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命系统熵势函数的建立及应用】生命是熵减

合集下载

认识“熵”--“熵减”让生命充满活力

认识“熵”--“熵减”让生命充满活力

认识“熵”--“熵减”让生命充满活力一、什么是“熵”?“熵”的概念,我以前也接触过,是热力学概念,或许自己是学文科,一直似懂未懂。

早上听了华为的管理顾问丁伟老师的一堂直播课《熵减--华为活力之源》,对“熵”有了进一步地认知。

“熵”是德国物理学家鲁道夫1850年提出来的概念,用于热力学第二定律,衡量体系的混乱程度;所以该定律又叫“熵增定律”。

讲的是自然社会任何时候都是高温自动向低温转移的。

也就是说,在一个封闭系统,最终会达到热平衡,没有了温差,再不能做功。

这个过程叫熵增,最后状态就是熵死,也称热寂。

一切自发过程总是向着熵增的方向发展。

最终,所有的摩擦力、电势、化学势都消失,整个系统慢慢地退化成毫无生气的死气沉沉的一团物质,于是就达到了被物理学家们称为的热力学平衡或“最大熵”,一种持久不变的状态,一种死亡。

有时我会说:宇宙的大背景是一种“混沌”、“无序”,我们要在“无序”中找出“有序”来,这就是“生命”。

有时候艺术为什么讲究起承转合、抑扬顿挫、明暗交替、......,都是在寻找一种有序的“生命”。

二、“熵”的四个度量特征“熵”可以作为一个衡量系统混沌程度的指标,它有四个度量特征:一是熵增,混乱增加,最终死亡,是自然运作;二是熵减,它使系统更有秩序、功能增加(熵减的前提是开放),是主动作为;三是负熵,它是带来熵减效应的活性因子,能产生能量。

比如信息是人的负熵;新成员、新知识、简化管理等是组织的负熵。

四是正熵。

与负熵相反。

有时候感觉概念,纯是我们的一种应用与想象。

三、“熵”的应用这宇宙中的规律,本质上都是相通的。

“熵”在其他领域的应用,都有一种隐喻的味道在里面,所以华为任(正非)总称之为哲学。

我们从“熵”的三个基本认识来看它的应用:认识一:开放系统才能熵减。

系统必须处于开放的环境中才能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封闭了就带来熵增。

就象美洲的土著,所以中国要改革开放,没有回头路;就是进行熵减,增加活力。

“没有理想,不学习不努力,就是个人的熵增。

生命的意义在于熵减

生命的意义在于熵减

生命的意义在于熵减生命的意义在于熵减生命是地球上最复杂、最神奇的现象之一。

虽然科学家们对于生命的起源和本质仍然存在争议,但有一种观点认为,生命的存在是为了推动熵减。

熵是热力学里的一个概念,意味着无序度或混乱程度。

在自然界中,熵总是趋向于增加,即物质和能量的分布趋于更为均匀和无序。

生命的存在似乎违背了这个趋势,它在减少熵的过程中创造和维持了有序性。

生命体是高度有序的系统。

无论是一个微小的细胞还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生命体都展现出了精密的结构和调节机制。

细胞通过遵循基因组中的指令来维持自身的结构和功能,而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生态平衡等方式维持其稳定性。

这些机制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旨在减少系统的无序度,即熵。

生命的存在可以被看作是一个自发的、自组织的过程,其目标是创建和维持一个相对稳定和有序的状态。

这种有序性不仅体现在内部结构上,也体现在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上。

生命体通过吸收外部能量和物质来维持其生存,同时将废物排出体外。

这个过程本身就是熵减的过程,因为能量和物质在被生命体利用的过程中被重新组织和利用,使其分布变得更有序。

除了维持内部有序性,生命体还通过进化的过程逐渐提高其自组织的能力。

进化通过自然选择和基因突变的机制使得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逐步优化,以适应环境中的压力和挑战。

这种优化过程也可以被看作是熵减的一种形式,因为它使得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更加有序和适应环境。

生命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推动熵减,还与宇宙的演化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宇宙在大爆炸后也经历了一个熵增的过程,从一个极其有序和高能量的状态逐渐演化为一个熵较高和低能量的状态。

