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会计造假真实案例
2019年最新-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例分析(兰州大学)...-精选文档

2019.10.29 万福生科 复牌,股价 直接封死 跌停。
累计虚增收入7.4亿元左右 虚增营业利润1.8亿元左右 虚增净利润1.6亿元左右
案例回顾:曝光后股价跌跌不休
2019.9.14 2019.3.1
案例回顾: 曝光后的舆情热度
*数据来源于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
案例回顾:事件初步处理
2019年05月10日 证监会公布处罚决定
2019年05月08日
万福生科前身系湖南省桃 源县鲁万福有限责任公司 ,于2019年05月08日登 记注册,注册资本300万 元,分别由龚永福和杨荣 华以实物资产各出资150 万元。法定代表人为杨荣 华。
2019年04月01日
股东杨荣华、龚永福各增 资人民币1,000万元,注册 资本增至人民币2,000万元 。更名为湖南湘鲁万福农 业开发有限公司。
vs
陶碧华
老干妈
我坚决不上市,一上市,就可能倾家荡产。 上市那是欺骗人家的钱,有钱你就拿,把钱 圈了,喊他来入股,到时候把钱吸走了,我 来还债,我才不干呢。所以一有政府人员跟 我谈上市,我跟他说:谈都不要谈!免谈! 你问我要钱,我没得,要命一条
赞
2019-04-21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
28
动因分析:家族公司的内部治理失衡
上市前财务指标
净利润 ROE EVA Z-Score 现金流量
评价
上市后财务指标
净利润 ROE EVA Z-Score 现金流量
评价
2019-04-21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
25
动因分析:财务造假三角因素
Ø 压力因素: 机会
ü
Ø 机会因素:
ü
ü ü
全产业链扩张的资金压力 ü 地方政府干预的外部压力
蓝天公司财务造假案例

公司背景
蓝天公司的主营业务为XX和XX,其中XX业务占比XX%,XX业务占比XX%。
公司还拥有一些辅助业务,如XX、XX等,但这些业务对公司的营收贡献较小。
公司的业务结构相对简单,主营业务突出,这也是公司能够保持稳健发展的原因之一。
业务构成
市场规模与地位
蓝天公司所在的XX行业市场规模庞大,达到数千亿元人民币。
蓝天公司财务造假案例
目录
contents
业务介绍 财务业绩 竞品分析 未来展望 总结和建议
业务介绍
01
公司在行业内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是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近年来,公司业绩稳步增长,市值不断攀升,备受市场关注。
蓝天公司成立于XXXX年,是一家在XX注册的上市公司,主要从事XX和XX业务。
蓝天公司财务造假案例:蓝天公司2018年总资产数据缺失,2019年总资产达到87.52亿港元,到2020年下降37.46%至54.73亿港元,之后连续两年略有下降。表明公司财务状况不稳定,可能存在财务造假问题。
2018FY
--
--
2019FY
87.52
--
2020FY
54.73
-37.46
2021FY
加强信息披露透明度
03
上市公司应充分、真实、准确地披露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增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同时,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监管和追责。
防范财务造假的建议措施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权责关系,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
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引入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背景的独立董事,加强对公司重大事项的审议和监督。
经营现金流详情数据
“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引发的会计诚信思考

“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引发的会计诚信思考“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引发的会计诚信思考引言:会计诚信一直是财务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然而,“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的曝光,再次提醒我们会计诚信的可贵性和必要性。
本文将从造假案的背景、影响、原因以及可能的应对措施等方面展开,探讨会计诚信的重要性及其对企业和经济的影响。
