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肥胖情况评估调查

合集下载

幼儿园体弱儿、肥胖孩子个案追踪记录

幼儿园体弱儿、肥胖孩子个案追踪记录

幼儿园体弱儿、肥胖孩子个案追踪记录引言本文档旨在记录幼儿园体弱儿和肥胖孩子的个案追踪情况。

通过对这些特殊儿童的追踪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和发展情况,为幼儿园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个案1:体弱儿儿童基本信息- 姓名:张小明- 年龄:4岁- 性别:男- 身高:100cm- 体重:15kg健康档案- 追踪日期:2022年3月1日- 病史:无- 家庭环境:一般- 饮食惯:正常- 运动情况:较少参与体育活动追踪分析张小明是一个体弱儿,身高和体重明显低于同龄儿童。

根据他的家庭环境和饮食惯,可以初步判断可能是孩子的营养摄入不足或者运动量不够导致的体弱。

措施建议1.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饮食均衡,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

2. 鼓励孩子参与适量的体育活动,促进身体发育和增强体质。

3. 定期追踪并记录体重、身高等数据,以便评估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个案2:肥胖孩子儿童基本信息- 姓名:王小红- 年龄:5岁- 性别:女- 身高:110cm- 体重:30kg健康档案- 追踪日期:2022年3月1日- 病史:无- 家庭环境:一般- 饮食惯: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食物较多- 运动情况:缺乏运动追踪分析王小红明显超重,体重指数超过正常范围。

根据她的饮食惯和缺乏运动,判断她是典型的肥胖症孩子,主要是能量摄入过多,消耗不足导致的。

措施建议1. 家长应注意控制孩子的饮食,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2. 鼓励孩子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增加身体消耗和促进新陈代谢。

3. 定期追踪并记录体重指数,以便评估孩子的减重进展情况。

总结通过对体弱儿和肥胖孩子的个案追踪分析,我们可以查明他们的身体状况及可能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健康管理措施。

积极关注孩子的营养摄入和运动情况,定期追踪记录并评估其生长发育情况,有助于幼儿园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服务。

幼儿肥胖的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

幼儿肥胖的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

幼儿肥胖的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
幼儿肥胖的评价方法:
1.身体质量指数(BMI)法:通过计算体重与身高之间的比值,评估儿童的肥胖程度。

2.体重标准差分数法:将婴幼儿的体重与同龄儿童的平均体重进行比较,计算出体重标准差分数,以此来评估幼儿的肥胖度。

3.骨骼年龄法:通过X光检查测量幼儿骨密度、骨形状及其他生长发育信息,判断幼儿的真实年龄。

4.生物电阻抗法:运用特殊仪器对幼儿体内的电流传导情况进行测量和分析,评估幼儿的体脂肪含量。

幼儿肥胖的评价标准:
1. BMI指数(kg/m2)>30,诊断为肥胖。

2. 体重标准差分数达到2以上,诊断为肥胖。

3. 骨龄晚于真实年龄期望值1年以上,诊断为肥胖。

4. 体脂含量超过身体总重的25%以上,或体脂率超过正常值2个标准差以上,诊断为肥胖。

需要注意的是,幼儿肥胖的评价标准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生长发育特点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评价幼儿肥胖程度时,应选用标准化量表,并结合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

儿童肥胖情况评估调查

儿童肥胖情况评估调查

儿童肥胖情况评估调查摘要:目的:分析基层儿童肥胖情况与原因。

方法:研究来自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对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及本辖区散居儿童的体检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小儿身高与体重情况,统计其肥胖的比例以及父母肥胖情况。

结果:515例儿童中,其中肥胖率为7.18%,共37例;其中308例男童肥胖率为7.47%,共23例,207例女童肥胖率为14例,占比6.76%;其中肥胖儿童的父母肥胖率比例比正常儿童父母肥胖率更高;同时在儿童出生体重上,肥胖儿童出生体重要高于正常儿童。

结论:儿童肥胖与家族基因遗传、孕期营养和个人生活习惯有重要关系,因而要针对相关问题注意肥胖的控制。

关键词:儿童;肥胖;家族遗传;出生体重我国儿童肥胖率在逐年提升,与生活习惯、饮食结构以及家庭基因遗传都有一定关联性,肥胖不仅会影响个人的外形,同时也会导致儿童的身体健康素质下降,引发多种疾病的过早出现,如心肺功能、心理问题、人体代谢障碍等。

