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棵枣树(学案)

合集下载

枣树教案教学设计

枣树教案教学设计

枣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枣树》一文,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汉语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1.2 教学内容本教案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文学鉴赏、文化传统及实践活动。

文学鉴赏:通过分析《枣树》这篇古代小说的情节、人物、语言和形式等方面,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文化传统:通过介绍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农耕文化和耕读传统,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

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如观察和绘制树木、制作手工艺品等,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1.3 教学方法本教案的教学方法注重多种教学形式的融合,如讲解、阅读、互动问答、小组合作、实践活动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学设计2.1 教学前导(1)导入(5分钟)在班内竖立一个作品海报,上面分别标注大标题《枣树》。

引领学生回忆自己曾经见过树木的种类并记录下来,例如皂荚、银杏、柞树、松树、梧桐树等。

(2)预习(10分钟)在课堂上编写作文题目《我眼中的树木》,由学生自行写出自己对树多的想象和感受,然后进行汇报和交流。

2.2 正式教学(1)讲解(20分钟)根据人类文明与树木的历史渊源,结合小说《枣树》进行详细介绍,介绍当时的莘莘学子们,以及他们对树木的观察和研究,以及他们对树木的崇拜和感恩之情。

(2)阅读理解(30分钟)学生们自行阅读小说《枣树》,并且关注下列问题:a.作者的表述方式和语言手法;b.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社会历史与文化内涵;c.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启示。

(3)互动问答(20分钟)学生们根据自己对小说《枣树》的理解和其他的资料,进行课堂互动问答,以提高学生的回答问题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例如:a.对于话一波三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b.莘莘学子为何对小树枣之歌情有独钟?c.枣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4)实践活动(35分钟)学生们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一项活动,例如观测树木、绘制树木、制作树木手工艺品等,进行团队合作的实践活动。

语文课文《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8篇)

语文课文《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8篇)

语文课文《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8篇)《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篇一刘云生,著名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荣获“中小学第三期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班优秀学员”、“四川省巴蜀十佳青年教师”、“重庆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等荣誉。

刘云生致力于语文教学和学校管理研究,主持的课题多项,并有25项获国家、省、市级教育科研成果奖。

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学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50多篇,出版《新技术时代的学习与最优化》《笃行与牧思》《派往明天的教师》(合著)等多部专著,主编或参与教学读物68本。

一、巧读课题,唤起生活储备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小柳树和小枣树》。

请看老师板书课题。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老师用不同颜色写这篇课文的题目。

生:我发现小柳树是绿绿的,刘老师就用绿色来写;小枣树结的果实红红的,刘老师句用红色来写。

师:孩子们的眼睛真会发现,一下子就看出老师板书课题的奥秘。

你能想象着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样子读读这个课题吗?生:(齐)“小柳树和小枣树”。

师:再读一次,读得更美一点!生:(齐)“小柳树和小枣树”。

师:很好!读得很美!二、创设情境,整体感知课文师:(播放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录像短片)是呀,小柳树在春天里长出了绿绿的枝叶,小枣树在秋天里结出了红红的枣子。

在我们的生活中,小柳树和小枣树随处可见,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自由读读课文。

生:(放声自由朗读课文)师:孩子们读书聚精会神,认认真真,很好!课文中的故事都会讲了吗?同桌互相讲讲。

生:(同桌互讲)师:谁来给全班的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生:这个童话讲了小柳树和小枣树之间的故事。

师:什么故事?能具体讲一讲吗?生:这个童话讲了小柳树以为自己很美,看不起小枣树;小枣树一点也不生气,还赞美小柳树有许多优点。

师:谁讲得更具体一点?生:这个童话故事主要讲:春天,小柳树很漂亮,看不起光秃秃的小枣树;到了秋天,小枣树结果实了,小柳树什么也没有结,以为小枣树要说她,结果,小枣树什么也没有说,反而还夸奖小柳树绿得早,落叶晚。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5篇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5篇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篇5【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

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教学重点】1、规范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读熟全文,勾画生字,标注自然段。

