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逾淮为枳练习题(附答案)(1)
《晏子使楚》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晏子使楚》文言文练习及答案阅读下列文言文。
(17分)【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好弋①,使烛邹主②鸟而亡之。
公怒,召吏欲杀之。
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
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已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注]①弋:用带有绳子的箭射。
②主:掌管,主持。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分)(1)诣(2)固(3)亡(4)故小题2: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每句仅划一处)。
(2分)(1)其实味不同(2)烛邹之罪有三小题3:将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小题4:阅读两文,回答问题。
(3分)甲文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富有侮辱性的话,表现了楚王的傲慢无礼;乙文通过勿杀!寡人闻命矣这句话,表现了景公的则共同表现了晏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分别分析晏子的语言技巧及其效果。
(2分)参考答案:小题1:(1)到(2)本来(3)丢失(4)原因,缘故小题2:(1)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2)让天下的诸侯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士,这是第三条罪过。
小题3:(1)其实/ 味不同 (2)烛邹之罪 /有三小题4:齐人固善盗乎;善于纳谏(知错能改);机智善辩。
小题5:甲文中晏子用类比的方法,巧妙地借用南橘北枳的说法,寓刚于柔,不卑不亢,既保全了楚王的面子,又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乙文中晏子用迂回曲折的方法,表面上是在列举烛邹的罪状,其实是在点出景公的错误,语言灵活睿智,既维护了君王的尊严,又挽回了烛邹的性命。
上海市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40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

上海市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0年)【甲】橘逾淮为枳(节选)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公输(节选)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千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6.两段选文都讲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橘逾淮为枳》选自《》,《公输》选自诸子百家中家的经典著作。
(2分)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好句子。
(3分)齐人固善盗乎?8.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甲】文体现了楚王是个善于纳谏、知错能改的人。
B.【乙】文突出公输盘是个狂妄自大、固执己见的人。
C.晏子的辩驳义正辞严、墨子的说理诙谐幽默。
D.言辞交锋后,晏子使对方理屈,墨子令对方折服。
9.选文通过对话,表现出晏子和墨子都具有和的特点。
(4分)【参考答案】6.(2分)晏子春秋墨7.(3分)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8.(3分)D9.(4分)机智善言【参考译文】【甲】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子相像罢了,他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
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水土地方不相同啊。
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小升初语文专项复习之《橘逾淮为枳》

小升初语文专项复习之《橘逾淮为枳》(六年级下)复习指南一、字句解释1.晏子将使楚。
关键字:使:出使。
句译:晏子将要出使楚国。
2.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关键字:习:通晓,熟悉。
辞:辞令。
句译: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
3.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关键字:今:现在。
方:将要。
以:用。
句译:现在他将要来我国,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方法呢?4.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关键字:请:请求(请你允许我做某事)。
过:经过。
行:走。
句译:请允许我们捆绑一个人,在大王面前走过。
5.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关键字:诣:到(拜访,谒见)。
句译: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捆着一个人来到楚王面前谒见。
6.缚者曷为者也?关键字:曷:同“何”,什么。
为:做。
句译:捆着的人是做什么的?7.齐人也,坐盗。
关键字:坐:犯……罪。
句译: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的罪。
8.齐人固善盗乎?关键字:固:本来。
善:善于。
句译: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吗?9.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关键字:生:生长。
为1:是。
为2:成为,变成。
句译: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树。
10.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关键字:徒:独,仅仅。
其:代词,指橘和枳。
实:果实。
句译:(它们)仅仅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却不一样。
11.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关键字:所以……者:……的原因。
然:这样。
何:什么。
异:不同。
句译: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水土不一样啊。
1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关键字:得无……:莫非……使:让,使得,致使。
句译:莫非是楚国的水土让老百姓善于偷盗吗?13.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关键字:熙:同“嬉”,戏弄。
取:取得,招致。
病:辱。
句译:圣人是不可以随便戏弄的。
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二、内容理解1.选自《晏子春秋》。
晏子,名婴,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以善于辞令著称。
2.段落大意:第一部分(第1—2段):晏子使楚前夕,楚王与其左右策划侮辱晏子的办法。
橘逾淮为枳(节选)阅读答案附翻译(2)

