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梯间楼梯间与各类前室加压送风设置组合图表

合集下载

前室图解

前室图解

一般规定
疏散楼梯间和楼梯
6.2.2 裙房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 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应设封闭楼 梯间。封闭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6.2.2.1 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 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 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 6.2.2.2 楼梯间应设乙级防火门,并应 向疏散方向开启。 6.2.2.3 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 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 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 火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
6.3.3.11 消防电梯间前室门口宜设挡 水设施。
消防电梯
案例介绍
资料来源:雷春浓《高层建筑设计手册》
6.1.12.1 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 不应少于两个。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防火分区,且相邻防火分区之间的防 火墙上设有防火门时,每个防火分区 可分别设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6.1.12.2 房间面积不超过50m2,且 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房间,可 设一个门。
6.1.12.3 疏散出口总宽度,应按其 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
火分区内。 6.3.3.2 消防电梯(公共建筑)应设前
室,其面积不应小于6.00m2。当与防烟楼梯 间合用前室时,其面积不应小于10m2。
6.3.3.3 消防电梯间前室宜靠外墙设置, 在首层应设直通室外的出口或经过长度不超 过30m的通道通向室外。
6.3.3.4 消防电梯间前室的门,应采用 乙级防火门或具有停滞功能的防火卷帘。
一般规定
6.1.15 除设有排烟设施和紧急 照明者外,高层建筑内的走道长 度超过20m时,应设置直接天然 采光和自然通风的设施。
6.1.16 高层建筑的公共疏散门 均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且不应采 用侧拉门、吊门和转门。

【设计】楼梯间及电梯合用前室加压送风系统设计

【设计】楼梯间及电梯合用前室加压送风系统设计

【关键字】设计楼梯间及电梯合用前室加压送风系统设计一、设计依据2. 压差法计算公式:0.827f P 1/b *3600*1.25其中:P----门窗两侧的压差值,取25~50Pa;b----指数,对于门缝较大漏风面积取2,窗缝取1.6;0.827—计算常数;1.25---不严密处附加系数;f---门、窗缝隙的计算漏风总面积,m2。

3. 风速法计算公式:L=nFv (1+b)/a*3600其中:F---每个门的开启面积,m2v---开启门洞处的平均风速,取0.6~1.0m/s;a---背压系数,根据加压间密封程度取0.6~1.0;b---漏风附加率,取0.1~0.2;n---同时开启门的计算数量,当建筑物为20层以下时取2,当建筑物为20层及其以上时取3。

2、计算结果1.CT1~3楼,31层,前室外窗自然排烟,剪刀楼梯间900×2000单扇门。

参加压送风控制风量表20~32层取值为35000~40000m3/h,一扇单门乘以0.75,则风量范围应为26250~30000m3/h间。

剪刀楼梯间合用一个风道,风量按两座楼梯计算,风量为28000×2=56000 (m3/h),风道竖井风速取14.5m/s,送风竖井截面尺寸应为:1.1M2。

2. CT4~CT6楼,31层,前室900×2000单扇门两扇,1100×2000电梯门两扇。

楼梯间利用外窗自然排烟。

参加压送风控制风量表,20~32层取值为28000~32000m3/h,当有两个或以上出入口时其风量应乘以1.50~1.75系数,两扇单门乘以1.60,则风量范围应为44800~51200m3/h。