初步认识生字条中的8个生字。

2、读熟“读读抄抄”中的词语。

3、通过查资料,了解有关枣树、柳树的一些常识。

4、用“?”标出不懂的词语。

第一课时一、启发质疑,揭题导入1、(板书课题),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过渡:小柳树和小枣树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自由朗读全文,认识生字,感知课文大意。

2、出示字卡,认读后找出带这个字的词和句读给大家听。

正音:看清声母读:枣、虽、思、乘。

提示:“思”在“意思”一词中读轻声。

看清韵母读:忍。

3、自主识字,说说自己认识了哪个生字,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的:你最喜欢和哪个生字交朋友?(让学生在组词说话中识记生字,理解字义。

)开火车认读生字。

4、小黑板出示课后“读读抄抄”中的词语,指名读,轮读,齐读。

哪些词语不懂?找到在文中的位置,理解部分简单的词语。

5、提问: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合作学习,朗读感悟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小柳树和小枣树有什么不一样。

用直线和波浪线分别勾画出描写小柳树和小枣树样子(外形特点)的词句。

2、读勾画的句子,看谁读得好。

同桌互读,指名读。

3、小柳树和小枣树除了长得不一样以外,还有什么不一样?(性格)从哪里看出来?(语言)找出来读一读。

读小柳树和小枣树说的话,体会她俩有什么不一样。

小柳树──得意、骄傲、不懂礼貌;小枣树──宽宏大量,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案15篇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案15篇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案15篇《小柳树和小枣树》教案1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柳树和小枣树》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案1教材特点:小柳树和小枣树各有长短,怎么看待每个人的长与短,是课文的立意所在。

课文借助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小柳树因为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不因自己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为自己能结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

教学时,通过比较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多方面的他来读课文。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一是生长特点不同;二是性格特点不同;三是小柳树前后的表现不同。

重点抓住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语言进行朗读、比较、体会。

这样,课文的含义就不难理解了。

学习目标:1、认识枣、浅等8个生字。

会写怎、思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看图揭题:师:小朋友们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生:济南,大名湖师:你们知不知道咱们济南的市树是什么?——柳树师:你们的知识真渊博,知道这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小柳树和它的朋友小枣树之间发生的故事(板书:15、小柳树和小枣树,齐读课题)师:(出示课件插图)小柳树和小枣树同住在一个院子里,它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我们来一起看看课文是怎么说的?(二)初读课文:师:下面就请小朋友们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课文,找出藏在课文中的生字朋友和难读的词,遇到不明白的字就请教一下课文下面的小树叶,小树叶一定会告诉你的!好,开始吧!师:(出示课件)老师首先来检查你们的词语学的怎么样?A齐读B找同学领读C开火车读师:我们的拼音朋友因为有事先走了,你还认识这些字吗?A开火车读B比赛读C男生女生互读师:(出示二类字)A教师指着读B学生领读C抢读(三)朗读感悟:师:小朋友们生字学的这么好,我相信课文你们一定学的更好!1、接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小柳树和小枣树之间的什么故事啊?(学生语言要简洁,教师总结归纳同学们的意见和说法)2、默读课文师:请小朋友们拿出铅笔来。