一、案例背景“万福生科”曾是一家备受市场瞩目的生物科技公司,但在2019年爆出财务造假案后,彻底失去了投资者的信任。
该公司被指控在财务报告中夸大了收入和利润,通过虚假业务交易、虚增销售额以及突出财务表现等手段来误导投资者。
此案的曝光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全面的调查。
二、造假案的影响1. 投资者信任破裂:财务造假案的曝光使投资者对企业的诚信产生怀疑,导致投资者的信任破裂。
失去了投资者的信任,企业将很难再获得资本支持和发展机会。
2. 股价暴跌:一旦财务造假被揭露,股价往往会迅速下跌,投资者资金损失惨重。
在“万福生科”案中,公司股价一度暴跌超过80%,市值蒸发巨大,给投资者带来沉重的打击。
3. 业务恶化:此类财务造假案件通常与公司运营和业务实际状况严重脱节,企业面临着业务恶化、信用损失和声誉受损等难题。
在“万福生科”案中,公司多家合作伙伴纷纷终止了与其的合作关系,业务受到了重大影响。
三、财务造假的原因1. 利益驱动:企业的盈利压力是财务造假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追求较高的利润和股价,企业可能会选择不择手段地提高财务表现,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融资机构。
2. 薄弱内部控制: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是财务造假的另一重要原因。
内部控制的薄弱性使得企业的财务账目易被人为篡改,财务造假得以长期存在。
3. 缺乏监管和审计:缺乏严格的监管和审计也是财务造假的原因之一。
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监管部门和审计人员的不足可能导致财务报告的真实性问题。
四、会计诚信的重要性1. 维护市场秩序:会计诚信是维护市场秩序的基石。
准确、真实的财务信息是投资者和资本市场做出决策的重要依据,只有诚实守信的企业才能够树立合法、公平、透明的市场秩序。
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例分析-文档资料

湖南省傻牛食品
5大客户
怀化小丫丫食品
津市市中意糖果
虚增收入 ————虚构客户
津市市中意糖果有限公司
湖南祁东佳美食品有限公司 虚报成 1415.61万元 实为 销售收入 (湖南) 实为 3976.55 虚报为 17150.33 销售金额 1380.39万元 湖南省傻牛食品厂 怀化小丫丫食品有限公司 中报更正后从名单中 消失 销售金额 1340.64元 222.80万元 虚报成 1341.95万元 实为 118.73万元
会计手段分析:手段一
报表更正前
虚增收入
报表更正后
从以上利润表可以看出,万 福生科2019年半年报中实际 营业收入为8231万元,与虚 报的2.7亿元相比虚增了1.88 亿元 实际亏损为1368万元
与虚报盈利2655万元 利润虚增了4023万元
虚增收入 ————虚构客户
东莞市常平湘盈粮油
湖南祁东佳美食品
农业类的公司并不赚钱,甚至很多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依赖于国家的财 政补贴。 而万福生科在2019年——2019年的上市前三年,营业收入、净利润持续 保持高 速增长:2009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3.55%、54.20%; 2019年营业 收入、净利润较上一年同比增长了32.33%、40.22%。
2.多家公司解除合约
近日,多家上市公司宣布与中磊会计师事务所解除合约,河北宣工就 是其中一家。河北宣工在日前发布的公告中称,决定取消聘任中磊继 续担任该公司的审计机构。而值得一提的是,河北宣工与中磊的合作 仅有一个月时间。据已经披露的信息显示,除河北宣工外,和中磊所 解除合约的上市公司还包括赣粤高速、洪城水业、老白干酒、金钼股 份等26家上市公司。 就像绿大地绊倒了鹏城事务所万福生科则终结了中磊事务所。万福生 科造假门爆发后,审计机构中磊事务所早已散得七零八落,各地人马 找到新“东家”,被大信、利安达、中兴华富华等三家事务所瓜分。 中磊为躲避监管部门的惩罚,正在导演一场金蝉脱壳大戏,通过投奔 其他会计师事务所、换个马甲继续从事经营服务,这种做法对比此前 绿大地案的会计师事务所鹏华投奔国富浩华,可谓如出一辙
康美药业造假事件

7 7
财报分析
8
康 美 财 报 分 析
康美财务造假,从历年 财报中可窥探端倪。
8
财报分析
• 1、“存贷”双高:账上流动资金“充足”,仍大规模 举债
• 从总体规模上来看,康美的流动负债控制在流动资 产之下,负债和流动资产的比值则控制在1-2之间。但 在应收款与存货占据一定比重的情况下,康美的流动 资产受限程度较大,企业的偿债风险水平无法通过数 据本身体现。不过,账面资金看起来不错的公司,融 资的闸门却并未有任何收敛。自2006年发行第一支债 券发行后,2014年后康美加速债券融资,2017年发行债 券6支,2018年发行债券13支。如此大规模举债来实现 公司多元化业务扩张无疑存在一定风险。
9 9
财报分析-总负债与流动资产情况
10 10
财报分析
• 2、应收款:被关联方占用,且用途不明
