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不良反应的一览表

合集下载

常用中药不良反应及就治情况一览

常用中药不良反应及就治情况一览

常用中药不良反应及就治情况一览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疗效被广泛认可。

然而,与任何其他药物一样,中药也可能引发不良反应。

本文将从常见的中药不良反应及其就治情况进行一览。

1.皮肤不良反应:-荨麻疹:是一种过敏反应,通常表现为局部或全身性的红色斑丘疹,伴随剧痒。

对于荨麻疹的治疗,应先停用引发不良反应的中药,同时可以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或盐酸酚咪林。

-接触性皮炎:由于对中药的接触而引发皮肤炎症,常见症状包括皮肤发红、瘙痒和水疱形成。

治疗方法包括避免接触中药和使用局部抗炎药物如激素类药膏。

2.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恶心和呕吐:引发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可能是药物的刺激性,或者是因为一些人对药物的耐受性较低。

处理方法包括给予患者安抚和止吐药物如多潘立酮。

-胃肠道不适:包括胃痛、腹泻和便秘。

在治疗过程中,可以给予一些调节肠道功能的中药或其他药物,如马来酸曲美他嗪和麦角胺,来缓解这些症状。

3.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眩晕:中药的成分可能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眩晕。

治疗方法包括休息、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和使用镇静剂。

-头痛:中药引发的头痛可能与其成分对血管的影响有关。

对于轻度头痛,可以给予非处方止痛药如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

4.肝脏损伤:-中药可能对肝脏产生不良影响,表现出肝功能损伤和黄疸。

当怀疑中药对肝脏产生损害时,应停用中药并积极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维持肝功能的支持性治疗和使用一些肝保护药物如丙氨酸和水飞蓟素。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不良反应仅是一些常见的情况,并不包含所有可能的反应。

中药的不良反应还与剂量、用药时间和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

在使用中药过程中,应根据个体情况选择适合的中药,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

此外,也有一些情况下使用中药可能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过敏性休克、药物中毒等。

对付这些严重的情况,应立即停用中药并寻求紧急医疗救治。

综上所述,中药具有显著的疗效,但也存在不良反应的风险。

了解中药的不良反应及其就治情况,有助于我们正确使用中药,并在出现不良反应时进行适当的处理,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治疗。

部分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及分析

部分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及分析

13 丹参 注射液具有活血 化瘀 、通脉 养心 、保肝 、抗衰 老 . 等多种 功效。随着该 药广 泛应 用 ,其 不 良反应 报道 日益 增 多 ,据统计结果 :皮肤及 其附件 损害发 生率 为 2 1 % ; .7 神经 系统损 害发生率 为 0 9 % ;消化 、骨 骼系 统损 害发 生 .3 率为 0 6 % ;泌尿 系统损 害发生率为 0 3 % 。 .2 .1 14 心通 口服液致过敏性皮疹 1 . 例 该药 系以黄芪 、麦 冬 、葛根 、丹参 、海 藻等 为主 要成 分 的心血 管 系统疾 病用 药 ,文报单服 此药期 间,背部 、手 掌及 手背 出现 鲜红 色 药
敏发 生率增 大。因此 ,对 于 中药 制剂 静脉 给药 ,应 注 意过 敏 反应发生 ,临床 中应 重 视该 问题 的重要 性 ,以便在 问题 发生 时 ,能给予正 确处 理 ,另 一方 面 中药注 射剂 必须 经过 药理研究 ,保 证用药 的安全有 效性 。 22 毒性 成分 的存在 因药 物 中毒性成分 的存在 ,个 体代 . 谢能力 的差异 ,长期 服 用具 毒性 成分 中成 药 ,造成 蓄积 性 中毒 ,也 是中药制 剂不 良反 应发 生 的原 因之一 ,对 于含 有
汪 兆 云 山东省沂南县 中医 院,山东 沂南 2 60 73 0
【 关键词 】 中成药 ;不 良反应 ;分析
【 中图分类号】 R6. 993
【 文献标识 码】A
【 文章编号 】10 8 1 (00 3— 05 O 07— 57 21 )1 06 一 1
随着 中成药制 剂的发展 ,中成药在 临床 上的应 用逐年 递增 ,中药汤剂 调 配处方 相应 减少 。 中成 药便 于服 用 ,便 于携带 ,使其在处方 用药 及非 处方 用 药 中占有相 当大 的 比 例 。但是 ,在人们认 识 到 中成药 的有 效 、服用 方便 ,应用 广泛等优越性的 同时 ,人 们却 忽视 了 中成药 制剂 存在 不 良 反应的方面 。中成药 制剂 的不 良反 应 近年来从 报 道情 况看 是不容忽视 的。 1 中成 药 不 良 反应 的 病 例 报 告 1 1 双黄连粉针致过敏性休 克 1例 双黄 连粉针是 由金 . 银花 、连翘 、黄芩三种 中药提 取制成 ,临床用 于清热解 毒 , 抗感 染。泌尿 系 统感 染 ,静 脉 点滴 给药 发 生过 敏 性 休克 。 双黄连注射液在 临床 应用 中引发 猩红 热 药疹 3例 J ,3例 均为静脉点滴 给药 ,临床症 状 ,体表 出现 弥漫 性鲜 红 色丘

