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4789系列标准to20110907国标委

合集下载

推荐性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目录

推荐性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目录

30 GB/T 4789.30-2003
31 GB/T 4789.31-2003
32 GB/T 4789.32-2002 33 GB/T 4789.33-2003 34 GB/T 4789.34-2003 35 GB/T 4789.35-2003
2
GB/T5009-2002
理化检验方法 36 GB/T 5009.1-2003 37 GB/T 5009.2-2003 38 GB/T 5009.3-2003 39 GB/T 5009.4-2003 40 GB/T 5009.5-2003 41 GB/T 5009.6-2003 42 GB/T 5009.7-2003 43 GB/T 5009.8-2003 44 GB/T 5009.9-2003 45 GB/T 5009.10-2003 46 GB/T 5009.11-2003 47 GB/T 5009.12-2003 48 GB/T 5009.13-2003 49 GB/T 5009.14-2003 50 GB/T 5009.15-2003 51 GB/T 5009.16-2003 52 GB/T 5009.17-2003 53 GB/T 5009.18-2003 54 GB/T 5009.19-2003 55 GB/T 5009.20-2003 56 GB/T 5009.21-2003 57 GB/T 5009.22-2003 58 GB/T 5009.23-2003 59 GB/T 5009.24-2003 60 GB/T 5009.25-2003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 理化部分 总则 食品的相对密度的测定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 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 食品中蔗糖的测定 食品中淀粉的测定 GB/T 5009.1-1996 GB/T 5009.2-1985 GB/T 5009.3-1985 GB/T 5009.4-1985 GB/T 5009.5-1985 GB/T 5009.6-1985 GB/T 5009.7-1985 GB/T 5009.8-1985 GB/T 5009.9-1985 2003-08-11 2004-01-01 2003-08-11 2004-01-01 2003-08-11 2004-01-01 2003-08-11 2004-01-01 2003-08-11 2004-01-01 2003-08-11 2004-01-01 2003-08-11 2004-01-01 2003-08-11 2004-01-01 2003-08-11 2004-01-01

6.金黄色葡萄球菌GB 4789.10-2016

6.金黄色葡萄球菌GB 4789.10-2016

定性检测——选择性增菌
• 步骤:称取25g样品至盛有225ml 7.5%氯化 钠肉汤或10%氯化钠胰酪胨大豆肉汤的容器 中,均质。液体样品量取25mL。 • 作用:1,复苏细菌; 2,选择性增菌 • 操作要点:1,准确称(量)取; 2,按标准要求时间温度培养
定性检测——平板划线分离
• 步骤:分别用接种环取培养液1环,划线接 种于一个Baird-Parker平板和一个血平板(, 于36±1℃分别培养18-24h(血平板)或4048h( Baird-Parker平板) • 作用:以划线方式在琼脂平板上分离出单菌 落,通过单菌落的菌落形态判别出具有典型 形态的可疑菌落进行下一步生化及血清实验 确定。 • 操作要点:1,保持用于划线平板表面干燥 2,必须在平板中画出单菌落 3,用于划线平板需要现配现用
2,涂布是,涂布棒不要接触平板边缘
• 选择合计菌落数在20-200的平板,计算典型菌 落数。如果: • a)只有一个稀释度平板菌落数在20-200CFU之 间且有典型菌落,计数该稀释度平板上典型 菌落; • b)最低稀释度平板的菌落小于20,计数该稀 释度平板上的典型菌落。 • c) 某一稀释度平板的菌落大于200且有典型菌 落,但下一稀释度平板上没有典型菌落,计 数该稀释度平板上的典型菌落。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方法
• • • • • • GB 4789.10-2016 ISO 6888 FDA(BAM) online chapter 12 化妆品卫生规范 USP/BP/EP ……
GB4789.10-2016的主要变化
• 1.删除了英文名称 • 2.修改操作程序,删除了分离培养基血平板 • 3.删除了增菌液10%氯化钠胰酪胨大豆肉汤 (跟国际接轨,FDA,ISO等均无定性方法, 且都使用7.5%氯化钠肉汤) • 4.修改葡萄球菌肠毒素检验为可选项

图解GB 4789.15霉菌和酵母计数

图解GB 4789.15霉菌和酵母计数

GB 4789.15-2016霉菌和酵母计数野兽食品伙伴网应用概况1标准修订2标准详解3质控要求4CONTENTSPART 1霉菌和酵母概况Overview of mould and yeast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 Food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病毒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动物生物六界分类法真菌(菌物)已发现七万多种大型真菌是各类蕈类,小型真菌包括霉菌和酵母。

