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dsat5TM数据辐射定标

合集下载

landsat5

landsat5

Landsat 5概述Landsat 5 是美国地质调查局 (USGS) 发布的一颗地球观测卫星。

该卫星于1984年发射升空,是美国陆地卫星计划中的第五颗卫星。

作为陆地卫星计划的一部分,Landsat 5 的主要目标是收集和记录地球表面的多光谱图像,并提供用于地表变化监测、农业、森林管理、环境研究等领域的宝贵数据。

本文将介绍Landsat 5卫星的技术特点、数据产品和应用领域。

技术特点多光谱传感器Landsat 5 搭载有一个名为Thematic Mapper (TM) 的多光谱传感器。

该传感器能够记录来自地球表面的不同波长范围的光谱数据。

TM 传感器的技术特点包括:- 可以记录8个波段的数据,包括红外线波段和热红外波段。

- 每个波段的空间分辨率约为30米。

- 可以以16位的精度记录数据,以提供更丰富的光谱信息。

数据采集能力Landsat 5 的传感器可以在地球上的任意位置采集数据。

它的重复周期为16天,意味着它可以在两次观测之间的时间范围内记录地球表面的变化。

由于其长时间的运行,Landsat 5 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陆地观测数据源。

数据传输和存储Landsat 5 的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会通过卫星上的通信设备传送回地面接收站。

数据会经过处理和存储,然后由USGS提供给用户。

用户可以通过Landsat 数据库访问和获取所需的数据。

数据产品Landsat 5 提供各种类型的数据产品,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数据产品: - 原始图像:这些图像是传感器记录的原始数据,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处理。

- 多光谱图像:Landsat 5 的传感器记录的光谱数据可以被转换为多光谱图像,提供了不同波段的信息。

- 红外图像:红外数据可以用于热红外图像生成,以便进行热量分析和环境研究。

- 地表温度图像:借助热红外波段的记录,可以生成地表温度图像,用于研究地球表面的热量分布。

应用领域Landsat 5 的数据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

Landsat 5和IRS P6数据辐射定标说明

Landsat 5和IRS P6数据辐射定标说明

Landsat 5和IRS P6数据辐射定标说明Landsat 5和IRS P6数据是两种应用很广泛的遥感数据,在利用两种数据来进行定量遥感研究过程中,不少用户会对它们的辐射定标问题产生疑问,现就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生产的Landsat 5 TM 和IRS P6数据的辐射定标问题做一说明(针对系统级纠正的FAST 格式产品)。

1. 辐射亮度计算辐射亮度计算采用如下的通用计算公式:max min min min max min()L L L QCAL QCAL L QCAL QCAL λ-=⋅-+- (1) 其中,L λ为光谱辐射亮度(w/(m 2μmsr)),QCAL 为像元的DN 值,QCAL max 和QCAL min 分别为像元可以取得的最大和最小DN 值(对于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生产的Landsat 5和IRS P6数据,QCAL min =0),L max 和L min 分别为QCAL= QCAL max 和QCAL= QCAL min 时的光谱辐射亮度值。

对于Landsat 5 TM 数据,QCAL max =255对于 IRS P6 LISS 3和LISS 4数据,QCAL max =255,对于AWIFS 数据,QCAL max =10231.1 TM 数据L max 和L min 获取TM 数据头文件中“RAD GAINS/BIASES ”之后的部分给出的是各波段的L max 和L min (注意这里给出的并非GAIN 和BIAS ),单位为mw/(cm 2sr),没有考虑波段宽度,需要除以波段宽度将单位变为mw/(cm 2μmsr),然后乘以10将辐射亮度单位变为标准单位(w/(m 2μmsr)),再参与有关的定量遥感计算。

从头文件计算TM 数据各波段的辐射亮度要考虑波段宽度并进行单位换算,比较复杂,另外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TM 数据处理系统采用的辐射定标算法与USGS TM 数据处理系统采用的辐射定标算法接近,而采用USGS 给出的定标参数来计算辐射亮度不用考虑波段宽度和单位换算,比较方便和精确,因此建议直接利用USGS 的定标参数来进行TM 数据的辐射定标[1],具体如下:L λ=gain*DN+bias (2)其中,L λ为光谱辐射亮度(w/(m 2μmsr),gain 和bias 为各波段的增益和偏置(w/(m 2μmsr)。

