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旅游开发重点景区

合集下载

茶文化旅游的特点有什么

茶文化旅游的特点有什么

茶文化旅游的特点有什么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旅游的特点,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旅游的特点:安溪茶文化旅游特征安溪在五代时正式置县,命名清溪县,取境内溪水清澈之意。

南宋理学家朱熹游历安溪时,题名“清溪八景”赞誉安溪美好的山水风光;宋宣和三年(1121),改称安溪县,取溪水安流之意,沿袭至今。

山川秀丽的安溪,历史文化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有著名的风景区清水岩、安溪文庙、安溪城隆庙等。

清水岩位于安溪县城西北部的蓬莱山上,是一座千年古刹,有“乌面祖师”之称的清水祖师陈普足曾在此修炼,并在这里圆寂。

清水岩最有特色的是寺庙建筑和摩崖石刻,其中呈’“帝”字形结构的蓬莱祖殿,依山临壑,楼阁连缀,气势恢宏。

凌空欲飞的屋檐,极具闽南特色。

近年来;安溪大力开发具有茶乡特色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先后投资建设了一批茶文化旅游景点,有中国茶都、茶叶大观园、茶叶公园、生态观光茶园、铁观音发源地遗址等,并全力推出一些旅游线路,像名胜古迹游、茶都观光、生态茶园探幽、休闲度假等。

中国茶都—安溪全国茶叶批发市场,建于2000年,位于福建省安溪县城关南大门,依山傍水,交通便捷歹是我国首家集茶叶贸易、信息交流、茶文化研究、旅游、科研为一体的茶业批发市场,也是展现安溪现代茶农形象的一个窗口。

茶叶大观园位于凤山风景旅游区内,依凤冠山而建,是一座仿古园林。

园内有名贵的茶树品种53种,建有茶史馆、茶作坊、碑林、茶艺馆、休闲茶座等,不仅充满浓浓的古典色彩,还随处散发出时代气息。

茶文化旅游的特点:杭州茶文化旅游的特点茶文化旅游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旅游形式,茶文化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不仅为旅游业增加了人文内涵,又弘扬了中华茶文化。

中国是最早种茶、制茶、饮茶的国家,茶历来被奉为“国饮”;浙江,从古至今就是我国的产茶胜地;集名茶、名山、名水为一地的杭州不仅有产茶的自然条件,而且有品茶的艺术环境。

因此杭州可利用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发展潜力的社会经济条件以及不可多得的自然环境,开发茶文化旅游项目。

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茶文化旅游是指以茶文化为核心,以茶产业为依托,结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游客提供茶文化体验、观光游览、茶叶品鉴等服务的一种旅游形式。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茶文化旅游在中国和许多其他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茶文化旅游不仅有助于推广和传承茶文化,还可以增加茶产业的附加值,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本文旨在探讨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潜力、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潜力1.丰富的茶文化资源:中国是茶的故乡,拥有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包括各类茶叶品种、茶道文化、茶文化节庆等。

这些茶文化资源为茶文化旅游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基础。

2.独特的地理环境:茶叶的生长需要特定的地理环境,像云雾缭绕的高山地区、田园般的茶园景观等都是茶文化旅游的优越场所。

这些地理环境赋予了茶文化旅游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体验。

3.世界茶叶市场的需求:茶叶是全球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国际茶叶市场对中国茶叶的需求量大、价格高。

通过茶文化旅游,游客可以了解茶叶的生产过程,品尝不同种类的茶叶,进而增加对茶叶的认知和购买欲望。

二、茶文化旅游的挑战1.保护茶文化遗产:茶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并非完全可以商业化。

在茶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我们需要平衡商业利益与文化保护的问题,保护好茶文化的独特性与纯粹性。

2.提升服务质量:茶文化旅游不仅仅是茶叶品鉴,还包括茶文化体验、茶道表演等多种形式。

旅游从业者需要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培训,提供专业的导览和解说服务,为游客提供更好的茶文化体验。

3.发展茶文化衍生产业:茶文化旅游开发还需要发展茶叶包装、陶瓷茶具、茶艺表演等茶文化衍生产业。

这些产业的发展可以增加茶文化的附加值,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并促进茶文化旅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茶文化旅游的未来发展方向1.多元化的旅游产品:茶文化旅游应该多样化,结合茶叶生产、茶文化体验、茶艺表演等不同内容,提供多种选择给游客。

