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写作作业答案
国开作业《基础写作》形考任务2参考170

1.教材中谈到写作要“言之有序”,此中之“序”,主要指什么?请结合教材予以具体论述。
答:材中谈到的写作要“言之有序”,指的是文本的结构安排问题,结构安排要做到言之有序,是由写作及接受活动中思维与表达所使用的基本工具,语言所具有的线性特征决定的,因此,结构安排必须遵循写作的交流性质所要求的一些基本原则和艺术手法,在具体的写作活动中,我们应当特别重视,结构安排的主要环节,它包括层次与段落,过渡与照应,开头与结尾。
2.文本的结构安排,能否达到一定的审美要求,从而产生一定的审美效果,对于能否有效的实现作者与阅读者之间的精神交流具有不容忽视的制约作用,请结合自己的阅读或写作实践谈谈你对结构安排要具有一定审美效果的理解。
3.
答:我认为此观点我同意,就一般写作而言,结构的审美效果更多的来源于文本的形式美,其结构安排和语言表达两个方面,而结构的审美效果是一条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结果安排应该做到完整匀称,结果安排应做到周严缜密,3结构安排应做到错综变化
4.层次和段落时结构安排的核心问题,层次安排好了,文本的层次框架就确定了,阅读小说,《大年初一没下雪》,谈谈小说围绕情感变化安排层次的艺术特征。
答:以我对小女孩父女从同情到关心这个惋惜的情感变化为顺序来安排层次。
作者对父女俩每次不同的变化都是直接围绕全文的思想“我”为父女俩未能达到愿望而遗憾,也包含着“我”对父女俩的命运的关心和牵挂,其中有部分插叙交代了小姑娘的遭遇和病情交待,小姑娘看雪愿望的由来,使“我”后来感情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国开作业《基础写作》形考任务2参考(含答案)303

1、开头的作用与方式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在写作中,一个好的开头能够为全文内容的表达理出头绪,确定基调,笼罩全文,提携文意,便于下文的生发、延展,因此历来为有经验的写作者所重视。
具体来说,开头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这样两个方面。
一是从写作者的角度来看,好的开头就像登上高山而能延揽万物,站到源头而能畅行千里。
当然,这种好的开头绝非靠凭空杜撰所能获得,它作为文本内容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只能是写作者对全文构思趋于成熟的产物。
二是从阅读者的角度来看,好的开头具有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吸引力,并且能够引导读者把握要领,产生强烈的阅读理解欲望。
常见的开头方式多种多样。
例如,在议论性文体中,常见的开头方式就有或是直接提出将要论证的基本观点,或是指明论述的范围和对象,或是交代写作的背景和动机,或是借助谈古说今来引出话题等等。
在叙述性文体中,常见的开头方式则有或是交代事件背景及发生缘由,或是描绘场面引出事件,或是描绘环境引出人物等等。
综观各种具体的开头方式,我们可以把它们概括为两种基本类型,即直接入题和间接入题。
所谓直接入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开门见山”。
这种类型的开头,起笔不作徘徊,或记人,或叙事,或论理,或言情,都能直接入题,使读者看了开头便能马上把握全文内容的基本性质或主要倾向,正所谓开宗明义、朴实无华。
所谓间接入题,形象化的说法叫做“曲径通幽”。
这种类型的开头,起笔先要做些铺垫:如写人,先要描绘环境;如叙事,先要发点议论;如论理,先要说个故事,如此等等。
总之,写作者总要凭借一些其他的手段作引子,通过巧妙迂回,逐步转入正题。
2、结尾的作用与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结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成败。
结尾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从写作者的角度来看,好的结尾是全文发展的一个必然归结,对于全面而深刻地展现文本思想至关重要;好的结尾还应当是与开头遥相呼应一气贯通的,对于文本整体结构的完成也是至关重要的。
从阅读者的角度来看,如果说开头的作用在于能引人入胜,那么结尾的作用则在于要让人留有余味。
基础写作作业答案

第一次1、论文写作中,对资料工作的要求首先是C:广泛搜集2、文学评论要求评论者研究评论对象,研究作家作品,这就是C:知人论世3、短论要求问题抓得准,这就是它的A:针对性的特点4、以具有新闻意义的典型人物的言行、事迹…思想作为报道中心的通讯,称之为B:人物通讯5、意义段,逻辑段,是指文章的(D:层次)6、读后感写作的基本任务是D:剖文析理7、形式上以空两格分行的段落,是(C:自然段)8、主题在文章中的地位是(B:文章灵魂)9、行文中前后照应指(C:远近照应)。
10、材料生动的特点是(A:具体形象)。
