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文献综述的意义与目的

文献综述的意义与目的

文献综述的意义与目的文献综述是指对所讨论问题的相关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归纳和鉴别,并对其所取得的讨论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进展趋势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所以文献综述又可叫文献综合评述。

文献综述作为一种元讨论,应揭示讨论文献生发的规律历史生态,呈现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和不同阶段的讨论文献之间的关联性。

胜利的文献综述是批判性的或解释性的,它不仅具有“述性”,更具有“综性”,即是描述与解释、观赏与批判、继承与进展的有机统一,绝不是简洁的排列和积累。

1、文献综述具有何种学术意义作为一种详细而特别的元讨论,文献综述是学术讨论乃至学术创新的基石,正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比巨人看得更远”。

学术首先要学会“述”,即要在自己关怀的问题上,知道前人已经积累的学问,叙述别人已经取得的成果。

也就是说,做学问或学术就是先“照着说”,然后再“接着说”;即使我们最终要达到“六经注我”的境界,但也要从“我注六经”开头。

学术讨论具有历史继承性,整体上是螺旋式向前推动的,是后浪推前浪或前浪带后浪式的,若能踏着前人的脚印向前挺进,或踩着巨人的臂膀向上攀登,不仅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而且可以关心我们攀得更高、看得更远。

与此相反,假如无视或忽视前人的讨论成果,那么原地踏步或绕圈子势所难免,甚或重复前人的讨论,把前人早已取得的成果当作自己的发觉和创新。

对学术讨论而言,重温前人所做的讨论,可以使讨论者清晰地知道自己需要讨论什么、可以讨论什么。

批判性文献综述犹如清晰的讨论地图,它关心讨论者总结以前的讨论信息,指导讨论者以后的讨论路线,推动讨论或学问向更深层次进展。

有了批判性文献综述,讨论者不必自称专家或闻名学者,也会被认为了解所讨论领域的主要观点和争辩相关学科领域的主要理论及其应用以及本课题讨论的进展状貌,还可以证明自己的课题讨论是必要的、理性的和有根基的。

从世界范围看,大凡胜利的学者都特别重视文献综述,也精于文献综述。

为了今日的讨论,也为了将来的讨论,对过去所作的讨论再作一些讨论,是不行或缺的。

文献综述法

文献综述法

文献综述法一、引言文献综述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相关领域已有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和分析,以了解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文献综述法不仅可以帮助研究者系统地了解已有研究成果,还可以为新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文献综述法的定义、特点、分类及操作步骤。

二、文献综述法的定义文献综述法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内,利用获取到的文献材料进行梳理、整理、分析和综合描写,以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进行全面反映的方法。

文献综述的目的是帮助研究者掌握已有研究成果,发现问题和研究空白,促进学术研究的发展。

文献综述方法可以适用于各个学科领域的研究。

三、文献综述法的特点1.系统性:文献综述法需要遵循一定的研究规范和步骤,确保从获取文献到总结分析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2.全面性:文献综述法要求研究者全面梳理已有文献,不能片面选择性地进行综述,以确保研究结论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3.批判性:文献综述法要求研究者对文献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分析,评价文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价值。

四、文献综述法的分类根据研究目的和方法的不同,文献综述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历史综述:对某一领域的研究历史和发展进行总结和回顾。

2.理论综述:聚焦于某一理论或理论体系的研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和探讨。

3.方法综述:对某一研究方法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进行梳理和分析。

4.主题综述:通过对某一主题或问题的已有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

五、文献综述法的操作步骤1.确定研究目的和范围:明确文献综述的目的和范围,确定综述的主题和研究领域。

2.文献检索和筛选:使用合适的检索工具和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筛选符合研究目的的文献。

3.文献梳理和整理:对筛选出的文献进行梳理和整理,建立文献数据库或档案。

4.文献分析和综合:对梳理好的文献进行分析和综合,归纳出已有研究的主要结论和发现。

5.撰写综述报告:根据文献分析结果,撰写文献综述报告,包括综述的背景、目的、方法、结论和展望。

带有文献综述的论文范文(通用4篇)

带有文献综述的论文范文(通用4篇)

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本科毕业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如何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呢?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一、文献综述的含义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是指在全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某个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论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就是针对自己论文选题,全面搜集与所选题目相关的文献资料,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与该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以及对本人研究课题的启发。

简而言之,就是自己选择的课题原来有哪些人做过哪些研究,研究的进展程度及结果如何等。

二、写作文献综述的意义写作文献综述,至少具有以下方面的意义:1.通过搜集文献资料的过程,可进一步掌握专业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还可以弥补以前所学知识的不足。

