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件】病毒和类病毒本科
合集下载
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分类ppt课件

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分类
.
1
课程内容
病毒概念(concept) 病毒大小(size) 病毒结构(structure) 病毒形态(morphology) 病毒命名(nomenclature) 病毒分类(classification) 参考资料与思考题目
2
病毒-virus
没有细胞结构,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宿 主体内,可通过细菌滤器,一般在0.2μm 以下的超微小微生物,须在电镜下观察。
Electron micrograph
Crystallographic model
26
Helical naked capsid viruses
RNA
Protein
Tobacco mosaic virus Electron micrograph
Tobacco mosaic virus Model
27
6
7
衣原体 390nm
A、大肠杆菌噬菌体 ( 65 ×95nm )
立克次体 450nm
B、腺病毒 (70nm )
C、脊髓灰质炎病毒
A
G 葡萄球菌
(30nm )
(1000nm)
D、乙脑病毒
牛痘病毒
F
( 40nm )
B
300×250nm
E、蛋白分子 (10nm )
E
C
F、流感病毒
D
( 100nm )
15
16
17
18
电镜
球形颗粒 杆状颗粒
人、动物和真菌病毒多呈球状, 少数为弹状或砖状
植物病毒和昆虫病毒多线状和杆 状,少数为球状
复杂形状颗粒 细菌病毒即噬菌体,部分为蝌
蚪状,部分为线状或球状
.
1
课程内容
病毒概念(concept) 病毒大小(size) 病毒结构(structure) 病毒形态(morphology) 病毒命名(nomenclature) 病毒分类(classification) 参考资料与思考题目
2
病毒-virus
没有细胞结构,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宿 主体内,可通过细菌滤器,一般在0.2μm 以下的超微小微生物,须在电镜下观察。
Electron micrograph
Crystallographic model
26
Helical naked capsid viruses
RNA
Protein
Tobacco mosaic virus Electron micrograph
Tobacco mosaic virus Model
27
6
7
衣原体 390nm
A、大肠杆菌噬菌体 ( 65 ×95nm )
立克次体 450nm
B、腺病毒 (70nm )
C、脊髓灰质炎病毒
A
G 葡萄球菌
(30nm )
(1000nm)
D、乙脑病毒
牛痘病毒
F
( 40nm )
B
300×250nm
E、蛋白分子 (10nm )
E
C
F、流感病毒
D
( 100nm )
15
16
17
18
电镜
球形颗粒 杆状颗粒
人、动物和真菌病毒多呈球状, 少数为弹状或砖状
植物病毒和昆虫病毒多线状和杆 状,少数为球状
复杂形状颗粒 细菌病毒即噬菌体,部分为蝌
蚪状,部分为线状或球状
病毒课件37张幻灯片(人教版生物)

3 4
5
病毒的生活是怎样的?
解疑交流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又符合生物特征,(有重 要的生命物质──蛋白质和核酸;它不能独立生活, 却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靠自己遗传物质中的遗传 信息利用细胞内物质“繁育”后代,病毒具有生命 的特征。)
四、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有害: 使人、动植物致病
有利: 利用某些病毒防治有害生物 利用病毒制造疫苗,预防疾病 基因工程方面:转基因、基因治疗
天花是一种具有很高病死 率的传染病,人类对天花的认 识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我国 和埃及千年前的文献中就提到 过天花。
1798年,詹纳用种痘的方法成功预防了天花。
1892年伊万诺夫斯基对“烟草花叶病”进行了研究: 花叶病叶 提取汁液 过滤
过滤液感染正常叶
正常叶会患烟草花叶病 上述研究说明了什么?
在很早以前,有一些“恐怖” 的疾病的蔓延,常常夺走很多 人畜的生命,有的时候农作物 还会严重减产,甚至颗粒无收。
试从以下资料分析,光学显微镜下能否看到病毒?
针
尖
细菌大小:
1000-2000 nm
上
的
病毒: 10-300 nm
大
肠
3万个病毒合起来
杆
才又一个大肠杆 菌大。
菌
20世纪30年代末,电子 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 看清了病毒的模样。
烟草花 叶病毒
300纳米
10纳米
流感病毒
天花病毒
狂犬病毒
禽流感病毒
人们为什么要研究病毒?当研究病毒遇到困难 的时候,又是怎样解决的?
