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精选3篇】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精选3篇】【赤壁之战教学设计第1篇】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2、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给段落分层的能力。
3、理解本课“调兵遣将、自不量力、不计其数”等重点词。
并掌握句式“不是……也不是……而是……”的运用。
教学重点:理解周瑜制定“火攻”计策的依据及实施“火攻”计策的过程。
教学难点:让学生充分理解号称八十万的曹军为什么会败于仅三万的周瑜的军队。
教学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及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课文第一段展示赤壁之战形势图,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曹、周两军各自的地理位置,逐步展现文章结构。
提问:(一)赤壁之战的起因是什么?周瑜又是怎样做的呢?随课文理解“夺取”、“调兵遣将”的意思。
(二)双方作战的兵力又怎样呢?(板书:3万,80万)二、学习第二段:曹操和周瑜都想取得这次战斗的胜利,战前他们各自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请同学带着这个总是齐读课文第二段,学生读后思考,小组讨论后回答。
继续追问:(1)曹操为什么“铁索连船”?这样做好不好呢?(2)周瑜采用火攻的依据是什么?(板书:火攻)三、学习第三段:(一)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段,思考周瑜用火攻的方法打败曹军分哪几步?让学生边读边用笔划分层次用“/”线表示,并用简短语言概括。
(同座位交流后回答)多媒体逐步展示:写信诈降、乘风行船、火烧曹船、曹军大败。
(二)学习第一层展示黄盖给曹操写信的内容(个人读)引导学生分析1、曹操接到黄盖的信为什么会欢喜得不得了?从信中找出原因。
(理解“自不量力”)2、周瑜既然准备用火攻攻打曹军为什么还要写信诈降呢?3、要想使火攻得以实现,还需要什么自然条件?(东南风)(三)学习第二层展示两军对阵图体现东南风对火攻的作用思考讨论:1、课文中哪几处写到东南风?(用“”线在文中标出)它与火攻有什么关系?(先让同座学生交流,再请一位学生到屏幕前用教棒叙述)2、东吴乘风而来的船有哪几种?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大组讨论,允许争论)分析比较句子:①里面不是兵士,也不是粮食而是芦苇,……②里面是芦苇,……附问题:课文中为什么不直接写船里面是芦苇,而要写船里装的不是士兵,不是粮食而是芦苇,……(四)学习第三、四层1、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把学生引入激烈战斗的意境之中。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赤壁之战》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赤壁之战》教案三篇篇一教学要求:学生学习课文之前,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的相关片断,以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理清课文的条理。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查找自己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小故事,开三国故事会。
教学重点: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悟出赤壁一战胜与负的根本原因。
查找自己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小故事,开三国故事会。
教学难点: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构想:在教学中重点理清课文的条理,抓好预习检查,使学生初步了解交战双方是哪些人;战役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如何,然后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教学准备:投影片、录音带、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顺课文条理,引导学生逐段深入学习。
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2、揭示课题:我们今天要学习《赤壁之战》,赤壁在今天的湖北省武昌县西赤矶山。
据历史记载,东吴的孙权以三万大军打败了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孙权是怎样打败曹操的,他为什么能打败曹操,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了解背景。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1)看看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交战双方是哪些人?(3)交战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2、回答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所知《三国演义》的故事进行回答)3、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4、默读课文,想想赤壁一战的过程,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怎样,然后给课文分段。
5、讨论分段。
(按战役的起因、战前准备、战役经过及结果来划分段落。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
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2)理解“调兵遣将”,周瑜为什么要调兵遣将?(3)让学生谈谈对“隔岸相对”的理解。
(4)说说这段话讲了什么?(赤壁一战的起因。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情况。
掌握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分析赤壁之战中的战略和战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历史意识。
引导学生从《赤壁之战》中吸取智慧,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赤壁之战》课文2. 教学重点:《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情况。
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赤壁之战中的战略和战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对赤壁之战产生兴趣。
简要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的思考。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讨论与思考: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赤壁之战中的战略和战术。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赤壁之战对历史的影响和教训。
四、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学生口头回答问题。
