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流程再造选题背景

银行流程再造选题背景
银行流程再造选题背景

银行流程再造选题背景

(一)选题背景

流程再造理论提出于20世纪90年代,银行再造是流程再造的一个分支,西方商业银行率先尝试银行再造,并在战略转型、成本优势、经营特色等方面取得一定成功。在国内,2001年至今,银行业务流程再造备受关注,也是国内商业银行初步进行业务流程再造的探索阶段。

业务流程是不同商业银行实现经营战略的载体,随着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完成,各商业银行势必在未来的经营中实行独具特色的经营战略。而体现这种差异性战略的外在表现,就是各自独具一格的业务流程,业务流程的差异化已成为实现竞争优势的强有力手段之一。而因为业务效率的差异必然导致服务效率的差异,服务效率的差异必然导致客户满意度和客户忠诚度的差异,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差异必然导致银行竞争力的差异。

对国内商业银行各类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从简单业务到复杂业务,从前台到后台,从柜面到支持保障环节,银行业务流程不合理的地方随处可见,业务流程再造的潜力巨大。国内商业银行某些业务流程设计上的不合理,目前已成为客户投诉的一个焦点,成为国内商业银行推进服务文化建设,提升优质服务质量和水准的一大障碍。国内商业银行目前所采取的差别化服务、免填单等创新举措,实际上正是自学地运用了业务流程再造的某些思想。当然,业务流程

再造的思想远不止于此,业务流程再造强调的是创造性运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的工作流程进行最大限度的集成,这样可以使业务流程再造取得较佳的效果,也是业务流程再造中最具挑战性的内容。国内商业银行在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较好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和重新设计现有的业务流程,就可以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流程,在运作成本、服务质量、客户满意度和反应速度等方面有新的突破,提高幽内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提升国内商业银行的财务绩效水平。

招商银行作为一家迅速发展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当前国内商业银行激烈竞争环境下,通过对国内外银行业务流程再造案例的分析和研究,认识到业务流程再造对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在国内商业银行纷纷进行业务流程再造研究和实践的背景下,设定战略目标,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再造。到目前为止,该行的业务流程再造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再造的方法模式、实旋的步骤、实施的效果,都与国内外同业运用的情况有所不同,可以理解为招商银行在摸索中对国内的银行业务流程再造进行实践。

通过本文的撰写,对招商银行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进行描述、分析、研究,并对再造的效果和风险进行分析。因此本文选题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对于国内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再造的方法和实施路线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二)选题意义

加入WTO以后,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与国

际经济接轨的社会转轨过程中。这一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的变化,为我国企业管理素质和经营水平的全面提高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多年来的改革实践表明,我国企业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管理体制、组织结构、经营体系与业务流程等已不能适应环境的新变化,已成为企业未来发展与壮大的障碍。并且,对旧的管理体制、组织结构、经营体系与业务流程等的改造,也不是通过修修补补就能实现预期目标的,必须以改革创新为主旋律,根据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要求对企业管理进行重新审视和全面系统地再造。

国外银行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再造活动,其原因是银行的效益大幅度下滑,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界人士开始对传统的业务流程质疑,并且开始反思问题的所在。后来根据流程再造的思想,从顾客的角度出发,对原有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基本上建立了适应市场需要的业务流程和为业务流程提供良好服务的组织结构。

会计业务流程作为商业银行核心业务流程之一,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会计部门作为银行的一个主要部门,管理着大量的会计人员,这些会计人员既要承担营销的职责,又要负责银行的会计核算,工作压力大,沟通环节多。通过对会计业务流程的再造,可以进一步降低银行运营成本,节约资源,提高客户服务效率。进行招行第二次战略转型的原因还包括:监管当局对于市场的约束越来越国际化、市场化和科学化,这对商业银行在制度、规范、国际化等方面的要求日益严格;作为上市银行,股东对于投资回报的要求也

越来越高;此外,还有银行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多样化服务的需要。

本文选择招商银行的会计业务流程作为再造的研究对象,将业务流程再造的理论引用到银行会计领域。通过对招商银行的实际调研与分析,发现招行在会计业务流程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运用流程再造的指导思想与系统方法,对招商银行的会计业务流程进行了彻底的重新设计,以便更好地满足为客户服务的根本目标。再造前招商银行的会计业务流程的主要问题是:流程的手续过于繁杂,效率低;流程的设定没有考虑到顾客的方便,银行与客户是多点接触,客户需要同很多部门打交道,不方便而且效率低;

会计核算内部环节多,资金周转速度慢;会计业务流程分散在各业务部门,彼此相互分离。对招商银行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主要措施是将会计工作区分为会计业务前台和会计业务后台,会计业务前台实现银行与客户的单点接触,把分散的流程集中在一起,站在客户的角度进行流程的再设计;会计业务后台满足集中管理和核算的需要,集中产生和输出会计信息,有利于加强风险控制和监督,有利于加快决策速度,提高决策效率和管理效果。

文章的结构如下:第1章绪论首先介绍了论文的背景、选题的意义以及论文的主要框架;第2章主要介绍了关于业务流程再造的相关理论,使大家对业务流程再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第3章主要对招商银行的会计业务现状以及流程进行分析,探究招商银行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必要性;第4章遵循业务流程再造的基本理论,提出了招商银行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目标、原则和总体构想以及实施步骤;第5

章结合总体构想,对招商银行会计业务前、后台的业务流程构建进行了分析;第6章对招商银行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实施的预期效果以及流程再造后的风险控制体系等内容进行了分析。结论对全文的内容作了总结。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国内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再造。以招商银行的业务流程再造为案例,以业务流程再造相关理论为基础,对银行业务流程再造在国内的实践进行研究。

本文研究的思路如下:第一章首先对业务流程再造的相关理论进行综述,为后续的分析与研究建立理论依掘。具体包括对流程再造、银行再造、业务流程再造相关理论进行描述。第二章对招商银行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并介绍招商银行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动因,为此所制定的战略规划,以及业务流程再造的目标。第三章介绍了业务流程再造的方法和过程。包括对原有流程进行梳理和分解,收集改善的机会,然后根据再造相关原则对新流程进行设计,并描述了新业务流程中设立后台会计运营中心的组织架构和岗位设置。第四章描述为了实现业务流程再造所进行的IT系统建设方案和实施过程。第五章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招商银行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绩效进行评价。

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使定性的方法确立了理论前提,通过比较分析法,对业务流程再造前后的分工、业务运营模式、风险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流程图的大范围应用是本文的一大特点,这是将具体问题抽象化的运用。在对再造绩效

评价的过程中,运用了等候理论等方法,对业务流程的时间和成本等

指标进行定量评价。

七、完成论文拟阅读的主要文献

【l】保罗H艾伦(PaulH.Allen).银行再造生存与成功范例(修订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姜文瑞、王冬梅.国有商业银行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现实思考【J】.金融论坛,2006(7): 33.38.