而生命的出现恰恰是在宇宙最不稳定和熵最高的时期。

生命体的存在可以被看作是宇宙演化向着更高有序和稳定状态进化的一种方式。

生命的意义在于熵减,即通过自组织和进化的力量创造和维持有序性。

生命的存在使得无序的自然界变得有序和相对稳定,使得物质和能量在被重组利用的过程中减少熵的增加。

生命的出现是宇宙演化的重要一环,它推动着宇宙向着更高有序和低熵的状态前进。

熵与信息生命赖负熵为生

熵与信息生命赖负熵为生
(2)连续性
(3)极值性
(4)平均性
信息熵的性质
H ( P1 P2 Pm ) Pi log pi
i 1
m
非负性,连续性,极值性、对称型、加合性
五、信息量
信息量I =熵的减少
I S S1 S2
熵的减少意味着系统有序度的增加。
知识是信息,所以知识是负熵。不管是教师或是 学生在这一负熵传递过程中,两者都要消耗有用的功, 增加人体、环境的熵。一个子系统负熵、有序的增加, 是以全局的熵、混乱的增加为代价的。
当工作人员又接到家信得悉母亲经抢救后,已恢复意识, 正在积极进行治疗。这时信息源的本征态或消息单元的集合概 率分布已发生了变化。
消息单元 Xi X1 死亡 X2 昏迷 X3 偏瘫 X4 好转 X5 康复
概率分布
0
0
1/3
1/3
1/3
P(Xi)
如果工作人员又接到消息说:经积极治疗后已经能起床作太 极操了,则相应的概率分布变为:
X2
X i X n
P2
Pi Pn
X
i
n
i
;
归一性:
P
i 1
n
i
1
以上的问题,均可用熵作为指标进行分析。
二、信息源的概型结构
本征信息熵
现在讨论信息熵的基本概念
1、信息源:发送消息的源。Information source
例如: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大至宇宙天体,小至原子、原
子核、基本粒子、以及中间的各个层次:生物圈,生态,群
落,种群,个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亚细胞,分子, 亚分子等,例如一个国家、社会团体,大脑,内分泌等等,
都有它们自己的情态,无不随时发送出它们自己的消息,因

熵减定律对人生的意义

熵减定律对人生的意义

熵减定律对人生的意义
熵减定律(熵守恒定律)是统计热力学中最重要的原理,它被经典力学科学家引进生活,发现它在人的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哲学意义。

它强调的是变化必然逐渐变小,异化逐渐变为同化,熵减是宇宙能量的趋势。

将熵减定律应用到人的生活中,就是有意的去消除烦恼,有意的去贴近本质,有意的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取得实实在在的改变,这在所有人的生活中都是可以实践的。

当要追求秩序取代危言与混乱时,那就是熵减的本质;当要从野心勃勃中引发凝散思维而出没烦恼时,那是熵减的本意;当要调节自身的情绪,将涡忙的情绪翻江倒海之乱变得更加明朗时,那是熵减的新颖范畴;当对于自身与他人之间的状态有清晰的界线时,也是熵减定律起到了作用。

熵减定律,让我们在丰富多里的事件和世界里,明确知道什么是本质,什么是紊乱,追求秩序、凝散思维、调节情绪,使忙碌并不绝望,不在意细枝末节就可以获取更多的成功效果,工作生活无穷无尽,但依然可以获得它所带给的馈赠,这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有意义。

熵减定律,也让人们明白,只有把注意力紧贴本质,不挂心于太多名利场,才能把自身的能量最大化。

生活充满着充沛的事物,众多的变化,看的特别晕乎,想追求的太多,又觉得身不由己。

按照熵减定律,观念要变,做出一次变化,就可以发现,原来它们只是表面上的无意义变化,本质上他们都是相似的。

熵减定律从物理学走向生活,它给人们在追求进取中,提供了一条新的方向。

我们要去追求变化又带给我们新的秩序,不在乎看起来多么艰难,只要坚持理解本质,去淡化一切,就一定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

熵减定律代表了转变的可能,让我们的生活变的有意义,并取得成功。

熵与生命的关系

熵与生命的关系

熵与生命的‎关系熵的定义:表示物质系‎统状态的一‎个物理量(记为S),它表示该状‎态可能出现‎的程度。

在热力学中‎,是用以说明‎热学过程不‎可逆性的一‎个比较抽象‎的物理量。

孤立体系中‎实际发生的‎过程必然要‎使它的熵增‎加。

定义2:热力系中工‎质的热力状‎态参数之一‎。

在可逆微变‎化过程中,熵的变化等‎于系统从热‎源吸收的热‎量与热源的‎热力学温度‎之比,可用于度量‎热量转变为‎功的程度。

熵指的是体‎系的混乱的‎程度,它在控制论‎、概率论、数论、天体物理、生命科学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在不同的学‎科中也有引‎申出的更为‎具体的定义‎,是各领域十‎分重要的参‎量。

