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肥城市汶阳镇初级中学八年级生物上册 5.2.2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导学案(无答案) (新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生物上册 5.2.2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5.2.2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人教版

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尝试编写探究实验报告。

2、过程与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1)、动物行为对其生存的影响;2)、认同人类学习和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3)、探究实验的实施。

难点:探究实验材料的准备和操作过程。

三、课前准备1、动物行为的类型:从动物行为的表现上,动物行为可分为:行为、行为、行为、行为等。

从行为的获得途径上,动物行为可分为和。

2、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所决定的行为,如。

3、学习行为:在的基础上,通过的作用,由生活和而获得的行为,如。

动物越高等,其学习行为越。

4、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探究动物行为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5、蚯蚓走“T”字形迷宫的实验说明;动物越,学习能力,学会某种行为中的次数。

四、学思园地1、通过分析书上的资料1和资料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维持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3、对比分析资料3和资料4。

.先天性行为有哪些局限性?3、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有差别吗?学习行为有遗传因素的作用吗?二、先天性行为的学习行为的比较五、课堂检测1、“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诗句描述了蜻蜓的哪种行为()A、防御行为B、觅食行为C、繁殖行为D、节律行为2、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A、蚂蚁搬家、蜘蛛结网、孔雀开屏B、狗辨主声、尺蠖拟态、鹦鹉学舌C、大雁南飞、公鸡报晓、惊弓之鸟D、猫捉老鼠、黄牛耕地、老马识途3、动物园的表演馆内,老虎正在做钻火圈表演,老虎的这种行为属于()A、先天性行为B、学习行为B、经验行为D、适应行为4、蜜蜂在生活过程中,表现出复杂的行为,这种复杂的行为时()A、后天学会的本领B、智慧的表现C、生来就有的本领D、习性同步训练六、反思总结。

【精品教案】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2.2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教案

【精品教案】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2.2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教案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学设计生物教育理论指导1.注重掌握概念,初中生物的学习内容都是生物科学的基础知识,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

要善于从已有的知识过渡到新知识,找到新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充分利用实物、教具、图片及实验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2.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课堂上适当地开展活动,充分发挥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学习方式。

3.要理论联系实际,生物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和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要学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开展教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快更牢固的掌握知识。

4.认真做好实验,明确实验目的,弄清实验原理,培养学生想动手、敢动手、会动手的实验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中的第二节,本课的第一个任务是让学生通过资料分析,学会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并通过学习认识到任何一种动物包括我们自己如果不学习就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因此要意识到学习可以提高生存本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个任务是,通过探究小鼠走迷宫的实验,让学生学会探究一种动物的行为到底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并学习生物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和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好学,想做,好做,会做实验的综合知识技能。

教学方法梳理1.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等进行直观演示,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参与评价法:通过以小组讨论参与活动回答问题等形式,并对各个小组及时的量化评价,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利用已有的资料和教师准备的资料,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交流学习能力。

4.实验探究法:师生共同设计探究实验的和完成实验,并交流分析探究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学情分析1.从学生知识结构来看,经过一年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再加之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对于本节内容来说,无疑是已有了良好的基础。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5.2.2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5.2.2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5.2.2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一、教学内容教材p47—53的内容二、教材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课标中要求学生明确动物获得行为的两种方式,学会区分动物的两种行为,初步把握两种行为的要领,但不能要求过高,因为学生还缺少一些基础知识,如什么是遗传物质他们并不懂。

因此,让学生通过资料分析,对两种行为的形成,两种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以及不同动物学习能力的差别进行了讨论。

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

本节从学习的过程中,体现了人们对科学概念的认识和深入体会。

在教学中,通过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从对动物的趣味性为切入口,使课堂进入分析、探讨的认识学习过程。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学过或掌握了一些动物行为的特征,这为新的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的基础。

他们热爱大自然,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自主地解1决问题,掌握知识。

由此确定了以下的教学内容。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动物的行为类型;了解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学会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3、理解动物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资料分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2、通过控究实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提出和实施自己个性化方案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让学生通过分析资料,学会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并通过资料分析理解动物行为对生存的意义。

2、运用实验方法控究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难点: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六、教学准备课前收集相关的资料,图片或相关的多媒体资料。

2七、教学设计:教学流程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3(二)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45。