与动物、植物主要的区别是,真菌有细胞壁,主要成分为甲壳素(几丁质)。

相对于低等的细菌来说,霉菌和酵母生长缓慢,竞争力较弱,故只能在不利于细菌的环境中形成优势。

霉菌和酵母基本特性少数对人类有益,绝大多数不造成直接危害,但可导致食品的腐败变质,极少数能够致病或产生真菌毒素,危害极大。

细胞较大,代谢能力比细菌强100倍以上,故标准限量更严格。

危害生长水活度细菌0.90酵母0.87霉菌0.70卫生学意义霉菌和酵母计数主要用于判定样品被真菌污染程度,也可用于监测样品中真菌的性质和繁殖动态,进行样品的卫生学综合评价。

Mould and YeastPART 2检验方法标准修订Revision of Inspection Method Standard 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 Food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GB 4789.15-84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归口并负责起草。

主要起草人:罗雪云GB/T 4789.15-2003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主要起草人:罗雪云、李风琴、李玉伟GB 4789.15-94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归口并负责起草。

主要起草人:罗雪云GB 4789.15-2010未公布检验方法标准制修订GB 4789.15-2016起草单位: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主要起草人:李凤琴、韩小敏、江涛、赵熙等参考国内外标准情况GB 4789.15-2010主要的技术性变化,就是培养温度从25℃~27℃修改为28℃。

食品检验标准精选(最新)

食品检验标准精选(最新)