熵由鲁道夫‎·克劳修斯提‎出,并应用在热‎力学中。

后来在,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第一次‎将熵的概念‎引入到信息‎论中来。

按照一些后‎现代的西方‎社会学家观‎点,熵的概念被‎其移植到社‎会学中。

表示随着人‎类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文明‎程度的提高‎,社会“熵”——即社会生存‎状态及社会‎价值观的混‎乱程度将不‎断增加。

按其学术观‎点,现代社会中‎恐怖主义肆‎虐,疾病疫病流‎行,社会革命,经济危机爆‎发周期缩短‎,人性物化都‎是社会“熵”增加的表征‎。

现在让大家‎看看我在网‎络中看到的‎熵与生命有‎着何种联系‎,下面是我看‎到的一篇论‎文中的部分‎内容,自我感觉它‎写的很好:1 熵理论的宏‎观意义及其‎与生命体系‎的关系生物体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是物质代‎谢,伴随着物质‎代谢所发生‎的一系列能‎量转变即能‎量代谢,是生物体基‎本特征的另‎一方面。

生物系统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摄取‎物质,经一系列生‎化反应合成‎、转变成自身‎需要的组分‎,又将原有的‎组分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变为废料‎,排出体外,并伴有能量‎变化。

熵作为一种‎状态函数,其改变值可‎正可负,所谓负熵是‎指生命通过‎各种能量交‎换传递使体‎内或局部熵‎减小。

阅读材料:生命系统与熵定律

阅读材料:生命系统与熵定律

生命系统与熵定律熵,平均信息量,熵在封闭的热力体系中不能做功的一定数量的热能的计量单位,随机计量单位在封闭体系中对无序和随机的计量单位,在信息论中,对被传送的信息进行度量所采用的一种平均值。

热力学有两个定律,第一定律也称为能量守恒定律,指出宇宙的能量总和是一个常数,既不可能增加,也不可能减少。

热力学第二定律就是著名的熵定律,她指在一个封闭的系统里,能量总是从高的地方流向低的地方,系统从有序渐渐变成无序,系统的熵最终将达到最大值。

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生命系统就是根本不服从熵定律的一个庞大的世界。

那么生命系统真的不服从熵定律吗?让我们先看看一个人的生命周期过程:受精卵在母体内开始进行细胞分裂和复制,逐渐形成胚胎的各种器官,成熟后便诞生出世。

随着婴儿的成长,各种器官与器官功能日趋完善,越来越有序化。

谁也不会否认,当孩子渐渐长大,他体内储存的能量也就与日俱增了。

不仅一个人是如此,每当我们观察任何一种生命个体时,都会发现这个“能量从低向高流动”的熵定律的逆过程。

不但每个生命个体是如此,整体生物进化过程本身就代表着日益增长的秩序的不断积累。

就连某种生物群体内部也一样,例如主人群组成的人类社会。

人类社会本身也是一个封闭系统,无疑是附合熵定律条件的。

可恰恰在人类社会这个系统中,同样存在着实实在在的熵定律的逆过程。

古往今来,人类社会的历史总是贫的越贫,富的越富,社会变得越有序,直到爆发一场社会动荡,例如农民起义或世界大战。

动荡使世界在瞬间从有序变回无序状态,再重新开始新一轮有序化过程。

此外,从原始社会到今天的后工业社会,人类一直进行着能量积累,而且积累的能力和速度越来越快。

正反馈与负反馈使人向着熵定律的反方向发展,这也可以说是生命的共性吧。

这不禁使人联想到,我们过去把生命定义为“能够自我复制的过程”,而今天,我们似乎应当给生命下一个更深刻的定义:“生命是一个从无序到有序的发展过程。

”这是一个与非生命的自然界截然相反的过程,而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负熵为生”

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负熵为生”

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负熵为生”"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负熵为生"——薛定谔《生命是什么》人体本质上是物质,所以人和社会的一些规律也遵循物理学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一个孤立系统的熵总是增加的,并且将两个系统连接在一起时,其合并系统的熵大于所有单独系统熵的总和。