取加压送风量50000m3/h,风道竖井风速取14.5m/s,送风竖井截面尺寸应为:1.0M2。

3.RT1楼(OPT1),15层,合用前室1200*2000一樘双扇门,1200×2000电梯门一扇。

楼梯间利用外窗自然排烟。

楼梯间及合用前室加压送风计算案例

楼梯间及合用前室加压送风计算案例
风速取7m/s则每个风口的截面积 选300x400mm规格的风口
实际速度 符合
防烟楼梯间采用自垂百叶送风口,平时常开,火灾时均开启
管道采用土建混凝土风道,风道尺寸为:950×600=0.57m²,风速v=15m/s.校核混凝土风道的风速:
风管实际风速 符合
同理每隔2层设置一个送风口,共设置15个(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错的
(《民用暖通技术措施p71》20层及20层以上,每隔3层设置一个,20层以下每隔2层设置一个
2)合用前室加压送风口的截面积。
层层设置正压送风口,共需要设置30个风口
送风口风速取7m/s时,火灾时开启3个风口,则风口的截面积为
,选择600x600mm规格风口
实际速度 符合
合用前室采用常闭型正压送风口,平时常闭,火灾时开启着火层和着火层上下两层
机械加压送风计算案例
(1)楼梯间机械加压送风、前室不送风情况。
例:某商务大厦办公防烟楼梯间13层、高48.1 ,每层楼梯间1个双扇门 。楼梯间送风口均为敞开风口;前室也是1个双扇门1.6mx2m
楼梯间的机械加压送风量
1)着火层疏散门开启时为保证门洞处风速所需的送风量 确定:
开启门的截面积 ;
门洞断面风速取 ;
门洞断面风速取 ;
常开风口,开启门的数量 ;(高度大于24 )
取门缝宽度为0.004 ,每层疏散门的有效漏风面积
;
门开启时的压力差取 ;
设计风量不应小于计算风量的1.2倍,因此设计风量不应小于
合用前室机械加压送风量计算:
当楼梯间至合用前室的门和合用前室至走道的门同时开启时,机械加压送风量为:
设计风量不应小于计算风量的1.2倍,因此设计风量不应小于

急诊楼楼梯间加压送风计算书6.25

急诊楼楼梯间加压送风计算书6.25

一.地下室防烟楼梯间(位于轴线2A-14与2A-G及轴线2B-8与2B-A)加压送风系统(MJ-JY-1、2系统)风量的确定:本地下室防烟楼梯间到地下室二层,共3个门。

为FM甲-1:宽1.5*高2.1。

1.风量计算1)压差法:L p=0.827fΔP1/b×3600×1.25(m3/h)f —为门的漏风总面积;查表(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取0.04 m2。

ΔP—为压力差;楼梯间取50pa。

b —指数,对于门缝及较大漏风面积取2。

L p=0.827×3×0.04×501/2×1.25×3600=3157.80 m3/h2)风速法:L v=[nFv(1+b)/a] ×3600(m3/h)V —为开启门洞处的平均风速;取0.7m/s。

F —为单个门的开启面积;取1.5×2.1=3.15m2。

a —为背压系数;取1.0。

b —为漏风附加率;取0.20。

n —同时开启门的计算数量;取2。

L v=[2×3.15×0.7×1.20/1.0] ×3600=19051.2m3/h。

3)查表法得:25000 m3/h(《建筑设防火规范》GB 50016—2006)2. 风机设备选型选用SWF(A)-I-10混流风机1台。

参数如下:风量G=27174m3/h风压H=430Pa功率P=5.5kW(380V)转速n=960r/min.选择自垂式百叶2个,地下一层及二层每层设置一个。

尺寸为:宽×高=800x1250。

安装于地下室楼梯间距地面0.3m处。

3. 风机置于门急诊楼楼屋面。

二.门急诊防烟楼梯间(位于轴线2A-16及轴线2B-5处)加压送风系统(MJ-JY-3、4系统)风量的确定:本门急诊楼防烟楼梯间不到地下室,4个门。

为FM甲-1:宽1.5*高2.1。

1. 风量计算1)压差法:L p=0.827fΔP1/b×3600×1.25(m3/h)f —为门的漏风总面积;查表(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取0.04 m2。

住宅三合一前室

住宅三合一前室

住宅三合⼀前室1. 《建筑设计防⽕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5.5.28-4:住宅建筑楼梯间的前室不宜与消防电梯的前室合⽤;楼梯间的共⽤前室与消防电梯的前室合⽤时,合⽤前室的使⽤⾯积不应⼩于12m 2,且短边不应⼩于2.4m 。

P303条⽂解释:5.5.28:当剪⼑楼梯间共⽤前室时,进⼊剪⼑楼梯间前室的⼊⼝应该位于不同⽅位,不能通过同⼀个⼊⼝进⼊共⽤前室,⼊⼝之间的距离仍要不⼩于5m 。

2. 《建筑设计防⽕规范》图⽰18J811-1: 5.5.28,P151-153,【注释】:当两部剪⼑楼梯间共⽤前室时,进⼊剪⼑楼梯间前室的⼊⼝应该位于不同⽅位,不能通过同⼀个⼊⼝进⼊共⽤前室,⼊⼝之间的距离仍要不⼩于5m 。