橘逾淮为枳(节选)阅读答案附翻译(2)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9.上文选自《_______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中画线句。
(3分)齐人固善盗乎?11.晏子巧妙地反击了楚王的挑衅,用枳的形成来说明_________。
(3分)参考答案:9.(2分)《晏子春秋》10.(3分)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吗?(关键词2分:故善;句式1分)11. (3分)楚国不良的气会影响百姓的为人翻译晏子将要出使楚国。
楚王听说这消息以后,对身边的侍臣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
现在他将要来,我想要羞辱他,(你们说)该用什么办法呢?身边的侍臣回答说:等他到来的时候,请让我们捆绑一个人,在大王您面前走过,(这时)大王就问:这是什么人?(我们便)回答说:是齐国人。
大王(于是再)问:(他)犯了什么罪?(我们就)回答说:(他)犯了盗窃罪。
(不久)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赏赐给晏子酒喝。
喝酒喝得正高兴时,两个官吏捆着一个人谒见楚王。
楚王问道:捆着的人是什么人?(官吏)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的罪。
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吗?晏子离开座位(严肃地)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树,(它们)只是叶子相似,(但)它们的果实味道却不一样。
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淮南淮北的)水土不同啊。
现在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可是)进入楚国就偷盗,莫非是楚国的水土让他变得善于偷盗了吧?楚王苦笑着说:圣人是不可以随便戏弄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中考说明文《南橘北枳》阅读答案

中考说明文《南橘北枳》阅读答案——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
无论在考试还是在平日的积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
为快速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中考阅读答案,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希望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帮助。
《说园》阅读答案说园陈从周我国造园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园林中树立着独特风格,自来学者从各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各抒高见,如今就我在接触园林中所见闻掇拾到的,提出来谈谈,姑名“说园”。
园有静观、动观之分,这一点我们在造园之先,首要考虑。
何谓静观,就是园中予游者多驻足的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览线。
二者说来,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
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
前者如苏州“网师园”,后者则苏州“拙政园”差可似之。
人们进入网师园宜坐宜留之建筑多,绕池一周,有槛前细数游鱼,有亭中待月迎风,而轩外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然如画,静中生趣。
至于拙政园径缘池转,廊引人随,与“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的瘦西湖相仿佛,妙在移步换影,这是动观。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
叠山理水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山与水的关系究竟如何呢?简言之,模山范水,用局部之景而非缩小,处理原则悉符画本。
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
我曾经用“水随山转,山因水活”与“溪水因山成曲折,山蹊随地作低平”来说明山水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从真山真水中所得到的启示。
明末清初叠山家张南垣主张用平冈小陂、陵阜陂阪,也就是要使园林山水接近自然。
如果我们能初步理解这个道理,就不至于离自然太远,多少能呈现水石交融的美妙境界。
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要具有画意。
窗外花树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间古树三五,幽篁一丛,乃模拟枯木竹石图。
重姿态,不讲品种,和盆栽一样,能“入画”。
拙政园的枫杨、网师园的古柏,都是一园之胜,左右大局,如果这些饶有画意的古木去了,一园景色顿减。
橘逾淮为枳练习题(附答案)

