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肥胖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青少年肥胖的研究报告

青少年肥胖的研究报告
青少年肥胖的研究报告
引言:
青少年肥胖是当今社会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众多研究表明,青少年肥胖与许多健康问题相关联,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
本研究报告旨在了解青少年肥胖的原因、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
一、原因:
1. 饮食习惯:现代快餐文化的兴起导致青少年食用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增多。
2. 缺乏运动:学校课业繁重,时间安排紧张,导致青少年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3. 家庭环境:家长工作繁忙,无法为孩子提供健康饮食和运动习惯。
4. 网络使用:过度沉迷于电子设备使用,减少了青少年的户外活动时间。
二、影响:
1. 健康问题:青少年肥胖易导致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
2. 心理问题:青少年肥胖容易导致自卑心理,影响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3. 社会问题:青少年肥胖可能导致就业机会的减少,形象受损,对个人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解决办法:
1. 饮食调整: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包括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2. 运动增加:加强学校体育课程,提供更多的体育锻炼机会,鼓励家庭外出运动,像骑自行车、跑步等。
3. 家庭支持:家长要起到榜样作用,鼓励孩子健康饮食和积极活动,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4. 教育宣传:加强对青少年肥胖问题的宣传教育,提高大众对于肥胖危害的认识。
结论:
青少年肥胖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但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增加体育锻炼和家庭的支持,可以有效地预防和解决青少年肥胖问题。
政府、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关于少年肥胖症的现状、特点、原因、治疗方法

关于少年肥胖症的现状、特点、原因、治疗方法一、我国少年肥胖症的现状我国儿童肥胖情况的介绍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许多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他们总想让孩子吃得多,吃得好,造成孩子膳食不平衡,热能摄人过高,这是造成小儿肥胖的一个因素。
其次,有些小儿在家长的溺爱下,养成了许多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吃零食、喝饮料等,加之家长普遍缺乏营养知识,对肥胖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觉得小儿肥胖是营养良好的表现,甚至当医生告诉家长你的孩子已属于肥胖的时候,有1/3的家长还认为孩子很正常,或者并不胖,因此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肥胖小儿的发生率逐年上升,而且上升的趋势在不断增长。
我国儿童肥胖的几个特点:1、发病率上升趋势快如1996年,全国8个城市抽检0~7岁小儿109901人,患小儿肥胖症的总检出率为1.76%,男孩为2.12%,女孩为1.38%。
而在1986年,8个城市调查167065例0~7岁小儿,肥胖小儿的发生率仅为0.91%。
可见,在10年中这8个城市的小儿肥胖增长率为93.4%,几乎增加了1倍。
虽然我国肥胖儿童的发病率没有世界上发达国家这么高,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增加1%的肥胖小儿发生率,就意味着增加1000万个肥胖者。
2.经济发达地区的小儿肥胖发生率高小儿肥胖在全国的发病率城市高于农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又高于内地小城市。
如7~18岁儿童肥胖发生率深圳为12.7%、长春为11.43%、北京为9.54%、沈阳为8.39%、天津为6.79%、上海为6.21%。
均显著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小儿肥胖的好发年龄一般说,世界各地的儿童肥胖有三个好发时期,一是l岁以内的婴儿期,二是5~8岁时的少儿期,三是青春发育期,这三个时期与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几次脂肪重聚期相吻合。
而且肥胖发生的年龄越早,肥胖越严重,日后发展为成人肥胖的可能性则越大。
我国的肥胖小儿也有同样情况,在1996年的调查中发现,我国肥胖小儿的始发年龄多为4个月内,到6个月肥胖的发生率已达顶峰,以后逐渐下降,到4~5岁时又有显著增加。
以北京为例我国肥胖儿童青少年发展趋势及现状分析

以北京为例我国肥胖儿童青少年发展趋势及现状分析近年来,我国肥胖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群体。
肥胖不仅影响个体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还对整个社会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以北京为例,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我国肥胖儿童青少年的发展趋势及现状,并为未来的健康干预提供参考。
一、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肥胖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据统计,我国肥胖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趋势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在一线城市如北京,肥胖率更是呈现出惊人的上升趋势。
据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市儿童和青少年的肥胖率已经超过20%,其中超重率更是高达30%以上。
这一发展趋势令人担忧,肥胖对青少年健康的影响越来越严重。
二、现状分析1. 生活方式影响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肥胖问题产生了直接影响。
城市化进程加快,家长工作忙碌,儿童和青少年在学校和家庭的生活中缺乏规律的饮食和运动习惯。
过度依赖电子产品和缺乏户外活动,导致青少年体能下降,肥胖率上升。
2. 饮食结构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家庭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热量、高糖分、高脂肪的食品成为了儿童和青少年的日常饮食,加上零食和饮料的过度消费,直接导致了肥胖问题的加重。
3. 学习压力大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儿童和青少年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为了应对各种竞赛、考试和升学压力,他们长时间坐姿学习,缺乏足够的运动,导致体能下降,肥胖问题加剧。