高三语文阅读家有两颗老枣树

高三语文阅读家有两颗老枣树

家有两颗老枣树在我的家里站立着两棵老枣树。

有两棵老枣树站立在我的家里。

一棵老枣树已经死了,但依然站立在堂屋的前方,枝柯依然擎举着院子里的一片天空,显得很是悲壮。

听祖母在世的时候讲,这棵枣树是祖母亲手栽的。

从我记事起,这棵枣树上结的枣子就很大,只是有些艮,但是很甜。

我小时候在夏夜常和祖母在这棵枣树下乘凉。

祖母摇着蒲扇给我说陈年往事。

我的祖父是被“还乡团”的人无辜打死的。

那时,我大伯,父亲和姑姑还很小。

祖母说,那时的日子艰难困苦极了,可是,日子再艰难还是一步一步地熬过来了。

祖母望着枣树对我说,人啊,就像树似的能经风历雨,人啊,还真得像树似的活着要顶天立地,人啊,就是树。

人,怎么就是树呢?那时,我还不甚理解。

父亲去世时,我七岁。

那时,我还不知道生死离别的真正的悲苦。

可疼我爱我的祖母去世时,我哭了,撕心裂肺地痛哭。

祖母的一生真的太凄太痛太悲太苦:少年贫穷,中年丧夫,老年丧子。

给祖母守灵的夜晚,我梦见祖母在枣树下微笑着抚摸着对我说“孙子啊,奶奶不愿不舍得离开你们娘几个,想我的时候就望望老枣树吧。

”在我的心里老枣树成了祖母的化身。

风吹过,雨淋过,雷击过,雹打过的这棵老枣树在祖母去世后的第三年死了。

我和母亲都没有把这棵老枣树锯去。

母亲常对我说,在我父亲去世后年迈刚强的祖母像这棵老枣树擎举着我家院子里的一片天空一样和母亲一起支撑我们的家。

望着这棵老枣树,我觉得它苍老的干枝正向我昭示着人生的哲理似的,让我思绪翩翩,心潮澎湃,泪水涟涟。

泪眼模糊处,我仿佛看到祖母已化身为老枣树成为一幅壮美的风景。

在这棵死了的老枣树南边还有一棵老枣树。

听母亲说是母亲亲手栽的。

这棵枣树的身躯有些想北倾弯,像极了我现在已有些驼背的母亲。

小时候,我最爱吃这棵枣树上的枣子,因为这棵枣树的枣子脆酸甜,特别有味道,令人咀嚼不尽。

以前,一到夏天,两棵枣树共同在院子里搭起了绿荫。

现在,只有这棵有些弯的枣树每年还枝繁叶茂地生长着,每年都奉献出红红的枣子。

高二学考复习之《师说》复习学案及答案

高二学考复习之《师说》复习学案及答案

高二学考复习之《师说》复习学案请同学们认真复习课文,完成下面题目。

一、名句填空:1.师者,。

2.吾师道也,?3. ,无长无少,,师之所存也。

4. ,。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5. ,官盛则近谀。

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其可怪也欤!7. ,师不必贤于弟子,,,如是而已。

8.李氏子蟠,年十七,,,,学于余。

二、(一)文言实词1.师:① 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吾师.道也③吾从而师.之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⑤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⑥十年春,齐师.伐我2. 道: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③何可胜道也哉④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二)文言虚词1.之:①之二虫,又何知②彼童子之师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④师说之不传也久矣⑤欲人之无惑也难矣⑥人非生而知之者⑦作师说以贻之⑧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⑨郯子之徒⑩吾欲之南海,何如?2.其:①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②其皆出于此乎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④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⑤其若是,孰能御之?⑥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⑦其孰能讥之乎三、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并翻译: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句式:翻译: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句式:翻译:3.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式:翻译: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式:翻译:5.而耻学于师句式:翻译:6.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式:翻译: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翻译:8.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句式:翻译:四、翻译句子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翻译: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翻译: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翻译: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翻译:5.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翻译:五、拓展:给下面的文言断句或谓郊岛谁贫曰岛为甚也曰何以知之以其诗知之郊曰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岛曰市中有樵山客舍寒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尝苦干孟氏薪米自足而岛家俱无以是知之耳六、【延伸阅读】闻识大道历史不会让任何人缺席它的宴会,只要你来过,就必然要留下。

语文课文《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优秀6篇)

语文课文《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优秀6篇)

语文课文《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优秀6篇)《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篇一一、说教材:《小柳树和小枣树》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课文。

这一单元的课文都蕴涵了深刻而丰富的生活哲理。

对于这组课文的教学,要特别关注人文精神的挖掘与落实,在让学生不离开对语言文字感悟的同时进行自然的思想教育,使生动的教材显得更加鲜活。

授以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的能力,逐渐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运用语言。

这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借助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

