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流产中免疫因素发生机制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复发性流产现代进展论文

复发性流产的现代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71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485-02【关键词】复发性流产综述病因复发性流产( rsa)被定义为连续性2次或2次以上的自然流产,是一种常见的妊娠并发症。
发生率约占育龄妇女的1%-3%[1],rsa包括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及原因明确的rsa,其中ursa 约占复发性流产发生率的50%。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ursa可能与免疫因素相关,但也存在遗传及环境因素的影响。
复发性流产的发病因素非常复杂,现简单综述如下:1. 遗传因素:在相关遗传学所致rsa的报导中,染色体异常是主要原因。
包括染色体易位、倒位、非整倍体及多态性。
其中染色体易位占首位[2],其中最常见的是染色体平衡易位。
其他异常包括性染色体嵌合、染色体倒位和环状染色体。
近年研究主要集中在免疫遗传因素,如hla的基因多态性、遗传性和(或)获得性因素造成的血栓形成等。
吕兴钰[1]认为,ursa是由环境因素诱导的基因异常表达所致。
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2. 解剖因素:复发性流产妇女中12-15%存在子宫畸形[3],包括先天性子宫畸形、宫颈功能不全、宫腔粘连、子宫肌瘤或息肉等。
尤其是双角子宫及子宫纵膈,因血液供应不足、宫腔狭小或宫腔内环境不良导致流产。
有研究发现,继发性rsa患者中子宫解剖因素的比例显著高于原发性rsa患者。
3. 内分泌因素:高泌乳素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甲状腺机能异常、黄体功能不足是常见因素。
其中黄体功能不足较为常见,因孕激素不足使子宫内膜发育不良,从而影响胚胎发育及蜕膜、胎盘的形成,应补充黄体酮进行治疗。
多项研究表明pcos患者的早期自然流产率明显增高[4],应用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使血胰岛素水平下降,能显著改善pcos患者排卵率、流产率。
甲状腺机能异常主要表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甲状腺功能亢进,在甲状腺功能异常者中,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较甲状腺功能亢进多见[5]。
复发性流产病因学研究现状分析

复发性流产病因学研究现状分析复发性流产是指女性在早孕期(妊娠<28周)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流产的状况。
该病病因复杂,目前研究者对其病因学的了解还有待深入,以下是对复发性流产病因学研究现状的分析。
一、染色体异常染色体异常在复发性流产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般认为,染色体异常是由父母双方染色体结构异常或者亲属关系导致的遗传性问题。
染色体异常根据突变类型分为平衡性、非平衡性和染色体重排等,其中非平衡性染色体重排是复发性流产中最常见的异常类型。
二、子宫异常子宫异常是复发性流产的重要病因,包括子宫发育畸形、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这些异常会影响胚胎的着床和发育,导致妊娠的终止。
三、内分泌问题内分泌紊乱也是复发性流产的常见病因。
甲状腺功能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内分泌问题都会影响女性的生育能力和胚胎的发育。
四、免疫因素免疫因素在复发性流产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免疫功能异常会导致胚胎母体免疫反应的紊乱,导致胚胎的排斥和终止。
五、血液凝固异常研究发现,血液凝固异常也是复发性流产的病因之一。
如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凝血因子缺陷等都会增加孕妇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导致胎儿的缺血和营养不良。
六、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会对复发性流产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电磁辐射、药物暴露、重金属污染等都可能对胚胎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导致流产的发生。
复发性流产病因学的研究现状表明,其病因复杂多样,涉及染色体异常、子宫异常、内分泌问题、免疫因素、血液凝固异常和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病因的深入研究,可以为临床提供更精确的诊断和更有效的治疗手段,降低复发性流产的发生率,保障女性的生育健康。
但是目前对于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学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探索其潜在机制。
复发性流产的原因及免疫治疗进展