4. 社会环境因素城市生活节奏加快,儿童和青少年在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饮食不规律,睡眠不足,加上家长工作繁忙,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照顾不够,直接导致了肥胖问题的加重。
三、应对措施1. 加强健康教育加强对家长和学生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对肥胖问题的认识,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并且健康教育应落实到课堂和日常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
2. 增加体育课程加强学校体育课程的力度,增加体育锻炼时间,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青少年肥胖问题的社会影响及干预手段

青少年肥胖问题的社会影响及干预手段近年来,青少年肥胖问题在社会中日益突出,给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肥胖问题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并提出一些干预手段以应对这一问题。
一、青少年肥胖问题的社会影响青少年肥胖问题给社会带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负面影响:1. 健康问题:青少年肥胖对他们自身的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
过度的体重会增加罹患心脏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风险,影响他们的身体发育和生活质量。
2. 心理问题:肥胖对青少年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产生了负面影响。
他们往往会面临来自同龄人的歧视和排斥,进而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的产生。
3. 教育问题:肥胖对青少年的学业成绩和学习动力产生了不良影响。
过重的身体会降低他们的体力和耐力,从而使他们在体育课等方面表现不佳,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
4. 经济负担:青少年肥胖问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经济负担。
治疗肥胖相关疾病的医疗费用以及购买适合的健康食品和运动装备等都需要一定的经济支出。
二、青少年肥胖问题的干预手段为了解决青少年肥胖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干预手段:1. 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向青少年普及肥胖对健康的危害以及正确的饮食和运动知识。
学校可以加强体育课程的内容,引导学生参与各种体育运动,并提供健康饮食指导。
2. 家庭支持:家庭应该给予青少年足够的支持和关爱,培养他们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积极参与户外活动,限制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并提供健康的食物选择。
3. 改善环境:政府和社会应共同努力,改善公共环境,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运动场所和健康食品选择。
学校、社区和城市可以组织一些集体运动活动,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
4. 个体指导:为肥胖的青少年提供个体化的营养与运动指导。
可以组织一对一的专业咨询,帮助他们制定适合自己的饮食和运动计划,并提供长期的跟踪和支持。
结论青少年肥胖问题对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健康教育、家庭支持、改善环境和个体指导等干预手段,我们可以有效地应对青少年肥胖问题,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023年儿童肥胖问题调查报告

2023年儿童肥胖问题调查报告一、调查简介及方法在2023年,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儿童肥胖问题的调查,旨在了解当前儿童肥胖的情况及其相关因素。
本次调查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了全国范围内的100所小学作为研究样本,共有3000名儿童参与了调查。
二、调查结果1. 儿童肥胖率根据调查数据统计,2023年儿童肥胖率为18.5%,相较于过去几年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
其中,男性儿童肥胖率为20.2%,女性儿童肥胖率为16.7%。
2. 受影响因素(1)不良饮食习惯:调查显示,高糖、高脂食品的过度消费是导致儿童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
超过60%的调查对象饮食中含有大量甜食和垃圾食品。
(2)缺乏运动:近三分之二的儿童表示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不足1小时,且久坐时间较长。
缺乏足够的运动是导致儿童肥胖的重要因素。
(3)家庭环境:父母的肥胖状况和教育背景经常会影响到儿童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统计数据显示,有肥胖父母的儿童肥胖率较高。
三、影响及建议1. 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加强针对儿童及家庭成员的健康教育,包括营养知识、合理饮食及运动方面的指导。
家庭和学校应共同努力,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2. 限制儿童高糖、高脂食品的消费政府应加强对儿童食品市场的监管,限制高糖、高脂食品的广告宣传,减少其在儿童饮食中的比例。
此外,学校餐厅和家庭也应提供更加健康的食物选择。
3. 加强儿童体育锻炼学校应保证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体育活动。
此外,家庭也应提供适合儿童的户外运动场所,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户外活动。
4. 家庭的重要作用父母应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榜样。
家庭应营造健康的饮食环境,减少高糖、高脂食品的摄入。
父母还应鼓励孩子多参与户外运动,培养他们良好的运动习惯。
四、总结儿童肥胖问题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2023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儿童肥胖率依然居高不下。
应该从多个层面共同努力,引导儿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肥胖问题对他们的不良影响。
中学生肥胖的调研报告总结

中学生肥胖的调研报告总结近年来,中学生肥胖问题日益突出,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调研,并总结了以下报告。
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肥胖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其中,男生肥胖率高于女生,城市中学生肥胖率高于农村学生。
据统计,目前有超过30%的中学生超过了正常体重范围。
这一现象主要受到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锻炼以及过度沉迷于电子产品的影响。