常用中药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常用中药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常用中药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学习指导几千年来,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为我们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对化学药物引起的毒副作用、耐药性及药源性疾病的增多,尤其是近年西方发达国家医药市场逐渐开始接受天然复方药物,中药在世界范围的应用日益扩大,新开发的中成药不断涌现,中西医合用的现象愈加普遍,中药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然而,药物都是具有两重性,它既可以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又可能在不正确的使用条件下对机体造成损害,中药也不例外。

因此,全面正确地向公众普及安全使用中药的知识,帮助临床医师和药师熟悉中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掌握中西药合理的配伍方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常见中药的用药安全性》主要结合实地考察及广泛开展临床调研,综合医药报道文献,筛选出常用单味药,对其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进行了归纳整理。

由于品种较多,希望大家在学习过程中把握同类功效药不同品种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达到准确使用的目的。

学习的重点建议放在以下几个方面:常用中药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

正文中药是中国人发现的,数千年来为中国和周边地区人民的保健和医疗做出了贡献,近代以来更引起世界其他许多国家或地区的注意,服务于更多人的健康生活。

随着中药使用的增多,其用药安全性的问题愈显突出,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如何正确安全有效的使用中药就成为人们急切要了解和掌握的。

毋庸置疑,中药在使用不当时会产生不良反应。

按照国际上通用的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为: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在预防、诊断、治病或调节生理功能的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有害和意料之外的反应。

它不包括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以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也属于用药不当。

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多种,中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毒性反应和过敏反应两类。

毒性反应也称毒性作用,是指药物引起身体较明显的功能紊乱和组织病理变化。

常用中药不良反应及就治一览表

常用中药不良反应及就治一览表

常用中药不良反响及就治一览表概述中药作为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然而,与西药相比,中药在治疗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响。

了解常见的中药不良反响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对于合理使用中药、防止不良反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列举常用中药的不良反响,并提供相应的治疗一览表,供临床医生和患者参考。

常见中药不良反响及治疗一览表中药不良反响就治人参高血压、心悸、失眠减量、停药半夏胸闷、呼吸困难、过敏停药、对症治疗炙甘草高血压、水钠潴留减量、停药细辛咽喉烧灼感、胃溃疡减量、停药甘草水钠潴留、肾上腺分泌抑制减量、加用利尿药麻黄注意力集中、高血压减量、停药大黄偏头痛、腹泻、过敏减量、对症治疗苍术恶心、腹痛、腹泻减量、对症治疗远志乏力、眩晕、肝功能损伤减量、停药、肝保护治疗川芎月经不调、腹泻、过敏减量、对症治疗当归皮疹、光敏反响、过敏减量、停药、对症治疗附子呕吐、胃肠不适、心律失常减量、停药、支持治疗泽泻皮疹、过敏、胃肠不适减量、对症治疗板蓝根头晕、恶心、腹泻减量、停药、对症治疗金银花过敏、皮疹、肾损害减量、停药、对症治疗朱砂皮疹、头晕、腹泻减量、停药、对症治疗丹参皮疹、头晕、胃肠不适减量、停药、对症治疗银花藤过敏、皮疹、肝损害减量、停药、对症治疗茯苓皮疹、恶心、腹泻减量、停药、对症治疗人参果高血压、心悸、失眠减量、停药结语中药的不良反响虽然可能出现,但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常见的中药不良反响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来躲避和减轻不良反响带来的不适。

在使用中药时,建议患者严格按照医嘱使用,并随时向医生反响自己的病症和感受,以便医生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同时,对于某些容易引起不良反响的中药,医生也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谨慎选择和权衡利弊。

中药不良反应

中药不良反应

中药不良反应湖北省中医院 冯汉鸽前言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简称ADR)是指为了预防、诊断或治疗人的疾病、改善人的生理功能,而给以正常剂量的药品所出现的任何有害且非预期的反应。

在临床试验中,由于超剂量、药物滥用或药物依赖性、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损害被认为是不良反应,现在亦归为不良反应范畴。