学生书面回答问题。
2. 评价内容:对《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情况的理解。
对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的掌握。
对赤壁之战中的战略和战术的分析。
五、教学资源:1. 教学文本:《赤壁之战》课文2. 图片或视频资料:赤壁之战的相关图片或视频。
3. 参考书籍:有关赤壁之战的历史书籍或资料。
六、教学步骤:1.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2. 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赤壁之战中的战略和战术。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赤壁之战对历史的影响和教训。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给予评价。
七、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赤壁之战中的战略和战术。
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分享,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赤壁之战》教案三篇

【导语】《⾚壁之战》是⼀篇历史故事,它⽣动地记叙了东汉末年曹操率兵南下攻打东吴,东吴⼤将周瑜针对曹军的弱点,采⽤⽕攻⼤败曹军于⾚壁的故事。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要求: 学⽣学习课⽂之前,指导学⽣阅读《三国演义》中的相关⽚断,以便于学⽣理解课⽂内容。
理解课⽂内容,懂得在⾚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原因是知⼰知彼,利⽤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理清课⽂的条理。
学会本课的⽣字新词。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查找⾃⼰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开三国故事会。
教学重点: 了解⾚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悟出⾚壁⼀战胜与负的根本原因。
查找⾃⼰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开三国故事会。
教学难点: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分段,理清课⽂的条理。
教学构想: 在教学中重点理清课⽂的条理,抓好预习检查,使学⽣初步了解交战双⽅是哪些⼈;战役发⽣在什么地⽅,什么时候;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如何,然后引导学⽣再读课⽂,加深理解。
教学准备: 投影⽚、录⾳带、⽣字词卡⽚。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内容,初步理顺课⽂条理,引导学⽣逐段深⼊学习。
学习过程: ⼀、激趣导⼊。
1、板书课题 2、揭⽰课题:我们今天要学习《⾚壁之战》,⾚壁在今天的湖北省武昌县西⾚矶⼭。
据历史记载,东吴的孙权以三万⼤军打败了曹操的⼋⼗万⼤军,孙权是怎样打败曹操的,他为什么能打败曹操,学习了课⽂,我们就知道了。
⼆、初读课⽂,了解背景。
1、学⽣⾃由朗读课⽂,思考: (1)看看本⽂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2)交战双⽅是哪些⼈? (3)交战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2、回答问题:(引导学⽣根据所知《三国演义》的故事进⾏回答) 3、学⽣提出不懂的问题。
4、默读课⽂,想想⾚壁⼀战的过程,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怎样,然后给课⽂分段。
5、讨论分段。
(按战役的起因、战前准备、战役经过及结果来划分段落。
小学语文《赤壁之战》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赤壁之战》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能够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提高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到团结合作、智慧和勇气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通过阅读《赤壁之战》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分析课文的结构和组织方式,理解故事的发展和高潮。
2.2 生字词学习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重点生字词的读音和写法。
学生通过练习和游戏,巩固生字词的记忆和运用。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能够掌握一些重点生字词的读音和写法。
3.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进行阅读和分析。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使用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
使用分组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利用角色扮演和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第五章:教学过程与安排5.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赤壁之战》的兴趣。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5.2 课堂讲解与互动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释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5.3 练习与巩固提供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组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提供相关的拓展材料和阅读建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评价通过提问和回答,观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通过小组讨论和表演,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小学四年级语文《赤壁之战》经典教材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赤壁之战》经典教材教案《赤壁之战》主要记叙了东汉末年,曹操率兵南下攻打东吴,东吴大将周瑜采用诈降和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以智取胜,大败曹军于赤壁的故事。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赤壁之战》经典教材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四年级语文《赤壁之战》经典教材教案一目的要求:一、了解主编者司马光、《资治通鉴》及背景。
二、疏通文意,诵读全文。