【3】Hammer,Michael.Reengineeringwork:don’t automate,obliterate[J].USA: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July-August),

18—25.

【4】迈克尔.哈默、詹姆斯.钱皮.改革公司【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5】詹姆斯。钱皮.改革管理,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6】II Im,OmarA.E1Saw)',Hays.Competence and impact oftools for BPR[J].1nforrrtation& Management,USA:1999(march),301—311.

【7】田晓军.银行再造【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8】刘桂平.中国商业银行再造【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9】丙明杰、钱平凡.再造流程【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

【lO】江路佳.国有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再造与组织再造一国际“银行再造”

的启示与借鉴【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4):19.22.

[1 l】章晓玲.流程化管理与商业银行的实践【J】.银行家,

2006,(8):60·63.

【12】谭荣华、谢波峰、张琳.认识“大集中”阴.中国计算机用户,2003,

(7):29.

【13】刘政权.银行的业务流程再造认识辨析【J】.改革与理论,2003,(9):40-51. B J

【14】理查德B蔡斯(Richard Chase),尼古拉斯J阿奎拉诺(Nicholas Aquilano),F罗伯特雅各布斯(F Robert Jacobs).运营管理【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15】关喜华,广明群.银行标准化管理与内控建设【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16】李明福.拒灾难于千里之外:ECC集中存储助力工行河北分行管理信息化【J】,金融电子化[J】.2004(10):54.57

【l】任建标.运营管理fM】.北京:机械。l:业出版社,2007

【2】千玉荣.流科管理【M】.北京:机械.I:业出版社,2006

【3】李玉萍.上市.策【M1.北京:清华人学出版社,2008

【4】陈林龙.现代p坷方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山版社,2001

【5】国晓军.银行再造fM】.上海:上海财人出版社,2003

【6J马克.譬灵顿.银行4i命f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7J方五一.我国商业银行业务流雕再造研究【M】.北京:中围财政经济{u 版社,2007

【8】干松奇.中圆商业银行竞争力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9】芮明杰.再造流科IM】.上海:上海财经人学出版社,2005

【10】刘棒平.中国商qk银行再造【M】.北京:中国金融山版社,2002 【l】】聂叶.银行再造: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12J。j‘俊峰.从“部|、J银行”到“流程银行”的转删【J】.农村金融研究,2006。(11):9—15.

【13】刘政权,银行的业务流程再造认识辨析【J】.改革与理论, 2003,(09):49—51.

【14J刘梓甲.银行业务流程再造:两风尔渐【J】.银行家,2002,(10):88-90.

【】5】酣汀送.艏方银行业的冉造实践及借鉴意义【J】.技术经济,2004,(02):53—54.

【16】朱枫.国有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再造【J】.国际金融研究,2001,(09):64—68.

【j7】江路佳.国f『商、1k银行业务流稚雨造与tHtg,再造一国际“银i,再

造”的启示与f持鉴

【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04):19—22.【18】朱冬梅,浅谈平安保险会计业务流群再造Ⅲ.内蒙占农业人。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6):91—93.

【191杨J’‘伟.在业务流样再造中提高商业银行的反洗钱能力p1.财贸“J 『究,2003,(03): 3942.

【20】赵小然.我国国_仃商业银行佴造策略探析【J】.河南金融符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 (01):91·92.

【21】-y忠辉.银行会计信息系统雨造【J】.农村金融研究,2003,(12):5—12.

122】蒋满森.银行再造对中国银行业经营的启示【J】.金融£j经济,2004,

(8):35—36.

【23】方树萌.银行冉造: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提高途径【J】.企业经济,2004,(8): 50—52。

【24】田晓军.银行再造与集约化经营:中外银行经营转型的比较与借鉴【J】.国际金融研究,

2003,(2):37-43·

【25】周宁宁.工商银行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初探【J】.福建金融, 2006,(06):31-33. f2翻剃虽,楚尔呜。银行孬造:应对入氆挑战熊必然选择四.豺经科学, 2002,国: 21.25.

弘7】鄙恚刚。浅析银行业务流程再造实施过程巾戆几个关键目题譬】。杭娜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03,0):19.22.

【28]董玉华.对流程银行及构建策路魄忍考刚.农树金融研究, 2008,(1

1).52-55,

【29】陈建国.信息技术与银行组织管理系统的雨造【J】.硷业经济,2003,

(11):169.171.

【30】商广春.认识流程银行【J】.银行家,2006,(7):65,67.

【3l】范庆.零售银行柜丽业务流程褥造【J】.金融电子化,2008,(4):42.44.【32】农行深圳分舒课题组.会计大集中:点燃流程再造【J】.农村金融研究,

2003,(5): 5·12。

【33】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课题组.银行再造:推进本外币经营一体化【J】.农村金融研究, 2003,圆:毒2·钙。

【34】IBM业务咨询服务部.兴业银行业务流程再造咨询报告【Z】.福州,2005 【35】M.hammerand J.Champy.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A manifesto for Business Revolution[M].New York:HarperBusiness,1993

【36】PauhH.Allen.Reengineering the Bank:A blueprint for Survival and Success[M].New York:McGraw-Hill Companies,1997

【37】中国人民银行网站:WW3V.pbc.gov.CO

l、理查德B蔡斯(Richard 8 Chase),尼古拉斯J阿奎拉诺(Nicholas J Aquilano),F罗伯特雅各布斯(F Robert Jacobs),运营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4月第5次印刷

2、J.陪帕德、P.罗兰,“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中文版,中信出

版社,1999年

3、芮明杰、钱平凡,再造流程,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4、BPR的几种经典方法,e-works网

5、魏春旗,朱枫,商业银行竞争力,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版

6、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

7、建设银行会计实务,内部资料,2002年

8、叶永刚,顾京圃,中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研究、设计与实施,中国金融

出版社,2003年

9、董小君,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

10、郦锡文,走近风险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

1l、董培荣,刘锡海,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与稽核,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

12、赵海宽,郭田勇,中国金融体制改革20年,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

13,朱正罡,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战略,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

14、陈恒平,谬警慈,商业银行会计的探索,会计理论研究文集,1996年

15、杨宗昌,田高良,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金融会计改革,会计理论研究文集,

1996年

16、何会生,抓住机遇深化金融会计改革,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年

17、李五玲,冯涛楚孔用,银行会计工作组织体系初探,‘加强会计理论研究服

务金融改革开放》,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年

18、赵新建,加强国有商业银行内控建设的思考,金融会计,2004年第11期

19、郑花祯,进一步健全农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原则和方向,金融会计,2004