2.查找文献资料”写好文献综述是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前提,也是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打基础的过程。

特别是对于管理类学科的学生,其毕业论文一般均为综述性的形式。

3.通过文献综述的写作,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写作文献综述的步骤写作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步骤: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最后成文。

1.收集和阅读资料。

论文题目确定后,就要围绕题目搜集有关的文献资料。

一、文献综述的作用与目的文献综述要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就目前学术界的成果加以探究。

文献综述旨在整合此研究主题的特定领域中已经被思考过与研究过的信息,并将此议题上的权威学者所作的努力进行系统地展现、归纳和评述。

在决定论文研究题目之前,通常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是:研究所属的领域或者其他领域,对这个间题已经知道多少;已完成的研究有哪些;以往的建议与对策是否成功;有没有建议新的研究方向和议题。

开题报告的文献综述是什么意思

开题报告的文献综述是什么意思

开题报告的文献综述是什么意思引言在进行学术研究或者科研项目时,开题报告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用于对所要进行的研究或项目的目的、内容以及方法进行描述和分析。

而作为开题报告的一部分,文献综述则是对已有研究成果和文献进行全面梳理和回顾的过程。

本文将对开题报告的文献综述进行深入探讨,并解释其意义和作用。

文献综述的定义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是指对已有的研究成果、学术论文、相关书籍、刊物等文献资料的系统检索、筛选、整理和分析,以获取当前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研究动态。

文献综述旨在为研究者提供一个清晰的基础,帮助他们了解和把握当前研究领域的前沿知识,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文献综述的意义和作用1.阐明研究的研究背景与意义:文献综述可以帮助研究者在开题报告中明确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分析,研究者能够清晰地描述自己的研究在学术领域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2.提供理论支持和研究基础:文献综述为研究者提供了有关该领域前沿知识和理论基础的全面了解。

这有助于研究者在设计研究方案和方法时有条不紊,避免重复研究,提高研究质量和效率。

3.揭示研究现状和问题:通过文献综述,研究者可以了解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这有助于研究者在开题报告中准确描述自己的研究内容和目标,并确定自己的研究问题与前人研究的关联性和创新点。

4.引导研究思路和方法选择:文献综述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选择。

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分析和比较,研究者可以借鉴前人的研究设计和方法,确定自己研究的合适路径和方法。

文献综述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文献综述时,研究者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确定研究领域和范围:在开始综述前,首先明确自己的研究领域和范围,这有助于筛选和检索相关文献。

2.检索和筛选文献:根据研究目标和关键词,通过图书馆、学术数据库、搜索引擎等途径检索相关的文献资料。

然后根据文献的标题、摘要和关键词进行初步筛选,选取与自己研究相关的文献。

(完整版)文献综述的范文

(完整版)文献综述的范文

文献综述的范文导读:本文是关于文献综述的范文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篇一:关于企业竞争力研究的文献综述】一、序言伴随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市场更加开放,竞争日益激烈。

相关领域(产业)不同程度、有条件、分步骤地放宽市场准入,大批外资企业涌入我国市场,参与市场竞争。

竞争力是市场竞争的产物。

我国走市场竞争的道路不过20 来年,企业竞争力的研究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是伴随市场竞争程度的不断深入,有关企业竞争力方面的研究愈发重要。

企业竞争力研究对企业良性成长壮大至关重要,也是培育与提升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迄今为止,国内外众多学者和相关组织对企业竞争力的研究颇多,从不同的角度和假设前提出发,在研究对象、评价方法等方面重塑竞争力内涵,构建竞争力评价指标及体系,分析企业的优劣势,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本文浏览、搜集有限的文献资料,通过综合、归纳、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以求达到引导论文写作的目的。

二、关于竞争力的不同定义从目前看,企业竞争力的概念(定义)各式各样,众说纷纭。

研究方法、内容及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刘晓斌在《零售企业竞争力定量评价分析》一文里通过综合能力论、生命论、功能论、状态论、机制论、素质论这不同研究角度和假设前提下的六方面得出零售企业竞争力的初步概念可以简单明了地归纳为:零售企业竞争力是零售企业在竞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

包括在服务、品牌和市场营销体现出来的外显竞争力,在经营能力、信息技术体现出来的内在竞争力,以及在企业文化、企业制度等方面体现出来的核心竞争力。

贾玉花在《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一文中通过美国《产业竞争力总统委员会报告》,世界经济论坛(WEF)1985 、1994 年《关于竞争力的报告》和日欧学者的比较研究等对企业竞争力归纳为: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通过配置或创造企业资源,在企业持续生存和发展方面所形成的比较能力。

