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1 老王 说课稿
《老王》说课稿

《老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杨绛先生的《老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老王》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些人物虽然平凡,却有着闪光点,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
《老王》以作者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但对于像《老王》这样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文章,可能在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于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状况了解较少,需要通过学习本文来增强对社会的认知和责任感。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分析老王的人物形象,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3)品味文章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状况,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学会尊重他人。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老王的人物形象,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2)品味文章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老王的“愧怍”之情,体会文章的主旨。
五、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提问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4.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人物形象、语言特点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社会底层人物的图片,如清洁工、农民工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人物的生活状况。
《老王》说课稿

《老王》说课稿引言概述:在教学工作中,说课是教师展示自己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以一堂《老王》的说课为例,详细介绍教师如何进行说课,展示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一、教学背景1.1 课程内容:本次说课的课程是《老王》,属于中学语文课程的一部分。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理解《老王》的主题和情节,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
1.3 学生特点:学生年龄为中学生,基础较好,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二、教学设计2.1 教学内容安排:本节课将分为导入、重难点讲解、课文分析、互动讨论和作业布置五个部分。
2.2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教学手段:结合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老王》的内容。
三、教学重点3.1 主题分析:通过分析《老王》的主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3.2 情节解读:解读《老王》中的重要情节,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性格。
3.3 语言运用:分析《老王》中的语言运用技巧,帮助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四、教学亮点4.1 情感引导:通过情感引导,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增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4.2 启发思考: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4.3 互动交流:通过互动讨论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五、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课后作业和学生回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5.2 教学改进方向:根据学生反馈和自身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5.3 教学心得体会:通过说课和教学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总结:通过本次《老王》说课稿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在说课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11课《老王》说课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

品质是透过他人而展现出来的,下节课我们开
展一堂分享课。
谢谢大家!
杨绛
有个女儿、有丈夫“默存”
家庭:
夫妇散步 感情状况好
美满的家庭
职业: 作家、翻译家 住址: 给楼下人家送冰
高尚的职业 住在“楼”上
高级知识 分子
财产: 送冰 家里有冰箱
良好的经济条件
课前回顾
老
知恩不计图回报报
杨
王
绛
老王
杨绛
生存方面
唯一来源: 破旧的三轮
“我常做老王的三轮车”
照顾生意
“田螺眼”
善的 本能
主动关心
回顾作业
《丙午丁未年纪事》 ——杨绛回忆录
背景融知入识
阶层
杨绛
遭批斗、分配干活 稿子被收、经济来源被断 凡开会必感冒、拼命吃药
家人分隔两地 遭打骂的场所、自由受限
常有人抢砸物品
老王
身体破败 (年老多病)
生活困难
无依无靠
穷苦底层
杨绛
外在 处境
不欺不骗
无私奉献 “我”一定要给他钱
不欠人情
不求回报
“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 来了,就免得让人捎了”
执于回报
困窘中依旧不贪不欺不欠老王
善的 坚守
老王
杨绛
无人知晓 悄然死去
我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
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
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 重视
课前回顾
姓名:老王
年龄: “年老了,没用了”
身体 “田螺眼”(夜盲症) 状况: 面色死灰、直僵僵
没什么力气运送货物 “早埋了””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老王》说课稿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老王》说课稿《老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文章是《老王》,这篇文章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等方面说一说我对本课的教学安排。
一、说教材1、课标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2、课文分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
这些人物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
《老王》是一篇关注社会底层小人物生存状态的散文。
作者杨绛给我们介绍了老王的身世和她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断以及老王死后她的愧怍心理,集中刻画了老王这个人物的形象,他穷苦卑微,生活凄凉艰难,为人老实厚道,有知恩图报的美德。
杨绛高度赞扬了老王的善良品质,含蓄的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本文叙述语句平淡从容却饱含深情,体现了作者对老王这些不幸者的深切同情和关爱,不失一篇培养学生爱心、善心、同情心的佳作。
二、说学情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他们具备一定的感性认知和初浅的理性分析能力,但对于《老王》这篇人文性和社会性较强的散文来说,文中物质的匮乏、生活的艰辛、人情的冷漠是生活在幸福时代的孩子们很难理解的,作者愧怍的原因是学生体察不到的。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品读细节,借助背景资料,在看似浅显的语言文字下探寻人物行为的合理性,感悟人物身上的人性光辉,增强对作品意蕴的思考和领悟能力,启发学生更加积极的看待身边的普通人,发现平凡生活中的闪光点。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我确立了本文的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文本细读,抓住主要信息,体会老王的“不幸"与“善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精读作者与老王的交往过程,探究作者对老王心怀“愧作"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老王的苦与善,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
初中课文《老王》优秀说课稿