例如,可以组织茶园摄影、茶树采摘等旅游活动,增强游客的互动体验。

中国茶文化旅游的方案策划书

中国茶文化旅游的方案策划书

中国茶文化旅游的方案策划书目录一、前言 (2)1.1 背景分析 (2)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4)1.3 研究方法与范围 (5)二、中国茶文化概述 (7)2.1 茶的起源与发展 (8)2.2 茶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9)2.3 茶文化的地域特色 (10)三、茶文化旅游市场分析 (12)3.1 市场需求分析 (12)3.2 市场竞争分析 (14)3.3 市场发展趋势 (15)四、茶文化旅游产品策划 (16)4.1 茶文化体验产品 (18)4.2 茶艺表演产品 (19)4.3 茶道交流产品 (20)4.4 茶叶科普产品 (22)五、茶文化旅游路线规划 (23)5.1 主线路线设计 (24)5.2 活动线路安排 (25)5.3 旅游配套设施规划 (26)六、茶文化旅游营销策略 (27)6.1 产品定价策略 (28)6.2 推广渠道选择 (30)6.3 客户关系管理 (31)七、茶文化旅游运营管理 (32)7.1 园区管理 (33)7.2 服务质量管理 (35)7.3 安全管理 (36)八、茶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探讨 (37)8.1 生态环境保护 (39)8.2 文化传承与创新 (40)8.3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41)九、结论与建议 (43)9.1 研究结论总结 (44)9.2 发展建议提出 (45)一、前言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产业作为我国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茶文化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休闲体验。

为了推动中国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满足游客对茶文化的认知需求,提升茶产业的附加值,本方案旨在策划一套完整的中国茶文化旅游方案,包括茶园观光、茶叶加工体验、茶艺表演、茶文化讲座等内容,以期为游客提供一个集茶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云南茶马古道沿线“茶文化”旅游资源概述

云南茶马古道沿线“茶文化”旅游资源概述

现 中 国国家 邮 电部 于 1 9 9 7 年4 月8 1 3 发行《 茶》 邮票 一 套 四枚 , 其 中 第 一 枚 《 茶 树》 就是 澜沧邦 崴古 茶树 。具 有 代 表 性 的栽 培型 大 茶树 有 :勐 海 南 糯 山
栽 培 型 大 茶树 、澜 沧 景 迈栽 培 型 古 茶
文化 旅 游
云 南茶马古道沿线“ 茶 文化” 旅游 资源概述
文/ 贾红风 王跃 荣

要: “ 茶” 是 云南 “ 茶 马 古道 ” 的重 要组 成 要 素 , 在长 期 的历 史发 展过 程 中 . 云南“ 茶 马古 道 ” 沿 线 民族 形 成 了独 特 的种 种茶 茶食 茶祭祀
茶、 制茶 、 食茶 、 敬茶 的习俗 , 具有研 究 和旅 游开 发 的价值 。 关 键词 : 茶 马古 道
和 金 沙江 、 澜沧 江 、 怒 江三江 流域 , 是 以 茶 马 互 市 为 主要 内 容 .以 马帮 为 主要 运输 方式 的一 条古代 商道 【 l I 。而 今其 交 通运 输 功 能 虽 然 已近 消失 .但 作 为 一 条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传播古道 , 作 为 一 条 串联 中 国优 质 自然 旅 游 资源 和 民族 旅 游 资源 的古 道 .其 文 化 价值 和 旅 游 价 值一 E t 重要 。云南 是 茶 马古 道 滇藏 线 的 起点 .也 是 主要 的茶 叶 输 出
米、 彝、 白、 傈僳 、 回、 傣、 拉祜 、 哈尼、 苗、 怒、 独龙 、 基诺等 十多 个少数 民族 . 在 长
期 的生 产 生活 中 .他 们 形成 了 自己独 特 的茶 食 习俗 , 与 汉族 的清 饮 不 同 , 他 们 喝 的茶 大 多是 水 煮 的 .茶 中 还常 会 添 加乳扇 、 糖、 盐等 物 . 其 使用 器皿 也与 汉族不同。 多 是 就地 取 材 , 利 用 当地 的 材 料来 煮茶 、喝茶 。对有 的 民族 而言 . 茶 不仅 是一 种饮 料 , 也 是一种 佳肴 。譬 如 布 朗族 就 会 直接 口含或 蘸 蘸 水 来 吃 新鲜 的 茶 叶 ,他们 还 会把 茶 叶做 成 酸

