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总体情况

合集下载

全国节水总结报告范文(3篇)

全国节水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水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水资源形势日益严峻,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水资源工作的决策部署,全国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响应,积极开展节水工作。

现将全国节水工作总结如下。

二、节水工作进展1.节水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节水政策法规,为节水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用水条例》等法律法规的修订,为节水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

2.节水宣传教育成效显著全国各地广泛开展节水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民节水意识。

通过举办节水知识竞赛、节水宣传周、节水主题班会等形式,使节水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节水的良好氛围。

3.节水技术不断创新我国节水技术不断创新,节水设备和产品不断涌现。

例如,节水型马桶、节水型洗衣机、节水型洗碗机等节水设备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有效降低了用水量。

4.节水管理不断加强各地政府高度重视节水管理工作,加强水资源监测和调度,严格水资源费征收,强化节水考核。

同时,各地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努力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利用。

三、节水工作成效1.水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通过实施节水措施,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据统计,2019年全国万元GDP 用水量较2015年下降27.6%,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8,节水成效显著。

2.水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各地政府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强化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治理。

2019年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达到74.9%,较2015年提高10.2个百分点。

3.水生态保护得到加强我国高度重视水生态保护,加大湿地保护、水生生物保护力度。

全国湿地面积达到5.6亿亩,较2015年增加0.26亿亩。

四、存在问题1.节水意识仍需加强虽然节水宣传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部分群众节水意识仍需加强。

2024年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总结(3篇)

2024年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总结(3篇)

2024年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总结2024年已经是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第十个年头。

在过去十年中,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压力。

为了应对水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我国积极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政策法规的完善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水资源管理法规和政策文件,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水资源税法》等。

这些法规和政策为建设节水型社会提供了法律支持和政策导向,明确了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的原则和要求。

二、宣传教育的加强我国在节水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加强了公众的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广告、媒体、社区等渠道,普及节水知识,提高公众对水资源的认知和节水意识。

并且,在学校和社区开展了一系列的节水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节水行为。

三、技术创新的推动我国在过去的十年中,在节水技术研发和推广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通过引进和自主创新节水技术,提高了农业、工业和居民用水的效率,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例如,推广了滴灌、微喷、旱厕等节水技术,在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和卫生设施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四、节水设施的改造在过去十年中,我国大力推进了节水设施的改造和完善。

通过改造和建设节水厕所、节水水龙头等,减少了居民的用水量。

同时,在工业和农业领域,也积极推动了节水设施的应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五、水资源管理的强化为了实现节水型社会的建设目标,我国加强了对水资源的管理和监控。

在城市和农村建立了水资源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水资源的状况和利用情况。

同时,制定了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对超采和滥用水资源的行为进行处罚和限制。

总结来看,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水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环境质量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水资源问题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问题,需要长期坚持和努力。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应该继续加大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和政策落实,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监控,不断完善水资源法律法规,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和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利用方式,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成效初探

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成效初探

多样 的节 水宣 传活动 ,普及 节水 知
识 , 通过设 立节水 博物 馆 、 并 成立 节 水 协 会 以及 农 民用 水 者 协 会 等 方 式 , 强全 市公 民的节约 用水意 识 , 增
21 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
水务一 体化 管理 是水 管理 对策
中最 重要 、 最关 键 , 也是 最具全 局性
进展 。
率不高 、 季节性工 程缺水等问题依然
存在 , 特别是 随着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 展, 污染 物排放 的增加 , 水污染 问题 已成为南通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实
现 人 与 自然 和 谐 的制 约 因素 之 一 , 迫
产业 带 ; 在农 业方 面 , 在稳 定粮食 生 产基 础上 , 重点培 育优质 粮油 、 色 特 果蔬 、 蚕桑茧 、 花卉 苗木 、 蛋和海水 禽 养殖为重点 的六 大主导产业 , 大力发 展 油料 、 蔬菜 、 果 、 林 花卉 、 蚕桑等 耗 水少 、 附加值 高 的经济作 物 , 断提 不 高农业用水效率。
22 水 资 源 与 节 水 用 水 管 理 制 度 日 .
臻 完善
节 水型社 会建 设 的核 心是 制度 建设 。按 照用水 总量控制 、 纳污总量 控制、 用水效益控制 “ 三条红线 ” 管理
按 照优先 保 障城 乡居 民用水 安
全 ,提高用水效率 与效益的原则 , 南
要求, 南通 市先后 颁布 实施《 通市 南
济带集聚 , 向国家级和省级 开发 区集
聚, 向特色工 业 园区集 聚 , 形成 与区 域水资源条件相适 应的石化 、电力 、
冶 金 、 材 料 、 纸 和 粮 油 加 工 基 础 新 造
置 ,促进水 资源可持续利用为重点 ,