第二次1、《孔乙己》的作者是鲁迅2、《再别康桥》的作者是徐志摩3、《唐山大地震》的作者是钱刚4、《中国姑娘》的作者是鲁光5、《包身工》的作者是夏衍6、《谢谢》的作者张晓风7、《波可小姐》的作者星新一8、《致橡树》的作者舒婷9、《再忆萧珊》的作者巴金10《大学时代读的书》的作者林非第三次1 写作的特殊规律,是指在写作活动中的某个因素、某个方面的特定范围之内起作用的具体规律。
V2 描写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简要描写和详细描写的两种。
前者通常称为"工笔”,后者通常称为"白猫”。
X3 阅读实践是感悟积累写作经验的重要途经。
V4 生活实践是确立写作主客体关系的根本途径。
V5 第三人称叙述,我们称为主观叙述。
X6 在文学写作中,其文本思想往往被称作主题。
V7 演绎是从一般原理中推论出个别事理的一种论证结构方式。
V8 常见的照应方式主要有:首尾照应、照应标题和行文中的前后照应。
V9 一篇文章是由若干段落组成的,而不是由若干层次组成的。
X10 写作实践是将写作理论转化为写作能力的唯一途径。
V第四次一、阅读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材料的标题与主题的关系。
2、在下列材料中找出主题句。
3、本段文章是记叙文体还是议论文体?职业和事业你做一项工作,只是为了谋生,对它并不喜欢,这项工作就只是你的职业。
基础写作教程作业参考答案

《基础写作教程》作业参考答案作业1一、填空题:写作主体、细描、分叙、嗅觉、素材二、选择题:D C B D D三、简答题:每提到下面内容中一项给1分,叙述流畅2分。
需要写出美文、絮语散文、小品散文等名称,应该提到周作人、鲁迅、朱自清等作家。
四、操作题主要从内容、结构、语言、卷面四个方面来评价一类(24-30)能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立意新.开掘深,文情并茂,叙议结合。
二类(16-24)有一定见解,有理有据。
三类(0-15)直接沿用他人观点,简单片面,综合概括不出与材料相洽的观点。
作业2一、填空题:构思、表达、感受、形象、主题二、选择题B A A A B三、简答题论点要正确、鲜明,力求深刻,有现实意义。
论据要真实、充分、典型。
论证要合乎逻辑,严密有力。
四、操作题主要从内容、结构、语言、卷面四个方面来评价,描写是否恰当,能否运用描写的方法等作业3一、填空题1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2 社会现象3文艺评论4学术问题二、简答题1、主要环节包括采撷、积累、回忆、体验、想象、整合;立意、选材、构思、赋形、表达、修改、反馈、吸收等。
2、社会短评的特点:评论对象具体明确、紧跟时代步伐,追踪社会进程、据事论理,短小精悍。
学术短评的特点:专业性、针对性三、操作题主要从内容、结构、语言、卷面四个方面来评价一类能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立意新.开掘深,文情并茂,叙议结合。
二类有一定见解,有理有据。
三类直接沿用他人观点,简单片面,综合概括不出与材料相洽的观点。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英语语法与基础写作》习题答案

.英语语法与基础写作作业资料汇总..测验一:句法知识及运用【第2-4周】.测验一1. 单项选择题(30题,共15分)题目1正确获得0.5分中的0.5分标记题目题干There are so many people in the hall _______ it's hard for me to find her.选择一项:A. thatB. becauseC. forD. why反馈解析:本题考查"so...that..."这一固定句型搭配。
"so + 形容词 + that从句"表示"如此......以至于......"。
意为:"大厅里的人是如此之多,以至于对我来说,要找到她,并非易事。
"正确答案是:that题目2正确获得0.5分中的0.5分标记题目题干_______ you join her birthday party tomorrow?选择一项:A. HaveB. AreC. DoD. Will反馈解析:本题考查一般将来时。
tomorrow 是一个将来的时间,应该用一般将来时。
此句是一个一般疑问句,故直接把助动词 will 提前至句首即可。
句意为:"你明天会参加她的生日会吗?"正确答案是:Will题目3不正确标记题目题干_______ I want to do is to have a good rest after such a long trip.选择一项:A. thatB. All whatC. whichD. All反馈解析:本题考查关系代词的辨析。
"all I want to do is"是一个固定搭配,表示"我想做的就是......"。
句意为:"在这么长的一段旅途后,我想做的就是好好休息。
"正确答案是:All题目4正确获得0.5分中的0.5分标记题目题干Tom has many books and _______ likes _______ very much.选择一项:A. he, themB. they, himC. he, theyD. he, it反馈解析:本题考查人称代词的用法。
《基础写作》作业答案