人类是在治疗各种疾病(人类、动物和植物疾 病)的过程中,借助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手段逐渐 认识病毒的。
电子显微镜仅仅使人们“看到”了病毒“长 相”,如果你处于当时的条件下,你会就病毒的哪 些方面继续展开研究?
病毒ppt演示课件

02
伪装广告
广告病毒伪装成正常的广告,诱导用户点击并下载恶意软 件。
03
防御方法
使用最新版本的杀毒软件,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的补丁,避免打开未知来源的邮件和下载不明链接。同时 ,谨慎点击不明来源的广告和链接,并定期清理浏览器插 件和恶意软件。
03
CATALOGUE
病毒的防范和应对
安装杀毒软件
病毒ppt演示课件
汇报人:
日期:
CATALOGUE
目 录
• 病毒概述 • 常见病毒类型 • 病毒的防范和应对 • 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 案例分析
01
CATALOGUE
病毒概述
病毒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病毒是一种微生物,由一个或多 个核酸分子组成,并具有蛋白质外壳。 它们只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生存。
具有一定的遗传信息,可以变异和演化 。
使用强密码和定期更换密码
设置足够长且复杂的 密码,避免使用容易 猜测的密码,如生日 、名字等。
使用密码管理工具或 加密软件来保护密码 安全。
定期更换密码,以降 低密码被破解的风险 。
备份重要数据
定期备份重要数据,如照片、文件、邮件等,以防数据丢失 或损坏。
选择可靠的备份方式,如云存储、外部硬盘驱动器或网络共 享文件夹等。
播。
02
宏代码
宏病毒利用宏代码(一种编程语言)进行自我复制和传播,可以感染其
他文件和系统。
03
防御方法
禁用宏功能、使用最新版本的杀毒软件、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的补丁,避免打开未知来源的邮件和下载不明链接。同时,谨慎打开和
运行不明来源的宏代码。
勒索病毒
加密文件
勒索病毒加密用户的文件,并要求支付赎金以解锁。
《病毒》ppt课件

传播途径
病毒可通过直接接触、飞沫传播、粪口途径、血液传播等多种方式传播。
宿主范围与致病性
宿主范围
不同病毒具有不同的宿主范围,可感 染人类、动物、植物等生物体。
致病性
病毒感染可引起多种疾病,从轻微感 冒到严重致命疾病,如流感、艾滋病 、埃博拉出血热等。病毒的致病性与 病毒类型、宿主免疫力等因素有关。
02
常见病毒类型及其危害
计算机病毒
01
02
03
蠕虫病毒
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播 ,占用系统资源,导致网 络拥堵甚至瘫痪。
木马病毒
隐藏在看似正常的程序中 ,窃取用户信息,如账号 密码、信用卡信息等。
勒索病毒
加密用户文件,要求支付 赎金以恢复文件,造成巨 大经济损失。
手机病毒
恶意扣费病毒
远程控制病毒
法律法规与伦理道德问题探讨
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介绍
中国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 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
国际相关法律法规
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 )、美国《计算机欺诈和滥用法案》 等。
网络安全意识培养和教育
提高公众对网络安全 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洞。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制定详细 的应急预案,以便在发生网络 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响应。
杀毒软件选择及使用技巧
选择知名度高、口碑好的杀毒软件品 牌,如卡巴斯基、诺顿等。
定期更新杀毒软件和操作系统,确保 计算机处于最新安全状态。
在安装杀毒软件前,先对计算机进行 全盘扫描,清除潜在的病毒和恶意软 件。
在使用杀毒软件时,注意开启实时监 控和自动更新功能,以便及时发现并 处理病毒威胁。
病毒可通过直接接触、飞沫传播、粪口途径、血液传播等多种方式传播。
宿主范围与致病性
宿主范围
不同病毒具有不同的宿主范围,可感 染人类、动物、植物等生物体。
致病性
病毒感染可引起多种疾病,从轻微感 冒到严重致命疾病,如流感、艾滋病 、埃博拉出血热等。病毒的致病性与 病毒类型、宿主免疫力等因素有关。
02
常见病毒类型及其危害
计算机病毒
01
02
03
蠕虫病毒
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播 ,占用系统资源,导致网 络拥堵甚至瘫痪。
