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分析
高校女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2 结 果 与分 析
[ 中图分 类号] G6 [ 4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10 0' 63 2 1 )4— 8 8—63 ( 0 1 0 5 7一O 3
大学生课外 体育 活动 作为体育 教学 的延伸是高 校体育课程 2 1 我校女生课外 活动时 间生活 方式特 征 学生 个人课 外时 . 的重要组成 部分 , 于进一 步增 强 学生 体 质、 高学 生健 康水 间的安排是高校开展课外体育活 动的重要 参考指标 之一。本研 对 提
( )4 3 :4
[ ] 张晓明 , 4 李
河. 公共 文化服 务 : 理论和实 践含义 的探索 [ ] 出版 J.
(0 1— 5—1 收稿 ) 王 一 伊 21 0 3 ( 编辑)
发 行 研究 ,0 8 ( ): 2 0 ,3 5
3 2 3 深入农村 , .. 服务 “ 三农 ” 。高校 图书馆可 以针对农村发 展 的形式和农民的需求 , 宣传党和政府 的政策 , 普及文 化和科技 知
首先对我校女生个 人余 暇时 间安排进 行 分析 , 先从 首位选 育意识进行有力的科学引 导 , 促进 女大 学生课 外体 育活 动 的积 中的结果看 , 我校女生个人余暇时间 的安排依 次为 : 学习专业课 极开展 , 增进高校女生的健康 。 程 3 ,5 、 4 2 % 上网2 .5 、 刊杂 志1 .5 、 2O % 报 5 3 % 补充 睡眠l.0 、 26 %
l .4 、 6 1% 乒乓球 l .9 。见表 2 29% 。
表 2 经常参与的课外体育活动项 目统计 ( 多选 )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的频率 和投入时 间是高校 课外体 育 活动开展好 坏的重 要指标 之一 , 是学生能 否通过参 与体育 活 动达到健 身、 健心 目的的前提条件 。通 过走 访调查 和查 阅相关 资料将造 成以上结 果的原 因总结为 以下三点 : ①为 数不 少的女
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总结及小结

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总结及小结
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学生们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自信心等。
以下是对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总结及小结:
总结:
1. 参与体育活动有助于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体能水平。
2. 通过体育活动,学生可以培养团队协作、合作和领导能力。
3. 体育活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4. 参与体育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效率,促进学习成绩的提升。
5. 体育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自律性。
小结:
1. 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包括体育比赛、运动会、户外探险等。
2. 设立各种奖励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3. 定期组织体育活动,并注重体育活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增加学生的积极性。
4. 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鼓励他们团结合作、艰苦奋斗,勇往直前。
5. 做好学生体育活动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学生在活动中的安全与健康。
关于高校体育休闲运动开展的分析

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状况调查分析

培 养坚 忍 不拔 的 意 志 。 关键词 : 大 学生 课外体 育活动 调 查
中 图分 类 号 : G 8 0 7 .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2 0 9 5 - 2 8 1 3( 2 0 1 4 ) 0 l ( a ) 一 o 1 4 6 - 0 2
正 常情 况 下 , 青 少 年 为 了能 保 证 身 体 健 大 学 生 是 国家 将 来 的栋 梁 , 一 个 国 家 未 来 的 发 展 蓝 图是 当代 接影 响 着 其 身 体 体 质状 况 。 排 除学 习 中 由于 种种 因素 而导 致 的各 种 心 理 压 力和 负担 , 大 学 生 才 华 在 未来 的展 现 。 因此 大 学 生 的教 育状 况 对 国家 未 来 的 康 成长 , ~5 次的运动量, 每 次 最短 不得 少 于 2 5 mi n 。 然 而 发 展 起 着 至 关 重要 的 作 用 。 作 为 一 名 大学 生 , 学 习是 我 们 的 首要 任 每 周最 好 保 证 有 3 我 校 在 校 生 中 男生 大 约 有 4 7 . 3 %的比例能保证 自 务, 只 有 在大 学 这 个 特 殊 的 时期 把 自 己进 行 更 深 入 的 锻造 , 才 能在 经 过 调 查 显 示 , 未 来 更好 的报 效 国 家 。 然 而 在 这 个 时期 要 想 完成 学 习和 深 造 的任 己每 周 都 有 足够 的运 动量 , 而女生基本上有3 3 . 7 % 的 比 例 可 以 达 这 样 由于 每 周 在 运 动 量 上 存 务就 必 须 拥 有 一 个 健 康 的 身体 作 为 保 障 。 但是 如今大学生 “ 宅 文 到 维 持 身 体 健 康 成 长 的 基 本 运 动 量 。