• 在2018年年报披露的其他应收款中,对普宁康都药 业有限公司所占的56.29亿其他应收款,计提60.63%的 坏账准备;对普宁市康淳药业有限公司所占的32.5亿其 他应收款计提了35.01%的坏账准备。而康美与相关关 联公司资金往来,所占用的这88.79亿元而是被相关关 联公司用于购买公司股票。事实上,财务造假案例中 ,不少公司都存在应收款科目中存在问题,康美亦不 例外。
康美事件始末
• 2018年12月28日晚间康美药业公告,公司 收到中国证监会《调查通知书》。
• 2019年4月30日,康美药业发布了高达近 300亿的“会计差错”。
• 2019年5月1日,发致股东信致歉。 • 2019年5月17日,证监会通报康美药业财
2019会计造假真实案例

2019会计造假真实案例一、中安消借壳欺诈及银信评估未勤勉尽责案(行政处罚决定书[2019]40号,44-46号)。
本案系一起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中并购欺诈和信披违法的典型案件。
中安消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中安消)在借壳中安科股份有限公司上市过程中虚增置入资产,虚增营业收入5515万元。
上海银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对评估资产未予充分关注,收益预测和评估值严重虚增。
本案表明,对于重大资产重组中的舞弊行为,上市公司重组参与各方、中介机构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抚顺特钢财务造假案(行政处罚决定书[2019]147号、33号)。
本案系一起国有上市企业长期系统性造假的典型案件。
2010年至2017年9月,抚顺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抚顺特钢)滥用特殊钢原料投炉废料可作普通钢原料的特点,伪造“返回钢”入库凭证虚增库存,虚增利润约19亿元。
2019年5月,抚顺特钢未按期披露2017年年度报告和2018年季报被行政处罚。
本案表明,证监会将持续加大对各类信息披露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督促上市公司严格依法履行各项信息披露义务,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推动上市公司质量不断提高。
三、美丽生态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及新时代证券未勤勉尽责案。
(行政处罚决定书[2019]69号)。
本案系一起以不实盈利预测信息“忽悠式”重组的典型案件。
2015年,深圳美丽生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美丽生态)在收购江苏八达园林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的重大重组文件中未如实描述金沙湖项目和官塘项目的进展情况、对相关项目2015年收入预测不切合实际、将部分已终止的框架协议披露为已签订协议;新时代证券作为上述项目独立财务顾问,出具存在误导性陈述的报告及相关核查意见。
本案表明,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并购重组环节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是市场功能发挥的重要基础,大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中介机构要依法履行法定义务,切实提升信息披露质量。
四、盈方微财务造假案(行政处罚决定书[2019]114号)。
2019年案例14安然事件——会计造假和诚信危机.doc

安然事件——会计造假和诚信危机美国安然能源公司,一个居世界500强第7位,2000年营业规模过千亿美元,让世人赫然的能源巨人,几乎在一瞬间倒塌了……案例介绍1985年7月成立的安然公司,以中小型地区能源供应商起家,总部设在休斯敦,曾被认为是新经济时代传统产业发展的典范,做着实在的生意,有良好的创新机制。
其资产膨胀速度如滚雪球一般快速壮大,到破产前,公司的营运业务覆盖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共有雇员2.1万人,资产额高达620亿美元,总收入达1 000亿美元,而下属公司(包括合作项目)更是达到3 000多个。
安然主要营销电力和天然气。
1990年,安然收入的80%来自天然气传输服务业,而到2000年其收入的95%来自能源交易与批发业务。
壮大后的安然已不满足于传统的经营方式,它开始把目光投向能源证券。
安然管理层认为,为任何一个大宗商品创造衍生证券市场都是可能的,安然公司不断开发能源商品的期货、期权和其他金融衍生工具,把本来不流动或流动性很差的资产“盘活”,在能源证券交易中获得垄断地位,至20世纪90年代末,安然已从一家实体性的生产企业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家类似于对冲基金的华尔街式的公司;另外安然通过运用巧妙的会计手段,创造了一套十分复杂的财务结构,用于资本运作。
