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渗储层分类与分布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与流体渗流机理PPT课件

8、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精选PPT课件
2
我国常规资源数量有限,只占总资源的20%,且常规油气资源面临产量递减,开发难 度增大,开发成本高等诸多挑战。
伴随北美威利斯顿盆地Bakken致密油,德克萨斯南部Eagle Ford致密油,德克萨斯 州中北部Fort Worth盆地Barnett致密油的成功勘探开发,致密油已成为继北美页岩 气之后又一战略性突破领域。过去10多年中,美国油气产量中致密油所占比例逐年 剧增,改变了连续24年石油产量下滑的趋势。 我国致密油分布广泛,在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准噶尔盆地二叠系、松辽盆地白垩 系、渤海湾盆地古近系等层系均不同程度发现,具备规模勘探的资源基础和广阔的 勘探前景。根据评价,我国包括致密砂岩和致密灰岩在内的低渗透石油有利勘探面 积达18×104km2,地质资源量在74~80×108t,可采资源量在13~14×108t。
/
/
2.0
10
1.0(air permeability)
/
10
1.0(air permeability) 精选PP1T.课0 件
作者
Federal Energy Regulatory Commission Elkins Spencer Wyman Surdam Holditch Sharif Perry Caineng Zou Nelson Jinxing Dai Caineng Zou
并在“年度能源展望2012”报告中对致密油的定义是“利用水平钻井和多
段水力压裂技术从页岩或其他低渗透性储层中开采出的石油。
(3)加拿大自然资源理事会(NRC)指出,轻质致密油(Light tight oil)
是在渗透率很低的沉积岩储层中发现的石油,石油从岩石流向井筒过程中
低渗透油藏ppt

二、低渗透油层的分布条件及特征
2.1、低渗透油层的分布条件 低渗透油层与一般的油层有着较大的差别,与其他的油层的 形成条件存在一定差异,在我国,低渗透油层主要分布于山麓冲 积扇的浊积扇和水下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有跞状砂炭油层、砾岩 油层、粉砂炭和砂岩油层等几种岩石类型。主要包括由近源沉积 的矿物成熟度低、油层分选差、成岩压实作用、远源沉积物和近源 深水重力流形成的油层。
三、不断优化开发方式提高低渗透油层的采收率
3.3、注入烃类混相驱的应用
在低渗透油层的开采中高压注入天然气,使开采油层中的油
与之发生混相以形成混相带,伴随着持续注入的压力,混相前缘
向前不断驱动,从而实现将油采出的目的
四、低渗透油层物理化学采油技术的应用
4.1、物理采油技术的应用 (1)声波采油技术 声波采油是目前发展较快的三次采油技术。据相关资料报道,采用频 率较高超声波进行处理,可提升50%左右的油田产量, 能够获得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与传统采油方法相比,声波采油 以其影响流体物性与流态;对油层作用见效快;操作费用低;还可 与其他增产措施结合使用的特点,在非均质油层、低渗透油层得 到了广泛应用,是提高低渗透油层原油采收率的有效技术措施。
油湿,同时,在化学驱油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化学试剂如表面活
性剂和聚合物等吸附或沉淀的数量及吸附方式来改变油藏的润 湿性,从而实现油层采收率的提升。
四、低渗透油层物理化学采油技术的应用
(2)纳米聚硅材料在降压增注中的应用
纳米注水井之间的压力差异。此外,由于
四、低渗透油层物理化学采油技术的应用
4.2、化学采油技术的应用 (1)改变油层润湿性在提高原油采收率中的应用 油藏岩石的润湿性影响油水在多孔介质中的分布、流动状态
和驱油效率,在油藏开采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化学
低渗透油藏开发方法