三、认识在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的关键因素是孙权的正确决策。
四、通过对战争场面描写的分析,了解“史笔”的基本特点。
难点、重点分析1、常用文言词。
次、当、方、计、将、蹶、立、乃、夷、走、卒2、容易误解的语言现象地方、妻子、北面、交通、无论、于是、殷勤、中国、初一3、本文突出了孙权什么性格、特点?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由以少胜多导入:课文解析一、了解主编者司马光和《资治通鉴》⒈了解主编者司马光⒉了解《资治通鉴》⒊时代背景简介二、疏通文意,诵读全文⒈理解字、词、句,翻译⑴注音⑵解释加点词⑶难句翻译⒉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全文第二课时一、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认识孙权的决策是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中战胜曹操的决定因素本文可分为二个部分。
1、第一部分(1—5段):孙刘联盟形成的经过。
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1、2段):鲁肃,诸葛亮策动孙刘联盟。
第一段,东吴方面,鲁肃劝说孙权与刘备结成联盟,共治曹操,并前往刘备处,劝说其联吴抗曹。
这是孙刘联盟形成的前奏。
鲁肃是这一联盟的本谋者。
第二段,诸葛亮意识到形势的危急,到东吴去劝说孙权联刘抗曹,并为孙权分析了当前三方兵力的对比,预测了战后天下的局势。
这是孙刘联盟的进一步酝酿。
后来形势的发展证实了诸葛亮卓越的才能。
第二层(3—5段):写东吴方面孙权聚众商议,最终决定抗操并出兵。
第三段,曹操写信威吓孙权,企图不战而胜,东吴内部“和”、“战”两派意见分岐,鲁肃暗劝孙权坚定抗曹决心。
第四段,鲁肃为坚定孙权决心,加强主战派力量,劝孙权召回周瑜。
《赤壁之战》优秀教学设计(精选9篇)

《赤壁之战》优秀教学设计《赤壁之战》优秀教学设计(精选9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赤壁之战》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赤壁之战》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事件的经过和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从战役的具体过程中了解以弱胜强的原因。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赤壁之战》背景资料,并通过预习,大致了解火攻是分哪几步进行的,每一步都做了什么?教师:挂图、朗读录音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顺序及结构,知道这是一场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以少胜多根本原因,从中获得启发和收益。
二、抓住重点认真分析1.指名朗读课文。
思考:本文的重点部分是第几部分?概括这部分的意思。
(第三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这部分的意思是:黄盖诈降,驾船火烧曹营,大败曹军。
)(2)这次战役是用火攻的方法取胜的,那么火攻是分哪几步进行的?每一步都做了什么?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第五至十一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段意。
再把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自然段合并。
思考“火攻”分几步。
3.指名说说自然段段意。
4.分组讨论分析。
(出示下面第五至第十一自然段段意,认真分析归纳合并。
)第五自然段:黄盖写诈降书给曹操。
第六自然段:趁东南风,黄盖驾船驶向曹军。
第七自然段:黄盖的船中装的全是火药。
第八自然段:黄盖驾船直冲曹军,曹操毫无防备。
第九自然段:黄盖命令士兵点火,火烧曹营。
第十自然段:曹营中火光冲天,乱成一片。
第十一自然段:曹军大败,曹操逃跑了。
学生汇报:(第五自然段为一层:黄盖写诈降书给曹操;第六自然段至第八自然段应合在一起,是写黄盖趁东南风,驾着装满火药的船,飞快地驶向曹军。
《赤壁之战》教案(精选15篇)

《赤壁之战》教案(精选15篇)《赤壁之战》篇1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熟读全文,理解课文的内容2、巩固文言基础知识能力目标: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情感价值观目标:学会运用知已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的方法来对待学习、对待生活学习重点与难点:巩固文言基础知识学法指导:诵读自主合作探究练习巩固知识链接:●赤壁之战的典故和典故三顾茅庐赤壁之战苦肉计官渡之战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成语三分天下鞠躬尽瘁●历史已经随着江水远去,硝烟已经散尽,很多人说曹操如果听取贾诩的建议就不会失败,但我想曹操有他自己的看法在感叹曹操的时候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羽扇纶巾”的周瑜,他“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潇洒,和乌林那惊天动地的一把大火公元209年的第一场雪就这样被映红了……此正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复习提纲:教材知识点梳理一.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1.将军禽操2.五万兵难卒合3.顷之,烟炎张天4.雷鼓大震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荆州与国临接2.备南走3.致殷勤之意4.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5.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6.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7.鼎足之形成矣 8.刘琮束手9.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10.愚谓大计不如迎之11.权起更衣 12.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13.地方数千里 14.当横行天下15.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16.邂逅不如意17.初一交战 18.去北军二里余19.北军大坏 20.北面而事之三.指出活用词并解释.1.敬贤礼士2.兵精粮多,足以立事3.必蹶上将军4.乘犊车,从吏卒5.诸人持议,甚失孤望6.可烧而走也7.瑜等率轻锐 8.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9.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10.操悉浮以沿江11.英雄乐业 12.备南走13.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 14.兼有步兵,水陆俱下15.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四.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一)实词1.此帝王之资也2.二子不协3.与操有隙4.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5.如有离违,宜别图之6.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7.