茶马古道的保护与茶文化旅游开发探究

茶马古道的保护与茶文化旅游开发探究
(一)优美的自然风光 茶马古道地区拥有壮丽的自然风景,在川滇藏青等广大区域 内,拥有包括高原雪山、大江河流、高山峡谷、神山圣水、地热 温泉、草甸牧场、河谷平坝以及热带亚热带林区等类型的自然景 观,有的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如有北半球纬度最低的终年积雪 的雪山,金沙江、怒江、澜沧江所形成的三条大江并行奔流而不 交汇的自然地理景观,北回归线附近的热带雨林区等。 (二)民族的融合与发展 茶马古道穿过川、滇、甘、青、藏的走廊地带,是多民族 休养生息的地方,是多民族演绎历史的大舞台,保存着丰富的文 化宝藏。古道经过的许多地区是多民族聚居的区域,居住着汉、 藏、白、彝、纳西、回、瑶、哈尼、傈僳、傣、壮、苗、拉祜、 佤、景颇、布依、普米、怒、阿昌、德昂、基诺、布朗、独龙以 及满等多个民族。民族群众勤劳善良,在这片区域居住、生活。 长久以来,各个民族在区域内和睦相处、共同发展,节庆活动众 多,各种文化交汇融合,形成了独具地区特色的边疆民族文化。 (三)遍布的历史古迹 茶马古道区域的文物古迹众多,分布广泛。其中,在2011年 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四川成都市发现约50处茶马古道文物 古迹,分布在都江堰、邛崃、蒲江等地,是四川省重点保护的文 化资源。
(二)加强与完善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 茶马古道的保护与开发是个系统工程,要利用好古道,就应 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水电、通信、交通设施、住宿等,推动 各项事业的共同发展。各个地方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发展过程 中,要有战略眼光,重视文化资源的合理保护,建设道路、市政
等工程,要防止建设中的破坏,注重保持外部特征和历史内涵。 另外,要加大古道旅游开发项目的扶持力度。旅游业的发
茶马古道涵盖了许多文化内容,将茶叶和相关商品的生产、 运输、消费地区的许多文化串联了起来,现存的文物主要包括古 茶园(茶树)、古茶号、古城镇、驿站、集市、古道以及石刻 等,文化方面则包含各种节庆、风俗习惯、茶艺制作、故事与书 画艺术等。

雅安茶文化的介绍

雅安茶文化的介绍

雅安茶文化的介绍一、雅安茶文化的概述雅安是中国四川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是中国重要的茶叶产区之一。

雅安茶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被誉为“天府之国”的代表性文化。

二、雅安茶文化的历史1. 茶树在雅安的发现与传播据考证,早在3000多年前,巴蜀地区就有了采摘和饮用茶叶的习惯。

而最早种植茶树的记录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

当时,唐玄宗为了奖赏忠臣孙思邈而将其封为“太医令”,并赐给他一块土地让他种植草药。

孙思邈在这块土地上种下了许多草药,其中包括了茶树。

从此以后,雅安开始有人种植和采摘茶叶。

2. 雅安茶文化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雅安茶文化逐渐发展成熟。

宋代时期,雅安就已经成为了重要的茶叶产区之一,并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茶文化。

明清时期,雅安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了“四川茶王”的美誉。

现代以来,雅安茶文化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承和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国茶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三、雅安茶文化的特点1. 品种丰富雅安是一个地势起伏较大、气候多样的地区,这使得雅安所产的茶叶品种非常丰富。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雨前龙井”、“太平猴魁”、“金盖头”等。

2. 独特口感由于气候和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影响,雅安所产的茶叶具有独特的口感。

一般来说,它们都具有浓郁香气、清爽回甘、滋味鲜美等特点。

3. 精湛工艺在采摘和制作过程中,雅安人民一直秉承着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态度。