食品检验标准精选(最新)G4789.1《GB4789.1~31、33~35-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4789.1《GB/T4789.1-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4789.2《GB/T4789.2-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4789.3《GB/T4789.3-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4789.4《GB/T4789.4-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4789.7《GB/T4789.7-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G4789.8《GB/T4789.8-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验》G4789.9《GB/T4789.9-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空肠弯曲菌检验》G4789.10《GB/T4789.10-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4789.30《GB/T4789.30-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G4789.32《GB4789.32-2002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的快速检测》G4789.34《GB/T4789.34-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双歧杆菌检验》G4789.35《GB/T4789.35-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食品中乳酸菌检验》G4789.36《GB/T4789.36-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检验》G4789.37《GB/T4789.37-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计数》G4789.38《GB/T4789.38-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杆菌计数》G4789.39《GB/T4789.39-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粪大肠菌群计数》G4789.40《GB/T4789.40-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阪崎肠杆菌检验》G5009.7《GB/T5009.7-2008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G5009.8《GB/T5009.8-2008食品中蔗糖的测定》G5009.9《GB/T5009.9-2008食品中淀粉的测定》G5009.19《GB/T5009.19-2008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G5009.23《GB/T5009.23-2003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l、B2、Gl、G2的测定》G5009.33《GB/T5009.33-2008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G5009.49《GB/T5009.49-2008发酵酒及其配制酒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5009.69《GB/T5009.69-2008食品罐头内壁环氧酚醛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5009.88《GB/T5009.88-2008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G5009.118《GB/T5009.118-2008谷物中T-2毒素的测定》G5009.146《GB/T5009.146-2008植物性食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种残留量的测定》G5009.162《GB/T5009.162-2008动物性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和拟除虫菊酯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G5009.190《GB/T5009.190-2006食品中指示性多氯联苯的测定》G5009.191《GB/T5009.191-2006食品中氯丙醇含量的测定》G5009.204《GB/T5009.204-2005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测定方法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G5009.205《GB/T5009.205-2007食品中二噁英及其类似物毒性当量的测定》G5009.206《GB/T5009.206-2007鲜河豚鱼中河豚毒素的测定》G5009.207《GB/T5009.207-2008糙米中50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G5009.208《GB/T5009.208-2008食品中生物胺含量的测定》G5009.209《GB/T5009.209-2008谷物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G5009.210《GB/T5009.210-2008食品中泛酸的测定》G5009.211《GB/T5009.211-2008食品中叶酸的测定》G5009.212《GB/T5009.212-2008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G5009.213《GB/T5009.213-2008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测定》G5009.218《GB/T5009.218-2008水果和蔬菜中多种农药残留量的测定》G5009.219《GB/T5009.219-2008粮谷中矮壮素残留量的测定》G5009.220《GB/T5009.220-2008粮谷中敌菌灵残留量的测定》G5009.221《GB/T5009.221-2008粮谷中敌草快残留量的测定》G5009.222《GB/T5009.222-2008红曲类产品中桔青霉素的测定》G5127《GB5127-1998食品中敌敌畏﹑乐果等最大残留限量标准》G5530《GB/T5530-2005动植物油脂酸值和酸度测定》G5413《GB/T5413.1~32-1998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通用检验方法》G5535.1《GB/T5535.1-1998动植物油脂不皂化物测定:乙醚提取法》G5535.2《GB/T5535.2-1998动植物油脂不皂化物测定:己烷提取法》G5538《GB/T5538-2005动植物油脂过氧化值测定》G7628《GB/T7628-2008谷物中维生素B1测定》G7629《GB/T7629-2008谷物中维生素B2测定》G7718《GB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9676《GB9676-2003牛乳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限量》G9695.5《GB/T9695.5-2008肉与肉制品pH测定》G9695.6《GB/T9695.6-2008肉制品胭脂红着色剂测定》G9695.7《GB/T9695.7-2008肉与肉制品总脂肪含量测定》G9695.8《GB/T9695.8-2008肉与肉制品氯化物含量测定》G9695.10《GB/T9695.10-2008肉与肉制品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测定》G9695.18《GB/T9695.18-2008肉与肉制品总灰分测定》G9695.20《GB/T9695.20-2008肉与肉制品锌的测定》G9695.21《GB/T9695.21-2008肉与肉制品镁含量测定》G9695.25《GB/T9695.25-2008肉与肉制品维生素PP含量测定》G9695.29《GB/T9695.29-2008肉制品维生素C含量测定》G9696《GB/T9696-2008动植物油脂水分和挥发物含量测定》G10221《GB/T10221-1998感官分析术语》G10765《GB10765~10770-1998婴幼儿食品》G10784《GB/T10784-2006罐头食品分类》G10786《GB/T10786-2006罐头食品的检验方法》G12087《GB/T12087-2008淀粉水分测定烘箱法》G12399《GB/T12399-1996食品中硒的测定》G12456《GB/T12456-2008食品中总酸的测定》G12457《GB/T12457-2008食品中氯化钠的测定》G13025.7《GB/T13025.7-1999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碘离子的测定》G13432《GB13432-2004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G14553《GB14553-2003粮食、水果和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测定的气相色谱法》G14614.4《GB/T14614.4-2005小麦粉面团流变特性测定吹泡仪法》G14772《GB/T14772-2008食品中粗脂肪的测定》G15193《GB15193.1~21-2003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G16285《GB/T16285-2008食品中葡萄糖的测定酶-比色法和酶-电极法》G16286《GB/T16286-1996食品中蔗糖的测定方法》G16287《GB/T16287-1996食品中淀粉的测定方法》G16290《GB/T16290-1996感官分析方法学:使用标度评价食品》G16291《GB/T16291-1996感官分析:专家的选拔﹑培训和管理导则》G16319《GB16319-1996食品中敌百虫最大残留限量标准》G16320《GB16320-1996食品中亚胺硫磷最大残留限量标准》G16323《GB16323-1996食品中阿特拉津最大残留限量标准》G16333《GB16333-1996双甲脒等农药在食品中的最大残留限量》G16334《GB16334-1996γ辐照装置食品加工实用剂量学导则》G16336《GB16336-1996食品中阿特拉津残留量的测定》G16337《GB16337-1996大豆及谷物中氟磺胺草醚残留量的测定》G16338《GB/T16338-1996粮食中绿麦隆残留量