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 教案教学设计_4
小学语文《赤壁之战》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赤壁之战》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学生能够运用词汇和语法知识,正确表达故事内容。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表演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分析故事中的修辞手法,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的忠诚、勇敢、智慧和团结等品质。
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中国历史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赤壁之战》选自《三国演义》中的一段经典故事,描述了曹操与孙权军队之间的激战。
故事中有丰富的人物形象,如周瑜、诸葛亮、赵云等,以及他们的智勇表现。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以及相关词汇和语法知识。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表演展示:学生分组表演故事中的重要场景,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
分析讨论:学生通过分析故事中的修辞手法和主题思想,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3.2 教学手段:教材:使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赤壁之战》文本。
多媒体: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黑板与粉笔:用于板书重点词汇和语法知识。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三国演义》的背景和赤壁之战的概况,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分享自己对三国时期的了解和兴趣点。
4.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赤壁之战》文本,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完成阅读理解题目,巩固对故事的理解。
4.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各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4.4 表演展示:学生分组表演故事中的重要场景,如赤壁之战、周瑜与诸葛亮的智谋对决等。
教师和同学对表演进行评价和反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赤壁之战》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赤壁之战》教案三篇篇一教学要求:学生学习课文之前,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的相关片断,以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理清课文的条理。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查找自己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小故事,开三国故事会。
教学重点: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悟出赤壁一战胜与负的根本原因。
查找自己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小故事,开三国故事会。
教学难点: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构想:在教学中重点理清课文的条理,抓好预习检查,使学生初步了解交战双方是哪些人;战役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如何,然后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教学准备:投影片、录音带、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顺课文条理,引导学生逐段深入学习。
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2、揭示课题:我们今天要学习《赤壁之战》,赤壁在今天的湖北省武昌县西赤矶山。
据历史记载,东吴的孙权以三万大军打败了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孙权是怎样打败曹操的,他为什么能打败曹操,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了解背景。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1)看看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交战双方是哪些人?(3)交战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2、回答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所知《三国演义》的故事进行回答)3、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4、默读课文,想想赤壁一战的过程,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怎样,然后给课文分段。
5、讨论分段。
(按战役的起因、战前准备、战役经过及结果来划分段落。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
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2)理解“调兵遣将”,周瑜为什么要调兵遣将?(3)让学生谈谈对“隔岸相对”的理解。
(4)说说这段话讲了什么?(赤壁一战的起因。
赤壁之战(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赤壁之战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看赤壁之战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 向学生介绍赤壁之战发生的时代背景,如东汉末年的政治动荡和战乱。
教学活动:1. 展示赤壁之战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赤壁之战的场景。
2. 教师简要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章:赤壁之战的起因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赤壁之战的起因。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赤壁之战的起因,包括曹操东征和刘备、孙权的联盟。
2. 分析曹操和刘备、孙权的势力对比,以及双方的战略意图。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资料,了解赤壁之战的起因。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曹操和刘备、孙权的势力对比和战略意图。
第三章:赤壁之战的过程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赤壁之战的过程。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描述赤壁之战的具体过程,包括双方的军事行动和战斗的转折点。
2. 分析赤壁之战中的关键因素,如周瑜的智谋和东风的帮助。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资料,了解赤壁之战的过程。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赤壁之战中的关键因素和周瑜的智谋。
第四章:赤壁之战的结果和影响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赤壁之战的结果和影响。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赤壁之战的结果,包括曹操的失败和刘备、孙权的胜利。
2. 分析赤壁之战对历史的影响,如三国鼎立的形成和战争方式的改变。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资料,了解赤壁之战的结果和影响。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赤壁之战对历史的影响和战争方式的改变。
第五章:总结和反思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总结赤壁之战的主要内容和教训。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经过及影响。
(2)分析曹操、周瑜、诸葛亮等人物在战争中的作用。
(3)理解赤壁之战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弘扬民族精神。
(2)学会从历史事件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经过及影响。
(2)曹操、周瑜、诸葛亮等人物在战争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1)赤壁之战中各方势力的战略战术分析。
(2)赤壁之战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赤壁之战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赤壁之战吗?它发生在哪个时期?有哪些著名人物?2.学习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1)讲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包括曹操统一北方、孙权割据江东、刘备三顾茅庐等。
(2)分析赤壁之战前各方势力的对比。
3.学习赤壁之战的经过(1)讲解赤壁之战的经过,包括黄盖献计、火烧赤壁等。
(2)分析赤壁之战中各方势力的战略战术。
4.分析赤壁之战中的人物(1)分析曹操、周瑜、诸葛亮等人物在战争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讨论:你最喜欢赤壁之战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5.学习赤壁之战的影响(1)讲解赤壁之战对当时局势的影响,包括三国鼎立格局的形成。
