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不良反应一览表
常用中药不良反应及就治情况一览

常用中药不良反应及就治情况一览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疗效被广泛认可。
然而,与任何其他药物一样,中药也可能引发不良反应。
本文将从常见的中药不良反应及其就治情况进行一览。
1.皮肤不良反应:-荨麻疹:是一种过敏反应,通常表现为局部或全身性的红色斑丘疹,伴随剧痒。
对于荨麻疹的治疗,应先停用引发不良反应的中药,同时可以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或盐酸酚咪林。
-接触性皮炎:由于对中药的接触而引发皮肤炎症,常见症状包括皮肤发红、瘙痒和水疱形成。
治疗方法包括避免接触中药和使用局部抗炎药物如激素类药膏。
2.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恶心和呕吐:引发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可能是药物的刺激性,或者是因为一些人对药物的耐受性较低。
处理方法包括给予患者安抚和止吐药物如多潘立酮。
-胃肠道不适:包括胃痛、腹泻和便秘。
在治疗过程中,可以给予一些调节肠道功能的中药或其他药物,如马来酸曲美他嗪和麦角胺,来缓解这些症状。
3.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眩晕:中药的成分可能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眩晕。
治疗方法包括休息、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和使用镇静剂。
-头痛:中药引发的头痛可能与其成分对血管的影响有关。
对于轻度头痛,可以给予非处方止痛药如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
4.肝脏损伤:-中药可能对肝脏产生不良影响,表现出肝功能损伤和黄疸。
当怀疑中药对肝脏产生损害时,应停用中药并积极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维持肝功能的支持性治疗和使用一些肝保护药物如丙氨酸和水飞蓟素。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不良反应仅是一些常见的情况,并不包含所有可能的反应。
中药的不良反应还与剂量、用药时间和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
在使用中药过程中,应根据个体情况选择适合的中药,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
此外,也有一些情况下使用中药可能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过敏性休克、药物中毒等。
对付这些严重的情况,应立即停用中药并寻求紧急医疗救治。
综上所述,中药具有显著的疗效,但也存在不良反应的风险。
了解中药的不良反应及其就治情况,有助于我们正确使用中药,并在出现不良反应时进行适当的处理,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治疗。
常见20种中药饮片的不良反应分析_白宇明

中国药学杂志2009年11月第44卷第21期 Chin Pharm J ,2009 November ,Vol. 44 No. 21·1673·作者简介:白宇明,女,主管中药师,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中药鉴定学,中药文献研究 *通讯作者:郝近大,男,博士生导师,研究员 研究方向:中药材品种考证,鲜品中药研究与开发及本草学史等方面的研究 Tel :(010)64065790 E-mail :jinda@ ·药物与临床·常见20种中药饮片的不良反应分析白宇明1,魏国义1,郝近大2*(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药剂科,北京 