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外科学》大纲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doc

1.殷商时期出土的甲骨文已有外科病的记载,周代《周礼天官》中所记载“疡医”即外科医生。
2.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
3.《灵枢》篇中人体不同部位的痈疽17种,《素问.生气通天论》记载多种外治法,最早提出用截趾手术治疗脱疽。
4.外科鼻祖华佗,第一个应用麻沸散作为全身麻醉剂,进行死骨剔除术,剖腹术。
5.两晋南北朝,葛洪《肘后备急方》提出海藻治瘻;狂犬脑组织外敷伤口治疗狂犬咬伤。
6.第一部外科专著:南齐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主要内容是痈疽的鉴别诊断等治疗,载有内治外治处方140个,最早记载用局部有无“波动感”辨脓,并首创水银膏治疗皮肤病。
7.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为现存最早的病因病机专著,记载结扎血管,切除术,肠吻合术的腹部手术治疗。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为最早的临床实用百科全书,该书提出了整腹下颌关节脱位、葱管导尿、脏器治疗法如夜盲症的治疗。
9.王卷《外台秘要》载方600余首,不少为外科方剂。
10.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记载了痔、痈、皮肤病、瘵痢的外壳证治,“五善七恶”学说,扶正祛邪内消托里砒剂治疗痔核。
11.金元.危亦林《世医生得效方》创伤科专著,提出对脊柱骨折采用悬吊复位法。
12.汪机《外科理例》主张外科治疗“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并首创玉真散治疗破伤风。
13.陈司成《霉疮密录》为第一部梅毒病专著,提出用碑汞的治疗方法。
14.烧伤——重要治疗法,湿润暴露法;高位肛痿——切开挂线法;混合痔——内剥外扎术内痔消痔灵硬化剂;系统性红斑狼疮一雷公藤制剂15.吴师机的《理漁骈文》专述药膏的外治法,总结了不少治疗学上的新成就。
16.汪机《外科理例》主张外科治疗“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并首创玉真散治疗破伤风。
▲中医外科学主要学术流派正宗派一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重视脾胃;主张应用外治法和进行外科手术;治法有熏、洗'熨照 '湿敷等,并记载手术方法14种全生派一清代.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学术思想“阴虚阳实”论;创立了外科证治中以阴阳为核心的辩证论治法则;对阴疽的治疗提出以“阳和通謄,温补气血”法则,主张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反对滥用刀针创用阳和汤。
中医外科学考试大纲

中医外科学考试大纲第一单元中医外科学发展概论要点:1.名医名著与外科学发展。
2.明清时期外科学术发展。
第二单元外科疾病命名、分类释义及病因病理细目一:外科疾病命名、分类释义要点:1.疡:疮疡、肿疡、溃疡。
2.疮疡:痈、有头疽、发等。
3.皮肤病:疮、疳、斑等。
4.肛门二病:痔、漏等。
5.肿瘤:瘿、瘤、岩等。
6.其他:风毒等。
细目二:外科致病因素及致病特点要点:1.外感六淫邪毒致病。
2.感受特殊之毒致病。
3. 外来伤害致病。
4.情志内伤致病。
5.饮食不节致病。
6.房室损伤致病。
细目三:外科发病机理要点:1.总病机。
2.疮疡与气血的关系。
3.疮疡与脏腑的关系。
4.疮疡与经络的关系。
第三单元外科辨证细目一:四诊在外科的应用要点:1.望诊要点。
2.闻诊要点。
3.问诊要点。
4.切诊要点。
细目二:辨阴证阳证要点:1.以局部症状辨别阴阳。
2.以全身情况及病程缓急等辨别阴阳。
细目三:辨肿痛痒脓要点:1.辨肿。
2.辨痛。
3.辨痒。
4.辨脓。
细目四:辨溃疡形色要点:1.辨溃疡的色泽。
2.辨溃疡的形态。
细目五:辨善恶顺逆要点:辨善恶顺逆的概念。
第四单元外科治法细目一:内治法要点:1汐l、科内治消、托、补三大法之应用与内涵。
2.清热法的代表方剂及其应用。
细目二:外治法要点:1.膏药、油膏、掺药等的临床应用。
2.箍围药之调剂、适应症、用法、注意点。
3.切开法、砭镰法、挂线法、结扎法等之适应症、用法、注意点。
4.引流法(药线、扩创、导管等)、垫棉法、药筒拔法、灸法、熏法、熨法、洗涤法等之适应症、用法及注意点。
第五单元疮疡细目一:疖要点:1.疖的定义及特点。
2.暑疖的病因病理及辨证治疗。
3.疖病的特点及治疗。
细目二:疔疮要点:1.颜面疔疮的特点与疖的鉴别。
2.颜面疔疮的病因病理、治疗与防护。
3.手足疔疮的病因病理及辨证特点。
4.手足疔疮中期切开引流的要求。
5.红丝疔的定义、特点及外治。
细目三:痈要点:1.颈痈的病因病理及特点。
2018中西医助理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考试大纲

中西医助理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考试大纲中西医助理医师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考试大纲公布,文都医考网整理相关内容如下,考中西医助理医师考试的考生参考,预祝考生能顺利通过中西医助理医师考供备试。
文都医考,医友互动:。
