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熵

合集下载

生命的意义在于熵减

生命的意义在于熵减

生命的意义在于熵减生命的意义在于熵减生命是地球上最复杂、最神奇的现象之一。

虽然科学家们对于生命的起源和本质仍然存在争议,但有一种观点认为,生命的存在是为了推动熵减。

熵是热力学里的一个概念,意味着无序度或混乱程度。

在自然界中,熵总是趋向于增加,即物质和能量的分布趋于更为均匀和无序。

生命的存在似乎违背了这个趋势,它在减少熵的过程中创造和维持了有序性。

生命体是高度有序的系统。

无论是一个微小的细胞还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生命体都展现出了精密的结构和调节机制。

细胞通过遵循基因组中的指令来维持自身的结构和功能,而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生态平衡等方式维持其稳定性。

这些机制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旨在减少系统的无序度,即熵。

生命的存在可以被看作是一个自发的、自组织的过程,其目标是创建和维持一个相对稳定和有序的状态。

这种有序性不仅体现在内部结构上,也体现在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上。

生命体通过吸收外部能量和物质来维持其生存,同时将废物排出体外。

这个过程本身就是熵减的过程,因为能量和物质在被生命体利用的过程中被重新组织和利用,使其分布变得更有序。

除了维持内部有序性,生命体还通过进化的过程逐渐提高其自组织的能力。

进化通过自然选择和基因突变的机制使得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逐步优化,以适应环境中的压力和挑战。

这种优化过程也可以被看作是熵减的一种形式,因为它使得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更加有序和适应环境。

生命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推动熵减,还与宇宙的演化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宇宙在大爆炸后也经历了一个熵增的过程,从一个极其有序和高能量的状态逐渐演化为一个熵较高和低能量的状态。

而生命的出现恰恰是在宇宙最不稳定和熵最高的时期。

生命体的存在可以被看作是宇宙演化向着更高有序和稳定状态进化的一种方式。

生命的意义在于熵减,即通过自组织和进化的力量创造和维持有序性。

生命的存在使得无序的自然界变得有序和相对稳定,使得物质和能量在被重组利用的过程中减少熵的增加。

生命的出现是宇宙演化的重要一环,它推动着宇宙向着更高有序和低熵的状态前进。

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负熵为生。对科学研究的启示

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负熵为生。对科学研究的启示

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负熵为生。

对科学研究的启示“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负熵为生”这句话表达了一个重要的科学观点,即生命体系通过不断地从环境中摄取负熵来维持自身的秩序和稳定。

这对科学研究有以下启示: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重要性:熵增定律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一种表述,它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熵总是趋向于增加。

这意味着系统会自然地趋向于更加无序和混乱的状态。

了解熵增定律对于理解许多自然现象和生命过程非常重要。

2. 生命体系的特殊性质:生命体系通过摄取负熵来对抗熵增定律,维持自身的秩序和稳定。

这表明生命体系具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可以从环境中获取能量和物质,并将其转化为有用的形式。

这种能力使得生命体系能够在热力学上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3. 能量和信息的关系:生命体系通过摄取负熵来维持自身的秩序和稳定,这涉及到能量和信息的转化。

能量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动力,而信息则是指导生命体系如何利用能量的关键。

因此,研究能量和信息的转化过程对于理解生命现象至关重要。

4. 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生命体系是高度复杂的系统,但它们能够通过自我组织和调节来维持自身的稳定性。

这表明,在复杂系统中,稳定性并不一定依赖于简单的热力学平衡,而是可以通过引入负熵来实现。

这对于研究复杂系统的行为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启示。

“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负熵为生”这句话提醒我们,生命体系是通过摄取负熵来维持自身的秩序和稳定的。

这一观点对于理解生命现象、热力学第二定律以及复杂系统的行为具有重要的科学启示。

熵在生命科学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熵在生命科学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熵在生命科学中应用的研究进展生命科学是一个极为复杂而有趣的领域,涉及到许多不同的学科和研究方向。

熵是一个跨学科的概念,在生命科学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熵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包括生物信息学、生物化学、生态学、进化生物学等方面。

一、熵在生物信息学中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是一门交叉学科,研究生物系统的信息处理和模拟。

熵作为信息论的核心概念,在生物信息学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熵可以用来描述DNA序列的复杂性和乱序程度。