他们采用传统手工工艺,在保证品质和口感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保留了茶叶的自然风味和色泽。

四、雅安茶文化的传承1. 家庭传承在雅安,许多家庭都有自己种植、制作茶叶的传统。

这些家庭代代相传,不断积累经验和技巧,使得雅安茶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下去。

2. 学校教育为了更好地推广雅安茶文化,当地政府也在学校中开设了相关课程。

这些课程旨在让年轻人更好地认识和理解雅安茶文化,并且将其发扬光大。

3. 旅游推广除此之外,雅安还通过旅游推广的方式来宣传和传承自己的茶文化。

中国蒙顶山世界茶都

中国蒙顶山世界茶都

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设施
加强蒙顶山地区的交通建设,提高与外界的通达性, 方便游客和茶叶运输。
水利设施
完善蒙顶山地区的水利设施,保障茶叶生产的灌溉需 求。
通讯设施
加强蒙顶山地区的通讯设施建设,提高信息传递的效 率和准确性。
产业扶持政策
01
财政支持
加大对蒙顶山茶叶产业的财政支 持力度,提供资金支持茶叶生产 和市场开拓。
茶叶加工
加工工艺
蒙顶山茶叶加工工艺独特,包括采摘、晾青、杀青、揉捻、干燥 等工序,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技术要求。
加工企业
蒙顶山地区拥有众多茶叶加工企业,这些企业采用现代化的加工设 备和工艺,不断提高茶叶加工的品质和效率。
加工技术创新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消费者口味的多样化,茶叶加工技术创新成 为推动蒙顶山茶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蒙顶山茶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和发 展,不仅在国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还对世界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02
蒙顶山茶文化
茶的起源与传播
茶的起源
茶起源于中国,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 2000年左右的商周时期。中国西南地区 的四川、云南等地是茶树的原产地,而 蒙顶山则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VS
茶的传播
历史背景
蒙顶山是中国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发源 地之一,自西汉时期开始种茶,至今 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蒙顶山茶文化在唐宋时期达到鼎盛, 成为历代皇家贡品,也是中国最早的 茶书《茶经》作者陆羽品茗天下第二 泉蒙顶山茶的故地。
文化传承
蒙顶山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的代表之 一,融合了儒、道、佛等思想,形成 了独特的茶道精神和茶道文化。
04
蒙顶山茶都建设
茶都规划
01

中国茶文化及茶文化旅游开发PPt

中国茶文化及茶文化旅游开发PPt

茶 戏
中国是茶文化的起源之地,除了茶歌、茶舞、 茶画、茶诗词、茶对联之外,还有世界上唯一在 茶事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独立剧种-—“茶戏” 。
各地的茶戏大部分都行成于清代中期至清代 末年,且剧种类目繁多。其中江西的采茶戏最为 普遍,有“吉安采茶戏”、“赣南采茶戏”、“ 武宁采茶戏”、“南昌采茶戏”、“赣东采茶戏 ”和“景德镇采茶戏”等。
壮族野生甜茶
对于壮族人民来说,“甜茶”是他们的传统饮 料,同时也伴随着许多饮茶礼仪。茶不仅是招待客 人的佳品,谈情说爱,讨亲嫁女也离不开茶。
如居住在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小伙子第 一次到女方家相亲时,姑娘必须敬他一杯茶。如果 茶中有糖,表示姑娘同意这门亲事,小伙子自然喜 出望外;否则,这门亲事就算告吹。
类 划一的成品。
标题一
按 发 酵 程 度 分 类
茶的功效
由韩斌、韩文领著的《饮茶养生与药茶疗病秘验方
》一书中,在《现代医学对茶叶的认识和应用》一节里
,列举了茶叶的31种功用:
助消化
提神醒脑
延年益寿
降血脂减肥 明目
利尿消肿
抗菌消炎
抗动脉硬化
降血压
安神镇静
生浸解渴
防治冠心病
营养剂
美容养颜
防治贫血
可治糖尿病 抗辐射

2009年开始,武夷山开始借“茶文化之力”描绘 出的闽北区域经济发展全新图景包括六大板块、

十个具体项目:

1、国际茶文化博览城板块(包括中华茶博园、世 界茶文化艺术博物馆、《印象.大红袍》大型山水

茶文化实景演出);
化 与
2、茶叶现代服务中心板块(包括国际茶业会展中 心、国际茶业电子商务平台、武夷国际茶贸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文化旅游开发重点景区旅游是知识的探求、美的寻访。

从这一角度说,在产茶的地区发展旅游有先天的优势。

我国的茶区多分布于南方的丘陵,气候湿润、植被丰富、环境清新,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茶的自然属性决定了茶对生长环境的选择,大都是风景秀丽的地区或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品质优异的名茶尤为突出,许多名茶的产地同时也是著名的景区,如产西湖龙井的杭州、产黄山毛峰的黄山、产庐山云雾的江西庐山、产武夷岩茶的武夷山、产蒙顶甘露的蒙山等。

茶文化旅游是指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通过积极的休息和娱乐,获取知识和体验人生价值,而开展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旅游活动。

它是将茶叶生态环境、茶生产、自然资源、茶文化内涵等融为一体而进行的旅游开发。

其基本形式是以秀美幽静的环境为条件,以茶区生产为基础,以茶区多样性的自然景观和特定的历史文化景观为依托,以茶为载体,丰富茶文化内涵和绚丽多彩的民风民俗活动为内容,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而涵盖观光、求知、体验、习艺、娱乐、商贸、购物、度假等多种旅游功能的新型旅游产品。

我国现有的茶文化旅游按照旅游资源的特征可分为:自然景观型、茶乡特色型、农业生态型、人文考古型。

本文依据茶文化旅游资源分类,列举各类型资源的代表景区并进行分析,指出各类型茶文化景区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从而了解我国茶文化旅游开发现状,明确茶文化旅游开发的未来趋势,以利于后续景区的建设和发展。

一、自然景观型我国在开发旅游事业之初, 主要是以风景秀丽的名山大川为主要旅游资源。

随着旅游事业自身的不断发展, 这些景区单一的旅游产品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文化需求, 面对高层次、多元化的旅游市场的变动, 原本开发较成熟的旅游区纷纷开始改造第一代以观光为主的旅游产品, 设计开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参与性强的第二代、第三代旅游产品。

代表景区:杭州西湖(一)现状杭州目前的茶文化旅游已有所开发,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兴建茶叶博物馆杭州茶叶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茶文化专题博物馆, 设有茶史、茶萃、茶事、茶具、茶俗五个展厅,分别是“茶的历史“、”饮茶风俗“、“茶具艺术”、“名茶荟萃”、“茶健康”等五个专题。

2)筹建梅家坞休闲旅游- 茶文化村落景观小区包括乡村茶文化旅游中心,茶乡新农家休闲旅游区,小牙坞自然茶园风光区,天竺坞壶中天地休闲度假区等八大旅游区域。

3)打造杭州第一个国际茶村作为2006 年茶博会的产物,龙坞茶村是以茶文化休闲为主的农家旅游点,一般农居都集茶园、竹园、菜园、花园、庭院为一体,为游客提供“独家独院“的休闲方式。

让游客体验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品农家茶的乐趣。

4)于2005 年3 月 26 日至 4 月22 日举办中国杭州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及2006 首届杭州国际茶文化旅游节5)导游培训中,力求增加龙井茶文化的专题讲座6)饮食上,推出了“龙井茶宴“, 许多宾馆、饭店相继研发、推出特色的茶菜、茶点和茶宴, 丰富了茶旅游的内容。

(二)杭州茶文化旅游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茶文化的旅游形象不够鲜明。

现在说起到杭州旅游,人们想到的是杭州西湖, “西湖十景”成了杭州旅游形象的代名词。

近年来,茶文化旅游项目虽有所开发,但杭州作为“中国茶都”的旅游形象远未树立起来。

2、宣传促销力度不够, 游客稀少。

杭州虽举办过多次茶事活动, 包括茶博会、茶文化旅游节, 但其他渠道与其他形式的宣传促销显然不够,故而节时热闹一阵,平时冷冷清清。

3、茶文化旅游项目单一,缺乏参与性。

杭州虽有一批茶文化旅游景点,如龙坞村、梅家坞村、龙井山园、茶叶博物馆、龙井村等,但此类景点多为休闲喝茶,真正如采茶、炒茶、辩茶等茶乡参与性项目并不多,而体验茶乡农家乐的更是少之又少。