的测定》G16339《GB/T16339-1996大米中禾大壮残留量的测定》G16340《GB/T16340-1996食品中灭幼脲残留量的测定》G16341《GB/T16341-1996食品中五氯硝基苯残留量的测定》G16342《GB/T16342-1996食品中锑的测定》G16343《GB/T16343-1996食品中镍的测定》G16346《GB/T16346-1996食品中诱惑红的测定》G16740《GB16740-1998保健食品通用标准》G16860《GB/T16860-1998感官分析方法:质地剖面检验》G16861《GB/T16861-1998感官分析:通过多元分析方法鉴定和选择用于建立感官剖面的描述词》G16919《GB/T16919-1998食用螺旋藻粉》G17022《GB17022-1998盐碘现场半定量检测包质量评定标准》G17321《GB/T17321-1998感官分析方法:二、三点检验》G17328《GB17328-1998食品中稳杀得、精稳杀得残留量的测定》G17329《GB17329-1998食品中双甲脒残留量的测定》G17330《GB17330-1998食品中甲基异柳磷残留量的测定》G17331《GB17331-1998食品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G17332《GB17332-1998食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G17333《GB17333-1998食品中除虫脲残留量的测定》G17334《GB17334-1998食品中游离棉酚的测定》G17335《GB17335-1998食品中栀子黄的测定》G17336《GB17336-1998食品中红曲色素的测定》G17337《GB17337-1998食品中锗的测定》G17338《GB17338-1998食品包装用丙烯腈-苯乙烯成型品中残留丙烯腈单体的测定》G17356《GB/T17356.1~5-1998西洋参加工产品分等质量标准》G17375《GB/T17375-1998动植物油脂灰分测定法》G17406《GB/T17406-1998食品中植酸的测定》G17407《GB/T17407-1998食品中微生素B6的测定》G17408《GB/T17408-1998大米中稻瘟灵残留量的测定》G17527《GB/T17527-1998胡椒精油含量测定方法》G17528《GB/T17528-1998胡椒碱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G18407.5《GB/T18407.5-2003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乳与乳制品产地环境要求》G18627《GB/T18627-2002食品中八甲磷残留量的测定方法》G18628《GB/T18628-2002食品中乙滴涕残留量的测定方法》G18629《GB/T18629-2002食品中扑草净残留量的测定方法》G18630《GB/T18630-2002蔬菜中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量的简易检验方法》G18782《GB/T18782-2002调味品中3-氯-1,2-丙二醇的测定》G18962《GB/T18962-2003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铅离子的测定》G18979《GB/T18979-2003食品中黄曲霉素的测定》G19338《GB19338-2003蔬菜中硝酸盐限量》G19339《GB/T19338-2003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的快速测定》G19426《GB/T19426-2006蜂蜜、果汁和果酒中497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19648《GB/T19648-2006水果和蔬菜中500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19649《GB/T19649-2006粮谷中475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19650《GB/T19650-2005动物组织中437种农药多残留测定方法气相色谱-质谱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19495.1《GB/T19495.1-2004转基因产品检测通用要求和定义》G19495.2《GB/T19495.2-2004转基因产品检测实验室技术要求》G19495.3《GB/T19495.3-2004转基因产品检测核酸提取纯化方法》G19495.4《GB/T19495.4-2004转基因产品检测核酸定性PCR检测方法》G19495.5《GB/T19495.5-2004转基因产品检测核酸定量PCR检测方法》G19495.6《GB/T19495.6-2004转基因产品检测基因芯片检测方法》G19495.7《GB/T19495.7-2004转基因产品检测抽样和制样方法》G19495.8《GB/T19495.8-2004转基因产品检测蛋白质检测方法》G20188《GB/T20188-2006小麦粉中溴酸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G20364《GB/T20364-2006动物源产品中聚醚类残留量的测定》G20361《GB/T20361-2006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G20362《GB/T20362-2006鸡蛋中氯羟吡啶残留量的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G20373《GB/T20373-2006变性淀粉中乙酰基含量的测定酶法》G20374《GB/T20374-2006变性淀粉氧化淀粉羧基含量的测定》G20375《GB/T20375-2006变性淀粉羧甲基淀粉中羧甲基含量的测定》G20376《GB/T20376-2006变性淀粉中羟丙基含量的测定质子核磁共振波谱法》G20377《GB/T20377-2006变性淀粉乙酰化二淀粉己二酸酯中己二酸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20378《GB/T20378-2006原淀粉淀粉含量的测定旋光法》G20379《GB/T20379-2006淀粉衍生物葡萄糖浆、果糖浆和氢化葡萄糖浆成分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20380.1《GB/T20380.1-2006淀粉及其制品重金属含量: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砷含量》G20380.2《GB/T20380.2-2006淀粉及其制品重金属含量: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汞含量》G20380.3《GB/T20380.3-2006淀粉及其制品重金属含量: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铅含量》G20380.4《GB/T20380.4-2006淀粉及其制品重金属含量: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镉含量》G20741《GB/T20741-2006畜禽肉中地塞米松残留量的测定栩色谱-串联质潜法》G20743《GB/T20743-2006猪肉、猪肝和猪肾中杆菌肽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串联质谱法》G20744《GB/T20744-2006蜂蜜中甲硝唑、洛硝哒唑、二甲硝咪唑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0745《GB/T20745-2006畜禽肉中癸氧唪酯残留景的测定液相色谱一荧光检测法》G20746《GB/T20746-2006牛、猪的肝脏和肌肉中卡巴氧和喹乙醇及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色谱-质谱法》G20747《GB/T20747-2006牛和猪肌肉中安乃近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0748《GB/T20748-2006牛肝和牛肉中阿维菌素类约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G20750《GB/T20750-2006牛肌肉中氟胺烟酸残帘擘的测定液相色谱一紫外检测法》G20751《GB/T20751-2006鳗鱼及制品中十五种喹酮类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0752《GB/T20752-2006猪肉、牛肉、鸡肉和水产品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色谱-质谱法》G20753《GB/T20753-2006牛和猪脂肪中醋酸美仑孕酮、醋酸氯地孕酮和醋酸甲地孕酮残留量的测定》G20754《GB/T20754-2006畜禽肉中保泰松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一紫外检测法》G20755《GB/T20755-2006畜禽肉中九种青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G20756《GB/T20756-2006可食动物肌肉、肝脏和水产品中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残留量的测定》G20757《GB/T20757-2006蜂蜜中十四种喹诺酮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0758《GB/T20758-2006牛肝和牛肉中睾酮、表睾酮、孕酮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G20759《GB/T20759-2006畜禽肉中十六种磺胺类药物残帘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G20760《GB/T20760-2006牛肌肉、肝、肾中的α-群勃龙、β-群勃龙残留量的测定色谱-串联质谱法》G20762《GB/T20762-2006畜禽肉中林可霉素、竹桃霉素、红霉素、替米考星…残留量的测定》G20763《GB/T20763-2006猪肾和肌肉组织中乙酰丙嗪、氯丙嗪、氟哌啶醇、丙酰二甲氨..