首先,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导致中学生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
调查发现,中学生普遍存在食用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情况,如快餐、零食等。
此外,饭量过大、吃夜宵等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也对身体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
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了能量摄入过多,进而产生了肥胖问题。
其次,缺乏锻炼也是中学生肥胖的一个主要原因。
现代中学生普遍沉迷于电子产品,长时间坐在桌前学习或娱乐,极少参与体育活动。
调查数据显示,中学生每天户外活动的时间普遍不足1小时。
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体力下降、脂肪堆积,从而形成肥胖。
最后,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也是中学生肥胖的因素之一。
学生经常利用空闲时间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以满足娱乐和社交需求。
然而,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不仅让学生长时间保持静坐的状态,还容易导致不规律的生活作息,以及进食不当。
这些都会进一步加重中学生的肥胖问题。
为了应对中学生肥胖问题,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供健康的食谱推荐,并定期开展营养教育活动,宣传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其次,学校应该加强体育课程的开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运动,并提供丰富的体育活动课程。
此外,家庭也要加强对中学生的监督,限制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鼓励户外活动和参与家务劳动。
最后,社会应该加大对中学生肥胖问题的宣传力度,提高家长和学生的健康意识。
总之,中学生肥胖问题的增加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通过了解其原因和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我们可以借此来改善中学生的健康状况,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中国儿童肥胖报告2023

中国儿童肥胖报告2023引言儿童肥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在当今社会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关注焦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儿童肥胖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本报告将对中国儿童肥胖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原因、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背景信息儿童肥胖是指儿童体重超过同龄儿童平均体重的20%以上。
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儿童肥胖率持续上升,已经超过了过去几十年的最高记录。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6至17岁儿童和青少年的肥胖率已经达到20%以上。
儿童肥胖问题不仅对孩子们的健康造成影响,也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挑战。
原因分析1. 生活方式的改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家庭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儿童们越来越少参与户外活动,而更多时间都花在电子产品上,如电视、手机和电脑等。
缺乏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使得儿童消耗的能量减少,从而导致体重增加。
2. 饮食结构的改变中国传统的饮食结构以主食、蔬菜和少量的肉类为主。
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逐渐发生了变化。
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消费量逐渐增加,如快餐、零食和碳酸饮料等。
这样的饮食结构改变导致了儿童肥胖率的上升。
3. 家庭教育和意识的缺失家庭教育和意识在儿童肥胖问题中起着重要作用。
许多家长缺乏对儿童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关注,导致孩子们在家中没有健康的饮食环境和生活方式。
此外,一些家长过度溺爱孩子,给予过多的零食奖励,也是导致儿童肥胖率上升的原因之一。
影响分析1. 健康问题儿童肥胖不仅对孩子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一系列问题,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高血压等,还会影响其成长和发育。
肥胖的儿童在长高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生长迟缓,骨骼发育不良等问题。
2. 心理问题肥胖的儿童常常遭受同龄人的歧视和嘲笑,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他们可能会面临自尊心低下、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导致长期的心理障碍。
3. 社会经济问题儿童肥胖问题不仅对个体有害,也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挑战。
以北京为例我国肥胖儿童青少年发展趋势及现状分析

以北京为例我国肥胖儿童青少年发展趋势及现状分析近年来,我国肥胖问题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
特别是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肥胖儿童青少年的数量和比例也在不断增加。
本文将以北京为例,就我国肥胖儿童青少年的发展趋势和现状作一分析。
一、发展趋势1. 城市化进程加速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发生了不小的改变。
传统的健康饮食被快餐、油炸食品等不健康饮食所替代,导致了肥胖问题的日益严重。
2. 生活节奏加快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变得越来越快,工作、学习和生活压力不断增加。
很多青少年为了应对这些压力,选择了沉溺于游戏和手机,缺乏体育锻炼,时间长了不仅容易导致肥胖问题,还容易产生其他的健康问题。
3. 生活便利化现代社会的生活便利化程度越来越高,各种食品、饮料都可以便捷地获取,很容易导致青少年食品选择的不健康化,从而产生肥胖问题。
我国肥胖儿童青少年的发展趋势不容乐观,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生活便利化的不断提高都是导致这一问题日益严重的原因。
二、现状分析1. 肥胖儿童青少年数量增加据调查显示,近年来,北京市肥胖儿童青少年的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尤其是在一些中高端社区,肥胖问题更加突出。