年第6期

20、林经伟,打造梦寐以求的银行精髓,金融电子化,2004年第10期

2l、李永刚,杨柳,信息安全也有。大集中”,金融电子化,2004年第10期

22、刘传华。国有商业银行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04年第1

23、朱德忠,试论银行电子化与会计管理,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04年第l期

24、马宗周,商业银行实行集中式会计核算模式探讨,金融会计,2004年第2

25,生柳荣,数据集中与业务创新,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05年第7期

26、黄珊珊,德勤会计公司商业银行审计特点及启示,金融会计,2004年第4

27、张苏彤,张怡,防范金融风险的审计思考,金融会计,2004年第6期

28、张民,现代商业银行管理再造,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

29、胡忠,应用信息技术控制银行会计业务风险,金融会计,2005年第4期

30、杨钊,数据集中及对银行会计业的影响,金融会计,2004年第3期

31、苏宁,科学技术与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第八届科博会高新企业发展前沿论坛,

2005焦

32、林宝清,国有四大银行不可轻言股改,金融研究,2001年第4期

33、朱少刚,王雪梅,论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03

年第1期

34、周满祥,陈剑,国有商业银行要加快改制步伐,金融理论与实践,2002年

第 1期

35、张晗,国有商业银行Il殳份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及路径选择,金融论坛,2002

年第4期

36、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

37、李明富,拒灾难于千里之外,金融电子化,2004年第10期

38、田晓军,银行再造,中银网

39、李丹华,商业银行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再造切探,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第2

40、欧永生,国有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再造分析,价值工程,2003年第4期

41、Berger,A.N.,R.DeYoung,H.6enay,and G.F.Udell.2001.“The Ability

of Banks to Lend to Informationally Opaque Small Businesses,”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5:2127—2167.

42、Berger,A.N.,R.Demsetz,and P.Strahan.1999.“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Causes,Consequences,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Future,”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3:135-194.

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建议

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几点建议近几年来,由农村信用社改组成立的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被赋予了支持“三农”的历史使命,承担着农村金融服务的职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由于农村商业银行是在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其内部制度和外部政策环境都带有深厚的农村信用社痕迹,面临着诸多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制度不相适应的困境和约束,阻碍了农村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农村商业银行面对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如何应对日趋激烈的金融业竞争,克服自身弱势,在竞争中寻求生存与发展,已成为农村商业银行迫切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对此,笔者结合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健全内控机制,强化统一法人治理结构 农村商业银行要严格按照现代金融企业的要求来构建公司治理结构,同时要更多地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仅要考虑公司价值的最大化,更要注重银行本身的安全和稳健运行。要强化内部治理机制的完善,通过内部管理控制机制优化银行的治理行为。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真正形成以董事会为核心,由监事会、经理人等共同构成,各司其职,相互制约的银行公司治理架构。同时,要建立健全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明确每一项业务的规定程序和手续,使业务有章可循,

有据可依,通过制度的有效运作提高业务开展的透明度,切实防范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 二、协调商业化经营与政策性支农,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 “改制不改向”是农信社改革的基本原则,这就要求改革后的农村商业银行在走商业化道路的同时,也要承担政策性支农的职能。作为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的企业,农村商业银行一定要确立正确的经营目标,其经营业务要与农村经济的发展相结合,积极寻求政策和市场的最佳结合点,通过支农业务的创新与发展来促进其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更进一步地促进支农业务的发展壮大,最终建立一种自身经营管理和支农业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从而实现支农的社会效益与自身经济效益的“双赢”。 三、优化资产结构,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农村商业银行贷款的决策要由经验决策向科学化、民主化转变,力求做到定性、定量分析,为贷款项目提供必要性、安全性、效益性的科学依据;要抓住由原来的多级法人转化为一级法人的有利时机,实现贷款管理由粗放式管理转向集约式管理,同时贷款监督由单项静态监测转向动态全方位监测;要实施审贷分离,发挥制约机制;借贷方式要由信用担保转向质押、抵押担保,用以减少或转嫁风险;要委派业务

银行核心系统简介

核心业务系统 描述: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包括:公用信息、凭证管理、现金出纳、柜员支持(机构管理和柜员管理)、总账会计、内部账管理、客户信息、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外币兑换、同城票据交换、客户信贷额度管理、定期贷款、分期付款贷款、往来业务、资金清算、金融同业、结算、人行现代支付、外汇买卖业务、国债买卖、保管箱、租赁、股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 一、核心系统背景 VisionBanking Suite Core是集团在总结二十余年银行应用系统集成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中国银行业未来面临的竞争形势,吸纳国外银行系统中先进的设计理念,推出的与国际完全接轨、功能完善、易学易用、扩充灵活、安全可靠的新一代银行核心业务系统。该系统覆盖了银行整个基础业务范围,有助于银行提供给客户更方便、快捷和贴身的“一站式”服务。 在VisionBanking Suite Core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开发中,集团将先进的系统设计思想、技术和国内、国际银行界先进的银行业务模式、管理方法结合在一起。系统采用先进的C-S-S三层体系结构,拥有强大、稳定的系统核心。 在全面覆盖传统银行业务的基础上,突出“金融产品”概念,银行可方便定制新的业务品种、产品组装或更改业务模式;系统整合了银行的业务服务渠道,方便银行增值服务范围的扩展,在无须更改系统内核的情况下方便实现与外部系统的互联互通。系统在深化“大集中” 、“大会计”、“一本帐”、“以客户为中心”、“综合柜员制”等成熟的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建立了从“客户”、“产品”到“服务” 、“渠道”的集约化经营管理模式,提供了真正的面向客户的服务模式,作到了为客户定制差别化的服务。从而实现了银行集中经营、规范业务、个性服务、丰富渠道、减少风险、辅助决策、降低成本的目标;系统设计严格遵守业务流程和会计核算分离原则,方便于系统快速部署和适应业务流程再造要求。 集团对核心业务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就是以技术的进步来支持和推动银行业务的拓展,为银行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VisionBanking Core的系统实现原则满足了银行业务系统所要求的:先进性、实时性、可靠性、完整性、安全性、网络化、开放性、易扩展性、易维护性、易移植性。 二、系统功能说明

互联网金融产生背景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

互联网金融产生背景现状 及发展前景研究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我国互联网金融产生背景、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国家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以“金融线上化”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日益兴起,并得以蓬勃发展,对传统的金融机构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景出发,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进而提出了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未来的展望。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伴随着风险的凸显,为了保证这种新兴金融模式健康稳步的得以推进,我们必须对其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思考。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背景,发展前景 一、互联网金融的产生背景 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和发展与其定义与特征有着紧密联系,研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必须首先认识其定义与一系列特征。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具有透明度强、参与性高、协作性好、中间成本低等一系列特征。互联网金融模式是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从融资模式角度看,互联网金融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直接融资模式。同时,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金融而产生的一种新兴金融模式。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征。首先,效率高,成本低。互联网金融依靠互联网平台交易和大数据分析为基础开展业务,比以商业银行为主要销售渠道的传统基金销售模式效率更高且成本更低,提高了投资人的收益率。其次,操作便捷,人人参