这一概念体现了以下特征:①企业竞争力最终体现在持续生存和发展能力上,即体现在企业的目标上。

文献综述的作用

文献综述的作用

文献综述的作用
综述是对众多的专题文献进行搜集、分析、归纳和综合,并以高度浓缩的文章形式,向人们提供较为全面系统的情报信息。

其作用大致有以下4个方面。

1.提供综合信息
综述是在大量的原始文献基础上凝聚成的情报性文献,提供综合信息,指导科学研究。

阅读它,渎者可以花较少的时问获取最新的综合信息,了解学科(专业、课题)新进展、存在问题、努力方向,在把握学科动态的基础上及时指导自己的工作,为确定自己的科研课题提供参照系统。

2.报道专题文献
综述文章一般都列有相关的参考文献目录,报道专题文献,便于回溯检索。

尤其在缺乏专门检索工具的情况下,经常可将综述作为检索工具来使用,从而省时省力地获取所需原始文献的线索。

3.反映现状趋势
不少综述文章是由有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所撰写,提供决策依据。

文中既有关于成就、数据、纵横对比的客观叙述,也有专家自己的评论、预测、建议等,这就使得综述成为科研管理部门了解科学发展脉络的重要窗口,能为其决策提供借鉴与参考。

4.培养文献信息研究能力
撰写综述需要查阅大量原始文献,并对其进行整理和研究。

这一方面是科研人员获取一手情报信息,把握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研究状况的重要手段。

因而,撰写综述文章通常是选报课题、撰写学位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

而另一方面,在撰写综述的过程,科研人员的文献检索能力、快速阅读能力、分析整理能力、综合归纳能力和写作能力等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文献综述的内容及格式要求标准

文献综述的内容及格式要求标准

文献综述的内容及格式要求标准牛顿说过:如果我能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前人肩上的缘故。

对于创作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来说,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献综述的内容及格式要求标准,欢迎参考~一、内容要求:文献综述是在研究选题确定后(或选题虽末最终确定,但至少已确定了比较具体的研究方向),并在大量搜集、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相关课题或相关领域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的综合*介绍,目的是理清本课题已有的研究基础及尚存的研究空间,它既可以给研究者在充分借鉴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深化本课题的研究指明方向,还可以帮助读者(或论文审阅者)明确本研究的新意所在。

因此,写好文献综述,对于课题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文献综述的结构一般由下列成份构成:1、标题。

文献综述的标题一般多是在论文选题的标题后(若选题尚未最终确定,也可以以研究方向为名)加“研究综述”或“文献综述”字样。

4、总结。

对上述研究成果的主要特点、研究趋势及价值进行概括与评价。

此部分应着重点明本课题已有的研究基础(已有成果为自己的研究奠定了怎样的基础或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与尚存的研究空间(本课题已有研究中存在的空白或薄弱环节)。

5、参考文献。

要求列出的参考文献不少于10种,并按论文中的参考文献的格式将作者名、文献名、文献出处、时间等信息全面标示出来。

二、格式要求:1、字数要求:3000字以上。

2、打印格式:纸型—a4;单面打印;字号:标题--宋体三号,加粗。

作者及单位名—宋体四号。

正文--宋体小四号。

参考文献格式按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格式书写。

页面设置: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5厘米;行间距:1.5倍距离;字符距离:标准。

页码设置:居中。

3、排版格式:(示例)××××××××(选题)文献综述*班级作者指导老师××××××(正文)。

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推荐十八篇)

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推荐十八篇)

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推荐十八篇)1.文笔精练有力。

个人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条。

简单地说,就是自已再看或者请他人评阅时,很难删除任何一句话甚至是一个字。

需要带着强烈的自信心进行写作,逐字逐句地雕琢,尽可能用最朴实的文字描述自己的观点。

说到文笔的力量,这就要有多年的报告撰写功夫,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如第一部分-->第一段-->第一句就需要花费许多功夫思量。

既要大气,也要切中研究重点。

随便举二个农业方面的例子:“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农业技术创新是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核心,xxxx,是我国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方向。

…………”“发展农业是我国当前的首要任务。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xxxx,是我国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发展农业的重要方向。

……………”然后就顺理成章地根据研究目的有层次地展开。

2.研究重点明确。

这一条做得好,表明研究思路已清比较清楚了,让评委感觉申请基金是可行的。

研究重点一般会在六个方面出现,一是研究意义的最后一段(一般是在提出意义之前的总结);二是在文献综述的最后一段(综述完文献后你要做什么,如何做);三是研究目标部分;四是研究内容的第一段(一般是总结性陈述);五是拟解决关键问题部分;六是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部分。