初中课文《老王》优秀说课稿初中课文《老王》优秀说课稿《老王》是当代文学家杨绛于1984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文章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老王》优秀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位老师:大家好!(鞠躬)我是语文组x号考生。
下面我将与各位分享一下我对课文《老王》的教学设想。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和前提。
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先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老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的课文,讲述的都是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
这个单元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我先谈谈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我认为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作者与一位普通的三轮车夫交往的故事。
文中的主要人物老王的突出特点就是命苦心善。
作者就是通过写与老王平平淡淡的交往中来体现了老王的不幸之至和善良之至,不仅如此,还可看出“我”或“我们”的同情心和爱心。
从深层次讲,这是不幸者对厄运中的人的爱,也是厄运中的人对不幸者的爱,这是人间至情之爱。
二、说学情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
我所面对的学生这样的,他们在亲情的体会上还不是很深刻,生活阅历尚浅,不容易体会到文中深深的人间之情。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惶恐、荒僻、滞笨、愧作”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老王的“苦”与“善”,把握他的性格特点。
【过程与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老王这个人物身上,理解他的爱心、善心、同情心,品味作者的仁爱精神。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1课《老王》说课稿

《老王》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老王》。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老王》是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以“凡人小事”为主题的课文,其中篇课文讲诉的都是对普通人,这些人物虽然平凡,但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人类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
《老王》讲述的就是一个普通车夫的故事,写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思想活跃,敢想,善于模仿,外界的任何新鲜事都令他们感兴趣,他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
因此,许多同学只知道一味的接受“爱”,而不懂得如何感谢“爱”,更别说去回报“爱”了。
像老王这类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者,他们不了解,更别说去关心了。
我认为,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文学知识,更重要的还要让学生体会文中的情感,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因此,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状况,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 熟读课文,把握老王人物形象的刻画。
3. 体会作者写人时的情感态度,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如何细致刻画人物形象。
二、说教法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在本课教学时,采取合作探究法、诵读法、点拨法等,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三、说学法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勾画出优美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四、教学过程本课安排一个课时,为了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有效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我把这堂课分为:悬念导入、学习目标、作者背景、感知探究、课文小结五大版块。
《老王》说课稿范文(精选9篇)

《老王》说课稿范文(精选9篇)(三)走近作者,(幻灯)(学生分组讨论后发言)善良老实的具有金子般心灵的老王就这样去了,在他生前经常照顾他的作者有怎样的感受?是什么原因能使作者一家人对老王这样的不幸者那么的关心和照顾?三:拓展延伸,(幻灯)(学生思考后发言)现实生活中,你知道有哪些不幸的人?今后,你将会怎么样对待那些不幸的人?(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四:爱的心愿(幻灯)(学生思考后发言)假如我是一团火,就要给别人送去温暖假如我是——————就要—————。
请用上面的形式,就把你的心愿表达出来。
五:教师小结《老王》说课稿篇7一、说教材《老王》这篇课文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九课,这一个单元的文章都是以“爱”为主题,描写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人物。
其中,老王这个人物又处于社会最底层。
作者杨绛刻画出了一个生活凄苦,身份卑微,处境艰难,却又为人善良,老实厚道,知恩图报的人物形象,深深地震撼了读者的内心世界。
作者赞美老王的同时,提出了关注社会上弱势群体的现实问题。
新课标向我们阐释,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身边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老王》这篇文章能够入选教材,正是注重了它的人文性,因此,我为本文确立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读写理解“惶恐、荒僻、滞笨、愧怍”等词语。
(2)、了解杨绛及其写作背景。
(3)、学习把握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思想性格特征的方法。
2、能力目标:(1)、把握课文,理解老王的“苦”和“善”。
(2)、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3)、梳理贯穿全文的线索。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学会爱,懂得爱。
4、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唤醒大家的爱心意识;揣摩语言,深入领会语句的意蕴。
二、说教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针对文章的特点以及教师本人和学生的特点,拟定采用如下的教法和学法进行教学:(一)教法:1、品读法:通过各种朗读方式,反复走进文本,掌握课文内容。
初中语文《老王》说课稿

