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赤壁之战》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赤壁之战》教案三篇篇一教学要求:学生学习课文之前,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的相关片断,以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理清课文的条理。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查找自己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小故事,开三国故事会。
教学重点: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悟出赤壁一战胜与负的根本原因。
查找自己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小故事,开三国故事会。
教学难点: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构想:在教学中重点理清课文的条理,抓好预习检查,使学生初步了解交战双方是哪些人;战役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如何,然后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教学准备:投影片、录音带、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顺课文条理,引导学生逐段深入学习。
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2、揭示课题:我们今天要学习《赤壁之战》,赤壁在今天的湖北省武昌县西赤矶山。
据历史记载,东吴的孙权以三万大军打败了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孙权是怎样打败曹操的,他为什么能打败曹操,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了解背景。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1)看看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交战双方是哪些人?(3)交战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2、回答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所知《三国演义》的故事进行回答)3、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4、默读课文,想想赤壁一战的过程,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怎样,然后给课文分段。
5、讨论分段。
(按战役的起因、战前准备、战役经过及结果来划分段落。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
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2)理解“调兵遣将”,周瑜为什么要调兵遣将?(3)让学生谈谈对“隔岸相对”的理解。
(4)说说这段话讲了什么?(赤壁一战的起因。
《赤壁之战》语文教案

《赤壁之战》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赤壁之战》的相关内容;(2)能够分析并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3)能够解读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运用想象、联想、对比等方法,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3)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2)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和英勇斗争的精神;(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2)作品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的把握;(3)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句式结构;(2)作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哲理;(3)对学生想象力和联想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作品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并提出问题;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品魅力;5. 比较教学法:对比其他作品,分析《赤壁之战》的独特之处。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赤壁之战》的背景和历史意义;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并提出问题;3. 讲解分析:讲解课文内容,阐述作品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5.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品魅力;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表现;7.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和拓展性作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表现;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和速度;3. 知识点掌握: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的掌握程度;4. 语文能力:通过写作、翻译等实践活动,评估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5. 学习兴趣:关注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小学四年级语文《赤壁之战》的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赤壁之战》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认识曹操、周瑜、诸葛亮等人物形象。
2.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过对故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学习生字词。
2.教学难点:分析曹操、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故事中的智慧与勇敢。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草船借箭》,大家对诸葛亮有什么印象呢?(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发生在《草船借箭》之后,这个故事就是《赤壁之战》。
请大家猜一猜,赤壁之战的背景是什么?2.自读课文(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速、节奏。
(2)边读边思考: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讲述了什么内容?3.学习生字词(1)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并在小组内交流。
(2)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重点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4.分析故事情节(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2)教师根据学生的复述,引导同学们分析赤壁之战的起因、经过、结果。
5.分析人物形象(1)请同学们说一说,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2)教师引导同学们分析曹操、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性格特点。
6.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从《赤壁之战》中得到的启示。
7.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赤壁之战》,通过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我们感受到了古代战争的智慧与勇敢。
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品质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成为有智慧、有勇气的人。
四、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不少于200字。
五、板书设计赤壁之战起因:曹操进攻东吴,东吴求救于刘备经过:诸葛亮献计,周瑜指挥作战结果:东吴大胜,曹操败走华容道人物形象:曹操:阴险、狡诈周瑜:智谋、勇敢诸葛亮:智慧、谋略六、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理解《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师: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赤壁之战之前,曹操和东吴的关系是怎样的吗?生:曹操想统一天下,所以进攻东吴。
《赤壁之战》教案与分析

