘备寄人篱下,虽胸怀大志却一事无成。

他听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德才兼备,于是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樊市,一说为今河南南阳城西)卧龙岗,希望诸葛亮能出山辅佐他成就一番大事。

可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能失望而归。

不久,刘备再次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来到卧龙岗,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张飞本就莽撞,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无奈,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了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以及希望能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又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3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关羽说:“兄长两次亲自前去拜谒,礼节已经很重了,恐怕这个人也就是徒有虚名,不用去了。

”张飞则说:“像他这样的村夫,不用兄长去了,我去就行,他要是不来,就拿绳子把他绑来。

”刘备顿时呵斥道:“你难道没听说过周文王拜见姜子牙的故事吗?连文王都能如此敬贤,你这样太无礼了!这次你不要去了,我和云长一起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下册王君红>8、三顾茅庐【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根据罗贯中的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回内容改编而成。

课文写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教学要求】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蜿蜒起伏、三顾茅庐、清澈见底、青翠欲滴、茅塞顿开;理解词语的意思。

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学习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动作体会刘备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学习刘备尊重人才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2.感受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感知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切入点和主线问题】诸葛亮、刘备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人?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语言文字训练点】课文第三自然段开头部分的环境描写,让学生体会通过环境烘托巧妙地衬托了诸葛亮的性格特点;再抓住刘备的语言、动作体会刘备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学习刘备尊重人才的优秀品质。

【需学习的表达方法】感受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拓展阅读】《三国演义》中的小故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学习课文《三顾茅庐》齐读课题一、复述词语,把握全文1.出示词语:刘备、张飞、关羽、诸葛亮疏疏朗朗、清澈见底、青翠欲滴、秀丽宜人群星纷争、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统一中国(1)认识这些词语吗?你能读正确哪一组就读哪一组?生自由读。

你发现了什么?(A、这些都是课文中主人公的名字;B、这些都是写隆中景色的词语;C、这些都是写诸葛亮策略的词语)(2)一起读这三排词语。

你发现了什么?(把这些词语连贯地说出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选几个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学会抓住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词语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欣赏美景,感受“才华”过渡:通过预习我们知道,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都没有见着,于是他带着关羽、张飞第三次来到隆中。

你看!1.欣赏美景出示图文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1)这是一个怎样的地方?“秀丽宜人”(生自由说)(2)美在哪里?里面写了哪几样景物?(松林、溪流、竹林)(3)积累词语:(4)这里的景色的确秀丽宜人,连起来读好这句话。

过渡:诸葛亮就住在隆中的卧龙冈,这是一条怎样的山冈?2、感受“才华”出示图文一、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1)读这句话(2)什么叫做“蜿蜒起伏”?看图做手势理解。

(3)在这句话中,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4)作者把蜿蜒起伏的山冈比作卧龙除了因为山冈的形状像卧龙,还因为什么?过渡:诸葛亮真的就是一条腾飞的卧龙吗?他真的很有能耐吗?(是)你看,就在那个茅草屋里,刘备听了他的话茅塞顿开。

二、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什么叫“茅塞顿开”?(本来不明白,现在一下子明白过来。

)能使迷茫中的刘备茅塞顿开,这样的策略一定很高。

我们也有过茅塞顿开的时候吗?有了这样的体验一定能把刘备的话读好。

生读。

过渡:后来,刘备对他们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说——三、我得到了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1)你们发现什么?这三个句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都是比喻句)【设计意图:抓住课文中的环境描写和三个比喻句来衬托诸葛亮的品格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三、分析“言行”,感受“尊重”(一)语言1.自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张飞说些什么?刘备说些什么?分别是怎么说的?2.交流。

【预设重点句子一】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A张飞嚷了什么?读。

B为什么嚷?(两次去都没见着,憋了一肚子气。

再者,刘备是一方诸侯,诸葛亮是何许人也,值得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请?) 什么心情?(烦躁)C 他怎么嚷?谁来像张飞一样嚷一嚷?自己先练练。

谁来做一回猛张飞?过渡:听来张飞的话,刘备是怎么说?【预设重点句子二】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点出“生气”。