并通过它们之间的对话,生动形象地使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这一深刻的道理。

二、说学情:刚刚读二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但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

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好动、好玩。

三、说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2、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教学重点:用不同语气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

教学难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学会欣赏别人。

四、说教法: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特色,教学中,以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对比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

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我运用了谈话法、讲故事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说学法:1、学习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一是要求听别人讲话要用心,要细心;二是要会听,要边听边想,思考别人说的话的意思,能记住别人讲话的要点。

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别人,懂得做人的道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培养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独特个性。

语文课文《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精选9篇)

语文课文《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精选9篇)

语文课文《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语文课文《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课文《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课文《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学写浅、漂二个生字。

2.学习课文14小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小柳树和小枣树外形上的对比,理解小柳树展现出的优点,及她的性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小柳树和小枣树外形上的对比,理解小柳树展现出的优点,及她的性格。

三、教学流程:(一)谈话激趣:1.(出示画面)院子里有棵一棵小柳树和一棵小枣树,它们两个是邻居,也是一起长大的好朋友。

今天老师把他们请到了我们教室里做客。

让我们一起来叫叫他们吧。

2.你们能想象着他们的样子来读读课题吗?再读一次,读得更美一点。

3.小柳树和小枣树很高兴,你们读得那么美。

他们很想让小朋友去看看他们之间发生的一个故事,你们愿意吗?(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1.请同学们自己先读课文,读之前呢,小柳树有话要提醒大家,在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请教小树叶,把课文读通读顺。

你们听清楚了吗?(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小朋友们读的真认真,小柳树想知道你们是不是和生字宝宝也交上了朋友?(指名学生读齐读)3.小柳树夸小朋友们可真了不起,再看这里,能难倒你们吗?(出示词语)(自由读开火车读)4.小结:小柳树和小枣树夸奖我们真能干,和生字都已经交上了朋友。

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他们生活在同一个院子里。

虽然长在同一个院子里,但是他们却都有自己的特点。

而这两棵树一年四季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难免也会发生不少有趣的故事。

那让我们先悄悄地走进春天的院子,去聆听这个故事。

(三)研读第二自然段1.看谁的耳朵最尖,听到了他们说的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材料1
两棵枣树
好多年前,父亲在房前的场地上栽了一株枣树,又在屋后庭院里栽了一棵枣树。

两棵枣树同一年开花结果,秋天到了,树上挂满了红的和青的枣子。

长在庭院里的那棵枣树因为有了围墙的保护,才没遭村里小孩的骚扰:屋前的那棵枣树,却逃不过被抽打的厄运。

那些贪嘴的小孩禁(jīn)不住红枣的诱惑,又畏惧枣刺,便趁机举起竹竿(gān)猛抽枝条,抽得红枣跌落,枣枝乱颤。

望着地下一大片大大片的枣叶,甚是凄凉。

过不了多长时间,屋前那棵枣树上的青枣所剩无几,枣叶几乎落尽,整棵枣树也似乎奄(yǎn)奄一息,而后院的那棵枣树却红枣盈枝,一摇,遍地都是红果。

第二年春天,门前的那株枣树又抽出了新芽,我真的为它还活着而庆幸。

两棵枣树又都开了花,然后结了果。

我仔细地观察过这两棵枣树,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门前那棵遭抽打的枣树结的枣子竟然比庭院里未被抽打的那棵枣树多一倍。

父亲告诉我这样一个生活经验:枣树有一怪脾气,越是抽打它的枝叶,来年结(jiē)果越多。

用竹竿抽打枣枝是缘于其枝头结满了诱人的红枣,不结果是可以免除竹竿一年一度的抽打的。

生活中优秀的人也如是,正因为优秀才招来嫉(jí)妒、诽谤,甚至于莫名的打击、压制。

真正的优秀者就像一株枣树,任凭外界的抽打,依然在来年的枝头结满红红的香甜的果子。

大凡处于顺境之中,那种潜在的能力可能处于一种压抑状态,而身处逆境或许更能勃发出自己的生命的活力。

1/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