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抬棚安全技术措施(新版)
架棚的安全技术措施

一、概况北三面回风顺槽从拉门点向北施工60m和120m后将在西翼胶带大巷及西翼轨道大巷上方通过,且北翼三面回风顺槽底板距西翼胶带大巷及西翼轨道大巷顶板层间距离只有0.5m,为保证能安全过巷,特编制此措施。
二、施工准备1、施工前将架棚处的电缆、电线落地用就皮带盖好,确保施工中不被破坏。
2、在施工前将西翼胶带大巷及西翼轨道大巷的混凝土用风镐进行破除帮、顶,破除的混凝土碹用碳车运出,破碹长度为6m。
3、在破碹后及时打上临时支护,在巷道顶板采用打点柱的方式进行支护。
确认临时支护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作业。
严禁空顶作业。
三、施工方法1、考虑西翼胶带大巷及西翼轨道大巷断面较大,必须搭设作业平台,作业平台釆用在每个帮部距底板2.5m处打3个水平的φ42mm 深1m的钻孔,钻眼间距为1.8m,平台横梁用3根φ108mm,长4800m 的钢管制作。
搭设工作台时先将两根2m长的废钻杆从钢管两端插入4吋钢管内,然后将钻杆插入打好的钻孔内,最后在三个横梁上铺满规格为长×宽×厚=4000×350×50mm的优质木板。
并用钯钉固相固定同时用铁丝与钢管绑牢,确保牢固可靠。
2、在测量部门标定的架棚位置退后1m、3m顶板位置各打两根φ18×2100锚杆,锚杆排距为1.5m,做为吊挂前探梁之用,前探梁釆用两根4m长的11#工字钢,将前探梁吊环固定在吊挂锚杆上,要确保牢固可靠。
3、在需架棚位置用风镐刷帮挑顶至架棚所需的宽度为:西翼胶带大巷宽度为5500mm和高度(4400mm)、西翼轨道大巷宽度为4300和高度为4300。
4、根据设计棚距0.8m,因此每次挑顶、刷帮循环量不得大于1.0m。
最大控顶距控制在1m以内。
5、架棚时首先将前探梁固定好,用以安设棚梁,棚梁挂好后用中腰线按设计要求找平找正,调好高度,之后用网片将顶部背好。
再用中腰线找出棚子的腿窝,将腿窝挖够深度后栽上棚腿,如底板松软,棚腿必须穿鞋.挖好柱窝,然后立棚腿(棚腿必须放在实底上,否则必须加垫整料石)。
抬棚措施

11-2#层311盘区21119巷替换单点木柱安全技术措施审批:总工程师:开拓矿长:开拓副总:调度室:安监站:技术科:机掘三队:编制:日期:2015-7-111-2#层311盘区21119巷替换单点木柱安全技术措施我队现施工11-2#层311盘区51119巷北部,81119工作面为综采五队接替工作面,21119巷为81119工作面机轨合一巷,为了便于搬家准备,在切巷贯通后撤退前将21119巷内所有补支的单点木柱进行替换,具体要求如下:一、替换支护形式由里向外以“台棚”的形式在巷道两侧原架设的顶梁下顺着巷道方向架设一根4.4米长的钢梁,台棚下支设液压单体柱,柱距1米,两侧钢梁距离不得小于3.2米(支护形式见附图)。
根据实际情况,如有原支护不能满足需要,或由于顶板压力较大有钢梁严重压弯地点在两架钢棚中间在支设双腿双梁钢棚加强支护,顶梁使用3.8/4.4米(根据实际断面尺寸选择)长的11#工字钢,棚腿使用液压单体柱。
二、安全技术措施1、必须由里向外先架设“台棚”,待支护可靠后,再替换木柱,架一架“台棚”替一处单点柱。
2、现场必须由上岗干部、班组长指挥,抽调至少4人以上经验丰富的老工人配合作业,3人作业,1人监视顶板,发现有垮落浮矸、片帮预兆时,要将人员立即撤到安全地点。
3、架钢梁前、后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并贯穿全程,发现有零皮、马棚、伞檐、聋顶帮等必须处理,处理时用2m以上的长柄工具,由2名经验丰富的老工人置身于有支护的安全地点,并找好退路,一人观察,一人处理,跟班干部和班长指挥,其他人员不准在附近逗留或工作,直至隐患处理完毕4、钢梁要与原顶梁背严背实注意液压单体柱要支在实底上,严禁前倾后仰,保证钢棚整体完整性。
5、如在替换点柱过程中顶板有冒顶征兆时,必须立即将现场所有人员撤至安全地点,待制定好措施后,方可作业。