中药不良反应的定义和分类壹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贰中药不良反应的典型案例叁中西药联合应用肆目录第一部分中药不良反应的定义和分类中药ADR的定义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或治疗人类疾病,改善其生理功能而给以正常剂量的中药所出现的有害且非预期的反应。

1 副作用毒性作用过敏反应 致癌作用234中药ADR的分类致突变作用致畸作用 特异质反应依赖性6785副作用在常规治疗剂量下,伴随中药的防治作用而发生的一些与防治目的无关的作用,称为副作用。

1柏子仁用于养心安神时,其润肠通便的作用就成为副作用。

当归用于活血养血时,其润肠功能导致轻泻或使慢性腹泻加重亦为副作用 。

2毒性作用由于使用中药引起人体功能或器官组织的损害称为毒性反应。

由于接近或超过极量用药而发生的即刻毒性反应称急性中毒反应。

由于长时间用药蓄积后逐渐发生的毒性反应称慢性毒性反应。

毒性反应的发生与中药本身的毒力、用量、用药时间、体质等因素有关。

3过敏反应又称为变态反应,某些中药也会发生抗原抗体结合反应,造成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其病理变化及临床症状多种多样。

常见的为皮肤荨麻疹、红斑、紫癜等,严重时也会发生疱性剥脱性皮炎危及生命,还可能引起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

4致癌作用指某些中药能诱发癌症。

多数人认为中药是比较安全的,但近年研究发现,少数中药也有致癌作用。

实验发现槟榔是具有消积导滞、驱虫行水作用的常用中药,我国云南和台湾地区,以及亚洲南部一些国家的民族有嚼食槟榔的习惯,而槟榔中的水解槟榔碱有致癌作用;据印度等国家调查表明,有嚼食槟榔习惯的人群,常会诱发口腔、食道、胃部肿瘤。

导致死亡、休克及特殊性不良反应的中药

导致死亡、休克及特殊性不良反应的中药

植 物类
人参 引起 色素 沉着 , 太黄 致太疱 性皮疹 , 土荆芥油致 耳聋 , 山豆 根致严重基底 节软 化 , பைடு நூலகம்南 星致癔
病. 五加皮致 多发性 神经炎 、 视神经乳 头炎 。乌桕致 尿潴 留 、 周围神经 炎 。 兰花草 ( 野薄荷 ) 引起免疫 性溶血 性贫 血 , 黄引起 日光性皮 炎 , 竹 肉桂 引起排 尿困难 , 芫花引起 急性 胃扩 张 , 何首乌 引起疟 疾样寒 热 , 皂荚 引起溶 血性 贫血 , 金果榄 引起 胆 汁郁积 , 辛引起 急性心 衰 , 活引起失音 , 细 独 桑椹子 引起 出血性肠炎 , 黄芪 引起 剧烈 肢痛 , 番 V II 4n , 起肠穿 , 鲜人参 引起 低血钾 , - J L朝 紫金 牛引起黄 皮病 , 花引起抽搐 , 葛 蓖麻子 引起 多发性神经 炎 , 藏红花
安垒用药
△ △ 杭 州 第四 人 民 医院
不 良反 应 药毒性
中药的临床 应用是 比较安 全的 , 这 只是相对西药 而言 , 但 如果使 用不 当 l 括剂量 过大 J 也 可以发生各 种 包 ,
不 良 反 应 , 比较 熟 知 的如 木 通 所 致 肾 功 能 损 害 、 药 子 所 致 肝 功 能 损 害 等 之 外 , 有 不 少 可 以 引起 过 敏 性 或 除 黄 尚
蓖麻 子 、 芦 等 。 藜
动物类 矿物类 成药类 注射液类
植物类 动物类
水蛭 、 红娘子 、 鱼胆 、 羚羊 角 、 蝥 、 斑 螗蜍 、 螗酥等 。 升汞 、 白矾 、 霜 、 黄 等 。 砒 雄 玉真散 、 何济公 、 冰硼散 、 复方青 黛 片等 芫花、 穿心莲 、 黄连素 等注射 液 。
注射液类 人 参 、 天麻 、 风湿宁 、 双黄连 粉针 、 当归 、 当归寄 生 、 肝炎灵 、 骨脂 、 补 灵芝 、 鱼腥草 、 肿节风 苦术 、 参 麦 穿心莲 、 复方丹 参 、 柴胡 、 清开灵 、 鹿茸精 、 黄连 素 、 紫珠草 等注射 液 。