初中语文《老王》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老王》。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老王》选自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当代文学家杨绛于1984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老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文章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如:低价卖冰、无偿送医、死前送香油和鸡蛋等塑造了一个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的关心、同情和尊重。
作者也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社会应不应该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不幸者。
二、说学情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概括和归纳的能力,文章分析能力不断提高,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着重采用朗读和小组讨论法,感悟文章情感,学习老王的善良形象以及作者的人道主义精神。
三、说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2.通过朗读法、合作探究法等方式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老王的“善”。
3.体会老王善良的品质,作者一家的人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善良、人道主义精神的品质。
四、说教学重难点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教学重点:概括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老王的善良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人道主义精神和老王的善良品质,培养学生平等观念和善良品质。
五、说教学方法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教师导读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不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的课题和内容,还要形成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王》说课稿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出自白居易的《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说教材】
1.教材与学情分析
《老王》是人教版初中七下第三单元的一篇记叙性散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爱”,《老王》则是通过作者与老王相处的一段往事,来表达作者对于老王这一类处于社会最底层,却有着金子般善良的心的“不幸者”的深切同情和关爱,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的良知和反省。
这种良知和内省,除了表现在文中双方生活交往的片段,更体现在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理解课文内容并初步了解老王这个人物形象并非难事,但要真正体会文章最后一句的确实非常困难。
因此,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必然成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而以写作背景、杨绛思想和本文中的“事”为基础来突破重难点则是本设计的大体思路。
2.教学目标
新课标向我们阐释,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老王》这篇文章能够入选教材,正是注重了它的人文性。
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结对教材和学生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学会通过片断描写深入理解老王的“苦”与
“善”,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②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语句段细读文本,教师讲授、问答与学生自主合作
探究相结合,领悟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感受作者的深情;
③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合作探究老王与作者的人物形象,感受作者的愧怍之
情,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3.重点、难点
根据本课具体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把教学目标1和2作为教学重点,把教学目标3作为教学重难点。
[说明] 我把教学目标3作为教学重难点,因为我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容易受生活阅历和阅读经验所限,他们感受最直接的、最喜欢的往往是文风华丽,情景曲折的文章,而像《老王》这类文字朴素,内容看似平淡的文章,却往往体味不出文章背后的深情。
所以,我把教学目标3作为我的教学重难点。
而我将教学目标1和2把握老王的形象以及作者的情感作为教学重点,因为我们的课标提出:“阅读文学作品的重点是要培养学生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把握作品中感人的情节和形象。
”
【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为了紧扣课程标准,突破重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我决定以“情境教学法”“朗读教学法”为主,帮助学生通过以下教学法达到教学目标。
2.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探究能力,更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技能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采用体验法、品读法、合作探究法等学法来完成教学。
【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初读课文,勾画并总结出文中描写老王生活的语句,概括老王的性格;
[说明] 通过初读课文对问题进行解答,让学生把握住的课文学习的整体脉络,为下文的学习和总结作铺垫,同时也完成了教学目标1。
二步:细读文本,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与老王交往的片段,思考作者是个怎样的人,并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说明]本环节要安排学生共同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对作者的行为进行思考,为第四步作者心里感到不安的解读做铺垫,同时完成教学目标2。
第三步:立足语言,重点分析第8至15自然段:小组合作交流,说说第8
至第15自然段中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是哪句,为什么?
[说明] 课上放开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地出自己品读的感受,不必拘泥于工具书上的答案,通过这一环节的交流,目的就是让学生体会到,感人的文章并不是堆砌华丽的词,而是在平实诙谐的语言文字中饱含着真情,精练准确的语言文字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第四步:理解作者的最后一句话,作者如此竭尽全力帮助老王,为什么还会如此愧疚和不安呢?
[说明] 出示写作背景,方便学生理解,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不同角度的解读。
在文革期间,杨绛一家属于不幸者,说起来应是一个不幸的人对不幸的人的愧怍,但相对于老王这个“三无”人士(无组织、无家庭、无本钱)的“活命”,她是幸运的,她在文革中活了下来,老王没有。
此题并无固定答案,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开放思维进行多角度解读。
【说作业布置】
摘抄本文优美精彩段落,推荐阅读杨绛《干校六记》
[说明]本次作业布置的目的即是让学生通过摘抄好词好句,回顾课文,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阅读杨绛的《干校六记》可以丰富学生阅读量,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对作者更加了解。
【说板书设计】
单干户
无亲人
苦生理缺陷
受人歧视
老王:居住环境差
为作者送冰(厚道)
送钱先生看病(善良)
善拿了钱不大放心(淳朴)
去世前送作者礼物表示感激(感恩)作者:善良有爱心
[说明]我的板书设计的关键是在老王和作者人物形象的概括描写上体现出作者在文字叙述中所蕴含的深情,使重难点皆在简洁明了的板书中呈现。
【素材积累】
1、冬天是纯洁的。
冬天一来,世界变得雪白一片,白得毫无瑕疵,白雪松软软地铺摘大地上,好似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
松树上压着厚厚的白雪,宛如慈爱的妈妈温柔地抱着自己的孩子。
白雪下的松枝还露出一点绿色,为这白茫茫的世界增添了一点不一样的色彩。
2、张家界的山真美啊!影影绰绰的群山像是一个睡意未醒的仙女,披着蝉翼般的薄纱,脉脉含情,凝眸不语,摘一座碧如翡翠的山上,还点缀着几朵淡紫、金黄、艳红、清兰的小花儿,把这山装扮得婀娜多姿。
这时,这山好似一位恬静羞涩的少女,随手扯过一片白云当纱巾,遮住了她那美丽的脸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