茶文化旅游项目的单一性,致使旅行社在组织茶文化旅游的安排多是选一个能观看茶艺表演的场所,接下来重点就是推销茶叶。

自然景观型茶文化旅游景区因其自身优越的茶业资源和悠久的制茶历史,相较于其他类型的茶文化景区,具备更大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多被开发为茶文化研究机构,成为地区的核心旅游资源,为地区旅游建设开辟独立的旅游专线。

但目前此类景区的开发建设多停留在宏观层面,未能充分挖掘其丰富的茶文化内涵和地区特色,且过多地依赖其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制茶历史,缺乏自身特色。

(三)未来发展对策1、实施“中国茶都”的形象品牌策略2005 年,杭州被授予“中国茶都”的称号。

杭州应借此机会,打响/“茶为国饮,杭为茶都”的品牌, 引入CI设计。

通过精心策划和包装,借助杭州自身的旅游资源,逐步建立集旅游休闲、茶文化展示、茶叶交易为一体,知名度和美誉度高的重量级旅游景点。

同时可推出茶工业游、茶健康生态游、茶馆休闲游、茶文化徒步游等专题旅游线,从而使茶文化旅游融入杭州的休闲文化大圈,营造出明确而又迎合公众心理需求的形象、气氛,使用一定的传播程序,利用各种信息传播工具和手段,如:电视、网络、报纸等传媒和各种博览会、交流会及各种节庆活动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进行宣传,努力打造杭州作为“中国茶都”的形象,使“中国茶都”成为杭州继西湖之后的又一张名片。

2、注重服务,加强和提高从业人员的茶文化知识和素养作为茶文化旅游, 在服务方面应注重微笑服务,在任何时候都能坚持自信的、不卑不亢的微笑;其次要坚持讲普通话。

另外,茶文化旅游的从业人员除了具备旅游方面的知识外,还应对茶文化、茶种、茶具、茶饮、茶点、茶道等一系列茶艺上加强培训和充实,能熟练地为旅游者进行介绍和引导,既提高饮茶兴趣和爱好,又增加品茗的氛围和雅意,从而大大增加茶文化的内在品味。

这类人员可从茶艺学校、旅游职高和有实际经验人员中招聘,还可有针对性地加强在职培训,定期举行茶艺表演和讲座, 使员工可及时更新知识,又可体会茶文化精髓,浸融传统文化之仪。

3、整合茶文化资源,发展茶文化旅游从整体看, 杭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发展茶文化旅游的空间很大。

但还需观念创新和要素整合。

以茶为载体,设计涵盖观光、体验、习艺、娱乐、商贸、购物、度假等多种旅游功能的新型旅游产品。

首先, 整合特色旅游专题项目。

在杭州茶文化旅游中, 可推出一批特色专题旅游项目。

如“斗茶大奖赛”、“客来敬茶”茶艺表演、西湖茶艺泛舟、茶乡休闲游、做一天杭州人(如到农贸市场买一次菜,到中医院接受一次中医针灸推拿) 等。

另外,可创新特色服务项目。

可在茶馆教外国游客泡一种中国茶、学养一把中国壶、学做一种中国菜(茶菜) , 还可以在茶馆安排记者茶座、信息茶舍、音乐茶座、饮料茶坊、双语沙龙、茶艺教学实习基地等。

其次,资源的整合,必须融观光、购物、饮食为一体。

杭州除了众多旅游景点, 像西湖十景、龙泓涧、富春江、隐寺、飞来峰、雷峰塔等外,还有丰富的旅游产品像丝绸、张小泉剪刀、南宋青瓷、西湖藕粉、杭白菊等。

仅就茶产品而言,有各类名优茶,尤以龙井为最,名壶、茶干果、茶宴茶菜、茶饮料, 也有茶字画、茶书刊、博物馆和茶文化CD 等。

饮食方面,像西湖醋鱼、东坡肉、龙井虾仁、叫花鸡、西湖莼菜汤、虾爆鳝面等早已闻名天下。

茶旅游的发展, 应整合特色,在此基础上,推出系列龙井茶宴、茶菜, 茶旅游专题线路,茶文化特色旅游街等。

二、茶乡特色型我国的茶叶产区虽并不尽是名胜, 但胜在环境优美。

一些产茶县在意识到文化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后, 纷纷把眼光投向茶文化事业上来。