100029;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 100011)关键词:中药;不良反应;药源性疾病;因素中图分类号:R994.11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1-2494(2009)21-1673-03笔者通过以“中药不良反应”为关键词,检索CHKD 期刊全文数据中1998~2008年国内所有文献,查阅中药致不良反应文献的原文,并进行统计分析。
根据不良反应类型和例数综合考虑,列出20种常用中药饮片引起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以引起医务人员和广大患者的重视。
1 引起不良反应的20种常见中药饮片 1.1 斑蝥引起包括泌尿系统12例;眼损伤8例;急性中毒4例;皮肤症状、造血系统各3例;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各2例,共计34例不良反应。
1.2 半夏引起急性中毒20例。
1.3 苍耳引起包括皮肤症状40例;急性中毒7例;泌尿系统4例;肝损害、造血系统各1例,共计53例不良反应。
1.4 蟾酥引起包括皮肤症状4例;肝损害3例;过敏性休克2例;眼损伤、急性中毒各1例,共计11例不良反应。
1.5 大黄引起包括肝损害5例;泌尿系统4例;皮肤症状、过敏性休克各2例,共计13例不良反应。
1.6 丹参引起包括过敏性休克3例;皮肤症状、药物热各2例,共计7例不良反应。
中药副作用一览表

中药副作用一览表【朱砂】主要成分为硫化汞,导致汞中毒,损害中枢神经、肾脏、消化道。
含朱砂的中成药:一捻金、二十五味松石丸、二十五味珊瑚丸、十香返生丸、七珍丸(丹)、七厘散、万氏牛黄清心丸、小儿百寿丸、小儿至宝丸、小儿金丹片、小儿惊风散、小儿清热片、天王补心丸、牙痛一粒丸、牛黄千金散、牛黄抱龙丸、牛黄清心丸、牛黄镇惊丸、安宫牛黄丸、安宫牛黄散、红灵散、苏合香丸、医痫丸、补肾益脑片、局方至宝散、纯阳正气丸、抱龙丸、柏子养心丸、胃肠安丸、香苏正胃丸、保赤散、益元散、梅花点舌丸、琥珀抱龙丸、紫金锭、紫雪、暑症片、舒肝丸、痧药、避瘟散、人参再造丸、平肝舒络丸、再造丸、复方芦荟胶囊。
【雄黄】主要成分为硫化砷,导致砷中毒,损伤神经、血管,并可引起肝、肾、脾及心肌等实质器官的脂肪变性和坏死、致癌。
含雄黄的中成药:七珍丸、小儿化毒散、小儿至宝丸、小儿惊风散、小儿清热片、牙痛一粒丸、牛黄至宝丸、牛黄抱龙丸、牛黄消炎片、牛黄清心丸、牛黄解毒丸(片)、牛黄镇惊丸、六应丸、安宫牛黄丸(散)、红灵散、医痫丸、局方至宝散、阿魏化痞膏、纯阳正气丸、珠黄吹喉散、梅花点舌丸、紫金锭、暑症片、痧药。
【千里光】含有不饱和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会对肝脏造成严重损害,并且是强致癌物质。
也有肾毒性。
中成药:千柏鼻炎片、感冒消炎片、千喜片。
【柴胡】主要成分柴胡皂苷能导致肾上腺肥大、胸腺萎缩,使人体免疫功能降低。
有肾毒性,能损害肾脏。
中成药:小柴胡片、小柴胡颗粒、柴胡口服液、柴胡舒肝丸、小儿热速清口服液、午时茶颗粒、牛黄清心丸、气滞胃痛颗粒、龙胆泻肝丸、加味逍遥丸、护肝片、补中益气丸、乳疾灵颗粒、逍遥丸、消食退热糖浆、通乳颗粒、黄连羊肝丸、得生丸、清瘟解毒丸、舒肝和胃丸、感冒清热颗粒、鼻渊舒口服液、鼻窦炎口服液、平肝舒络丸、安坤赞育丸。
【板蓝根】长期服用能损害肾脏,并能导致内出血和对造血功能造成损伤。
中成药:板蓝根颗粒、二丁颗粒、儿童清肺丸、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小儿热速清口服液、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小儿感冒茶、小儿感冒颗粒、护肝片、利咽解毒颗粒、金嗓散结丸、复方鱼腥草片、健民咽喉片、羚羊清肺丸、清开灵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感冒退热颗粒、清开灵注射液。
中药副作用一览表

中药副作用一览表毒副作用与一般的副作用不同,是指用药后能导致器官损害、机体功能障碍,产生新的疾病,甚至导致死亡。