木马病毒
隐藏在看似正常的程序中 ,窃取用户信息,如账号 密码、信用卡信息等。
勒索病毒
加密用户文件,要求支付 赎金以恢复文件,造成巨 大经济损失。
手机病毒
恶意扣费病毒
远程控制病毒
法律法规与伦理道德问题探讨
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介绍
中国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 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
国际相关法律法规
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 )、美国《计算机欺诈和滥用法案》 等。
网络安全意识培养和教育
提高公众对网络安全 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洞。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制定详细 的应急预案,以便在发生网络 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响应。
杀毒软件选择及使用技巧
选择知名度高、口碑好的杀毒软件品 牌,如卡巴斯基、诺顿等。
定期更新杀毒软件和操作系统,确保 计算机处于最新安全状态。
在安装杀毒软件前,先对计算机进行 全盘扫描,清除潜在的病毒和恶意软 件。
在使用杀毒软件时,注意开启实时监 控和自动更新功能,以便及时发现并 处理病毒威胁。
微生物学课件全1-10章 (5)

• (2)病毒对免疫活性细胞的杀伤 人类免疫缺陷病 毒HIV侵犯巨噬细胞和助T细胞(CD4+)后,使其数 量减少,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感染者发生获得性免 疫缺陷症(AIDS),极易发生细菌、真菌、病毒、 寄生虫机会性感染或恶性肿瘤,造成死亡。
• (3) 病毒感染可以引起自身免疫病 病毒感染 可导致免疫功能紊乱,丧失对“自己”与“非己”物 质的识别功能,从而发生自身免疫病。
胞 、人肿瘤细胞、鸡、鸭胚细胞、动物组织 细胞、敏感动物 植物病毒的培养基:与之相应的敏感植株和敏感的
植物组织 噬菌体的培养基:与噬菌体相应的敏感细菌
动物病毒的空斑实验
(1)单层细胞的制备与培养
动物组织小块 平衡盐溶液(洗涤) 5%胰酶 (分散细胞) 无菌水(洗涤) 生长液(营 养) 恒温箱(控温) 单层细胞(培养病毒)
噬菌体的繁殖一般可分四个阶段,即 • (1)吸附与穿入 • (2)脱壳(复制与生物合成) • (3)病毒大分子合成 • (4)装配与裂解 • 噬菌体的增殖
(1)吸附与穿入
• 吸附:是指病毒通过其表面结构与宿主细胞的病毒 受体特异性结合,导致病毒附着于细胞表面的过程。
• 病毒吸附蛋白:是指能特异性识别寄主细胞上的病 毒受体并与之结合的病毒表面结合性蛋白。
↓自身和邻近细胞
IFN类型 降解病主↓毒要m来R源NA 特点 抑制病毒蛋白合成
αIFN 抑制病人毒WB组C装、抑释制放病毒 I型
βIFN 抑制病人成毒纤复维制C 抑制病毒
II型 γIF中N断病毒感TC染;限制免疫病调毒节扩散
(2)NK细胞
NK:非特异性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杀伤机制:NK→接触靶C→释放穿孔素、INF →破坏受染C
特点:
无细胞结构; 个体极小; 化学组成简单; 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具有双重存在方式; 繁殖方式独特,复制——装配——增殖;
• (3) 病毒感染可以引起自身免疫病 病毒感染 可导致免疫功能紊乱,丧失对“自己”与“非己”物 质的识别功能,从而发生自身免疫病。
胞 、人肿瘤细胞、鸡、鸭胚细胞、动物组织 细胞、敏感动物 植物病毒的培养基:与之相应的敏感植株和敏感的
植物组织 噬菌体的培养基:与噬菌体相应的敏感细菌
动物病毒的空斑实验
(1)单层细胞的制备与培养
动物组织小块 平衡盐溶液(洗涤) 5%胰酶 (分散细胞) 无菌水(洗涤) 生长液(营 养) 恒温箱(控温) 单层细胞(培养病毒)
噬菌体的繁殖一般可分四个阶段,即 • (1)吸附与穿入 • (2)脱壳(复制与生物合成) • (3)病毒大分子合成 • (4)装配与裂解 • 噬菌体的增殖
(1)吸附与穿入
• 吸附:是指病毒通过其表面结构与宿主细胞的病毒 受体特异性结合,导致病毒附着于细胞表面的过程。
• 病毒吸附蛋白:是指能特异性识别寄主细胞上的病 毒受体并与之结合的病毒表面结合性蛋白。
↓自身和邻近细胞
IFN类型 降解病主↓毒要m来R源NA 特点 抑制病毒蛋白合成
αIFN 抑制病人毒WB组C装、抑释制放病毒 I型
βIFN 抑制病人成毒纤复维制C 抑制病毒
II型 γIF中N断病毒感TC染;限制免疫病调毒节扩散
(2)NK细胞
NK:非特异性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杀伤机制:NK→接触靶C→释放穿孔素、INF →破坏受染C