研究表明,不同种类的DNA序列具有不同的熵值,而DNA序列的熵值也与生物体内许多生物学特征密切相关,如基因表达、蛋白质组成和代谢途径等。

因此,通过熵值的比较和分析,可以研究不同生物体系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为生物分类和进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二、熵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现象与化学反应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熵作为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在生物化学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熵可以用来描述蛋白质结构的稳定性和折叠过程。

研究表明,蛋白质折叠过程中的熵变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不同氨基酸序列和折叠速度的蛋白质,在折叠过程中熵变也不同。

因此,通过熵值的计算和分析,可以预测蛋白质的稳定性和折叠速度,并设计新的蛋白质结构,为药物设计和生物技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三、熵在生态学中的应用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熵作为环境科学中的基本概念,在生态学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熵可以用来描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耗散过程。

研究表明,生态系统的熵值可以反映其内部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复杂程度,也可以用来测量生态系统对外界扰动的响应能力。

因此,通过熵值的计算和分析,可以评估和预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状况,并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提供重要的参考。

四、熵在进化生物学中的应用进化生物学是研究生命起源和演化的学科,熵作为信息论中的基本概念,在进化生物学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熵可以用来描述基因组的变异和演化过程。

熵与生命的关系

熵与生命的关系

熵与生命的‎关系熵的定义:表示物质系‎统状态的一‎个物理量(记为S),它表示该状‎态可能出现‎的程度。

在热力学中‎,是用以说明‎热学过程不‎可逆性的一‎个比较抽象‎的物理量。

孤立体系中‎实际发生的‎过程必然要‎使它的熵增‎加。

定义2:热力系中工‎质的热力状‎态参数之一‎。

在可逆微变‎化过程中,熵的变化等‎于系统从热‎源吸收的热‎量与热源的‎热力学温度‎之比,可用于度量‎热量转变为‎功的程度。

熵指的是体‎系的混乱的‎程度,它在控制论‎、概率论、数论、天体物理、生命科学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在不同的学‎科中也有引‎申出的更为‎具体的定义‎,是各领域十‎分重要的参‎量。

熵由鲁道夫‎·克劳修斯提‎出,并应用在热‎力学中。

后来在,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第一次‎将熵的概念‎引入到信息‎论中来。

按照一些后‎现代的西方‎社会学家观‎点,熵的概念被‎其移植到社‎会学中。

表示随着人‎类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文明‎程度的提高‎,社会“熵”——即社会生存‎状态及社会‎价值观的混‎乱程度将不‎断增加。

按其学术观‎点,现代社会中‎恐怖主义肆‎虐,疾病疫病流‎行,社会革命,经济危机爆‎发周期缩短‎,人性物化都‎是社会“熵”增加的表征‎。

现在让大家‎看看我在网‎络中看到的‎熵与生命有‎着何种联系‎,下面是我看‎到的一篇论‎文中的部分‎内容,自我感觉它‎写的很好:1 熵理论的宏‎观意义及其‎与生命体系‎的关系生物体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是物质代‎谢,伴随着物质‎代谢所发生‎的一系列能‎量转变即能‎量代谢,是生物体基‎本特征的另‎一方面。

生物系统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摄取‎物质,经一系列生‎化反应合成‎、转变成自身‎需要的组分‎,又将原有的‎组分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变为废料‎,排出体外,并伴有能量‎变化。

熵作为一种‎状态函数,其改变值可‎正可负,所谓负熵是‎指生命通过‎各种能量交‎换传递使体‎内或局部熵‎减小。

熵与生命

熵与生命

熵与生命一个健康的生物体是热力学开放系统,基于处于非平衡态的稳态。

生物体内有血液流动、扩散、各种物质生化变化等不可逆过程发生,体内熵产生ds/dt>0.对人体而言,摄入的食物是蛋白质、糖、脂肪,是高度有序化、低熵值得大分子物质,排出的废物是无序的、高熵值的小分子物质。

保持d e s<0,以抵消机体内不可逆过程引起的熵产生d i s>0,以维持生命。

自然界并没有负熵的物质。

熵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可将物质区分为高熵和低熵物质。

生命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从熵的角度看新陈代谢实际上是生命体汲取低熵、排出高熵物质的过程。

动物体摄取的多糖、蛋白其分子结构的排列是非常有规则的,是严格有序的低熵物质,而其排泄物却是相对无序,这样就引进了负熵流。

植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离不开阳光,光不仅是一种能量形式,比起热是更有序的能量,也是一负熵流。