【含有马兜铃酸的药材】3GR三螺杆油泵马兜铃酸为肾毒素,能造成肾小管大量丧失,导致肾衰竭,是典型的“中草药肾病”,病情严重者需要终身做血液透析或肾移植。
马兜铃酸也是潜在的致癌物质,动物实验表明,食用马兜铃酸会导致淋巴瘤、肾癌、肝癌、胃癌和肺癌。
已知或怀疑含有马兜铃酸的药材:sn三螺杆泵马兜铃、关木通、天仙藤、青木香、广防己、汉中防己、细辛、追风藤、寻骨风、淮通、朱砂莲、三筒管、杜衡、管南香、南木香、藤香、背蛇生、假大薯、蝴蝶暗消、逼血雷、白金果榄、金耳环、乌金草等。
螺杆泵的安装尺寸可能与上述药材混用而搀杂马兜铃酸的药材:木通、苦木通、紫木通、白木通、川木通、预知子、木防己、铁线莲、威灵仙、香防己、白英、白毛藤、大青木香等。
3GR普通型三螺杆泵含有以上药材的中成药:龙胆泻肝丸、耳聋丸、八正丸(散)、纯阳正气丸、大黄清胃丸、当归四逆丸(汤)、导赤丸(散)、甘露消毒丹(丸)、排石颗粒、跌打丸、妇科分清丸、冠心苏合丸、苏合丸、YCB系列圆弧齿轮泵辛荑丸、十香返生丸、济生桔核丸、止嗽化痰丸、八正合剂、小儿金丹片(丸)、分清五淋丸、安阳精制膏、辛夷丸、儿童清肺丸、九味羌活丸(颗粒、口服液)、川节茶调丸(散)、小儿咳喘颗粒、YCB齿轮泵小青龙合剂(颗粒)。
【朱砂】主要成分为硫化汞,导致汞中毒,损害中枢神经、肾脏、消化道。
含朱砂的中成药:一捻金、二十五味松石丸、二十五味珊瑚丸、十香返生丸、七珍丸(丹)、七厘散、万氏牛黄清心丸、小儿百寿丸、YCB圆弧齿轮泵型外形及安装尺寸图小儿至宝丸、小儿金丹片、小儿惊风散、小儿清热片、天王补心丸、牙痛一粒丸、牛黄千金散、牛黄抱龙丸、牛黄清心丸、牛黄镇惊丸、安宫牛黄丸、安宫牛黄散、红灵散、苏合香丸、医痫丸、补肾益脑片、局方至宝散、纯阳正气丸、抱龙丸、柏子养心丸、胃肠安丸、lyb系列立式圆弧齿轮泵香苏正胃丸、保赤散、益元散、梅花点舌丸、琥珀抱龙丸、紫金锭、紫雪、暑症片、舒肝丸、痧药、避瘟散、人参再造丸、平肝舒络丸、再造丸、复方芦荟胶囊。
常用中药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常用中药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学习指导几千年来,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为我们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对化学药物引起的毒副作用、耐药性及药源性疾病的增多,尤其是近年西方发达国家医药市场逐渐开始接受天然复方药物,中药在世界范围的应用日益扩大,新开发的中成药不断涌现,中西医合用的现象愈加普遍,中药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然而,药物都是具有两重性,它既可以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又可能在不正确的使用条件下对机体造成损害,中药也不例外。
因此,全面正确地向公众普及安全使用中药的知识,帮助临床医师和药师熟悉中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掌握中西药合理的配伍方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常见中药的用药安全性》主要结合实地考察及广泛开展临床调研,综合医药报道文献,筛选出常用单味药,对其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进行了归纳整理。
由于品种较多,希望大家在学习过程中把握同类功效药不同品种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达到准确使用的目的。
学习的重点建议放在以下几个方面:常用中药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
正文中药是中国人发现的,数千年来为中国和周边地区人民的保健和医疗做出了贡献,近代以来更引起世界其他许多国家或地区的注意,服务于更多人的健康生活。