残留量的测定》G20764《GB/T20764-2006可食动物肌肉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强力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法》G20765《GB/T20765-2006猪肝脏、肾脏、肌肉组织中维吉尼霉素Ml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0766《GB/T20766-2006牛猪肝肾和肌肉组织中玉米赤霉醇、卡米赤霉酮、贱留量的测定色谱一质谱法》G20767《GB/T20767-2006牛尿中玉米赤霉醇、己烯酚、己烷雌酚、双烯雌酚贱留量的测定色谱-质谱法》G20768《GB/T20768-2006鱼和虾中有毒牛物胺的测定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G20769《GB/T20769-2006水果和蔬菜中405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G20796《GB/T20796-2006肉与肉制品中甲萘威残留量的测定》G20797《GB/T20797-2006肉与肉制品中喹乙醇残留量的测定》G21164《GB/T21164-2007蜂王浆中链霉素、双氢链霉素残留量测定液相色谱法》G21165《GB/T21165-2007肠衣中氯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1166《GB/T21166-2007肠衣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1167《GB/T21167-2007蜂王浆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1168《GB/T21168-2007蜂蜜中泰乐菌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1169《GB/T21169-2007蜂蜜中双甲脒及其代谢物残留量测定-液相色谱法》G21172《GB/T21172-2007感官分析食品颜色评价的总则和检验方法》G21173《GB/T21173-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测定方法放射受体分析法》G21174《GB/T21174-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β-内酰胺类药物残留测定方法放射受体分析法》G21234《GB/T21234-2007铁强化酱油中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的测定》G21235《GB/Z21235-2007微生物危险性评估的原理和指南》G21265《GB/T21265-2007辣椒辣度的感官评价方法》G21266《GB/T21266-2007辣椒及辣椒制品中辣椒素类物质测定及辣度表示方法》G21310《GB/T21310-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甲状腺拮抗剂残留量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1311《GB/T21311-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硝基呋喃类药物代谢物残留量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1312《GB/T21312-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14种喹诺酮药物残留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21313《GB/T21313-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β-受体激动剂残留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21314《GB/T21314-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头孢匹林、头孢噻呋残留量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法》G21315《GB/T21315-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青霉素族抗生素残留量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21316《GB/T21316-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21317《GB/T21317-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四环素类兽药残留量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G21318《GB/T21318-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硝基咪唑残留量检验方法》G21319《GB/T21319-2007动物源食品中阿维菌素类药物残留的测定酶联免疫吸附法》G21320《GB/T21320-2007动物源食品中阿维菌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1321《GB/T21321-2007动物源食品中阿维菌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免疫亲和-液相色谱法》G21322《GB/T21322-2007动物源食品中3-甲基喹喔啉-2-羧酸残留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21323《GB/T21323-2007动物组织中氨基糖苷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21324《GB/T21324-2007食用动物肌肉和肝脏中苯并咪唑类药物残留量检测方法》G21658《GB/T21658-2008进出境植物和植物产品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工作指南》G21659《GB/T21659-2008植物检疫措施准则辐照处理》G21676《GB/T21676-2008乳与乳制品脂肪酸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21700《GB/Z21700-2008出口鳗鱼制品质量安全控制规范》G21701《GB/Z21701-2008出口禽肉及制品质量安全控制规范》G21702《GB/Z21702-2008出口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规范》3G21703《GB/T21703-2008乳与乳制品中苯甲酸和山梨酸的测定》G21704《GB/T21704-2008乳与乳制品中非蛋白氮含量的测定》G21722《GB/Z21722-2008出口茶叶质量安全控制规范》G21724《GB/Z21724-2008出口蔬菜质量安全控制规范》G21911《GB/T21911-2008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G21912《GB/T21912-2008食品中二氧化钛的测定》G21913《GB/T21913-2008食品中滑石粉的测定》G21914《GB/T21914-2008茶饮料中乙酸苄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21915《GB/T21915-2008食品中纳他霉素的测定液相色谱法》G21916《GB/T21916-2008水果罐头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21917《GB/T21917-2008饮料中乙基麦芽酚的测定方法》G21918《GB/T21918-2008食品中硼酸的测定》G21922《GB/Z21922-2008食品营养成分基本术语》G21927《GB/T21927-2008食品中叔丁基对苯二酚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21928《GB/T21928-2008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G21981《GB/T21981-2008动物源食品中激素多残留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28.80G21982《GB/T21982-2008动物源食品中玉米赤霉醇、β-玉米赤霉醇、α-玉米赤霉烯醇、β-玉米赤霉烯醇、玉米赤霉酮和玉米赤霉烯酮残留量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22031《GB/T22031-2008干酪及加工干酪制品中添加的柠檬酸盐含量的测定酶-比色法》G22035《GB/T22035-2008乳及乳制品中植物油的检验气相色谱法》G22110《GB/T22110-2008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22220《GB/T22220-2008食品中胆固醇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22221《GB/T22221-2008食品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22222《GB/T22222-2008食品中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22223《GB/T22223-2008食品中总脂肪、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的测定水解提取-气相色谱法》G22224《GB/T22224-2008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酶重量法和酶重量法-液相色谱法》SB10386《SB/T10386-2004禽畜肉中氯霉素的测定》SB10387《SB/T10387-2004禽畜肉和水产品中呋喃唑酮的测定》SB10388《SB/T10388-2004畜禽肉中磺胺二甲嘧啶的测定》SB10389《SB/T10389-2004肉与肉制品中山梨酸的测定》Q2344《QB/T2344-1998两性表面活性脂肪烷基二甲甜菜碱》Q2345《QB/T2345-1998脂肪烷基二甲基甜素碱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WS234《WS/T234-2002食品中放射性物质检验镅-240的测定》NY447《NY/T447-2001韭菜中甲胺磷等7种农药残留检测方法》NY448《NY/T448-2001蔬菜上有机磷等农药残毒块速检测方法》NY449《NY/T449-2001玉米种子纯度盐溶蛋白电泳鉴定方法》NY672《NY/T672-2003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检测通用要求》NY673《NY/T673-2003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检测抽样》NY674《NY/T674-2003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检测DNA提取和纯化》NY675《NY/T675-2003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检测大豆定性PCR方法》NY5295《NY/T5295-2004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评价准则》HJ80《HJ/T80-2001有机食品技术规范》。