2010年5月第17卷第13期研究进展毒基是从蟾酥中分离出来的单体化合物,大量的研究表明其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分化、杀伤肿瘤细胞、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多方面的作用,显示出确切的抗肿瘤活性,所以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1]李雅琳,焦振山,张玉环,等.栀子苷、黄芩苷、华蟾酥毒基对体外培养的B16恶性黑素瘤细胞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6(4):206-209.[2]王鹂,吴军,李敏,等.华蟾毒精抑制HeLa细胞增殖作用机制的探讨[J].中华肿瘤杂志,2005,27(12):717-720.[3]苏永华,尹西才,谢觉民,等.三种蟾毒单体对SMMC-7721和BEL-7402人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3,24(4): 393-395.[4]赵建斌,崔勤,张雪,等.华蟾毒精抗癌作用的体外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23(16):1504-1507.[5]Yeh JY,Huang WJ,Kan SF,et al.Effects ofbufalin and cinobufaten onthe proliferation of androgen 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prostate cancer cells[J].Prostate,2003,54(2):112-124.[6]王本祥.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2004:1727-1730.[7]Ferrara N,Kerbel RS.Angiogenesis as a therapeutic target[J].Nature,2005,438:967-974.[8]张建国,苏永华.华蟾酥毒基药理作用及剂型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4):608-610.[9]王南瑶,李苏宜,赵伟,等.华蟾素联合三氧化二砷抑制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6,11(7):494-496.[10]宋宇,姜峰,慈鑫鑫,等.华蟾毒精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免疫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9):1678-1680.[11]陈娜,陈兴平.华蟾素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水平的影响[J].医药导报,2007,26(1):15-17.[12]危晓莉,汪晓莺,汤伟,等.华蟾素对正常人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的影响[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7(2):98-100.[1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65.[14]周慧,韩玉梅.蟾酥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204-205.(收稿日期:2010-03-30)由于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对于造成复发性流产的相关原因以及发病机制认识逐渐深入,但由于一些不确定因素使得当前还有40%左右的流产原因未能确定[1]。
复发性流产病因学研究现状分析

复发性流产病因学研究现状分析复发性流产是指同一对夫妇在连续两次以上妊娠过程中发生自然流产的情况,是一种常见的妊娠并发症。
在临床上,复发性流产的患者人数逐年增多,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疗复发性流产,目前对其病因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本文将对复发性流产病因学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一、遗传因素的研究现状遗传因素一直被认为是导致复发性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研究表明,许多患有复发性流产的女性存在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
近年来,通过对患有复发性流产的患者及其家族进行基因检测,发现了一些与复发性流产相关的遗传变异。
某些基因的突变会导致孕激素受体的异常,从而影响子宫内膜的生长和维持,进而导致妊娠失败。
一些染色体异常如染色体非整倍体也与复发性流产有关。
这些研究为深入理解复发性流产的遗传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免疫因素在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学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研究表明,患有复发性流产的女性往往存在免疫系统的异常。
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的不正常水平可能会导致胎盘发育不良和孕期炎症反应,从而引发自然流产。
近年来,一些学者在复发性流产的病因研究中关注免疫调节蛋白的异常。
一些研究发现,IL-10和TGF-β等免疫调节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复发性流产的发生有关。
免疫因子在自然流产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也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免疫因素的研究为预防和治疗复发性流产提供了新的思路。
内分泌失调是复发性流产的常见原因之一。
孕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在维持孕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它们的异常水平可能会导致胎盘功能障碍和妊娠失败。
近年来,一些研究关注孕激素和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对复发性流产的影响。
一些研究发现,孕激素受体和甲状腺激素受体的突变会导致激素信号通路的紊乱,从而影响胎盘发育和维持。
一些研究还发现,妊娠期糖尿病和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疾病与复发性流产有一定的关联。
内分泌因素的研究为深入理解复发性流产的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对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及其治疗的研究

