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赤壁之战》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赤壁之战》教案三篇篇一教学要求:学生学习课文之前,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的相关片断,以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理清课文的条理。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查找自己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小故事,开三国故事会。
教学重点: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悟出赤壁一战胜与负的根本原因。
查找自己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小故事,开三国故事会。
教学难点: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构想:在教学中重点理清课文的条理,抓好预习检查,使学生初步了解交战双方是哪些人;战役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如何,然后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教学准备:投影片、录音带、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顺课文条理,引导学生逐段深入学习。
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2、揭示课题:我们今天要学习《赤壁之战》,赤壁在今天的湖北省武昌县西赤矶山。
据历史记载,东吴的孙权以三万大军打败了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孙权是怎样打败曹操的,他为什么能打败曹操,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了解背景。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1)看看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交战双方是哪些人?(3)交战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2、回答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所知《三国演义》的故事进行回答)3、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4、默读课文,想想赤壁一战的过程,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怎样,然后给课文分段。
5、讨论分段。
(按战役的起因、战前准备、战役经过及结果来划分段落。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
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2)理解“调兵遣将”,周瑜为什么要调兵遣将?(3)让学生谈谈对“隔岸相对”的理解。
(4)说说这段话讲了什么?(赤壁一战的起因。
《赤壁之战》语文教案

《赤壁之战》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赤壁之战》的相关内容;(2)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作者简介及相关文学常识;(3)分析并评价文章中的修辞手法、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赤壁之战》;(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学习作品中的人物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3)认识历史,珍惜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赤壁之战》;(2)理解作品的内容、主题和手法;(3)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教学难点:(1)古文中生僻字、通假字、一词多义的词语的解释;(2)作品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3)对作品进行批判性阅读和创造性思考。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1)简要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简介;(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赤壁之战》,理解课文内容;(2)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品的相关知识;(3)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总结讨论要点。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难点知识点,如生僻字、通假字、一词多义等;(2)分析作品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3)解读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加强语音语调的把握;(2)选取课文中的片段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3)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学习态度;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单元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赤壁之战》的掌握程度;4.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单元测试,进行全面评估。
小学四年级语文《赤壁之战》经典教材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赤壁之战》经典教材教案《赤壁之战》主要记叙了东汉末年,曹操率兵南下攻打东吴,东吴大将周瑜采用诈降和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以智取胜,大败曹军于赤壁的故事。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赤壁之战》经典教材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四年级语文《赤壁之战》经典教材教案一目的要求:一、了解主编者司马光、《资治通鉴》及背景。
二、疏通文意,诵读全文。
三、认识在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的关键因素是孙权的正确决策。
四、通过对战争场面描写的分析,了解“史笔”的基本特点。
难点、重点分析1、常用文言词。
次、当、方、计、将、蹶、立、乃、夷、走、卒2、容易误解的语言现象地方、妻子、北面、交通、无论、于是、殷勤、中国、初一3、本文突出了孙权什么性格、特点?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由以少胜多导入:课文解析一、了解主编者司马光和《资治通鉴》⒈了解主编者司马光⒉了解《资治通鉴》⒊时代背景简介二、疏通文意,诵读全文⒈理解字、词、句,翻译⑴注音⑵解释加点词⑶难句翻译⒉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全文第二课时一、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认识孙权的决策是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中战胜曹操的决定因素本文可分为二个部分。
1、第一部分(1—5段):孙刘联盟形成的经过。
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1、2段):鲁肃,诸葛亮策动孙刘联盟。
第一段,东吴方面,鲁肃劝说孙权与刘备结成联盟,共治曹操,并前往刘备处,劝说其联吴抗曹。
这是孙刘联盟形成的前奏。
鲁肃是这一联盟的本谋者。
第二段,诸葛亮意识到形势的危急,到东吴去劝说孙权联刘抗曹,并为孙权分析了当前三方兵力的对比,预测了战后天下的局势。