1. 《建筑设计防⽕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实施指南:P281住宅三合⼀前室的布置,图5.64(b )以上都是国家正式出版发⾏的规范﹑图⽰和实施指南,均为防⽕规范编写组编制,是我们设计的依据。

《建筑设计防⽕规范》﹑《建筑设计防⽕规范》图⽰﹑《建筑设计防⽕规范》实施指南三本书已讲的很清楚:如果住宅使⽤三合⼀前室,进⼊剪⼑楼梯间前⼊⼝应该位于不同⽅位,不能通过同⼀个⼊⼝进⼊共⽤前室。

湖北住宅设计⽆地⽅标准,住宅三合⼀前室的设计应按上述国家规范执⾏,并需要当地市建委同意。

江苏省《住宅设计标准》(DGJ32/J26-2017)住宅三合⼀前室的设计按上述国家规范执⾏。

国家消防资源⽹( )上⽯峥嵘2019.5.14的⽂章::再谈核⼼筒⽅案-疏散⾛道的安全出⼝设置原则疏散⾛道的安全出⼝设置原则,,明确表明单向⾛道的安全出⼝只有⼀个,不具备双向疏散的功能,不允许!https:///s/ftAxEQ2D29UaZvQHdRkb3w需2个安全出⼝的建筑,应设置双向疏散⾛道对于需要设置不少于2个安全出⼝的建筑,当疏散门(或户门)通过疏散⾛道进⼊安全出⼝时,其疏散⾛道应具备两个安全出⼝,且应尽量分散布置,以满⾜双向疏散的要求。

防排烟系统深度图文详解,绝对干货!

防排烟系统深度图文详解,绝对干货!

防排烟系统深度图文详解,绝对干货!首先,有必要明确的是:防排烟系统并不是单一系统,而是防烟系统和排烟系统两个系统的总称。

防烟系统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防止烟气进入疏散通道的系统。

排烟系统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机械排烟方式,将烟气排至建筑物外的系统。

下面就分别对这两个系统进行图文解析:一、防烟系统设置部位:1.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安全性较高的安全出口)、消防电梯前室(灭火救援通道);2. 避难层(建筑内的安全区域,超过100米的公共建筑才有)。

作用:通过设置防烟措施,防止烟气进入防烟部位,确保防烟部位的人员不受烟气侵袭,为人员安全疏散和消防扑救创造条件。

方式:1.自然通风2.机械加压送风1)自然通风方式前室示例楼梯间示例示例机械加压送风的立面图和平面图示例加压送风机及风管示例送风风机房电气控制柜示例楼梯间加压送风口和竖井示例前室送风口和竖井示例二、排烟系统设置部位:1.较长的疏散走道;2.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面积较大的地上房间和地下室(这两项的具体标准因建筑定性而异,具体可参见建筑防火设计规范);3.中庭。

由此可见,排烟系统的作用是将进入疏散走道的烟气排出室外,为人员疏散创造必要的安全条件。

方式:1.自然通风2.机械排烟1)自然通风方式注:此处(房间和走道)的自然通风不同于楼梯间和前室的自然通风。

虽然它们的原理相同,但此处是作为排烟措施,而楼梯间和前室是作为防烟措施。

走道示例中庭示例2)机械排烟方式设置部位:按规范应设置排烟措施,但又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房间、走道、中庭。

原理示例水平机械排烟系统原理示例分区示例排烟口和手动开启装置示例排烟口手动开启装置示例中庭机械排烟示例排烟风机及风管示例排烟风机房电气控制柜示例排烟防火阀示例设有机械排烟系统的密闭场所如地下室还应设置补风用的送风系统:机械排烟的补风系统原理:排烟系统在有困难时,可以和通风空调系统兼用,但应符合排烟系统的要求。

车库排风和排烟兼用系统防火防烟分区与分隔:防火分区具有较高耐火极限墙和楼板等构件作为一个区域的边界构件划分出的,能在一定时间内阻止火势向同一建筑的其他区域蔓延的防火单元。

项目五模块十二单元一:加压送风施工图的识读.

项目五模块十二单元一:加压送风施工图的识读.

