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内容

合集下载

18毛概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8毛概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复习上次课内容并导入新课】世纪之交、前年更始,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如何坚持与时俱进,知难而上?如何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如何大力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世界社会主义进入低谷时,坚持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成功推向21世纪。

让我们到本章中去领会“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真谛。

【讲授新课】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一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从而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江泽民简介】江泽民,男,汉族,1926年08月17日出生,江苏省扬州市人。

1943年起参加地下党领导的学生运动,1946年0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

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主要理论贡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评价:江泽民同志是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创者.他目光远大、审时度势,总是从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观察和思考问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他信念坚定、处事果断,总是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不渝地坚持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关键时刻具有作出果敢决策的非凡胆略和进行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他尊重实践、与时俱进,总是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坚持从党和人民活生生的实践出发总结经验、寻找路子,脚踏实地而又开拓进取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他尊重群众、关心群众,总是高度关注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依据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来检验和推动工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时代课题,但都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都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坚持大致相同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都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哲学基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考察当今实际得出的科学结论。

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都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为实践所检验,随实践而发展,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又具有新的时代内容;既一脉相承,又别开生面,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格。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都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就公开申明,自己是工人阶级的精神武器,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利益的理论和学说。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它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具有完全相同的价值取向。

最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都坚持以通过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都坚持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核心价值和命题,都坚持完全相同的基本原理和最终目标。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多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具有的基本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有论述,但是,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坚持党的先进性相联系,上升到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高度,上升到党的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又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之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序言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充满着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基本精神,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第一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是①反映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②顺应新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浪潮。

③把握世界多极化和世界多样性的趋势。

④应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总结当代社会主义发展中的经验教训。

2、党的十三大把“和平与发展”概括为时代的两大主题。

3、各国综合国力竞争将更加倚重于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

4、经济全球化,是指由商品和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所导致的世界各国经济以来程度日益提高、国内规则趋于一致和全球经济治理结构不断强化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以来不断加深的趋势。

5、1991年12月,苏共丧失政权,苏联解体。

6、中共总结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教训,得出的结论是“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

二、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第二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实践原因,反映了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的新的要求。

它的提出①是进一步推进改革与发展的现实要求②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需要③是我们党集体智慧的结晶④是总结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本结论2、改革与发展的现实要求主要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民主与法制、发展先进文化。

3、党的十四大,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

没有民主与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概念。

5、党的建设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任务:一、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一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和理论渊源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内容提要:主要分析介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国际条件。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们党坚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顺应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把握世界多极化和世界多样性的发展趋势,应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总结当代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反映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对时代特征和世界形势新变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形成了新的判断。

根据邓小平这一思想,党的十三大报告把“和平与发展”概括为时代的“两大主题”,为党开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提供了重要依据。

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尽管国际上风云变幻,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准确把握世界大局,冷静分析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国际局势发生的深刻变化,始终坚持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

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上指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

”“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经济要繁荣,生活要提高,已成为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

”他在党的十五大上进一步强调:“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

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正在不断增长。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可能的,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和平环境和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

”在党的十六大上,他指出:“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

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

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

版毛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版毛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 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 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 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 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LOGO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
① 党的历史方位变化 ② 世情变化 ③ 国情变化 ④ 党情变化
3. “民族矛盾说”。有人认为,苏联解体是苏联实行大俄罗斯 主义,对内搞霸权主义的结果。苏联演变的过程也是苏联民 族关系日趋紧张、民族矛盾日益激化、民族分立日见增长的 过程。
4. “上层自决说”。这种说法认为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来自苏 共内部,“是苏共的上层精英在对苏联的发展方向进行讨论 所做出的决策结果”。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所谓多极化,就是指存在多个对世界政治、经济具 有重要影响的力量中心。苏联解体后,以美苏两个 超级大国争霸世界为特征的两极格局终结,世界进 入了新旧格局转换的新时期 ,正在往多极化格局发 展。
LOGO
1
2
6
4
3
5
世界多极化力量分布
LOGO
➢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所谓经济全球化,就是指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等领域 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以前那些由于民族、 国家、地域等因素所造成的阻碍日益减少,世界经济愈 来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的过程。
LOGO
➢ 东欧巨变:指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
代初,东欧8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 制度最终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 。与之相伴随的是执政东欧40多年的共产 党、工人党或下台成为在野党,或改变了 性质。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东欧各国的社会 性质发生改变。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述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述