因此要对儿童肥胖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同时在相关问题上提高人们的关注度。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来自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对幼儿园学龄前儿童的体检情况进行调查,所有儿童年龄为3至6岁,其中男童为308例,女童为207例,其中3岁儿童为88例,4岁儿童为171例,5岁儿童为165例,6岁儿童为91例。

1.2 方法通过对儿童进行体重和身高的测量来判断其肥胖情况,同时通过发放问卷调查给家长做小儿肥胖原因的调查,其中分析其父母肥胖率和小儿出生时体重、运动与饮食习惯等。

1.3 评估标准通过儿童标准体重身高比进行评判,如果体重超出正常水平的10%至19%,则视为超重标准,轻度肥胖为超出正常水平的20%至29%,中度肥胖为超出正常水平的30%至49%,重度肥胖为超出正常水平的50%,同时所有肥胖排除了因为疾病、药物等导致的病理性肥胖问题。

2 结果515例儿童中,其中肥胖率为7.18%,共37例;其中308例男童肥胖率为7.47%,共23例,207例女童肥胖率为14例,占比6.76%;其中肥胖儿童的父母肥胖率比例比正常儿童父母肥胖率更高;同时在儿童出生体重上,肥胖儿童出生体重要高于正常儿童。

儿童肥胖调查表

儿童肥胖调查表

目前儿童超重肥胖严重,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我们此次调查是为了了解儿童的生活习惯状况,分析其肥胖原因,宣传正确的健康饮食概念,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为祖国的花朵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

各个题目的答案无对错之分,不会影响您孩子的学业成绩,请您依据实际情况填答,谢谢您的协助与合作。

(选择请打√,谢谢!)(一)孩子基本资料1.学校:年级:2.性别:(1)男(2)女3.年龄:周岁4.身高: cm 5.体重: kg(二)父母基本情况1.父亲:身高 cm 体重 kg2.母亲:身高 cm 体重 kg3.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1)小学及以下(2)初中(3)高中或中专(4)大专(5)本科(6)研究生及以上4.父亲的职业:,母亲的职业:(1)机关,事业单位管理者(2)私营企业主(3)大中型企业高中层管理者(非业主身份)(4)专业技术人员(5)办事人员(6)个体工商户(7)商业服务业员工(8)城市农民工(9)非农业户口的产业工人(10)农村农民工(11)农业劳动者)(12)城乡无业,试营业,半失业者5.家庭月均收入:元三代中有无糖尿病(1)无(2)有是(请写出具体称谓)三代中有无心血管疾病(1)无(2)有是(请写出具体称谓)(三)孩子出生基本情况1.孩子出生是否足月:(1)足月分娩 (2)早产,较预产期提前天(3)过期产,较预产期延迟天2.孩子出生是否顺产:(1)顺产 (2)用催产素或吸引产 (3)剖腹产 (4)其他3.孩子是否吃过母乳:(1)是 (2)否4.出生四个月以前是否完全吃母乳: (1)是 (2)否5.婴儿时期多大时断奶:岁月6.孩子出生体重: kg,孩子周岁时体重: kg(四)孩子运动习惯情况1.您家孩子喜欢体育运动吗(1)不喜欢(2)一般(3)喜欢(4)很喜欢2.您家孩子是否有运动习惯(1)每天2-3次(2)每天1次(3)2-3天1次(4)3一周两次(5)一周一次(6)不运动或很久一次3.您家孩子平均每次体育锻炼的时间(1)15分钟左右(2)30分钟左右(3)45分钟左右(4)一个小时左右(5)75分钟及以上4.您家孩子每次运动的激烈程度(请依自己的感觉,勾选一种下列不同的程度)(1)轻度运动(感觉轻松。

儿童肥胖问题的调查

儿童肥胖问题的调查

第3课时(三)采访学校的体育老师。

主要问题有:1、哪些运动对减肥比较好?2、运动量的大小跟减肥有没有关系?3、一般的小胖墩喜不喜欢上体育课?4、小胖墩的体育考试及不及格?5、运动减肥在什么时候比较好?6、肥胖会不会影响正常运动?老师告诉我们:跑步、跳绳、健美操对减肥比较好;运动量的大小跟减肥有关系;一般情况下,运动量大,减肥效果好;小胖墩的体育成绩一般为及格。