食品微生物检验 GB4789.1-2010总则

食品微生物检验 GB4789.1-2010总则

2. 检验方法的选择 (1) 应选择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方法。 (2) 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标准中对同一 检验项目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定性检验方 法时,应以常规培养方法为基准方法。 (3) 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标准中对同一 检验项目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定量检验方 法时,应以平板计数法为基准方法。
四、生物安全与质量控制
三、样品检验
1. 样品处理 (1) 实验室接到送检样品后应认真核对登记, 确保样 品的相关信息完整并符合检验要求。 (2) 实验室应按要求尽快检验。若不能及时检验, 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持样品的原有状态,防止样品 中目标微生物因客观条件的干扰而发生变化。 (3) 冷冻食品应在 45 ℃以下不超过 15 min,或 2 ℃~5 ℃不超过 18 h 解冻后进行检验。
5. 培养基和试剂 (1) 培养基 培养基的制备和质量控制按照GB/T 4789.28的规定执行。 (2) 试剂 检验试剂的质量及配制应适用于相关检验。对检验结果有重 要影响的关键试剂应进行适用性验证。 6. 菌株 (1) 应使用微生物菌种保藏专门机构或同行认可机构保存的、 可溯源的标准或参考菌株。 (2) 应对从食品、环境或人体分离、纯化、鉴定的,未在微 生物菌种保藏专门机构登记注册的原始分离菌株(野生菌株) 进行系统、完整的菌株信息记录,包括分离时间、来源,表 型及分子鉴定的主要特征等。 (3) 实验室应保存能满足实验需要的标准或参考菌株,在购 入和传代保藏过程中,应进行验证试验,并进行文件化管理。
采样可分为大样的采集,中样的采集(200g或ml),小样的采集(25g或ml)
采样数量应能反映该食品的卫生质量和满足检验项目对试样量的 需要,一式三份,供检验、复验、备查或仲裁,一般散装样品每 份不少于0.5Kg。 鉴于采样的数量和规则各有不同,一般可按下述方法进行。 (1)液体、半流体饮食品。如植物油、鲜乳、酒或其它饮料,如 用大桶或大罐盛装者,应先行充分混匀后采样。样品应分别盛放 在三个干净的容器中,盛放样品的容器不得含有待测物质及干扰 物质。 (2)粮食及固体食品应自每批食品的上、中、下三层中的不同部 位分别采取部分样品混合后按四分法对角取样,再进行几次混合, 最后取有代表性样品。 (3)肉类、水产等食品应按分析项目要求分别采取不同部位的样 品或混合后采样。 (4)罐头、瓶装食品或其它小包装食品,应根据批号随机取样。 同一批号取样件数,250g以上的包装不得少于6个,250g以下的 包装不得少于10个。掺伪食品和食物中毒的样品采集,要具有典 型性。