与。互联网金融业务操作过程便捷流畅,给予客户极佳的交易体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资金交易门槛很低,有效缓解了金融排斥,提高了社会金融福利水平。再次,信息对称,供求匹配。互联网基金模式实现了基金销售的金融脱媒,基金公司通过互联网平台公司将基金产品直接送达到海量的互联网客户群体面前。同时,互联网客户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行完成对基金信息对比、甄别、匹配和交易,有效激活市场存量资金,提高了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背景是两个:一个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另一个是利率市场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家能够绕过营业部去开展银行业务,从而大幅节约成本和费用。利率市场化使得互联网银行在存款利率上有很多的优势,它的存款利率高于传统银行。互联网金融兴起主要源于庞大金融供需断层。首先,财富积累急需保值增值的投资渠道;其次,弱势群体的融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或融资成本过高;最后,商业银行无法进行根本性的创新,以跟上用户快速、即时需求的变化。 综上,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与我国银行发展现状及人民需求密切相关。一方面,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几乎占垄断地位,商业银行以存贷款利差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缺乏竞争使得银行的存款利率较低。面对国内的高通货膨胀率,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把钱放进银行保值增值,而以余额宝为代表的金融模式以远高于银行的存款利率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另一方面,传统商业银行办事效率低给方便快捷的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创造了良好的背景。正是互联网金融的高效率和低成本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这是互联网金融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银行流程再造选题背景

银行流程再造选题背景 (一)选题背景 流程再造理论提出于20世纪90年代,银行再造是流程再造的一个分支,西方商业银行率先尝试银行再造,并在战略转型、成本优势、经营特色等方面取得一定成功。在国内,2001年至今,银行业务流程再造备受关注,也是国内商业银行初步进行业务流程再造的探索阶段。 业务流程是不同商业银行实现经营战略的载体,随着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完成,各商业银行势必在未来的经营中实行独具特色的经营战略。而体现这种差异性战略的外在表现,就是各自独具一格的业务流程,业务流程的差异化已成为实现竞争优势的强有力手段之一。而因为业务效率的差异必然导致服务效率的差异,服务效率的差异必然导致客户满意度和客户忠诚度的差异,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差异必然导致银行竞争力的差异。 对国内商业银行各类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从简单业务到复杂业务,从前台到后台,从柜面到支持保障环节,银行业务流程不合理的地方随处可见,业务流程再造的潜力巨大。国内商业银行某些业务流程设计上的不合理,目前已成为客户投诉的一个焦点,成为国内商业银行推进服务文化建设,提升优质服务质量和水准的一大障碍。国内商业银行目前所采取的差别化服务、免填单等创新举措,实际上正是自学地运用了业务流程再造的某些思想。当然,业务流程

再造的思想远不止于此,业务流程再造强调的是创造性运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的工作流程进行最大限度的集成,这样可以使业务流程再造取得较佳的效果,也是业务流程再造中最具挑战性的内容。国内商业银行在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较好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和重新设计现有的业务流程,就可以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流程,在运作成本、服务质量、客户满意度和反应速度等方面有新的突破,提高幽内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提升国内商业银行的财务绩效水平。 招商银行作为一家迅速发展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当前国内商业银行激烈竞争环境下,通过对国内外银行业务流程再造案例的分析和研究,认识到业务流程再造对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在国内商业银行纷纷进行业务流程再造研究和实践的背景下,设定战略目标,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再造。到目前为止,该行的业务流程再造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再造的方法模式、实旋的步骤、实施的效果,都与国内外同业运用的情况有所不同,可以理解为招商银行在摸索中对国内的银行业务流程再造进行实践。 通过本文的撰写,对招商银行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进行描述、分析、研究,并对再造的效果和风险进行分析。因此本文选题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对于国内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再造的方法和实施路线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二)选题意义 加入WTO以后,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与国

(完整版)关于我行零售银行业务战略发展的战术建议

零售银行业务–关注中小企业 说明: 一、本文的主要启发来自台州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和发展历程; 二、本文的客户定位并不代表商业银行的全部客户,只是其中最可能被商业银行忽略但对零售银行业务需求又可 能很旺盛的一种客户类型。 一、背景 一、零售银行业务概述 1.1 零售银行业务定义 目前,国内对零售银行业务的概念和范围有多种不同的解读。本文中的零售银行业务包含我们常见的零售银行业务、消费者银行业务、个人银行业务、私人银行业务等概念。 因此,可以将其定义为:商业银行向居民个人、家庭、中小企业提供的金融活动统称为零售银行业务。 1.2零售银行业务特征 (1)客户对象主要是个人客户;(2)交易零星分散;(3)交易金额较小。 1.3 零售银行业务种类 零售银行业务种类可以有不同的划分,详见下表: 表一零售银行业务种类(按业务种类划分) 表二零售银行业务种类(按市场需求划分)

1.4 零售银行业务发展的意义 (1)零售银行业务风险较小,利润稳定,是我国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所在; (2)经济的增长促进居民个人理财需求,同时,一系列改革措施(住房、医疗、教育、养老)为该业务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1.5 国际背景 (1)国外商业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已经非常成熟; (2)外资银行已经为抢占中国零售银行业务市场作了大量准备工作。 1.6 国内背景 (1)大力发展零售银行业务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的共识; (2)外资银行将成为高端客户零售银行业务的主角; (3)目前态势: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招商银行在零售银行业务领域将一马独先,四大国有银行在零售银行业务的份额将被不断蚕食,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将面临机遇也将面临挑战,但机遇远大于挑战。 1.7 SWOT分析 表三某行零售银行业务发展SWOT简析 二、新类型客户的发掘与零售银行产品的匹配 2.1 建议内容的概述 建议思路如下: 明确某行的资源优势→确定零售银行的发展战略→根据战略确定目标客户→根据目标客户的需求确定产品服务的定位→根据目标客户类型和产品性质确定营销方案,包括客户的开发和维护,以及为了保持客户对该行的忠诚度而采取的衍生服务措施。 2.2 发展战略的定位 战略的设计必须建立在资源优势的基础之上,无论是公司业务还是零售业务,同四大行和其他名列前茅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该行的优势从来不在大中型国有企业。该行的客户优势在于中小型特别是小型民营企业,业务优势在于贸易链银行业务。