特点:
无细胞结构; 个体极小; 化学组成简单; 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具有双重存在方式; 繁殖方式独特,复制——装配——增殖;
各类病毒ppt课件

2
• 预防 • 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效果 甚佳。但是对其他肠道病 毒感染尚缺少特异的控制 方法。婴幼儿应避免与急 性发热的病人密切接触﹐ 注射γ-球蛋白或胎盘球蛋 白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 作用。
3
二、肝炎病毒
• 肝炎病毒是指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人类肝炎病毒有 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病毒之分。 • 甲型肝炎病毒呈球形,无包膜,核酸为单链RNA。乙型肝 炎病毒呈球形,具有双层外壳结构,外层相当一般病毒的 包膜,核酸为双链DNA。除乙型肝炎病毒遗传物质为双链 DNA外,其他类型病毒均为单链RNA。除了甲型和戊型病 毒为通过肠道感染外,其他类型病毒均通过密切接触、血 液和注射方式传播。 • 乙型肝炎病毒可接种疫苗防治。
9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病毒)
• 主要攻击人体的辅助T淋巴细胞系统,一旦侵入机体细胞, 病毒将会和细胞整合在一起终生难以消除; • 广泛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尿 液、乳汁、脑脊液、有神经症状的脑组织液中,其中以血 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浓度最高; • 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对乙肝病毒有效的消毒方法对 艾滋病病毒消毒也有效; • 感染者潜伏期长、死亡率高; • 艾滋病病毒的基因组比已知任何一种病毒基因都复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0
• 【性接触传播】HIV存在于感染者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无论是同性、 异性、还是两性之间的性接触都会导致艾滋病的传播。 • 【血液传播】人体被输入含有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静脉吸毒、污 染的针头、移植感染者或病人的组织器官都有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 • 【母婴传播】感染了HIV的妇女在妊娠及分娩过程中,也可将病毒传 给胎儿,感染的产妇还可通过母乳喂养将病毒传给吃奶的孩子。 • 艾滋病人由于免疫功能严重缺损,常合并严重的机会感染,常见的有 细胞(鸟分枝杆菌)、原虫(卡氏肺囊虫、弓形体)、真菌(白色念 珠菌、新型隐球菌)、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乙型肝炎 病毒),最后导致无法控制而死亡,另一些病例可发生Kaposis肉瘤 或恶性淋巴瘤。
• 预防 • 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效果 甚佳。但是对其他肠道病 毒感染尚缺少特异的控制 方法。婴幼儿应避免与急 性发热的病人密切接触﹐ 注射γ-球蛋白或胎盘球蛋 白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 作用。
3
二、肝炎病毒
• 肝炎病毒是指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人类肝炎病毒有 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病毒之分。 • 甲型肝炎病毒呈球形,无包膜,核酸为单链RNA。乙型肝 炎病毒呈球形,具有双层外壳结构,外层相当一般病毒的 包膜,核酸为双链DNA。除乙型肝炎病毒遗传物质为双链 DNA外,其他类型病毒均为单链RNA。除了甲型和戊型病 毒为通过肠道感染外,其他类型病毒均通过密切接触、血 液和注射方式传播。 • 乙型肝炎病毒可接种疫苗防治。
9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病毒)
• 主要攻击人体的辅助T淋巴细胞系统,一旦侵入机体细胞, 病毒将会和细胞整合在一起终生难以消除; • 广泛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尿 液、乳汁、脑脊液、有神经症状的脑组织液中,其中以血 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浓度最高; • 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对乙肝病毒有效的消毒方法对 艾滋病病毒消毒也有效; • 感染者潜伏期长、死亡率高; • 艾滋病病毒的基因组比已知任何一种病毒基因都复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0