02 低渗透油藏的渗流特征
2.低渗透储层岩石比表面积大
岩石的比表面积是度量岩石颗粒分散程度的物理参数。 一般岩石颗粒越细、越分散,比表面积就越大;反过来说,比表面积越大,颗粒越细、 越分散,渗透率就越低。
3.低渗透储层毛细管力对渗透影响显著
低渗透储层是由无数小颗粒和无数小孔道组成,这些小孔道可以看作众多直径不同的 毛细管。当油水在这些毛细管中流动时,由于油水对毛细管壁润湿性不同,在油水界 面上产生毛细管力,毛细管力表达式为: pc 2 cos
03
低渗透油藏开发特征
低渗透油藏的储层物性差、岩性变变化大、孔隙结构复杂、非 均质性严重、天然能量低等特点,决定了低渗透油藏在开发过程中 具有与中、高渗透油藏不同的开发特征。
03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特征
低渗透油藏天然能量开发阶段压力、产量统计表
产量年递减率:在25%~45%之间,平均最高可达60% 每采1%储量压降:3.2~4.0MPa
04 低渗透油藏开发对策
1
主要问题:暴性水淹 解决方法:采用沿裂缝注水的线状面积注水方式, 井距适当加大,排距适当缩小。为了沿裂缝先形成 水线,注水井要先间隔地排液拉水线,排液井水淹 后转注,形成线状注水方式。排液井转注后,采油 井要逐题:渗流阻力大、能量消耗快、 压力产量不断下降。 解决方案:早期注水或超前注水保持 地层压力开采
具有裂缝的低渗透油藏吸水能力强裂缝性砂岩油藏注水后,注入水很容易沿裂缝 窜进,使沿裂缝方向的油井很快见水,甚至暴性水淹这是裂缝性砂岩油藏注水开发的普 遍特征。
火烧山油田第三批上返注水井
04
低渗透油藏开发对策
低渗透油藏由于其油层物性和渗流规律的特殊性,需要在开发过 程中从各个方面进行仔细研究,优选出合理的开发策略和对策。
第三章 地下水的类型及特征ppt课件

第一节 不同埋藏条件下的地下水
一、上层滞水 及其特征
二、潜水 三、承压水
地下水的类 型
一、上层滞水及其特征 位于地下水面以上的地带称为包气带,
包气带中的水主要有:
(1)土壤水:是指位于地表
以下土壤中的水,主要以
结合水和毛细水的形式
存在,它主要靠大气降水
的渗入、水汽的凝结及
潜水补给。
2)上层滞水:是存在于包气带
中局部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图13-透-1水层上; 层滞2-水隔水埋层藏; 图
一般分布不广。
3-含水层(B-上层滞水; r-潜水)
上层滞水特征:
(1)最接近于地表,和气候、水文条件的变化密切。 接受大气降水与地表水的补给,补给区与分布区 一致(范围很小),排泄体现蒸发和向下渗透补 给潜水。水量随季节变化,在补给量较多的季节 水量多,在干旱季节枯竭。
洪积扇的上述地质结构,决定了其中地 下水的埋藏、分布、水质、水量等相应变 化规律。
据此,将洪积扇分成三个不同的水文 地质带:
(1)埋藏带(或称补给径流带、溶滤带)
(2)溢出带 (3)垂直交替带
(二)冲积层中地下水 河流是在河谷中常年流动的水流,河流作用
形成的冲积层是地球上分布很广的一种沉积物。 凡是有河流的地方都有冲积物的分布。随着河流
3.承压水的循环条件 承压水的循环条件受地质构造的控制。 地下水循环的快慢可用水交替系数描述。
是指含水层全年的排泄量与其贮水量之比。 潜水,气候潮湿、水文网发育,此系数为 0.1~1.0。承压水小于0.00001,对大型的 承压盆地(或斜地),水的全面交替需要很长 时间。
(三)承压水等水压线图
绘制方法:
(2)与土壤水区别,底部有隔水层,作村民供水 水源;土壤水多以悬挂毛细水的状态存在于土壤 中,一般仅能作垂直方向运动(渗入和蒸发),不 能保持重力水,无供水意义,仅对植物生长有作 用。
低渗储层分类与分布