常用中成药的不良反应

常用中成药的不良反应

常⽤中成药的不良反应2019-10-20呼吸系统⽤药复⽅⽢草合剂祛痰⽌咳。

久服可引起⾎压、⾎糖升⾼,且可产⽣药物依赖性,⼀旦停药会出现戒断症状。

因此要严格掌握适应证,不宜久服。

⾼⾎压、肾病患者不宜使⽤。

急⽀糖浆清热化痰、润肺⽌咳。

由于本药含有⿇黄碱,可引起⼼脏和交感神经兴奋,因此⾼⾎压、⼼脏病患者不宜使⽤。

维C银翘⽚解表清热、祛痰利咽。

不良反应为困倦、⼝渴,长期⼤量服⽤可导致肝、肾功能异常,所以肝、肾功能不全者禁⽤。

⼼⾎管系统⽤药地奥⼼⾎康胶囊活⾎化瘀、⾏⽓⽌痛。

常⽤于治疗冠⼼病⼼绞痛、缺⾎性脑⾎管病和偏头痛。

不良反应为腹泻、便秘、⾷纳不佳、黄疸、肝损害、⾎尿等。

临床使⽤时要掌握适应证,定期监测肝功能。

⼼可舒胶囊(⽚)常⽤于治疗⽓滞⾎瘀型冠⼼病⼼绞痛、⾼⾎压和⾎脂紊乱。

已有报道,⼼可舒可引起尿潴留,故有前列腺增⽣者和⽼年⼈应慎⽤。

通⼼络胶囊益⽓活⾎、通络⽌痛。

治疗冠⼼病⼼绞痛。

个别患者服后可出现胃部不适或胃痛,如遇这种情况,可改为饭后服⽤。

⾎脂康胶囊活⾎化瘀、化浊降脂。

⽤于治疗⾎脂紊乱。

不良反应常有胃肠道不适、胃痛、腹胀,偶见⾎清转氨酶和肌酐磷酸激酶升⾼,故急、慢性肝炎者禁⽤。

五官科⽤药⽜黄解毒⽚清热解毒。

⽤于治疗咽喉、⽛龈肿痛和⼝⾆⽣疮。

由于该药中含有雄黄,⽽雄黄中含有少量砒霜,砒霜对中枢神经系统、肝、肾、胃肠和⼼⾎管系统均有毒性作⽤,并在体内有蓄积作⽤,因此不宜长期和超量使⽤。

六神丸清热解毒、消炎⽌痛。

⽤于治疗咽喉肿痛、痈疡疔疮。

过量服⽤可出现腹痛、腹泻、恶⼼、呕吐、⼼动过缓或⼼律不齐。

由于本药含有蟾酥、雄黄,故不宜长期、超量服⽤。

黄连上清⽚散风清热、泻⽕⽌痛。

⽤于治疗⽛龈肿痛、⼝⾆⽣疮、⼤便秘结、⼩便短⾚。

不良反应为长期或过量使⽤会引起肝损伤。

⾻关节⽤药雷公藤⽚活⾎化瘀、消肿抗炎、解毒。

⽤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和肾病综合征等免疫性疾病。

不良反应主要涉及神经、⾎液、消化、泌尿、⽣殖、内分泌系统。

中药不良反应对应MedDRA术语词表(第一批)

中药不良反应对应MedDRA术语词表(第一批)

山东省中药不良反应对应MedDRA术语词表(第一批)序号中医药术语名称释义(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同义词)对应MedDRA术语同义词MedDRA编码(LLT)1胸痹心痛/胸痹因胸阳不振,阴寒、痰浊、血瘀等留踞胸廓,或心气不足,鼓动乏力,致使气血痹阻,心失血养所致。

临床以胸闷、气短及发作性心胸疼痛等为特征的心系病。

1、胸闷2、胸痛3、心绞痛1、100084922、100084793、100023832胸胁痛临床上以脉络失养或闭阻而引起的胸胁部疼痛为主的一种病症。

多因感受外邪或情志失调或饮食不节或跌打损伤等原因所致。

1、胸痛2、上腹痛1、100084792、100000873心痛临床以自觉膻中部位(膻中位于前正中线,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在胸骨体上)及偏左侧的心胸疼痛等为特征的症状。