当系统的总熵变小于零时,生命处在生长、发育的阶段,向着更加高级有序的结构迈进。

当总熵变为零时,生命体将维持在一个稳定、成熟的状态,而总熵变大于零的标志则是疾病、衰老。

疾病可以看作是生命体短期和局部的熵增加,从而引起正常生理功能的失调和无序,治疗则是通过各种外部力量干预机体,促进吸纳低熵、排出高熵。

生物进化是由单细胞向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进化,也就是说向着更为有序、更为精确的方向进化,这是一个熵减的方向,与孤立系统向熵增大的方向恰好相反,可以说生物进化是熵变为负的过程。

衰老是生命系统的熵的一种长期的缓慢的增加,也就是说随着生命的衰老,生命系统的混乱度增大,原因应该是生命组织能力的下降造成负熵流的下降,生命系统的生物熵增加,直至极值而死忙,这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李宏柳1333101513药升(1)班。

熵与生命论文

熵与生命论文

熵与生命童海港(绍兴文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化学061 浙江绍兴 312000)摘要:熵增原理阐述了在封闭系统及与其相对应的环境所组成的孤立系统中,任何自发过程总是朝着使体系越来越混乱、越来越无序的方向演化。

但对生命物质来说,其演化过程恰好与上述情况相反。

这难道真的是一对矛盾吗?本文将对此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熵生命负熵耗散结构一、熵的概念1867年,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Clausius)在法兰克福举行的第41届德国自然科学家和医生代表大会上,提出熵的概念和宇宙的热寂说,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从此“什么是熵”在科学史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爱因斯坦(Einstein)说:熵理论对于整个科学来说是第一法则。

所谓熵,是反映一个系统宏观态所具有的微观态数目或与热力学几率有关的物理量,它是系统无序性的量度。

1865年克劳修斯在研究卡诺定理的基础上给出了克劳修斯不等式,从而引入了熵的数学表达式。

二、熵与生命过程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地球上的生物,随着环境的变迁,有一个由低级生命形态向高级生命形态逐渐进化的必然趋势,生物是由单细胞进化到多细胞的,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

但是这与克劳修斯提出的熵增加原理:任何过程总是朝着使体系越来越混乱、越来越无序的方向演化的理论岂不是矛盾吗?1943年,薛定谔(Schrodinger)在都柏林三一学院讲演中指出:“一个生命有机体的熵是不可逆地增加的,并趋于接近最大值的危险状态,那就是死亡。

生命体作为一个非平衡的开放系统要摆脱死亡,从物理学的观点看,唯一的办法就是从环境中不断汲取负熵来抵消自身的熵增加,有机体是依赖负熵为生的。

更确切地说,新陈代谢中本质的东西,乃是使有机体成功地消除当自身活着的时候不得不产生的全部的熵,从而使其自身维持在一个稳定而又很低的熵的水平上。

”因为熵是无序性的量度,所以负熵是有序性的量度。

普利高津在研究不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情况下,如何阐明生命有机体自身的进化过程时提出了耗散结构的概念。

生命终将“吃”掉世界——生命与熵

生命终将“吃”掉世界——生命与熵

生命终将“吃”掉世界——生命与熵明月诗人2017.08.05 20:46:02看到这个题目惊不惊讶?如果说“吃”掉世界是我们作为生命的使命,是不是更惊讶?甭惊讶,今天让我们通过热力学定律来讲讲生命的最终意义。

生命是依靠一定秩序存在。

小到基因编码,大到社会构成,都需要消耗能源,维持生存秩序。

首先谈一谈什么是熵?熵是混乱和无序的度量,熵值越大那么混乱无序的程度也就越大。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我们这个宇宙是熵增的宇宙,宇宙的走向必然趋向于混乱。

刚才讲了生命是高度的有序,就是负熵的一种表现形式。

那么在一个熵增的宇宙为什么会出现生命这种负熵形式?热力学第二定律揭示了局部有序是可能的,但必须以其他地方更大无序为代价。

比如生命要生存,就要消耗能量,就需要食物。

动物以植物的死亡(熵增)为代价,植物以太阳核反应的衰竭(熵增)为代价,得以生存。

生命的出现改变了对能源的利用,使得更多的能源加速消耗,虽然遵照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是存在于不同的形式中,但是可利用的能量却在不断减少,这个过程当前不可逆转。