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及分析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体育锻炼逐渐成为每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课外体育锻炼更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现实中,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原因,并提出对策,以提高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效果。
一、现状调查1.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意愿普遍不高根据普遍的调查,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意愿并不高。
有人认为是学业压力大,时间不够,有人认为是对课外锻炼缺乏兴趣,或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还有些人觉得课外体育锻炼需要一定的成本,比如买一些体育用品等。
2.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方式单一调查显示,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方式相对单一,主要以跑步、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等为主。
在这些运动项目之外,大学生们很少会思考其它的健身方法。
3. 部分学校课程设置较为单一在一些学校,课程设置较为单一,如不设羽毛球和游泳课程等。
这也导致了部分学生无法开展相应的体育锻炼项目。
二、分析1. 学业压力影响体育锻炼意愿在高校,学生的学业压力比较大,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考试和作业等。
而这些时间本来可以用来进行一些体育锻炼,但是这种时间冲突很可能导致大学生无法安排足够的时间去参加体育锻炼活动。
2. 体育运动项目推广不充分在部分高校,学校开展一些体育锻炼活动并不充分,比如设置的课程比较单一、内容不丰富等。
因此,这种单一的体育项目结构或许也影响了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意愿的提升。
3. 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缺乏兴趣要提高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愿,需要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一系列实施措施。
其中,体育锻炼项目特点、内容和形式对于大学生的兴趣起着决定性作用。
当然,传统的体育锻炼项目可能会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相冲突,因此要克服这些困难和问题,从而推动学生体育锻炼的普及和深入开展。
三、对策1. 加强宣传,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意愿学校可以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体育锻炼活动进行宣传,让学生了解其活动特点和重要性。
对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简要分析——以4所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为例

Ph y s i c a l Ob s e r v a t i o n
对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 的简要分析
以 4所职业技术学 院在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为例
口 符茂 ( 顺德职业技术 学院 广东 顺德 5 2 8 3 3 3)
摘要 : 课外体育活动是 大学生提 高身体素质 、 进 行体育锻 炼的重要 形式, 也是培养大 学生终 身体育思想的重要 环节。 本 文以 4所职业技 术 学院在校 大学生课 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为例开展研 究 , 得 出结论 : 激发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需进 一步加 强。
关键 词 : 大学生 课外体育 活动 现状分析
课 外体育活动是大学 生提 高身体素质 、进行体育 锻炼 的重要
形式, 也是培养 大学 生终身体育思想 的重要 环节。 本文拟通过调查
3 、 项 目选 择
调查结果表 明 . 学生课外体 育参 与项 目具有倾 向性 。 其一选择
实效 性强 的活动项 目, 如跑步 , 排 序为第 1 ; 其二, 选择 粤西 4所高校大学生课外 体育活动 的现状和特点 ,了解大学生课 简便 易行 、 外体育活动 的特征及 目前 的参与情况 ,以期 为在校大学生课外体 健 身 、 娱乐 、 交往 、 竞争多功能 为一体 的球类项 目, 如篮球 , 羽毛球 , 育活动 的发展提供一个有效的参考 。
们对活动 的兴趣是高涨 的 , 那大学生们 的身体素质如何呢?