《橘逾淮为枳》晏子将至楚,楚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一、解释加点字或划线词。
1、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2、晏婴,齐之.习辞者也()()3、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4、为其..一人,过.王而行.()()..来也,臣请缚()()()()5、王曰:“何为..者也?”()()6、王曰:“何坐.?”曰:“坐盗。
”()7、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8、缚者曷为..者也?()()9、齐人固善..盗乎?()()10、晏子避席对曰:()11、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12、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13、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14、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二、句子翻译。
1、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2、吾欲辱之,何以也?3、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4、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5、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6、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7、圣人非所与熙也。
三、阅读理解。
1、本文选自。
晏子,名,字平仲,时期齐国的政治家,以著称。
2、本文记述了___________的故事。
课文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1-2节),写了,第二部分(3-6节),写了3、课文最大的特点是通过来刻画人物性格。
上海市2019年中考语文及模拟卷【文言文阅读类题】含答案解析汇集

上海市2019年中考语文及模拟卷【文言文阅读类题】汇集2019年上海市中考题(一)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金溪民方钟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日:“泯然众人矣!”8.本文作者是(人名)。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稍稍宾客其父10.本文记叙了仲永从五岁就能作诗到最终“'的变化过程,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4分)答案:8.王安石9.(同乡人)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10.泯然众人痛惜(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1分)耕者王清臣天启初,颍川张远度买田颖南之中村,地多桃花林。
一日,携榼①独游,见耕而歌者,徘徊疃②间,听之,皆杜诗也。
遂呼与语,耕者自言王姓,名清臣,旧有田,畏徭役,尽委诸其族,今为人傭耕。
少曾读书。
客有遗一册于其舍者,卷无首尾,读而爱之,故尝歌,亦不知杜甫为何人也。
异日远度过其庐,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③,皆所作诗,后经乱不知所在。
【注】①榼:古代盛酒或贮水的器具。
②疃:村庄。
③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看到旧的历书背后,用烧过的树枝写的字模糊不清。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少曾读书()(2)故尝歌()12.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项是()(3分)A.这一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B.过几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C.过几天张远度经过他家D.这一天-张远度经过他家13.张远度来到“”(用本文语句回答)的“颍南之中村”,见到王清臣,主动与他交谈的原因是(用自已的话回答)。
(4分)答案:(四)11.(1)年幼(2)所以12.B13.地多桃花林王清臣边耕种边吟唱杜甫的诗,令张远度很是惊奇2019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二模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橘逾淮为枳晏子将使楚。
《橘逾淮为枳》练习卷

二九、橘逾淮为枳一、基础积累(一)文言加点词语的解释1、晏子将使.楚 _____________2、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_____________3、今方.来 _______________4、何以.也 ______________5、坐.盗 _______________6、吏二缚一人诣.王 _______________7、齐人固.善盗乎______________ 8、缚者曷.为者也 ________________9、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10、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11、所以..然.者何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1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13、圣人非所与熙.也________________ 14、寡人反取病.焉_______________(二)翻译句子1.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齐人固善盗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圣人非所与熙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能力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橘逾淮为枳》
晏子将至楚,楚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一、阅读理解。
1、本文选自。
晏子,名,字平仲,时期齐国的政治家,以著称。
2、本文记述了的故事。
课文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1-2节),写了,第二部分(3-6节),写了
3、课文最大的特点是通过来刻画人物性格。
楚王表面上夸晏子为“习辞者”,却敢“辱之”,这充分表明他 _______________ 。
晏子面对楚王的阴谋,将计就计,以“”为比喻,以反问句指出。
本文描写了楚王的平庸愚昧是为了衬托晏子的
4、选出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针对楚王的发难,晏子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反驳,使楚王陷于尴尬的境地。
B、晏子在席间的对话表现出其超人的智慧与胆识。
C、从文末楚王的话语可以看出,楚王尚能知错认错。
D、晏子用“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强调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5、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楚国君臣是怎样安排计谋的?(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面对楚王的戏弄,晏子是怎样回击的?(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其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对楚国君臣的戏弄侮辱,晏婴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巧妙地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其中把“淮南“比为,把“淮北”比为;把“橘”比为 ,把“枳”比为。
11、晏子的回答,可谓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说说晏子外交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晏子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说说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