银行业务流程再造案例研究

银行业务流程再造案例研究 1.研究背景 在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下,我国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的发展受到外部和内部条件的严重影响,银行业的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剧烈的市场竞争。2006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5年的保护期结束,兑现承诺,我国人民币零售业务全面对外资银行开放。出现了诸如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冲击、利率市场化、客户需求多样化等现实问题。国内各家银行都在不断寻求如何丰富自己的产品、提升服务质量的方法,如何在激烈的金融市场中提高市场竞争力成为了国内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然而,长期以来传统落后的业务流程却极大地限制了我过银行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在国内外竞争加剧的背景下,银行业务流程再造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在我国开始兴起。国内商业银行也开始给予业务流程再造高度重视。但是,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管理模式等方面与西方发达的大型商业银行相比差距很大。不能直接生搬硬套对国外商业银行再造的实践经验,必须结合国内银行的实际情况,同时借鉴国外先进商业银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进行分析与总结,找到适合银行自身发展需求的再造之路。 业务流程再造已成为银行增强市场竞争力重点措施之一。银行经营的产品具有很强的同质性,银行与银行之间的差别很大程度上在于业务流程的差别,业务流程的不同必然会导致业务处理效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存在差别,而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直接会导致客户体验和客户满意度的差异。其次,银行柜面是向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和产品的综合性平台,是向客户提供零距离服务的窗口,是整个银行的传统服务渠道,具有业务量大、业务复杂、业务种类多等特点,因此其潜在的风险也最多。无论是开销户、现金的存取,还是同城票据交换、转账汇款,任何的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导致风险的发生。柜面发生操作风险的几率非常高。因此,需要建立一套专业化、标准化的业务处理流程来防范和规避柜面操作风险。同时可以在有效控制操作风险的情况下,降低网点运营管理成本。 因此,在外资银行大规模涌入、互联网金融、利率市场化、客户需求多样化等现实情况对国内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商业银行应积极借鉴西方先进银行实践再造经验,学习先进的管理念,整体规划、分阶段实施业务流程再造,从根本上提高国内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2. 本例柜面业务流程再造的目标 对X银行原有业务流程存在问题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在借鉴国内外银行的相关成功经验后,X银行明确了柜面业务流程再造的几个目标: 1)、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随着近年来业务品种的不断增加、业务量不断增大,X银行采取的传统分散作业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商业银行发展需要,造成了柜员工作压力大、客户满意度低、网点服务效率低、排队现象严重。通过柜面业务流程再造项目,对柜面业务进行前后台的有机分离,将传统柜面处理的非实时性、复杂程度高、交互时效性强的业务上收到后台集中中心进行处理,减少了业务处理时间,将业务提交后台并发处理后,能够最大程度上缓解前台柜员的工作压力,提高了柜面业务处理效率,提高了服务质量,使网点柜员能够在完成柜面业务的同时有时间和精力去和客户沟通,并适时向客户进行一些产品的直接营销,提升客户的满意度,为今后的网点转型打下基础。 2)、提高操作风险管理能力 在X银行目前的业务操作模式下,只是靠加强监督监管来控制风险。但由于网点内部柜员与授权主管,长期“面对面”工作,使授权流于形式,人情授权情况比较严重,如果出

企业流程再造

企业流程再造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企业再造有别于传统变革 传统工作改善不一定与信息技术有关,而企业再造则衍生自信息科技,与信息科技密切关联 企业必须进行流程改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的原因 二十一世纪,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企业经营的空间不再局限于自己的国度,经营环境变得愈加动态 信息科技的导入 企业必须进行流程改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的目地 建立实时的信息架构和自动化的作业流程,将原本分散在各部门的工作,按照最有利于企业营运的作业流程,重新组装,使企业能有效因应变动市场的要求,建构一个以顾客为导向而具备高度竞争力的流程式组织。 企业再造的观念起源于欧美,文献多偏重讨论大企业所进行之再造工程,我国的企业则多属中小企业,其企业特质与大企业有所不同,作法上应较偏重于跨组织的企业再造。实施

跨组织企业再造时,所要考虑的信息科技不同于组织内部的企业再造,例如,跨组织企业再造所需要的信息系统规模较大,一般中小企业无法独力负担,可能须要与其它企业合资,或由政府推动。 企业目前工作流程存在的问题 企业现行经营管理模式源于18世纪亚当·史密斯(Smith)的“劳动分工原理”和19世纪弗雷德里克·泰勒的“制度化管理理论”,即强调按专业化分割,把企业的经营过程分解为最简单、最基本的工序,这样工人只需重复一种简单工作,熟练程度大大提高,同时对各个经营过程实施严格控制。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这两种理论在20世纪被两大汽车巨人发展,亨利·福特(Henry Ford)将其用于福特公司的汽车生产,形成了汽车流水作业线,使生产效率倍增;阿尔弗雷德·斯隆(Alfred Sloan)将其用于通用汽车公司的组织经营管理,形成了层层上报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加强了部门管理。进入80年代,基于这两种理论的经营管理模式日益显露出以下几个问题: 一分工过细。 二是无人负责整个经营过程,缺乏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的意

我国商业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建议,一,远期结售汇业务发展历程 远期结售汇业务在我国的开展始于1997年。1997年1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暂行管理办法》~这是首个针对远期结售汇业务的规范性文件~为远期结售汇业务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监管依据。1997年4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允许中国银行首家试点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当时仅有美元一个币种~最长期限为4个月。随后~在2003年4月和2004年10月远期结售汇业务分别经历了两次扩大试点~有4家国有商业银行和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获准开办此项业务。 在之后的推广阶段~为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满足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市场需求~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分别下发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2005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扩大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主要内容为扩大办理人民币对外币远期业务银行主体,实行备案制的市场准入方式~加强银行的内控和自律管理,放开交易期限限制~由银行自行确定远期结售汇业务的期限结构、合约展期次数和汇率。2005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关于进一步改善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汇价和外汇指定银行挂牌汇价管理的通知》~允许银行可在规定价差幅度内自行调整当日美元挂牌价格~即银行对客户美元挂牌价由原来的一日一价调整为一日多价~并取消银行对客户的非美元货币挂牌汇价的价差幅度限制~以增强汇率定价机制的灵活性。2005年12月~国家外汇管理局下发《关于调整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的通知》~自2006年7月1日开始~对外汇指定银行(以下简称“银行”)的结售汇综合头寸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管理~允许银行对客户结售汇业务、自身结售汇业务和银行间外汇市场市场交易在资金实际收付日计入结售汇综合头寸~也就是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再造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再造 《经济研究参考》2008年15期 一、近百年来西方国家企业管理的主要理念和方法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对于企业所有者来说,如何提高生产效率以使盈利最大化是他们最关心的事情。 最初,企业经营者了解到,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早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就有了相关的论述。后来,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马克思在其《资本论》中对分工理论都有较为详细的论述。 后来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的“科学管理”(scientific management)。泰勒主义(Taylorism)虽然有些“非人本”,但依照泰勒自己的话来说,这种方法可以“使雇主的财富最大化,同时也使每一位雇员的财富最大化”。从实际情况来看,在那个时代,泰勒的科学管理方法确实发挥了巨大的生产力。 随后出现了以流水线生产、大批量生产(Mass Production)和提高职工工资水平(以促进对产品的消费)为特色的福特主义(Fordism)。但福特主义不能对多样化需求进行实时反应,从而不能适应市场多变的需求。于是便出现了以产品大规模生产与产品多样化相结合(即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为主要特征的新福特主义(NeoFordism)和后福特主义(Post—Fordism)。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的费根堡(ArnoldV.Feigenbaum)提