《基础写作》作业参考答案之一一1、作为写作的一般属性,写作活动的主体性特征表现在主体精神活动的个体性、实践性、创造性等若干层面。
请结合教材的相关论述和自身的写作实践,谈谈你对写作实践性特征的理解和认识。
(见教材P4.5)答:这道题要这样来理解,写作的一般属性有个性性、实践性、创造性三个特点,教材上关于每一点下面都有三个小点的阐述,如果死记,很容易搞混,所以,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写作体会来谈,不一定九个小点都谈到,抓住大的方向就可以了。
关于第一个特点:个体性,任何一种写作活动都是写作者自己的一项精神活动,无论你写什么,选用哪些材料,运用何种体裁,最终成文后所体现出什么样的精神气质,等等,都带着写作者强烈的个人色彩,比如一个中学生,年少,热情,不成熟,阅历轻浅,与一个科学院院士一起去考查黄河或长江源头,然后写出来的文章定会风格迥异。
同样,两个一样年纪的少年一起去考查,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一样,这跟他们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审美与价值取向,等等元素不一样是紧紧相联的。
这就是所谓的“文如其人”,即“个体性”。
关于第二个特点:实践性,“写作”,顾名思义,那就是要去“动”笔(电脑)。
你得思考写什么,你得去选择适合的材料,你考虑用何种文体最适合于你,然后你得下笔(敲电脑),然后,你还要继续查阅资料进行修改,等等,所以,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实践(行动)过程。
这就是写作的实践性特点。
关于第三个特点:创造性,不要被“创造性”这个词所吓住,以为这是作家干的活,科学家干的活,这是不对的。
普通人的写作同样是有创造性的,因为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么每个人的思想、观点、行文特点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体现了上面所讲的第一个特点“个体性”,所以每一个人写出来的文章都是“唯一”的一篇,举世无双的。
而这“唯一”就是创造性的体现。
当然,创造性也有不同的层次,这就是教材中讲到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三个境界。
好文章对世界对人类精神活动的贡献是功德无量的,这也是我们要努力追求创造性的最高境界的原因所在。
基础写作参考答案

基础写作参考答案基础写作参考答案写作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表达思想的方式。
无论是学生还是职场人士,都需要掌握基础写作技巧。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基础写作参考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写作水平。
一、选择合适的主题在写作之前,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
主题应该与自己的兴趣和知识相关,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比如,如果你对环保问题感兴趣,可以选择“如何保护环境”作为主题。
二、明确写作目的写作目的是指写作的意图和目标。
在写作之前,需要明确自己的写作目的,是要告诉读者一些知识,还是要表达自己的观点。
只有明确了写作目的,才能更好地组织文章结构和内容。
三、合理组织文章结构一个好的文章应该有清晰的结构。
可以采用“引言-论述-总结”的结构,或者根据主题选择其他合适的结构。
在引言部分,可以用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者一个有趣的事实引起读者的兴趣。
在论述部分,可以分段论述不同的观点或者提供相关的事实和证据。
在总结部分,可以对前面的内容进行总结,并给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
四、注意语言表达语言是写作的基础,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和句子结构,以免让读者产生困惑。
同时,要注意语法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以确保文章的语言表达清晰准确。
五、丰富文章内容一个好的文章应该有丰富的内容。
可以通过提供相关的事实、数据、案例和引用权威人士的观点来丰富文章内容。
同时,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给出一些独特的见解和观点,以增加文章的深度。
六、注意文章的逻辑性一个好的文章应该有清晰的逻辑关系。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和连接,以确保文章的逻辑性。
可以使用一些过渡词或短语,如“首先”、“其次”、“然而”等,来引导读者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