Landsat5TM数据辐射定标

Landsat5TM数据辐射定标

( DN/( W·m-2·sr-1·μm-1) ) , B 是传感器偏置 ( DN) , Lλ是传感器 入瞳处的光谱辐射亮度( W/( m2·sr·μm) ) , 可见计算光谱辐射
亮度的关键在于确定 G 和 B。
Landsat 5 TM 长期以来一直采用基于星上内部定标灯的
辐射定标算法, 然而随着内部定标灯的逐渐老化, 定标精度
美国地质调查局( US GS ) 分别在 2003 年 5 月和 2007 年 4 月对其辐射定标算法进行了两次更新, 新算法采用基于查找表的定标算
法, 和 La nds a t 7 ETM+的定标算法相似。但是目前在遥感定量应用中对 TM 数据的辐射定标问题存在混乱状况, 影响了定标精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针对此状况, 对 La nds a t 5 TM 数据辐射定标问题进行了系统介绍, 重点分析了定标算法变化情况, 为正确进行 La nds a t 5 TM 数据
Landsat 5 卫星发射于 1984 年 3 月 1 日, 星上携带多光 谱 扫 描 仪 ( Multispectral Scanner, MSS) 和 专 题 制 图 仪 ( Thematic Mapper, TM) , 其 中 MSS 在 1992 年 底 停 止 接 收 数 据, TM 迄今一直正常运转, 积累了长达 24 a 的中分辨率对地 观测数据。TM 共有 7 个光谱波段, 其中 1 ̄5 和 7 波段是可见 光- 近红外波段, 空间分辨率为 30 m, 第 6 波段是热红外波 段 , 空 间 分 辨 率 为 120 m, 各 波 段 的 中 心 波 长 大 致 为 0.49, 0.56, 0.66, 0.83, 1.67, 11.5 和 2.24 μm。TM 的探测器共有 100 个, 分 7 个波段, 1 ̄5 和 7 波段探测器每组 16 个, 呈两行 错开排列, TM1 至 TM4 用硅探测器( 即 CCD 探 测 阵列 ) , TM5 和 TM7 各用 16 个锑化铟红外探测器, 其排列和 TM1 至 TM4 一样。TM6 用 4 个汞镉碲热红外探测器, 也成两行排列。TM1 至 TM5 及 TM7 每个探测器的瞬时视场在地面上为 30 m×30 m, TM6 为 120 m×120 m。

Landsat_、MSS、TM和ETM+简介和应用

Landsat_、MSS、TM和ETM+简介和应用

Landsat MSS/TM/ETM 简介和应用LANDSAT是美国NASA的陆地卫星计划(1975年前称“地球资源技术卫星-ERTS”),从1972年开始发射第一颗卫星LANDSAT-1,已发射8颗,Landsat6与1993.1发射失败。

卫星参数Landsat1Landsat2Landsat3Landsat4Landsat5Landsat7Landsat8发射时间1972.7.231975.1.121978.3.51982.7.161984.31999.4.152013.2.11覆盖周期18天18天18天16天16天16天16天扫幅宽度185km185km185km185km185km185km170 180km波段数44477811机载传感器MSS MSS MSS MSS、TM MSS、TM ETM+OLI、TIRS运行情况1978退役1976年失灵,1980年修复,1982年退役1983年退役1983年TM传感器失效,退役2011年11月停止服务2003.5月出现故障运行至今ETM+:主题成像仪Landsats7波段波长(微米)分辨率(米)主要作用ETM+Band1蓝绿波段0.45-0.5230用于水体穿透,分辨土壤植被Band2绿色波段0.52-0.6030分辨植被Band3红色波段0.63-0.6930处于叶绿素吸收区域,用于观测道路/裸露土壤/植被种类效果很好Band4近红外0.76-0.9030用于估算生物数量,TM:MSS:二、常用波段组合:(一)321:真彩色合成,即3、2、1波段分别赋予红、绿、蓝色,则获得自然彩色合成图像,图像的色彩与原地区或景物的实际色彩一致,适合于非遥感应用专业人员使用。