的 活动 量 应 该 比 女生 大一 些到课外 体育之 中 。 学生体 育项
4 、 课外活动 的目的、 效 果
很 明显 . 男生 的体质 整体要 比女生好 , 这也从侧面反 映出男生 目选择特点与要求 , 为高校课外体育项 目开设提供 了依据 。
高校体育课外活动现状与对策分析

关键词 : 高校 ; 体育; 课 外活 动 中 图分 类 号 : G6 4 2 . 2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3 ) 1 0 一 f ) 1 1 4 一 ( ) 2
近年来 ,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与现代人健康意识 的提升 , 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正在变得愈来愈高。在高等 院校 , 鉴于大学生的学业负担普遍较重 , 能够用于课外活 动的时间非常少 , 只靠每周一两次体育课难 以满足大学生
一 十 一— 。 十 “十 ”十 ”十 — ’ ’ 一 — —t 一“ 十 ”十 —十 一。— t一 一十 *十 - . — 。 十一”。 。 卜 十 “十 — — 。 .-”— 十
“十 — 。 十一 “十
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有 的大学生贫且益坚 , 不坠青云之志 ; 有的大学生身残志坚 , 成为生活的强者。但更多的弱势大 学生是饱受生理或心理的煎熬, 在时问的不知不觉流逝中 迷失 了生活的方 向, 丧失了前进的动力 , 在痛苦 中打发光 阴。
的不安定因素 。 化解大学生弱势群体带来的不 良的影响既
是社 会 的责任 , 同时也是 高校 的 义务 。必须 从 大学 生 弱 势 群体产生 的根源 发 ,铲除大学生弱势群体产生的土壤 ,
梁之才 , 对孩子多年的培养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高校大 学生弱势群体无论是在学校还是走上社会 , 都很难摆脱弱 势的影子, 很难取得骄人的成绩。 尤为严重的是 , 有的高校 大学生弱势群体最终走上违法犯罪 的道路 , 在给他人和社 会造成危害的同时, 也给 自己的家庭 以毁灭性 的打击 。无 论是来 自贫 困家庭 的马加 爵,还是来 自富裕家庭 的药家
生 活 困境 , 很容 易 产 生 悲观 失 望 的情 绪 , 如果 他 们 的 困 境 不能改变 ,悲观情绪就会转变成对社会 的仇视和对抗 , 进 而 引 发对 社 会 公正 、 平 等观 念 的困 惑 , 导 致 大学 生 自身 的 价 值观 念发 生 扭 曲 ,并进 而 引发 报复 社会 的犯 罪 行为 , 成
大学体育综合实践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大学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的探讨,分析了其意义、实施策略以及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旨在为高校体育教育提供参考。
一、引言大学体育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体育课程、课外活动、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大学体育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体育教育模式,将体育课程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大学体育综合实践的意义1. 增强学生体质,预防疾病大学体育综合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身体素质,降低疾病发生率。
通过参加各种体育项目,学生可以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在体育活动中,学生需要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集体活动,学生可以学会沟通、合作、互助,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 陶冶学生情操,丰富校园文化大学体育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体质,还能陶冶学生情操,丰富校园文化。
在活动中,学生可以领略到体育运动的魅力,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素养。
4.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大学体育综合实践活动涵盖了多种体育项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参加各类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三、大学体育综合实践的实施策略1. 完善课程设置高校应结合自身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合理设置体育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同时,注重课程内容的创新,引入新兴体育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丰富课外活动高校应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如运动会、体育节、俱乐部活动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
同时,鼓励学生自主组织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应重视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展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分析
[摘要]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高校体育目的与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个高校要提高体育教育水平,增强学生体质效果,仅靠体育课是不够的,必须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高校课外体育活动,这样才能达到体育教育整体水平提高的目标。
[关键词]体育竞赛课外体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 g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1-0033-02
学校群众性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的校风、校貌的外向体现,是学校体育课的延伸、延续,是完善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学生体质、加强学生体能、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又一途径。
其效力广泛、热烈、生动。
体育教学部要利用这一体育园地,因势利导地充分调动学生的体育意识,开发学生的体育潜能,拓宽学生的体育知识视野,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从而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促使学生成为适应新时代的合格人才。
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高校体育目的与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把课上学到的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和身体锻炼的方法运用到课外体育锻炼中,能使学生终身受益。