90年代末期至2001年夏天,安然在金融运作上获得极大成功,1995年安然公司被经济界权威杂志《财富》评为“最富创新能力的公司”,连续6年都排在微软、英特尔之前,它的最主要的“成就”就是对金融工具的创新运用,由于它的“出色表现”,安然公司的管理人员被业界认为是资本运营的高手。
可是,安然的成功毕竟是个泡沫,这个泡沫导致安然的股价从2000年的每股90美元跌至不到1美元,安然最终于2001年12月2日申请破产保护,成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案。
安然破产不仅使数百万持股人损失惨重,而且造成该公司大批员工投资在本公司股票上的退休金血本无归。
2001年11月下旬,美国最大的能源交易商安然首次公开承认自1997年至今,通过复杂的财务合伙形式虚报盈余5.86亿美元,在与关联公司的内部交易中,隐藏债务25.85亿美元,通过大约3 000家SPE(其中有900家设在避税天堂)进行自我交易、表外融资、编造利润,管理层从中非法获益。
违反会计法的真实案例

违反会计法的真实案例
近年来,违反会计法的真实案例屡屡发生,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以下是一些典型案例。
首先是上市公司“伟星新材料”财务造假案。
该公司在2016、2017年财报中虚增收入和利润,隐瞒负债和费用,骗取了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的信任。
此前,该公司还多次违反会计法规定,未及时披露财务信息、违规占用企业资产。
最终,该公司被证监会处以重罚,股票在2019年被暂停上市。
其次是私募基金管理人“澳柯玛投资”的违规操作。
该公司用虚假账户和财务报表隐藏了投资损失,骗取投资者的资金并非法挪用。
由于缺乏资管业务经验和风险意识,该公司的管理团队对风险控制不力,导致资金被大量亏损。
最终,该公司被证监会吊销基金从业资格,相关人员也被追究刑事责任。
再次是某地方农村信用社“犇犇贷”乱象。
该信用社通过伪造贷款人身份、夸大项目收益等方式,虚增贷款业务规模,骗取政府补贴和利息差。
而且,该信用社的财务报表存在虚增、弄虚作假等问题,违反了《会计法》的规定。
最终,该信用社被银保监会处罚,相关人员也面临行政和刑事责任。
违反会计法的行为给企业、投资者和社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损害了公众的信任和对企业的声誉。
因此,加强会计监管,完善会计制度,加强会计人员教育培训,提高企业会计治理水平,避免违法违规的行为发生至关重要。
同时,投资者和市场监管机构也需要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督和惩戒力度。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公众利益和市场秩序的稳定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美药业A股史上规模最大的财务造假舞弊案2019年4月29日,康美药业发布更正公告,称其2017年的年报数据存在重大差错。
存货少计195亿元,现金多计299亿元。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几乎所有数据都需要更正,对2017年财报做出重大调整。
4月30日晚间,上交所立刻向康美药业发监管函,称公司在财务管理、信息披露、内部控制等方面可能存在重大疑问,予以高度关注。
此外,证监会已对康美药业审计机构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涉嫌未勤勉尽责立案调查。
5月17日下午,证监会通报了康美药业调查进展。
据证监会称,现已初步查明,康美药业披露的2016至2018年财务报告存在重大虚假信息,一是使用虚假银行单据虚增存款; 二是通过伪造业务凭证进行收入造假; 三是部分资金转入关联方账户买卖本公司股票。
公司涉嫌违反《证券法》第63条等相关规定。
康美药业是曾经的千亿市值白马股、中药行业的龙头,前期已经屡遭质疑,但没有确凿的证据。
如今,随着证监会调查进展的通报,财务造假有了实锤。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康美药业市值仅剩186亿元,较上年末458.09亿元缩水六成。
康得新A股史上最大利润造假案康得新2015年虚增利润总额23.81亿元,占年报披露利润总额的144.65%。
2016年虚增利润总额30.89亿元,占年报披露利润总额的134.19%。
2017年虚增利润总额39.74亿元,占年报披露利润总额的136.47%。
2018年虚增利润总额23.81亿元,占年报披露利润总额的722.16%。
合计四年虚增利润119亿元,成为A股史上最大利润造假案。
公司股票自7月8日起,一直处于停牌状态。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康得新市值仅剩125亿元,较上年末270.53亿元市值缩水逾5成。
为其提供审计服务的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已经被立案调查。
康得新利润造假的方法是通过伪造海外客户,炮制虚假业务合同,临摹国外客户签名,粘贴打印,虚构外销业务产业链。