(二)432:标准假彩色合成,即4、3、2波段分别赋予红、绿、蓝色,获得图像植被成红色,由于突出表现了植被的特征,应用十分的广泛,而被称为标准假彩色。

举例:卫星遥感图像示蓝藻暴发情况我们先看一看蓝藻爆发时遥感监测机理。

应用6S模型进行LANDSAT_TM影像大气校正

应用6S模型进行LANDSAT_TM影像大气校正

应用6S模型进行LANDSAT_TM影像大气校正应用6S 模型进行LANDSAT TM 影像大气校正一、辐射校正1、 1、用定标系数将原始DN 值转换为大气层顶太阳辐亮度L ;rescale cal rescale B Q G L +?=λL 为大气层顶太阳辐亮度,Q 为记录的电信号数值,rescaleG ,为通道增益,rescale B 为偏移量,定标系数可以在头文件中获得。

表1 LANDSAT5 TM 数据定标系数2、由大气层顶太阳辐亮度L 转换为反射率。

s p ESUN d L θπρλλcos 2=其中:pρ: 行星反射率λL : 传感器口径的光谱辐射值 d: 日地距离(以天文为单位)λESUN :Mean solar exoatmospheric irradiances 平均太阳外大气层辐射值s θ : 太阳天顶角表2 TM 太阳外大气层光谱辐射值表3,日地距离(以天文为单位)二、大气校正经过辐射校正后,象元灰度值转换为了反射率,我们使用6S模型对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进行大气校正。

1、辐射校正完的反射率是0-1之间的值,然后把它转换为0-100之间的数值;2、再在ENVI中把第一步中的反射率(0-100)存为RAW格式;3、然后在inputfiles中填写大气条件的输入文件、大气条件的输出文件名、待大气校正的输入文件(RAW格式)、待大气校正的图像大小;4、4、第3步中的大气条件的输入文件需要填写以下的几项:Landsat5 geometrical conditionsmonth,day,hh.ddd,long.,lat.tropical atmospheric modecontinental aerosols modelvisibility in km (aerosol model concentration)target at 600 m above sea levelsensor on board of satellitethird band of Landsat5the image has values of reflectance, DN is percent (actual values only 0-100, not 0-255)(-1)number of pixels of the image=number of bytes以上的这些参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填写。

Landsat系列辐射定标参数

Landsat系列辐射定标参数

辐射定标参数整理1.亮度温度计算亮度温度是一个常用的温度概念,是在卫星高度上传感器探测波段范围内普朗克黑体辐射函数与传感器响应函数乘积积分得到的辐射值.亮度温度包含有大气和地表对热辐射传导的影响,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地表温度。

计算公式:其中,Lλ为传感器探孔处光谱辐射强度,即星上辐射亮度值,实现像素DN值转化为绝对辐射亮度值。

1.1.星上辐射亮度(Lλ)遥感影像的亮度值(DN值)都是经过量化和纠正过的以8bit编码的数字影像,为了精确反演地物特性,有必要将DN值转化为星上辐射亮度值。

ndsat8Lλ= M L*Q cal + A L通过查看影像的头文件,可以获取偏差参数:M L(RADIANCE_MULT_BAND_x)和A L(RADIANCE_ADD_BAND_x)为图像的增益和偏置。

1.1.ndsat5/7QCAL为经过辐射校正的图像灰度值即DN值;L max为探测器可检测到的最大辐射亮度,也是最大灰度值所相应的辐射亮;L min为探测器可检测到的最小辐射亮度,也是最小灰度值所相应的辐射亮度。

表 1 Landsat5 TM的Lmin和Lmax值表 2 Landsat7 ETM+的Lmin和Lmax值QCAL max为传感器接收到的最大灰度值,QCAL min为传感器接收到的最小灰度值。

(1)如果没有元数据信息,QCAL MIN默认值1(TM和ETM+1)或者0(MSS);QCAL MAX取默认值255(TM 和ETM+)或者127(MSS)。

(2)如果有元数据信息,QCAL MIN取值如下:对于LPGS Products(The level 1 product generation system)取值为1,对于NLAPS Products(National Landsat Archive Production System)在04 April 2004之前取值为0,在04 April 2004之后取值为1;QCAL MAX 取值为127(MSS), 255(TM、ETM)。