出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Control),随后在美国、日本和其他一些西方国家推广和应用,并在理论、技术和方法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补充,进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 20世纪90年代,企业管理引进了两个新概念:6 Sigma和BPR。 1993年,摩托罗拉公司率先提出6 sigma管理模式并在企业中推行。Sigma是希腊字符,代表标准差,在统计学中用来对变异进行测量。6Sigma意为“六倍标准偏差”。6 Sigma管理模式是尽最大量地检测并改正项目过程中的缺陷,从而使产品合格率保持在非常高的水平。如果能达到6 Sigma,则只有3.4%的缺陷机会。摩托罗拉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是实施6 Sigma获得成功的典型案例。 BPR是“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的缩写,意为业务流程再造,或称业务流程重组。此概念是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哈默(MichaelHammer)于1990年在《改造工作:不要自动化,而要推倒重来》一文中提出的。1993年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James A.Champy)在《再造企业—管理革命的宣言书》中给再造制定了一个目标,即“周期缩短70%,成本降低40%,顾客满意度和企业收益提高40%,市场份额增长25%”。 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在600多家欧美大型企业中,有70%的企业在推行BPR计划,有15%的企业表示正在积极考虑。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企业分工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

商业银行的发展和背景概述

第1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商业银行是中小企业融资的要紧渠道。随着入世承诺的逐步履行和兑现,商业银行从内部的公司治理和经营模式到外部的监管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国商业银行随着入世承诺的逐步履行和兑现,其公司治理和经营模式到外部的监管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国商业银行在应对外资银行本土化竞争的同时,其内资银行之间的竞争也越加激烈,这种竞争要紧表现在对优质大客户资源的争夺,而这部分资源的有限性必定促使商业银行寻求更多利润增长的解决之道。因此,推动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进展,既是商业银行本身生存进展的需要,也是商业银行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进展战略、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 当前形势下,银行业大客户融资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渠道畅通,传统贷款业务需求增长不足,迫于竞争压力,目前银行许多大客户的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及以下,特不是垄断性大集团客户大部分是基准利率下浮10%,而对大客户的中间业务也往往因追求可观的贷款利差而不收费或少收费,使得银行对客

户业务的盈利空间逐步缩小。而中小企业贡献度逐步上升,并日益成为商业银行进展的战略性目标。银行关于中小客户贷款议价能力强,中间业务收益水平高,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目前,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数量较多,而各家银行中小企业客户在总客户数中占比例极低,并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因此,巨大的中小企业资源和业务进展空间有待挖掘和拓展。作为中小企业融资要紧渠道的商业银行,面对大客户金融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空间不断缩小、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需求不断扩张、市场潜力巨大的形势,纷纷进行战略调整,利用较丰富的知识和人才储备,在接着做好大客户金融服务、增加利润来源的同时,积极探究介入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市场。如何在兼顾风险和收益的前提下找出可持续进展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模式已成为商业银的当务之急。 1.2 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外国尤其是欧美国家,由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进展起步较早,因此对商业银行进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早。迄今为止,其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系统较为完整,关于中小

业务流程再造的基本内涵

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 一、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的内涵 (一)“市场链”与业务流程再造的含义 “市场链”主要是指把市场经济中的利益调节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在集团的宏观调控下,把企业内部的上下流程、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的业务关系由原来的单纯的行政机制(即纵向依靠自上而下的计划安排和行政指令,横向依靠回一条度和上级命令协调;下级只服从上级,只对上级负责)转变成平等的买卖关系,服务关系和契约关系,通过这些关系把外部市场订单转变成一系列的内部的市场订单,形成以“订单”为中心、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的相互咬合、自行调节运行的业务链就是“市场链”。 “业务流程再造”是指从根本上对原来的业务流程作彻底的重新设计,把直线职能型的结构转变成平行的流程网络结构,他强调以首尾相接的、完整连贯的整合性业务流程来取代过去的种种被各种职能部门割裂的、不易看见也难以管理的破碎性流程。每一个业务流程都有直接服务的顾客;领导面对的是市场和顾客,而每一位员工同样面对着市场和顾客;每一流程具有高度的决策自主权;每一个业务流程的经营效果都可以用货币计算;企业的产品质量、成本和周期等绩效考核指标取得了显著的改善。

(二)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的含义 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主要是指把“市场链”和业务流程再造分成有机集成,以索酬(S)、索赔(s)和跳闸(T)为手段,以流程再造为核心,以“订单”为凭据,重新整合管理资源与市场资源,在OEC管理平台上形成每一个人(流程)都有自己的顾客、每一个人(流程)都于是长零距离、每一个人(流程)的收入都由“市场链”来支付的管理运营模式。 具体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SST为手段:所谓的SST是之索酬、索赔、跳 闸的第一个拼音字母的缩写,其中跳闸是指在订 单履行的过程当中出现问题时,由利益相关的第 三方制约并解决问题。再造后形成的业务流程体 系通过索丑、索配合跳闸手段,形成业务流程“市 场链”,在每一个流程内的上道工序岗位余下到工 序岗位通过索丑、索赔、和跳闸手段,形成岗位 之间的“市场链”。 2、一流程再造为核心:流程再造从根本上说对原来 的组织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和整合,从原来直线职 能型的结构转变成平行的流程网络结构,优化管 理资源和市场资源的配置,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 化、信息化和网络化,从结构层次上提高企业管