《赤壁之战》教案与分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赤壁之战》中的战略战术、人物性格和故事主题。
3. 提高学生对古代战争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赤壁之战》原文,感受语言魅力,理解故事情节。
2. 故事梗概: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分析故事情节的发展。
3. 人物分析:分析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4. 战略战术探讨:讨论《赤壁之战》中的战略战术,学习古人的智慧和勇气。
5.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和总结《赤壁之战》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难点:分析《赤壁之战》中的战略战术,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主题。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战略战术和人物形象的看法。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战争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战略战术。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魅力,理解故事情节。
3. 故事梗概: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故事情节的发展。
4. 人物分析:分析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5. 战略战术探讨:讨论《赤壁之战》中的战略战术,学习古人的智慧和勇气。
6.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和总结《赤壁之战》的主题思想。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参与情况,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的质量,检查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分享交流能力。
小学四年级语文《赤壁之战》经典教材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赤壁之战》经典教材教案《赤壁之战》主要记叙了东汉末年,曹操率兵南下攻打东吴,东吴大将周瑜采用诈降和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以智取胜,大败曹军于赤壁的故事。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赤壁之战》经典教材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四年级语文《赤壁之战》经典教材教案一目的要求:一、了解主编者司马光、《资治通鉴》及背景。
二、疏通文意,诵读全文。
三、认识在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的关键因素是孙权的正确决策。
四、通过对战争场面描写的分析,了解“史笔”的基本特点。
难点、重点分析1、常用文言词。
次、当、方、计、将、蹶、立、乃、夷、走、卒2、容易误解的语言现象地方、妻子、北面、交通、无论、于是、殷勤、中国、初一3、本文突出了孙权什么性格、特点?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由以少胜多导入:课文解析一、了解主编者司马光和《资治通鉴》⒈了解主编者司马光⒉了解《资治通鉴》⒊时代背景简介二、疏通文意,诵读全文⒈理解字、词、句,翻译⑴注音⑵解释加点词⑶难句翻译⒉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全文第二课时一、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认识孙权的决策是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中战胜曹操的决定因素本文可分为二个部分。
1、第一部分(1—5段):孙刘联盟形成的经过。
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1、2段):鲁肃,诸葛亮策动孙刘联盟。
第一段,东吴方面,鲁肃劝说孙权与刘备结成联盟,共治曹操,并前往刘备处,劝说其联吴抗曹。
这是孙刘联盟形成的前奏。
鲁肃是这一联盟的本谋者。
第二段,诸葛亮意识到形势的危急,到东吴去劝说孙权联刘抗曹,并为孙权分析了当前三方兵力的对比,预测了战后天下的局势。
这是孙刘联盟的进一步酝酿。
后来形势的发展证实了诸葛亮卓越的才能。
第二层(3—5段):写东吴方面孙权聚众商议,最终决定抗操并出兵。
第三段,曹操写信威吓孙权,企图不战而胜,东吴内部“和”、“战”两派意见分岐,鲁肃暗劝孙权坚定抗曹决心。
第四段,鲁肃为坚定孙权决心,加强主战派力量,劝孙权召回周瑜。
《赤壁之战》优秀教学设计(精选9篇)

《赤壁之战》优秀教学设计《赤壁之战》优秀教学设计(精选9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赤壁之战》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赤壁之战》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事件的经过和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从战役的具体过程中了解以弱胜强的原因。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赤壁之战》背景资料,并通过预习,大致了解火攻是分哪几步进行的,每一步都做了什么?教师:挂图、朗读录音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顺序及结构,知道这是一场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以少胜多根本原因,从中获得启发和收益。
二、抓住重点认真分析1.指名朗读课文。
思考:本文的重点部分是第几部分?概括这部分的意思。
(第三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这部分的意思是:黄盖诈降,驾船火烧曹营,大败曹军。
)(2)这次战役是用火攻的方法取胜的,那么火攻是分哪几步进行的?每一步都做了什么?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第五至十一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段意。
再把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自然段合并。
思考“火攻”分几步。
3.指名说说自然段段意。
4.分组讨论分析。
(出示下面第五至第十一自然段段意,认真分析归纳合并。
)第五自然段:黄盖写诈降书给曹操。
第六自然段:趁东南风,黄盖驾船驶向曹军。
第七自然段:黄盖的船中装的全是火药。
第八自然段:黄盖驾船直冲曹军,曹操毫无防备。
第九自然段:黄盖命令士兵点火,火烧曹营。
第十自然段:曹营中火光冲天,乱成一片。
第十一自然段:曹军大败,曹操逃跑了。
学生汇报:(第五自然段为一层:黄盖写诈降书给曹操;第六自然段至第八自然段应合在一起,是写黄盖趁东南风,驾着装满火药的船,飞快地驶向曹军。
《赤壁之战》教案

《赤壁之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赤壁之战》的基本情节和历史背景。
(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3)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赤壁之战》的主题思想。
(2)运用想象、对比等方法,感受作品中的历史氛围和人物形象。
(3)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升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历史,珍惜和平。
(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赤壁之战》的基本情节和历史背景。
(2)理解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3)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古文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2)作品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情节。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分析作品中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作品中的历史氛围。
(2)对比现实生活,珍惜和平,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作业布置1. 翻译并背诵课文。
2. 写一篇关于《赤壁之战》心得体会的文章。
3. 绘制一幅描绘《赤壁之战》场景的图画。
五、课后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效果,查漏补缺。
2.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措施。
3. 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翻译、背诵和心得体会文章进行检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能力。
《赤壁之战》教案(精选15篇)