随着中药使用的增多,其用药安全性的问题愈显突出,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如何正确安全有效的使用中药就成为人们急切要了解和掌握的。
毋庸置疑,中药在使用不当时会产生不良反应。
按照国际上通用的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为: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在预防、诊断、治病或调节生理功能的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有害和意料之外的反应。
它不包括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以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也属于用药不当。
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多种,中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毒性反应和过敏反应两类。
毒性反应也称毒性作用,是指药物引起身体较明显的功能紊乱和组织病理变化。
中药不良反应

(一)中药不良反应一、中药不良反应是指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过程中,患者接受正常剂量的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伤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继发反应、过敏反应、后遗效应、特异性遗传因素(特异性体质反应)等。
二、药品不良反应(ADR);非处方药(OTC);处方药(Rx)。
三、病因学分类:(1)与剂量有关的中药不良反应:包括首剂效应、副作用、毒性作用、继发反应、后遗作用等;特点:1、剂量依赖性;2、可预测性;3、个体差异大。
(2)与药物剂量无关的中药不良反应:与药物固有的正常药理作用无关,而与药物变性和人体特异体质有关;伤害:1、变态反应(超敏反应);2、(特异质反应)特异性体质反应;特点:1、剂量无关;2、难以预测;3、发生率低;4、危险性高;5、病死率较高。
(3)与中西药配伍有关的不良反应。
(4)药物依赖性,分为:躯体依赖、精神依赖。
四、病理学分类(1)功能性改变;(2)器质性改变,分为:炎症型、增生型、发育不全型、萎缩坏死型等。
(二)中药不良反应常见的临床表现一、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上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各种皮肤症状,如荨麻疹与血管性水肿;麻疹样、湿疹样、猩红热样、痤疮样等各种药疹;色素沉着。
二、各系统常见的中毒表现:(1)消化系统——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呕血、便血、肝脏损害等;(2)神经系统——全身麻木、眩晕、头痛、失眠、意识模糊、言语障碍、呼吸抑制等;(3)心血管系统——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4)呼吸系统——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紫绀、急性水肿、呼吸衰竭或麻痹等;(5)泌尿系统——少尿或多尿、血尿、腰痛、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酸中毒、电解质平衡。
(三)引起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一、药物和使用的因素:1.炮制不当(质量欠佳);2.剂量过大;3.疗程过长;4.药不对证(辨证不准);5.配伍失度;6.中西药不合理联用;7.剂型和给药途径的改变;8.煎服不合理,误服、乱用也可导致不良反应。
常用中药不良反应及就治一览表