(2)分析赤壁之战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重要地位。
(2)拓展:赤壁之战与三国演义中的描述有哪些不同?请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下节课分享。
四、课后作业2.查阅资料,了解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描述,与历史事实进行比较。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经过、影响及人物。
在课堂上,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表现出对历史的热爱和探究精神。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描述《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经过和结果。
能够分析并评价三国时期的军事策略和人物形象。
能够运用成语和典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和图表,了解赤壁之战的地理环境和军事部署。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历史素养。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导言:引入《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介绍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特点。
引导学生关注赤壁之战的重要性和影响。
2. 赤壁之战的起因:讲述曹操东征的原因和目的,分析曹操的优势和劣势。
引导学生思考刘备和孙权的联合抗曹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3. 赤壁之战的经过:详细描述赤壁之战的战役过程,包括曹操的军事部署和孙刘联军的战术。
引导学生分析赤壁之战中的关键事件和军事策略。
三、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阅读《赤壁之战》的相关文本,理解并掌握主要内容和细节。
设计阅读题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记忆能力。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赤壁之战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形象。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3. 角色扮演: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赤壁之战中的不同角色。
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人物的心理和动机。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讨论等。
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2.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题目和考试,评估学生对《赤壁之战》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检查学生对文本中的细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3. 角色扮演: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和情感态度。
评估学生对角色心理和动机的理解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文本材料:《赤壁之战》的相关文本,包括历史记载和文学作品。
三国时期的地图和图表,展示赤壁之战的地理环境和军事部署。
赤壁之战(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经过和结果。
学生能够分析赤壁之战中的战略战术及其影响。
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历史词汇和概念。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史料、讨论和分析,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培养爱国情怀。
学生能够认识到历史人物的智慧和勇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经过和结果。
赤壁之战中的战略战术及其影响。
2. 教学难点:赤壁之战中的一些历史事件和战术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对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有深入的了解。
准备相关的历史史料和资料。
2. 学生准备:对三国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具备基本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引起学生对赤壁之战的兴趣。
2. 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史料,介绍赤壁之战的经过和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赤壁之战中的战略战术及其影响。
3.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赤壁之战的经过和结果。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赤壁之战中的战略战术及其影响。
4. 教学评价:教师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赤壁之战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赤壁之战对历史的影响,并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研究和讨论。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辩论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赤壁之战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历史纪录片、图片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赤壁之战的场景和情感。
3. 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人物的决策和战术运用。
七、教学方法1. 阅读分析法:学生通过阅读史料,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经过和结果。
2. 小组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赤壁之战中的战略战术及其影响。
《赤壁之战》教案(精选15篇)

《赤壁之战》教案(精选15篇)《赤壁之战》篇1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熟读全文,理解课文的内容2、巩固文言基础知识能力目标: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情感价值观目标:学会运用知已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的方法来对待学习、对待生活学习重点与难点:巩固文言基础知识学法指导:诵读自主合作探究练习巩固知识链接:●赤壁之战的典故和典故三顾茅庐赤壁之战苦肉计官渡之战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成语三分天下鞠躬尽瘁●历史已经随着江水远去,硝烟已经散尽,很多人说曹操如果听取贾诩的建议就不会失败,但我想曹操有他自己的看法在感叹曹操的时候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羽扇纶巾”的周瑜,他“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潇洒,和乌林那惊天动地的一把大火公元209年的第一场雪就这样被映红了……此正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复习提纲:教材知识点梳理一.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1.将军禽操2.五万兵难卒合3.顷之,烟炎张天4.雷鼓大震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荆州与国临接2.备南走3.致殷勤之意4.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5.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6.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7.鼎足之形成矣 8.刘琮束手9.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10.愚谓大计不如迎之11.权起更衣 12.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13.地方数千里 14.当横行天下15.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16.邂逅不如意17.初一交战 18.去北军二里余19.北军大坏 20.北面而事之三.指出活用词并解释.1.敬贤礼士2.兵精粮多,足以立事3.必蹶上将军4.乘犊车,从吏卒5.诸人持议,甚失孤望6.可烧而走也7.瑜等率轻锐 8.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9.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10.操悉浮以沿江11.英雄乐业 12.备南走13.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 14.兼有步兵,水陆俱下15.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四.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一)实词1.此帝王之资也2.二子不协3.与操有隙4.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5.如有离违,宜别图之6.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7.如其克谐8 肃宣权旨 9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10近者奉辞伐罪 11.