八年级生物上册5.2.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5.2.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和重要性。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动物行为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动物行为的基本原理。
D.青少年学会抽烟
解答:答案为B。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刚出生的小狗寻找奶头是一种本能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例2:下列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______。
A.蜘蛛结网
B.小鸟学飞
C.蛇蜕皮
D.狗狗学会握手
解答:答案为D。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狗狗学会握手是通过训练和模仿而形成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选取一种动物,研究其行为模式,了解其行为是如何通过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讨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与动物行为相关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准备在下一堂课上分享。
3.网络资源利用:
-观看在线科普视频,如BBC纪录片《自然世界:动物行为大揭秘》等,加深对动动物行为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动物表现出奇怪行为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动物行为的奥秘。
4.实践操作建议:
-饲养一只小动物,如金鱼、仓鼠等,观察其日常行为,记录其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表现。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2.2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教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2.2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教案




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及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进行“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的活动
解决方法
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教什么)
落实方式
(方法或手段)
设计意图
(为什么这样教)
激情导入
2min
通过“鹦鹉救主”的新闻报道让学生分析鹦鹉行为,从而导入课题。
满足生存的基本需要,适应生活环境
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课后反思
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2)
10min
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
PPT出示“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探究活动的目的。
学生阅读P50—51页探究活动,思考并回答“讨论”及以下的问题:
1.实验果把实验动物换成乌龟,你预期“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将会增加还是减少?为什么?
3.“尝试与错误”学习行为的建立过程是怎样的?
4.这项探究活动对你自己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启发?
使学生明确探究活动目的。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活动设计和分析能力,并理解学习对于动物的生存的意义。
课堂小结
2min
学生两两先互相说,然后找两名学生总结
整理总结知识
当堂测评
5min
见课件
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检测本节课学习效果
第二章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教材分析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是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安排在“动物的运动”之后,来探究动物行为的形成机理,理解动物行为的本质和意义。通过本节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能够有助于学生认识动物的行为,理解动物行为对其生存的意义,提高动物保护的意识。

【精品教案】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5.2.2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教案

【精品教案】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5.2.2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教案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材、学生分析:学生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已经对各类群动物的运动方式以及取食、防御和繁殖等行为有了许多具体了解,但未从总体上认识动物行为的意义。

本章内容是在第一章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更高的认知层次上深入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从总体上了解动物如何通过各种行为来适应环境,在生物圈中生存和繁衍。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章第二节安排“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内容,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活动,区别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理解二者产生的途径及适应意义。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是本节的重要概念。

对于学生而言,动物的行为都是喜闻乐见的,通过具体的动物行为的例子进行分析比较,引导学生从行为的成因和对动物生存的意义的角度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层层深入构建概念。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分析,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2、通过比较不同动物的学习行为,理解不同动物学习能力有差别,以及遗传因素对学习行为形成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比能力。

2、通过对动物行为特点的总结,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参与问题的讨论,学生能认同人类学习和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2、通过本节课学习,向学生渗透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和进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1、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一些动物行为进行判别。

2、能够阐明动物的行为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教学难点:1、能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一些动物行为进行判别。

2、懂得学习行为的复杂性和遗传性。

教学过程设计:。

八年级生物上册5.2.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

八年级生物上册5.2.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
教学
难点
学会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懂得学习行为的复杂性和遗传性。
知识点
学习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
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方

所得结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介绍
知识目标
图片
a
g
拓展知识
2分

自制
讲解
过程与方

图片
aeΒιβλιοθήκη 建立表象5分钟
下载
观看
过程与方

图片
a
e
帮助理解
5分

下载
理解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图片
a
I
升华感情
2分

下载
1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 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 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2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一播放一讲解;B.设疑一播放一讨论;C.讲解一播放一 概括;D.讲解一播放一举例;E.播放一提问一讲解;F.播放一讨论一总结;G.边播放、 边讲解;H.设疑—播放_概括」讨论—交流_总结J其他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年级

科目
生物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第二章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授课类型
新授
课标依据
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教学
目标
知识与
技能
能够辨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2.2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第1课时) 教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5.2.2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第1课时) 教案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1、课标地位:本节内容选自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10一级主题中的第六个主题“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中的第二个一级主题“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本节教学中,教师主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1)“动物的行为使其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其存活和繁殖的机会。