第三阶段:指定减肥方案,在自己组的小胖墩的身上进行实验。

通过第一、二阶段的活动,我们得到了很多有关少儿肥胖的知识、资料,在此基础上设计减肥方案就比较容易了。

我们根据资料显示以及专科医生的提议设计了一套减肥方案,考虑到少年儿童正在长身体的阶段,进行食物减肥可能会影响小胖墩正常的成长发育,所以在减肥方案中,我们只对小胖墩的饮食习惯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主要制定了运动减肥的方案(详见减肥方案)。

最有创意的是我们还根据医生建议的最适合少儿胖墩减肥的运动形式自编自创的少儿减肥健美操,减肥操共分6节,分别为预备运动、跳绳运动、乒乓运动、登山运动、全身运动和整理运动。

然后我们把我们制定的减肥方案在自己组的小胖墩的身上进行实验,要求自己组的小胖墩根据减肥方案的内容进行体育锻炼,因为时间不长,效果还看不出来,但这两位小胖墩都认为通过运动,自己的精神面貌好多了,也不怎么害怕体育运动了。

我们设想把这套减肥方案在我们自己班先推广开来(因为我们班胖墩同学最多),然后争取在全校乃至更大的范围推广。

四、研究成果(预期)第一、通过这次活动,我们系统得了解到了形成少儿胖墩的主要原因:1、家长原因:(1)观念的落后:一方面是由于“胖”是“福”的陈旧观念,另一方面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有了钱,以为自己已经吃够了缺衣少食的苦,再不能让孩子受罪,于是给孩子买大量的营养品。

殊不知,盲目地给孩子吃补品不但起不到促进作用,反而会引起孩子病态的肥胖。

(2)知识的缺乏:不少家长不动科学饮食结构,缺乏现代家庭意识,不知道怎样才能让孩子真正吃好。

儿童肥胖研究现状调查

儿童肥胖研究现状调查

生活习惯与儿童肥胖的关系
儿童饮食习惯与肥胖的关系
• 高热量饮食与肥胖的关系 • 不良饮食习惯与肥胖的关系
儿童运动习惯与肥胖的关系
• 缺乏运动与肥胖的关系 • 不良运动习惯与肥胖的关系
儿03童肥胖的健康影响与并
发症
儿童肥胖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
儿童肥胖对心血管健康的直接影响
• 高血压 • 心肌病 • 动脉硬化
儿童肥胖对心血管健康的间接影响
• 胰岛素抵抗 • 脂代谢紊乱
儿童肥胖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儿童肥胖对呼吸系统的直接影响
•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 哮喘
儿童肥胖对呼吸系统的间接影响
• 肺功能下降 • 肺部感染
儿童肥胖对内分泌及神经系统的影响
儿童肥胖对内分泌的影响
• 胰岛素抵抗 • 激素水平紊乱
儿童肥胖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 遗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对肥胖的影响 • 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的肥胖预防
环境因素与儿童肥胖的关系
社会环境因素对儿童肥胖的影响
• 社会经济水平对儿童肥胖的影响 • 社会文化背景对儿童肥胖的影响
家庭环境因素对儿童肥胖的影响
• 家庭饮食习惯对儿童肥胖的影响 • 家庭生活方式对儿童肥胖的影响
• 个性化干预方案 • 综合性干预策略
CREATE TOGETHER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学习困难 • 情绪障碍
04
儿童肥胖的预防策略
家庭环境与儿童肥胖的预防
家庭饮食习惯的改善
• 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 •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家庭生活方式的调整
• 保证充足的睡眠 • 增加户外活动

儿童肥胖状况调查

儿童肥胖状况调查

淮阴区3-6岁儿童肥胖症现状调查分析儿童青少年时期肥胖约有30-80%成为成年期肥胖,而肥胖又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高度相关。

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进一步发展,儿童期的肥胖呈快速发展趋势。

为了了解淮阴区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现状,为控制儿童肥胖症的发生及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于2007年4月~7月对淮阴区10689名在园3-6岁儿童进行单纯性肥胖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

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为淮阴区在园的3-6岁儿童,分为3~、4~、5~、6~四组。

1.2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定式量表,内容包括出生史、家庭状况、饮食习惯、睡眠时间、运动量、看电视时间等34项指标。