第一单元中医外科证治概要细目一:中医外科命名与专业术语要点:专业术语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致病因素.发病机理细目三:诊法与辨证要点:.诊法.辨证细目四:治法要点:.内治法.外治法第二单元无菌术细目一:概述要点:.无菌术.灭菌.消毒细目二:手术器械和物品的消毒与灭菌要点:.化学消毒法.物理灭菌法细目三:手术人员和手术室的无菌原则要点:手术人员和病人的准备第三单元麻醉细目一:概述要点:文都医考,医友互动:。
麻醉方法的分类细目二:麻醉前准备与用药要点:.麻醉前准备.麻醉前用药细目三:局部麻醉要点:.常用局麻药.局部麻醉方法的临床应用.局麻药的不良反应与防治细目四:椎管内麻醉要点:.蛛网膜下腔麻醉()适应证与禁忌证()并发症及处理.硬膜外麻醉()适应证与禁忌证()并发症及处理细目五:全身麻醉要点:.分类.并发症及处理细目六:气管内插管与拔管术要点:.气管内插管的适应证.拔管指征第四单元体液与营养代谢细目一:体液代谢的失调要点:.水和钠的代谢紊乱.钾的异常细目二:酸碱平衡失调要点:.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细目三:肠内营养要点:.适应证.注意事项细目四:肠外营养要点:文都医考,医友互动:。
.适应证.并发症及处理第五单元输血细目一:外科输血要点:.适应证.禁忌证细目二:输血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要点:.不良反应.并发症及处理细目三:自体输血要点:.适应证.禁忌证细目四:成分输血要点:.优点.主要血液成分制品第六单元围手术期处理细目一:手术前准备要点:择期手术术前准备细目二:手术后监测与处理要点:.恶心、呕吐、腹胀、呃逆的处理.常用导管与引流物的处理细目三: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处理要点:切口并发症的诊断与处理第七单元疼痛与治疗细目一:概述要点:.疼痛的临床分类.疼痛程度的评估方法细目二:慢性疼痛的治疗要点:常用方法细目三:术后镇痛要点:文都医考,医友互动:。
18-中医外科学大纲5年制

《中医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医外科学 课程编号:英文名称:Surgery of Chinese Medicine课程性质: 必修课总 学 时:72 讲课学时:72 实验学时:0学 分:4适用对象: 五年制中医专业先修课程: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中医外科学是祖国医学研究人体外部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其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诸多验之有效内外治法。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堂和临床教学,使学生系统的掌握中医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见病的辨证论治规律:熟悉中医外科的主要内治法、外治法和操作技能,了解一些疑难病症的诊断与辨证原则.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本教材的实施以课堂讲授为主,配合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应按教学大纲的要求,突出重点合理分配并注意与临床实习相匹配,分段教学,做好典型病例示教的临床见习。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总 论第一章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目的要求】了解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史及在历史上对人民健康的伟大贡献,进一步巩固学习中医外科学的专业思想。
【教学内容】了解历代名医、主要贡献、学术成就及创造发明等突出事例。
第二章 中医外科范围和疾病命名及分类释义【目的要求】1、掌握中医外科的范围。
2、了解外科疾病命名规律、含义、分类、为学好各论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1、中医外科具有特定的治疗范围,包括疮疡、乳房疾病、瘿、瘤、岩、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肛门直肠疾病、泌尿男性前阴病、外伤性疾病与周围血管疾病等。
2、疾病命名有十种方法,以部位、穴位、脏腑、病因、症状、形态、颜色、疾病特性、范围大小、传染性来命名。
3、外科疾病分类释义分总纲类、疮疡类、皮肤病类、肛门病类、肿瘤类及其他类。
第三章 外科疾病的辨病与辨证【目的要求】1、掌握辨阴阳、辨肿、痛、痒、脓、麻木,辨溃疡的色泽、形态,辨善恶顺逆等内容。
2、熟悉外科疾病局部症状的四诊检查与辨证。
3、了解外科疾病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外科疾病的经络辨证。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基础理论》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基础理论》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细目一:整体观念要点:1.整体观念的概念2.整体观念的内容细目二:辨证论治要点:1.病、证、症的概念和关系2.辨证论治的概念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第二单元精气学说细目一:精气学说的概念要点:1.精的概念2.气的概念细目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2.精气的运动与变化3.