1 7 4・
2 0 l 羔年 月 第 卷 第 1 0期
C h i n J M 0 d D r u g A p p lMa y 2 01 3. V0 1 . 7. No . 1 0
,
・
经验交流 ・
对 复发 性 流 产 的病 因及 其 治 疗 的研 究
张 继 霞
性使其治疗 。表现多样性 。
抗体为 阳性的患者 , 经过不孕 的治疗 后妊娠很可能 出现 甲低
现象 。 4 遗传 基 因 突 变
亚 甲基 四氢叶酸还原酶 ( M T H F R) 与蛋氨 酸合成还 原酶
( MT R R) 是不 良妊娠 的易感基 因 已得到 国际上 的广泛认 可 ,
者, 有1 6 / 1 8的概率 为畸形儿 或流产。
2 解剖 因素
毒、 螺旋 体等感染 会使 复发性流产 风险升高 。但 目前 还没有 足够证据支持复发性流产者可常规进行感染的评价。
7 全 身 因 素
很常见的如 凝 血功 能异 常是 遗传 性或 获 得 性易 栓症 。 由于静脉动脉 的血栓 引起胎 盘发 育和功 能受 损进 而导 致流
剂量阿司匹林 8 0—1 0 0 m d , 怀孕前 或妊娠实验 阳性 开始应 用预防性低分子肝素 。
6 感染 因素
染色体异常 治疗 应进 行遗 传 咨询 , 在 孕 前确 定 可否 妊 娠 。移植前遗 传学诊断为 罗伯 逊 易位 时 , 再 次妊娠 时有 1 / 6
的概率为正常儿 , 有1 / 6的概 率 为携带 者 , 有4 / 6的概 率为
孕妇感 染 T O R C H、 细菌 性 阴道 病 、 支 原 体、 衣 原体 、 梅
不平衡核型的流产或 畸形 儿。精卵 捐赠 中同源 染色 体平衡 易位时不能形成正 常配子 不会 有正常 后代 。通 过精 卵捐赠 而妊娠时有 1 / 1 8的概率生育正常儿 , 有1 / 1 8的概率 为携带
复发性流产病因学研究现状分析

复发性流产病因学研究现状分析1. 引言1.1 复发性流产病因学研究现状分析复发性流产是指连续两次或更多次妊娠在16周孕检前胎停育。
其发病率约占总孕次的1%-2%,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心理、生理和经济压力。
复发性流产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因此研究其病因学显得尤为重要。
复发性流产可能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和解剖学因素等。
遗传因素如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等可能会导致胚胎发育异常从而引发流产;免疫因素如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免疫系统攻击胎盘或胚胎而引发流产;解剖学因素如子宫畸形、子宫内膜异位等也可能影响胚胎植入和发育而导致流产。
对于复发性流产的病因研究现状,已有许多研究投入其中并取得一定成果,但尚需进一步探究。
对复发性流产病因进行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只有深入了解其病因,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诊断和治疗策略,有效降低复发性流产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育率和生育质量。
通过对复发性流产病因学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可以为未来的研究方向、诊断和治疗策略的改进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2. 正文2.1 流产的定义和分类流产是指怀孕在20周之前自然死亡或者被迫终止的情况。
根据流产的原因和症状,流产可以分为不完全流产、完全流产、晚期流产和习惯性流产等不同类型。
不完全流产是指胚胎或胎儿只有一部分被排出,有时候还会残留在子宫内。
完全流产是指胚胎或胎儿完全被排出子宫,子宫内不再存在任何残留物。
晚期流产是指孕期在20周至28周之间发生的流产。
而习惯性流产是指一个女性在怀孕的早期连续三次以上的自然流产。
习惯性流产的定义有时也会根据具体情况做出一定调整,比如有些研究认为连续两次以上的自然流产就可以被称为习惯性流产。
了解流产的定义和分类对于诊断、治疗以及预防习惯性流产等问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进行流产病因学研究时,对流产的定义和分类的清晰了解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准确地分析流产的相关因素,从而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2 复发性流产的定义复发性流产是指同一对夫妇或同一个女性在连续妊娠中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自发性流产的现象。
中医药治疗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复发性流产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复发性流产临床研究进展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是指在孕期,胎盘和胎儿的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威胁,导致胎儿发育不良、胎盘早期剥离、胎儿窘迫甚至导致流产。
而复发性流产则是指孕妇在连续两次或两次以上妊娠过程中由于不明原因而自然流产。
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和复发性流产都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疾病,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身心压力,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殖健康。
目前,中医药治疗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和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希望。