• 【性接触传播】HIV存在于感染者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无论是同性、 异性、还是两性之间的性接触都会导致艾滋病的传播。 • 【血液传播】人体被输入含有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静脉吸毒、污 染的针头、移植感染者或病人的组织器官都有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 • 【母婴传播】感染了HIV的妇女在妊娠及分娩过程中,也可将病毒传 给胎儿,感染的产妇还可通过母乳喂养将病毒传给吃奶的孩子。 • 艾滋病人由于免疫功能严重缺损,常合并严重的机会感染,常见的有 细胞(鸟分枝杆菌)、原虫(卡氏肺囊虫、弓形体)、真菌(白色念 珠菌、新型隐球菌)、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乙型肝炎 病毒),最后导致无法控制而死亡,另一些病例可发生Kaposis肉瘤 或恶性淋巴瘤。
病毒的性状与分类ppt课件

a. 产生干扰素:最主要的干扰方式 b. 干扰病毒的吸附:阻断病毒受体 c. 改变宿主细胞的代谢途径:争夺宿主细胞的酶及生物合成
原料,干扰病毒的复制
d. 缺损病毒引起的干扰:
(4)干扰的意义 a. 阻止或中断病毒感染,自愈 b. 有病毒感染时暂不能预防接种减毒活疫苗
6. 缺损病毒
(1)定义
外线照射后 d. 与宿主细胞之间(不产生病毒后代,但致宿主细胞恶变)
(4)意义:
a. 产生具有双亲表型特性的重组病毒 b. 逃避免疫 c. 非活性病毒产生有活性的后代 d. 致宿主细胞恶变
3. 基因产物的相互作用
由病毒产生的蛋白质参与作用所致 (1)表型混合:一种病毒的核壳或包膜包在另一种病毒的核
(2)射线:电离辐射(X线、γ射线)、非电离辐射(紫外线)
均敏感,但剂量略大于细菌
某些病毒有光复活作用,尤其是紫外线照射后
(3)干燥:常温干燥易被灭活,但冷冻干燥长期存活,常用
此法保存病毒株
3. 化学因素
大多较强
(1)脂溶剂:乙醚、氯仿、去氧胆盐等
仅对有包膜的病毒有作用,故这些病毒不能在
肠道中生存科 弹状病毒科 布尼亚病毒科 朊病毒 缺陷病毒 呼肠孤病毒科 真菌病毒
风疹病毒 禽流感病毒 麻疹病毒 狂犬病病毒 汉滩病毒 疯牛病病毒 丁肝病毒 轮状病毒
二、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化学成分
1. 病毒的大小及结构
(1)病毒的大小
病毒:细菌:真菌=1:10:100
3. 病毒复制的形式
(1)dsDNA 病毒:半保留复制,转录 mRNA,胞核装配 (2)ssDNA 病毒:先合成 cDNA链,再转录 mRNA,胞浆装
配
(3)dsRNA 病毒:以正链作为 mRNA (4)ssRNA 病毒+:直接作为 mRNA (5)ssRNA 病毒-:合成互补链作为 mRNA (6)逆转录病毒:以 RNA 为模板合成 DNA 链,再合成
原料,干扰病毒的复制
d. 缺损病毒引起的干扰:
(4)干扰的意义 a. 阻止或中断病毒感染,自愈 b. 有病毒感染时暂不能预防接种减毒活疫苗
6. 缺损病毒
(1)定义
外线照射后 d. 与宿主细胞之间(不产生病毒后代,但致宿主细胞恶变)
(4)意义:
a. 产生具有双亲表型特性的重组病毒 b. 逃避免疫 c. 非活性病毒产生有活性的后代 d. 致宿主细胞恶变
3. 基因产物的相互作用
由病毒产生的蛋白质参与作用所致 (1)表型混合:一种病毒的核壳或包膜包在另一种病毒的核
(2)射线:电离辐射(X线、γ射线)、非电离辐射(紫外线)
均敏感,但剂量略大于细菌
某些病毒有光复活作用,尤其是紫外线照射后
(3)干燥:常温干燥易被灭活,但冷冻干燥长期存活,常用
此法保存病毒株
3. 化学因素
大多较强
(1)脂溶剂:乙醚、氯仿、去氧胆盐等
仅对有包膜的病毒有作用,故这些病毒不能在
肠道中生存科 弹状病毒科 布尼亚病毒科 朊病毒 缺陷病毒 呼肠孤病毒科 真菌病毒
风疹病毒 禽流感病毒 麻疹病毒 狂犬病病毒 汉滩病毒 疯牛病病毒 丁肝病毒 轮状病毒
二、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化学成分
1. 病毒的大小及结构
(1)病毒的大小
病毒:细菌:真菌=1:10:100
3. 病毒复制的形式
(1)dsDNA 病毒:半保留复制,转录 mRNA,胞核装配 (2)ssDNA 病毒:先合成 cDNA链,再转录 mRNA,胞浆装
配
(3)dsRNA 病毒:以正链作为 mRNA (4)ssRNA 病毒+:直接作为 mRNA (5)ssRNA 病毒-:合成互补链作为 mRNA (6)逆转录病毒:以 RNA 为模板合成 DNA 链,再合成