研究意义
对低渗储层进行分类与分布研究有助于提高石油和天然气的采收率,满足能源需 求,缓解能源危机。
通过研究低渗储层的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可以为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提 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促进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02
低渗储层分类
按成因分类
01
02
03
沉积成因
由于沉积环境的不同,形 成的低渗储层具有不同的 孔隙结构和矿物组成。
06
实例分析
某地区低渗储层分类与分布实例
总结词:复杂多样
详细描述:该地区低渗储层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包括砂岩、泥岩、灰岩等。这些储层在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饱和 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给勘探和开发带来一定难度。
某地区低渗储层分类与分布实例
总结词:储层特征
详细描述:该地区低渗储层具有低孔、低渗、低含油饱和度的特点,孔隙度一般小于10%,渗透率小于1 毫达西,含油饱和度小于40%。这些特征使得油藏开发难度较大,需要采取特殊的开发技术。
裂缝的开启和闭合受 多种因素影响,如地 层压力、温度、时间 等。
裂缝发育的层位和密 度对低渗储层的分布 和特征有重要影响。
05
低渗储层评价方法与技术
储层评价方法
储层物性评价
通过分析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 参数,评估储层的储集能力和渗 透能力。
流体性质评价
对储层内的流体进行取样分析, 了解其类型、密度、粘度等性质, 判断其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某地区低渗储层分类与分布实例
总结词:开发技术
VS
详细描述:针对该地区低渗储层的特 征,采用注水开发、压裂改造、水平 井钻井等开发技术。其中,注水开发 可以有效补充地层能量,提高采收率; 压裂改造可以改善储层渗透性,提高 单井产量;水平井钻井可以大幅度提 高油藏的泄油面积和采收率。
02-低渗透储层地质特征(28)PPT课件

类别 对比层
渗透率 10-3m2
>100
平均喉道 半径 μm
4.491
比表面 积 m3/g
0.48
排驱压力 MPa
0.076
中低 渗透层
一般低 渗透层
特低 渗透层
100-50 50-10 10-1
1.725 1.051 0.112
1.36 3.23 14.26
0.112 0.236 0.375
1.3 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分类
人工裂缝主要起导流作用,能大 幅度提高低渗透油田的注水量和产液 量。
3.2 裂缝系统在低渗透油田开发中 的作用
裂缝系统对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影响 具有两重性。
3.2.1 提高储层渗流能力
低渗透储层,尤其是特低渗透储层,仅 依靠岩石基质的渗流能力不可能形成工 业油流。
主要为沉积过程中形成的沉积缝,和成岩 过程中出现的收缩缝。
这类裂缝很细小,在储层中分布比较均 匀,没有明显的方向性。
微裂缝系统起连通孔隙作用,能提高储层 渗透率,对低渗透油田开发起重要作用。
3.1.3 人工裂缝
人工水力压裂产生的裂缝。人工 裂缝方位也受地应力控制,与天然构 造裂缝方向一致,都是沿最大主应力 方向。
构造裂缝 微裂缝 人工裂缝
3.1.1 构造裂缝
构造裂缝是由于构造应力作用而形成的裂 缝系统。
裂缝方位受地应力分布状况的控制,具有 明显的方向性,常与主断层方向平行。
有时也可能有两组裂缝互相共轭出现。
如果构造裂缝发育,则油井产能高。
注水开发时油井见效快,也容易造成油井 见水快、水淹快。
3.1.2 微裂缝
2.4 储层非均质性对油田注水 开发的影响
高渗层吸水状况较好,低渗层吸水较 差,甚至不吸水。
中国低渗储层分类与分布