银行业务发展中的建议

银行业务发展中的建议 一、农发行业务发展过程中存有的主要问题 1.外部发展环境相对狭窄。一是农发行业务拓展内容与社会认知度 落差较大,造成信息不对称。近年来农发行已经步入全方位支农的新 阶段,业务涵盖了整个大农业领域。如: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 设贷款、大宗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贷款、大中型水利工程和相关配套 项目建设贷款、县域城镇建设非经营性项目贷款、新兴的农村流通体 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等等。农发行近年来拓展的新业务地方政府 以及社会较多群众知之甚少,形成了农发行业务拓展内容与地方政府 和社会的信息不对称。二是农发行在支持农业发展中的作用需进一步 增强。随着支农范围、力度的加大,为确保农发行以雄厚的资本实力 落实较优惠的信贷支农政策,还需要进一步遵循银行发展的规律来适 应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特点和现实。 2.农发行所面临的区域性内在环境不宽松。因为农发行起步较晚, 一些有潜力、有效益、低风险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和项目,已经被农业 银行、农信社等捷足先登,区域内拓展空间和可运用手段已透支较多,再进一步发展和竞争十分困难。经过筛选所剩余的项目,风险较大、 效益较低。主要表现为:一是农发行业务覆盖领域仍处劣势,政策性 金融特征决定了业务对象只能是涉农企业,贷款结构性矛盾凸现,严 重制约了该行的利润增长空间。二是存款和中间业务发展步履维艰。 首先,存有员工组织存款、开展中间业务意识不强;其次,根据目前 的政策,存款客户来源较少,发展空间小,吸收存款的业务范围局限 性太大,不利于存款业务的开展;再其次就是从地域范围讲,与商业 银行比缺少竞争优势并且合作对象单一,影响和制约了保险代理业务 的发展和推进。三是不良贷款余额占比较大,在一定水准上制约了农 发行的发展。2012年3月末,该行不良贷款余额为5.95亿元,约占全部贷款五分之一,而在不良贷款中政策性挂帐又在不良贷款中 占的比重较大,其消化和清收完全依赖于国家政策和政府行为,如果 国家和地方财政拨付滞后或不到位,将会严重影响该行的经营。特别

互联网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b4566300.html, 互联网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作者:杜绮磊 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15期 摘要:如今,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我国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受到很大的冲击与压力,在这样互联网背景环境下,银行的相关业务不断地与互联网因素相结合,把线下地传统业务不断向线上转移,服务模式不断更新和发展优化。就目前互联网背景下商业银行业发展来看,依旧面临许多的问题与挑战。对此,本文就以下几方面提出浅析与建议。希望由此能促进互联网背景下商业银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商业银行;网络环境;金融生态 引言互联网金融在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下产生和发展起来,商业银行在当今大数据时代受到一些冲击,遭受着支付、融资等各个方面的挑战和威胁,当然大数据时代也给商业银行带来转型与变身,实现另一高度。传统商业银行有其自身的资金和人才优势,且在国内金融领域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都有利于实现商业银行的转型与升级。 一、互联网背景下商业银行现存地问题和挑战 (一)、信息安全问题突出 信息安全是客户极为敏感和关注度极高的一个问题。在互联网背景下的银行模式,商业银行业务由封闭走向开放,业务环境变化导致新的安全问题。部分银行使用的软件安全性弱,系统漏洞较多,给业务系统带来安全威胁。对应相关的平台进行操作,人们对信息安全的保护能力降低。信息安全问题突出,很容易造成个人信息被披露,严重的话将会面临财物损失的结果。同时数据挖掘和分析的技术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但目前无论从系统管理的角度还是从安全技术水平的方面,也存在着不少的不足与问题。 (二)创新能力不足 就商业银行业而言,互联网金融不是其内部自然衍化的产物。互联网金融并不是本就存在的,而是随着科技时代不断发展结合而形成的。互联网科技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冲击,使得传统商业银行被迫适应网络环境,依照互联网金融的相关创作方式,形成相对应的银行业务链,这些互联网环境下的国内商业银行业务不少都具有较高的利用率和效用,但与外国主流银行相比,中国商业银行创新管理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整体而言,创新能力不足,缺乏银行业务自主创新的能力,会造成社会对商业银行的消极性评价。

XXX银行会计流程再造研究(会计)

XXX银行会计流程再造研究 XXX银行流程再造研究系列之一 一.会计流程再造提出的背景. 二.会计流程再造的目标和意义. 三.目前国内金融机构会计流程的概况. 四.会计流程再造构想和方案. 五.会计流程再造实施步骤、质量管理及风险控制。

一.会计流程再造提出的背景。 1.1流程再造的起源及其发展。 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简称BPR),最早提出并将它引入到西方企业管理领域的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尔〃哈默博士(Micheal HflIHmer).1990年,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首先提出了业务流程再造的概念。1993年哈默与钱皮教授(James Chamby)共同发表了<企业再造》(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一书,该书的问世引起世界学术界和企业界 的广泛重视,并使BPR成为企业管理研究和实践的热点。他们指出,?业务流程再造就是要针对企业竞争环境和顾客需要的变化,对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重新思考’和‘彻底的重新设计’,再造新的业务流程,以求在速度、质量、成本、服务等各项当代绩效考核的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的改善?。 在哈默博士提出业务流程再造概念的同时,国内外学者从多方面对业务流程再造重新界定,他们的观点不尽相同,主要有: 日本业务流程再造专家小林裕认为业务流程再造是将某些要素重新组合成某些事件;T〃H〃达文波特(T.H.Davenport)和J〃E〃肖特(J.E.Short)认为流程再造是组织内和组织之间工作流和各种流程的分析与设计;M〃毛哲(M.Morrow)和M〃哈哲尔(M.Hazel)认为业务流程再造是检查关键流程中的活动和信息流,以达到简化、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柔性的目的;N〃文卡特曼(N.Venkatraman)认为业务流程再造是企业对内部运营流程的重新构造,以改善产品分销与发

银行网点业务流程再造的方案设计

银行网点业务流程再造的方案设计 银行网点业务流程再造的方案设计 张静慧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鸡西分行,黑龙江鸡西158100) [摘要] 银行网点业务流程再造就是银行为了获取在服务成本、服务质量、响应速度、客户满意度等方面巨大改变,以网点服务运营流程为核心进行的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它包括客户服务流程再造与业务运营流程再造两部分。通过流程组合设计,不断梳理现存问题、优化业务流程,向自助、电子渠道分流,准确定位客户群体,为客户提供分层服务,推进综合性网点、综合柜员制、综合营销队伍建设,加强网点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客户满意度,以提升整体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 银行网点;业务流程再造;方案设计 网点业务流程再造就是“银行为了获取在服务成本、服务质量、响应速度、客户满意度等方面巨大改变,以网点服务运营流程为核心进行的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它包括客户服务流程再造与业务运营流程再造两部分。网点业务流程再造的具体方案,可以分解为两个部分:一是针对外部客户所设计的客户服务流程再造;二是针对网点内部业务流程所设计的网点运营流程再造。 一、客户服务流程再造方案设计 (一)网点根据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流程进行功能分区和岗位设置 根据以客户为中心原则在网点设置自助区、电子银行操作区、客户咨询引导区、客户等候区、开放式低柜区、封闭式高柜区、VIP理财区。根据功能分区设置大堂经理、销售经理、客户经理、柜员、营销营运主管、网点负责人等岗位。各功能分区、业务岗位没有对公、对私分工限制,没有部门界限,针对客户的业务需求,进行综合性、一次性处理,避免出现客户一项业务需到多个窗口办理的现象。 (二)识别客户,分层定位 客户需要发起申请或指令办理金融业务的服务渠道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网点柜面渠道;客服中心;电子银行渠道;自助设备。 需办理柜面业务的客户进入网点后,需持身份证在客户智能排队机刷证取号,每一位来到网点办理柜面业务的客户均会留下信息痕迹,客户的信息及业务处理情况,智能排队机会进行统计分析。智能排队机与客户信息管理系统联网,