ENVI-专题五LandsatTM辐射定标与大气纠正

ENVI-专题五LandsatTM辐射定标与大气纠正

ENVI-专题五LandsatTM辐射定标与大气纠正专题五Landsat TM辐射定标与大气纠正图像处理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图像的配准、重采样、定标以及大气纠正。

其中,图像配准是做所有工作的前提,是图像的几何纠正。

在进行定性或者定量遥感时都要进行图像配准来确定我们所要研究的目标。

在进行完图像配准(几何纠正)之后,为了使得输出图像的配置与输入图像向对应,因此要进行重采样。

定标以及大气纠正则是进行辐射量纠正的重要的过程,是进行定量遥感不可少的步骤。

分类是图像处理的最后一步,按某种使用意图分类之后的图像,对实际应用有很大帮助。

辐射定标和大气纠正都属于图像的预处理,辐射定标的目的是把图像上的DN值转为辐亮度或者是反射率,大气纠正的目的是消除或减少大气对图像的干扰。

以下是图像预处理的流程:一、辐射定标要对图象进行辐射定标,将图象的DN值转化为表观反射率,该过程的实现是通过应用以下两个步骤来实现的:(1)首先将图象的DN值转化为辐亮度:radiance=gain*DN+offset (1)式(2)然后将图象的辐亮度转化为表观反射率:(reflectance) ρ=π*L*d2/(ESUN*cos(θ))(2)式其中ρ为表观反射率,L为表观辐亮度,d为日地距离,ESUN为太阳平均辐射强度,θ为太阳天顶角。

(3)将以上两个步骤结合得:ρ=π*(gain*DN+offset)* d2/(ESUN*cos(θ))(3)式①日地天文单位距离D:D=1 - 0.01674 cos(0.9856× (JD-4)×π/180);JD为遥感成像的儒略日(Julian Day)D = 1 + 0.0167 * Sin(2 * PI * (days - 93.5) / 365);days是拍摄卫片的日期在那一年的天数,如2004年5月21号,则days=31+29+31+30+21=142。

计算得:D=1.01250756ENVI中的具体实现(以Landsat 7 ETM+为例):采用简单的波段运算例如,我们把2002-5-22的一幅ETM图像第3波段的DN值转化为表观反射率。

辐射定标、辐射校正、大气校正、正射校正等相关概念

辐射定标、辐射校正、大气校正、正射校正等相关概念

辐射定标、辐射校正、大气校正、正射校正等相关概念作为初学者,容易将这几个概念搞混。

为了较好地理解这几个概念,先介绍一下相关的术语 terminology。

DN值(Digital Number ):遥感影像像元亮度值,记录地物的灰度值。

无单位,是一个整数值,值大小与传感器的辐射分辨率、地物发射率、大气透过率和散射率等相关。

反映地物的辐射率radiance地表反射率:地面反射辐射量与入射辐射量之比,表征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能力。

反射率越大,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越少;反射率越小,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越多,表示:surface albedo表观反射率:表观反射率就是指大气层顶的反射率,辐射定标的结果之一,大气层顶表观反射率,简称表观反射率,又称视反射率。

英文表示为:apparent reflectance4、行星反射率:从文献“一种实用大气校正方法及其在TM影像中的应用”中看到“卫星所观测的行星反射率(未经大气校正的反射率)”;在“基于地面耦合的TM影像的大气校正-以珠江口为例”一文有“该文应用1998年的LANDSAT5 TM影像,对原始数据进行定标、辐射校正,求得地物的行星反射率”。

因此行星反射率就是表观反射率。

英文表示:planetary albedo,辐射校正VS. 辐射定标辐射校正:Radiometric correction 一切与辐射相关的误差的校正。

目的:消除干扰,得到真实反射率的数据。

干扰主要有:传感器本身、大气、太阳高度角、地形等。

包括:辐射定标,大气纠正,地形对辐射的影响辐射定标:Radiometric calibration 将记录的原始DN值转换为大气外层表面反射率(或称为辐射亮度值)。