由专人对被调查儿童家长进行询问,并由经过培训的区乡保健人员进行生长发育指标测定。

1.3 诊断标准,以WHO推荐的NCHS标准为诊断标准。

排除病理性肥胖后,身高别体重超过中位数20%为肥胖,超过20%-29%中轻度,30%-49%为中度,超过50%为重度。

2、结果2.1 淮阴区3-6年儿童肥胖发生率情况,见表(1)男性肥胖明显高于女性。

表1淮阴区3-6岁儿童肥胖发生率情况性别调查人数肥胖人数肥胖检出率(%)男6124 272 4.44%女4565 151 3.30%合计10689 423 3.957% X2=8.85 P <0.05 有显著性意义2.2淮阴区3-6岁儿童各年龄组超重人数比例及肥胖发生率2.3 淮阴区3-6岁儿童“超重+肥胖”检出情况表3淮阴区3-6岁儿童“超重+肥胖”检出情况超重肥胖“超重+肥胖”检出率(%)年龄组男女男女男女3- 48 31 38 20 7.42 6.304- 57 20 64 33 6.74 4.125- 58 27 98 60 7.78 5.556- 23 9 72 38 8.12 5.18合计186 87 272 151 7.48 5.21(6.51)注:(6.51)为总“超重+肥胖”检出率2.4 淮阴区3-6岁儿童肥胖的分度见表4表4淮阴区3-6岁儿童肥胖的分度分度检查人数肥胖人数发生率轻 10689 246 2.30中 10689 143 1.34重 10689 34 0.323、讨论:3.1 淮阴属苏北欠发达地区,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儿童肥胖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增高。

中班肥胖儿个案记录

中班肥胖儿个案记录

中班肥胖儿个案记录儿童肥胖是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孩子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而导致肥胖。

其中,中班肥胖儿童的比例逐渐增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下面我将结合一个中班肥胖儿童的个案记录进行分析和总结。

个案资料:儿童姓名:小明性别:男年龄:4岁体重:25kg(超过同龄儿童标准体重25%)身高:110cmBMI:20.7(超重指数)家庭状况:父母忙于工作,缺乏陪伴和照顾孩子的时间,家庭饮食结构不合理,儿童常吃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

主要问题:1.过量摄入高热量食物,缺乏运动2.BMI超过正常范围,肥胖程度较严重3.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干预措施:1.食物搭配:建议家长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等膳食纤维,减少油脂和糖分的摄入。

需要提醒家长,食物的种类和份量对孩子的健康至关重要。

2.体育锻炼:鼓励孩子进行适度的运动,比如户外跑步、游泳、篮球等,每天坚持定时锻炼,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

3.心理疏导: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自信心。

4.家庭陪伴:建议家长对孩子进行适当的陪伴和关爱,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我认知能力。

干预过程:1.与孩子进行个别面谈,了解其对于肥胖问题的认识和情感表达,激发其改变的动力。

2.与家长沟通,详细了解家庭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提出合理的饮食调整方案,指导家长对孩子的健康进行监督和教育。

3.组织体育活动,邀请家长一同参与,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提高孩子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定期跟踪儿童的体重、身高变化,评估干预的效果,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干预效果:1.小明在经过一定时间的饮食调整和运动锻炼后,体重逐渐降低,BMI得到有效控制。

2.小明的家长对于孩子的健康养成更加重视,家庭饮食结构得到改善,孩子不再频繁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食物。

3.小明的心理健康得到有效改善,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与家人之间的亲子关系得到增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肥胖情况评估调查
发表时间:2015-11-12T15:57:10.44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9期供稿作者:古丽加依娜尔.库马尔汗
[导读] 新疆乌鲁木齐市高新区(新市区)安宁渠中心卫生院儿童肥胖与家族基因遗传、孕期营养和个人生活习惯有重要关系,因而要针对相关问题注意肥胖的控制。

新疆乌鲁木齐市高新区(新市区)安宁渠中心卫生院 830031
摘要:目的:分析基层儿童肥胖情况与原因。

方法:研究来自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对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及本辖区散居儿童的体检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小儿身高与体重情况,统计其肥胖的比例以及父母肥胖情况。

结果:515例儿童中,其中肥胖率为7.18%,共37例;其中308例男童肥胖率为7.47%,共23例,207例女童肥胖率为14例,占比6.76%;其中肥胖儿童的父母肥胖率比例比正常儿童父母肥胖率更高;同时在儿童出生体重上,肥胖儿童出生体重要高于正常儿童。