病毒与类病毒(共78张PPT)

② 侵入(penetration)
头部的核酸通过 中空的尾髓压入
细胞内,而蛋白质 外壳则留在细胞外。
尾鞘的收缩性可 明显提高噬菌体
核酸注入的速率。
③ 增殖 (replication)
包括核酸的复制和蛋白 质的生物合成。 增殖是通过噬菌体基因 表达实现的。 核酸的复制与病毒蛋白 质的合成是分开进行的。
腮腺炎病毒
T偶数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
疱疹病毒
大蚊病毒
流感病毒
腺病毒
1微米
多瘤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
(二)病毒的形态
多数病毒呈球形或近似球形,杆状,丝状,少数可为子弹状、 砖块状,噬菌体可呈蝌蚪状。
1、病毒粒子的基本结构
核衣壳
衣壳
核心 包膜 刺突
衣壳粒
病毒粒子结构模式图
A 结构简单的病毒粒子;B 结构复杂的病毒粒子
⑥核酸的碱基或碱基对数;⑦核苷酸序列,等。
病毒核酸的种类
◆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植物病毒绝大多数含DNA;少数含RNA; 动物病毒一部分含DNA,一部分含RNA; 细菌病毒普遍含DNA,含RNA的极少。
◆病毒的核酸类型极为多样化:
病毒的DNA与RNA均有单链和双链: dsDNA
组分. 朊病毒(prion):只含蛋白质一种组分.
第三章 病毒与亚病毒
第一节 病毒 第二节 亚病毒 第三节 病毒与实践
第一节 病毒
一、概述 二、病毒(virus)的形态构造和化学成分 三、四类病毒及其繁殖方式
一、概述
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 显微“非细胞型生物”,其本质是一种只含DNA或RNA 的遗传因子,能以感染态和非感染态两种状态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头状瘤 空泡病毒
腺病毒
疹疱病毒
Sizes and Shapes of Viruses (Animal DNA Viruses)
Sizes and Shape来自 of Viruses (Bacteriophages)
二、 病毒的形态
毒粒的形状多种多样,球形、杆状、丝状 、子 弹状、蝌蚪状和卵形等几类。
病毒的形态大致可分为5类: (1)球形或近球形:人、动物、真菌的病毒
多为球形,如腺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 (2)杆状或丝状:很多植物病毒呈杆状,如
烟草花叶病毒、苜蓿花叶病毒, (3)砖形:常见大病毒,如天花病毒、痘病
毒等 (4)弹状:如狂犬病毒、水泡性口膜炎病毒 (5)蝌蚪形:大部分噬菌体的典型态,如T偶
1 核酸
噬菌体的核酸大多为DNA,植物病毒的 核酸大多为RNA,少数为DNA,真菌病 毒大部分为RNA,动物病毒部分是RNA, 部分是DNA。
作用:核酸是病毒的遗传物质;控制着 病毒的遗传变异、增殖及对宿主的感染 性;
2 病毒蛋白质 protein
病毒只有两类蛋白:一类是结构蛋白, 一类是酶。病毒蛋白主要存在于衣壳和 包膜中,约占病毒总重量70%。
5 具有双重存在方式。在活细胞内营专性寄生,在活 体外能以化学大分子颗粒状态存在并保持侵染活性。
Concept:病毒是一类超显微的、结构极简单的、专 性细胞内寄生的、在活体外能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 子状态长期存在并保持其侵染活性的非细胞微生物。
抗生素(kangshengsu)原称抗菌素。由微生物产生的在 低浓度下具有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作用的化学物质。 1929年英国学者弗莱明首先在抗生素中发现了青霉 素。目前所用的抗生素大多数是从微生物培养液中提 取的,有些抗生素已能人工合成。由于不同种类的抗 生素的化学成分不一,因此它们对微生物的作用机理 也很不相同,有些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有些抑制核酸 的合成,有些则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一、 病毒的大小形态构造和化学成分 二、 病毒的形态 三、 病毒的化学组成 四、病毒粒的对称体制 五、包涵体
一、 病毒的大小形态构造
病毒粒子virion:成熟的具有侵染力 的病毒个体
个体小,必需在电镜下观察; 以纳米为测量单位
不同病毒的毒粒大小差别 很大; 最大的病毒:痘类病毒 300 *200*100 nm 中等大小:流感病毒 90~ 120 nm 最小病毒: 菜豆畸矮病毒 9~11 nm
chapter 3 第 三 章 病毒和亚病毒
yelimin
问题
1 细菌性疾病和病毒病分别用什么药? 2 为什么流感患者体温(发高烧)呈周期性
变化? 3 为什么丁肝患者一定患有乙肝?而乙肝
患者不一定患丁肝? 4 乙肝病毒为什么只侵入人的肝而不感染
胃、肠等其他器官? 5如何看懂乙肝两对半化验报告?