目的:消除传感器本身的误差,确定传感器入口处的准确辐射值方法:实验室定标、机上/星上定标、场地定标不同的传感器,其辐射定标公式不同。

L=gain*DN+Bias在ENVI4.8中,定标模块:Basic Tools>Preprocessing>Calibration Utilities>模块(只能对一个波段进行辐射定标)大气校正:Atmospheric correction 将辐射亮度或者表面反射率转换为地表实际反射率目的:消除大气散射、吸收、反射引起的误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2/DN·(W·m- 2· sr- 1·μm- 1)- 1 1.243 0.656 1 0.905 0 1.082 0 8.209 14.70
1 La nds a t 5 TM 数据产品辐射定标
Landsat 5 TM 数据产品包括 0 级产品 ( L0) 和 1 级产品 ( L1) 。0 级产品( 也称为 raw data) 记录的是传感器对地表辐射 的线性响应值, 量化为 8 位, 0 级产品没有经过任何辐射和几 何校正。通常用户拿到的都是 1 级产品, 从 0 级产品到 1 级 产品生产过程中, 对 0 级产品进行了辐射定标, 从 0 级产品 DN 值计算出辐射亮度值( 以 32 位浮点数表示) , 然后将其进 行线性变换, 转换为 8 位 DN 值提供给用户。
收稿日期: 2008- 03- 03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60272032) 作者简介: 张兆明, 北京市北三环西路 45 号中国科学院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 博士研究生, E- mail: zmzhang@ne.rsgs.ac.cn; 何国金( 通讯作者) , 北京市北
三环西路 45 号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 研究员, E- mail: gjhe@ne.rsgs.ac.cn
越来越差。为提高定标精度, USGS 在 2003 年 5 月采用 了 一
种新的定标算法, 即利用查找表( Look Up Table, LUT) 对 TM
的反射波段进行辐射定标, 该方法与 Landsat 7 ETM+的定标
方法相似, 从而使得这两颗卫星的数据更具有一致性, 给综
合利用这两颗卫星数据进行长期持续性地表研究带来了便
0 引言
随着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 遥感应用逐渐从定性走向定 量, 辐射定标是实现遥感信息定量化的基本前提。
通常遥感数字图像给出的是像元 DN 值。利用 DN 值, 只 能进行同景图像内部的相对比较。全球资源和环境变化研究 要 求 遥 感 技 术 能 够 提 供 长 时 相 、多 区 域 、多 种 传 感 器 的 遥 感 数 据。只有将图像 DN 值转换成对应像元的辐射亮度值, 才能对 不同地点、不同时间和不同类型传感器获取的遥感数据进行 定量比较与应用, 以满足全球资源和环境变化研究的需要, 而 这个转换过程就称为辐射定标。
辐射定标提供参考。
关键词 La nds a t 5 TM; 辐射定标; 查找表
中图分类号 TP 7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7857(2008)07- 0054- 05
Radiometr ic Calibr ation of Landsat 5 TM Data
ZHANG Zhaoming1,2,3, HE Guojin2
1. 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2. Center for Earth Observation and Digital Eart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质调查局( US GS ) 分别在 2003 年 5 月和 2007 年 4 月对其辐射定标算法进行了两次更新, 新算法采用基于查找表的定标算
法, 和 La nds a t 7 ETM+的定标算法相似。但是目前在遥感定量应用中对 TM 数据的辐射定标问题存在混乱状况, 影响了定标精度。
针对此状况, 对 La nds a t 5 TM 数据辐射定标问题进行了系统介绍, 重点分析了定标算法变化情况, 为正确进行 La nds a t 5 TM 数据
研究论文( Article s )
La nds a t 5 TM 数据辐射定标
张兆明 , 1,2,3 何国金 2
1.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北京 100101 2. 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 北京 100190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39
摘要 La nds a t 5 卫星自 1984 年 3 月 1 日发射以来已成功运转 24 a , 在 La nds a t 5 TM 的数据处理历史中, 为提高辐射定标精度,
54 科技导报 2008, 26( 7)
研究论文( Article s )
多颗卫星传感器进行了绝对辐射定标试验; 法国利用马赛附 近 的 La Crau 试 验 场 对 SPOT HRV 传 感 器 进 行 了 辐 射 定 标 。 从 1993 年开始我国以敦煌戈壁作为可见光近红外波段辐射 校正场, 以青海湖广阔的水面作为热红外波段辐射校正场, 开始了中国遥感卫星辐射校正场项目的建设和辐射定标方 法与技术的研究。
定量遥感技术的发展, 全球资源和环境变化的遥感监测 以 及 多 光 谱 、多 时 相 和 多 种 卫 星 传 感 器 遥 感 数 据 的 综 合 应 用 和定量分析技术的发展, 迫切地对卫星传感器的辐射定标提 出高精度的要求。为提高辐射定标精度, 20 世纪 70 年代, 国 外航天大国开始研究利用地面大面积稳定目标对卫星遥感 仪器进行在轨辐射定标, 美国宇航局( NASA) 和亚利桑那大学 光学科学中心利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白沙场, 对 Landsat 等
of Lands at 5 TM lifetime gain
系数 波段
1 2 3 4 5 7
a0/DN·(W·m- 2· sr- 1·μm- 1)- 1 0.145 7 0.058 65 0.111 9 0.107 7 0.263 0 0.502 7
a1/a- 1
0.955 1 0.836 0 1.002 1.277 1.093 0.979 5
Landsat 5 卫星 迄 今 已 运 转 24 a, 仪 器 逐 渐 老 化 , 为 了 保 持数据的一致性和数据精度, 各研究机构对 Landsat 5 卫星数 据的辐射定标进行了长期的研究。
Q=GLλ+B
( 1)