如其克谐8 肃宣权旨 9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10近者奉辞伐罪 11.权以示群下12.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13.不复料其虚实14今以实校之 15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16.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24.上建旌旗25.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二)虚词1.比至南郡2.江表英豪咸归附之3.向察众人之议4.累官故不失州郡5.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6.顷之,烟炎张天五.特殊句式1.刘备天下枭雄2.我,子瑜友也3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4豫州今欲何至5.行将为人所并6.我,子瑜友也7.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于)江东8.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导学案2(鲁人教版必修1)《赤壁之战》教案设计5(鲁人教版必修1)一、教学目标(一)认识孙权的形象——他的正确决策是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的决定性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赤壁之战》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组的一篇课文,课文节选自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可配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进行按一定顺序写的训练。
文中描写的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顺利实施火攻计策,是这次战斗胜利的关键。
为了成功的推动火攻计策的实施,东吴的将帅们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巧用天时地利,考虑部署周详,做到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人们熟知的“计中计”“连环计”“苦肉计”“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名称俗语都与这个故事有关,聪明才智至今闪烁着夺目的光辉。
因此,通过本文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并在学习中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对《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产生课外阅读兴趣。
教学对象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古典名著涉及不多,特别是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复杂,战争涉及到的人和事关系复杂,东吴的计策环环相连,部署周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因此,课前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收集有关三国演义的历史和人物资料,阅读有关文章,为课文的深入学习做好准备,是很有必要的。
课中,
尽量整合身边的教学资源,如利用板书形象地展现两军隔江对峙、力量悬殊的形式,利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有关录像等创设教学情景,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感悟、小组合作探究,去理解课文内容,受到思维训练,通过想象再现当时的战争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课后,鼓励学生去阅读《三国演义》,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目标:
教养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词语,正确读写新词。
2、理解这次交战以少胜多的原因;
3、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育目标:
1、学习遇事周密思考、机智灵活的思维方式。
2、初步有多角度看历史人物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关。
发展目标:
培养周密思考、机智灵活的思维能力,培养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课外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这次交战以少胜多的原因。
2、学习遇事周密思考、机智灵活的思维方式。
3、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这次交战以少胜多的原因。
2、学习遇事周密思考、机智灵活的思维方式。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读中领悟法;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等。
教学媒体:多媒体电脑教学软件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火攻部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激发兴趣。
(4分钟)1、老师看板书引入: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南下,曹吴两军隔江对持,吴军定下火攻计策。
2、齐读第四自然段,想象:周瑜听了,有什么反应?3、设疑:到底黄盖向周瑜说了什么?他是怎样用计的,这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板书:实施火攻二、初步探究,理清条理。
(6分钟)1、快速浏览课文5——11自然段。
(出示)思考:火攻是分哪几步进行的?读完后,用最简练的语言列一个提纲,再同桌交换一下意见。
2、全班交流,板书:写信诈降、靠近曹军、火攻曹营。
过渡:黄盖的火攻计策步步相连,部署周密,连一代枭雄曹操都无法识破。
但是,我想,至少有五十多人能识破黄盖的妙计!你们一定行的,对吗?三、深入探究。
(25分钟)1、四人小组选各自最感兴趣的部分探究。
探究提纲:黄盖的火
攻计策妙在哪里?2、全班交流,评议提高,教师适时指导朗读。
(其间插播录像)3、全班讨论:从实施火攻的这些环节中,你认为东吴胜利的原因是什么?适时板书:知己知彼、天时地利、部署周详。
4、如果有时空穿梭机,让你见到了赤壁之战后的曹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出示曹操像)四、回归全文,总结提高(3分钟)对照板书,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赤壁之战的全过程,你从中悟到了什么?同桌说,指名说。
五、拓展延伸,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2分钟)1、你还知道其他的有关《三国演义》的故事、成语、歇后语、词语吗?2、课外作业:收集《三国演义》故事,我们找一个时间开一个三国演义故事会。
板书设计:
17、赤壁之战
(曹军军营)
曹隔实 1、写信诈降
军江施 2、靠近曹军
南相火 3、火烧曹营
下对攻 4、追杀曹军
(东吴军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