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细目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构建中医学的精气生命理论2.构建中医学的整体观念第三单元阴阳学说细目一:阴阳的概念要点:1.阴阳的含义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1.阴阳的一体观2.阴阳对立制约3.阴阳互根互用4.阴阳交感互藏5.阴阳的消长6.阴阳的转化7.阴阳的自和与平衡细目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在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方面的应用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4.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应用细目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在生理方面的应用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第五单元藏象学说要点:1.藏象及藏象学说的概念与特点2.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3.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4.脏腑精气阴阳的概念和关系第六单元五脏细目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要点:1.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2.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3.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4.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5.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6.命门的概念和功用细目二:五脏之间的关系要点:1.心与肺的关系2.心与脾的关系3.心与肝的关系4.心与肾的关系5.肺与脾的关系6.肺与肝的关系7.肺与肾的关系8.肝与脾的关系9.肝与肾的关系10.脾与肾的关系11.肾与命门的关系细目三: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和季节的关系要点:1.五脏与五体的关系2.五脏的外华3.五脏与五官九窍的关系4.五脏与五志的关系5.五脏与五液的关系6.五脏与季节的关系第七单元六腑细目一:六腑的生理功能要点:1.胆的生理功能2.胃的分部名称、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3.小肠的生理功能4.大肠的生理功能5.膀胱的生理功能6.三焦的概念和生理功能细目二: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要点:1.心与小肠的关系2.肺与大肠的关系3.脾与胃的关系4.肝与胆的关系5.肾与膀胱的关系第八单元奇恒之腑细目一:脑要点:1.脑的生理功能2.脑与脏腑精气的关系细目二:女子胞要点:1.女子胞的生理功能2.女子胞与脏腑经脉的关系第九单元精、气、血、津液、神细目一:精要点:1.人体之精的概念2.人体之精的功能3.人体之精的分类细目二:气要点:1.人体之气的概念2.人体之气的生成3.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4.人体之气的功能5.人体之气的分类细目三:血要点:1.血的基本概念2.血的生成3.血的运行4.血的功能细目四:津液要点:1.津液的基本概念2.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3.津液的功能细目五:神要点:1.人体之神的基本概念2.人体之神的生成3.人体之神的分类4.人体之神的作用细目六: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要点:1.气与血的关系2.气与津液的关系3.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4.精、气、神之间的关系细目三:奇经八脉要点:1.奇经八脉的含义及特点2.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3.督脉、任脉、冲脉、带脉、跷脉和维脉的循行特点和基本功能细目四:经别、别络,经筋,皮部要点:1.经别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2.别络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3.经筋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4.皮部的概念和应用细目五: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学说的应用要点:1.经络的生理功能2.经络学说的应用第十一单元体质细目一:体质的概念和构成要点:1.体质的概念2.体质的构成3.体质的特点细目二:体质的生理学基础要点:1.体质与脏腑精气血津液的关系2.影响体质的因素细目三:体质学说的应用要点:1.体质与发病2.体质与病因病机3.体质与诊治4.体质与养生第十二单元病因细目一:六淫要点:1.六淫的概念2.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3.