中国商业银行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商业银行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经济增速放缓和金融改革提速的大背景下,我国银行业转型升级也在艰难前行,把握住银行业未来发展的五大趋势,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状况及趋势,主要从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三大部分进行展开,然后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商业银行发展状况金融改革发展趋势 银行是目前所有金融中介机构中最大(就资产而言)和最古老的。银行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而商业银行是银行体系的支柱,它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积少成多、以短贷长的方式为政府、企业、居民提供可贷资金,支持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多种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能向客户提供多种金融服务的特殊的金融企业。 一、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 (一)西方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银行业的原始状态,可溯及公元前的古巴比伦以及文明古国时期。人们公认的早期银行的萌芽,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现代商业银行始于1694 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现代商业银行的最初形式是资本主义商业银行,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技术的进步,社会劳动分工的扩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早期银行的贷款对象主要是政府等一批特权阶层而非工商业,新兴的资产阶级工商业无法得到足够的信用支持,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要有大量的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所必需的货币资本。因此,新兴的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银行。 (二)中国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与西方的银行相比,中国真正意义上的银行则产生较晚。据史料记载,我国远在周朝时期就出现了从事货币信用业务的金融机构。唐朝时期金融业逐渐发展起来,“飞钱”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汇兑业务。明朝中叶就形成了具有银行性质的钱庄。但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使我国的商品经济发展十分缓慢,金融机构长期处于分散、落后的状态。直到1897 年,我国才出现了中国人自己设立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次使用银行名称的国内银行)。最早的国家银行是1905 年创办的户部银行,后称大清银行,1911 年辛亥革命后,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一直沿用至今。新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基础相当薄弱,在1994 年才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以四大国有专业银行(商业银行)为主体,其他各种金融机构并存和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 二、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一)资产增长速度较快 截至2012 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为133.6 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0.3 万亿元,增长17.9%。从机构类型看,资产规模较大的依次为: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和邮政储蓄银行,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的份额分别为44.9%、17.6% 和15.6%。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主要商业银行2012 年实现账面利润(税前)1850 亿元,所有者权益达到1.1 万亿元,增长24.5%,所有者权益 增长首次超过贷款、资产、存款的增长。 (二)国际化步伐加快

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建议

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建议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几点建议近几年来,由农村信用社改组成立的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被赋予了支持“三农”的历史使命,承担着农村金融服务的职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由于农村商业银行是在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其内部制度和外部政策环境都带有深厚的农村信用社痕迹,面临着诸多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制度不相适应的困境和约束,阻碍了农村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农村商业银行面对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如何应对日趋激烈的金融业竞争,克服自身弱势,在竞争中寻求生存与发展,已成为农村商业银行迫切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对此,笔者结合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健全内控机制,强化统一法人治理结构 农村商业银行要严格按照现代金融企业的要求来构建公司治理结构,同时要更多地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仅要考虑公司价值的最大化,更要注重银行本身的安全和稳健运行。要强化内部治理机制的完善,通过内部管理控制机制优化银行的治理行为。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真正形成以董事会为核心,由监事会、经理人等共同构成,各司其职,相互制约的银行公司治理架构。同时,要建立健全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明确每一项业务的规定程序和手续,

使业务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通过制度的有效运作提高业务开展的透明度,切实防范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 二、协调商业化经营与政策性支农,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 “改制不改向”是农信社改革的基本原则,这就要求改革后的农村商业银行在走商业化道路的同时,也要承担政策性支农的职能。作为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的企业,农村商业银行一定要确立正确的经营目标,其经营业务要与农村经济的发展相结合,积极寻求政策和市场的最佳结合点,通过支农业务的创新与发展来促进其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更进一步地促进支农业务的发展壮大,最终建立一种自身经营管理和支农业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从而实现支农的社会效益与自身经济效益的“双赢”。 三、优化资产结构,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农村商业银行贷款的决策要由经验决策向科学化、民主化转变,力求做到定性、定量分析,为贷款项目提供必要性、安全性、效益性的科学依据;要抓住由原来的多级法人转化为一级法人的有利时机,实现贷款管理由粗放式管理转向集约式管理,同时贷款监督由单项静态监测转向动态全方位监测;要实施审贷分离,发挥制约机制;借贷方

业务流程再造(流程管理)

业务流程再造 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也译为:业务流程重组、企业流程再造、是90年代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计算机教授迈克尔·哈默(Michael Hammer)和CSC管理顾问公司董事长钱皮(James Champy)提出的. BPR是近年国外管理界在TQM(全面质量管理)、JIT(准时生产)、WORKFLOW (工作流管理)、WORKTEAM(团队管理)、标杆管理等一系列管理理论与实践全面展开并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在世纪末,对已运行了100多年的专业分工细化及组织分层制的一次反思及大幅度改进。BPR是对企业僵化、官僚主义的彻底改革。 企业再造理论的产生有深刻的时代背景。20世纪60、7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革命使企业的经营环境和运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西方国家经济的长期低增长又使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着严峻挑战。 有些管理专家用3C理论阐述了这种全新的挑战: (1)顾客(Customer)——买卖双方关系中的主导权转到了顾客一方。竞争使顾客对商品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顾客对各种产品和服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2)竞争(Competition)——技术进步使竞争的方式和手段不断发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越出国界,在逐渐走向一体化的全球市场上展开各种形式的竞争,美国企业面临日本、欧洲企业的竞争威胁。 (3)变化(Change)——市场需求日趋多变,产品寿命周期的单位已由“年”趋于“月”,技术进步使企业的生产、服务系统经常变化,这种变化已经成为持续不断的事情。因此在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环境下发展起来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面对这些挑战,企业只有在更高水平上进行一场根本性的改革与创新,才能在低速增长时代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在这种背景下,结合美国企业为挑战来自日本、欧洲的威胁而展开的实际探索,1993年哈默和钱皮出版了《再造企业》(ReengineeringtheCorpration)一书,书中认为:“20年来,没有一个管理思潮能将美国的竞争力倒转过来,如目标管理、多样化、Z理论、零基预算,价值分析、分权、质量圈、追求卓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