多因痰浊瘀血内阻,阳虚寒凝,或阴血亏虚等所致。

心绞痛100023834惊悸因心气虚弱,复加惊恐刺激,或痰热内结,心火扰神所致。

临床以心悸,惊慌不安,不能自主,移时则缓,伴见善恐、易惊,少寐、多梦等为特征的心系病。

1、惊恐反应2、心悸1、100336702、100335575怔忡因心血、心阴亏虚,心脉失养,或外邪搏结,痹阻心脉,或心阳不足,水饮凌心等所致。

临床以心悸阵作,发无定时,不能自已,可伴见胸闷,气短,虚里动衣,脐腹动悸,脉结代,或脉动、促、数、迟等为特征的心系病。

1、心悸2、心律失常1、100335572、100031196卒中急风/急风病因外感温毒疠气直中脏腑,或外因诱发,引动风痰或痰热,上蒙清空,筋脉挛急所致。

临床以猝然跌仆,心神迷闷,牙关紧急,目睛上视,项背强直,口噤不开,喉闭咽塞,痰鸣如潮,甚或伴见角弓反张,昏迷,抽搐等为特征的中风病急症。

1、中风2、卒中1、100030042、100422447缺血性中风因年老虚衰,气血亏损,或情绪、饮食等外因诱发,气血逆乱,痰瘀入络,脑络闭阻所致。

临床以休息、静止或睡眠时突然出现偏瘫、失语,或一过性语言謇涩,短暂昏迷,伴见头晕,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等先兆症状为特征的中风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不良反应的一览表
药名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人参用药不对症至低血钾,四肢抽搐,眩晕,头痛,心悸,失眠,咽痛,牙痛,畏光,自汗,下肢酸痛,恶露不绝
天麻内服致过敏性水肿:头晕,乏力,胸闷,面部浮肿。

五味子煎服或内服糖浆剂致过敏:心慌气短,胸闷难受,全身瘙痒,周身荨麻疹,心动过速,早搏
巴豆误食致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中毒症状。

小春花内服致痉挛性斜颈、帕金森综合征等锥体外系症状
山菠萝煨食7天致中毒性表皮坏死松懈症
川芎超量服用致中毒:剧烈头痛并呕吐
山药生品外敷致过敏:颈、胸、背部瘙痒,心烦不安,坐卧不宁
北豆根煎服过量致中毒;上腹胀痛,恶心呕吐,大汗乏力,抽搐,血压下降,颅神经损伤,上消化道出血
大黄生大黄致原有眼溃疡加深,星翳深陷,重者穿透角膜
金钱草内服或接触致过敏:接触面呈红色斑疹,累及面、胸、背部,奇痒;或长期泡服致形瘦肤燥,毛发不泽,烦躁等肾明亏损症状
七叶一枝花新生儿煎服中毒:烦躁,面色苍白,呕吐,抽搐,昏迷
山八角误服中毒:头晕。

腹痛,恶心呕吐;四肢抽搐,流诞,昏迷,重者死亡
土鳖虫外敷过敏:接触处红疹。

瘙痒,阴囊与龟头瘙痒、糜烂
乌柏内服过量致中毒:精神错乱,语无伦次,自语,坐卧不安,面部抽搐
全蝎煎服致新生儿呼吸抑制,服粉剂致过敏,内服致蛋白尿
艾条熏灸致过敏:熏处奇痒,潮红,水肿,水泡,重者心悸,胸闷,气急
夹竹桃花)煎服致中毒;恶心呕吐,头晕乏力,胸闷,憋气,重者深昏迷,血压下降,心律失常,房颤,早搏,心肌缺血
桃花内服鲜品致胃肠炎:腹绞痛,水样便,发热,恶心呕吐,上腹与脐周压痛
斑蟊外用或内服致中毒,急性肾功能与消化道及皮肤损伤:中毒性肾炎,膀胱炎、肾衰、急性胃肠炎、血尿血便,重者死亡
河豚食用致中毒:腹痛,恶心呕吐,头晕,胸闷,乏力,四肢与口唇麻木,不能行走,重者死亡
松香接触膏剂致局部皮炎
蓖麻子外用致过敏性休克,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口唇青紫,大汗,血压0,下肢有风团样疹块,昏迷,死亡
仙人掌外敷致接触性皮炎
生地黄内服致可逆性血压升高
瓜蒂误服致过敏性休克
北五加皮内服其酒浸剂中毒致严重心律失常;作南五加皮用致中毒
竹沥内服致上消化道出血
竹黄服酒剂致日光性皮炎:暴光处水肿性红斑,重者有水泡,糜烂。

灰菜食用致小儿重症光敏性皮炎
陈皮内服致消化道穿孔死亡
地骨皮煎服致心律失常等毒性反应。

苦楝子内服致恶心呕吐,腹泻等急性毒性反应
苦杏仁服食致恶心呕吐,腹泻,头昏,心悸,呼吸困难等急性中毒
刺五加静滴致急性过敏性皮炎
鱼腥草肌注致大疱性表皮松懈萎缩坏死型药疹,或过敏性休克
单面针内服其酒剂中毒致阿一斯氏综合征
垂盆草煎服鲜品致心律失常,泡服致多型红斑型药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