六淫各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2)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3)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4)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5)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6)火(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细目二:疠气要点:1.疠气的概念2.疠气的致病特点细目三:七情内伤要点:1.七情内伤的基本概念2.七情与脏腑精气的关系3.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细目四:饮食失宣要点:1.饮食不节2.饮食不洁3.饮食偏嗜细目五:劳逸失度要点:1.过度劳累2.过度安逸细目六:痰饮要点:1.痰饮的概念2.痰饮的形成3.痰饮的致病特点细目七:瘀血要点:1.瘀血的概念2.瘀血的形成3.瘀血的致病特点4.瘀血致病的症状特点第十三单元发病细目一:发病的基本原理要点:1.正气与邪气的概念2.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3.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4.邪正相搏的胜负与发病细目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要点:1.环境与发病2.体质与发病3.精神状态与发病细目三:发病类型要点:1.感邪即发2.徐发3.伏而后发4.继发5.合病6.复发第十四单元病机细目一:邪正盛衰要点: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细目二:阴阳失调要点:1.阴阳偏盛2.阴阳偏衰3.阴阳互损4.阴阳格拒5.阴阳亡失细目三:精,气、血失常要点:1.精的失常2.气的失常3.血的失常4.精、气、血关系失调细目四:津液代谢失常要点:1.津液不足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3.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细目五:内生“五邪”要点:1.内生“五邪”的概念2.风气内动3.寒从中生4.湿浊内生5.津伤化燥6.火热内生细目六:疾病传变要点:1.疾病传变的形式2.病性转化第十五单元防治原则细目一:预防要点:1.预防与治未病的概念2.未病先防3.既病防变细目二:治则要点:1.治病求本、治则、治法的概念2.正治与反治3.治标与治本4.扶正与祛邪5.调整阴阳6.调理精气血津液7.三因制宜第十六单元养生与寿夭细目一:养生要点:1.养生的原则2.养生的方法细目二:生命的寿夭要点:1.人体生命的产生与变化规律2.决定寿夭的基本因素100%考点覆盖率:2017年医师资格考试辅导热招中>>。
2018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考试大纲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考试大纲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大纲公布,文都医考网特搜集整理相关内容如下,供备考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考生参考,预祝考生能顺利通过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
文都医考,医友互动:。
第一单元中医外科证治概要细目一:中医外科命名与专业术语要点:.疾病的命名原则.专业术语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致病因素.发病机理细目三:诊法与辨证要点:.诊法.辨证细目四:治法要点:.内治法.外治法第二单元无菌术细目一:概述要点:.无菌术.灭菌.消毒细目二:手术器械和物品的消毒与灭菌要点:.化学消毒法.物理灭菌法细目三:手术人员和手术室的无菌原则要点:.手术人员和病人的准备.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第三单元麻醉细目一:概述要点:文都医考,医友互动:。
.麻醉方法的分类.麻醉方法的选择细目二:麻醉准备与用药要点:.麻醉前准备.麻醉前用药细目六:气管内插管与拔管术要点:.气管内插管的适应证.常用气管内插管方法.拔管指征第四单元体液与营养代谢细目一:体液代谢的失调要点:.水和钠的代谢紊乱.钾的异常细目二:酸碱平衡失调要点:.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细目三:肠内营养要点:文都医考,医友互动:。