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和复发性流产的病因非常复杂,其中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如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内分泌因素、生活方式因素等。
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主要是应用抗凝血、扩血管、降低血脂、改善微循环等药物进行治疗。
而中医药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在治疗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和复发性流产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中医药治疗以辨证施治为特点,通过调整患者体内的阴阳平衡,恢复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中医药在治疗过程中也尊重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注重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生活习惯。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和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采用中药调理法或针灸治疗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和复发性流产,疗效显著。
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发现,中药调理法可显著改善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的症状,提高胎儿生长发育指标,降低流产率。
一些临床观察研究也发现,采用针灸治疗可明显改善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提高胎盘血流量,改善胎儿宫内生长环境,降低流产风险。
除了中药调理法和针灸治疗,在中医药治疗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和复发性流产中,还有一些其他的疗法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例如艾灸疗法、推拿按摩疗法等,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的症状,提高了临床疗效。
中医药还注重患者的饮食和起居调理,通过合理的饮食和作息安排,改善体质,提高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复发性自然流产中医药研究进展

复发性自然流产中医药研究进展摘要】复发性自然流产是临床常见病,本文对该病的病因病机、分型论治、机理研究近况进行了总结,对本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复发性自然流产中医药综述复发性自然流产是指自然流产连续发生2次或2次以上,属于祖国医学“滑胎”范畴。
系指妊娠期间小腹下坠,腰骶酸痛,阴道流血或多或少为主的征象。
中医药因其安胎安全可靠及显著的疗效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笔者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各医家对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病因研究侧重点各不相同。
赵氏[1] 提出导致滑胎的常见因素除肾虚、脾虚、气血两虚外,尚有肝瘀气滞、寒凝血瘀等原因。
赵氏[2]认为瘀血滞留胞宫而导致滑胎。
王氏[3]认为中气不足,气虚下陷为滑胎主因。
孙氏总结出肝血不足才是本病的本质原因。
夏氏认为导致本病的重点因素是心肾不交,尤以肾虚为前提。
而李氏[4]认为心气虚更突出。
此外,孙氏认为脾肾阳虚,寒湿凝滞胞脉而致。
虽然对本病病因病机的研究较多,侧重点各不相同,但大多数医家认为肾虚和气虚是造成胎动不安的重要原因。
中医理论认为,肾藏精而主生殖。
妇女妊娠经血聚以养胎,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充盈,胎有血养而有所动。
冲任二脉根于肾,肾虚则冲任随之失摄。
大凡胎动不安、坠胎、滑胎之疾均因肾虚、冲任不固之故。
冲任不固之因,不外气虚失载、肾虚血热、肝气郁滞等诸因素,而其中肾虚和气虚是重要原因。
中医证候主要表现为肾虚或脾肾两虚,补肾健脾治法具有防治流产的确切疗效[5]。
2 分型论治《张锡纯女科要旨》认为肾脏有重要作用,安胎注重补肾:“胎在母腹,若果善吸其母之气化,自无下坠之虞。
且男女生育,皆赖肾脏作强。
菟丝子大能补肾,肾旺自能荫胎也。
寄生能养血,强筋骨,大能使胎气强壮,故《神农本草经》载其能安胎。
续断亦补肾之药。
”许氏[6]自拟固肾保胎饮(白芍、菟丝子、桑寄生、续断、枸杞子、杜仲、巴戟天、阿胶、白术、紫苏子、砂仁、甘草) ,随证加减,20例患者中,保胎成功17 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发性流产中免疫因素发生机制与治疗的研究进展复发性流产(RSA)一般指与同一配偶在孕20周前连续发生2次或2次以上的自然流产,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其病因主要包括染色体、解剖结构、内分泌、感染、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和血栓前状态等,但接近50%~80%的复发性流产患者病因尚未明确,目前较多学者认为不明原因的RSA与免疫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通过对免疫因素的发生机制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为URSA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Abstract]Recurrent abortion is generally refers to with the same mate in 20 pregnant weeks ago continuous 2 times or more than 2 times of spontaneous abortion,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s of pregnancy.Etiology mainly includes the chromosomes,anatomical structure,endocrine,infection,genetic factors,immune factors and thrombosis before state,but close to 50%-80%the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abortion etiology has not been clear,now think more unexplained RSA is closely related to immune factors.