康得新至今仍坚称截至2018年底账上有着150亿元的现金。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150亿元现金中存放于北京银行西单支行的122亿元的巨款,瑞华会计师事务所无法确认它们的存在。
与此同时,公司有数位董事、监事也均不保证该笔巨款的真实性。
实际控制人钟玉先生,因涉嫌犯罪被执行逮捕。
獐子岛利用农产品存货盘点的复杂性调节利润2019年11月,獐子岛再一次收到深交所的关注函,要求其说明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依据。
这显然不是獐子岛第一次出现此类事件,网友怒了,“骗我可以,请注意次数”。
目前,公司处罚60万,董事长处罚30万,公司24个人终身市场禁入。
在之前的2018年2月9日,獐子岛收到了中国证监会的《调查通知书》,因獐子岛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其立案调查。
根据证监会的调查结果显示,獐子岛这场财务造假从2016年就已开始。
獐子岛的2016年年报中以虚减营业成本、虚减营业外支出的方式,虚增利润1.3亿元,虚增的利润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158.15%,獐子岛披露的2016年度报告中净利润为7571万元,实际上獐子岛在2016年的真实利润总额为-4822.23万元,净利润为-5543.31万元。
獐子岛公司2017年年度报告虚减利润2.8亿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38.57%,追溯调整后,业绩仍为亏损。
獐子岛在此前2014年、2015年净利润均为负数,如果2016年2017年净利润继续为负,按照深交所规定,连续亏损三年将被暂停上市,连续亏损四年将被终止上市。
然而,2016年的净利润并没有追溯调整,依然为正数,2018年的净利润也为正数,彻底地躲过了净利润连续3年为负将被终止上市的规则,把投资者糊弄得团团转。
獐子岛具体如何调整?这与养殖方法有关。
据獐子岛内部人士介绍,獐子岛养殖扇贝主要技术是深水贝类底播增殖技术,即通过撒播的方式将贝苗放在适宜养殖的海域,让苗在海底自然生长,长到合适大小再进行捕捞。
而在会计存货科目的盘点方面,生物资产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一直处于运动过程中,存货盘点存在困难,且从审计的角度,审计师也很难深入到海底进行扇贝的监盘,且扇贝大小不一,定价也不同,存在着巨大的会计估计,也容易被上市公司用来操纵利润,A股至今也出现过多起因为农产业存货监盘困难而出现财务造假的案例。
东旭光电大存大贷,货币资金真实性存疑市场公认的白马股东旭光电在2019年遭遇股债双杀。
一方面,其货币资金充裕,2018年和2019年前三季度,其账上的货币资金分别为198亿元和183亿元。
另一方面,2018年和2019年前三季度的有息负债总额分别为205.38亿元和221.13亿元。
11月18日,在债券“17东旭01”出现37%的“离奇”暴跌之后,深圳证券交易所于次日发布公告:未收到东旭光电发行的中期票据付息兑付资金。
简而言之,“白马股”东旭光电出现了债券兑付实质性技术性违约。
账上那么多钱,而东旭光电却连20亿元的债都还不起,且公司员工连工资都出现延期,不能不让人怀疑其货币资金的真实存在。
雏鹰农牧并购关联方资产虚构利润雏鹰农牧曾经进行一系列可疑的股权倒卖活动,对一些官司缠身的“老赖”公司进行投资,同时又通过一些关联公司对相关投资进行接盘,短时间内以高溢价收购投资标的,从而达到通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项目虚增公司业绩的目的。
雏鹰农牧通过募投项目的名义,在资本市场上募集大量资金,用于建设猪圈等养殖场所,但随后将猪圈及相关土地进行出售,回笼资金并获得利润。
之后,雏鹰农牧将这些资金用于前述投资项目,短期持有后找到关联方进行接盘,从而“创造”投资收益。
需要说明的是,雏鹰农牧已经于2019年10月份因股票面值连续20天低于一元被强制从A股退市,成为继中弘股份以来的面值退市第二股。
风华高科花式玩弄“应收账款”的方式来虚增利润2019年8月,风华高科收到广东监管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公司信息披露存在虚假记载,以及存在未及时披露董事会监事会决议两项违法事实。
公司应收账款对应债权转让存在问题,并在2015年年度报告、2016年半年度报告、2016年年度报告均存在虚假记载。
公司在开展贸易业务时,形成约6319万元的应收账款,且对应债权并没有抵押物等担保,且几次向债务人催款未果。
为了解决应收账款账目挂账问题、延长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时间,风华高科竟玩起了花招。
它通过两种方式来处置应收账款:一是通过粤盛资产和宁夏顺亿资产配合操作,由风华高科于2016年3月出资5500万元,购买粤盛资产的一项理财产品,粤盛资产收到该笔资金后,全部转至宁夏顺亿,宁夏顺亿以2015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原价受让风华高科的约5470万元应收账款,并以支付受让款的名义,将收到的上述款项全部转回风华高科。