我国节水现状、国外节水特点与发展趋势

我国节水现状、国外节水特点与发展趋势
11
2 存在的问题
1 目前我国节水水平与严峻的水资源形势相比还很不相 称,从1980年到2005年,我国总体缺水形势未得到 缓解,水资源质量总体呈恶化趋势未得到有效控制。
2 资源型、水质型和工程型缺水在我国不同地区存在。 3 按现状需水和不超采地下水,全国正常年份缺水量近
400亿立方米。 4 同时,因受到人口密度、经济结构、作物组成、节水
7
1 我国节水的现状
按照2005年价格水平计算,万元国内生产总值 用水量已从1980年的3158立方米降至2005年的304 立方米。
在农业节水方面,从1996年开始,在全国开展 了节水增产重点县、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项目、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和节水灌溉示范市建设工 作,建成了一批节水重点县及示范项目,对255个 大型灌区进行了节水改造,推广各种形式的非工程 节水技术措施,取得了年节水60亿立方米的成效, 形成了120亿立方米的节水能力,农业综合生产能 力得到显著提高。
19
3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我国干旱缺水问题的战略举措
目标
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是通过节水型社会建 设,建立起以水权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 系、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与 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水利工程体系;切实转变 全社会对水资源的粗放利用方式,提高水资源的利 用效率和效益;促进人与水和谐相处,改善生态环 境,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
2004 2005
在工业方面,自1997年以来,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均呈 显著下降趋势,按2000年可比价计算两者分别从705立方米和363立方 米下降到355立方米和192立方米,8年间分别下降了50%何47%;2005年 两者于2004年相比,分别下降了7.8%和6.8%。总的来看,节水使农业、 工业用水定额减少,用水效率提高,延缓了总用水量的增长势头。

节水型社会建设

节水型社会建设

高耗水工业水平衡测试导则
其他
矿井水利用导则 建设项目节水措施方案编制导则
4.6全国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建设
目前,水利部和各省水利厅建设了100个全 国节水型社会试点和200个省级节水型社会试点。 第一批、第二批全国试点通过水利部验收,并授 予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称号。
2013年,验收第三批全国试点;中期评估第 四批全国试点。印发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 管理办法,开展创建工作。
优化调整河网水系布局,加 快区域水循环;建设枢纽工 程改善水循环动力条件。
“十纵十横”河道工程建设 和改造,实现二级水王干河 互联互通。
打通农村河道水系末梢与骨 干河道脉络,形成完整水循 环体系。
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排污集中管理和治理。

推进张家港保税区、扬子江 化学工业园废污水再生回 用,实现园区企业串联循序 用水。
关于加快水利改革 最 严 格 水 资 源 管 理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
发展的决定》指出, 制 度 的 意 见 》 指 出 , 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加快建设节水型社 严 格 控 制 用 水 总 量 , 坚持节约优先、保
会,促进水利可持 全 面 提 高 用 水 效 率 , 护优先、自然恢复
续发展。
严 格 控 制 入 河 湖 排 为主的方针;推进
五年计划的建议》 水型工业、农业和
首次提出建立节 水型社会。
服务业,建立节水 型社会”。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 人口资源环境工作 座谈会上指出“要 把建设节水型社会 作为解决我国干旱 缺水问题最根本的 战略举措”。
2000
2002
2005
1.2 节水型社会的提出
《中共中央国务院 《 国 务 院 关 于 实 行 党的十八大提出,

我国可持续发展节水型社会建设

我国可持续发展节水型社会建设

浅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节水型社会建设【摘要】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是支撑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积极发展节水型产业,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支撑我国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为此,要着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更好地支撑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节水社会建设水的利用率引言: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与用水严重浪费的现象普遍共存,建设节水型社会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未来中国需要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这是中国应对水危机的根本出路,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水利部门的一项基本任务,同时应作为各级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应成为华北和西北地区各级地方政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日常性工作。

一、认清我国面临的水资源形势,增强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我国属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虽然总体上水资源量为2.8万亿m3,但人均只有2200m’,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是世界上贫水的13个国家之一。

全国每年缺水近400亿m’,660多座城市中大约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城市工业年缺水近60亿m’,农业生产每年因干旱减产粮食280亿t。

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人均水量将下降到1700m’,而北方地区人均只有990m’,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8。

水资源短缺的形势十分严峻。

因此,节水型社会建设非常重要,水利部部长陈雷曾指出,在我国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意义绝不亚于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指要增强全社会的节水意识,时时处处把节水的政策法规贯彻到社会的各行业,时时让节水的观念落实到全社会的每个人。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是不断提高水利用率,使水资源的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由于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水浪费、污染严重,造成了工业、农业以及生活用水严重匾乏,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二、做好宣传,让全社会认清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性。