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mechanism of immune factors and treatment progress were reviewed,provide new way for the treatment of URSA.[Key words]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Immunity;Etiology;Therapy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即反复性自然流产,一般指与同一配偶在孕20周前连续发生2次或2次以上的自然流产。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育龄妇女连续发生两次流产后再次成功妊娠的概率约为75%。
连续三次约为70%,四次以上的成功率仅为50%[1],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复发性流产的病因较多,包括染色体、解剖结构、内分泌、感染、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和血栓前状态等,但50%~80%[2]的复发性流产患者病因尚未明确,即不明原因的复发性流产(URSA)。
目前较多研究认为URSA的发生与免疫因素关系较密切,主要是由于母体本身对胎儿携带的来自父方的异种抗原的免疫耐受格局被打破,并由此产生的免疫攻击所致。
以下对同种免疫因素介导的RSA的发生机制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1发生机制1.1封闭抗体封闭抗体理论由母胎之间的同种免疫理论发展而来,是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滋养层及淋巴细胞交叉反应抗原(TLX)等刺激母体免疫系统,所产生的一类IgG型抗体[3]。
近年来研究认为封闭抗体的缺乏是导致URSA的重要因素之一[4],其主要作用是封闭母体的T淋巴细胞等对胚胎抗原的免疫攻击,进而形成母体对胚胎抗原的免疫耐受。
有研究表明复发性流产患者的TLX抗独特性抗体水平明顯低于正常妊娠者[5]。
1.2 白细胞抗原已知的人类白细胞抗原包括G、E和F,与机体免疫应答的发生关系密切,同时在接受胎儿这种半同种移植体时发生协同作用。
HLA-E抗原位于第六号染色体多臂,分为Ⅰ类,Ⅱ类和Ⅲ类,其中Ⅱ类的HLA-DR、HLA-DQ抗原及其抗体与妊娠期母胎之间的免疫耐受有密切关系,由于基因的复杂多变性,通常情况下,HLA的个体相容性极差,但在孕期时由胚胎带来的父系HLA-DR、HLA-DQ 抗原可使母体产生一类特异性抗体(MLR-Bf),主要作用在于抑制母体对胚胎的免疫应答。
而反复流产的患者,母胎的HLA抗原相容性明显增高,从而导致MLR-Bf的减少而出现细胞毒性对胚胎的杀伤作用[6];有研究表明,HLA-G的表达下调,也会促使免疫细胞发挥杀伤作用,最终导致反复出现的自然流产[7-8],王小红等[9]研究发现子痫患者前期胎盘组织HLA-G的表达明显下降,可能导致胎盘的着床和供血不足。
同时HLA-G在调节Th1/Th2细胞因子的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0]。
1.3 Th1/Th2细胞因子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可通过免疫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来调节,而人体免疫反应的成功发生与Th1/Th2细胞因子的平衡关系密切。
Th1以分泌IL-2,IFN-γ及TNF-α、TNF-β、IL-12等细胞因子介导免疫杀伤作用,Th2主要分泌IL-4、IL-5、IL-6、IL-10及IL-13等细胞因子介导B淋巴细胞抗体的生成。
Romagnani[11]研究发现,Th1的比例及活性上升在同种免疫因素介导的复发性流产中存在重要意义。
当妊娠发生时[12-13],正常孕妇的母胎界面主要表达Th2,增强母胎之间免疫耐受的同时抑制Th1对胚胎滋养层细胞的细胞毒作用,避免免疫损伤和胚胎丢失;而RSA患者的母胎界面主要表达Th1,对胎儿出现免疫反应和局部炎症反应,直接或间接的损害着胚胎的着床和生长。
1.4细胞凋亡细胞凋亡主要指母胎界面存在凋亡因子Fas与其配体FasL、TRAL与其受体TRAL-R相结合等介导细胞凋亡的过程。
细胞凋亡增加可能是RSA发生的一个重要病理过程。
研究发现,复发性流产的患者Fas/Fasl凋亡机制发生异常,Fasl 表达下降,无法使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凋亡,从而对胚胎发动免疫攻击而导致流产[14]。
亦有文献表明Th17细胞亚群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 α,TNF-α)通过与其受体TNFR结合,进而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15],诱导抑制细胞的凋亡,产生母胎之间的炎性排斥反应而导致流产。
另外,杜宏英等[16]研究显示,URSA患者绒毛组织中miR-155呈低表达,miR-155可能通过调节凋亡分子的表达参与复发性流产的发生和发展。
1.5 NK细胞NK细胞作为一类独立的淋巴细胞,存在于外周血中,随血液循环至全身,无需致敏抗原介导即可直接杀伤靶细胞,主要分为CD56+、CD56-和CD56+、CD56+两种亚型,妊娠期时母体外周血中NK细胞表达以CD56+、CD56-为主,主要杀伤异常细胞;而蜕膜中的NK细胞则以CD56+、CD56+为主,主要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诱导局部免疫抑制反应,启动免疫保护机制。