蜂蜜卫生标准

蜂蜜卫生标准

蜂蜜卫生标准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蜂蜜的卫生要求、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以中华蜜蜂和西方蜜蜂及其杂交蜂种所采集酿造的天然加工蜂蜜。

2 引用标准GB 4789.2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GB 478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GB 4789.10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葡萄球菌检验GB 4789.11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溶血性链球菌检验GB 4789.1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数测定GB 5009.12 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GB 5009.14 食品中锌的测定方法3 卫生要求3.1 感官指标常温下呈透明或半透明粘稠状液体,较低温度下可出现结晶,具蜜源植物特有的色、香、味,无涩、麻、辛辣等异味,天然蜂蜜经加工后,无死蜂、幼虫及其他杂质。

3.2 理化指标理化指标见表1。

表13.3 微生物指标微生物指标见表2。

表24 检验方法铅的检验方法按GB 5009.12执行。

锌的检验方法按GB 5009.14执行。

细菌总数检验方法按GB 4789.2执行。

大肠菌群检验方法按GB 4789.3执行。

致病菌检验方法按GB 4789.4、GB 4789.5、GB 4789.10、GB 4789.11执行。

霉菌总数测定按GB 4789.15执行。

附加说明:本标准由卫生部卫生监督司提出。

本标准由广东省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卫东、黄妙英、戴滢。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负责解释。

(自然科学)GB4789涉及的微生物常规检测技术

(自然科学)GB4789涉及的微生物常规检测技术

试验器材准备
• 过滤除菌:滤器—适用于对温度不耐受 的某些添加物
• 紫外线:200-275nm,250-270nm; 10m2无菌室需装30w紫外灯1只(距台 面1m)
试验器材准备
高压蒸汽灭菌效果测定:
• 留点温度计测试法:160℃,50℃ • 化学指示剂测试法:OK试纸 • 微生物学测试法:可直接取得灭菌效果的数据,
菌落总数测定
• 计算公式:N=∑C/(n1+0.1n2)d
N-样品中菌落数; ∑C-平板(含适宜范围菌落数的平板)菌落数之
和;
n1-第一个适宜稀释度平板上的菌落数; n2-第二个适宜稀释度平板上的菌落数; d-稀释因子(第一稀释度)
菌落总数测定-涂布法
大肠菌群计数
定义 • 大肠菌群:一群在36℃条件下培养48h
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需氧和兼性厌 氧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 最可能数(MPN):基于泊松分布的一 种间接计数方法
埃希菌属 柠檬酸杆菌属 肠杆菌属
克雷伯菌属
大肠菌群计数
☺MPN检索表 • MPN值:表示样品中活菌密度的估测数,
是细菌密度的估计值 • MPN测定的最理想结果应是最低稀释度的
全部管为阳性,最高稀释度的全部管为 阴性
• 大多数酵母菌没有丝状体,在固体培养 基上形成的菌落和细菌的很相似,只是 比细菌菌落大且厚
• 液体培养也和细菌相似,有均匀生长、 沉淀或在液面形成菌膜
肠杆菌科、弧菌科及金葡菌检测
培养特性观察 形态结构观察 生理生化试验 血清学试验
平板划线分离
固体培养基
培养特性观察
液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大肠菌群计数
• 检索表为10倍稀释,设3个稀释度:当按 10倍加大或减少接种量时,所得结果按 表内数值相应降低或增加10倍