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是一个应该认真探索的问题。
体育教学部要利用课外体育活动促进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有计划,有指导
体育教学部在每学期初,应根据当地气候、学校体育设施等实际情况,作出本学期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详细工作计划。
计划要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活泼为主。
体育教学部在每学期初,要选派教学部业务精、有能力、有热情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进行指导。
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大多以各种竞赛项目为主,因此要求指导教师要下到基层,指导学生比赛的组织、编排及裁判员的培训。
在比赛过程中,指导教师要经常地帮助学生分析比赛形势、布置战术,使学生不仅在体能、技术上得以改善,而且在体育理论知识上有一个充分的提高,成为学体育、用体育、懂体育的高智能的体育爱好者。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动脑的生活习惯。
在学校所有的教学课程中,只有体育课是直接用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体能的。
高等院校的绝大部分学生是非体育专业的,体育教学有一定的运动量,学生活动后容易产生疲劳,恢复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学生掌握每个项目技术动作是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在这方面课外体育活动与学校体育课教学有很强的互补性。
二、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
高等学校的体育课是高等教育系统工程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国民体育基础的一部分,也是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怎样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呢?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是:形式多样,内容广泛,自愿参加。
实践证明,提高学生运动兴趣和爱好,是确保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质
量的关键。
为了提高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营造体育氛围,应从新生入学后就开始入手。
体育教学部门应组织新生观摩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课外体育活动,使新生耳濡目染,从感官上认识课外体育活动,激发其积极性。
同时在新生的体育理论课上讲解相关的体育卫生、体育常识及基础理论,不断引导学生培养“终生体育”的思想意识。
在比赛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互助、奋勇拼搏的优良品质。
磨炼学生的意志和毅力,激发学生强烈的竞争意识以适应未来的市场经济社会。
三、提高裁判水平,完善体育竞赛活动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主要以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竞赛为主,而不同的竞赛是在不同的规则的制约下进行的。
正确的裁判手段可以直接影响到课外体育活动的效果,影响到学生体育运动水平的发展,制约着学生思想道德水准发展方向,所以体育教学部门要针对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举办有关内容的裁判员培训班、学习班及讲座。
在此过程中可组织学生观摩及实习,使学生从主观和客观上认识、了解有关体育项目的组织、编排及竞赛规则内容,掌握裁判方法,真正领会其运用技巧。
可以从中抽调骨干力量参与和带动有关学生,逐步提高裁判水平,推动和促进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良性循环。
通过公正的裁判法则,规范学生的运动行为,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公正诚实,严肃认真,养成遵纪守法的优良品质。
学校体育教师在体育知识方面有一定的权威性,更在学生中有着
良好的影响。
体育教师应该转变观念,不应该只立足于上好体育课,还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通过组织课外体育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培训学生骨干,提高学生能力。
培养学生骨干的作用不容忽视,在体育课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每个教学班级都有体育委员,每个学院或系的学生会都有体育部长,这些人是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力军,体育教师可以在体育课教学时对他们进行单独的指导,在课外集中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体育专业素质水平。
四、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树立良好的道德风范
成功的课外体育活动能够增进班与班、系与系、同学与同学关系的发展。
要建立一个良性的课外体育循环,就要在活动中加强思想教育,注重精神文明建设。
课外体育活动是精神文明的窗口,也是强有力的形象化体育教育的手段,在体育竞赛中,强化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讲究体育道德、着装、仪表、言谈举止,注重文明礼貌,培养学生坚毅果断、机智勇敢、顽强拼搏、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
通过规范的课外体育活动使学生思想得以提升,道德得以改良,体质得以改善,技能战术得以提高,潜移默化地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品质和道德风范。
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予体,无体是无德智也”,科学地阐明了德、智、体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了体育的重要地位。
而课外体育
活动是体育的一项重要途径。
当代大学生是最富有探索和强烈求知欲的一代青年,丰富和规范新时代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是时代的召唤,是当今社会之必须。
课外体育活动不仅对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目的与任务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素质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宋爱军,余环虎.多层次实验体系教学模式的研究[j].大学教育,2012,(8):17.
[2]王梓,李忠宝.构建生命化课堂教学的策略[j].大学教育,2012,(10):92.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