茶文化历史资源经过创新发展, 再注以旅游的新鲜活力, 呈现出茶文化与茶产业双赢的局面。

代表景区:武夷山(一)现状武夷山拥有丰富的茶文化资源,茶文化古老而又纯朴,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已逐渐受到人们关注,发展茶文化旅游独具优势。

伴随着我国近几年来文化旅游热潮的兴起和”世界双遗产”为武夷山带来的旅游热, 以及茶文化的复兴, 武夷山茶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青睐。

目前,武夷山茶文化正在以立体全方位形式不断丰富: 征集茶故事和茶论文, 整理茶歌舞,挖掘茶文化,建设茶建筑 (如武夷山茶博园、大红袍博物馆等) ;品茗闻香、欣赏茶艺表演、吃茶宴,已成为一些游客游览武夷山的一大快事; 积极建设中国的茶文化艺术之乡;积极开展或参加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节庆活动。

2007年市委市政府仍坚持茶旅并进、茶旅共进, 实现茶旅互动,以旅带茶, 以茶促旅的营销方式; 随着武夷山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营销宣传工作的不断开展,旅游态势发展越来越好。

在不断扩大的武夷山旅游客源市场中, 大红袍线路旅游的客源市场也越来越广,美国、意大利、新加坡等 10多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都有, 人数逐年增多,为打造茶旅相结合的生态旅游产品, 2007年武夷山景区已向境内外旅行商推出”游中国茶乡, 寻茶道之源”、”台湾冻顶乌龙茶寻根之旅”、“茶文化休闲之旅”、“健康养生之旅”、“武夷山生态环保之旅”等数条围绕“茶“主题包装的旅游线路。

(二)武夷山茶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1、区域间的茶旅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目前,武夷山茶文化主题旅游路线还只局限于武夷山景区内部及其近周边的开发, 没有形成区域内外或省内外的联合发展。

从小范围角度看, 周边的星村和武夷镇因离武夷岩茶主产区较近, 这些地方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和开发, 基本和景区的茶文化线路连接在一起, 比如星村曹墩村的茶乡农家乐和武夷镇下梅村的“晋商万里茶路起点”。

而距离景区较远的兴田镇、五夫镇等周边区域也是茶产区,它们的茶文化内容还没得到开发,与景区的茶文化旅游主线是完全脱节的,处于零发展和分散的状态。

从大区域来看, 整个闽北地区和地区外的茶产地的茶文化旅游开发和发展绝大多数都是互不干涉,相互独立的。

2、缺少茶旅的专业导游和导游词茶文化旅游重视的是游客物质享受之外的精神体会。

而这种精神体会只靠游客自身感悟往往是不够的,它需要导游人员等的适时引导和深刻讲解。

现在武夷山所缺少的正是这些茶文化旅游“形象大使”。

另外, 由于不同的旅游团队对旅游资源的需求不一, 武夷山现在甚至没有针对文化界、专家学者、海外团队的需求而专门设计的解说词以及茶文化旅游的专线导游词。

(三)武夷山茶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思路武夷山茶文化, 源远流长, 丰富多彩, 是中国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是充满锐气、充满活力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为武夷山旅游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些年, 武夷山的茶文化旅游已经起步,但力度还远远不够。

如何进一步促进武夷山茶文化旅游的发展, 这是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1、有效整合茶文化旅游资源任何一项旅游产品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除了某一景点景区之外, 很重要的就是有一条或多条旅游热线。

首先,要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使地区各县市乡之间的茶文化资源得到整合, 进行跨地区的联合线路的开发,形成以武夷山为主的大武夷茶文化旅游路线。

通过跨县市和地区茶文化旅游专线,使游客欣赏到各地不同的茶文化特色,也可以在突出茶文化主题的同时,加入其他文化旅游项目, 加强合作, 进行综合旅游线路的开发,形成能够满足消费者三到七天十天甚至半个月的旅游需求,使游客在一次旅游经历中获得不同的文化享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