所以生命这种负熵形式,实际上是在加速宇宙熵增。

宇宙中的熵,是在不断增加的。

生命与文明在熵增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它们使能量向不可利用的状态转化的速度加快。

例如,当文明发展到工业时期,为了炼出钢铁,我们不得不用大量得煤炭来煅烧铁矿石(获取能量),得到了钢铁得同时,消耗了大量煤炭,熵增就是在人类这样的活动中逐渐加速。

生物的本质,看似逆势而为,实际上只是制造熵的机器。

生命能够有序的前提是消耗更多的能源,保证生命体的稳定与平衡,这一过程,就是在不断地“吃”掉世界的过程,为了维持生存,只有消耗更多的能源。

看到这篇文章的你,可能会感到绝望,但是以上所说都是依据现有物理学定律,可能有一天这些定律会被推翻,我们会找到一种新的模式,能够保持宇宙的平衡与稳定,或者是创造出新的能源,来维持这个生命平衡体系,现在我们能做到的,只有节约能源。

生命与熵

生命与熵

Your company slogan
感悟
人类在追求宇宙和自身的永恒中,通过热力学语言,很不 情愿地发现了与我们人类的生命感觉相一致的、正如远古 哲人孔子所述的“逝者如斯夫”那样的宇宙事实:时间并 不是幻觉,而是物质有方向的变化过程;时间具有方向性, 是不可逆的,无论是宇宙还是我们人类,只能从生到死, 而不可倒逆;宇宙没有永恒体,没有上帝,我们人也不可 能羽化成仙。热力学毫不顾忌我们人类童年的那种幻想和 价值意愿,仅用“燃烧之火终将熄灭”这样一个简单的事 实就打破了我们自以为真实而实际只存在于文化符号中的 诸如“天堂”、“理想国”等理念的永恒世界,残忍地向 我们揭开了整个宇宙和人类的一种悲剧化的过程,让人类 又一次从真正意义上看到了自我的份量 。
Your company slogan
生命过程中的熵变
一个无序的世界是不可能产生生命的,有生命的 世界必然是有序的。生物进化是由单细胞向多细 胞、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进化,也就是 说向着更为有序、更为精确的方向进化,这是一 个熵减的方向,与孤立系统向熵增大的方向恰好 相反,可以说生物进化是熵变为负的过程,即负 熵是在生命过程中产生的。
Your company slogan
为了熵而斗争!
玻耳兹曼说:“生物为了生存而作的一般斗 争既不是为了物质,也不是为了能量,而是 为了 而斗争.” 由此可见,熵在我们的生命中有着极大的重 要性。
Your company slogan
生命有机体不断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通过新陈代谢从外界吸收低熵物质,并将其消耗以满足正 常生命活动的需要,同时产生大量的高熵物质,(如二氧 化碳、尿、汗等排泄物),使得机体系统的总熵变小于零, 从而生命机体处于协调、有序状态,以维持生命. 如果生命系统出现短期或局部的熵积累过多,使得系 统的熵变,便出现了短期或局部的混乱、无序状态,这就 会造成机体处于病态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与熵
摘要主要通过对克劳修斯熵和玻耳兹曼熵的讨论,把孤立系统的熵的概念延伸到开放系统,即生命系统中去,并分析生命系统的自然变化及患病变化的过程在本质上与熵的联系。