GB4789系列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标准汇总

GB4789系列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标准汇总
44
GB/T 5750.12-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微生物指标
45
SN/T 4091-2015
食品微生物学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指南
46
SN/T 3266-2012
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确认技术规范
47
SN/T 3141-2012
出口食品包装物微生物检测指南
48
SN/T 2376-2009
番茄酱中主要腐败微生物的检验方法
28
GB 4789.28-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要求
29
GB 4789.29-2020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检验
30
GB 4789.3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
31
GB 4789.31-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肠杆菌科噬菌体诊断检验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冷食菜、豆制品检验
24
GB/T 4789.24-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糖果、糕点、蜜饯检验
25
GB/T 4789.25-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酒类检验
26
GB 4789.26-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商业无菌检验
27
GB/T 4789.27-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鲜乳中抗生素残留检验
19
GB/T 4789.19-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蛋与蛋制品检验
20
GB/T 4789.20-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水产食品检验
21
GB/T 4789.21-200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号标准号
Standard No.
No年份标准号1
GB 4789012010
GB 4789022010
GB 4789032010
GB 4789042010
1GB/T 4789052003
062003 2GB/T 4789072008
082008 24GB/T 4789092008 GB 4789102010 3GB/T 4789112003 4GB/T 4789122003 5GB/T 4789132003 6GB/T 4789142003 GB 4789152010 7GB/T 4789162003 8GB/T 4789172003 GB 4789182010 9GB/T 4789192003 10GB/T 4789202003 11GB/T 4789212003 12GB/T 4789222003 13GB/T 4789232003 14GB/T 4789242003 15GB/T 4789252003 16GB/T 4789262003 23GB/T 4789272008 17GB/T 4789282003 18GB/T 4789292003 GB 4789302010 19GB/T 4789312003 20GB/T 4789322002 GB/T 4789332003 28GB/T 4789342008 GB 4789352010 21GB/T 4789362008 GB/T 4789372008 26GB/T 4789382008 27GB/T 4789392008 GB 4789402010
中文标准名称Standard Title in Chinese 英文标准
名称
Standard
Title in
English
状态State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总则现行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现行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现行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 现行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志贺氏菌检验 现行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现行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验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空肠弯曲菌检验现行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现行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溶血性链球菌检验现行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肉毒梭菌及肉毒毒素检验Microbiologi现行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产气夹膜梭菌检验Microbiologi现行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蜡样芽胞杆菌检验Microbiologi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霉菌和酵母计数Microbiologi现行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常见产毒霉菌的鉴定Microbiologi现行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肉与肉制品检验Microbiologi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乳与乳制品检验Microbiologi现行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蛋与蛋制品检验Microbiologi现行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水产食品检验Microbiologi现行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冷冻饮品、饮料检验Microbiologi现行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调味品检验Microbiologi现行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冷食菜、豆制品检验Microbiologi现行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糖果、糕点、蜜饯检验Microbiologi现行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酒类检验Microbiologi现行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检验Microbiologi现行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鲜乳中抗生素残留检验Microbiologi现行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染色法、培养基和试剂Microbiologi现行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检验Microbiologi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M icrobiologi现行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
Microbiologi现行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的快速检测Microbiologi现行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粮谷、果蔬类食品检验Microbiologi作废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双歧杆菌检验Microbiologi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乳酸菌检验Microbiologi现行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检验现行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计数作废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杆菌计数Microbiologi现行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粪大肠菌群计数Microbiologi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阪崎肠杆菌检验Microbiologi现行
Microbiologi现行
备注Remark
2004-01-01实施,代替GB/T 4789.5-1994 2004-01-01实施,代替GB/T 4789.6-1994 2008-11-01实施,代替GB/T 4789.7-2003 2009-03-01实施,代替GB/T 4789.8-2003 2009-03-01实施,代替GB/T 4789.9-2003 2004-01-01实施,代替GB/T 4789.11-1994 2004-01-01实施,代替GB/T 4789.12-1994 2004-01-01实施,代替GB/T 4789.13-1994 2004-01-01实施,代替GB/T 4789.14-1994 2004-01-01实施,代替GB/T 4789.16-1994 2004-01-01实施,代替GB/T 4789.17-1994 2004-01-01实施,代替GB/T 4789.19-1994 2004-01-01实施,代替GB/T 4789.20-1994 2004-01-01实施,代替GB/T 4789.21-1994 2004-01-01实施,代替GB/T 4789.22-1994 2004-01-01实施,代替GB/T 4789.23-1994 2004-01-01实施,代替GB/T 4789.24-1994 2004-01-01实施,代替GB/T 4789.25-1994 2004-01-01实施,代替GB/T 4789.26-1994 2009-03-01实施,代替GB/T 4789.27-2003 2004-01-01实施,代替GB/T 4789.28-1994 2004-01-01实施,代替GB/T 4789.29-1994 2004-01-01实施,代替GB/T 4789.31-1994 2002-10-01实施
2009-03-01实施,代替GB/T 4789.34-2003 2008-11-01实施
2009-03-01实施
2009-03-01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