七、反复修改和润色写作是一个反复修改和润色的过程。
在写完文章之后,要仔细检查文章的逻辑性、语言表达和内容的准确性。
可以请他人帮助修改和提出改进意见,以提高文章的质量。
总之,基础写作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国家开放大学《基础写作》第六章形考答案

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每题5分):1、从言之有物、言之有文、言之有序等不同角度,全面阐述你对文体差异的理解。
答:文体差异包括这样几个方面:在不同类型的文体中,材料的选用与表现不一样;思想所呈现的形态不一样;结构安排不一样;对语言的要求不一样。
具体来说,就是——(1)材料的选用与表现:比如新闻的材料必须真、新、精;而调查报告的材料要求则是真实与全面;理论性文章对材料的要求就是真理性与权威性;散文的材料要求则是生动性、形象性、审美性。
(2)思想所呈现的形态:比如新闻要求绝对的客观真实,不允许把作者的见解掺与其中。
理论写作中,思想就是以论点的形式直接提出,并通过严密的逻辑论证得以确立。
2、试述你对文体分类及其标准的理解;以人的意识功能作为文体分类的依据,你认为合理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意识功能有三种基本方式,即科学掌握世界的方式、艺术的方式、实践精神的方式。
文体的三大类别:实用性文体、析理性文体、审美性文体。
3、依据教材,人的意识功能有三种基本分式;据此,我们可以对文体分为三大类别。
请根据自己的阅读实践,为三种类别的文本各寻找不少于三篇例文。
答:意识功能有三种基本方式:实践的、精神的、艺术的,并据此将文体概括为实用性文体、析理性文体、审美性文体三大类别。
(1)实用性文体:公务文书:《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有序做好支援云南鲁甸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工作的通知》。
生活、学习应用文体:《傅雷家书》。
社会活动应用文体:《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陈寅格)。
其他应用文写作简介:报告、解说都是新闻写作的文体,如《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基本建设为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重要保证》。
(2)析理性文体:针对社会生活中某些现象及时发表议论的,通称为“评论”,如《个税法修订:多征求意见才能凝聚共识》。
针对科学领域中某个问题深入探讨与研究,阐述与交流学术见解的,通称为“论文”,如《我国房地产税合并征收的经济效应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写作》作业参考答案之一一1、作为写作的一般属性,写作活动的主体性特征表现在主体精神活动的个体性、实践性、创造性等若干层面。
请结合教材的相关论述和自身的写作实践,谈谈你对写作实践性特征的理解和认识。
(见教材)答:这道题要这样来理解,写作的一般属性有个性性、实践性、创造性三个特点,教材上关于每一点下面都有三个小点的阐述,如果死记,很容易搞混,所以,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写作体会来谈,不一定九个小点都谈到,抓住大的方向就可以了。
关于第一个特点:个体性,任何一种写作活动都是写作者自己的一项精神活动,无论你写什么,选用哪些材料,运用何种体裁,最终成文后所体现出什么样的精神气质,等等,都带着写作者强烈的个人色彩,比如一个中学生,年少,热情,不成熟,阅历轻浅,与一个科学院院士一起去考查黄河或长江源头,然后写出来的文章定会风格迥异。
同样,两个一样年纪的少年一起去考查,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一样,这跟他们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审美与价值取向,等等元素不一样是紧紧相联的。
这就是所谓的“文如其人”,即“个体性”。
关于第二个特点:实践性,“写作”,顾名思义,那就是要去“动”笔(电脑)。
你得思考写什么,你得去选择适合的材料,你考虑用何种文体最适合于你,然后你得下笔(敲电脑),然后,你还要继续查阅资料进行修改,等等,所以,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实践(行动)过程。
这就是写作的实践性特点。
关于第三个特点:创造性,不要被“创造性”这个词所吓住,以为这是作家干的活,科学家干的活,这是不对的。
普通人的写作同样是有创造性的,因为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么每个人的思想、观点、行文特点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体现了上面所讲的第一个特点“个体性”,所以每一个人写出来的文章都是“唯一”的一篇,举世无双的。