6、如发生冒顶,在处理时,必须先把现场障碍物处理干净,确保撤退路线畅通,在冒顶边缘以1米的间距打不少于2排带帽点柱,防止冒顶区域扩大,在处理过程中瓦检员要随时检查瓦斯和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情况,有问题要立即停止作业,撤出所有人员,并向队值班室矿调度室汇报,带制定好措施后方可开工。
架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架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一、工程概况口孜东矿-967m水平井底车场充电硐室通道6-6断面原采用锚网喷加锚索支护,因该段巷道处于16-1煤层中,矿山压力显现比较严重,为确保安全,经矿方研究决定对此段进行套29U型棚加强支护。
为保证施工安全、快速、优质进行,特编写此安全技术措施,以指导施工。
二、施工方法(一)施工准备1、由矿测量给出巷道的中、腰线施工。
2、按要求在施工位置下方搭好脚手架。
3、采用人工风镐挖掘棚腿基础。
4、准备好架棚用风钻、锚杆、前探梁、螺栓、卡子、背板等工具。
(二)施工方法及工艺1、施工前先对施工地点巷道进行检查,敲帮问顶找尽开裂浆皮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
2、搭设脚手架的钢管距离轨道左右不得小于600 mm,脚手架(建筑用钢管脚手架)搭设高度距离轨面不得小于1800mm.距顶板高度以便于施工为宜。
3、由外向里,采用先架棚梁后架棚腿逐棚施工的方法套棚。
在施工前4棚,无法使用前探梁进行架棚梁时,棚梁采用专用锚杆进行固定(两组锚杆布置为分中800 mm),锚杆选用Ф22×2500mm的高强锚杆,每根锚杆使用2卷Z2350树脂锚固剂,锚固力不低于80KN,锚杆上加U型卡将棚梁锁紧,U型卡上必须满扣,U型卡必须要紧贴棚梁,确保棚梁固定牢固后再架设棚腿)。
前4棚架好后采用前探梁架棚梁。
棚腿架好后找正,并用拉条与前一棚连接好采用金属网片过顶,网片间每隔300 mm 用14#铁丝绑扎,空顶处必须用水泥背板,过顶时由正顶向两侧进行。
4、按照上述方法逐棚套棚,直至套棚段架设完毕。
5、如顶帮砼开裂时采用喷射混凝土进行处理,巷道压缩变形小于设计尺寸时,先采用风镐剔除后补打锚网喷浆支护,符合设计要求后再套棚。
三、支护方式(一)、前探梁选用选用前探梁,前探架棚梁时采用两根长4m的22kg/m轨道,前探梁挂钩使用Ф25的圆钢加工,吊挂在已架好的U型棚上,并使用木楔将前探梁与棚梁间隙楔紧,前探梁需对称布置在棚梁两侧肩窝,每根前探梁生根点不少于3个,托住需架棚梁。
架棚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架棚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架棚工是指在建筑工地上负责搭设、拆除和维护棚架结构的工作人员。
由于工作环境复杂、高空作业风险较大,因此架棚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制定对于确保工人的人身安全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份针对架棚工制定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全文1200字以上。
一、工作前的准备1.工作前应检查个人防护用品是否完好,包括安全帽、护目镜、安全鞋等;2.确认搭设架棚的材料、工具是否齐全,并进行必要的维护保养;3.了解并熟悉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和工期;4.检查工作现场的环境、气候等因素是否适宜施工,如遇恶劣天气应暂停作业。
二、高空作业的安全措施1.进行高空作业前,应对架棚结构进行仔细检查,确保架棚稳固和安全;2.搭设脚手架时,要注意选用合适的材料和工艺,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搭设;3.搭设脚手架的架设工人应经过专门的培训和持证上岗,且不得超员作业;4.在高空作业过程中,每个工人必须佩戴安全带,并且将其固定在可靠的固定点上;5.工人在脚手架上工作时,不得踩在不稳定的物体上,如水泥板、悬挂物等;6.工人在脚手架上移动时,必须手握栏杆,不得背对空中或在脚手架边缘行走;7.架设脚手架时,应设置足够数量的安全网和警示标识,防止人员坠落和滑倒;8.高空作业时,应注意防风和防雷措施,如遇恶劣天气应及时停止作业。