全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任务分解表-彬

全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任务分解表-彬

全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任务分解表一、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水资源越来越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我国,尤其是在干旱地区,节水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为了推动全国范围内的节水工作,我国政府提出了建设全节水型社会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试点工作,并制定了相应的任务分解表。

二、试点工作目标建设全节水型社会试点工作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创新技术手段和管理方式,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三、试点工作任务分解表1. 社区节水社区节水是全节水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节水工作的重要方向。

试点工作的任务分解表如下:•制定节水规划,加强节水管理。

社区应制定节水规划,并按照规划实施节水措施,如增加绿化面积、推广绿色环保产品等,加强社区节水管理,提高居民意识。

•推广节水设施和技术。

应加强水表安装、智能水控设备等节能设施建设,提高居民节水意识,推广高效节水技术。

•开展居民节水宣传。

通过微信、电视等渠道,教育居民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掌握节约用水的技巧,促进全社会节约用水。

2. 农业节水农业节水是全节水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粮食产量提高的重要保障。

试点工作的任务分解表如下:•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应大力推广滴灌、雨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水利设施的水平,降低水分散失率,提高灌溉水利用率。

•开展节水型农业生产示范。

在试点区域内,开展农作物品种筛选、土地改良、施肥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试验,实现全生态系统综合治理,达到水资源节约的目的。

•建立农村节水资金体系。

应建立农业节水用电、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以及资金管理的统一系统,对农村水资源进行严格管理和监控,促进农业节水发展。

3. 工业节水工业节水是全节水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转型升级、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试点工作的任务分解表如下:•优化节水工艺流程。

应从原材料、制造、加工等方面入手,通过节约用水、回收废水等方式实现高效的工业节水。

实例分析节水型社会建设

实例分析节水型社会建设

实例分析节水型社会建设0.前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点就是农业的发展,难点就是如何来提升全面的节水意识,这就需要咸阳市领导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只有充分认识到以上的两点,出台各项政策,逐步引导和培养群众的节水意识,才能逐步实现水务的一体化管理,从而可以不断加快咸阳市节水型社会的发展步伐。

1 节水与节水型社会两者的概念和特点分析在建设咸阳市的节水型社会过程中,咸阳市领导者和群众必须要明白节水和节水型社会两者之间概念和区别,才能更加有利于咸阳市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工作开展。

节水一般是指在现实生活中采用有效地措施,减少水资源的损失和浪费,不断提高用水的效率和效益,不断提高和高效地利用水资源。

而节水型社会的相关概念,这是根据国家科学院专家的论述所提出来的,节水型社会,通常意义上就是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在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实现对水资源的节约,并建立一系列的完备的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法律体系为保障,在政府的管理中,只有不断加强用水单位和公众积极参与,并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技术等方面的措施,不断调整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构,才能实现社会各方面在生产和消费上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切实保证区域经济的稳健发展。

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知道,节水型社会是一个范围较广的社会系统工程,节水只是一个相对狭窄的范围,而且在社会各个阶层和各个领域都进行的具体实践活动,都必须要以节水为其社会行为的基本准则,通过建立健全相应的机制体系,才能逐步协调和创新社会经济结构,从而可以实现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等方面的良性发展,切实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重大战略意义。

2 咸阳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在2007年的7月份,咸阳市被我国水利部确认为第四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试点城市,虽然经过一系列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达到相应的预期控制指标,但是与社会建设工作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下笔者就逐步分析咸阳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表现突出的问题做出相应的阐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总体情况
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总体情况
2001年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批复了天津节水试点工作实施计划,具备节水型社会的雏型。

2002年2月,水利部印发《关于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为贯彻落实《水法》,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我部决定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

通过试点建设,取得经验,逐步推广,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立起我国节水型社会的法律法规、行政管理、经济技术政策和宣传教育体系”,强调了试点工作的重要性。

同年3月,甘肃省张掖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

之后水利部和地方省政府联合批复绵阳、大连和西安四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

2004年11月,水利部正式启动了“南水北调东中线受水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2006年5月,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联合批复了《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2007年1月,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和建设部联合批复了《全国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2006年,水利部启动实施了全国第二批30个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这些不同类型的新试点建设内容各有侧重,通过示范和带动,深入推动了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2008年6月,启动实施了全国第三批40个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2010年7月,启动实施了全国第四批18个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

仅8年的时间里,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
开展起来,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表1-1 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名单
目前第一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较为圆满地完成试点建设任务,实现了既定目标,除宁夏回族自治区外,均已相继通过验收,获得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的称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