这是孙刘联盟的进一步酝酿。
后来形势的发展证实了诸葛亮卓越的才能。
第二层(3—5段):写东吴方面孙权聚众商议,最终决定抗操并出兵。
第三段,曹操写信威吓孙权,企图不战而胜,东吴内部“和”、“战”两派意见分岐,鲁肃暗劝孙权坚定抗曹决心。
第四段,鲁肃为坚定孙权决心,加强主战派力量,劝孙权召回周瑜。
《赤壁之战》优秀教学设计(精选9篇)

《赤壁之战》优秀教学设计《赤壁之战》优秀教学设计(精选9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赤壁之战》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赤壁之战》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事件的经过和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从战役的具体过程中了解以弱胜强的原因。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赤壁之战》背景资料,并通过预习,大致了解火攻是分哪几步进行的,每一步都做了什么?教师:挂图、朗读录音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顺序及结构,知道这是一场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以少胜多根本原因,从中获得启发和收益。
二、抓住重点认真分析1.指名朗读课文。
思考:本文的重点部分是第几部分?概括这部分的意思。
(第三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这部分的意思是:黄盖诈降,驾船火烧曹营,大败曹军。
)(2)这次战役是用火攻的方法取胜的,那么火攻是分哪几步进行的?每一步都做了什么?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第五至十一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段意。
再把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自然段合并。
思考“火攻”分几步。
3.指名说说自然段段意。
4.分组讨论分析。
(出示下面第五至第十一自然段段意,认真分析归纳合并。
)第五自然段:黄盖写诈降书给曹操。
第六自然段:趁东南风,黄盖驾船驶向曹军。
第七自然段:黄盖的船中装的全是火药。
第八自然段:黄盖驾船直冲曹军,曹操毫无防备。
第九自然段:黄盖命令士兵点火,火烧曹营。
第十自然段:曹营中火光冲天,乱成一片。
第十一自然段:曹军大败,曹操逃跑了。
学生汇报:(第五自然段为一层:黄盖写诈降书给曹操;第六自然段至第八自然段应合在一起,是写黄盖趁东南风,驾着装满火药的船,飞快地驶向曹军。
《赤壁之战》教案

《赤壁之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赤壁之战》的基本情节和历史背景。
(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3)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赤壁之战》的主题思想。
(2)运用想象、对比等方法,感受作品中的历史氛围和人物形象。
(3)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升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历史,珍惜和平。
(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赤壁之战》的基本情节和历史背景。
(2)理解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3)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古文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2)作品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情节。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分析作品中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作品中的历史氛围。
(2)对比现实生活,珍惜和平,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作业布置1. 翻译并背诵课文。
2. 写一篇关于《赤壁之战》心得体会的文章。
3. 绘制一幅描绘《赤壁之战》场景的图画。
五、课后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效果,查漏补缺。
2.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措施。
3. 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翻译、背诵和心得体会文章进行检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能力。
《赤壁之战》教案(精选15篇)

《赤壁之战》教案(精选15篇)《赤壁之战》篇1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熟读全文,理解课文的内容2、巩固文言基础知识能力目标: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情感价值观目标:学会运用知已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的方法来对待学习、对待生活学习重点与难点:巩固文言基础知识学法指导:诵读自主合作探究练习巩固知识链接:●赤壁之战的典故和典故三顾茅庐赤壁之战苦肉计官渡之战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成语三分天下鞠躬尽瘁●历史已经随着江水远去,硝烟已经散尽,很多人说曹操如果听取贾诩的建议就不会失败,但我想曹操有他自己的看法在感叹曹操的时候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羽扇纶巾”的周瑜,他“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潇洒,和乌林那惊天动地的一把大火公元209年的第一场雪就这样被映红了……此正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复习提纲:教材知识点梳理一.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1.将军禽操2.五万兵难卒合3.顷之,烟炎张天4.雷鼓大震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荆州与国临接2.备南走3.致殷勤之意4.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5.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6.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7.鼎足之形成矣 8.刘琮束手9.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10.愚谓大计不如迎之11.权起更衣 12.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13.地方数千里 14.当横行天下15.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16.邂逅不如意17.初一交战 18.去北军二里余19.北军大坏 20.北面而事之三.指出活用词并解释.1.敬贤礼士2.兵精粮多,足以立事3.必蹶上将军4.乘犊车,从吏卒5.诸人持议,甚失孤望6.可烧而走也7.瑜等率轻锐 8.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9.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10.操悉浮以沿江11.英雄乐业 12.备南走13.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 14.兼有步兵,水陆俱下15.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四.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一)实词1.此帝王之资也2.二子不协3.与操有隙4.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5.