2. 肥胖问题带来的健康问题肥胖儿童青少年不仅在生理上存在一系列问题,如高血压、高血糖等,更严重的是心理健康问题也随之而来。
肥胖儿童青少年常常面临着自卑、自尊心脆弱等问题。
3.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缺位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
但在现实中,很多家长忽视了孩子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学校教育也往往只是停留在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孩子健康的培养。
以上现状分析表明,我国肥胖儿童青少年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肥胖问题给孩子的健康和心理都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解决对策1. 家庭重视健康教育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应该重视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培养,避免给孩子不健康的食品,同时也要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避免让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而忽略身体锻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肥胖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摘要肥胖已成为21世纪全球公共卫生的严重问题之一,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也正进入高发期。
经济增长和都市化进程,引起生活环境的改变,肥胖患病率也随之呈现明显增加趋势。
肥胖是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原因错综复杂。
遗传因素决定个体肥胖发生的易感性,而各种环境因素则促进肥胖的发生。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饮食行为建立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饮食行为不仅保证了儿童良好的营养状态,而且会持续至成人对成人饮食行为的建立和健康产生深刻的影响。
儿童青少年肥胖危害深远,不仅导致身心疾患和生理功能障碍,影响学习能力,更为严重的是儿童青少年肥胖可发展为成人肥胖,引起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从而导致长期病态和早期死亡。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早期死亡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长期作用AbstractObesity has been becoming one of the serious global public health problems in the 21 st century. Obesity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China is entering a period of high incidence rate.Obesity whose reasons are complex is the result of multifactorial, long-term effects. Genetic factors determine the obesity susceptibility for individuals and various environmental factors promote the occurrence of obesity. Sound dietary behaviors developed early in life not only promote good nutrition of children, but also be likely to help form good dietary habits in adult and affect health condition in later life.With the change of living environment following economic growth and urbanization, prevalence of obesity also showed a clear increasing trend. The damages are far-reaching for ob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not only leading to physical and mental disorders and physiological dysfunction obstacle, affecting theability to learn. It is more serious that the obesity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can be carried to adults, leading to high blood pressure, heart disease,diabetes and other chronic diseases, even long-term morbidity and early death.[Key words]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Overweight and obesity early death Genetic factors Environmental factors long-term effects1 引言肥胖是指长期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导致体内过多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脂肪的聚集达到损害健康的程度。
当今社会肥胖现象的现状: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儿童肥胖都呈迅速上升趋势,且已成为全球瞩目的公共卫生问题。
伴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如过度能量摄入、低体力活动、多静态活动等,肥胖患病率呈现显著的增加趋势。
虽然发展中国家总体肥胖率仍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但其增长速度惊人。
近年来,我国儿童肥胖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在极低的基数上成倍增长。
肥胖给儿童的日常生活、学习带来诸多不便,还可对儿童产生多方面的健康影响。
肥胖青少年可能会因体重超重引起气喘、疲劳、关节痛及睡眠障碍等躯体症状,肥胖还会阻碍其心理行为发展,压抑潜能的发育。
肥胖儿童在集体活动中容易受到歧视,自我意识受到损害,喜欢独处,并伴有自卑、抑郁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出现。
肥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能量的摄入大于能量的消耗,过剩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积存于体内而产生的。
随着许多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程度不断加深,肥胖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随之不断升高,预防和治疗肥胖症已经成为 21 世纪的首要健康问题[1]。