2)抑制某些细胞的生长,如抑制成纤维细胞、上皮细 胞、内皮细胞和造血细胞的增殖。主要是通过使细胞停留在初 期,降低DNA合成。
(3)免疫调节作用:α-干扰素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从而间接地发挥抗病毒作用和抗肿瘤作用。
(4)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干扰素是临床上应用最广的 治疗肿瘤的细胞因子。它通过直接抗肿瘤细胞增殖和调节机体 免疫功能发挥抗肿瘤作用。
(真)病毒:至少含核酸和蛋白质二种组分
非细胞生物
类病毒:只含具侵染性的RNA组
分
亚病毒
卫星RNA:只含有不具侵染性的 RNA组分
朊病毒:只含蛋白质
本章目录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结构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 第三节 病毒的种类和分类 第四节 亚 病 毒
第一节 病毒virus的形态结构
特点:
1 无细胞结构,化学成分简单,主要成分仅核 酸和protein.
(3)增殖 DNA和RNA聚合酶、RNA转录酶 及合成病毒蛋白质所需的各种酶。
数噬菌体和噬菌体.
三、 病毒的化学组成
❖ 多数病毒只含protein和核酸2种成分。少数大型病毒 还含有脂类和糖类。
1 核酸
❖ 一种病毒的毒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是RNA;
病毒核酸
单链DNA(ss DNA);+DNA和-DNA 双链DNA(ds DNA); 单链RNA(ss RNA); +RNA和-RNA 双链RNA(ds RNA);
干扰素的作用有:抗病毒作用、抗肿瘤作用以及免疫调节作用。
( 1)抗病毒作用:这是干扰素最重要的也是使用最广的 作用。干扰素具有广谱的抗病毒作用,它通过抑制某些病毒繁 殖,并调动机体的免疫功能来消灭病毒,从而发挥抗病毒作用。 大量的研究已证实,除了对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有一 定的作用以外,对其它多种病毒感染也有一些效果。
Viruses are so small that they can only be seen at magnifications provided by the electron microscope. They are 10~100 times smaller than most bacteria, with an approximate size range of 20~300nm. Thus they pass through the pores of filters which do not permit the passage of most bacteria.
2 缺乏独立代谢能力,专性活细胞内寄生;没 有酶或酶系统极不完全,不能进行代谢活动;
3 个体极小,能通过细菌滤器;
4 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干扰素是由病毒和其他种类的干扰素诱导剂,刺 激网状内皮系统(人体免疫系统的一种)、巨噬 细胞、淋巴细胞以及体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 这种蛋白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增殖、免疫 调节、抗病毒和诱导分化作用。
病毒蛋白质由常见的20种amino acid组成, 但Cys和His在病毒蛋白中较少见。
病毒蛋白质功能
功能:(1)构成病毒结构 由蛋白质组成病 毒衣壳,包在病毒核酸的外面。衣壳保护核酸, 免受理化因子破坏及被核酸酶水解。
(2)侵染性 衣壳、包膜、噬菌体尾丝上含 有使病毒吸附在寄主细胞表面受体上的位点,决 定感染的特异性,促使病毒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