二是通过案外人刘某华实际控制的深圳市全聚能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全聚能)配合操作,由该公司以2015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以八折(680.3万元)的价格受让风华高科应收850万元应收账款,其所支付的受让款,来源于风华高科向刘某华实际控制的另一家公司支付的预付款约250万元以及对该公司的应收账款约430万元。
风华高科在分别与宁夏顺亿、深圳全聚能签署债权转让合同时,另行分别签署补充协议,均明确约定:自合同生效之日起,风华高科仍负有追收对应应收账款的权利和义务。
若款项未足额收回,损失由风华高科承担。
经核实,本案所涉应收账款对应债权并未实质发生转让、其转让时已预计难以按时收回。
也就是说,风华高科本该计提坏账准备,但他却通过这种眼花缭乱的方式来延期计提坏账,使得利润表相对好看,也就是变相地虚增了利润。
风华高科《2016年半年度报告》和年度报告均虚增利润超过6000万,分别占当期利润总额的60.21%和33.05%。
此次风华高科财务“做手脚”的入手之处应收账款,具体手法是花式逃避坏账计提,甚至倒手就把坏账当成利润来算,金额高达6000万之多。
对此,证监会对公司处以40万元罚款,并对涉案的26名公司人员加以处罚。
而这26人名单中,三任董事长就赫然在列。
包括公司的前前任、前任和现任董事长。
这三人都是这起信披违法事件的始作俑者,被处罚金额都是20万元,也是涉案人员中被处罚力度最大的。
藏格控股虚增6亿元营收超过21亿元资金被控股股东非经营性占用2019年12月3日,藏格控股收到青海证监局《行政处罚决定书》,藏格控股存在的违法事项包括:虚増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虚增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隐报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巨额资金这三项违规事项。
其中,关于虚増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青海证监局认定藏格控股通过开展虚假贸易业务的方式,在2017年和2018年分别虚增利润总额1.28亿元和4.77亿元,导致该公司2017、2018年度财报存在虚假记载。
关于虚增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青海证监局认定藏格控股通过开展虚假贸易业务的方式,在2017年、2018年分别虚增预付账款2.41亿元、2.81亿元,也就是相当于虚增了同等数量的资产。
关于控股股东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问题,青海证监局认定,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期间,藏格控股的控股股东西藏藏格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方利用虚假贸易业务预付账款、钾肥销售业务应收账款非经营性占用藏格控股资金共计22.14亿元。
截至2019年6月30日,占用资金余额为21.63亿元。
藏格控股未按规定及时披露上述事项,也未在《2018年半年度报告》和《2018年年度报告》中予以披露。
针对上述违规事件,藏格控股被青海证监局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
同时,公司实控人肖永明被采取5年市场禁入措施,并处以90万元的罚款。
香溢融通资管计划收益权虚假转让致投资收益虚增从而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近日,香溢融通发布公告称,公司对2015年度、2016年度、2017年度会计差错进行更正,以上年度净利润分别减少7937.37万元、增加2471.74万元、减少358.56万元,其中2015年度减少的净利润占到当年原披露净利润的56%。
对于会计差错产生的原因,香溢融通称,公司在全面自查时发现,在收益权转让的同时,存在对交易对手的担保补偿协议:控股子公司香溢担保分别与开泰投资、超宏投资、九牛投资签订了担保服务合同,承诺相关投资产品清算后,所得分配款项少于转让款以及年化12%收益的,不足部分由香溢担保补足;且公司对超宏投资、九牛投资亦有差额补足的承诺。
因此以上两笔投资收益并不满足收益确认的条件。
根据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只有当资管计划收益权的风险和报酬都全部转移给了交易对手的情况下,才能确认所有权的转移,才能确认投资收益。
所以,这一会计差错将导致2015年公司确认的两项投资收益共1.03亿元存在差错。
辅仁药业17亿元货币资金突然消失在最新回复上交所问询的公告中,辅仁药业承认,截至2019年7月19日,公司及子公司拥有现金总额为1.27亿元,其中受限金额1.23亿元,未受限金额377.8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