研究重点在上述六个部分出现的时候往往是相互补充、互为依托的。

这六个部分内容的撰写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标书的研究重点在第一处,应该是用一二句话对本研究要做什么进行点评,关键在于提出想法。

例子如下:“本课题基于以上背景,结合xx理论和国际先进经验,从xx创新的视角出发,针对xx模式对xx的xx与xx进行数理推导与仿真分析,并量化xx等诸多因素对xxx的影响,最终提出适合我国的xxxx。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有利于xx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有利于提升整xx的绩效和竞争力。

同时,本课题的研究也将为其它xx建构和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研究在企业中的应用1国内外文献综述1.1关于时间研究的缘起“时间研究”概念,最早由国外学者泰勒提出,泰勒当时提出时间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改进企业关于相关工序的操作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规范标准,制定标准,实行多劳多得分配方式,通过制定基本标准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实践证明,由于泰勒的时间研究,企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造就了企业和员工双赢的局面。

后来,在泰勒研究的基础上,吉尔布雷斯夫妇加以创造,对时间研究进行了升华,提出了“动作研究”概念,动作研究,顾名思义,就是对工人的操作动作进行有科学根据的分解,确定为完成工序,工人最基本、必不可少的动作要素,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分析,通过实践,通过测量,找出最省时、最省力、最省工、效率最高的操作动作与操作顺序,根据研究结果,制定企业操作工序,规范操作动作,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后人将二者的研究不断升华,不断拓展,形成了一门时间研究学说,对企业的生产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现代企业生产方式的变革,造就了企业的高速发展。

后人往往将两人的研究合称为“动作时间研究”。

1.2国外文献综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生产效率逐步提高。

但是关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问题,慢慢走向了死胡同,科学技术发展已达到一定水平,单靠科学技术已不能很好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企业生产效率提高问题得到国内外相关学者的普遍关注,在此背景下,国外学者首先将思维延伸到非科学技术手段上去,开展了很多理论探索。

时间研究,应运而生。

国外关于时间研究方面的探索,可以追溯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

时至今日,其研究已经硕果累累,研究团队不断增多,涉及领域不断扩大,研究成果遍地开花,构建了多层次、多视角、多范围的研究体系,学者不断深化理论研究,不断充实实证研究,相关定量研究方法层出不穷,研究成果十分惊人,促进了企业的生产。

总结起来,国外关于时间研究方面的实证探索,主要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时间定额制定方法方面,二是时间模型方面。

1.2.1时间定额制定方法方面关于时间研究定额制定方法方面,其代表人物主要有Nakayama与Furukawa。

Nakayama (2002)提出利用工人工作成就,通过使用商数法这一实证研究方法,来制定相关企业的标准时间,这一方法可以反映企业员工对时序,以及对时序的动态评估方面的个体差异。

Furukawa等(2006),通过研制一种装置,评估工时定额,这种装置可以利用存储的一些数据评估工时定额,这些数据包括测试资料表数据,以及技能水平表数据等。

1.2.2时间模型方面关于时间模型方面的研究,其代表人物主要有Liu与Turkey。

Liu等(2005)在研究船舶相关中间产品的标准工时时,使用了简单的线性回归模型、复杂的线性回归模型以及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等三种模型,来比较可靠准确地估计相关产品的工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Turkey (2009)以锻造业为例,通过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构建不同于以往任何时候的工时测定模型,通过完全覆盖以往数据,可以比较准确地估计类似产品的标准工时。

1.3国内文献综述我国关于时间研究的探索,起步比较晚,大概起始于21世纪初,而且当时仅仅是介绍相关理论,很少涉及实证研究,实践意义不是很大。

我国关于时间研究的探索,取得阶段性成果是在最近十年,主要是因为经过21世纪初不少学者将时间研究理论引进到国内,引起了国内很多学者的重视,而我国企业在经过了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后,也在这时遇到了瓶颈,亟待通过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企业的发展。

所以,关于时间研究的探索,有了理论诉求,又有了现实需要。

邓爱民等(2014)以物流行业为研究对象,提出时间研究能够准确测量当下物流行业的作业时间,通过准确测量物流行业的相关作业时间,可以得出物流作业的每一个工序的标准时间,这样就可以解决困扰当下物流企业良久的成本核算问题,一方面可以为物流企业的会计核算提供帮助,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工时对比,找出物流作业中需要改进的问题,提高作业效率,促进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