结论:儿童肥胖与家族基因遗传、孕期营养和个人生活习惯有重要关系,因而要针对相关问题注意肥胖的控制。

关键词:儿童;肥胖;家族遗传;出生体重
我国儿童肥胖率在逐年提升,与生活习惯、饮食结构以及家庭基因遗传都有一定关联性,肥胖不仅会影响个人的外形,同时也会导致儿童的身体健康素质下降,引发多种疾病的过早出现,如心肺功能、心理问题、人体代谢障碍等。

因此要对儿童肥胖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同时在相关问题上提高人们的关注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来自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对幼儿园学龄前儿童的体检情况进行调查,所有儿童年龄为3至6岁,其中男童为308例,女童为207例,其中3岁儿童为88例,4岁儿童为171例,5岁儿童为165例,6岁儿童为91例。

1.2 方法
通过对儿童进行体重和身高的测量来判断其肥胖情况,同时通过发放问卷调查给家长做小儿肥胖原因的调查,其中分析其父母肥胖率和小儿出生时体重、运动与饮食习惯等。

1.3 评估标准
通过儿童标准体重身高比进行评判,如果体重超出正常水平的10%至19%,则视为超重标准,轻度肥胖为超出正常水平的20%至29%,中度肥胖为超出正常水平的30%至49%,重度肥胖为超出正常水平的50%,同时所有肥胖排除了因为疾病、药物等导致的病理性肥胖问题。

2 结果
515例儿童中,其中肥胖率为7.18%,共37例;其中308例男童肥胖率为7.47%,共23例,207例女童肥胖率为14例,占比6.76%;其中肥胖儿童的父母肥胖率比例比正常儿童父母肥胖率更高;同时在儿童出生体重上,肥胖儿童出生体重要高于正常儿童。

其中肥胖类型上,37例儿童中超重为15例,占比40.54%,轻度肥胖为12例,占比为32.43%;中度肥胖为6例,占比16.22%。

具体情况如表1和表2所示。

3 讨论
本调查中,515例儿童中,其中肥胖率为7.18%,共37例;该数据低于一般大中型城市的儿童肥胖率数据,与基层具体情况有一定的关联。

本地肥胖率略低与本地饮食结构和经济发达水平有一定关系,而肥胖儿童的肥胖原因中,肥胖儿童的父母肥胖率比例比正常儿童父母肥胖率更高;同时在儿童出生体重上,肥胖儿童出生体重要高于正常儿童。

可以说明出生体重与儿童父母的肥胖遗传基因有一定关系,父母中肥胖比例较高,一方面与其遗传基因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该家庭中饮食失去平衡,摄入的热量过高,同时也可能由于家庭中对于运动锻炼较为忽视,儿童摄入的热量超出其消耗的热量,饮食中大量的肉食、糖分等高热量食物,导致儿童容易有发胖的环境【1-2】。

同时巨大儿等情况也是小儿容易发生肥胖的重要问题,因此在孕期中要对胎儿的体重进行一定控制,避免营养过剩。

日常在饮食中应该让儿童多食用蔬菜瓜果,合理食用高热量食物,减少过多零食的摄取,保证合理的运动量,避免长期静态状态,应该让幼儿活动起来【3】。

同时总体肥胖程度上,37例儿童中超重为15例,占比40.54%,轻度肥胖为12例,占比为32.43%;中度肥胖为6例,占比16.22%。

可以说明一般肥胖以普通型为主,没有重度肥胖问题。

患儿肥胖问题与遗传基因、后天饮食与运动习惯等有密切联系。

对于先天性有父母肥胖的患儿尤其要注意后天的饮食和运动介入来进行有效的肥胖情况发生。

部分幼儿会显现在出身后就发生明显的肥胖情况,但是有的儿童会在年龄稍长之后逐步的显现,具体的肥胖发生时间段会根据个人生活习惯的改变或者保持情况有所不同改变。

但是并不意味着所有肥胖基因的幼儿都有肥胖结果,与个人身体素质、饮
食管理有密切关系。

只是在肥胖基因与家庭饮食结构的影响下,幼儿可能会有更高的肥胖可能性。

因此,家属要进行相关问题的提前预防,合理控制幼儿的饮食量,当幼儿有超量饮食情况时要进行克制。

特别是在青春期之后要尤为注意。

参考文献:
[1]张退,朱美红,花静,等.儿童肥胖与母亲孕期增重及婴儿喂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11):1011-1013.
[2]徐尔迪,尹春燕,常明,等= 儿童肥胖发病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8):806-808
[3]张晶,魏梅,姚国英,等.上海市0-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现状及流行变化趋势[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3):1996-1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