一方面,肥胖及与肥胖相关的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胆结石、睡眠-呼吸紊乱综合症等)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随着肥胖发病率的不断升高,各国用于治疗肥胖及其并发症的费用也相应逐年增加,由于工作人员患肥胖及其并发症而休假或病故等间接引起的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量[2]。
当今世界中,很多国家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肥胖人群。
据 MONICA 项目1982-1986 年调查发现[3],欧洲的肥胖率为:男性 15%,女性 22%,而且女性超重比男性更普遍;35-65 岁之间的欧洲人口中,过半数的人超重或肥胖。
在英国,1980 年,肥胖的发病率分别为:成年男性 6%,成年女性 8%;1998 年,肥胖的发病率分别增长为 17%和 21%[4]。
加拿大心脏暨中风基金会最近发表的一份年度报告指出,肥胖已取代香烟成为加拿大人健康最大的威胁。
在美国,1976~1980 年间,美国人超重或肥胖的比率为 47%;而 1999 年的统计数字表明,超重或肥胖的比率已经上升到了 61%,儿童肥胖率达 10%。
在中国的城市中,有52%的成年男性和42%的成年女性属于超重或肥胖。
肥胖的现象,在发达国家中,家庭条件越是落后、家长的文化水平,儿童肥胖的发生机率越大,而中国的情况则相反。
由于受传统观念和自己亲身经历的影响,中国大多数家长认为,自己从小是苦着过来的,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尽可能的少让孩子吃苦,许多事都是家长替孩子做的。
并且现在家庭中有好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备受呵护,孩子做点什么都会被看作是影响到整个家庭的事情,运动怕受伤,少运动,体育课让学生请病假等等,所以孩子在生活中除了学习以外很少有太多的活动机会。
也造成了我国越来越多的肥胖儿童。
2 肥胖产生的成因2.1 肥胖的定义肥胖是什么,怎么才算是肥胖呢。
随着这一疾病传播范围的不断扩大,人们开始对这个释义提出疑问。
为此医学专家给出了相关的的解释:肥胖是指体内脂肪细胞数口增多或体积增大并且一定程度上明显超重与脂肪层过厚,是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堆积过多而使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以上的病态表现。
它不是指单纯的体重增加,而是体内脂肪组织积蓄过剩的状态[5]。
2.2 肥胖产生的原因2.2.1 社会原因人的社会属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标志。
因此,社会因素的存在和作用是强有力的。
社会因素与自然环境因素相对应,包括一系列与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密切联系的因素,即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的经济状况、社会保障、人口、科学技术以及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文化、社会关系、卫生保健等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环节。
因此,青少年的体重状况,与其说是一种生理现象,不如说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受很多社会因素的影响[6]。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字显示,世界范围内,体重超标总人口数己远远超过营养不良总人口数,2006年,全世界体重超标的人数已经达到十亿,到2015年将突破十五亿。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的影响举足轻重,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的提高,从2006年到200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实际增长11.4%,同时2005年各省市区的超重/肥胖检出率与1985年的数据对比,已基本提高了10倍[7]。
从国际调查和国内的研究资料不难看出,社会经济、文化观念以及学校教育己经并将持续对青少年的身体健康、体重状况产生着重要且深远的影响。
2.2.2 家庭原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最微小的单元。
家庭可以说是人在从自然人发展成社会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中的第一个社会化环境,是影响青少年体重状况的重要环节。
国外长期的研究显示:社会人口指标中,母亲文化水平对青少年肥胖的影响最大。
社会经济指标中,父母文化程度比家庭收入、家庭结构有更重要影响[8]。
国内的学者同样对家庭和青少年体重、健康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和研究,肖延风等专门针对单纯性肥胖儿童的家庭因素的研究结果发现父母的体重与子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尤其是母亲的BMI对儿童有显著的正影响。
营平女等《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社会因素分析》发现家庭生活的质量、家庭成员的关心与肥胖关系非常密切。
陈娟等《31例肥胖儿童的整体护理》的调查结果发现:父母的文化程度越高,儿童发生肥胖的可能性越大。
从以上的相关研究可以看出,家庭因素中的从父母文化程度、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情况、家庭人员结构、家长重视程度等方面对青少年的成长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2.2.3 个人原因超重肥胖现象的发生不仅受外界环境影响,与自己的生活状态情绪等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有以下几类个人因素。
2.2.3.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对肥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可归纳如下[9]:①遗传因素影响体重指数、皮下脂肪厚度及内脏脂肪,且对内脏脂肪影响尤为重要。
②遗传不仅影响肥胖的程度,并且对脂肪的分布类型也有很强的影响。
③过度喂养后的肥胖,即过度喂养后的体重增加敏感性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④遗传可影响个体的基础代谢率、食物的热效应和运动的热效应,即能量的支出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个体能量支出的差异可达 40%以上。
⑤个人体力活动的多少也显著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家庭中父母热爱运动,其子女喜欢运动的几率也大大增加。
2.2.3.2 饮食因素一般认为,高脂肪、高热量饮食,过少食用蔬菜、大麦及粗粮,经常吃多盐、油煎、油炸的食物等是肥胖发生的原因。
儿童的饮食行为形成过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父母或照看人、同伴、媒体等,其中家长的影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正常人能量的摄入和支出长期维持平衡,使机体脂肪量维持恒定,保持体重不变;但如果摄入的能量超过机体的消耗量,则多余的能量可转化为脂肪,使体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