三、机械操作的安全措施1.机械设备使用前,必须经过检查,确认各项指示灯、安全装置等工作正常;2.使用机械设备时,操作人员必须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且应经过培训并持证上岗;3.在机械设备运转过程中,除操作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接近设备;4.使用机械设备时,操作人员应确保设备周围无人,避免发生人员伤害事故;5.使用机械设备时,应戴好头盔、工作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防止意外伤害;6.机械设备维护保养过程中,应切断电源或关闭机械设备以确保安全。
四、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1.在发生架棚事故时,立刻停止作业,全队人员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2.在发生人员受伤事故时,立即进行急救并报告工地负责人,协助受伤人员就医;4.按工地的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处理,确保人员的安全和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5.事故处理后,应组织事故调查分析,总结事故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施工抬棚期间安全隐患及采取的安全措施[1]
![施工抬棚期间安全隐患及采取的安全措施[1]](https://img.taocdn.com/s3/m/1be2349183d049649a66580d.png)
施工抬棚作业期间存在的隐患及采取针对性措施:1、架抬棚期间未按安全技术措施规定的施工程序操作。
会导致:无法确保施工抬棚工程质量及作业现场的安全问题。
(针对性措施:通过认真贯彻学习安全技术措施,并在现场严格监督检查,督促班组职工严格按照安全技术措施施工。
)2、架设抬棚期间跟班干部不在现场。
会导致:安全第一负责人不在施工现场从而导致诸多安全问题。
(针对性措施:通过严格监督检查,保证架设抬棚期间当班跟班干部在现场统一指挥)3、架设抬棚前没有排除安全隐患就直接进行架设抬棚作业的。
会导致:因遗留的安全隐患而导致机电设备故障或人员伤亡。
(针对性措施:跟班干部、验收员在施工前要逐项排查,待具备生产的前提下再组织架设抬棚作业。
)4、架设抬棚期间人员在迎头从事与架设抬棚无关的工作。
会导致A、棚梁与棚腿搭接不实直接掉落砸伤施工人员。
B、影响迎头架设抬棚作业进度,增加顶板暴露时间。
(针对性措施:架设抬棚期间与架设抬棚无关人员要撤离到后方。
)5、架设抬棚前无进行敲帮问顶而直接进行架设抬棚作业。
会导致:顶板掉落活岩危矸直接砸伤迎头施工人员。
(针对性措施:架设抬棚前必须先进行敲帮问顶,人员站在顶板完整或在临时支护下施工。
)6、人员站在顶板破碎的顶板下架设抬棚。
会导致:顶板掉落活岩危矸直接砸伤架设抬棚人员。
(针对性措施:架设抬棚前必须先敲帮问顶,人员站在顶板完整或在临时支护下施工。
)7、架设抬棚时手扶抬棚梁或插梁上沿。
会导致:手指被顶板掉落的岩石砸伤。
(针对性措施:架设抬棚施工时手不允许放在抬棚梁或插梁上沿。
)8、架设抬棚时无设置临时支护。
会导致:顶板掉落活岩危矸直接砸伤架设抬棚人员。
(针对性措施:架设抬棚前必须设置临时支护,并在临时支护下进行架设抬棚作业。
)9、架设抬棚时无设置前脸护网。
会导致:前脸片落岩石直接砸伤架设抬棚人员。
(针对性措施:架设抬棚前必须使用好前脸护网,再进行架设抬棚作业。
)10、架设抬棚前无上顶网。
会导致:棚梁间掉落活岩危矸砸伤架设抬棚人员。
U型棚扶抬棚措施.