而这“唯一”就是创造性的体现。
当然,创造性也有不同的层次,这就是教材中讲到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三个境界。
好文章对世界对人类精神活动的贡献是功德无量的,这也是我们要努力追求创造性的最高境界的原因所在。
当然,不好的文章(或作品)对世界的破坏甚至毒害也是不应该忽视的。
2、写作的根本目的,在于以书面的形式将写作主体的感受或认识表达出来,并通过读者的阅读来实现写作者与阅读者之间的精神交流。
结合自身的写作、阅读实践,谈谈你对写作交流性特征的认识。
(见教材P11—12)答:写作的交流性特征是写作的特殊属性。
要这样来理解,我们写作的目的,是要将自己的某种感受或认识表达出来,并通过读者的阅读来实现我们与阅读者之间的精神交流,所以,写作这项活动从本质意义上讲是包括了两个方面的活动:作者的写和读者的读,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互动性”。
没有哪个人会真正让自己的文章或作品永远锁在抽屉里的。
交流性这个特点尤其体在现在极为流行的一种新的写作文体里:博客。
互动性在博客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博客一般都设置了评论和留言功能,跟读者的交流程度和频度都是空前的。
大家可以去看看韩寒的博客,每篇文章都是几十万的点击量,数千条留言与评论,盛况空前。
目前,他的博客点击量是排在世界第一位,足足3亿。
这就是写作的交流性。
3、教材中谈到写作要“言之有物”,此中之“物”,包括哪两个部分内容请结合教材予以具体论述。
(见教材P26、27、38)“言之有物”包括材料和思想两个方面。
先看“材料”。
材料包括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材料是拿来干什么的呢是拿来表现思想或观点的。
我们写一篇文章,就是要传达出一种思想或观点,那么,通过什么来传达呢材料。
这里就有对材料的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最有利于我们的思想表达,我们就选择什么材料。
“选择”就是“取”与“舍”两个方面,因为有的材料很可能没有作用,甚至起反面作用,因此,选择、取舍很重要。
所以,由此看来,思想依赖材料来表达,而材料的选择又受制于思想,是双向的。
那么,哪些材料可以是用的呢,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呢教材中说了三点:要有代表性,要有精神启迪效果,具有可读性。
再看“思想”。
“思想”就是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的主要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某种总体性的意旨或倾向以及情感。
“思想”是需要提炼的,什么样的“思想”最能为阅读者所接受呢有三个要求:真实、深刻、新颖,这也是文本思想的提炼应达到的要求。
在什么基础上进行提炼呢要掌握大量的材料,还要看到材料背后深藏的本质,这就需要我们要能进行创造性思维。
4、有人说“材料重在选择,思想重在提炼”,结合自己的写作或阅读经验,谈谈你对此所持看法。
(见教材P27、38)(这道题应该同学们自己来答。
怎么答呢举一篇自己的文章为例,写写其思考过程、行文过程、修改过程,就可以啦。
)5、阅读散文《谢天》,谈谈典型材料的选用对文本思想的表达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这类题怎么答呢首先,要说出你读了这篇文章后,所体会到的思想与情感。
要注意其题目,题目常常是文章的眼睛与心灵。
这里的“天”可以理解为大自然,可以理解为人世间的一切美好的人、事、物,“谢”“天”,就是要对某种我们不了解的存在、规律、原则有敬畏之心,有感激之心,有谦逊之心。
然后,分析这个思想与情感是怎样得出的呢从文章的“材料”——几个故事、议论(名人名言)中得出来的。
第一个故事,小时候与祖母一起吃饭时,祖母的“谢饭”,她说的那些话,这让“我”对“天”有朦胧的谢意与感激,但并不明确。
第二个故事,“我”到了国外,读到爱因斯坦的故事,并把他与中国的介之推联想到了一起,两人虽然远隔千里、远距千年,但都有一样的情怀:伟大的谦虚与胸怀。
第三个材料是议论,也可以说是名人名言,用雨果的话,点出主题,“富亦谢天,贫亦谢天,病亦谢天,苦亦谢天”。
中国的“天”,与国外的“天”,是一样的,“谢”的情怀也是一样的。
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对“谢天”的进一步阐释。
最后,点明文章的每一个材料都精心组织的,没有多余的、枝蔓的东西,对表达思想起到了非常好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答:文章作者由外国家庭吃饭时,饭前常由小孩或老人谢天而想到自己儿时祖母时常教诲自己要爱惜粮食,感谢老天,进而想到爱因斯坦在成功面前总是不忘,感谢同事,朋友,再到雨果对约伯的推崇。
所选取的一系列材料生动,新颖,具有思想内涵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对阅读者有“一见钟情”的吸引,让我们与作者一道从更普遍、更深广的层面上去领悟了谢天的道理,更天象,更生动地告知人们要有一颗感恩之心。