.适应证.注意事项细目四:肠外营养要点:.适应证.并发症及处理第五单元输血细目一:外科输血要点:.适应证.禁忌证细目二:输血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要点:.不良反应.并发症及处理细目三:自体输血要点:.优点.适应证.禁忌证细目四:成分输血要点:.优点.主要血液成分制品第六单元围手术期处理细目一:手术前准备要点:择期手术术前准备细目二:手术后监测与处理要点:.一般监测.恶心、呕吐、腹胀、呃逆的处理.常用导管与引流物的处理细目三: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处理要点:文都医考,医友互动:。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与处理.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与处理.切口并发症的诊断与处理第七单元疼痛与治疗细目一:概述要点:.疼痛的临床分类.疼痛程度的评估方法细目二:慢性疼痛的治疗要点:.诊治范围.常用方法细目三:术后镇痛要点:镇痛方法第八单元内镜与腔镜外科技术细目一:内镜外科技术要点:.纤维镜检查的适应证及并发症.纤维胆道镜检查的适应证及并发症细目二:腔镜外科技术要点:.腹腔镜手术适应证.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第九单元外科感染细目一:局部化脓性感染要点:.疖和疖病()临床表现()西医治疗()中医辨证论治.痈()临床表现()西医治疗()中医辨证论治.急性蜂窝组织炎()临床表现()西医治疗()中医辨证论治.丹毒()临床表现()西医治疗()中医辨证论治.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临床表现()西医治疗()中医辨证论治.脓肿文都医考,医友互动:。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考试大纲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考试大纲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细目一:整体观念要点:1.整体观念的概念2.整体观念的内容细目二:辨证论治要点:1.病、证、症的概念和关系2.辨证论治的概念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第二单元精气学说细目一:精气学说的概念要点:1.精的概念2.气的概念细目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2.精气的运动与变化3.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细目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构建中医学的精气生命理论2.构建中医学的整体观念第三单元阴阳学说细目一:阴阳的概念要点:1.阴阳的含义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1.阴阳的一体观2.阴阳对立制约3.阴阳互根互用4.阴阳交感互藏5.阴阳的消长6.阴阳的转化7.阴阳的自和与平衡细目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在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方面的应用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4.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应用第四单元五行学说细目一:五行学说的概念要点:1.五行的含义2.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细目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1.五行相生与相克2.五行制化3.五行相乘与相侮4.五行的母子相及细目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在生理方面的应用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第五单元藏象学说要点:1.藏象及藏象学说的概念与特点2.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3.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4.脏腑精气阴阳的概念和关系第六单元五脏细目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要点:1.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2.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3.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4.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5.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6.命门的概念和功用细目二:五脏之间的关系要点:1.心与肺的关系2.心与脾的关系3.心与肝的关系4.心与肾的关系5.肺与脾的关系6.肺与肝的关系7.肺与肾的关系8.肝与脾的关系9.肝与肾的关系10.脾与肾的关系11.肾与命门的关系细目三: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和季节的关系要点:1.五脏与五体的关系2.五脏的外华3.五脏与五官九窍的关系4.五脏与五志的关系5.五脏与五液的关系6.五脏与季节的关系第七单元六腑细目一:六腑的生理功能要点:1.胆的生理功能2.胃的分部名称、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3.小肠的生理功能4.大肠的生理功能5.膀胱的生理功能6.三焦的概念和生理功能细目二: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要点:1.心与小肠的关系2.肺与大肠的关系3.脾与胃的关系4.肝与胆的关系5.肾与膀胱的关系第八单元奇恒之腑细目一:脑要点:1.脑的生理功能2.脑与脏腑精气的关系细目二:女子胞要点:1.女子胞的生理功能2.