U型棚扶抬棚措施1、抬棚施工方法(1)联系测量队给出上山拔门中线。
(2)搭脚手架:先在拔门口两帮按间距1600mm打5个深1000mm的眼(距底板2200 mm),插上长2000mm的钻杆,然后把5根长4000mm的4寸钢管两端套在钻杆上,在钢管上铺设厚50mm、宽200mm、长4000mm的大板,大板与大板之间用扒钉连接(扒钉间距500 mm)。
( 3)技术员根据拔门中线定出抬棚梁两端的位置及钢轨的安设位置。
(4)安装钢轨:在拨门口车场中左右各1300mm处的棚梁上安设两根长6530mm、22kg/m轨道抬住待摘除棚腿的所有U型棚的棚梁。
钢轨安设方法如下:先把待安钢轨两端的锚链穿好,然后多人合作,把钢轨用已穿好的锚链按图7-3规定的位置固定在棚梁上,最后按图7-3要求穿好中间5根锚链。
(5)逐棚摘除抬棚范围内的9 根棚腿。
摘棚腿时先用风镐松动腿窝,然后摘除卡缆,最后人工摘除棚腿。
摘除卡缆时,人员要站在上述已搭好的脚手架上作业。
( 6)安装两端U 型钢短接及抬棚梁:先把抬棚两端的短接用U 型卡缆固定好,然后把抬棚梁用4股8#铁丝固定在两根短接槽钢上,上抬棚梁时要保证抬棚梁的水平度不超过50mm。
(7)用风镐挖出腿窝,栽好两根抬棚腿,上好其它7根U型钢短接。
( 8)撤除脚手架。
2、抬棚质量技术要求( 1 )严格按拨门中线施工抬棚。
(2)抬棚梁使用12#工字钢对焊,长度为4600 mm;抬棚腿采用25#U型钢套焊,长度为3190 mm(弧长1390mm,墙高1500mm,腿窝300mm)。
(3)短接9根,每根弧长600 mm。
短接与棚粱必须固定牢固,与棚粱搭接长度不小于400 mm。
短接槽钢与抬棚粱要接触密实,如有空隙,要用木楔楔紧。
( 4)抬棚腿直线部分必须垂直于底板,腿窝为煤底或虚底时必须穿瓦石鞋。
(5)抬棚粱水平度不得超过50mm。
(6)钢轨距车场中13000mm。
( 7)抬棚梁压力大时要及时在抬棚梁下打点柱加强支护。
架棚工安全操作规程模版(3篇)

架棚工安全操作规程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架棚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构建安全文明施工环境,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需求,制定本安全操作规程。
第二条本安全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架棚工作的人员,包括架棚工人、架棚班组长及相关项目负责人。
第三条架棚工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第四条架棚工作应按照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严禁违章施工。
第五条架棚工作时应与其他施工项目协调,确保安全施工。
第六条架棚工作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应及时报告,合理安排施工流程,确保安全施工。
第七条架棚工人员应接受相关安全培训,熟悉本安全操作规程,并经核实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二章岗位责任第八条架棚工人员应仔细阅读本安全操作规程,并按照规程要求履行岗位职责。
第九条架棚工人员应配戴合格的安全帽,并妥善保护头部。
第十条架棚工人员应正确佩戴工作服、手套、防护鞋等个人防护装备,并及时更换损坏的防护装备。
第十一条架棚工人员应熟悉并正确使用架棚工具和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十二条架棚工人员在搬运重物时应注意力集中,两人以上共同搬运,合理安排工作节奏。
第十三条架棚工人员在解体施工中应按照规划进行,确保坍塌物不危及周围人员和设备。
第十四条架棚工人员在高空作业时应佩戴防坠落装备,并依照规程正确使用安全绳。
第十五条架棚工人员应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保持施工现场干净整洁,减少危险物品存在。
第十六条架棚工人员应按照规程进行用电操作,严禁乱拉乱接电线,确保电气安全。
第三章安全防范第十七条架棚工人员应定期对架棚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十八条架棚工人员在作业前应对工作现场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及时清除隐患。
第十九条架棚工作中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提醒工人注意安全。
第二十条架棚工人员应妥善保管工具和设备,杜绝滑落和坠落事故的发生。
第二十一条架棚工人员应熟悉紧急疏散通道位置和使用方法,确保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迅速撤离。
架棚安全技术措施(新版)