《基础写作》作业参考答案之二1、教材中谈到写作要“言之有序”,这一命题中的“序”主要是指什么请结合教材予以具体论述。
(见教材P52)答:“序”就是文本结构,结构就是文本内部的组织构造,也是我们平常说的“谋篇布局”。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
”(不能只答这些,请结合教材予以具体论述)2、文本的结构安排能否达到一定的审美要求,从而产生一定的审美效果,对于能否有效地实现与作者、与阅读者之间的精神交流具有不容忽视的制约作用。
请结合自己的阅读或写作实践,谈谈你对“结构安排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的理解。
(见教材P55-57)答:就一般写作而言,结构的审美效果更多地来源于文本的形式美,即结构安排和语言表达两个方面。
而结构的审美效果是一条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完整匀称,周严缜密,错综变化。
我们就拿这次作业的第四题中的小说《大年初一没下雪》来分析吧。
这篇小故事写的是“我”在火车上的一段经历,作者的行文很朴素很克制,但恰恰是这样的笔触很好地写出了人世间那些无法避免的伤痛与悲苦命运,使文章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情怀(主题),很动人。
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简单地交待背景:“我”大年三十晚上坐火车回家,冷清中遇到一对父女,但无多的交谈,因为“我”认为“他们”“土头土脑”,不是共度寂寞的玩伴,而这个冷漠的“认为”在文章结构上是一个重要的伏笔,为文章最后的“我”的转变、“我”对“父女”的牵挂形成鲜明的对比,非常好地突出了主题,在文章的感情发展的线路上掀起了波澜。
第二部分是文章重点,故事展开。
“我”由于寂寞想请那对“父女”吃饭,故事进行到这里并无多的进展,转机发生在小女孩的提问:“你看过雪吗”注意了:题目中的“雪”出现了。
但是,“我”只是随意应付了几句,这个细节的安排在后面是极有用处的。
然后,故事进一步发展,“我”发现那个男人在偷偷地哭泣,于是,“我”知道了这个苦难的家庭,知道了这个从来没有见过雪的小女孩因为白血病就走到生命的尽头。
那个男人就是带女儿专程去杭州去雪。
于是,“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走到座位旁,给小女孩耐心地讲起下雪时的种种趣事”。
前面那个“应付”的细节在这里得到了呼应。
第三部分是尾声,是对文章思想的重要烘托与进一步推波助澜。
“我”回到了家里,此时“我”由最怕碰上风雪天变得“希望今天赶快下雪,下得越大越好”。
然而,文章写道:“一天无雪”,“一夜无雪”。
两段话,分别只有一句话。
这样的安排非常强烈地表达了“我”对那个小女孩的心痛的感觉,只是这种心痛是藏在朴素的文字下面的,更是能够揪住读者的心肺。
最后的安排非常地温情,终于,下雪了,越下越大,如一床巨大的被子,“被子下面熟睡着一个善良而又苦难的灵魂”,苍天有情。
文章进行到这里,我们的感情跟随着“我”翻山越岭、一路跋涉,由冷漠淡然走到悲天悯人、温暖而感伤。
这篇文章的结构安排是完整匀称的,有头有尾的,内部材料的组织也是周严缜密,并且有起伏有变化,扣人心弦。
全文分析结束。
同学们不一定要像我这样分析得这般细,但几个大的转折点、重要的地方还是要分析到位。
当然,你也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与分析,但一定要建立在对客观的原文的基础上,并能够自圆其说,要完整,不要自我矛盾。
3、文本结构的安排涉及诸多环节,对此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请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就其中的某一方面予以具体阐述。
答:结构安排的考虑有这样几个方面:层次与段落,过渡与照应,开头与结尾。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写作实际进行回答。
不一定三个方面都分析,分析一个方面就行了。
可以参照上面对小说《大年初一没下雪》的分析,这个故事的过度与照应,开头与结尾,有很多处理得好的细节,请同学们注意,比如,在开头部分,“我”的冷漠与淡然,到最后变得那样的缠绵和对萍水相逢的陌生人的牵挂,这样的对照,是很引人入胜的。
4、层次和段落是结构安排的核心问题,层次安排好了,文本的结构框架就确定了。
阅读小说《大年初一没下雪》,谈谈小说围绕情感变化安排层次的艺术特征。
(这篇小说在上面已经分析了,请参考。
)答:本文以作者的感情发展为顺序来安排层次,即按照:冷漠——热情——同情——关心——牵挂这一感情变化发展为顺序来安排层次,使文章的思想内容自欺欺人得到了很好的表现,既反映了作者的心情的变化,也能通过阅读而影响读者的情绪,这对强化文章思想内容的表达效果是很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