常用中药不良反响及就治一览表概述中药作为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然而,与西药相比,中药在治疗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响。
了解常见的中药不良反响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对于合理使用中药、防止不良反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列举常用中药的不良反响,并提供相应的治疗一览表,供临床医生和患者参考。
常见中药不良反响及治疗一览表中药不良反响就治人参高血压、心悸、失眠减量、停药半夏胸闷、呼吸困难、过敏停药、对症治疗炙甘草高血压、水钠潴留减量、停药细辛咽喉烧灼感、胃溃疡减量、停药甘草水钠潴留、肾上腺分泌抑制减量、加用利尿药麻黄注意力集中、高血压减量、停药大黄偏头痛、腹泻、过敏减量、对症治疗苍术恶心、腹痛、腹泻减量、对症治疗远志乏力、眩晕、肝功能损伤减量、停药、肝保护治疗川芎月经不调、腹泻、过敏减量、对症治疗当归皮疹、光敏反响、过敏减量、停药、对症治疗附子呕吐、胃肠不适、心律失常减量、停药、支持治疗泽泻皮疹、过敏、胃肠不适减量、对症治疗板蓝根头晕、恶心、腹泻减量、停药、对症治疗金银花过敏、皮疹、肾损害减量、停药、对症治疗朱砂皮疹、头晕、腹泻减量、停药、对症治疗丹参皮疹、头晕、胃肠不适减量、停药、对症治疗银花藤过敏、皮疹、肝损害减量、停药、对症治疗茯苓皮疹、恶心、腹泻减量、停药、对症治疗人参果高血压、心悸、失眠减量、停药结语中药的不良反响虽然可能出现,但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常见的中药不良反响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来躲避和减轻不良反响带来的不适。
在使用中药时,建议患者严格按照医嘱使用,并随时向医生反响自己的病症和感受,以便医生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同时,对于某些容易引起不良反响的中药,医生也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谨慎选择和权衡利弊。
中药学中药的副作用与禁忌

中药学中药的副作用与禁忌中药作为传统的医学疗法,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然而,在使用中药治疗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其中可能存在的副作用和禁忌。
本文将就中药的副作用和禁忌进行探讨。
一、中药的副作用1. 药物过敏反应:有些人可能对特定中药存在过敏反应,包括皮肤红肿、瘙痒、腹泻、呼吸困难等。
因此,在使用中药前,应该先进行敏感性测试,尤其是对于首次使用的中药。
2. 药物依赖:长期使用某些中药可能导致人体对药物的依赖性增强,使得对药物的疗效产生递减或无效。
这种情况下,需要专业医师进行评估和调整,避免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3. 药物毒性:部分中药可能含有一定的毒性成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
特别是对于儿童、孕妇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来说,更需要谨慎使用,以免产生不必要的风险。
4. 药物相互作用:部分中药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疗效或增加副作用的风险。
因此,使用中药时,应该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便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和决策。
二、中药的禁忌1.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由于中药可能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一般应禁止使用大部分中药。