模块十二 加压送风系统安装
二、加压送风防烟不同设置的图示 2.防烟楼梯间地上与地下部分分设送风道 当地上发生火灾时,由消防控制室电讯 号控制开启地上部分加压送风系统风机; 当地下发生火灾时,由消防控制室电讯 号控制开启地下部分加压送风系统风机。
模块十二 加压送风系统安装
二、加压送风防烟不同设置的图示 3.剪刀楼梯 间合用一个 加压送风道
二、加压送风防烟不同设置的图示 5.超过32层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的加 压送风
超过32层的高层建筑,其加压送风系统及
送风量应分段设计。 加压送风口的设置要求及控制要求与 32层 以下建筑消防楼梯间相同。 当加压送风口为常开风口时,应在加压送 风机出口处安装止回阀或电动阀,防止空 气倒灌。
模块十二 加压送风系统安装
二、加压送风防烟不同设置的图示 6.超过32层高层建筑消防前室的加压 送风
防烟楼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
口为常闭风口,应每层设置1个。 常闭加压送风口均应设置现场手动和消防 控制室电信号启动装置,并与加压送风机 的启动装置联锁。
模块十二 加压送风系统安装
三、加压送风防烟施工图识读实例 结合前述介绍,进行给定建筑排烟施工图的识读,详见施 工图纸。
学习项目五 建筑防排烟系统安装
模块十二 加压送风系统安装
模块十二 加压送风系统安装
单元一 加压送风施工图的识读
一、加压送风防烟设备图的表示方法
模块十二 加压送风系统安装
二、加压送风防烟不同设置的图示 1.防烟楼梯间地上与地下部分合用送风道 适用于地下部分不具备设置独立加压送 风系统的场所。 地下部分宜每层都设加压送风口。 在加压风机出口处装止回阀或电动阀, 防止空气倒灌。
两个楼梯间加 压送风口应分

建筑防排烟系统思维导图

建筑防排烟系统思维导图

设计风量不应小于计算风量的1.2倍
消防电梯前室用前室加压送风 前室不送风,楼梯间加压送风
机械加压送风计算
计算法
楼梯间 前室
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合用前室分别送风 L=L1+L2 L=L1+L3
L1:门开启时,达到规定风速值所需的送风量
加压送风量计算
L2:门开启时,规定风速下的其他门漏风总量
防烟系统
排烟系统
自然排烟
挡烟垂壁
开敞楼梯间
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
独立前室
前室
共用前室 合用前室
三合一前室
一般规定
哪些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大于50米公共建筑、工业建筑 大于100米的住宅建筑
小于等于50米公共建筑、工业建筑
哪些可采用自然通风系统
小于等于100米的住宅建筑 除外:三合一前室即共用前室与消防电梯前室合用
补风系统
除地上建筑的走道或建筑面积小于500m2的房间外,设置排烟系统的场所应设置补风系统 补风系统应直接从室外引入空气,且补风量不应小于排烟量的50%
设计风量不应小于计算风量的1.2倍
表4.6.3
走道排烟,13000m3/h
排烟量计算,详4.6.3~4.6.5条
净高大于6m的场所
排烟系统设计计算
净高6m及以下的场所 中庭排烟,107000m3/h
L3:未开启的常闭送风阀的漏风总量
一般规定
中庭排烟 固定窗,详4.1.4条
应采用挡烟垂壁、结构梁及隔墙等划分防烟分区。
防烟分区
防烟分区最大允许面积及长边最大允许长度详4.2.4条 当空间净高大于9m时,防烟分区之间可不设置挡烟设施
30米
自然排烟设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烟
楼梯间
前室
合用前室
消防
电梯前室
地上
部分
有外窗
有外窗

有外窗
无外窗



无外窗
无外窗


无外窗
有外窗


有外窗
有外窗


有外窗
无外窗



无外窗
无外窗




无外窗
有外窗



无外窗


地下
部分
无外窗
无外窗


无外窗
无外窗




有外窗
无外窗


防烟楼梯间与各类前室加压送风设置组合图表2008,7
竖向
位置
防烟楼梯间与各类前室组合关系
设置加压送风部位
(建筑高度≤50m一类公建,建筑高度≤100m居住建筑)
设置加压送风部位
(建筑高度>50m一类公建,建筑高度>100m居住建筑)
防烟
楼梯间
前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合用前室
消防
电梯前室
防烟
楼梯间
前室
合用前室
消防
电梯前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