有研究表明,NK细胞的功能和数量异常是导致复发性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17]。
Emmer 等[18]研究表明,妊娠前RSA患者和正常组对比NK细胞的数量和毒性相近,但RSA患者在孕早期NK细胞CD56+、CD16+数量上升,CD56+、CD16-数量减少。
林其德[19]研究表明,蜕膜组织中CD56+、CD56+的数量与RSA的发生风险成正相关,Matsubayashi等[20]亦证明了妊娠的成功率与母体外周血中NK 细胞的杀伤活性成负相关。
1.6其他另外,有研究表明血管内皮因子、抗甲状腺抗体、叶酸代谢酶基因突变及来自父方的精子遗传物质的异常等因素均可导致复发性流产的发生,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2治疗2.1主动免疫治疗主动免疫疗法治疗同种免疫型RSA目前尚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包括治疗的剂量、次数和时间等,但方法基本类似。
由于使用淋巴细胞方法简便、副作用少,目前多数研究中心均使用淋巴细胞进行主动免疫的治疗和研究,淋巴细胞免疫治疗[21]是指利用第三方无血缘关系的淋巴细胞,诱导母体产生足够水平的BA,以达到对胚胎免疫保护的目的。
罗晓红等[22]通过对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免疫治疗前后封闭抗体变化的研究表明了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能提高RSA患者IgG抗体的阳性率及再次妊娠的成功率;刘晓芹等[23]研究表明免疫因素导致的复发性流产患者中封闭抗体阴性率较高,给予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安全性高,并且封闭抗体阳性率较高;郭碧辉[24]研究显示淋巴细胞的主动免疫治疗,可以提高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妊娠率,并对改善Th1/Th2的平衡有重要作用。
2.2中医药治疗周艳敏[25]研究显示补肾活血方对提高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封闭抗体水平,促进封闭抗体阳性转化方面与西医主动免疫治疗比较没有差异。
金丽华等[26]研究表明补中益气汤对于提高患者的BE-A b1、BE-A b2效果明显,且补中益气汤与淋巴细胞体外诱生免疫疗法治疗RSA患者的临床疗效相近。
中医药治疗由免疫因素导致的复发性流产疗效显著,且治疗方法简便无痛苦,未来前景较好。
2.3联合治疗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多种手段联合淋巴细胞治疗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陆元庆等[27]通过IVIG联合LIT治疗复发性流产,较单独应用IVIG能更有效地改善体内免疫状态,提高妊娠成功率;孙晶[28]研究表明中药补肾健脾法联合免疫疗法较单一免疫疗法能更有效刺激RSA患者产生封闭抗体,显著提高妊娠成功率。
陈延斌等[29]研究表明主动免疫治疗联合地屈孕酮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主动免疫治疗,并可以有效阻止BA阴性所致RSA的发生。
3小结反复性自然流产给患者及其家属均带来极大的创伤,随着生殖免疫学的飞速發展,近年研究认为,大多数URSA是由免疫功能异常引起[30],但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治疗尝试仍是本领域的难点和热点,随着中医药的发展,运用中医药手段治疗URSA成为新的方向,从既往研究来看,运用中医药辨证论治是否能够发挥更好的疗效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
[参考文献][1]SouzaSS.Immunological evaluation of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abortion[J].J Reprod Immunol,2002,56(1-2):111-121.[2]Hatasaka HH.Recurrent miscarriage:epidemiologic factors,definitions,and incidence[J].Clin Obstet Gynecol,1994,37(3):625-634.[3]Pandey MK,Saxena V,Agreawal S.Characterizati on of mixed lymphocytereaction blocking antibodies(MLR -Bf)in human pregnancy[J].BMC Pregnan Child Birth,2003,3(1):2.[4]林其德,汪希鹏.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病因病理生理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3(1):5-7.[5]张宏秀,闻良珍.反复自然流产与母胎免疫调节[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4,12(2):125-126.[6]陈莉,陈素华.免疫性流产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5,13(7):9-11.[7]Zhang L,Wang Y,Liao AH.Quantitative abnormalities offetal trop hoblast cells inmaternal circulat ioninpree clampsia[J] .Prenat Dia,2008,28(12):1160-1166.[8]Iversen AC,Nyugen OT,Tommerdal LF,et al.The HLA-G14bp genepoly morphismand decidua lHLA-G14bp gene expression in preeclam pticandnormal pregnancies[J].J Reprod Immunol,2008,78 (2):158-165.[9]王小红,王军青,王志君,等.HLA-G 在子痫前期患者与正常妊娠胎盘中的差异表达[J].