特殊情况下,如紧急情况或经医生评估认为使用中药无风险,则可以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2. 儿童:儿童的机体尚未发育完全,对中药的耐受性较弱,因此需要谨慎使用。
一般情况下,儿童使用中药前需要进行医生评估,并依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调整剂量。
3. 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不适症状。
因此,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的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中药,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调整。
4. 肝肾功能不全、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由于中药中的成分需要在肝脏和肾脏中代谢和排泄,因此,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使用中药时需要特别注意。
同样,在存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情况下,一些刺激性较强的中药也需谨慎使用。
5. 个体差异:每个人的体质和代谢能力不同,对中药的反应也会有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不良反应一览表按音序排列A艾条熏灸致过敏:熏处奇痒,潮红,水肿,水泡,重者心悸,胸闷,气急。
安宫牛黄丸鼻饲致过敏:全身皮肤发红,瘙痒,出水泡;内服致过敏:憋气,心慌,面部浮肿,心率快。
B巴豆误食致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中毒症状。
白花蛇酒外用过敏:皮肤渐红,瘙痒,米粒样丘疹,水泡。
白降汞软膏连续使用致敏:发热,全身大水泡,口腔粘膜糜烂。
白芥子外敷致败血症:敷处起泡,大片坏死,高热,昏迷,死亡。
斑蟊外用或内服致中毒,急性肾功能与消化道及皮肤损伤:中毒性肾炎,膀胱炎、肾衰、急性胃肠炎、血尿血便,重者死亡。
板蓝根肌注致过敏,躯干、四肢出现紫色斑块或散在性皮疹,胸闷,心慌、长期内服致食欲减退,体瘦,神疲少动,吐清诞,腹泻,腹痛,腹胀,呕吐等。
保济丸内服过量中毒:畏寒,四肢酸麻并抽搐。
豹骨壮筋丸内服致中毒:头晕,恶心呕吐。
北豆根煎服过量致中毒;上腹胀痛,恶心呕吐,大汗乏力,抽搐,血压下降,颅神经损伤,上消化道出血。
北五加皮内服其酒浸剂中毒致严重心律失常;作南五加皮用致中毒。
蓖麻子外用致过敏性休克,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口唇青紫,大汗,血压0,下肢有风团样疹块,昏迷,死亡。
壁虎尿液中毒:污染胸前皮肤起水泡,剧痛,出汗,神志不清,呼吸急促,死亡。
鳖鱼(甲鱼)煎服致过敏:腹痛,虚汗,全身风疹块,呼吸困难。
冰硼散外用致中毒死亡:西红柿样便,皮疹,大便潜血,神志不清,休克死亡。
冰片接触过敏,病痒,皮肤潮红,丘疹,烦躁不安。
补骨脂乏力,头晕,目眩,呼吸急促,昏迷。
补骨脂素接触致变应性皮炎与接触性皮炎。
补中益气丸内服致过敏。
C草乌、雪上一枝蒿、独脚莲等复合外敷致并发症,红肿,灼痛,水泡,溃疡、肢体畸形,功能障碍。
柴胡肌注致过敏性喉梗阻或过敏性休克,与庆大霉素合并肌注致过敏性休克,全身瘙痒,大汗,呼吸困难,胸背部等麻疹,头晕心慌。
蟾蜍(素)服食致中毒:胸闷,腹痛,恶心呕吐,重者死亡。
陈皮内服致消化道穿孔死亡。
赤芍甘草汤致乳汁全无。
川芎超量服用致中毒:剧烈头痛并呕吐。
川芎蛋偏方内服致中毒:脐周与下腹疼痛,肾损害。
穿心莲内服致头晕眼花,视物不清,过敏性风湿,休克,皮疹,瘙痒,气急,胸闷,心慌,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冷,血压0,神志不清。
垂盆草煎服鲜品致心律失常,泡服致多型红斑型药疹。