熵即是指一个系统的无序度。

早在1947年薛定鄂就曾高瞻远瞩地指出了熵增过程也必然体现在生命体系之中(Schrodinger 1947)。

人体是一个巨大的化学反应库,生命的代谢过程建立在生物化学反应的基础上。

从某种角度来讲,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具有抵抗自身熵增的能力,即具有熵减的能力。

在人体的生命化学活动中,自发和非自发过程同时存在,相互依存,因为熵增的必然性,生命体不断地由有序走回无序,最终不可逆地走向老化死亡。

如果物理学只能留一条定律,我会留熵增定律。

说这句话的人叫吴国盛,清华大学的科学史系主任。

虽然你可能会反驳这个观点,难道不是牛顿的力学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吗?模型君也很迷惑,但是吴教授能说出这番话绝对不是无的放矢,不管对与不对,都可见熵增定律的分量。

无独有偶,吴军也说过类似的话。

如果地球毁灭了,我们怎么能够在一张名片上写下地球文明的全部精髓,让其他文明知道我们曾有过这个文明呢?吴军老师给出的答案是三个公式:1 1=2(代表了数学文明)E=mc?(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S=-∑ P ln P(熵的定义)▲来自得到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中也说过类似的话「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负熵为生。

」爱丁顿爵士也曾说:“我认为,熵增原则是自然界所有定律中至高无上的。

如果有人指出你的宇宙理论与麦克斯韦方程不符,那么麦克斯韦方程可能有不对;如果你的宇宙理论与观测相矛盾,嗯,观测的人有时也会把事情搞错;但是如果你的理论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我就敢说你没有指望了,你的理论只有丢尽脸、垮台。

”(注:爱丁顿说自己是除爱因斯坦之外,世界上唯一一个真正懂相对论的科学家,虽然看起来有点能吹,但应该也挺牛)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熵增定律?为什么它如此重要?它到底对我们有什么巨大影响?以至于能够让好多人一下子顿悟。

熵的简单应用

熵的简单应用

LOGO

相对封闭的组织机构的运行过程的个逐步走向衰败的过程, 尤其是那些超稳定的封闭系统内的组织机构——公共行政组织 • 一般地讲,公共行政组织系统是一个超稳定的封闭系统, 如果它不进行自我调整、更新、改革或与外部环境进行 输出输入的交换,必然走向衰败。
LOGO
LOGO

生命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熵减的过程,是一个趋向更加有序的 过程。生物进化是熵减过程的具体体现。 • 生命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实现这个熵减的过程,但人与动物 最大的不同在于人有智慧.动物实现熵减过程的方式是自 然进化,而人类是靠自己改造世界的能力,主要依靠科技的 进步。
一、熵与生命
• 生命是什么?
LOGO

奥地利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在他的专著《生命是什 么》中这样说道: “一个生命有机体在不断地增加它的熵——你或者 可以说在增加正熵——并趋于接近最大熵值的危险状 态,那就是死亡,要摆脱死亡,就是说要活着,唯一 的办法就是从环境中不断地吸取负熵,‘有机体是依 赖负熵为生的’,这就是生命的热力学基础。”
LOGO

四、其他
• 金融危机的根源是美国中央银行长期利用实行低利率政策 刺激投资和消费所造成的虚假的经济繁荣。 • 直接原因:美国人借钱过度消费、超前消费。 • 在过去的几年里,美国借中国人、日本人的钱来给美国人 消费,借未来的钱来维持现在的消费,造成了虚假的经济 繁荣。
• 管理熵揭示的是企业组织 内部管理效率递减的规律 。 • 企业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 孤立系统,如果较少与环 境进行信息、能量和物质 的交换,则必将从有序发 展到无序并最终走向衰亡。
LOGO

企业通过组织创新,打破封闭,建立开放系统,不断地从外界吸取 能与企业产生协同效应、提高竞争力的优质物质,即人力资源、资本、 技术、市场信息等。找到再生契机,企业的生命就可以得到延缓,进入 新一轮的发展期。 管理系统包括人、财、物,其中人的不确定度(混乱度)最大。因此, 为实现系统的低熵状态,对人的管理最为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生命系统熵势函数的建立及应用】生命是熵减
摘要:依据非平衡非线性系统理论的广义势函数,建立了可描述生命系统的熵势及其表达式,作为应用,分析了生命系统的相变和生命机体内部的熵力。