Lλ=
(Q- B) G
( 2)
其 中 , Q 是 0 级 产 品 的 存 储 值 ( DN) , G 是 传 感 器 的 增 益
3. Graduate School,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39, China
Abs tract Landsat 5 satellite launched on March 1, 1984 has been operating well for over 23 years. Over the lifetime of Landsat 5, USGS updated its absolute radiometric calibration algorithms on May, 2003 and April, 2007, respectively in order to improve absolute calibration accuracy, consistency over time and consistency with Landsat 7 ETM+ data. Now there are much confusion on the radiometric calibration of Landsat 5 TM data which may affect the precision of the absolute calibration.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thodology on the absolute radiometric calibration of TM data and its changes in detail, to help users to carry out the radiometric calibration correctly. Keywords Landsat 5 TM; radiometric calibration; look up table
Landsat 5 卫星发射于 1984 年 3 月 1 日, 星上携带多光 谱 扫 描 仪 ( Multispectral Scanner, MSS) 和 专 题 制 图 仪 ( Thematic Mapper, TM) , 其 中 MSS 在 1992 年 底 停 止 接 收 数 据, TM 迄今一直正常运转, 积累了长达 24 a 的中分辨率对地 观测数据。TM 共有 7 个光谱波段, 其中 1 ̄5 和 7 波段是可见 光- 近红外波段, 空间分辨率为 30 m, 第 6 波段是热红外波 段 , 空 间 分 辨 率 为 120 m, 各 波 段 的 中 心 波 长 大 致 为 0.49, 0.56, 0.66, 0.83, 1.67, 11.5 和 2.24 μm。TM 的探测器共有 100 个, 分 7 个波段, 1 ̄5 和 7 波段探测器每组 16 个, 呈两行 错开排列, TM1 至 TM4 用硅探测器( 即 CCD 探 测 阵列 ) , TM5 和 TM7 各用 16 个锑化铟红外探测器, 其排列和 TM1 至 TM4 一样。TM6 用 4 个汞镉碲热红外探测器, 也成两行排列。TM1 至 TM5 及 TM7 每个探测器的瞬时视场在地面上为 30 m×30 m, TM6 为 120 m×120 m。
利。
研究发现各反射波段传感器增益随时间呈指数函数变
化, 变化形式如下[2]
Gnew(t)=a0·exp(- a1(t- 1984.2082))+a2
( 3)
其中 , t 是 以 小 数 表 示 的 年 份 ( 1984.2082 指 “时 间 0”, 即 存 档
的 第 一 景 Landsat 5 TM 数 据 的 接 收 时 间 ( 1984 年 3 月 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