如有离违,宜别图之6.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7.如其克谐8 肃宣权旨 9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10近者奉辞伐罪 11.权以示群下12.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13.不复料其虚实14今以实校之 15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16.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24.上建旌旗25.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二)虚词1.比至南郡2.江表英豪咸归附之3.向察众人之议4.累官故不失州郡5.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6.顷之,烟炎张天五.特殊句式1.刘备天下枭雄2.我,子瑜友也3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4豫州今欲何至5.行将为人所并6.我,子瑜友也7.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于)江东8.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导学案2(鲁人教版必修1)《赤壁之战》教案设计5(鲁人教版必修1)一、教学目标(一)认识孙权的形象——他的正确决策是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的决定性因素。
《赤壁之战》教案

《赤壁之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及重要意义;(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2)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语言魅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2)学习古代英雄的英勇事迹,培养民族自豪感;(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课文,体会语言的韵律美;2.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3. 重点词语解释:解释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文本内容;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和段落;4. 课堂讲解: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疑问;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3. 阅读测试:定期进行阅读测试,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赤壁之战》原文;2. 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资料、人物介绍等;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2.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强对人物形象的理解;3. 对比分析:将《赤壁之战》与其他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4. 启发式教学: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七、教学步骤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课文,体会语言的韵律美;2. 人物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3. 故事情节梳理:讲解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清思路;4. 语言品味: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精彩语句,体会语言的魅力;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赤壁》教案6篇

《赤壁》教案6篇《赤壁》教案篇1教学目标:1.按照课后第二题的提示读课文,理解课文。
2.按照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3.懂得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教学难点:通过对课文理解,来找出东吴胜利,曹军失败的原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一.激趣,导入。
1.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
课件出示:《三国演义》主题歌。
2.说三国,道三国。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谈三国吧。
大家看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
说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儿?根据学生的回答来板书:长江。
浪花淘尽英雄。
在《赤壁之战》中,我们熟悉了哪些人物?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周瑜、黄盖、曹操。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大将军指挥3万兵马,击溃了曹操的80万雄师,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真是了不起。
为什么东吴区区3万兵士却能打败曹操的威猛之师呢?让我们通过阅读课文来解答这个问题。
二.课件出示,教师提问:赤壁之战前,交战双方的形势怎样?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第一段,找一找答案。
1.学生齐读课文。
2.指名学生说,并找出课文相应的词句。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
3.关于双方兵力的对比,课文中还有一个生动的比喻,你能把它找出来吗?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什么叫自不量力?句子中的鸡蛋指什么?石头呢?黄盖要使曹操相信,周瑜的什么行为自不量力?你能把这个句子改成意思相同,但语气有所不同的句子吗?三.继续讨论。
1.教师提问:大战在即,黄盖观察到了敌我双方的形势,他向周瑜提出了什么建议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火攻。
周瑜听了黄盖的话,让黄盖把火攻的计策献上来。
2.教师提问:课文有没有通过黄盖的话直接把计策的具体内容写出来?我们大家比曹操聪明多了,我们都知道黄盖设计了一系列的计策来对付曹操。
你们怎么知道的?让我们分组朗读一下课文第三段,想一想火攻的计策是怎样实现的。
4.学生分组朗读后,教师指示:接下来,我们分成4人小组来讨论一下,黄盖火攻的计策是怎么一步步地实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之战
教学目标:
1、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并复述这些内容。
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能有目的地进行阅读,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1、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并复述这些内容。
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能有目的地进行阅读,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并复述这些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走近名著
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问:“这是哪部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歌?”