孙军华等(2014)选取我国三家网站,通过相关实验设计,利用秒表测时法这一时间研究常用方法,测量在这三家网站购买相同物品,所需购物时间,将购物时间记录下来。

之后,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在三家网站购物所需时间具有明显差异。

然后笔者归纳总结了13个影响购物效率的因素,最后基于相关调查问卷,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周玉杰(2012)以当下企业常见的定制产品模式为例,提出当下企业的生产方式已经发生重大变革,已经由原始的大批量生产,转变为现在的小批量生产,生产模式已经由原来的面向库存,转变为现在的面向订单。

由于当下市场环境的重大转变,客户对于产品的需求变得多样化,这提高了企业的应变能力要求,给企业的产品设计、产品制造等带来巨大挑战。

可以明确的是,由于传统工时的制定方法低效、复杂,已完全不能适应当下大规模产品订制的需求。

因此,为了应对企业的难题,论文根据大规模定制企业对于生产时间以及生产模式的要求,通过建立制造时间的数学模型,提出了新的制造时间定额,并以相关制造企业的实际案例为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唐优泉,程诗莉(2011)提出,由于当下的中小型制造企业,一般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所以企业的制造成本主要是人工成本,而人工成本的多少,与时间研究密不可分,联系紧密。

他们通过归纳总结当下中小型制造企业关于时间研究方面的情况,探究了降低企业成本的思路,最后提出了关于企业时间研究方面工作的改进策略。

梁卫东(2000)以我国轿车制造业为例,研究了其从零件制造到装配完成的全过程,对这些作业进行了细致的时间研究,在阐述其作用和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时间研究在企业的应用策略,为企业的管理工作服务,促进企业的发展。

夏欣跃(1997)是最早接触时间研究的学者,他系统介绍了时间研究,在阐述时间研究原理以及主要作用的基础上,以上海某一零件企业为例,探索了时间研究的应用方法。

高明浩(2015)系统提出了作业成本法,认为作业成本法较传统会计成本核算,十分高效,有很强的优越性,在企业中的应用比较广泛。

论文首先阐述时间研究的相关概念,继而分析了作业成本法的优势,最后介绍了作业成本法的测算方法。

丁勇亮,申黎明(2012)以小型沙发企业为例,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探讨了时间研究之于企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性,以企业的车缝工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应用时间研究,得出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方法,强调企业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作业标准,保障工人利益,以此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中外学者关于时间研究的理论探索从未间断,新的理论层出不穷,无论是国际上对于时间研究理论探索取得的成果来看,还是国内理论研究情况及实证研究来看,对于时间研究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我国关于时间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也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整到完整的过程。

国内外关于时间研究的理论及实践探索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本文将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究时间研究在企业中的应用问题。

参考文献[1] Nakayama,Shunichi. A study on setting standard time using work achievement quotie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2002,40(15) :3945-3953.[2] Furukawa,Itaru,Yamamoto,Hiroshi et al. Test man-hour estimat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computer-readable program[P].JAPAN:JP 20060172640.2006.6.[3] Bin Liu,Zu-hua Jiang. The man-hour estimation models & its comparison of interimproducts assembly for shipbuild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5,2(1):9-14.[4] Ankara Turkey.The Estimation of Product Standard Time by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inthe Molding Industry[J].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2009,5:67-70.[5]邓爱民,李红,文慧,文小平.基于时间研究的物流作业成本核算管理[J].科技管理研究,2014,34(19):195-198+203.[6]孙军华,霍佳震,苏强,陆海平.基于时间研究及KANO模型的在线零售网站设计质量要素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4,19(01):91-97+102.[7]周玉杰. 大规模定制环境下模块化制造时间研究[D].重庆大学,2012.[8]唐优泉,程诗莉.时间研究在中小制造企业的运用分析[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6(04):463-465.[9]唐俊. 敏捷制造环境下的时间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7]张宁. 基于UML的计算机辅助方法与时间研究(CAMTS)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山东大学,2005.[10]梁卫东.对轿车零件制造开始到装入整车全过程时间研究的探讨[J].汽车科技,2000(02):52-54.[11]剑萍.时间研究的原理及应用[J].管理科学文摘,1998(04):19.[12]夏欣跃.时间研究的原理及应用[J].工业工程与管理,1997(06):47-50.[13]高明浩.利用时间研究进行物流作业成本核算管理可行性[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37(02):24-25+13.[14]姜元新.浅论时间研究在施工管理的应用[J].建筑,2013(11):82.[15]丁勇亮,申黎明.基于时间研究的沙发车缝作业分析与优化[J].商品与质量,2012(S4):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