”(2)“动物的行为由先天遗传和后天学习获得。

”动物的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动物运动和行为的知识对学生认识动物的本质非常重要。

2、内容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是人教版生物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二节内容。

本节课介绍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材在“想一想,议一议”中,创设了“乌鸦利用汽车而吃到美食”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思考教材提出的问题,感知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

关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教材在介绍这两种行为概念的基础上,安排了一个资料分析活动,提供了6个资料让学生进行阅读分析,区分这些资料里描述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进而深入认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在此基础上认识这两种行为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

在介绍了行为概念之后,教材介绍研究行为的方法,并安排了一个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自己动手实验,亲自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

课后设置辨析概念的练习题,检测概念的达成情况。

即引入概念、理解概念、检测概念。

3、目标达成:本节课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重点内容是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认识行为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第二课时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掌握研究动物行为的一种方法。

根据课程标准以及对教材、学生情况的分析,本节课时要达成的目标为:①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②动物的行为对动物的生存的意义。

4、理论指导:(1)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记住动物的行为,会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说出动物行为的特点以及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学习重点:先天行为和学习行为
【自主学习】<一>:区别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看课本47-------50页,会填以下问题:
1.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等。

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大类。

3.先天性行为是动物____________,由动物体内的__________所决定的行为。

学习行为是在____________的基础上,通过____________的作用,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而获得的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____________。

4.资料1---6中_____________是先天性行为,___________是学习行为。

5.通过阅读资料知道,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它们维持生存的意义: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
_______________,得以________和_______后代。

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______________的变化。

6.动物越_________,学习能力____________,学习行为___________。

【自主学习】<二>:研究动物的一种行为
看课本50-----51页,会填以下问题:
1.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以及这_________的结合。

【合作探究】
请回答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问题:
(1)刚出生的小袋鼠只有人的手指那么大,眼睛还睁不开。

它出生时掉在母袋鼠的尾巴根部,靠本能爬向母袋鼠的尾尖,再从尾尖爬到母袋鼠腹部的育儿袋中吃奶。

小袋鼠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

由动物体内的所决定,是先天性行为。

(2)幼小的黑猩猩能模仿成年黑猩猩,用一根蘸水的树枝从洞穴中调取白蚁作为食物。

成年黑猩猩会利用经验来解决问题。

当香蕉被挂在高处够不到时,黑猩猩会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然后爬到木箱顶上去摘香蕉。

幼小的黑猩猩和成年黑猩猩的这两种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分别通过和获得的,是学习行为;而其他比较低等的动物学不会这些行为,可见学习行为必须建立在的基础上。

如果幼小的黑猩猩从小就与成年的黑猩猩隔离,也无法获得这些行为,可见对学习行为的获得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都有利于动物的,相比之下,学习行为的优越性在于使动物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巩固练习】
1、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
A、运动
B、活动
C、行为
D、本能
2、决定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是()
A、动物的遗传物质
B、动物的神经系统
C、动物的运动系统
D、环境因素
3、动物的学习行为的特点是①生下来就有的②后天获得的③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形成
④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形成()A、②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4、下图中动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刚出生的小马,很快就能站起来,抖动几下身体就能行走;雏鸡从卵壳内钻出来,立刻能随母鸡啄食食物,这些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都属于行为,都是由于
6、下列哪项不是动物行为的特点?()
A、动物的行为对其繁殖后代有重要作用
B、动物的行为有利于动物的存活
C、动物的行为都是由上一代遗传而来
D、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
7、下列不属于动物行为的选项是()
A、猫静伏玉老鼠出没的洞口
B、小袋鼠爬向育儿袋吃奶
C、母兔生下的小兔有黑色和白色
D、篇幅白天栖息于岩壁上
8、失去幼崽的母狼把人类的小孩抚养成“狼孩”的行为是
①先天性行为②学习行为③由遗传物质控制的行为④由环境因素控制的行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下列关于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认识,正确的是()
A、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在所有行为证明所占比例也越大
B、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都是只在遗传物质的控制下形成的
C、无脊椎动物比较低等,没有学习行为
D、动物界中,只有哺乳动物才有学习行为
【对标自查构建框架】
请同学们对应学习目标进行自查,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