2、交流:你对《三国演义》知多少?
(三国的名称、三国的主要人物、三国所处的位置等等)
3、在一千七八百多年前,魏国的曹操打败了蜀国的刘备,企图一鼓作气消灭东吴,一统天下。
面对强兵压境,孙权与刘备联合起来,于是在赤壁爆发了一场有名的“赤壁之战”。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设疑:“赤壁之战”发生在遥远的一千七八百多年前,可为什么历史要记录下它?人们又为什么直到现在还津津乐道?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边读边思考。
注意读准字音,并理解文中的词语。
2、交流——“步步为赢”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调兵( )将自不( )力波浪( ) ( )不防备
迎风( )望丢( )弃( ) 无心( )战不( )其数
(2)你理解了其中的哪个词语?
(3)选择1个或几个补充完整的词语,说一句或几句和《赤壁之战》有关的话。
三、突破重点,精思研读
(一)理清“火攻”的步骤
1、师生合作读文章第3段。
对呀,3万对50万,如此悬殊的兵力,黄盖也深知寡不敌众,所以他对周瑜说:“(),但因为他看到曹军的( ),于是他信心十足地提出:“如用
( )。
”
2、正如周瑜所说火攻是个好主意,关键是怎么打?
指名朗读课文5——11小节,思考周瑜用火攻的方法打败曹军分哪几步?试着用简短语言概括,同座位交流后回答。
3、多媒体逐步展示:写信诈降、乘风行船、火烧曹船、曹军大败。
(二)精读每一步,学习复述,体会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所在。
1、火攻这一战是分好几步来实施的,你认为最精彩的是哪一招?为什么?
A——黄盖诈降
1)展示黄盖给曹操写信的内容(个人读)
2)引导学生分析
a 曹操接到黄盖的信为什么会欢喜得不得了?从信中找出原因。
b 周瑜既然准备用火攻攻打曹军为什么还要写信诈降呢?
c 从曹操接信后的举动看,你觉得曹操的弱点是什么?
B——趁风驶船
1)展示两军对阵图,指名划出风向。
2)思考讨论:
a 课文中哪几处写到东南风?(用直线在文中标出)它与火攻有什么关系?请找到其中的关键词说说理由。
b 东吴乘风而来的船有哪几种?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C——火烧曹营
1)从课文9、10小节中找出描写火势旺盛的句子,你觉得哪几个词用得特别好?为什么?(重点体会“都”、“封”、“窜”)
2)齐读三句话,再次体会“火攻”的妙处——扬长避短
(三)分步复述
1、听了同学们的发言,知道火攻的每一步都是很精彩的,缺了哪一步都不行,这么好的计策真让人赞叹不已,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招,试着说一说。
2、学生精彩片段复述交流。
3、根据提纲,试着复述全文。
4、小结:看着提纲,大家不难发现,作者就是这样一步步将这著名的“赤壁之战”的全过程描述下来,使得文章条理清楚,扣人心弦。
那么读到这里,你从这场战役中收获了什么呢?(指名交流)
四、总结归纳,课外拓展
1、齐读最后一节,展开想象:
堂堂一代枭雄曹操从华容道仓皇逃命后,当他回到北方,回首这次大战,他会对着部下黯然长叹:“。
”
2、学生想象发言。
3、激发豪情,出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同学们,历史的脚步匆匆,而长江的水依然滔滔,那远去的硝烟,那逝去的火花,已随风而飘,但在这场著名的战役过去900多年后,有一位大文豪来到长江边,深深地怀念、深深的赞叹,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
4、用你喜欢的方式诵读。
5、总结:正是有无数像赤壁之战这样的战争、事件串起了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辉煌的历史,也正是有无数像苏轼这样的文人墨客用他们的笔用他们的激情创造了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
游历其中,没有一个炎黄子孙会不为之自豪的!我相信,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深有同感。
6、布置作业
记一记:中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
讲一讲:《赤壁之战》的故事。
读一读: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故事,如《官渡之战》、《淝水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