关键词:生命系统;熵势;非平衡相变;熵力
:Q111;0415.3
:A
:1007-7847(xx)01-0016-05
自然界的实际系统千差万别,它们可以是物理系统、化学系统、生物系统等,它们在平衡态和近平衡态已归入一个广泛的统计热力学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的普遍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存在着广泛定义的势函数,如平衡系统的熵、自由能或线性非平衡系统的熵产生、超熵等等,生命系统是个远离平衡的非线性系统,非平衡理论告诉我们,远离平衡的非线性系统中存在一个广义势函数.这个势函数是个Lyapunov函数,满足Lvapunov稳定性准则,因此生命系统是个相对稳定的系统,本文依据非平衡系统理论的广义势函数,建立了可以描
述生命演化的势函数――熵势,经过对生命系统的分析,发现有一个尖拐型突变函数正好对应于熵势,并把它作为生命系统的特性函数加以应用,即用熵势来研究生命系统的相变特点和生命机体内部的作用力,得出了有意义的结论,为从整体上认识生命系统提供一种较科学的方法。

1 生命系统的特性函数――熵势
生命系统是远离平衡的非线性系统,其熵势可以通过非平衡系
统理论的广义势函数建立起来,非平衡系统既可用确定性演化方程描述也可用随机性演化方程描述,下面首先从随机层次建立广义势函数,再推广到生命系统的熵势,并根据生命系统的特点寻找能描述生命进化的熵势表达式。

1.1 非平衡系统的广义势函数
非线性科学和统计物理的研究告诉我们,一个小的随机力不仅仅对原有的确定性方程的结果产生微小的变化,它还能出乎意料的产生重要得多的影响,在一定的非线性条件下它能对系统演化起决定性作用,甚至 __改变宏观系统的命运,另一方面,这种无规的随机干扰并不总是对宏观秩序其消极破坏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它的相干运动可能在建立系统的“序”上起到十分积极的创造性作用。

描述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复杂系统的这种随机性常用含多变量的郎之万方程(LE),即
(6)中的首项不仅在弱噪声情况下确定了FPE的定态性质,而且支配相应的确定性系统的Lyapunov性质,称其为非平衡系统的广义势函数,
1.2 生命系统熵势的建立
爱因斯坦关系为:
如果(2)式从统计的角度描述一个非平衡系统的演化过程,那么相应的热力学方程为
满足后,这种演化过程才停止,可见这一规律正好符合生命的演化,当生命机体的熵势取最小值时,机体处于宏观上的稳定状态,这时机体的各项功能正常发挥,从热力学和统计学的角度证明熵势可以描述生命的演化。

作为宏观系统的Lyapunov函数,在非平衡态中所起的作用与熵在平衡态中所起的作用完全相同,进一步研究证明,和平衡态势函数密切联系,如果连续的改变某些控制参数,使系统从非平衡态过渡到近平衡和平衡态,那么势函数就回到我们熟知的势函数如超熵、熵等。

1.3 生命系统的熵势表达式
下面根据生命系统的演化特点给出生命系统的熵势函数并分析其生物学意义,为简单起见只讨论一维情形(可以推广至多维)。

从(12)式可以看出熵势与概率密度之间存在一个相互制约的关系,就是熵势越小的状态对应的概率密度最大,那么是否存在一个具体的表达式来表征这种关系呢?
我们知道对于任意一个系统,它处于稳定状态或势最小的可能性最大,否则它将失去存在演化的意义,而又由于随机涨落力的存在,其稳定态可能受到放大了的涨落力的影响而失去原来的稳定性,到达另一个稳态.但不管怎么演化,其最终将处于势的最小处,对应于状态出现概率最大的位置,所以根据生命系统的特点及其演化过程,在一个生命机体的一生中处于健康稳定状态(可用一些指标参数来描述)的时间最长,概率最大,那么此时它的熵势也应该最小,但是在生命系统的演化过程中也在出现偶尔的突变现象,由于一些随机涨落力的影响,熵势可能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极值,这时系统将面临选择,哪个稳态更有益于生存,它将选择那个稳态,这就是生命进化.基于这样的定性分析,下面的势函数正好能反映生命进化这一现象,于是我们可以把它作为生命系统的熵势来做具体分析
其中x为描述机体健康状态的变量,α为控制变量,β为一常系数。