刺五加静滴致急性过敏性皮炎。
D大黄生大黄致原有眼溃疡加深,星翳深陷,重者穿透角膜。
大黄度虫丸内服致猩红热样药疹,胸背部、外阴、股内侧潮红,肿胀,丘疹,瘙痒。
大活络丹内服致过敏性药疹,口唇疙疹,充血性胃炎,上消化道大出血,与骨刺片同服致心律失常:胸闷,憋气,头痛,早搏。
大蒜素内服致茶碱代谢慢而中毒。
丹参静滴致过敏反应:头痛,心慌,胸闷,烦躁不安,双眼水肿,腰痛,全身出皮疹,瘙痒。
单面针内服其酒剂中毒致阿—斯氏综合征。
地骨皮煎服致心律失常等毒性反应。
颠茄合剂内服致急性荨麻疹。
颠茄片内服过敏,阴茎、阴囊剧痒,包皮肿大,出现水泡,剥脱性皮炎,急性中毒,过敏性休克,血压测不到。
癫痫丸内服致铅汞复合中毒:恶心呕吐,头昏,腹痛胀,口内有金属味,齿龈红肿,肝触痛。
靛玉红内服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或肺动脉血压升高。
跌打丸用酒调糊外敷处致过敏:痒而疼痛,肿胀,丘疹。
东莨菪碱静滴致精神症状,尿滞留,腹胀等。
冬虫夏草过量服用致过敏,引起肾功能恶化,心包炎,心慌气短,心律失常,心前区痛,头痛,烦躁,面部红斑,颜面及四肢浮肿加重,尿少。
独活内服致失音。
E二天油内服致过敏:全身瘙痒,躯干与四肢出红丘疹,形成小水泡并溃烂。
F番泻叶泡服致急性尿潴留,长期服用致依赖性;内服致癫痫样发作;四肢抽搐,神志不清,口吐白沫。
防风通圣丸内服致光敏皮炎样药疹。
风痛灵滴入鼻腔致过敏:腹痛,气急,口唇发绀,血压下降。
风油精内服致依赖性:停药出现抑郁,嗜睡,厌食、气喘加重。
茯苓过敏:全身红色丘疹,皮肤发热,身痒难忍。
福寿草口服配剂中毒:头晕,恶心欲吐,心动过速。
妇宁栓接触致过敏:全身疫痒,风团样药疹。
附子理中丸乌头碱类中毒;口舌麻辣,咽喉不适,味觉消失,舌卷缩不能。
复方草珊瑚片含服致过敏性药疹。
复方穿心莲内服致过敏。
复方丹参片内服致口腔多处溃疡。
复方丹参液静注致过敏性休克。
复方甘草片内服致固定红斑性药疹,全身皮肤发绀,昏迷,呼吸衰弱,瞳孔缩小。
复方瓜蒂内服致中毒死亡•。
复方炉甘石瘙痒、红斑。
复方青黛丸内服致肝脏损害,致缺血性结肠炎。
腹蛇抗栓酶静滴致脑出血死亡,白细胞减少,急性肾功能衰竭,全身血肿,大片皮肤紫癜,复视等。
G甘草合剂内服致急性中毒。
甘草及制剂内服致假性醛甾酮增多症;低血钾并诱发肝昏迷,血压升高,下肢浮肿,头痛,乏力;幼儿长期吮吸致中毒,面微肿,体倦怠,微喘息,腹胀,不思饮食。
甘草锌胶囊长期服用致低血钾性瘫痪,或全身过敏,出风团样药疹,奇痒。
肝炎灵肌注致过敏:全身荨麻疹,瘙痒,胸闷,腹痛。
感冒2号内服致荨麻疹样药疹。
感冒冲剂内服致急性胃粘膜损害。
感冒清内服致老年人急性粒细胞减少或再障性贫血。
感冒通内服致血尿,或皮肤过敏。
葛艾汤外用治皮炎而致接触性皮炎:面部瘙痒,丘疹,水泡。
葛根内服汤剂致急性胃粘膜病变。
蛤蚧定喘丸内服致上消化道出血。
骨友灵搽剂外搽致接触性皮炎。
瓜蒂误服致过敏性休克。
广豆根误作北豆根配预防感冒汤剂,且用量大而致中毒:头痛,腹痛,恶心呕吐,心跳加快,身冷,四肢颤抖。
国公酒内服致胃粘膜损害病变。
H海藻长期服用致甲状腺功能亢进。
含砷石膏方剂石膏不纯,含砷内服致中毒:腹泻,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嗜睡。
何首乌内服致双膝酸痛,高热,过敏性皮疹。
河豚食用致中毒:腹痛,恶心呕吐,头晕,胸闷,乏力,四肢与口唇麻木,不能行走,重者死亡。
核葵肌注致严重药物性皮炎。
红花油内服致中毒:四肢厥冷,神志模糊,昏迷,抽搐,紫绀。
红茴香根皮中毒:胃部烧灼感,头晕,头痛,呕吐,昏迷。
喉症丸内服致心动过速,心律失常。
葫芦素口服过敏:全身皮疹。
虎骨木瓜酒内服致过敏:全身瘙痒,面浮肿,头痛,头晕,纳差。
华陀再造丸内服致**皲裂,阴囊湿疹,长期服用致中毒:头晕头痛,口咽干,心烦,大便干,小便赤,手麻,下肢无力。
黄连上清丸内服致胃粘膜损害。
黄芪内服致过敏性瘙痒,风团,肢体震颤。
灰菜食用致小儿重症光敏性皮炎。
霍香正气丸内服致心动过速,或致过敏性休克:头晕,胸闷,寒战,血压下降,晕厥。
J加味逍遥散内服致瞑眩。
夹竹桃花煎服致中毒;恶心呕吐,头晕乏力,胸闷,憋气,重者深昏迷,血压下降,心律失常,房颤,早搏,心肌缺血。