女子胞与脏腑经脉的关系第九单元精、气、血、津液、神细目一:精要点:1.人体之精的概念2.人体之精的功能3.人体之精的分类细目二:气要点:1.人体之气的概念2.人体之气的生成3.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4.人体之气的功能5.人体之气的分类细目三:血要点:1.血的基本概念2.血的生成3.血的运行4.血的功能细目四:津液要点:1.津液的基本概念2.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3.津液的功能细目五:神要点:1.人体之神的基本概念2.人体之神的生成3.人体之神的分类4.人体之神的作用细目六: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要点:1.气与血的关系2.气与津液的关系3.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4.精、气、神之间的关系第十单元经络细目一:经络学说概述要点:1.经络的基本概念2.经络系统的组成细目二:十二经脉要点:1.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2.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3.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4.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5.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6.十二经脉循行中的重要部位和交接点细目三:奇经八脉要点:1.奇经八脉的含义及特点2.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3.督脉、任脉、冲脉、带脉、跷脉和维脉的循行特点和基本功能细目四:经别、别络,经筋,皮部要点:1.经别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2.别络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3.经筋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4.皮部的概念和应用细目五: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学说的应用要点:1.经络的生理功能2.经络学说的应用第十一单元体质细目一:体质的概念和构成要点:1.体质的概念2.体质的构成3.体质的特点细目二:体质的生理学基础要点:1.体质与脏腑精气血津液的关系2.影响体质的因素细目三:体质学说的应用要点:1.体质与发病2.体质与病因病机3.体质与诊治4.体质与养生第十二单元病因细目一:六淫要点:1.六淫的概念2.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3.六淫各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2)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3)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4)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5)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6)火(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细目二:疠气要点:1.疠气的概念2.疠气的致病特点细目三:七情内伤要点:1.七情内伤的基本概念2.七情与脏腑精气的关系3.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细目四:饮食失宣要点:1.饮食不节2.饮食不洁3.饮食偏嗜细目五:劳逸失度要点:1.过度劳累2.过度安逸细目六:痰饮要点:1.痰饮的概念2.痰饮的形成3.痰饮的致病特点细目七:瘀血要点:1.瘀血的概念2.瘀血的形成3.瘀血的致病特点4.瘀血致病的症状特点第十三单元发病细目一:发病的基本原理要点:1.正气与邪气的概念2.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3.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4.邪正相搏的胜负与发病细目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要点:1.环境与发病2.体质与发病3.精神状态与发病细目三:发病类型要点:1.感邪即发2.徐发3.伏而后发4.继发5.合病6.复发第十四单元病机细目一:邪正盛衰要点: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细目二:阴阳失调要点:1.阴阳偏盛2.阴阳偏衰3.阴阳互损4.阴阳格拒5.阴阳亡失细目三:精,气、血失常要点:1.精的失常2.气的失常3.血的失常4.精、气、血关系失调细目四:津液代谢失常要点:1.津液不足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3.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细目五:内生“五邪”要点:1.内生“五邪”的概念2.风气内动3.寒从中生4.湿浊内生5.津伤化燥6.火热内生细目六:疾病传变要点:1.疾病传变的形式2.病性转化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第十五单元防治原则细目一:预防要点:1.