那么根据(12)式熵势曲线和相应的概率密度曲线可以绘制如下(实线为熵势曲线,虚线为概率密度曲线)
a)图对应于α>0,β>0,此时平衡位置(x=0)是稳定的,概率曲线表明,在这一点机体所处的状态概率最大,健康状况良好,随着偏离平衡位置距离的增加,概率减小,表现为机体的免疫力下降,处于病疾状态,这时就应想办法治疗使机体向稳态转化。

b)图对应于α0,此时原来的平衡位置(x=0)失稳,变成不稳定平衡点,代之出现的是两个新的稳定的平衡点,相应的,处将成为机体非正常状态,它出现的机率也将减小,而在两个新的稳定态出现的机率增大,如果没有随机力,机体处于两个势谷的机率相等,但由于随机涨落力的存在,将促使机体向更加利于生存的状态推进,可以说
这是旧结构让位于新结构,如果一种稳态代表一种有序结构,那么稳态的改变,加之随机力的作用,势必导致机体越来越有序。

这里的状态变量可以是任何能反映生命机体演化的变量,如DNA 的数量、机体的某种蛋白质含量、脑细胞的发育程度、机体内部某种激素的含量等等中的一种,如果是其中的两种,那么方程将是二维的,其熵势和概率密度将是个极限环,即曲线绕纵轴旋转180度,同样可推广到多维情况。

可见,这个势函数虽然是一般尖拐型突变势函数,但它的演化特点正好符合于生命系统,而且具有很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系统演化的结果就使系统稳定在某一特定状态或结构上,即新物种一旦形成,就会通过遗传作用使他的已有特性、状态结构稳固下来,不会轻易改变,以保持物种的相对稳定性,不然系统就会不断从一种状态或结构跃变到另一种状态或结构,是新物种的长期存在变得不可能.因此势谷的平缓与涨落的放大以及势谷的加深与涨落的缩小,对于系统的演化或新结构、新物种的形成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两个过程的相互交替、相辅相成使得生物界的演化、进化成为可能,可见熵势越小,系统就越稳定,系统的总熵就越小,系统的自组织能力就越强.例如人类,由于智能的发展,无时无刻不在与外界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最大限度地吸收负熵,从而使自身体内尽可能的保持熵最小、自
组织能力最强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的状态,避免疾病,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2 特性函数――熵势的应用
2.1生命系统的非平衡相变分析
非平衡相变是在远离平衡的系统中出现的某种物理量的突跳行为,大量事实证明,一系列的突变过程联系着系统的进化、序的产生、功能的形成等自组织现象,这类现象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领域都有重要意义,如生物结构中的DNA、细胞、组织的交替、器官的转变等都是非连续的变化,它们是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转变,生命系统是一个远离平衡的复杂开放系统,非平衡相变理论可以刻划生命系统的个体发育和系统演化过程,它可能为生物进化提供新的解释和描述手段。

势函数有决定系统演化性质的作用,是个特性函数,它的不同形式也将决定系统有不同的相变特点。

生命系统的势函数(熵势)取
宏观上能实现的态(相)就是出现机率最大的态(相),也就是势函数取极小值的态,则根据极值原理
可见,当时曲线趋于平坦,出现I临界慢化现象.这时如果没有涨落力的存在系统将处于平衡态,但恰恰相反,涨落力不仅存在而且还被放大,随着控制参数的变化,这个力不断促使系统离开原来的平衡态,在其它位置出现的几率增大,可见随机力在生命发育和进化过程中起着特殊的决定性作用。

2.2 生命机体内部的作用力分析
由(13)可知由势函数可以推导出系统的回复力(决定力),生命机体内部的非线性作用力表现为机体各部分结构之间的结构力,为与熵势对应这里将它定义为熵力,主要作用表现为系统自身对抗熵的增加,即
即处于稳定态时,生命系统的熵力最小(为零),系统的熵也最小,系统不需要对抗熵的增加,当系统一旦受到较大的干扰,熵就会增加,就可能离开稳态,熵力就会发挥其作用使系统得以恢复,可见,熵力是生命系统进化过程中的结构、状态保持相对稳定性的原动力。

3 小结
生命系统是个真正的自组织系统,与其它系统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它的高度有序性,生命的存在是个不断进化的过程,一个生命机体
在进化的同时,也维持了结构和状态的相对稳定性,通过对熵势的研究,我们对生命的高度有序现象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主要有以下两个重要结论。

1)熵势反映生命的发育和进化,在这个势的作用下生命越来越有序。

2)熵力是生命系统维持相对稳定性的原动力。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只提供了一种方法,且对熵力在生命体内的具体作用过程需要进一步的分析,鉴于生命系统的复杂性,对以上问题的研究目前还有点挑战性,需要生物数学、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相互结合,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