分类
特高渗
高渗
中渗
低渗 特低渗 超低渗 非渗
K(×10- K≥2000 500≤K<2000 50≤K<500 10≤K<50 1≤K<10 0.1≤K<1 K<0.1 3μm2)
② 砂岩气藏按照孔隙度渗透率划分标准
分类 K(×10-3μm2)
孔隙度(%)
高渗 500≤K
≥25Hale Waihona Puke 中渗 10≤K<500
25~15
低渗 0.1≤K<10
15~10
特低渗 K<0.1 <10
3.中国陆上低渗透油田的分布
我国低渗透油气藏含油气层系 多,涵盖古生界、中生界、新生 界。低渗透油气藏类型多,包括 砂岩、碳酸盐岩、火山岩。低渗 透油气藏分布区域广,主要盆地 都有分布,东部有松辽、渤海湾、 二连、海拉尔、苏北、江汉盆地 砂岩油藏,松辽、渤海湾盆地火 山岩油气藏;中部有鄂尔多斯、 四川盆地砂岩油气藏和海相碳酸 盐岩气藏;西部有准噶尔、柴达 木、塔里木、三塘湖盆地砂砾岩 油气藏、火山岩油气藏和海相碳 酸盐岩油气藏。
中国低渗储层分类与分布
-
1.国外低渗透油田划分标准 • 前苏联学者将渗透率小于(50~100)
×10- 3μm2的油田算作低渗透油田。 • 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对低渗透储层
进行了界定,其中把渗透率小于 0.1×10- 3μm2的储层称为致密储层。
-
2.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标准(1998年) ① 砂岩油藏按照渗透率划分标准
-
低渗透储层特征及评价方法研究

1.0
透 率
0.8
之
0.6
比
滨425 189号 滨425 82号 滨425 83号 滨425 174号 史102 4号
0.4
史102 59号
史102 167号
0.2
史102 19号
0.0 0
5
10
15
20
25
地层压力下降幅度,MPa
普通薄片,单偏光,10×20。牛104井,3055.5m。
覆压下渗透率(空气渗透率)/地面渗透率与 上覆压力的关系曲线
0 0
12
24 时间
36 mon
48
盐22块平均单井日产量曲线
月递减20%
y = 73.59x-0.3899 R2 = 0.8168
60
液量 油量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时间 天
汇报提纲
一、低渗透油藏勘探概况及主要特点 二、低渗透储层成因分类及分布规律 三、低渗透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 四、低渗透储层综合评价思路及方法 五、勘探效果及下步工作展望
低孔
≥10~ < 15
特低孔
<10
渗透率(mD)
特高渗
≥1000
高渗 ≥500~ < 1000
中渗
≥50~ < 500
低渗
≥5~ < 50
特低渗
<5
《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217-2005
勘探的重要领域!
70000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2.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标准(1998年) ① 砂岩油藏按照渗透率划分标准
分类
低渗 0.1≤K<10
15~10
特低渗 K<0.1 <10
中国低渗储层分类与分布
1.国外低渗透油田划分标准
• 前苏联学者将渗透率小于(50~100) ×10- 3μm2的油田算作低渗透油田。
• 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对低渗透储层 进行了界定,其中把渗透率小于 0.1×10- 3μm2的储层称为致密储层。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特高渗
高渗
中渗
低渗 特低渗 超低渗 非渗
K(×10- K≥2000 500≤K<2000 50≤K<500 10≤K<50 1≤K<10 0.1≤K<1 K<0.1 3μm2)
② 砂岩气藏按照孔隙度渗透率划分标准
分500≤K
≥25
中渗 10≤K<500
25~15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2.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标准(1998年) ① 砂岩油藏按照渗透率划分标准
分类
低渗 0.1≤K<10
15~10
特低渗 K<0.1 <10
中国低渗储层分类与分布
1.国外低渗透油田划分标准
• 前苏联学者将渗透率小于(50~100) ×10- 3μm2的油田算作低渗透油田。
• 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对低渗透储层 进行了界定,其中把渗透率小于 0.1×10- 3μm2的储层称为致密储层。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特高渗
高渗
中渗
低渗 特低渗 超低渗 非渗
K(×10- K≥2000 500≤K<2000 50≤K<500 10≤K<50 1≤K<10 0.1≤K<1 K<0.1 3μm2)
② 砂岩气藏按照孔隙度渗透率划分标准
分500≤K
≥25
中渗 10≤K<500
2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