预防与治未病的概念2.未病先防3.既病防变细目二:治则要点:1.治病求本、治则、治法的概念2.正治与反治3.治标与治本4.扶正与祛邪5.调整阴阳6.调理精气血津液7.三因制宜第十六单元养生与寿夭细目一:养生要点:1.养生的原则2.养生的方法细目二:生命的寿夭要点:1.人体生命的产生与变化规律2.决定寿夭的基本因素1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基础理论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基础理论》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基础理论》已经正式公布,为帮助广大考生清晰了解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基础理论》大纲信息,文都医考网整理了考试大纲内容,请参加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考生参考:文都医考,医友互动:9。
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细目一:整体观念要点:1.整体观念的概念2.整体观念的内容细目二:辨证论治要点:1.病、证、症的概念和关系2.辨证论治的概念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第二单元精气学说细目一:精气学说的概念要点:1.精的概念2.气的概念细目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2.精气的运动与变化3.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细目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构建中医学的精气生命理论2.构建中医学的整体观念第三单元阴阳学说细目一:阴阳的概念要点:1.阴阳的含义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1.阴阳的一体观2.阴阳对立制约3.阴阳互根互用4.阴阳交感互藏5.阴阳的消长6.阴阳的转化7.阴阳的自和与平衡细目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在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方面的应用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4.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应用细目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在生理方面的应用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第五单元藏象学说要点:1.藏象及藏象学说的概念与特点2.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3.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4.脏腑精气阴阳的概念和关系第六单元五脏细目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要点:1.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2.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3.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4.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5.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6.命门的概念和功用细目二:五脏之间的关系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点:
1.乳核的特点与临床表现
2.乳核的辨证论治
细目七:乳岩
要点:
1.乳岩的发病情况与特点
2.乳岩的临床表现
3.乳岩的辨证分型治疗。
4.乳岩与乳癖、乳核的鉴别
第六单元瘿
细目一:气瘿
要点:
1.气瘿的病因病机
2.气瘿的临床表现
3.气瘿的内治法与预防
细目二:肉瘿
要点:
1.肉瘿的概念、特点及病因病机
2.箍围药的适应证、用法及注意点
3.掺药的种类及临床应用
4.切开法的适应证及具体运用
5.砭镰法、挑治法、挂线法、结扎法的适应证及用法
6.引流法、垫棉法、药筒拔法、针灸法、熏法、熨法、溻渍法、冷冻法、激光疗法适应证、用法及注意点
第四单元疮疡
细目一:疖
要点:
1.疖的定义与特点
2.疖的病因病机
3.疖的临床表现
2018年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外科学》大纲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外科学》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细目一:致病因素
要点:
1.外感六淫致病
2.情志内伤致病
3.饮食不节致病
4.外来伤害致病
5.劳伤虚损致病
6.感受特殊之毒致病
7.痰饮瘀血致病
细目二:发病机理
要点:
1.邪正盛衰
2.虫咬皮炎的辨证论治
细目九:疥疮
要点:
1.疥疮的病因病机
2.疥疮的临床特点
3.疥疮的治疗与预防
细目十:湿疮
要点:
1.湿疮的临床特点
2.湿疮的病因病机
3.湿疮的辨证治疗
4.婴儿湿疮的病因、辨证论治
细目十一:接触性皮炎