《赤壁之战》教案(精选15篇)《赤壁之战》篇1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熟读全文,理解课文的内容2、巩固文言基础知识能力目标: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情感价值观目标:学会运用知已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的方法来对待学习、对待生活学习重点与难点:巩固文言基础知识学法指导:诵读自主合作探究练习巩固知识链接:●赤壁之战的典故和典故三顾茅庐赤壁之战苦肉计官渡之战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成语三分天下鞠躬尽瘁●历史已经随着江水远去,硝烟已经散尽,很多人说曹操如果听取贾诩的建议就不会失败,但我想曹操有他自己的看法在感叹曹操的时候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羽扇纶巾”的周瑜,他“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潇洒,和乌林那惊天动地的一把大火公元209年的第一场雪就这样被映红了……此正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复习提纲:教材知识点梳理一.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1.将军禽操2.五万兵难卒合3.顷之,烟炎张天4.雷鼓大震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荆州与国临接2.备南走3.致殷勤之意4.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5.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6.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7.鼎足之形成矣 8.刘琮束手9.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10.愚谓大计不如迎之11.权起更衣 12.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13.地方数千里 14.当横行天下15.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16.邂逅不如意17.初一交战 18.去北军二里余19.北军大坏 20.北面而事之三.指出活用词并解释.1.敬贤礼士2.兵精粮多,足以立事3.必蹶上将军4.乘犊车,从吏卒5.诸人持议,甚失孤望6.可烧而走也7.瑜等率轻锐 8.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9.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10.操悉浮以沿江11.英雄乐业 12.备南走13.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 14.兼有步兵,水陆俱下15.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四.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一)实词1.此帝王之资也2.二子不协3.与操有隙4.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5.如有离违,宜别图之6.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7.如其克谐8 肃宣权旨 9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10近者奉辞伐罪 11.权以示群下12.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13.不复料其虚实14今以实校之 15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16.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24.上建旌旗25.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二)虚词1.比至南郡2.江表英豪咸归附之3.向察众人之议4.累官故不失州郡5.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6.顷之,烟炎张天五.特殊句式1.刘备天下枭雄2.我,子瑜友也3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4豫州今欲何至5.行将为人所并6.我,子瑜友也7.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于)江东8.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导学案2(鲁人教版必修1)《赤壁之战》教案设计5(鲁人教版必修1)一、教学目标(一)认识孙权的形象——他的正确决策是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的决定性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培养对名著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2、初步学会抓住文章的前后联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的阅读方法,培养对此类文章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了解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培养对名著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2、初步学会抓住文章的前后联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的阅读方法,培养对此类文章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教学课文
1、看视频:《火烧赤壁》片段。
2、视频播放的是课文里的哪些内容?浏览课文找出来。
3、出示句子:“黄盖用刀一招,前船一齐发火。
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涨天。
……一派
通红,漫天彻地。
”
(1)介绍火烧赤壁的相关资料
(2)感情朗读
4、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在曹营成为火海时,黄盖怎么擒曹操的呢?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
5、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6、幸得有张辽相救,但是曹营变成火海,黄盖手提利刃追着自己,曹操——叫苦连声
更苦的还在后头呢。
引读第五自然段。
7、画孙刘联军攻打曹营图。
8、“鏖”什么意思?“不计其数”什么意思?
9、曹军为什么会惨遭失败呢,咱得从这儿说起。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10、默读课文第一段落
11、读语言。
出示程昱曹操的对话。
(1)程昱说的提防是要提防什么?
(2)师改曹操说的话。
“冬至前后有东南风,不值得奇怪。
”你发现了什么?
11、读神态。
(1)“操笑曰”中的“笑”会是怎么笑?感情朗读读语言描写部分。
你觉得曹操是个怎样的
人?
(2)“操大喜,遂与众将来到水寨中大船上,观望黄盖船到。
”A、曹操为什么大喜?B、出示信的内容。
说一说这封信妙在哪。
12、浏览课文第二自然段,找找描写曹操神态语言的句子读一读。
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
板书
曹(二十三万)
西东
孙刘联军(五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