权以示群下12.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13.不复料其虚实14今以实校之 15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16.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24.上建旌旗25.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二)虚词1.比至南郡2.江表英豪咸归附之3.向察众人之议4.累官故不失州郡5.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6.顷之,烟炎张天五.特殊句式1.刘备天下枭雄2.我,子瑜友也3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4豫州今欲何至5.行将为人所并6.我,子瑜友也7.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于)江东8.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导学案2(鲁人教版必修1)《赤壁之战》教案设计5(鲁人教版必修1)一、教学目标(一)认识孙权的形象——他的正确决策是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的决定性因素。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人物;(2)掌握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3)分析作品中的矛盾冲突和人物性格特点;(4)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思维导图、角色扮演等方法,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3)学会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中的人物情感,理解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悲壮;(2)认识历史人物的英勇无畏和智慧谋略;(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赤壁之战》节选自《三国演义》,主要描述了曹操大军与东吴联军在赤壁展开的一场激战。
2. 教学重点:掌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中的矛盾冲突。
3. 教学难点:深入解读文本,把握作品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三国演义》和赤壁之战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注意人物形象和矛盾冲突。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矛盾冲突和人物性格特点,分享学习心得。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梳理故事情节,剖析人物形象。
5. 实践环节: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角色扮演等方法,展示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整理笔记,巩固所学内容;2. 结合课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战争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2.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分配,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增强课堂互动;3. 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梳理故事情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4. 对比分析:组织学生对比不同版本的《赤壁之战》,探讨各自的特点和优劣;5. 案例分析:引入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让学生了解《赤壁之战》在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之战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17、赤壁之战第30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认知学会本课生字,掌握“率领、相持、计策、失信、眺望、波浪滔天、自不量力、调兵遣将、丢盔弃甲”等词语的意思。
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有条理的思维能力。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东吴获胜的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情感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遇事多分析、勤动脑的好习惯。
重点: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归纳出赤壁之战双方胜负的根本原因;理清“火攻”一段的顺序,学习技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难点:理清“火攻”全过程的顺序。
主要教法:情境教学法学法:小组合作自学探究,通过读、思、讲、议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具准备:投影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鼓励学生参与板书同学们,最近班上哪些同学写字有进步?请一名代表,把课题写在黑板上。
(板书:17赤壁之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围绕课题的“战”字想一想,课文会写一些什么内容?(学生可能提出:交战双方是谁?他们都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交战?交战结果怎样?等)2.激励学生积极读书。
教师导语:我们先把课文读一遍。
怎么读呢?自由选择,当读到你愿意读的段落时,可站起来读。
(读后,了解读的情况并表扬多读的同学。
)(三)了解“认识起点”,据实施教1.直接了解,开门见山。
教师设问:学这篇课文前,有谁了解“赤壁之战”?你是通过什么知道的?2.设计
情境,展现已知。
教师出示作战图和人物画像。
启发学生:谁能利用老师提供的作战图和人物画像,把“赤壁之战”向同学们作个简要介绍?(学生可以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介绍;也可按时间、地点、人物、力量对比、经过、结果的方式介绍。
)(四)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1.学生自由读。
2.交流回答。
(五)作业1.熟读课文。
2.书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教学后记()17、赤壁之战时间、地点、人物力量对比、经过、结果课题17、赤壁之战第31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认知学会本课生字,掌握“率领、相持、计策、失信、眺望、波浪滔天、自不量力、调兵遣将、丢盔弃甲”等词语的意思。
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有条理的思维能力。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东吴获胜的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情感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遇事多分析、勤动脑的好习惯。
重点: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归纳出赤壁之战双方胜负的根本原因;理清“火攻”一段的顺序,学习技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难点:理清“火攻”全过程的顺序。
主要教法:情境教学法学法:小组合作自学探究,通过读、思、讲、议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具准备:投影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二)激励学生深究,深入剖析1.利用兴趣,直入重点。
教师询问:读课文的时候,你们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分?(根据以往对学生的了解,一般学生对“火攻”一仗的过程有兴趣。
引导学生在书中找到这一部分,明确阅读范围。
)2.分组活动,自学探究。
教师启发:“火攻”这一仗是分好几步来实施的。
请大家好好阅读这部分,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是哪一招?并说出原因。
3.全班交流,各抒己见。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时,将说精彩点和读精彩段相结合,使理解与朗读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
4.练习概括,自由创作。
(l)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知道了火攻的每一步都是很精彩的,缺了哪一步都不行,这么好的计策,愿意记住吗?怎么做才容易记呢?(学生可以编顺口溜、编诗歌、概括为词语、编写成短句等。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三)升华认识,深化思想1.教师启发:周瑜以3万人打败曹操80万人,这叫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以少胜多)2.提出问题,引发辩论。
教师:你们认为曹操该不该输?为什么?请大家展开辩论。
辩论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讨论曹操一方为什么不该输,却输了?周瑜一方不可能赢,却赢了?(四)积累词语,欣赏佳句(五)总结(六)布置作业以下两题任选一题完成1.复述《赤壁之战》给爸爸、妈妈听。
2.课后观看《三国演义》影视片或读《三国演义》的其他故事,并总结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板书设计教学后记()17、赤壁之战敌强我弱假信投降相持不利靠近曹军曹军不习水性火烧曹营追杀曹军以少胜多资料提供者:刘化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