要点:
1.接触性皮炎的诊断要点
2.接触性皮炎的治疗
3.接触性皮炎与急性湿疮、颜面丹毒的鉴别
2.肛裂的主要症状与分类
3.肛裂的辨证论治
4.肛裂手术治疗的不同方法及其适应证
细目七:脱肛
要点:
1.脱肛的定义及病因病机
2.脱肛的症状与分类
3.一度直肠黏膜脱垂与内痔脱出的鉴别
4.脱肛的内治法
5.脱肛的其他疗法
细目八:锁肛痔
要点:
1.锁肛痔的主要症状及常用检查方法
2.锁肛痔的治疗原则
第十单元泌尿男性疾病
2.气血凝滞
3.经络阻塞
4.脏腑失和
第二单元中医外科疾病辨证
细目一:辨病
要点:
1.辨病的概念
2.辨病的方法
细目二:阴阳辨证
要点:
1.以局部症状辨别阴阳
2.阴阳辨证应注意的问题
细目三:部位辨证
要点:
1.发于上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
2.发于中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
3.发于下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
细目四:经络辨证
细目三:肉瘤
要点:肉瘤的概念及临床表现特点
细目四:失荣Hale Waihona Puke 要点:1.失荣的概念
2.失荣的病因病机
3.失荣的临床表现
4.失荣的辨证论治方法
第八单元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细目一:热疮
要点:
热疮的病因病机与治疗
细目二:蛇串疮
要点:
1.蛇串疮的概念与特点
2.蛇串疮的辨证论治
细目三:疣
要点:
1.不同疣的特点与好发部位
2.寻常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的治疗
2.淋病的诊断
3.淋病的辨证论治
4.淋病的其他治疗方法
细目十七:梅毒
要点:
1.梅毒的病因病机
2.梅毒的诊断
3.梅毒的辨证论治
4.梅毒的其他治疗方法
细目十八:尖锐湿疣
要点:
1.尖锐湿疣的病因病机
2.尖锐湿疣的诊断
3.尖锐湿疣的鉴别诊断
4.尖锐湿疣的辨证论治
5.尖锐湿疣的其他治疗方法
细目三:肛隐窝炎
要点:
2.肉瘿的辨证论治
细目三:瘿痈
要点:
1.瘿痈的含义与特点
2.瘿痈的诊断
3.瘿痈的内外治法
细目四:石瘿
要点:
1.石瘿的含义与特点
2.石瘿的病因病机与诊断
3.石瘿的治疗原则
第七单元瘤、岩
细目一:脂瘤
要点:
1.脂瘤的概念
2.脂瘤的诊断
3.脂瘤的治疗
细目二:血瘤
要点:
1.血瘤的概念
2.血瘤的诊断
3.血瘤的治疗
细目八:走黄与内陷
要点:
1.走黄与内陷的概念及病因病机
2.内陷的分类
3.走黄与内陷的治疗原则
细目三:粉刺性乳痈
要点:
1.粉刺性乳痈的概念与特点
2.粉刺性乳痈的鉴别诊断
细目四:乳漏
要点:
1.乳漏的病因病机
2.乳漏的外治法
细目五:乳癖
要点:
1.乳癖的概念与特点
2.乳癖的病因病机
3.乳癖的临床表现
4.乳癖的辨证论治
细目一:子痈
要点:
1.子痈的含义
2.子痈的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
细目二:子痰
1.肛隐窝炎的并发症
2.肛隐窝炎的病因病机、主要症状及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细目四:肛痈
要点:
1.肛痈的定义及病因病机
2.肛痈的诊断
3.肛痈的治疗
细目五:肛漏
要点:
1.肛漏的病因病机
2.肛漏的诊断与分类
3.肛漏的挂线疗法和切开疗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治疗原理
4.肛漏手术注意事项
细目六:肛裂
要点:
1.肛裂的定义与病因病机
2.锁喉痈、臀痈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细目五:有头疽
要点:
1.有头疽的特点与病因病机
2.有头疽的临床表现
3.有头疽的内治与外治方法
细目六:流注
要点:
1.流注的特点与病因病机
2.流注的临床表现
3.流注的内治与外治方法
细目七:丹毒
要点:
1.丹毒的临床特点及不同部位丹毒的病名
2.丹毒的病因病机
3.丹毒的内外治法
细目十二:药毒
要点:
1.药毒的病因病机
2.药毒的诊断、治疗与预防调护
细目十三:瘾疹
要点:
1.瘾疹的病因病机
2.瘾疹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细目十四:牛皮癣
要点:
1.牛皮癣的皮损特点
2.牛皮癣的治疗
细目十五:白疕
要点:
1.白疕(寻常型)的皮损特点
2.白疕(寻常型)的辨证治疗
细目十六:淋病
要点:
1.淋病的病因病机
细目四:癣
要点:
1.头癣、手足癣、体癣和花斑癣的临床特点与诊断
2.癣的治疗方法
细目五:脂溢性皮炎
要点:
1.脂溢性皮炎的概念与特点
2.脂溢性皮炎的辨证论治
细目六:油风
要点:
1.油风的概念与特点
2.油风的辨证论治
细目七:黄水疮
要点:
1.黄水疮的概念与特点
2.黄水疮的辨证论治
细目八:虫咬皮炎
要点:
1.虫咬皮炎的概念与特点
4.疖的治疗方法
细目二:疔
要点:
1.疔的特点与种类
2.颜面部疔疮的临床表现及与疖的鉴别
3.手足部疔疮的临床表现
4.手足部疔疮成脓期切开引流要求
5.红丝疔的定义、特点及外治
6.疗的内治法原则
细目三:痈
要点:
1.痈的概念与特点
2.痈的病因病机
3.痈的辨证论治方法
4.颈痈的特点与治疗
细目四:发
要点:
1.发的含义与特点
要点:
1.十二经脉气血多少与外科疾病的关系
2.引经药
细目五:局部辨证
要点:
1.辨肿
2.辨肿块结节
3.辨痛
4.辨痒
5.辨脓
6.辨溃疡
7.辨出血
第三单元中医外科疾病治法
细目一:内治法
要点:
1.外科内治消、托、补三大 法的应用与内涵
2.清热法、和营法、内托法的代表方剂及应用
细目二:外治法
要点:
1.膏药、油膏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