甲鱼食用致过敏性休克,原肝病症状加重,头晕,心悸,胸闷气短,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意识丧失,目唇、肢端青紫,心动过速,血压测不到。
绞股蓝其粉尘过敏:四肢酸软乏力,头晕头痛,胸闷,鼻咽干痒,心率加快。
洁尔阴洗液外搽患处致接触性皮炎。
睫毛生长灵致接触性皮炎:双眼睑瘙痒,浮肿,丘疹。
金匮肾气丸内服致过敏:全身瘙痒,斑疹,心律失常。
金橘食用致过敏性休克。
金钱草内服或接触致过敏:接触面呈红色斑疹,累及面、胸、背部,奇痒;或长期泡服致形瘦肤燥,毛发不泽,烦躁等肾明亏损症状。
金樱子接触性皮炎。
荆芥与鱼虾同服致过敏,皮下瘀血,恶心吐泻。
桔梗片头晕,乏力,心慌作呕,四肢冷汗,血压下降。
橘红化痰丸白矾不纯,内含砷致中毒:恶心呕吐,脐周绞痛,尿铅高,齿龈铅线明显。
K康妇清炎栓致过敏。
全身皮疹,瘙痒,腹痛腹泻,停用症状消失。
咳特灵内服致急性溶血:胸闷,腹胀,寒战,恶心呕吐,腰酸痛,全身黄染浮肿,尿少呈酱油色。
克瘟散误服致中毒:深度昏迷,血压下降,瞳孔缩小,紫绀流涎,出汗,尿失禁。
克银丸长期服用致肝炎:上腹胀痛,瘙痒,尿黄,巩膜黄染,黄疸指数高;致剥脱性皮炎,致月经不调。
苦丁香服用过量,中毒死亡。
苦楝子内服致恶心呕吐,腹泻等急性毒性反应。
苦杏仁服食致恶心呕吐,腹泻,头昏,心悸,呼吸困难等急性中毒。
苦杏仁甙服用致氰化物中毒,严重者死亡。
昆布(海带)食用致碘诱发甲状腺中毒:甲状腺结节性肿,弥漫性肿大。
L莨菪类(曼陀罗,华山参,天仙子等)内服致过敏性疱疹,中毒,脑损害,颜面潮红,心悸,言语不清,四肢抽动,高热,惊厥,血压下降,瞳孔散大。
外敷也可引起中毒。
雷公藤内服致消化道出血,贫血,中毒性心肌炎,肾病综合征,全身水肿,色素沉着,急性再障,过量致中毒死亡。
雷公藤多甙内服过量致麻痹性肠梗阻,急性肾衰,中毒性肝炎等。
黎芦煎服致一过性高血压伴窦性心动过缓。
良附丸加味内服致小产。
六神丸新生儿内服中毒致心律失常,致急性胃粘膜损伤,致过敏:全身瘙痒,皮肤风团块,休克症状,内服致胎动,胎漏,先兆流产。
六味地黄丸内服致过敏:手足瘙痒,心慌不安,停药自愈。
龙骨龙骨粉末致敏:麻痒,心律失常,红疹,浮肿。
颅痛定内服致尿潴留:嗜睡,下腹痛胀,排尿困难。
鹿花菌误食致溶血性贫血伴急性肾衰。
鹿茸内服致过敏:全身风疹块,瘙痒,面浮肿;冲服致暴盲:目胀痛,难开,不能视物。
吕宋果番木鳖碱类中毒:呼吸急促,角导反张,口吐白沫,死亡。
M马兜铃服用过量致中毒;头晕,气短,恶心呕吐。
马钱子内服中毒:头昏,心慌,烦躁,四肢麻木,阵发性抽搐,胸闷,纳呆,张口困难。
马桑(果)内服致恶心,呕吐,昏迷,全身痉挛等中毒反应,重者死亡。
脉络宁静滴致急性呼吸窘迫过敏症。
慢肾宝内服致过敏:全身皮疹,红肿,起水泡,奇痒,纳差,乏力,阴囊肿大。
莽草子误作八角茴香烹调食用致中毒:上腹灼痛,头痛头晕,胸闷气急,恶心呕吐,四肢麻木,流诞,多汗,惊厥,呼吸困难,瞳孔缩小,昏迷,尿潴留。
101毛发再生精外搽头部引发支气管哮喘。
没药过敏:皮肤起疹,色红且痒。
密陀僧服用致恶心,腹痛,贫血等中度铅中毒症状。
棉子油食生棉子油致棉酚中毒,发热,恶心呕吐,腹胀,肝功异常,泌尿生殖系统障碍,四肢无力,血清钾低。
牡蛎生品煎服致吐泻。
木薯食用致小儿急性中毒,恶心呕吐,腹泻,烦躁,嗜睡,肝肿大,心律失常,呼吸与循环衰竭。
N脑立清内服致过敏性药疹。
脑心舒内服致过敏:烦躁身痒,四肢震颤。
牛蒡子过敏;头晕,胸闷气急,瘦痒,皮肤丘疹,呕吐。
牛黄抱龙丸内服致腹泻。
牛黄解毒片(丸)内服致急性胃粘膜损害,致大疱性药疹并肝功能损害,致支气管哮喘,长期服用致成瘾。
牛黄上清丸内服致过敏性休克。
牛黄蛇胆川贝液内服致过敏反应。
P排石汤剂内服致肠麻痹,腹胀,恶心。
胖大海泡服致流产,尿血,小腹胀痛。
砒枣散治皮肤溃疡,长期用药致砷中毒:头痛,腹痛,恶心呕吐,全身瘫软,砷中毒皮炎。
皮炎宁配剂外搽致剥脱性皮炎。
枇杷叶未经去毛致咳嗽,喉头严重水肿。
片仔癀内服致等麻疹样药疹。
蒲公英过敏:全身发热病痒,风团块。
Q七厘散外敷致过敏:敷处肿胀,紫红色,奇痒,大水泡。
七叶一枝花新生儿煎服中毒:烦躁,面色苍白,呕吐,抽搐,昏迷。
前胡煮食鲜品致日光性皮炎,皮肤烧灼样疼痛,水肿,头昏,恶心。
清开灵肌注致荨麻疹,致过敏:全身丘疹,面部水泡,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