架棚安全技术措施(新版)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AQ-SN-0565架棚安全技术措施(新版)井筒巷道在资源整合期间,由于矿井长期停产失修,加上受山体侧压影响,导致部分地段巷道出现变形,严重影响副井的安全使用。
为了防止巷道继续变形导致巷道破坏,为矿井井筒以后的重新启用做好铺垫,根据矿井发展需要,目前,必须对井筒进行巷修维护工作。
因此,经研究决定,对井筒进行巷修,即采用在原巷道断面内架设“U”钢支架的方式,用以增加巷道断面的抗压能力。
为了保证安全施工,特制定以下安全技术措施。
一、工程概况及工程量1、在副井距井口处(下山变坡点往里米)为砌碹巷道,需架设“U”型钢支架架,拆除原有旧棚架,此处巷道净宽,墙基净高,拱高,巷道净高,净断面积。
2、在距副井距井口处(下山变坡点往里约处)为砌碹巷道,架设“U”型钢支架架,此处巷道净宽,墙基净高,拱高,巷道净高,净断面积m2。
附图:U型钢支架支护示意图二、各专业负责人三、施工技术要求(1)“U”型钢支架采用25“U”型钢,其附件的材质和加工必须符合设计和有关标准规定;(2)“U”型钢支架装配附件齐全,无锈蚀现象,螺纹部分有防锈油脂;(3)“U”型钢支架棚距1000mm,允许误差±50mm;(4)巷道支架的前倾、后仰符合以下规定:合格:偏差±10mm;优良:偏差±50mm;(5)拉杆的安设位置:正顶一道,两侧肩窝各一道,两侧墙部距底板500mm各一道;(6)柱窝挖到实底,柱窝深度200mm;(7)搭接长度为500mm,允许误差-30—+50mm;(8)卡兰间距400mm,允许偏差±30mm;(9)维护后的巷道规格和标准要求:巷道净宽3500mm,墙基净高1800mm,拱高1700mm,巷道净高3500m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架抬棚安全技术措施(新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947
架抬棚安全技术措施(新版)
一、概况
根据公司安排,我队准备在33071下顺槽架设抬棚梁。
(1)33071下顺槽原支护形式:梁×柱=4.1×2.6米矿用11#工字钢梯形棚支护。
巷道断面11㎡。
替换4.1米穿梁8根。
(2)工程量:4米
(3)巷道用途:回采、运料
(4)替棚原因目的:由于巷道附近老巷较多,巷道压力大,棚梁变形严重,为保证施工人员安全,替换切眼口穿梁及棚梁。
二、施工顺序、方法及支护要求:
(1)施工前必须将物料备齐,确保施工用料。
所背物料必须码放整齐,确保道路畅通。
(2)33071下顺槽替换后支护形式为:
替换后支护为:梁×柱=4.1×2.6米矿用11#字钢梯形棚支护。
棚距0.5米。
(3)替棚期间要有外向里逐棚作业,必须坚持做到替一棚去一棚,如出现有空帮、空顶现象,空帮空顶部分必须用木料、芭片背牢、背实。
(4)运料采用人工扛运,出煤采用40T和20A刮板运输机出煤。
三、加强质量管理及文明生产的要求:
替换的穿梁和棚梁扎角、迎山角、棚距必须符合要求,背木、撑杆必须打直、打齐。
经班长、验收员、工长联合验收合格后方准替架下一棚。
替换下的旧棚梁要及时回收,确保道路畅通。
四、安全技术措施;
1、施工前,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及时找净帮、顶、煤墙活聋煤矸,以防止意外发生,出现空帮、空顶现象,空帮、空顶部分必须用木料、芭片背严、背实。
“敲帮问顶”工作由班组长落实,并将此项工作贯穿到整个施工过程中。
2、替换棚前,必须加固施工处3m范围内所有支架,确保安全,
并将巷道内杂物、浮煤矸清理干净,保证后路畅通。
3、替换穿梁棚时,由下往上换穿梁,穿梁换好后,必须架设临时抬棚,临时抬棚架好后,经班长、验收员、工长联合验收无误后方可架设双暗抬棚,整个抬棚架完后,必须将抬棚用木楔、背木进行加固。
4、替换穿梁替棚及棚梁时,坚持做到替一棚去一棚,每替一棚及时打点柱进行加固。
5、替换的穿梁要成对使用,摆布均匀,防止受力不均,抬棚柱腿要有4度的下叉角,并用背木背紧背牢。
6、替架棚时,必须有跟班工长现场指挥生产,确保安全施工。
7、施工期间,当班工长、班组长、电工必须携带瓦斯便携仪,随时检查巷道瓦斯情况。
当瓦斯浓度达到1%时,必须立即停止施工,严禁瓦斯超限作业。
8、施工前,电工必须检查电气设备,杜绝失爆。
保证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风机倒台正常。
9、施工前,必须将施工地点20m范围内的电缆、信号线落地保
护,并用芭片、木板或旧皮带进行掩盖。
10、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当班跟班人员进班前必须对施工地点隐患进行排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确保施工安全。
11、发生水、火、瓦斯、煤尘事故避灾路线:
(1)发生水灾灾事故避灾路线:事故地点→33071中切眼→33071上顺槽→运料横川→三水平皮带暗袭鹅颈
车道→副井底→地面
发生火灾、瓦斯、煤尘事故避灾路线:事故地点→21102上顺槽→石门皮带巷→泵房绕道→-250运输巷→猴车道→副井底→地面
11、其他仍按作业规程及相关措施执行。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