刘备怎样“生气”地说?谁来读一读刘备的话。

只要抓住了张飞和刘备说话时样子的词就能把这两句话读好。

【设计意图:通过刘备和张飞的对话,这一对比突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

】过渡:刘备说要尊重人才,那他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划出刘备动作的词。

(二)行动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读边划出刘备动作的词。

2.交流3.从这些词中你读出了什么?“扶”:(1)为什么离诸葛亮住处半里多路就要“下马步行”?诸葛亮又看不见?――骑着马去,扬起一路沙尘,那样不显示自己的身份吗?要不再近点?提前50米、100米下来,而要离诸葛亮家不到半里,半里即250米就下马步行?为什么?电影电视中,有没有见过类似的情况?是啊!北宋时期文武百官路过杨家天波府时,文官落轿,武官下马,以示敬仰。

“放”:说说你还从哪个词语中读懂了什么?或者发现了什么?(2)“轻轻敲门”说明了什么?(3)童子说诸葛先生正在睡觉,刘备“轻轻走进”,说明了什么?(4)“恭敬等候”又说明了什么?(5)当诸葛亮醒来时,刘备板书:“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又说明了什么?4.把这些词语送到这段话中读一读。

(师引生读)(1)“下马步行”:脚步轻一点,不要打扰了诸葛先生;(2)“轻轻敲门”:敲得轻一点,显得自己有礼貌;(3)“轻轻走进”:走得轻一点,可别惊醒了正在睡觉的诸葛先生;(4)“快步走进”:动作快一点,可别让诸葛先生久等了。

5.看着板书回忆情景,自由先背诵。

指名背诵。

6.提升:“尊重”、“尊重”,除了“尊重”,还是“尊重”。

难怪张飞说要把诸葛亮捆来时刘备生气地说:(读)7.把诸葛亮请出了山后刘备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同桌吃饭,同塌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

大家或许并不知道,刘备当时是47岁,诸葛亮是27岁,整整比诸葛亮大20岁;刘备当时是大名鼎鼎的“刘皇叔”,而诸葛亮是“一无文凭二无地位”的一介草民,刘备却把他当作自己的兄长、自己的老师,和他同桌吃饭,同塌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

【设计意图:抓住了刘备的动作“下马步行” “轻轻敲门” “轻轻走进” “快步走进”…….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刘备对人才的尊重与虔诚,让学生学会这种写作方法。

】(三)写法(指着板书)同学们你们看,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把一个“尊重人才”的刘备的形象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四、全堂总结,升华“尊重”1.同学们,学完了《三顾茅庐》,两个已经随着历史的长河滚滚而去的英雄人物形象又鲜活在我们眼前,一个是刘备,一个是诸葛亮。

为了和大家一起学习这篇课文,我又一次读了名著《三国演义》,《三国演义》的开头有一首词,有人把它谱成了一首歌,可惜我不会唱,但我会读,下面我念给大家听。

2.“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唯一让我们记住的那就是“尊重”,让我们齐读这个词语:“尊重”,让我们记住这个声音:“尊重”。

下课。

五、课后作业。

在刘备二顾茅庐而不遇诸葛亮时,他亲自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留给诸葛亮。

请大家发挥想象,替刘备写一封简短的信留给诸葛亮。

六、板书设计:三顾茅庐尊重人才动作语言第二课时一、复习生词:1.听写生字(出示读拼音写词语)拼一拼,写一写。

San gu mao lu zhu ge liang gongjing ban shangTao lun cao tang xiu li yi ren mao se dun kai2. 先说说带点字的的意思,再解释词语。

三顾.茅庐蜿蜒..起伏青翠欲.滴秀丽宜.人群雄纷.争茅塞顿.开【设计意图: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再次强调生字的读音及词义,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

】3.读下面的话,说说每句中前后两部分的关系。

(1)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2)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想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3)我得到了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二、背诵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小组互背2.点名背诵三、小练笔认真读读课文中描写隆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补充资料关云长刮骨疗毒的故事关羽曾经被一支飞箭射中,箭穿透了他的左臂,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了,但是每到阴雨天,骨头常常疼痛。

几天后,有一人身穿素衣来到帐前,此人姓华名佗,听关云长是天下英雄,偶中箭伤,特来治疗。

华佗说:“箭头有毒,毒已渗入到骨头里,应当切开臂膀再一次治疗箭伤,刮掉渗入毒药的骨头,完全除掉毒药,这样以后,病才能根除。

”关羽便伸出臂膀让华佗切开。

当时,关羽恰好邀请各位将领在一起喝酒吃饭,臂膀上的鲜血淋漓,溢出盘子,而关羽却依然下棋喝酒,谈笑自若。

空城计三国时期,谙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

当时,诸葛视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

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

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

又教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

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

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

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

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

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

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

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

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