关键词熵;生命过程;生命系统;耗散结构
1 克劳修斯熵与玻耳兹曼熵的讨论
1.1克劳修斯熵
根据卡诺循环,可推出克劳修斯不等式,即dS ≥( dQ/T)。

由于各种热力学过程其不可逆性都可以归结为热功转换的不可逆性,所以,克劳修斯不等式适用于各类热力学过程的方向及限度的判断。

据此,热力学第二定律可归纳为“孤立系统中发生的任意过程总是向着熵增大的方向进行。

”显然热力学第二定律对于生命系统来说是不正确的,这是因为生命系统不是一个孤立系统,它与外界既有能量交换也有物质交换。

1.2玻耳兹曼熵
玻耳兹曼熵S = k lnΩ,k为玻耳兹曼常数,Ω为热力学概率,即某热力学状态对应的微观状态数,也就是系统处于该状态时混乱度的度量。

这从微观上解释了熵增加原理所表示的孤立系统中热力学过程的方向性,相应于系统从热力学概率小的状态向热力学概率大的状态过渡, 直到热力学概率最大的平衡态为止。

熵的本质就是系统无序度的量度,这不仅适用于孤立系统,同样适用于生命系统这个开放系统。

2生命系统的耗散结构
一些非生命物质的运动通常会自动趋向于热力学平衡状态,而生命现象,如生长、发育、结构进化等呈现出远离热平衡态。

它们从环境中吸取能量,降低自身内部的熵值,获得结构和功能上更高的有序度,维持着耗散结构。

作为开放系统的生命体内过程熵变可写作: dS = deS +diS ,其中deS 表示生命体通过代谢活动(与外界交换能量、物质和信息)由外界引入的净熵,其值可正可负;diS 表示生命体内部的熵产生,是由生命体内部各种不可逆过程(异化作用或同化作用)引起的,其值恒为正。

生命活动正常与否可由dS =deS +diS 进行讨论,包括以下3种情况:
(1)若dS/dt >0, 即diS/dt >-deS/dt ,这时生命体所引入的负熵流不足以抵消内部的熵产生,熵变为正,此时生命体将面临消亡,
(2)若dS/dt =0, 即diS/dt =-deS/dt ,此时系统由外界吸取的负熵流抵消了内部熵产生,于是生命体处于正常稳态。

(3)若dS/dt <0 ,即diS/dt < -deS/dt ,则系统由外界吸取的负熵流足够大,从而使生命体变得更有序而充满活力,生命体将进行和发展。

基于第三种情况,有人提出了负熵的概念,即必须有足够大的负熵流(deS)供给生物体来抵消正的diS。

如生物体吸取的食物,通常含有高度有序的低熵高分子,如淀粉、蛋白质等,而排泄出高熵物质,使熵不断流出(deS < 0),抵偿其内部由不可逆过程所产生的正熵(diS > 0)。

3生命过程中的熵变化
0 岁到10岁左右是生命成长发育的过程,生物体的结构从有序发展为更有序,此时dS应小于0,即|deS|< diS,系统得到负熵,熵减少,有序度增加。

10岁到20岁作用是生命体基本生长的过程,此过程中系统的熵变由负逐渐趋近于零,
这是因为随着生命体的增长,生物体内组织增多,伴随的生命活动引发的熵增也越来越多,使得生命体的熵变逐渐趋近于零。

20岁到35岁左右,是生命体的成熟期,此时生命旺盛,负熵流和熵增流都很大,使得机体的整体熵变微负并趋近于零。

35到50岁,生命体即将步入衰老,尽管负熵流和熵增流也很大,但是生命体征较前一阶段下降。

50岁以后,生命已经步入衰老期,人体各项功能伴随着人体内部自组织能力的下降而下降,负熵流和熵增流都减小,但是此时的熵变为正,意味着人体内部正渐渐偏离自稳状态而最终迈入死亡。

4疾病与熵的变化
生命体中一些疾病的发生总是伴随着机体的紊乱状态,即病体较正常机体内部的熵会增加的状态。

例如,DNA的复制、RNA的转录和蛋白质的合成在正常情况下都处在高度有序的状态,即使偶尔发生错误,也会通过机体的自我修复而改正错误。

一旦这种高度有序被打乱,机体熵变急剧增加,就会导致肿瘤等疾病的发生。

同时,肿瘤的生长不像正常细胞的代谢具有规律性,它会不仅会入侵正常的细胞,进入血管,生成肿瘤血管,还会发生转移,在一些部位形成病灶,这种无序性也代表着机体的熵增加。

这似乎形成了一个熵增的循环,熵增疾病熵增... 这些例子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

5总结
综上,可以看出物理系统和生命系统在熵概念上的高度统一性。

根据熵增的原理,我们可以知道避免机体的熵增可以提升机体的性能,延长生命体的寿命。

从而,在更高的层次上了解到维持生命体的自组织性与有序性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不仅要通过加强各种锻炼、保证均衡的饮食等来提高机体的自组织能力,还应知道一旦机体患病,就意味着机体的内可能出现
了熵增现象,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持续发生超过机体的自组织能力,我们应该及时就医,因为给药也是降低体内熵值的一种方式。

参考文献
[1] 樊小力. 基础医学总论.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 印永嘉.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 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孙会娟. 熵原理及其在生命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3:1-4.
[4] 马远新,安虎雁,毛莉萍. 生命过程与生物熵[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09,01:3-5.
[5] 刘广生,李慧. 熵与生命的关系[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5,04:65-66.
姓名:王慧
班级:临床医学八年制1401
学号:22041401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