右图:驻阿富汗美军的升旗仪式
左图:2003年4月9日下午,美军 进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市中心
右图:萨达姆雕像被拉倒
西方发达国家对我“西化”、“分化”图谋的加剧 对我党的执政地位带来了挑战
1993年9月4日“银河号”事件 一九九三年七月二十三日,美国无中生有地指控中国 “银河号”货轮将制造化学武器的原料运往伊朗,制造 了震惊世界的“银河号”事件。 “银河号”问题是美国在上世纪末开始的对中国围堵 行动的重要转折点,是赤裸裸的侵犯我国主权和民族尊 严的霸权行为.
新局面》)
全军基层官兵喜迎十六大
和平与发展的解决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由于世界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美国在经济、科技、军 事上处于超强地位,世界走向多极化的进程不会一帆风顺, 将会经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江泽民:《论“三个代表”》,
第28页。)
美 驻 中 亚 空 军 基 地
美驻日横须贺军港
美国在发动伊拉克战争及占领 伊拉克前,美国在全球130个国家 有驻军,有752处军事设施,其中 的65个军事基地驻扎了大约37万 军人。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前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启示。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989年6月,党中央召开十三届四中全会,选举产 生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 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新的宝贵经验,创立了“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 江泽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江泽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 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 式等的多样化还将进一步发展。这必然会给我国政治、经济、 社会、文化生活带来深刻影响,给我们党执政和领导各项事业 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

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18年版)

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18年版)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 点和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 三 个 代 表 ”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之间的关系
相互区别,各有其特定内涵;但又相互联系,相 互促进。 ①.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 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②.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 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③.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 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 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机遇和挑战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成为WTO的第143个正式成员
温州是鞋类“中国制造”的重要之地,欧盟对华鞋 类反倾销案对温州制鞋业及中国制鞋业产生巨大影响。 2006年4月起,欧盟对中国皮鞋开始征收4.8%至19.4%的 渐进临时关税,其后又多次调高税率,这使一些规模较 小的鞋类出口企业面临困境。 据统计,2008年美国政府对中国产品进行了十余次反倾销、 反补贴调查,涉案金额约60亿美元,同比上升近700%。 不仅是美国,还有欧盟甚至新兴市场国家,都展开了一系 列对华贸易保护举措。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9年全年中 国遭受到各种贸易保护主义的案子有116个,涉及金额达 127亿美元,两个数字均比同期翻了一番
(1)时代背景:对冷 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科学 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 (世情)
世情变化
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挫折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世界还很不安宁 科技革命日新月异 文化冲突更为明显 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苏联解 美国成 为超级 体,东 欧剧变 1 2 大国

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要点)+毛中特(最新版)

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要点)+毛中特(最新版)

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一直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2006年8月15日)学习要点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①在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

②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和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③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①2000年,江泽民首次对“三个代表”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②2000年,江泽民提出: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都应贯穿‘三个代表’要求。

③2001年,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

④200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⑥2004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思想地位被载入宪法。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贯彻“三个代表”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部的辩证关系①“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②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③先进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灵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凝聚力,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化、实现自身本质力量的重要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地位 和内容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二节 基本经验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目标 第三节 新世纪新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
第四节 国防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第五节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重大历史课题:
新世纪新阶段,怎样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继续推向前进,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必须深入思考的重大历史课题。
一定要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 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一定要坚持党要 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 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 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 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 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 活力;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
深 做出了新的理论概括 远 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意 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 义 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
2003年7月1日“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在 北京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 重要讲话
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对党的建设
的根本问题作了科学的回答。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是 立党之本、 执政之基、 力量之源
是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它回答了我 们党如何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不断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的两 大历史性课题。
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它回答了党
怎样保持先进性和生命力,始终走在时
代前列的问题。
基本经验和全面巨大成就
1989-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 (亿元)
第十一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内容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祝您成功!
exit
95933 74772 82054 57733
31380 15677 19580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1990-2001年中国与发达国家GDP(美元) 比较
120000
100000
中国 法国
80000
英国
60000
德国
40000
日本
美国
20000
0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推进党建新的伟大工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2002年11月召开了 主题是“高举邓小 平理论伟大旗帜, 全面贯彻‘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继 往开来,与时俱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 现代化,为开创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新局面而奋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 成果
主要理论成果:
(1)党的十六大,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的历史地位。(2)总结概括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 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基本经 验,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3)提出了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 设以及国防建设、祖国统一、对外关系、党的建设等 方面的战略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