东南国防医药,2010,10(1):18-20.[10]Kanai T,Fujii T,UnnoN,et al.Human leukocyte antigen-G expressing cells differently modulate the release of cytokines from mononuclear cells present in the decidua versus peripheral blood[J].Am J Reprod Immunol,2001,45(2):94-99.[11]Romagnani S.Human TH1 and TH2 subsets:doubt no more[J].Immunol Today,1991,12(8):256-257.[12]Mtiraoui N,Ezzidi I,Kacem M,et al.Predictive value of interleukin-10 promoter genotypes and haplotypes in determining the susceptibility to nephropathy in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J].Diabetes Metab Res Rev,2009 25(1):57-63.[13]Raghupathy R.Manipulation of cytokine production profiles as atherapeutic approach for immunologic pregnancy loss[J].Ind J Biochem Biophys,2008,45(4):229-236.[14]ManojKP,Reena R,Suraksha A.An update in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J].Arch Gynecol Obster,2005,272(2):95-108.[15]孙田.梓醇对小胶质细胞TNFR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14.[16]杜宏英,佐满珍,王巧玲,等.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miR-155表达及其与凋亡分子、血管新生分子的关系[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5):428-434.[17]Kalkunte S,Chichester CO,Gotsch F,et al.Evolution of noncytotoxie uterine natural killer cells[J].Am J Reprod Immunol,2008,59(5):425-432.[18]Emmer M,NelenWL,Steeges EA,et al.Peripheral natual killer cytotoxicity and CD56(pos)CD16 (pos)cells increase during early pregnancy inwomenw ith a history ofrecurrent apontaneous abortion [J].Hum Reprod,2000,15(5):1163-1169.[19]林其德.原因不明復发性流产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8):481-483.[20]Matsubayashi H,Shida M,kondo A,et al. Preconception peripheral natural killer cell activity as a predictor of pregnancy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unexplained infertility[J]. AM J Reprod Immunol,2005,53(3):126-131.[21]张趁利,卢涛,庞桂芝,等.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的临床疗效[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3):2127-2128.[22]罗晓红,张金华,李晓园,等.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免疫治疗前后封闭抗体的变化及其意义[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10):1897-1898.[23]刘晓芹,田连霞.封闭抗体与早期反复流产的关系及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优生优育,2012,18(5):277-279.[24]郭碧辉.复发性流产患者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及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的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7):78-79.[25]周艳敏.补肾活血法对封闭抗体低下型复发性自然流产的临床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26]金丽华,叶平,张丽,等.补中益气汤对封闭抗体缺乏的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生殖免疫调节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4):827-829.[27]陆元庆,宋学静,付子毅.丙种球蛋白联合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疗效[J].江苏医药,2016,42(14):1570-1572.[28]孙晶.补肾健脾法联合免疫疗法治疗封闭抗体缺乏导致反复自然流产临床[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11):203-205.[29]陈延斌,吕祺.主动免疫联合地屈孕酮片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疗效[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35):6291-6293.。